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学生关爱工作制度
遵义县龙坪小学2014学年度春季学期
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的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 “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遵义市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龙坪小学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落实“快乐教育,全效教育”思想,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 组 长:陈万松
副组长:毕大华 王于章 陈寿江 成 员: 廖中义 罗晓涛 朱正钬 王瑜 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汇总上报德育处。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心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载到《班主任工作手册》上,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8.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全纳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容雅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0.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对一学期以来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详实的教育典型材料。
五、完善保障机制:
1.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2.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若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偏见或者不当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的班主任和教师,取消评优资格。
2014年3月1日
第二篇:学校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制度
学校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制度
为了给特殊学生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我校特制订如下制度:
1、特殊学生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学生等。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安全主任及班主任为组员的专项排查与管理领导小组。
3、学校特殊群体学生专项排查与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学生的成长状况。同时把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4、严格各级救助资金管理,设立专用帐户,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救助工作的信誉度。
5、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心理,如发现上述学生,及时上报安全办并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2)协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特殊群体档案,对于他们的档案信息要做到保守秘密。
(3)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4)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5)经常与学生沟通,化解心理障碍。争取让这些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6)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并与家长联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和关心模式。
6、学校具体管理措施:
(1)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学生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2)为每名特殊学生配备成长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状况,学校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
(4)建立走访反馈制度。
学校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了解特殊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的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做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家长进行校访,设置专门房间,接待学生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学生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
第三篇: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伊滨区诸葛双语实小
2013年7月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我校针对今年来制定的《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旨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结合目前我校开展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从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一、工作成效
1、启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但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更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各班教师通过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通过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意识、了解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学生保持身心都健康。
4、组织班级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举行庆元旦文艺汇演,并优先让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度了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他们更加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家长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生存情况的浪潮。
二、经验总结
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把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服务范畴,让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状况,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伊滨区诸葛双语实小
2013年7月
第四篇: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总结
XX中心小学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总结
我校针对今年来制定的《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旨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结合目前我校开展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从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一、工作成效
1、启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但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更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各班教师通过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通过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意识、了解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学生保持身心都健康。
4、组织班级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举行庆元旦文艺汇演,并优先让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度了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他们更加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家长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生存情况的浪潮。
二、经验总结
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把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服务范畴,让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状况,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XX中心小学 2017年12月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关爱特殊学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关爱特殊学生?
在正常的班级中,不是每次都能遇见智力有些问题的特殊学生,大多数这样孩子的家长都是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的,尤其是在农村,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家庭条件不好,经济也制约他们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去接受教育。其次,这些孩子长大后总是要同正常人打交道的,让他们从小生活的一个大的群体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的,也可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锻炼他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班级有一两个这样的智障儿童,那就意味着会给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如何对待这样的特殊的学生呢?这也是源于自己的困惑,第一年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六个学生留级下来的(我们学校是这年才合并的,比较特殊,我接手一年后,二年级有李老师担任!)只有一个成绩很好,是家长要求的,有五个成绩很差很差,不守纪律,上课吵闹,这些我觉得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其中的三个在生活中的表现,太令我大吃一惊了,经常到垃圾堆里捡垃圾,教师的垃圾筒里,学校的垃圾堆,马路上别人随手仍的垃圾,都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吃就塞到嘴里。刚开始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教育他们,垃圾很脏,吃了对身体不好,也叫同学们时时刻刻看着他们,不准他们接触垃圾及脏的东西,经常跟家长联系,慢慢的他们的习惯还是改正过来了,至少在学校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更大的难题的在后面。我一直以为其中的一个男孩是害羞,不肯说话,第一次编位置的时候就发现他不怎么说话,也没在意啊,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不肯开口说话,我觉得奇怪,在同其他老师交流的才发现他智力有问题,是个智障学生。从我知道以后,我就在思考如何对待这个学生,使他能够在学校学到一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
在教育这个孩子中,我发现了以前我不曾注意的品质,在与学校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待有点智障的这样的弱势群体,这样做比较好!
(一)要有一个博爱的爱心。吕渭源教授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起点,爱就意味着教育,爱是教育艺术的源泉,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智障儿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对于班主任来说,多给这些一点关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可能看不懂书本上的文章,听不懂老师教的课文,但她们一定能体会老师对他们的爱。这个孩子叫周涛,我把他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对待,无亲疏、,平等对待他,对待其他一切学生。没有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而是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要从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真心真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发现他们他们善意的地反。周涛就用他的善良与纯真感动过我,让我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他吃饭吃的慢,不怎么会夹菜,我就经常帮他夹菜,常常别的同学吃完了,他还没有吃完,有时碰到那个老师有时,来的迟还在吃,他就会跑过来爬上凳子跟老师坐在一起,那天我和朱校长都还没有吃完,他跑过来,跟朱校长并排坐在一起,朱校长跟他加了一些菜,他拿起筷子,我俩都以为她准备大口大口地吃饭,但接下来的一个动作,让我感动的留下了泪,他夹起朱校长给他的菜就像我们给他夹菜一样,放进朱校长的碗里。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我顿时呆住了,你们知道吗,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其实他也可以有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你能力,更不用说去做了,但他确实做了。还有很多次,我看他跟我们班一个差生一起走回家,背着书包走在走廊上,他都会帮那个女孩整理一下背包的肩带,好让书包背起来舒服!啊,这就是这位智力有点问题的男孩给我带来的美丽画面,我想拍下来,可是手机没有这个功能!李老师也说周涛虽然智力受损,但他知道关心别人,有很善良的一面,这比单纯的记忆知识重要多了。一旦你发现某个人的闪光点,你就会发现他真的很可爱,对他你更多的欣赏,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爱心在他们这类孩子的身上,你会发现你的付出很值。我想他会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源自内心无私的,博大的爱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哪怕他们对此的反应很慢,我们也应该要有耐心,等待他们成长!
(二)包容也要严厉。当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去包容他们,更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无视与他们的缺点,与他们的过失。对他们同样要严格对待!不仅如此,还要做到区别对待!他们不知道为自己辩解,做错了什么,老师先要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如果某某同学告状他打了同学一定要问清楚,不要只听健全学生的一面之词,慢慢的引导他,不要对他们大喊大叫,也不要因为他们迟迟吃不说话而气急败坏,给他们时间吧,他们会慢慢地,一字一字的说清楚的,如果你用很严厉的话语责备他们,通常的结果是他们被老师吓坏了,更加说不出来了,得不到解决他们对老师的信赖就会减少,心理也能会受到伤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如果真的他们错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他们是智障儿童就不给他们批评教育,告诉他们这样是错的,不应该这样!
(三)平等的对待他们。这主要是在学习上,给他们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我觉得周涛没有这个能力读书,在学校也是获得与大家相处的能力。在学习上不重视他,有一次我叫全班同学读黑板上的生字,看到他也慢慢的在跟读,才发觉他们也有学习的能力!其实,对待智障儿童,归根结底,就是,智障儿能否与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对于平等地受教育权的问题,可能从理论上大家是能够接受的,而具体到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必须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班级成绩排名的压力。那就是,在这些学生身上,无论班主任、任课教师花费再大的努力,他们的成绩是永远不可能与正常孩子相比的,而且这样的比较对于这些学生、对于他们所在的班级、班主任都是不公平的。在无奈之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有选择地放弃他们,主要是在成绩方面。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灰心,不能随便丢弃一个孩子,成绩差点没有关心,我们做教师的不要忘记一点,我们是在教书育人。教书很重要,育人更加重要!教师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优良的榜样,那是与利于传承优秀品质的,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的高尚风格!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要有爱心,信心,恒心,耐心,和无悔的奉献之心!
作者:大邑县韩场镇学校:龚永彬来源:大邑县韩场镇学校:龚永彬点击数: 年11月22日
202 更新时间:2011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升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学习。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上的问题外,接踵而来的是中学学业问题。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许多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等教育问题。在中学阶段,通过长期的厌学,学习不努力,父母外出,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导致成绩下降,最后成为班上的学困生。这些中学生教育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班主任的面前。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更为普遍,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去年我当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学生晓凌,女,13岁,韩场镇学校2013级一班学生,家住韩场镇,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晓凌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经常被英语老师叫到办公室交流谈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中学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于晓凌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小学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晓凌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晓凌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晓凌进入初中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成绩一直在班上最后几名。晓凌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所以她难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缺少人际沟通。对此,为了晓凌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晓凌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晓凌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
谈心记录:
师:“肖× ×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小学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晓凌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把成绩提高,考上理想的高中,圆自己的大学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晓凌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晓凌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晓凌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晓凌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肖学生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个月对晓凌爱心帮助,晓凌学会了与同学如何相处,晓凌不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也受到了其它科任老师的表杨。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我由此感到高兴,说明我所付出的得到了回报。我相信晓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一学期后,晓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自暴放纵”变为“尊师守纪,关心集体”;在学习上,取得了各科均在及格线以上的较好成绩。晓凌的转变,道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中学生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将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中学生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总之,中学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系统地学习新课标教育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具有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每天进步一点点
殷亚平
他是一个坐不到教室里的孩子,也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倒着数的。初中毕业后,他连一所高中也没考上。他的家人于是很无奈地把他送到了当地一所私立学校。
临走,家人找到这所学校的校长,希望校长能够帮孩子一把。
校长先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知道他酷爱长跑。于是,第二天早上,校长就有意出现在那条跑道上。他理所当然地见到了这个孩子,还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孩子很是惊讶,从小到大,除了接受别人冷漠的目光,他还从来没有被哪个人———尤其是这个看起来像老师模样的人热切地关注过。那一刻,他的心里起了一种很微妙的感动。
一个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每天早上都很自然地相逢在那条跑道上,两个人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许多。
一次跑步的时候,校长装作很不经意地对孩子说:“孩子,我想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一个月后你做到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从今天开始,你能不能坚持坐在教室里!当然,只要不影响别人上课,你在教室里干什么都成。”
孩子心想,就这样一个要求呀,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孩子真的都坐在了教室里。不过,他基本上也没怎么听课!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课的习惯。
第二个星期来临了。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开始写点东西了?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不能只是坐在那儿,要不,多难受呀!
孩子想,就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抄抄吧!第三个星期到了。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学科听一听,顺便记一下笔记,好吗?”
孩子就照着做了。
到第四个星期的时候。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试着去听听你不喜欢的课吧,其实有些东西听起来也蛮有意思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每天早上的长跑。
终于到了满足孩子愿望的时候了,校长问孩子有什么愿望。孩子此时已经知道,每天陪自己跑步的是校长大人。而且,他们一起跑步的情景让班里的同学很是羡慕!孩子就说想和校长照张相。校长说,这好办!不过我希望与你的第二张合影是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凭我干了一辈子教育的经验,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听到校长最后一句话,孩子心想,校长真会和学生开玩笑。不过,能让校长有这想法,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校长有事没事的时候,都会找这个孩子谈谈心,偶尔也会询问一下班主任和他的科任老师这个孩子的表现。大家都说:这个孩子的变化大得让人不可思议!
三年时间过去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孩子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个重点大学的体育系!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河南郑州一所私立学校。
其实,一个孩子,不管他基础如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有一种结果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你有耐心让孩子这样做么?这位校长做到了,相信你也能够,只要你愿意。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困生体会宽容与善待别人是一种美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中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如何宽容与善待别人,这是一种美德。
二、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数学知识的一名搬运工,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一名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产生过程的探寻者、讨论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给学生多创设活泼有趣、在课堂上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探讨、探寻、讨论的自主活动课,加强数学直观性的教学。多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数学课,帮助学生学习。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来消除学困生的焦虑,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树立他们学习上的信心,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发,抽出时间作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能歧视、讽刺学生。
2、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都给学困生一定的优惠,让他们有机会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迎头赶上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力求通俗,易懂。
学困生大多知识基础差,课堂中难以接受新知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如:在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时,我班大部分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好。在教学例题时,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让出现不同错误的学生板演。然后,让学生去发现错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外,进一步强调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方法。在练习中,有意识检查学困生作题情况,及时引导。
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因学习不好,自信心不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用“真不错、你真行、多好啊”等语言,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五、评价检测,要让学困生有成就感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和学校还是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考试结果使那些学困生感到羞愧、害怕。我认为,我们老师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减少考试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有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宜张扬地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些个别心理沟通,少些集体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困生在评讲试卷后再次检测的机会,只要通过评讲他们有提高也应该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统一的试卷变得多样化。比如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删掉,再让学困生做,或者将试卷设计为A、B、C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最后、教师要艺术地评价考试结果,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对于那些学困生虽然他们卷面成绩不理想,但只要平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好,在不断进步,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成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一分细心,多一分留意,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耐心,多一分责任,学困生就会更快乐,就更能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