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思维导图,搭建人文地理的学习习近平台》
用思维导图,搭建人文地理的学习的平台
【内容摘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人文地理的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具有简单、高效、形象化的特征,主要是使用关键词、色彩、图形和连线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使之系统化、网络化、清晰化。人文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思维导图可为学生学习人文地搭建知识体系、探究、理解人文地理知识间联系、提高人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效识记人文地理知识的平台。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人文地理 搭建 知识体系 探究 联系
综合思维能力 有效识记平台
【正文】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著名的脑思维学者东尼·博赞(Tomy Buzan)创立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具有简单、高效、形象化的特征,主要是使用关键词、色彩、图形和连线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使之系统化、网络化、清晰化,便于快速获取重要的信息,强化理解、持久记忆。
人文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同时它又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灵活多变,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它的知识脉络比较清晰,难度不是很大,但对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要真正学好不容易,特别是对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过于集中,但相互间的联系又比较松散的知识难于理解、记忆,提取、运用起来难度更大,因此,学生学得枯燥,成绩也好不到哪,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兴趣。在人文地理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零散的、大容量的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运用人文地理 知识,是一种非常适合人文地理学习的辅助工具。
一、用思维导图,搭建人文地理知识体系构建的平台。
新课或总复习前,让学生阅读课文,在了解章节的内容,确立重点、难点和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梳理知识脉络,找准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是每个繁杂的人文地理知识点的精华或浓缩,各知识点之间通过连线(或箭头)连接起来,以由总到分的形式,形成一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如在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的内容之前,学生在详细阅读图文材料,经过初步消化后,构建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见下图):
在这个思维导图中,看似简单的关键词和连线,不但道出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整个单元的知识主题、还清晰地表达了各级主题所涵盖的地理要素或知识点、各地理要素的并列或从属关系;整个章节中纷繁、零散的知识就通过不同色彩的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全面、系统、有序的知识网络。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做法,思维导图以其不大的篇幅、简明扼要的阐述、完整的知识构 建、生动的色彩、直接表达或间接揭示了人文地理规律、原理,更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对整章的知识及重点内容有了系统、详尽的了解,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鲜明指引。
思维导图也可以在某个知识点或章节学习完成时作为总结使用,要求学生一边回顾所学内容一边构建思维导图,先让他们对分散的地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再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合成为系统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这样,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结”和镶嵌,使知识的脉络更加周密,学生的思维、条理更加明晰,利于调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加深了他们对人文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为知识的记忆和迁移运用打下基础。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构建利于学习人文地理新知识和复习整合旧知识。
二、以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探究、理解人文地理知识间联系的平台。地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或地理活动都是各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人文地理亦然,它研究的是人口、聚落、经济、社会等的形成发展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及人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升为从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及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矛盾的对策,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维导图就能通过关键词、连线(或箭头)和图形,把纷繁的人文地理知识、地理要素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关系”网,成为一个引导学生探究各个地理要素本身的特征,再对各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挖掘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循因导果或以果溯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形成一定的思维线索,并帮助运他们利用这种联系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延伸思考。
《传统工业区》思维导图
在《传统工业区》的思维导图中,对课文及材料中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生不难理解传统工业区发展特点的形成和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可以找出两个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理解它们之间或隐或显的内在联系及核心所在——传统工业区由于在资源、交通、市场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条件,必然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主要的工业部门;进而推断出这样的发展特点,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受市场影响和新技术的冲击大,环境污染严重,最终导致衰落。同时,在分析出其衰落的原因时,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找出整治的对应措施。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探究、预测。可见,利用思维导图在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导的过程中,还能发现问题、探究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环环相扣,彰显出人文地理知识间存在的严谨的逻辑关系,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三、凭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平台。构建、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思维导图中,不同的色彩增强了学生对人文地理各要素或知识点的区分与辨析度,通过分析关键词及其之间的因果关联,获取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信息,使学生认清地理事象的整体概况,形成整体性思维;在探讨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相关性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勇于挑战、敢于批判,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断地超越,利于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思维导图,利于学生在利用人文地理原理、总结规律,获取新的认知的同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触类旁通,并把这些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他们的运用、迁移知识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方位的拓展。如在《传统工业区》的思维导图中,学生既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系统,懂得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培养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从导图中归纳出工业区发展的分析模板,并将此模板应用到对其他工业和工业区、或富有时代性的新材料、新案例的分析中,不仅能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思辨能力和发散性、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四、借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有效识记人文地理知识的平台。
有学生认为,人文地理知识是要死记硬背的,这话有点道理但不全面。虽然人文地理在属于文科的范畴,却又兼有地域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对思维(特别是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目的是为了活用,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因为人文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所涉及的概念、知识点、原理、规律和答题模板相当多,需要记忆的量会很大,而且比较枯燥;再者学生对一些人文地理现象,比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的认识模糊,老师告诉他了,他很快就会忘了,真要靠死记硬背难以应对。思维导图恰巧就可以 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它为学生展现了条理性、导向性很强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记忆。构成思维导图的每个关键词是从每个知识点中提炼出来的,简明且具有提示的功能,抓住这些主干知识的关键词及各知识间的联系,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层层的分析、逐级递进的推理,把大量的、零散的但又有关联性的人文地理知识、原理、共性、规律找出来,实现了知识间的有效链接,记忆起来自然水到渠成,成倍地提高记忆容量和效率,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其实,思维导图可以贯穿于整个人文地理学习的各个环节,在章节学习开始时,布置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框架的构建情况;在学生学习或进行小组探讨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的结构及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理解逐渐加深,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也便于教师跟进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在学习结束时,利用思维导图检查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的正确性、完整性、美观性,并对思维导图作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质的提高。可以说它能为学生搭建一个高效学习人文地理的平台,是学生学好人文地理的助手。
① 张敏、杨凤梅、朱晓红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探究》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 340-342页。
② 裘建闽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会考复习的效率》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8月第8期
第二篇:用思维导图做时间管理
用思维导图做时间管理,效果杠杠的!
思维导图 使用技巧, 思维导图,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是在工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时间管理就是提前规划,采用一定的工具来引导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能够安排自己或他人迅速适应工作量上的重大调整,并能重新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而糟糕的时间管理者,很少甚至不曾花时间去规划未来的任务,只是更倾向于邻近的任务。这样的情况,往往会令他们难以处理接踵而来的工作,不能高效率地处理事务。
显然,时间管理应该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工具,再搭配以下方法进行改变,或许你就会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时间管理的三大方法
时间“四象”法
该理论是由美国的一位管理学家提出,人们可以按照工作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将任务划分成四个象限。
①紧急且重要:必须马上行动去做,例如抢险救灾。
②紧急但不重要:可以按照需求,决定是否去做。比如有人打麻将“三缺一”紧急约你的情况。③重要但不紧急:只要有时间,就应该当成紧急的事情去完成。例如自我学习、做工作总结等。
④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可以等到空闲无聊的时候来做。比如看电影、逛街。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易的方法,它的工作方式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并设置25分钟的时间。在这25分钟时间里,不能做与该事情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间结束。每完成一次,休息5分钟;每完成4次,会有额外的休息时间。
番茄工作法确实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特别适合拖延症患者。另外,番茄工作法还能减轻时间焦虑、提升个人注意力。每当完成一个任务,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法实际上是“备忘录法”和“计划法”的结合。用亿图免费思维导图软件创建计划清单,提前规划未来将要做的事项。
运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具有两大优势,其一是整体感强,其二是调整起来非常方便。软件自带的上万种图标可以标注任务的属性,让操作者理解起来更方便。明确的工作目标,犹如看清前进的道路,不会再感到迷茫和懒散。
第三篇: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
学科作文教学策略之五:用思维导图开展作文教学(2011-11-09 20:07:04)转载▼
标签:
分类: 学科作文研究 巴赞
英国
思维导图
学科作文
大脑
教育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就是根据大脑的这一特点,形成了发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并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份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托尼·巴赞因此被称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
目前,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
下面,我们从学习和写作两个角度来分析思维导图的意义,并探讨思维导图在学科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学习上的作用最大体现就是及笔记。我们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托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发现传统笔记的弊端:
1.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
2.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
3.浪费时间: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
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利用思维导图作笔记,可以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关键作用: 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 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 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 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 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
7.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 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
9.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思维导图能够清晰的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体现了线性、面型、立体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有特色。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
2.利用关键词学习,让学习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做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学会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以便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清主次,理清彼此关联,同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从学习内容到表达思想,从课堂笔记到学科作文平稳过渡。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课堂记录,整理出关键词语,理清相互的关系,这本身的思考过程就是思想的组织和深化提炼,并形成了清晰的结构,促进写作更容易,更快捷,更快乐。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尤其是学科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不断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联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从而写出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作文教学?
一、学会画作文地图。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思维导图可以称作为作文地图。要画好作文地图: 1.确定“中心句”
一开始把表达作文中心意思的句子或关键词,一般为文章题目,写在纸的中央位置。以此为中心,发散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和确认作文的主题,这是动笔画作文地图的起点。从中心开始,让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自然地表达。注意要做到“中心句”简明扼要,围绕中心句的副标题要和中心句有联系,仿佛一颗树,有主干也有细枝。2.使用“关键词”
画作文地图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整体内容的精髓,方便作文时,能回响起具体内容。因此,使用关键词,提醒写作者清晰、完整、准确表达相关内容。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它更多地是强调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作文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3.向外扩张,注意连接
画作文地图主要从“中心句”向外扩张,主要分支一般写5-7个。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东西。这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主干和主要分枝、或是主要分枝和更小的分枝以及分枝末梢之间有断裂,那么整幅图就无法气韵流畅!记住,连接起来非常重要!用美丽的曲线连接,永远不要使用直线连接。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4.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和其他形象
颜色和图像能让大脑兴奋,能让作文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创造性思维增添能量,而且,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使用多种表现方式,会使作文地图更形象,更容易记忆,更触发写作思维。因此,使用的文字可以变化大小、颜色、字体,重要的字句可用较粗得笔来描写。尽量保持文字的简要。使用容易辨识的符号——打叉、画勾、感叹号、问号、及各种图形。每一个图像,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一千个词汇。所以,假如你的思维导图里仅有10个图形,就相当于记了一万字的笔记!范例:作文和学科关系的思维导图
二,根据作文地图,快速作文:
下面以全国高考卷二的作文题《海龟与老鹰》,为例进行说明。(案例选自李晓鹏学习方法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pengjiaoyu,选入时作了部分修改。)第一步,阅读作文题目:
2008年高考全国卷2作文题: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实际的老鹰又再回来的,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步:用作文地图理出思路
看完题目,我就开始在纸上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写作思路。表示如下:
从这个作文题目和故事,我们展开联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要对弱者过分帮助”,这种帮助可能会害了他们。从这个点出发,可以想到很多事例,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等等。此外我还想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正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让弱者在市场的竞争中生存,通过竞争变得更加强大。如果只是国家一味的保护,最后这些企业都不会变得强大。我还联想到了中国的股市,这个很热门。关于政府“救市”还是“不救市”的争议也很大,也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
但是首先我感觉这个思路有点太普通。此外关于中国经济和股市可能不是很多高中生能够想得出来、写得明白的,我不想用大学阶段的知识来写高考作文。
此外,我又想到,可以用“好心办坏事”这个点来展开。从这个点出发,又想到两个方向,一个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君子小人之辩”的反思。有很多灾难往往都是君子造成的,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就可以无所不为,做了很多给国家民族带来危害的事情。比如王莽的改革,他的理想是好的,但是脱离实际,最后国灭身死。这个点完全可以写。此外我还想到的是一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小事,我觉得王莽的事情可能用800字左右很不容易说清楚,所以还是选择一些小事情来写。我想到了两件事情,一件是辽宋时期的一个事情,这个例子是我在高二的时候课外阅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就知道的,属于我高中积累的知识范围。一个是生活中帮助贫困同学的事情,这两个事情正好做到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于是我决定按照这个思路开始写。
想好这些以后,我开始考虑文章的结构:开头、过程、结尾。按照传统的办法:开头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点题;中间分析和举例,一个历史事例,一个生活事例。然后结尾总结,指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
第四篇: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思维导图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第五篇:思维导图读书笔记(通用)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1《思维导图》这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194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发明”了思维导图(话说我真的不觉得这类东西叫发明,撑死了叫个开始使用),据说目前近3亿人用思维导图。当然这个作者本人的title还是比较多,记忆大师啦,心理学教,教育学家等。
这本书从简要介绍大脑开始,根据脑部结构引出思维导图,后续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基本应用、高级应用和未来。总体来说,思维导图打破了常规记录模式,由顺序的自上而下(后者从左到右)的记录方式,变成了图文并茂,发散的记录方式,文中的基本应用和高级应用个人觉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头脑风暴类,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不注重逻辑;第二类是日记、文章、笔记等我觉得需要逻辑的记录方式,这类其实我倒是觉得更像刘濯源的学科思维导图。至于后者这个学科思维导图我更是觉得就是耍流氓,把自己的东西稍微结合点而已。
对我个人来说《思维导图》这本书给我增加了一种记笔记的方式,可以用简单的词,用树状发散的逻辑来记录,效率还是高了一些,不过思维导图解决不了我关注的记忆问题,还要要多回顾吧,不过至少一本书让你吸收到了东西就是好的。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2这个假期除了阅读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外,还读了学校假前赠送的一本励志书——《思维导图》。说心里话,励志方面的书籍有点不适合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读了,为什么呢?人到中年,经历过太多的波折,虽说不上近乎麻木,却也斗志渐退。我不是乐天派,更不是悲观者,只想尽力活好当下,如何让当下的生活更有意义是我不断思考并践行之的。读完这本《思维导图》,发觉它与以往的励志书稍有不同,有些章节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下面,对阅读之感触做以简单梳理。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东尼.博赞所写,整本书紧密围绕“思维”展开论述,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章揭开“思维导图”的神秘面纱,讲了如何绘制;第二章与认识大脑有关,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第三章关注了记忆力;第四章、第五章都与发散思维有关;第六章、第八章重点讲了思维的导图的妙用;第七章谈及阅读。全书除了语言平实外,配有多幅思维导图,方便阅读者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我最感兴趣的是与大脑有关的部分,即第二章。虽然题目是《由思维导图引发的思维风暴》,但此章主要围绕“大脑”的结构、功用及保养展开,所谈及的脑科学知识极少。一直想买一套脑科学系列的丛书,即《脑科学与教育译丛(共9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但始终没有买到,无奈,阅读了其中一本电子版的《脑与学习》,很受启发。在这本《思维导图》中,著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即“你了解自己的大脑吗?”、“你认为自己的大脑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吗?”、“你常常认为自己很笨吗?”
其实,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觉人活于世上认识自己最重要,而认识自己应该有必要了解大脑,作为教师,了解了大脑的构造和机能更有利于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书中关于脑的`组成,绘制了思维导图,只觉看起来很有趣吧!
在作者的论述中,我们能够明显觉察到他对“右脑”偏爱,如“右脑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本领”,“发挥右脑记忆功能的最好工具便是思维导图”等。其实,关于大脑的功用,在脑科学丛书中一定能找打更科学的答案。作者谈大脑的保护与保养时图文结合,详细且全面,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
读完此书,恰值女儿的二胡要考十级了,于是,和小家伙一起尝试绘制脑图,闭上眼睛,脑海中就呈现出一幅骨骼清晰的框架,思维导图的确能让人对各个目标把握更全面、更具体,因为色彩斑斓,所以便于记忆,但是,运用彩笔绘制脑图也需要一番工夫,凡事皆需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3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思维导图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广泛的应用,也会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学习思维导图不是真正的目的,应用思维导图达成目标才是真的目的。
我们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实施工作、利用思维导图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进行班级管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记忆力,教师备课、做读书笔记等。所有这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思考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和工作乐趣。
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世界上有很多科学的、符合规律的、经过实践证明的一些有效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它、理解它、学会运用它,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新的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总之,当我们认识到一项工作和方法,能够改善我们工作和学习,能够使我们教师和学生受益时,就应该积极的学习、尝试,并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去感悟、去完善,使其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4假期,怀着好奇的心情翻看了《思维导图》一书。从一片混沌到茅塞顿开几乎用了我整整一个假期。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我感受最深的是对速读记忆的作用,自人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以来,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托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明确而深刻地对传统笔记的弊端作出了简明而精辟的阐述:
1、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
2、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
3、浪费时间: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
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与传统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的关键作用有:
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
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
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
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
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
7、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
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
9、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作为助记术的思维导图为您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记忆方法,使您的记忆能力成倍增长;同样创造性思维导图也把您简单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向四周无限地发散!书山有路勤奋是路,学海无涯方法是舟,思维导图将是您一生受益的优秀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5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读后感。《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单的事例,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
书中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条学习箴言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现实中,也有不少人是按照这句话的教导来做的。然而我们会发现,有时无论你多么勤奋,多么刻苦,却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学习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要学的东西是越来越难,精力总是不够用,熬夜的结果是上课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听讲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好像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上课听讲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由于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常常是不完全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由于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全,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对于今后复习的价值已经不大。而如果采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信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图中。
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形象的被记录在图中,以后复习时,只需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帮助。
当然,我还没有使用过思维导图,对它的实质内容还须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我想,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习是一件能使学习变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