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秦智宇 随着新课标改革在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进程不断推进,初中物理课程在其教育方法、研究方向和学习策略上都做了一些新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科教学能够满足当前我国教育形式的需要,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下各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教学目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为主,探讨其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旨在使其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1.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含义 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学生们能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下,能够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这种教学的有效性就具体地表现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内容,并具备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的技能。从长远的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最基本的准则,不仅要使学生充分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和原理,也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2.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达到有效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规划,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科学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对教学要有一种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提高当下我国初中生的物理教学有效性,首先,过去的课堂授课方式单一而枯燥,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升,反而会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打破以往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初中物理学的学科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的意义。2.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总结学生当前对物理学习的总体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情却并不了解。初中物理实际上是一门偏重基础知识的学科,因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参照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安排教学内容。2.3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教学训练和练习,在制定教学计划上常常不客观。这样的教学在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从长远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吸收所学习的知识,甚至还没记住第一个内容就开始了第二个内容的学习,最后会导致什么都学得不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3.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初中生在刚开始接触物理这一学科的时候。难免会在一些知识点上遇到困难,在思维逻辑方面还存达不到完全吸收物理学知识原理的层次。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物理科学知识和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必要的内容。3.1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从生活实践进入物理世界中,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会加深。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所拥有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研究,在有阳光的地方放置一个凸透镜,下面放一张纸,然后调节凸透镜与阳光的距离,使焦点集中在纸上,不久之后会发现,纸张开始燃烧。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对课本中所提到的知识进行了验证,物理科学得到了初中生的肯定,教学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升。3.2扩展教学内容和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门学科,学生在青春期阶段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和逆反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学生主动、自觉地高效学习,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勇于创新,首先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物理学中热现象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做实验,提出问题“水在沸腾的情况下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让学生们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教师实验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教学中体会到物理的奥妙,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在面临新课改的新要求、新规划面前,必须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研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人事物理学科的概念和内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法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中笔者仅就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作出简要的探讨,更深刻的内容还需要教育者继续摸索和研究。(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对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教学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作为一门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是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初中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基础,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同时,新课改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的发展。因此,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这一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情境教学法,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往往是形式化、模式化严重,所创?O的情境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很难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情境教学法有更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能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着眼点,找到情境与教材的契合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内容时,就事先准备好了筷子、杯子、水,将筷子放进装有水的杯子里,此时学生发现筷子像弯了一样,学生不由的会问,这是为什么呀?此时,我带领同学们进入光的折射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当然兴趣高涨,学起来也是激情满满,当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时,学生们也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更愿意主动地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识了。可以说,通过这个小小的,有趣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光的折射”的热情和积极性,开了个好头,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
二、善用生活教学法,让学生对初中物理有更准确的认识
初中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能够让学生一轻松的心态去学习物理知识,在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之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同时也加深了对某一物理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的基础上努力地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去。
例如,我在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我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在家尝试着推沙发,学生发现,小的力气去推沙发,推不动,而沙发一旦被推动,就会很轻轻,此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问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我在开始教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值、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学生当然比较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我又让学生想生活中哪些现象用到了摩擦力,学生会想到自行车车轮的花纹增加摩擦力,用滑轮溜冰鞋走路减小摩擦等现象。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顺利的解决重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时代诞生的新技术,而且多媒体技术因其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在实际应用中也加强了对其的应用程度。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存在局限性,仅仅是靠PPT、音视频这些简单的内容教学,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电子屏幕上,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整体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需要突破这一尴尬的境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程度,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更多重难点问题,给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课堂。
例如,我在教学“磁场”这一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发现,对于磁感线这一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就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了磁感线和磁场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磁感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描述磁场磁力分布的特征,磁感线具有自己的分布规律。之后,将微视频分享给所有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播放和暂停视频的内容,以对磁场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在学生整个初中学习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地改变既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努力构建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本文所给出的创设有趣的情境,善用生活教学法,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个人认为比较有用的实践方法,当然我也会继续研究,继续为初中物理教学事业的进步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丁红.刍议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生活教育,2016(07):101-102.[2]彭所平.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J].数理化学习,2014(04):37.作者简介:
杨科堂,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大台中学。
第三篇: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总结----浅议初中物理有效
浅议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
亳州市蒙城县河沟中学
刘飞
近几年来,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已经提到了各个地区、各个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本人认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果,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各种实践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兴趣、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注重这些教学要素,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⑴ 教师经常会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⑵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⑶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绝对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⑷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
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思考
以下均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二 速度》为案例 ⑴ 教学前期的准备充分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前期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制定的教学方略,诸如:了解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掌握情况、物理实验器具的准备、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把握、学生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知能目标等。一个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游刃有余,对主要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做到选择和编制合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对于速度,初二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它的公式、单位等。但是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物理含义、它的定义方法和测量物体的速度大小等,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或模棱两可,因此本节课侧重于让学生弄清楚以上四点问题。为此我着手准备了街景----物体运动的视频和动物世界----猎豹追杀羚羊视频(学生很常见也很感兴趣)、红黄两个不同的纸锥(学生垂手可得的器材)。这种准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在速度的物理含义和定义方法上以及速度的测量。通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 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施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略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行为。教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涉及到课堂秩序的管理、偶发的辅助教学行为和主要教学行为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对这三个方面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驾驭能力,否则的话也可能会前功尽弃,达不到应有的有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
引言导入
关于速度的课堂教学,我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播放街景、动物世界的运动视频,并让学生充分讨论,感受运动的物体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同时认识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通过这种引言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功课感兴趣,才能乐学。因此,本人觉得每节课的引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者的引言脱离生活实际或所列举事例言不达意或过于深奥等,这都不能最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会影响主要的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探究
本节课的学生活动很多,主要有两个: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我特意折叠了两个红黄不同形状的纸锥,其中一个纸锥在竖直下落时还有一定的旋转,这从色彩和动感的角度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这两个探究过程采取的方法不同:前者重在让学生注重观察物体运动的过程,体会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通 2
过教者准备的纸锥下落视频的回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后者重在指导学生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测量的基本原理、物理量、工具,会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分析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总之,教者不能代做实验,不能单纯讲解实验探究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尝试,哪怕学生实验失败也不要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起来,他们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失败的原因,锻炼了自己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自己观察、分析、概括的科学素养。通过这种实验探究教学手段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活跃的,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理论分析
“速度”是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给出具体定义的物理量,其定义方法的导入尤为重要,这对今后学生学习其它类似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这节课的理论分析过程成败与否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物理的学习。鉴于此本人首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着手,进而设计出“小汽车3秒内运动了60米,飞机5秒内滑行了90米哪个运动快?”的问题,在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出具体的比较方法。此时要抓住一些较好的同学的思想方法:如取1秒钟比较运动的路程或取1米比较运动的时间等,对于这些同学的思想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进而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在此基础上,教者就可水到渠成地导出“速度”的物理含义、定义、公式和单位等。通过这样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策略,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物理知识就能了然于心,真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避免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接受物理的有关概念等。
秩序控制
每节课的课堂秩序调控得是否得当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就“速度”这节课而言,本人认为课堂秩序调控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速度的兴趣和参与实践、讨论的热情;两个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是否明确;实验器材(纸锥、刻度尺、钟表)的使用是否熟练;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流程是否清楚;教者能否根据实际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过程;教者抛出的问题是否能让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练习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等。总之,课堂教学必须在良好的秩序基础上才能开展,才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并达到效益的优化。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提纲挈领,用词要体现本节课的思想方法、重难点内容,通常还要让学生有一丝回味的空间。本人将“速度”的板书设计为四个方面:
二、速
度
1、认识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 ....
2、体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两种); ........
3、建构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公式、单位; ........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这种板式的设计,使学生铭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留一丝空间让学生去回忆课堂内容,去翻看书本等资料,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
练习训练
通常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围绕着本节课的内容展开;选题新颖,具有 3
时代意识;对学生有知能、情操等练习的目的。通过一定题量的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能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内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因篇幅的限制,“速度”的课堂训练材料,在此不再熬述。
四、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⑴ 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进入初中的学生,其心理主要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等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将具有极大的帮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新课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问题讨论、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有好动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
⑵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验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即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的能力。
⑶ 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物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物理中考所考的能力,离不开考生对知识的积累,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就无法形成。因此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概括,使之系统化,将它编织成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本身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因为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科学素养等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很多的,达到有效性的途径是多样的,鉴于笔者的经验与能力毕竟有限,上述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衔接出现了问题,初中地理知识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存在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衔接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与初中地理不衔接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而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致初、高中地理脱节的原因
1.师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有限。因为受传统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导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地理课程。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因为教师地理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缺乏整体了解,导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内在知识联系起来,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以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且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根据新课标的安排,初中学校一般都在学生初一和初二时开设地理课程,在初三就不再作安排。这样就造成一年时间学生没有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必定会导致学生遗忘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这是造成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无法很好衔接的原因
之一。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主要强调的内容是中国以及世界地理,重点是描述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现实,所涉及的问题层次较浅,系统以及理论性都相对较差,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较低。
二、衔接初、高中地理的有效策略
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到位,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导致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和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衔接起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将初、高中地理进行衔接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自身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了解学生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以及学习的状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从多个方面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前一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回忆初中有关地球仪、经纬网的知识,以备与高中“地球运动”知识相衔接。
2.钻研教材,把握课标
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和未来发展有作用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的问题以及以地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使生存的能力得到增强。而高中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讨以及合作交流。通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应该具备的地理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都比初中时成熟,因此,要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全面掌握学习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这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1)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思维能力中空间思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地图知识和等高线以及区域地图和地球运动时,都相对困难。由于学生很难理解地理事物的组合结构以及空间形态,从而对其掌握不够好。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不仅要顾及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增强其直观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球仪、挂图、双手、板书等进行演示。在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①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演示与思考;②让学生拿出双手合十,按地球转的方向,从上俯视,从下仰视,观察地球自转情况。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构建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析图能力
“无图不成地理”,因而看懂地图特别重要。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含有较多的图像资料,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有限,因此,初中生对于地理中的图像分析以及解读的能力普遍较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观察以及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分析图像来获取地理的信息,并要求必须要快速、全面和准确。同时,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将其进行概括和分析并进行描述与阐释,并且进一步论证以及深入探讨地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得到提高。
4.改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想要做好将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工作,必须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课堂的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通常对于地理产生兴趣源于感性认知,例如,一些地理的奇闻轶事和各个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动力不仅来自理性的认知,并且还来自于感性的认知,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其感性认知。例如,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以及热点话题等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发疑问。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就先引出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3月8日1时20分,马航MH370从吉隆坡至北京的航班在越南胡志明市空中管制区失联,地点为北纬6°55′15″,东经103°34′43″。
材料二 中国海军舰艇队航线示意图(图略)
问:马航失联地点附近发现了大量的油污,该季节油污扩散的方向是,原因 引发兴趣,然后就讲解课标要求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避免对高中地理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进而使学生还能够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
(2)开展活动激发思维
改变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重视活动教学,开展地理观测以及考察和实验等实践类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强化教学直观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现代的教育手段,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为学生建立地理空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地理动态,如,在教学“等高线”时,在手上画等高线,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学生对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一目了然;在教学地理必修一中重点的示意图:热力环流形成图、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一力、二力、三力作用下的风向图、地球上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的形成图时都可采取边讲边画的形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仿绘,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时,可以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运动方向。
在教学时还要多加利用教学挂图,教学区域地理时,把重要的经纬线用粗色笔直接划在挂图上,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区域地图,以此作为教学的辅助。通过各种途径以及长时间的教学的影响,使学生熟悉区域地图,从而消除学习高中地理的障碍。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及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一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脱节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从而加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与
交流。
参考文献:
余巧云.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编辑 郑 淼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有效性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如春风化雨,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倡导自主探究,关注有效生成,成为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牵涉到教师的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素养等等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我们教学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有效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师生能共同向一个方向努力,同心协力。因此,要深入研究课标,挖掘教材内容,寻找“三维目标”之间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寻找知识之间的网络链接,做到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用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通过探究、设计、反思重新整合教材,然后制定出具有个性和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的潜能,实现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一体化。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一节好课还应挖掘情感价值观因素,渗透德育,既要让课堂成为传播知识的殿堂,更要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殿堂。
2、教学过程要灵活,方法要多样。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太死板,既要按设定的程序进行,又要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让课堂既有序,又不沉闷,这样效果一定不一样.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情景,让理论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让他们能接触到社会,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密切注意随时调节教学手段,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努力探索现代科学教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恰当运用多媒体,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上“放与收”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行为。
3、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师要总结,学生也要总结。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以便下节课弥补调整;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向老师咨询。从学生的小测以及作业情况,可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接受情况等等。从而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督促形成,再加之教师不断的反思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可能的适应数学学习。
4.针对性练习。练习要精而少。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下,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求教师一定挑了再挑,学生从题海中把给捞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形成愿学乐学的良好风气。
5、加强学生的主体认识,提高个体的思维品质,在尽可能多的情况下,利用课堂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主体的认识: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的作用应该是导学,教师只有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对于主体有着深刻的认识,就能很容易避免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2)思维的认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尽可能多的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状态: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在不断的问题中得到了升华。
(3)练习的认识: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只有有效的练习才能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着必要的补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复的练习只能使课堂的有效性出现必要的折扣,甚至出现相反的一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科组之间的交流,在学校实施生本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先学后教”为理论指导,实施数学课堂“学导升”模式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思维训练,让每道练习题都能起到其最有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