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广为人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在本人的英语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好地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形象学语法。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学习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本课中的动作设计成一天的活动,首先可以设置一只钟,然后逐张出示图片sleep—eat—go—stand—sitsleep—eat—go—stand—sit—run—jump—clean—go—wash—eat—do—sleep进行教学,要求部分或全体学生起立,边跟教师朗读,边做动作,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接着可以要求个别学生按照指令不停地作动作,教师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发问,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应答“ I am „ing now.”并 展示现在进行时句子的基本形式,然后教师向全体学生发问“What’s he(she)doing now?” 引导学生做出回答。在学生基本学会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可以依据图上的时钟,问“What’s the time now?”“What is he doing?”。直至完成对一天行为的回答。通过情景教学,语法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二、组织学生自主总结语言规则。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在语法教学中,虽然教师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课就是教师满堂灌的过程。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英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阶段出现的语法知识一般来说都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自主讨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行归纳出语言规则的。我进行语法教学时,通常先在情境中让学生感知语法点,然后给学生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一般现在时这个语法点时,我先设计情境,用不同的人称和学生谈论各自的爱好。然后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然后出示一张Lisa一周活动的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后填空:(Lucy is a pupil.She____(study)in No.5 Primary School.Every morning she____(go)to school at seven.She____(have)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and two lessons in the afternoon.She____(like)taking photos.On Sundays she ____(take)photos.Sometimes she____(listen)to music.我要求学生以分组形式自由讨论出答案,并总结主语为第三人称时动词的用法。由于有了已学知识的基础、前面的教师示范和同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的基础,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很快他们就得出了答案和结论。最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就这样,一个教学难点在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自主探索及归纳其规则中就化解了,而且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三、课堂活动多样性,增强语法学习的趣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少教师的语法教学枯燥乏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巩固所学的语法项目时,采用了过于机械的练习形式。例如,学习了“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后,让学生做大量的句型转换的练习。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念儿歌等“间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语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Find the differences”的竞赛游戏来巩固“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这个语法项目:
1、教师课前准备Picture A、Picture B两种图片和一个表格。两种图片看起来很相似,都是街道的画面。上面有商店、医院、小汽车、出租车、行人等。但是有一些细节不同。有一幅图中有狗,另外一幅则没有。
2、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两人一小组。教师明确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学生只能看自己的图片。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提问完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用“There isn’t/aren’t„in PictureA/B.”总结两幅图的不同。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大组完成得最快。
3、教师奖励完成最快的大组。在这个任务型操练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英语课既有趣又有益,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语法学习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语法教学一定能够很好地服务英语教学。
第二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范文模版)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
上蔡县华陂二中:董书长
摘要: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片面性认识,错误地理解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淡化语法教学。所以,重新认识语法教学问题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关照到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语法教学
误区
对策
在英语教学历程中,语法教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学术焦点,始终在重语法理论和重口语运用之间往复。然而,无论是主张“英语自然法”,还是上世纪的“英语意念功能大纲”,这些轻视语法教学的模式,最终都无法取代语法的教学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以失败告终。尽管语法教学,在某些方面遭到质疑,但长期以来,主流教学观念始终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类教学的必要条件。
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片面性认识,错误地理解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淡化语法教学。所以,重新认识语法教学问题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关照到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注重定位语法的角色,并在英语教学中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条主线。新教材语法项目繁多,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实行新课改后,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一部分教师对语法教学失去重视,他们不再进行细细讲解,更不愿意花费时间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教材中众多的语法项目无法一一重现,使学生学过的语法很快遗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这已成为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
实施新课改以来,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式,教师们不再对语法知识作专门讲解,也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等。对新课标英语教学认识的偏差,致使相当多的老师们片面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并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教师不用再关注基础语法,更不需要再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他们只是对教科书上的语法内容照本宣科地读读讲讲过一遍,对语法知识缺乏深入研究。
由于学生对基础语法知识和知识结构掌握不牢,致使学生不仅不会用得体的英语准确地进行口头表达,更写不出几句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只有等到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测试,教学效果低下时,教师方才发现语法的重要性。殊不知,他们已经使教学走了弯路,耽误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实“,《标准》所体现的不是学生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的语言学习观,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语言学习观”[1 ]。这说明,新课标下英语交际法的深刻内涵,是在口语交际中尽量回避语法的机械性,而在实际操作上,是离不开语法教学的。所以,经过初中一轮循环教学的许多老师在教学反思中也都开始认识到“, 不能忽视对语法的补充和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加以运用”。那么,教师在重视交流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 语法教学又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英语语法学习困难的成因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和对全年级同学的广泛调查,笔者认为,英语语法难学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英汉思维、英汉表达的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对问题的表述方法上,确实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束缚了学生,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比如说,在地址表述中,英文是由小地点到大地点表达;而汉语,则习惯于由大地点到小地点表达。再例如:汉语表述———桌上有几本书? 英语则表述为———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 he desk.这种表达的差异性,在扭转过程中,因需要调整、适应而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2.语法项目纷繁复杂
每个单元都有新的语法项目。这些项目重现率低,运用机会少,也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生疏。例如:在英语教材的单元中,蕴涵着各种基本句型和名词、形容词、代词等各种词性,还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等句式结构,以及相关的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方法等等,都对学习形成压力。
3.语法教学单调乏味
语法教学由于理论性强,教师发挥性差,互动性少,使得教学内容枯燥而不具备生动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气氛也往往沉闷,学生易产生疲劳心理。这些都对语法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教师若不能正视这些客观性,把语法带到生活情境中讲解,就会陷入枯燥教学境地。
4.课堂教学缺少兼顾性
一堂成功的教学,教师课前需要对知识点、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和环节有所把握,进行串接,精心设计。事实上,在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可以运用互动教学的章节和素材。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手法缺乏创新,一味地按照单一的讲解法去教,肯定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三、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感到,要解决新教材语法项目多、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问题,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学生实际,教学生活化
掌握了语法知识,并不能保证语言的正确应用。语言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我讲你听。语言不是听会的,就像游泳不是看会的一样。学习语法,必须结合学生大量的生活体会,将语法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语法知识生活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法运用能力。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要一提起“语法教学”,学生立刻就会想到“枯燥、单调和应试教育”。这使得在语法教学活动之初,学生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注意将枯燥的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好,特别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元认知,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调动起来,增添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话题,要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事切入。一方面,这会使教学活动与生活经验贴切得比较自然,有助于启发学生能够讲得出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作进一步引导,积极鼓励,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呼应教学。另一方面,在亲切的元认知中,学生容易找到自信,时常能用英语,讲出许多好的句子,使思维之门快速打开。他们在积极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联系生活实际,使语法学习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英语语法课的良好前提。
2.注重能力培养,教学任务化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都要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新课标对什么是“任务”进行了解释。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根据香港大学英语中心主任、应用语言学首席教授David Nunan 的论述,任务型语言教学应该遵循五大原则,即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性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在做中学原则和脚手架原则。那么,怎样理解并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原则呢?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生活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运用目的语言进行理解和交际,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之中去理解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例如,为了教会学生学会表示“许可”的情态动词“can”(常用于朋友之间),笔者在课堂上的任务设计为———李平早晨上学前,整理书包太匆忙,忘了带铅笔盒。课堂上要用各种文具,因而,他得向同学借。笔者模仿李平对某一同学说: Can I borrow your pen ? 然后再跟同学们说:今天还有数学课、语文课、语言课等等。笔者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李平还有可能用到什么文具? 假设自己是李平,请与周围的同学配合,完成借到文具的任务。接下来,学生回应四起: Can I borrow your ruler ? Can I borrow your pencil ? Can I borrow your rubber ? Can I borrow your knife ? Can I borrow your e2dictionary ? 还有的同学不知道圆规、三角尺怎么表述,就指着圆规、三角尺,说:Can I borrow t his ? 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毫不费力地掌握了“Can I..?”结构。然后,笔者与同学们共同总结出,“Can I..?”结构是常用与朋友之间的句式结构。生动的教学交流使知识点快速为学生们掌握。
3.生动语法教学,教学情景化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一定的规则,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接着对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课后背会各种语法规则,再配以大量的练习进行操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形式,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而且往往收效不佳。如果将其转化为“视、听、说”教学的形式,并置于适当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就可以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语法的运用背景和使用环境,从而克服教师所设计的情景非真实性以及例句简单化、公式化等遗憾,为学生创立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化的语言习得环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便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渴望学会的热情。
例如,以有关“问路”的对话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问路”的真实情景,用投影展示出寻找目的地的路线图,然后,要求学生开展有关“问路”的对话:
A :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t he way to McDonalds?
B : Yes Go along 18t h street and turn right at t he second crossing.Go across t he bridge.You’ll fine the McDonald’s on t he left.It’s be2tween t he post office and t he cinema.You can’t miss it.A : Thank you very much.B : You are welcome.真实环境的对话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和运用有关“问路”、“指路”的词组和句型,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讲多练,确实很有必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的语言材料,并经过充分的语言实践,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知识及规则。只有这样,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才能脱口而出,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3 ]。因此,创设语言实践情景,是英语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好方法。事实上,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符合交际规则的对话题材。如,问候、自我介绍、问路、看病、购物和打电话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真实情景下的对话、角色表演,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这是创设情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4.了解学生兴趣,教学兴趣化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常常产生于活动之中。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想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因此,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交际要真实化。这是实际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法和技巧。教师应该把握语法规则,把教学设计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立体意识和谐地统一起来。
例如,以学习定语从句为例,活动刚开始时,初学者容易倾向于使用简单句,而不是按照要求借助定语从句进行交流。因此,当要求各小组运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某一个未来家庭的描绘任务时,个别学生会这样描述小孩的房间:“ The child’s room faces south.It is not big , but it is clean and tidy.”句子的表意很清楚,但是不符合要求。这时,小组同伴提醒他(她)应尽量用“The child’s room faces south , which is not big but is clean and tidy”来代替。这样的提醒,既帮助了正在进行描述的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句式,以符合任务要求,促使其注意新语法知识点在情景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提示即将参与描述的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一新的句型结构。在耳濡目染中,学生会渐渐地实现从“不知”到“有所知”、从“有所知”到“掌握”的转化;从而,为在接下来的自由交流中,有意无意地学会运用这一新语法知识点奠定一定的基础。
语法,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随着人们的语言认知和语言使用的不断发展,作为组织语言的语法,当然也要发展变化。语法教学,绝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要根据情境变化而变化,要随着生活对它的丰富、演变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不断挖掘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法,不断更新知识,找到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发展着的英语学科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总之“,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从‘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这个极端走向‘完全忽视语法教学’的极端。语法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英语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法时,一定要从国情、教情、学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研究和使用各种语法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语言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不仅要设法让学生掌握某些语言表达方式,还要确保他们学会运用。
强调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培养,正是新课标下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因此,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理念,才能牢牢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使知识理论与生活运用趋向统一,实现新课改下英语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走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走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摘 要: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语境变了,语言形式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切忌在语法教学中把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
关键词:语法 语言形式 交流 交际 语境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历史,传统的语法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国内许多英语教科书都把语言结构或句型操练列入其中;句型操练和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至今还为一些教师津津乐道。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结构;但随着功能语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地学习语法结构是没有意义的,教语法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亦即语法教学所关注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或语法知识本身,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结构或形式与功能和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语句在不同场合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The tea is really cold.”这句话,在寒冷的冬天,句中表达的可能是抱怨;而在炎热的夏天,表达的则可能是一种赞许。在不同的场景中,“Why don’tyou close the door?”可能表示不同的功能,比如建议或命令等。
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能表示相似的功能。一种交际功能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例如,请人关门就有以下一些表达方式:
Close the door,please.Why don’t you close the door?
C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
Excuse me,could I trouble you to close the door?
上述四句话中有三句是问句,但它们的功能并不是提问,而是表示请求。因此,教师不应仅教学生一些语言结构,而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把语言形式同交际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
在语法练习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操练重复出现在单句中的某个语法点,其结果是学生只知道这种语法现象是正确的,却不知道它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及在什么场合是正确的。如果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联系人为地隔开,学生就很难意识到语言形式、语法意义和交际功能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在实际交际中,语法符合和语法规则的运用总是与一定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来体现某种交际功能。例如,一位汽车销售商对车主说:“If your car should need any attention during the first 12 months,take it to an authorized dealer.”有些学生认为,句中的should可以省略;但是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可以看出汽车销售商并不希望顾客的车出问题,句中用should表示的是一种虚拟语气,用来说明汽车销售商不希望这一事情在将来发生的。因此,该句中使用should是恰如其分的。
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答案,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语境变了,语言形式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切忌在语法教学中把问题简单化和公式化。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语法实例,进一步探讨形式、意义、功能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1. 情态动must和should的使用
情态动词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难点,大部分学生习惯用翻译的方法理解情态动词。在他们看来must(必须)和should(应该)都表示一种责任、义务或必要性,很难加以区别。在教学中,笔者提供了以下对话,通过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用法(T=teacher,SA=Student A OS=Other students):
T(to SA): You must practiceat least an hour a day.SA(to OS): I have to practice an hour a day!
OS(to SA): You should practice for more than an hour.句中的must表示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权威;have to 表示来自于外部的压力;should 表示来自朋友的建议或鼓励。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学生对这些词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2.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
不少英语教师在教被动语态时很少引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用被动语态,而是先给学生出示一些主动句,然后让学生把主动句变为被动句。这种机械性的操练导致了许多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by 动作执行者”这一结构。有效的语法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句,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变,应在什么场合变,什么场合适合用主动语态,什么场合用被动语态。例如:
People suspect him of stealing money.He was suspected of stealing money.He was suspected of stealing money by people.上述三句中第二句是最佳选择。因为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动作本身,很显然,这里“he”是谈论的焦点,所以第一句不妥。另外,既然我们强化“he”,淡化“people”,那么在被动语态中,“by people”也是不必要的。
另外,语态的选择也与话题的一致性密切相关。例如:A:The flowers are all gone.What happened to them?B: They were destroyed by the rain.。
走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何广林
第四篇: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1. 变一般疑问句规则:
①.有be动词、can 的,直接提前,你我人称调个。剩下照抄。
②没有be动词、can 的,在句首加Do 或Does.你我人称调个。剩下照抄。
第五篇: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陈晓燕
很多人认为我们从未特意学习过语法,却一样把中文说得自如、流畅,所以学英语也不用专门学习语法。殊不知,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不必专门学习语法。而英语就不一样,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终究会影响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说,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才能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其掌握一定量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
一、情理无痕交汇,生动呈现语法。这里的“情”是指语言学习的情景,“理”则指语法规则。就语法教学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称为显形语法教学;另一种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称为隐性语法教学。显然,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采用隐性语法教学更为合适。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因此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情景可根据语法内容的不同而精心设置。
(一)以旧带新,做好铺垫 语法教学中,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应注意激活学生的原认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活,从学生已具备的语法能力人手,找到最近的切入点,把新授的语法项目巧妙地融入语言活动中,并进行从旧知到新授,从简单到复杂的层层铺垫,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法。如:在教学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Does she/he like…?及其回答时,教师首先可以从复习Do you like…?入手。教师通过对话,复习并掌握这一句型。当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已能熟练运用时,教师就顺势转换人称询问,T: Boys and girls, does Jiang Yingying like…?教师再引导学生回答“Yes, she does.”或“No, she doesn’t.”这样由学生熟悉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将新旧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活化了语法教学。
(二)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语法知识则是抽象的、枯燥的,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把某一知识点具体为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在游戏活动中呈现语法知识。例如:在教学副词fast, ,slow比较级时,我告诉大家“Today let’s have some running races.”同学们一听,在英语课上进行跑步比赛,兴趣来了,个个都跃跃欲试。比赛结束后,我适时引出今天比较级的新授内容:Cheng Xiang runs faster than Zhou Ruyi.Zhou Ruyi runs slower than Cheng Xiang.简简单单的一个比赛,用时不多,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语法知识在一种隐性的状态下传递给了学生。这样一定比让学生单纯地背语法规则要强得多。(三)借助现代媒体,化难为易有些不易呈现的情景在现代媒体的帮助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场景的快速切换,有效地调动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化难为易。在教学6A第三单元,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过去时态,如何化解这一难点。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图片,学生观察后,T: Where’s the lamp? S: It’s on the desk.T: Where’re the earphones? S: They’re on the sofa.点击鼠标,台灯消失。T: Where’s the lamp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 No.T: 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点击鼠标,耳机消失。T: Where are the earphones now?Are they on the sofa? Ss:No.T: But they’were there a moment ago.这样,借助媒体,通过观察、对话,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感知be动词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二、预设语法形式,操练实践语言在教师刚开始介绍了某一种语法规则或现象后,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练习,让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经过一个替换的过程添加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因此运用预制语块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结构反复使用、反复操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如:教学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sister’s时,教师设置了寻找失主的语言环境,在这个情景中,学生不断地操练句型。已具有初步概括能力的小学生很容易从这个语块中推断出gloves是可以替换部分,Whose … are they?是充当的框架,可以用这个框架询问对方这是谁的东西。学生可以用这个框架生成很多句子。在多次的练习中学生也自然获得了语法形式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语法规则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语法教学中,虽然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课就是教师满堂灌得过程。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英语知识。小学阶段出现的语法知识一般来说都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通过大量的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自主讨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主归纳出语法规则。例如:在教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do 的用法时,教师先示范本周末的计划I’m going to have a picnic.转而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周末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量练习be going to do 的句型结构。最后以填空的形式出示一份Nancy一家的周末计划书,Hello, I’m Nancy.The weekend is coming.I to pick apples on the farm.My brother to make a model ship.My parents to cook nice food for us.我要求学生以group work 的形式自由讨论出答案,并总结句型结构。由于有了以前三种时态的学习经验,以及刚才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的基础,同学们讨论热烈,很快找到了答案和结论,随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就这样,一个难点就在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自主探索及归纳规则中化解了。而且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实践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探索前进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应结合自身的经验,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就语法而言,只要我们关注小学生的特点,创造生动有趣、重在实践的语法教学模式,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