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

时间:2019-05-12 22:2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但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读题是关键,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题目的意思,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平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 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最佳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在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在计算上的问题应该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出来,而该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并能正确掌握计算顺序。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用剪纸小人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引起学生们关注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人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课本情境,孩子们不会很感兴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纸小人来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小人参加游戏的人数变化,逐步建立连加连减的模式。并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这样做达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玩一玩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在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乘车”游戏,引导孩子们关注乘客的人数变化,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从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含义,能够运用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有数学,游戏中有数学,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为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因此我还设计了购物游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

三、说一说课本例题的含义,加深对连加连减计算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后,就课本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说一说带数量变化的数学故事,根据数量变化的先后,结合算式说一说计算顺序,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对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掌握的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使自己不断提高。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连加和连减的口算题,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4

在新课学习时,我利用教材的主题题给出完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首先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并且整理信息,要求学生会正确、有序地看图。要让学生知道看图的一般方法:先整体地了解图中的情境讲什么事,再看图中的其他信息,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地,仔细地看图,把所有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再理一理: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哪些条件对这个问题有用,哪些条件对那问题有用。

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它是解决多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转折点。虽然只比低年级多了一步计算,但在思考上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步计算只要思考怎么列式就可以了,只用一个数量关系。而两步计算要用两个不同的数量关系,要列两个算式才能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先分析和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个环节中我力求突出思路的提炼和反思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说出“怎么想的”更通过追问让学生反思“怎样想到这样想的”,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信息解决问题,也就是这一过程中实现“从信息到问题”与“从问题到信息”两种解题策略的沟通,使学生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有六条船,每条船上坐4人,这些人后来去玩只能坐3人的碰碰车,问需要多少辆碰碰车?”课堂上有学生利用拆分的数学思想解决的:每条船上去掉一个人,每条船上还有3个人,这样相当于要6辆碰碰车,再把拿出来的6个人可以坐2辆碰碰车,2加6等于8,需要8辆,于是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其实只有部分学生能想到的,除了要表扬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化解决问题。

我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春游游玩这一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由于赛课只有三十分钟,化策略的思想未能完全渗透。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的情境贯穿于本课。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李大爷,王叔叔运走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在教学连加的竖式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列出自己所想的竖式,由于,我没有限制他们的思路,完全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尝试列竖式后,由个别同学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赞同可以反驳。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非常乐意展示自己的思维。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例2,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根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索连减的笔算方法。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据实际需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机智的培养。在对比三种竖式的优劣时,由于学生比较激动,只想赞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而且有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这种情况下,我便草草结束了对每种竖式方法优劣的讨论。由我简单小结了一下:这些竖式都有优缺点,你们选择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吧。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二、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多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计算方法,并慢慢地细心计算,导致教学新知花费的时间过长。有的学生会出现不专心听讲,不认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也导致了在练习用竖式计算的计算量是不够的。我应该分层次布置任务,这样可能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三、运用四导理念不充分。

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四导教学法中也明确提出在课堂中要引导、诱导、指导、互导,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充分运用四导的理念,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列竖式的方法。这是我在潜意识中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在需要动手操作时让学生一起去合作完成。其实,像这样的计算课,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机会。

如果让全班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应该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用到每一节课中,最终,让学生能够站在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6

“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接着让学生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7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8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平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

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三篇: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连加和连减的口算题,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3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的情境贯穿于本课。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李大爷,王叔叔运走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在教学连加的竖式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列出自己所想的竖式,由于,我没有限制他们的思路,完全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尝试列竖式后,由个别同学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赞同可以反驳。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非常乐意展示自己的思维。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例2,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根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索连减的笔算方法。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据实际需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对比三种竖式的优劣时,由于学生比较激动,只想赞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而且有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这种情况下,我便草草结束了对每种竖式方法优劣的讨论。由我简单小结了一下:这些竖式都有优缺点,你们选择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吧。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二、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

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多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计算方法,并慢慢地细心计算,导致教学新知花费的时间过长。有的学生会出现不专心听讲,不认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也导致了在练习用竖式计算的计算量是不够的。我应该分层次布置任务,这样可能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三、运用四导理念不充分。

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四导教学法中也明确提出在课堂中要引导、诱导、指导、互导,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充分运用四导的理念,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列竖式的方法。这是我在潜意识中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在需要动手操作时让学生一起去合作完成。其实,像这样的计算课,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机会。

如果让全班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应该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用到每一节课中,最终,让学生能够站在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巩固10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 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尤其是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情景理解连加、连减算理,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数理逻辑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连加、连减以及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师:今天,邹老师邀请了一位小伙伴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先来听听一首童谣。(课件听音乐)(学生倾听)

师:这个小伙伴是谁啊?

生:小蜜蜂。

师:是的。清晨,勤劳的小蜜蜂去花园采蜜。蜜蜂国王把小蜜蜂分成了3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学生看主题图)

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把他完整的说出来?

生:第1组有28只小蜜蜂,第2组有34只小蜜蜂,第3组有23只小蜜蜂。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生2:第1组比第2组少多少只小蜜蜂?

生3:第1组比第3组多多少只小蜜蜂

师:刚才他们都提出了数学问题,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你们能解决吗?

生:会。

师:如果是第1组、第2组、第3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你们能解决吗?

生:能。

师:谁来列算式?那么多小朋友都会列?一起大声说出来。

生:28+34+23=85。

师:到底是不是85呀?

生:是。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练习本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老师来帮帮你,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商量。

(学生动手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堂。)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写出了这几种不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8 6 2 简便 2 8

+ 3 1 4 + 2 3 +3 1 4

6 2 8 5 写法 6 2

+2 3

8 5

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是先用28加24得62。

师: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62只小蜜蜂。

师:那62加23又是什么意思呀?

生:两组的和再加上23得到一共有85只小蜜蜂。

师:说得真清楚,老师把你的方法铁到黑板上,让全班小朋友都能看清楚。(教师贴竖式)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2个小朋友,他又是怎么算的。

生:我先用28加34再加23得85。

师:28加34再加23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中方法。

生:我是把28、34、23一起相加。

师:哦,原来你是把三个组的小蜜蜂一起连加。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3种方法都有哪些相同点?

生:都是加法竖式,得数都是85。

师:比较以下,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1:第1种方法是两个加法竖式,第2种方法是1个加法竖式。

生2:第2种方法少写了一个“62”。

师: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哪种计算更简便呢?

生:第2种。

师:简便在哪里?

生:第2种方法少写了一个“62”;第2种方法只用写一个竖式。

师:原来用这样的竖式计算,我们可以少写一个数,节省了计算时间,真简便。再比较一下第三中方法,它和前面的良种方法又有什么不一样呀?

生:三个数一起连加。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

生: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加。(出示《连加》课题)

师:勤劳的小蜜蜂看见小朋友们那么认真学习,送给我们三朵花,可是每一朵花里面都有一个小陷阱,不信?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练习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19+30+40=?

生:89。

师:7+59+20=?

生:86。

师:是不是86呀?动手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动手计算,然后全班齐答)

师:最后这个陷阱呀,小蜜蜂要求我们列竖式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巡堂,学生独立演算、汇报。)

师:小蜜蜂已经采了很多的蜜,有些小蜜蜂开始把蜂蜜送回蜂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飞走了26只小蜜蜂,飞走了40只小蜜蜂,还剩下多少只小蜜蜂?

师:会列式吗?

生:会。

师:一起说出来。

生:85-40-26=

师: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生:减法(连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知识——连减。(出示《连减》课题)动手在联系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演算,并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物投影),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小朋友举手,我们来检查一下,他做对了吗?

师:我们在列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师:我们再来检查另一种方法,他最对了吗?

生:没有,得数错了。

师:做连减计算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出错,因此我们做连减计算时,不用这样的方法。

师:蜜蜂国王的这个问题,除了用连减的方法解决,还能列出别的算式解决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教师巡堂,学生相互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算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再用85减掉所有飞走的。

师:只要我们多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师:采了大半天的蜜,小蜜蜂准备回家了,可是有4只贪玩的小蜜蜂找不到家了,能帮帮他们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比比,看谁送的蜜蜂最多。

(学生独立演算、汇报)

师:哟!还有一只小蜜蜂没有回家,它的家是几号呀?

生:37号。

师:这只小蜜蜂呀,最贪玩,它把算式给弄丢了回不了家,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等于37?让小蜜蜂快快回家。

(学生思考,汇报)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一幅小蜜蜂采蜜、送蜜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因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首先,我利用课件,想孩子展示小蜜蜂采蜜、送蜜这两幅情景图,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中,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加入了两个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三道连加题在花朵中,三道连加题难度逐渐增加大,即训练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给孩子在动手笔算过程中体会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而另外一个练习,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送小蜜蜂回家的过程中,完成连减的练习。练习中,即巩固、加强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情感。

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只没有算式只有得数的小蜜蜂,让孩子思考,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可以让小蜜蜂回家。学生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整节课的练习,学生想出了许多算式。这一环节我拔高层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即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但是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智,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5

二年级《连加、连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开学已有几天了,感觉孩子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计算错误率较高,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减符号经常看错;

2、数字抄错,如65写成56;

3、进位、退位忘了;

4、减法用大数减小数,如50—36=26,个位6—0,十位5—3;

5、连着写的竖式只写一步,如65+24—36,只列竖式65+24;

6、横式不写得数;

7、有抄袭的现象,同桌两人错的一样;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这些毛病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孩子在作业时不够专心,20以内加减法掌握不牢,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有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差等等。分析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不论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学生,大量的错误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严谨的学风,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会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否则它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格,严之以恒,从写字姿势,到书写格式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特别是对个别的后进生,除上课多“关照”,课下要给予个别指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6

“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

接着让学生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7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平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8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9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0

在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在计算上的问题应该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出来,而该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并能正确掌握计算顺序。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用剪纸小人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引起学生们关注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人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课本情境,孩子们不会很感兴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纸小人来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小人参加游戏的人数变化,逐步建立连加连减的模式。并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这样做达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玩一玩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在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乘车”游戏,引导孩子们关注乘客的人数变化,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从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含义,能够运用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有数学,游戏中有数学,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为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因此我还设计了购物游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

三、说一说课本例题的含义,加深对连加连减计算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后,就课本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说一说带数量变化的数学故事,根据数量变化的先后,结合算式说一说计算顺序,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对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掌握的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使自己不断提高。

-

第四篇: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李达同学说的:“我有3支铅笔,刘畅有2支,王京杭有4支,一共有几支?孙雨欣同学说的:“妈妈买来10个桔子,我吃了2个,爸爸吃了3个,还剩几个?同学们气氛活跃,争先恐后抢着举手发言。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环节,还是练习环节我都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的问题。在练习时我从课堂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先请1名同学起立,再请他前面的3名同学起立,他后面的4名同学起立,一共有几名同学起立了?先坐下2名同学,再坐下3名,还有几名同学起立?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很快说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喂小鸡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五篇:《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例题的投影片稍作改变,使小鸡吃米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来了、又来了”用连加计算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一图多用,让小鸡吃完米“走掉、再走掉”,让学生感受“去掉、再去掉”用连减计算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当学生计算熟练后,第一步算式下画的横线不用再画,第一步的计算得数也只要记在脑子里就行了。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看算式先画○,后说计算过程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方法。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这节课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知识。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的情境贯穿于本课。由分小组收南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李大爷,王叔叔运走南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

在教学连加的竖式时,我引导学生尝试列出自己所想的竖式,由于,我没有限制他们的思路,完全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尝试列竖式后,由个别同学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赞同可以反驳。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非常乐意展示自己的思维。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例2,我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根据连加的坚式计算方法,自主探索连减的笔算方法。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又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据实际需要示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机智的培养。在对比三种竖式的优劣时,由于学生比较激动,只想赞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而且有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这种情况下,我便草草结束了对每种竖式方法优劣的讨论。由我简单小结了一下:这些竖式都有优缺点,你们选择自己适合自己的方法吧。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二、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多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计算方法,并慢慢地细心计算,导致教学新知花费的时间过长。有的学生会出现不专心听讲,不认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也导致了在练习用竖式计算的计算量是不够的。我应该分层次布置任务,这样可能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三、运用四导理念不充分。

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四导教学法中也明确提出在课堂中要引导、诱导、指导、互导,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充分运用四导的理念,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列竖式的方法。这是我在潜意识中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在需要动手操作时让学生一起去合作完成。其实,像这样的计算课,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机会。

如果让全班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我应该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用到每一节课中,最终,让学生能够站在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在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在计算上的问题应该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出来,而该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并能正确掌握计算顺序。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用剪纸小人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引起学生们关注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人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课本情境,孩子们不会很感兴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纸小人来呈现学生游戏的情节,让学生通过小人参加游戏的人数变化,逐步建立连加连减的模式。并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这样做达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玩一玩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在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一玩“乘车”游戏,引导孩子们关注乘客的人数变化,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从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含义,能够运用解决生活、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有数学,游戏中有数学,学习数学有趣又有用。

为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因此我还设计了购物游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

三、说一说课本例题的含义,加深对连加连减计算的理解。

在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后,就课本上的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看图说一说带数量变化的数学故事,根据数量变化的先后,结合算式说一说计算顺序,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

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对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掌握的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虚心学习,使自己不断提高。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平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

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连加和连减的口算题,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反思[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连加、连减》教......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中卫市第九小学申淑娟 《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