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

时间:2019-05-12 23: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

第一篇: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

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

2014年11月03日05:37 羊城晚报 33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王旭明在“真语文”活动现场推广“真语文”

王旭明在“真语文”活动现场推广“真语文”

这名中小学语文教材修订者认为,“真语文”就是培育学生健康的表达习惯,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温建敏 实习生孟肖

王旭明从来不是一个能闲得住的人。

这位教育部最有个性的前新闻发言人,转到其他岗位后依然使自己成为话题中心,他的博客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基本不缺席重大事件的评论,甚至被网友冠以“毒舌”称号,他曾多次声称,自己的墓碑上要写上这么一句:这里埋着一个喜欢发言的人。

而最近一两年,他的火力逐渐集中在一个目标:炮轰“假语文”。11月1日的亚洲教育论坛上,王旭明再次提出,当前语文教育最急迫的是要回归语和文。

他的影响力和语文出版社社长的头衔,加上一堆“志同道合者”的推动,使得推广“真语文”似乎渐成规模,其中包括特级语文教师贾志敏、上海《收获》杂志的编审叶开等。在刚刚出席完2014年成都芳草站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后,王旭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长达四个小时的采访,再一次系统地完成了一次对“假语文”的炮轰。

A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

“从理论上来说,假语文就是违反语文教学规律的现象。”王旭明说。

“语文课应先以语言文字为主,其他为辅,就《斑羚飞度》来说,通常老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老斑羚牺牲自己来成全小斑羚飞跃悬崖的这种无私、伟大的母爱上,让学生去学习老斑羚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完全偏离了教学规律。不能每一篇有思想内涵的文章我们都要去挖掘,那是思想品德课的工作。”王旭明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王旭明认为,国外没有专设思想品德课,所以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传播。而我们国内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在语文课上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学习应该就是让学生把一个个的道理通过词语、句子、方法、逻辑等等写出来,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相当薄弱。这就是假语文的一个重要表象。”

王旭明还反对形式上的“假”。“我坚决反对‘摇头晃脑’,反对在语文课上的表演,特别是集体表演。”

王旭明到处讲一个语文表演的典型——“某老师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激情昂扬,他在讲台上提前设下机关,讲到炸碉堡时,老师一跺脚,台上轰隆巨响电光石火烟雾缭绕,台下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以为是地震,全吓跑了。”

王旭明认为,上语文课时配乐,课堂上让学生无节制地活动,也属于假语文,“我们需要的是安静读书”。

B

官员语言水平让人着急

“假语文”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王旭明认为,最大的影响是中国人不会运用语言。

“我刚刚到德国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中国的一些出版集团也带着自己的图书在书展亮相,对外进行推介。在台上发言的时候,我方的发言者说出的话,句子繁杂冗长沉闷,在他们的发言中,没有举例子、讲故事、排比、夸张等修辞方式,而是一套具有官场语言特征的套话、长话、空话,谁也听不懂,谁也记住不,翻译都不知该怎样翻。”在“真语文”系列活动成都站的开场白中,王旭明面对几百名小学校长和语文老师,上来就是一顿“炮轰”。

“看到一些人在论坛上的表现,我恨不能冲到台子上去替他们演讲,我想用更丰富、生动的表达告诉外国人,我们有好书,同时我们也会讲话,会表达。”王旭明说。

王旭明比较“着急”的还有大量官员的语言水平。

王旭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卸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之后,还经常对全国各级各类官员、企事业人员等群体进行应对媒体的培训。“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运用语文的基本知识、手段、技巧去表达本身想表达的事情。”王旭明说,在培训过程中,他会要求学员做一些训练,比如要用举例子和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第一次来网站做客很紧张,但是不要很直白地说出来我很紧张,如何换一种说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现场学员的表现却让他失望,“我的要求很明白,但课堂上常常没有一个人能够答上来”。

王旭明说:“我现在倍感整个汉文化成了我们国人当中的一个缺失,这种缺失是慢慢渐进的过程,这就导致了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下降,甚至崩溃。” 编辑:王锐

C

真语文强调回归传统

“通常来说,假语文往往在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语文考试、语文教学四个领域存在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语文考试和语文教材。我的理想是四个领域齐头并进,语文教学才能得到根本改观,但是教材和考试都是牵动面积很广的事,我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只能从语文教学上寻找突破口,希望能够牵动整个改革。”王旭明说。

王旭明所说的语文教学突破,是指在2012年底他倡导开展的真语文教学活动,并鲜明提出:真语文就是语文;真语文强调回归传统,找回本真。

王旭明亲自撰写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称“真语文”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语文课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国学知识。

王旭明说,“真语文”主张要慎用、尽量不用PPT。“语文课不是音乐课,不能一上课就放音乐,就唱歌。”同样,王旭明也在多种场合呼吁,语文课也不是德育课不是政治课,不是体育课。

D

周杰伦歌词写进课文

王旭明声称不敢在教材上动,但实际上,拥有语文教材“牌照”的语文出版社近年来还是动作不断。从“周杰伦的歌词进教材”到弃用“谁是最可爱的人”,都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王旭明说:“现在的这套教材在全国有两千多万学生使用,这套教材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从实践教学中来看,与同类教材相比还是有其明显特色的。”

王旭明所说的特色是:这套教材古文、古诗占的比例比以前要重。以前的教材,中学是25%左右,小学则是20%左右。

“去年,通知我参与教材修订,我抓住了教材修订的时机,塞进去了很多东西,有50%的篇目都做了更换调整。我要求每一个练习题都要有它的标准答案、关键词,我们语文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两个极端,一个是学生漫无边际地去说,老师也不指导,怎么说都对,还有一个极端就是标准化太严重,只能按老师给出的标准去答题,反之就是错误的。在我的这套练习当中,尽量避免这两种极端,走中庸路线。”

王旭明介绍,关于这套教材,小学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比重,每一个单元都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每一个单元最后都有要背诵的古诗,加起来达到30%,而中学更是达到35%。

对于教材的更改,比如周杰伦的歌词写进课文,有没有引起内部的争议呢?

王旭明说:“我们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中间有很多磨合的过程,得到大家的认同要有一个过程。我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两本教材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我真语文的理念。”

对话

“我希望我死后墓碑上面刻着这里埋着一个尊重常识的人”

羊城晚报:您推出“真语文”的理念,是不是在暗示教育部推出的就是“假语文”?会不会引起教育部对您有意见或者不理解?

王旭明:“真语文”提出之后确实就设立了一个对立面。我提倡“真语文”并不是说有“假语文”存在,后来越来越多的对立,我便针锋相对地提出就是有“假语文”的存在。的确这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我本身就是一个冲动型的人。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个割裂者,我只不过在成年之后凭着自己感觉和直觉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崇拜才接触上,实际上我们应该从小就学习传统文化。

羊城晚报:这也是你要增加教材中传统文化比重的原因?

王旭明:这是我长期以来主张的一个教学理念。白话文的历史也就一百多年,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一百年的发展和几千年的文明相比,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继承。我坚信再过一百年,庄子、论语、四书五经仍会放射出它们应有的光芒。

羊城晚报:对于您长期推崇“真语文”,有没有看到哪些进步的地方?

王旭明:这个是肯定有的。第一,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反响,在我走过的这些地方,某些老师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推崇。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的各种委员会大大小小有几百个,给老师折腾得云山雾绕,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

说实话我很悲哀,我觉得以我现在这种年龄不能再拼几年了,根本不能扭转现在这种状况。在很多场合,我都呼吁不要把外语作为必修课,应该把繁体字、读古文作为必修课。繁体字需要传承,我们现在研究古文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我这个呼吁也没有得到认可。我认为,外语和语文不能放在同等位置上,外语可以选考,语文必须必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拯救汉语。

我希望,我死了以后,我的墓碑写着:这里埋着一个尊重常识的人。(助理:“咦,不是这里埋着一个喜欢发言的人么”)以前是,现在改了。编辑:王锐

(原标题:王旭明炮轰“假语文”:语文课上少“唱歌跳舞”)

编辑:SN098

文章关键词: 王旭明 教育部 我要反馈.

第二篇:教育部前发言人致信王勇平

教育部前发言人致信王勇平:“我反正信了”不该说

2011年07月28日 16:28 来源:东方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28日,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发公开信,称其在7月24日动车事故发布会中表现欠妥,语态太强势,语调过于高亢,神态也不合适,更不该说“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类的话。王旭明说,“7·23”这么大的事故,首场新闻发布会最好由铁道部长召开,不应由新闻发言人独自担当。以下为信件全文:

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勇平兄:

你好!

几天前在“金话筒”颁奖仪式上见到你,虽还未发生“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但已感觉出你的疲惫、焦虑和压力。是啊,我深深地理解你:年年春运如临大敌、部长腐败中途易人、有关铁路的各种争议此起彼伏、京沪高铁高调出台又险情不断等等,身处漩涡中的新闻发言人的日子不好过啊。记得那天短暂的交流中,我们谈的仍然是发言和如何发言,我不解的问你为何高铁如此高调亮相,为何公众质询不断却无回应等,你一如平常沉思并少说,我知你心所想。记得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我最担心如果高铁塌陷、动车碰撞或出轨怎么办,该如何应对?你说,我也是最担心这样的事情啊!随后颁奖典礼开始了。

不幸的是,我俩共同的担心成为了现实。而你,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作为曾是同行也是朋友的我,素来敬佩你的担当精神和敢说敢为的风格,也深深的为你忧虑。作为同是“后非典时代”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又同为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培训,被称为“黄浦一期”学员,还同到美国考察,我们引为同道。你确实比我热情、勤奋又坚忍,在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已经坚持八年多了,而我却已退下阵来;美国受训归来,你成就了一本著作,我却只有十几页纸的收获,一句话,你真的比我强多了。但是,我看了你“甬温线7·23特大事故”的新闻发布会,联想到事故前后的一些事情,还是想说点心里话,直言几点建议,对你,也算是对铁道部政务公开、以及对当下很热闹、时尚的新闻发言工作的心声表达吧!

新闻发言人这一词组在语文教学上讲是偏正结构,偏是新闻发言,正是人。换句话说,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面对其他人的工作,因此我一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拥有许许多多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当也是有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发生后广大人民群众从热爱党和政府,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表达各自思想、情感和理念是完全在情在理的。比如崔永元说,新闻发言人,请不要让新闻发炎;新闻媒体对于动车追尾事故发出的一连串追问,希望尽快听到铁路部门的回答,这个要求不高;听到一个说法,高铁和动车正处在磨合期,反感,哪能用人命磨合呢!比如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买单,铁道部门应该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比如我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陆海天,一直联系不上,同学及朋友焦急万分。”中国传媒大学数十位同学通过转发微博等不同方式搜寻陆海天及朱平下落。据证实两位学生在事故中遇难。看着他们青春的面容和同学回忆,我哭了。孩子们,记住这场人祸,长大了绝不再造人祸,现在一定要和所有造人祸的人理论到底!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话可能有偏颇,但确是一个个鲜活的、大写的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作为新闻发言人应该把这些公众呼声咀嚼和理解以深刻自我的思想和提升自我的情感。同时,也可提升新闻发布会的品质和丰富新闻发布会的内涵。你说呢?

新闻发布会应该在什么时候开?新闻发言人是充当主持角色还是独立发言角色?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新闻发布会应该在充分准备、并能给记者准确翔实和鲜活的一手资料及结论的情况下召开;当然应倡导更多的新闻发言人独立发言,但在重特大事情发生后我以为不应当倡导新闻发言人独立挑大梁、唱大戏。以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为例,显然这是一场既准备不充分,又不应该由老兄你独自担纲的新闻发布会。

我看了发布部分实况,真是难为你了!铁道部发生这么大的事件,应该说引发的关注度不亚于美国的9·11事件,而美国的9·11事件是布什总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发表讲话。我以为,这场发布会应该是铁道部部长在事故现场召开最好;次之,也应当是有关部领导和司局长在北京共同向记者解释情况;再次之,一定要你独自担当,你也一定要在开场白中务必应该加上这样的表述:“本来,今天的发布会应该是盛光祖部长和某某(主管铁路安全的某某副部长)及某某局长与会,但由于他们正在指挥救险,无法与会。受他们委托,我在这里代表盛光祖部长、某某副部长和铁道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国铁路系统向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的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受伤者和伤亡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对参与抢险的铁路系统内外员工、公安干警特别是温州现场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谢意,是你们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也是在替我们改错,谢谢你们!在这里,我也代表铁道部向全国人民表示我们深深的歉意《站起鞠躬》”。这里的关键点是——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机关和部门的概念是抽象、模糊的,而机关或部门的人员形象才是具体的,受众在这样的特大的事故面前更易于接受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化的人物。还有就是发布会的准备工作,重大事故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和最愿看到的,我以为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事实。作为事故发生后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态度比事实更重要,因为你还不大可能有足够的事实提供,这时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你代表铁道部给人的态度真的不是那么真实,真的不是那么诚恳,真的不是那么让受众舒服,再请你原谅我的直言了。

说到态度,除了内容本身展示出来的以外,语态、神态和体态也十分重要。那天发布会上,你的语态太强势了,语调过于高亢、激昂,不像犯了错的,倒像是别人犯了错。神态也有些不合,比如眼睛总是向上,时时有松弛和自然的样子,最不该的是有网友电视截屏中你职业性的微笑,这样的场合是断不该有的。这方面我也有过教训,我在做教育部发言人期间,曾宣布过教育部有关清退农村代课老师的政策,当时我是紧绷着脸,甚至义正辞严地宣布的,应该说,内容一点错都没有,就是当时教育部的政策,但几天后在白岩松主持的节目中,对我发言的态度进行了批评。他的话我至今还记得,即使我们宣布国家政策,如果政策是冰冷的,宣布的人可以不可以软一点语气,给人一点温暖的感觉呢?之后,我在组织汶川大地震的发布会时,说到校舍的倒塌和学生的伤亡时,不仅语气低沉,而且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的教训和进步过程希望你做个参考。

再说新闻发布会应该给受众提供最基本的事实。无论事实多少,应该尽求准确、官方和权威。比如,事故发生时间,你在发布会上说的是23日晚8点30分。但当天有媒体报道的时间为20:34分,23日白天新华社通稿又称是20:27分,央视新闻联播又改称20:38分。到底以谁的为准?我以为,应该以你说的为准,对吗?再说死亡人数。你说你掌握的死亡人数是35人。我觉得你还应该强调是截至到发布会召开时你所掌握的情况为止。我认为,还应该强调:“陆续的伤亡人数还将随着救险进程发生变化,敬请理解和关注,在这里我们也真心的期待死亡人数不再上升,伤愈的人员不断增加。”事实证明,在你发布会后不久,又有遇难者遗体被发现。关于事故原因,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所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白岩松说,一个人心脏功能是好的,干脾胃什么功能都是好的,但他是个弱智,你能说他是个健康的人吗?然而,发布会现场你仅说了一句“还在调查中,该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够妥帖。事故原因可否改成:“事故正在调查中,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至少管理不当、人为原因占有很大成分。”我想以你铁路工作的资历,做这样的判断是不困难的。

应该说,特大事故次日即召开发布会,能够把时间、伤亡人数和事故原因交代清楚就很不错了,当然还要适当的回答公众质疑,比如车体为何掩埋?为什么探测过无生命体征,还会在切割过程中又找到一个女孩子?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胡紫微说我们想问:1,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2,为什么凌晨四点就判断车体内无生命体征,而下午五点还又拖出一活八死?3,本次事故谁将承担领导责任?4,何时向公众公布事故调查结果?我以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真相,铁道部应该面对,如果是谣言,请铁道部的真相快上跑道;如果是真相,请铁道部的谣言快止于跑道。你回答得应该说都非常不准确,还夹杂一些情绪化表达,使受众反而还产生一系列新疑问,这样就没有达到新闻发布会拨乱反正,厘清事实的目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类的话更不应该在发布会上说了。你说在车体移走的命令下达后又搜救出小女孩伊伊“这是个奇迹”,其实事情的内幕是温州一位特警支队长虽然得到通知把出事动车车体移走,但他坚持现场清理而得以让伊伊生存,也就是说虽然生命探测仪,无论是通过音频、视频和红外和雷达生命探测都有各自的局限,不能完全相信。这些信息公众从发布会上却无从获知,疑问反而增添了不少。

勇平兄,说这话,你真别生气。这个发布会根本就不该开,领导一定要开也不该由你一人开;即使你一人开了,也不该这么开。我干过这行,知道这行的苦处,有许多事儿,咱主宰不了,但在咱能主宰的那些地方,比如如何表示态度,比如如何公布事实,比如如何遣词造句、语气语态等,我们是能有一点作为的啊!可不能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不但不能平息或引导舆论,相反引来更多质询和谴责。南方电视台《拍案》栏目编导徐静称,这是史上最混乱的新闻发布会。说的虽然严重了,但其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特别是正在做新闻发言人的所有人深思。因为不定哪一天这样的事儿就落到你头上,今天勇平,明天谁?

勇平兄,从这场不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出仅仅从新闻发言人的这个层面说,无论什么时候说话,怎么说话,还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这听起来是个常识,然而不少发言人的发言都有悖于这个常识。从你的多次公开接受采访和新闻发布会上看,有不少地方也有悖于常识。就那高铁来说,在中国仅仅有几年的历史,还是个新生事物,常识告诉我们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肯定不会一步登天,但铁道部偏偏把这新生事物说得完美无缺。比如你在7月7日做客新华网的时候说:“中国高铁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样,世界铁路同行也为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进步感到鼓舞。”是不是说得太高了?

还有按常识说,速度是要逐步提升的,因为越高速风险系数越高,危险性越大。据说,日本新干线在积累了运行几十年的经验之后才在今年提到300公里以上,而我们是在没有什么经验积累,管理水平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下子提速到三百以上,这种干法的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你在做客新华网的时候却说“应该说,目前我们有充分的把握认为,提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有可靠的保证,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们是不会开行这样的列车。”7月23事故发生前,一系列不安全迹象和7·23特大事故,以至于就在25日还发生的京沪高铁供电事故发生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这些都说明你的话至少不够严谨。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你还说,“我仍然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具有信心。”有评论说,铁道部从高技术决定论中醒醒吧!这也是常识,铁路运营是否是一流,不仅仅取决于你的硬件设备,当然还包括管理水平、安全系数以及许多非机械的因素。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判断是否一流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并无意义,公众需要的安全可靠便捷而快速,而不仅仅是快速,试想一下谁敢尝试无生命安全保障的快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白岩松在7月25日的新闻1加1中反问,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整个给予的实验答案是否是先进,监督是否是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归根到底,综合下来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这样的诘问值得深思。在我看来,常识对于领导者重要,对于新闻发言人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在我们发言的时候,真的,要想一想常识!要想一想尽量不说、少说、或绕着说的,也是要遵守常识的话。

再请你原谅老弟的多嘴和直言。从你7月24日新闻发布会往前回溯,您近期有关高铁的发言和采访,值得你和许多新闻发言人思考:一是把好事如何说好。我国开通高铁当然是件好事,天大的好事,对于中华振兴中华民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高速不等于高调,更不等于漫无边际的吹嘘,从传播学上讲,受众的胃口提高之后,会对事物有更加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而一旦做不到,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的话,好事不但说不好,甚至还变成了坏事。比如人们从最初的仰望高铁,到现在的谈高色变,除了事情本身之外,我们的宣传是不是有点负面作用呢?二是如何把不好的事儿好好说。还以高铁为例,7·23特大事故当然是个灾难,是件不好的事,把不好的事情,千万不要想方设法说成好事,许多人有这样的习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千方百计想捂住,捂不住全面捂局部,局部也捂不住了就瞎说,或者硬撑着说,就是不实话实说,不好的事再怎么描也不能成好事,怎么能让受众服气。上海高层大火事故发生后,俞正声韩正等领导同志的表现可谓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既是如何处理事件的样板,也是如何把坏事好好说的样板。俞正声同志就几次主动提出这样一场灾难值得上海人民永远记住,甚至在市委的工作报告中,他增添上了这部分内容,比之铁道部在胶济线铁路灾难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又发生了“甬温线7·23特大事故”,真是鲜明对照。一句话,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通俗的道理,我以为却值得所有领导和发言人琢磨并身体力行。

勇平兄,我十分敬佩你的敢说、爱说,至少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客网站和接受采访,敢于面对记者。与许多卸任时公众还叫不出名字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只会说领导官话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根本不开新闻发布会、也不到网站做客的发言人相比,你是佼佼者,至少迈出了敢说话这一步。我只是希望你在敢说的基础上,再会说、善说一点,而做到会说、善说,首要的就是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我以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事哲学。我做得不好,但一直在追求着,就此我们共勉吧!

7月27日《环球时报》社评有一段话值得当下中国所有官员,特别是新闻发言人思索:“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这话太好了,我在讲如何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的意义时,总是尽所能的给各部门官员如是说。不知道今后我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怕事情发生,事情发生了,处理得好、表达得好,政府的威信就高一层,相反,处理得不好,表达得不好,政府的公信力就削弱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和所有正在从事新闻发言人工作的人们一样责任重大啊!公众期待着、我也期待着你和你们有更精彩的,更让大家心服口服的表现!

就在我写就此信之时,得知温家宝总理已赶到事故现场慰问和检查,特别是在事故现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正在回答记者提问。高,高,实在是高!温家宝总理在与媒体打交道、坚持公开透明方面真是一个标杆,也实践着一个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常识。

因为我已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站着说话不腰疼又爱之深、急之切且求之高,说了许多,望老兄海涵。更希望老兄多多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顺祝

夏安!

愚弟:旭明

2011年7月28日

第三篇: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

2013年09月10日 09:41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黄艳

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引起网友热议。对此,虽然是否取消小学英语课有不同声音,但救救汉语,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英语减负,多学国学

王旭明在9月8日和9日连续两天,在自己的微博中以#每日一呼#的名义,发出同样的内容: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随后,不少网友对比进行了转发和评论。

@匆匆过客小松:小学应该把用于外语教学的时间用来诵读国学经典,或者是练习毛笔书法。课外愿意学外语的,就自己学吧…… @躺着的傻鱼:英语就应该作为选修课,现在都快成母语了。对部分网友的评论,王旭明也通过微博进行了回复。

网友“@岐山凤鸣”对王旭明说,“非常同意你的意见,这些年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全民疯狂学英语;非专业者毕业后基本不用英语;汉语能力直线下降;英语老师不会写基本的汉字等。不过建议先取消高考英语,把英语必修课的角色转换成兴趣课、选修课,再来谈取消小学英语。”对此,王旭明回复称,“现在必须下猛药了。”

“@xiyangyangla”则表示:“语文课算国学吗?时间够长,就是教歪了。”王旭明回复说:“对,目前语文课必须改,不改,还不如也取消!”

很多家长过于重视英语

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小学生家长郭女士表示,英语不仅不应该取消,还要学得更多一些才行。“我儿子每年花五千块学英语,每周上课两小时,这还算花得比较少的,因为参加的是大班的学习,一个班30人,如果是一对一,两个小时一般要近300块。”郭女士说,学校里一二年级时,只有每周一节英语口语课,根本学不到什么。郭女士认为,现在把英语学好了,以后不管是考大学还是出国,都有优势。

据了解,不少小学生家长都特别舍得在英语课外班上投钱,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上万元一年的有外教授课的班,特别受欢迎。“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对英语确实是过分看重了!”南京市火瓦巷小学校长杨毅静,她却表示,从小学阶段抓好语文是对的,包括学数学,都要有语文基础。“孩子学习的基础是语文。”她说,即使学英语,在中英互译时,对中文要求也不低。“有些孩子幼儿园就花钱学英语,掌握一百个单词要花很久,而且容易遗忘,因为没有语言环境。长大一些理解力增加,可以事半功倍。” 取消或减少英语课,关键看升学考试

不少网友称,自己是小学五年级,甚至初中时才学英语的。“我是英语专业毕业,英语是从五年级学的,但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郭女士说,她让儿子补英语,也是出于为他的将来考虑。“如果高考中考英语考得不多甚至不考,我肯定会尊重孩子的兴趣,不一定逼他学。”她说,儿子其实挺迷古典文学的,家里也都买了《三字经》《弟子归》《论语》等经典,而且古代四大名著孩子也都看过。“但这些没有用的,小升初名校不看这个,进了初中高中,考试内容里,这些都是很有限的。”

一位儿子在双语幼儿园上过学的家长说,现在孩子上一年级,拼音和英文字母就开始打架了。“真不知道当初送他进双语幼儿园是不是做错了。”

有家长表示,虽然王旭明的倡议是好的,希望保住传统文化,但如果升学考试内容不改,肯定不会减少或取消小学英语课。

“减负十条”透英语降温信号

能实现吗

近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小学生“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也就是说,英语从统考中退出了。加上现在已经有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的趋势,也有英语高考从计分改为等级的建议,是否意味着,随着评价的变化,英语热可以降温?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现在小学的课时安排,从数量上看,语文占绝对优势,但越到高年级,课越少,英语却在递增的。

再加上在课外班,孩子会选择英语作为必补科目,而语文,很少有人选择。“很多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写字的正确率,我们布置一些国学方面的口头作业,更是能糊就糊。”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以南京市为例,小学老师普遍比较重视对国学经典的教育,低年级会考虑《三字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有《论语》《笠翁对韵》等,但由于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家长普遍不重视,老师布置的又是以口头作业为主,有些孩子干脆不完成。

有关人士表示,对取消英语课和增加国学教育,要有理性思考,增加国学教育有必要,英语课也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存在。

教育部部长:尚未确定是否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

2013年03月06日 08:16来源:央视网

【教育部长:尚未确定是否取消四六级考试】针对是否会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尚未确定是否取消四六级考试,会有科学的考试办法。他说,改革开放前,学英语的人很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但在重视英语教育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母语的教育。

晏扬:“救救汉语”何必拿英语开刀

2013年09月11日 09:07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晏扬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日前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他的呼吁引起网友热议,虽然是否取消小学英语课有不同声音,但救救汉语、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9月10日《现代快报》)

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呼吁“救救汉语”,完全符合他的身份,也切中当下现实。如今,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人,不能熟练使用汉语的何其多!其实我没资格说别人,作为一个以码字为生的人,我也经常提笔忘字,至于错别字更是难免。这段时间看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很多字都不会写,有的字词甚至闻所未闻。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作为中国人不能很好地使用汉语,显然是不应该的,也是令人忧虑的。

但是,“救救汉语”是不是就得取消小学英语课?我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学好汉语很重要,学好英语也很重要。全球化浪潮使得地球变成一个“村”,改革开放浪潮使得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这种交往不限于政府之间、企业之间,普通民众之间也是如此,比如人们会越来越多地出国旅游、购物,同时会在中国的街头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外,更不要说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工作中用到英语。英语不仅重要,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好英语与学好汉语并不矛盾,两者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一个人熟练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是完全可能的,“救救汉语”不必以牺牲小学英语课为代价,反过来说,即便取消小学英语课,也未必“救”得了汉语。把汉语的不堪现状归咎于小学英语课,没有充分的说服力,英语课不该成为“替罪羊”。

表面上看,每学期的课时就那么多,英语占去一些课时,就会导致语文课时减少。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主要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此。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时其实是多于英语课时的,可到了初中、高中阶段,语文课时所占比重便逐渐下降,越来越多地让位于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而到了大学阶段,绝大多数专业已经没有大学语文课。我们成年人可以回头想想,你还记得高中时学的微积分吗?还记得初中时学的化学反应公式吗?还记得那些复杂的物理定律吗?除了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恐怕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且这些东西对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几乎没有用处。我的意思是,真的有必要把这些复杂的学习内容一股脑地搬进初高中课程吗?即使搬进来,也需要降低课程难度,这样就能让出更多课时给语文教学。还有,为什么一到大学就不学语文了呢?这完全没有道理。

所以在我看来,相对而言,英语课比初高中的很多课程都更有意义也更为重要,“救救汉语”不应拿英语课开刀,而应拿那些看似很重要、其实对很多学生并不重要的课程开刀。

“救救汉语”未必非要取消英语

2013年09月11日 01:35来源:郑州晚报

■街谈

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引起网友热议。(见今日本报AA13版)

王旭明作为教育部的前发言人,现在的语文出版社社长,他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必然有他的客观理由和现实依据。但王旭明拯救汉语的愿望尽管良好,想要落地却有很大难度。一方面,中考、高考是学校和家长的“超级指挥棒”,而英语又是其中的必考科目。另一方面,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世界日益走进中国的大背景下,一味取消小学英语课,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也有些“与时不宜”。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现在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确实有些“热情过度”了。首先,当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势必会挤占玩耍的时间,甚至影响学习汉语知识。

其次,语言学习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掌握一百个英语单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遗忘起来却很快。而等到进入初中以后,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提高,这时候再接触和学习外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现在要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学习英语,是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做了无用功,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

同时我们也得承认,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门外语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些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异于常人的特长和天赋。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把外语看做是和绘画、弹琴一样的一门兴趣课、爱好课、特长课,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自由选择学习,不管对家长还是孩子,都要轻松得多。如此一来,围绕英语学习的争议,就要小得多。

说到底,“救救汉语”没错,但“救救汉语”未必非要取消英语,关键是我们应该把英语学习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什么高度的问题。即便我们目前还无法让英语从中考和高考中“退出”,但也完全可以通过政策把英语课变成选修课,兴趣课;或者出台规定,严禁各类重点小学、名校以英语作为必修标准,来为“英语热”降温。苑广阔

教育部:今春起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毛笔课

2013年02月08日 07:40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 根据教育部网站7日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纲要对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书法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

纲要要求通过课堂练习、书写作业和各学科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书写实践活动,提倡在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同时强调“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纲要还推荐了一批临摹范本,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赵孟頫的《妙严寺记》,力求“渗透美感教育”;在纲要推荐的欣赏作品中,鲁迅、郭沫若、毛泽东、启功等作品都列其中。

根据教育部工作要求,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应把好学校迁到荒郊

2013年08月19日 20:35来源:凤凰网教育

关键词:国内外基础教育对比

国外的贵族学校都在乡村而我们恰恰相反

凤凰网教育:您如何看待国外的基础教育?跟我们中国的对比,二者之间有哪些区别?

王旭明:我对国外的,如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虽然也去过,不过间接的也听到不少的想法。我个人对国外基础教育有一个特别鲜明的印象,就是国外的中学校长也好,小学校长也好,或者教育工作者也好,甚至家长也好,他们特别强调的老是这几个词,“创新,创造、质疑、批判、反思”等等,还有“团结、协作、沟通、理解”。

我觉得这些词语恰恰是我们国家应当加强的,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上应当加强的。可能从教学方法上来说,他们更习惯于你会学了吗?我们可能更强调于你学会了吗?这个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凤凰网教育:您觉得他们除了这点值得我们借鉴以外,还有哪些做得特别好的地方?

王旭明:也有很多,我就说两点,一个是小班化教学。当然以我们国家的国情,现在还很难办,但我觉得一定要找出办法,五六十人,甚至七八十人一个大班,一个老师教课,这肯定不行,这肯定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是肯定要改变的,所以我觉得国外的小班化教学非常好,国外的中小学大多都是一百多人,两百多人的学校。

凤凰网教育:刚刚刘长铭校长也谈过,特别羡慕他们。

王旭明:还有一个我觉得值得借鉴的,我们马上就可以学起来的,就是国外的好学校,美国的很多好学校都是在乡村,他们所谓的贵族学校也都在乡村。而我们则恰恰相反,我们越好的学校越集中在大城市。这是国家行为,把一个好的学校迁出去,迁到旷野荒郊,又发展那个地方,又促进学生安心学习,又能把城市的地盘让出来。这两点我觉得国外做的特别好。

关键词:低龄留学

不要让理念毁了孩子,不要让框框毁了孩子

凤凰网教育:现如今低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现状的背后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希望孩子“换个活法”,感受国外教育,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旭明:低龄留学问题其实因人而异,不要笼统的说,如果一个人家庭经济条件具备,自己生活能力又强,那边又有人照顾,我觉得早一点出去何尝不好。假设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家长就秉承着不要低龄留学这么一个理念,那可能还毁了一个孩子。我的观点就是我们不要让理念毁了孩子,不要让框框毁了孩子。

凤凰网教育:您是觉得如果条件成熟了,就可以低领留学,是吗?

王旭明: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觉得如果有条件,其实可以接受不同的教育模式,我比较建议高中阶段出去。

凤凰网教育:您之前是语文老师,有没有觉得,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送出去的话,会导致国学方面的培养不够?

王旭明:所以我说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这个人本身归属感不强,文化意识不强,这种情况下,就不时候过早的出去,要看具体情况。

关键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名校再棒也不可能培养出全国的好学生来

凤凰网教育:您觉得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怎么合作,怎么联手能把一个孩子培养好。王旭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来是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现在我们过分的强调学校教育,所有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四中,或者八中这样的名校上。我告诉你,四中的校长再棒,八中的校长再棒,也不能培养出全国的好学生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李某某(李双江之子)那样的孩子,你就是进任何一个学校,就是进四中八中,该犯罪也会犯罪。

凤凰网教育:您是觉得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王旭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必须和谐起来,如果单纯的指望一类教育,很可怕,我们目前家庭教育很弱,社会教育也很弱,寄全部希望于学校教育这很可怕,这样不可能培养出所谓的大批的国际化人才来。

第四篇:教育部前发言人寄语王勇平:请诚恳面对受众

教育部前发言人寄语王勇平:请诚恳面对受众 勇平兄:

你好!

几天前在“金话筒”颁奖仪式上见到你,虽还未发生“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但已感觉出你的疲惫、焦虑和压力。是啊,我深深地理解你:年年春运如临大敌、部长腐败中途易人、有关铁路的各种争议此起彼伏、京沪高铁高调出台又险情不断等等,身处漩涡中的新闻发言人的日子不好过啊。记得那天短暂的交流中,我们谈的仍然是发言和如何发言,我不解的问你为何高铁如此高调亮相,为何公众质询不断却无回应等,你一如平常沉思并少说,我知你心所想。记得我最后的一个问题是,我最担心如果高铁塌陷、动车碰撞或出轨怎么办,该如何应对?你说,我也是最担心这样的事情啊!随后颁奖典礼开始了。

不幸的是,我俩共同的担心成为了现实。而你,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作为曾是同行也是朋友的我,素来敬佩你的担当精神和敢说敢为的风格,也深深的为你忧虑。作为同是“后非典时代”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又同为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批新闻发言人培训,被称为“黄浦一期”学员,还同到美国考察,我们引为同道。你确实比我热情、勤奋又坚忍,在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已经坚持八年多了,而我却已退下阵来;美国受训归来,你成就了一本著作,我却只有十几页纸的收获,一句话,你真的比我强多了。但是,我看了你“甬温线7·23特大事故”的新闻发布会,联想到事故前后的一些事情,还是想说点心里话,直言几点建议,对你,也算是对铁道部政务公开、以及对当下很热闹、时尚的新闻发言工作的心声表达吧!

新闻发言人这一词组在语文教学上讲是偏正结构,偏是新闻发言,正是人。换句话说,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面对其他人的工作,因此我一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拥有许许多多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当也是有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发生后广大人民群众从热爱党和政府,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表达各自思想、情感和理念是完全在情在理的。比如崔永元说,新闻发言人,请不要让新闻发炎;新闻媒体对于动车追尾事故发出的一连串追问,希望尽快听到铁路部门的回答,这个要求不高;听到一个说法,高铁和动车正处在磨合期,反感,哪能用人命磨合呢!比如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买单,铁道部门应该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比如我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陆海天,一直联系不上,同学及朋友焦急万分。”中国传媒大学数十位同学通过转发微博等不同方式搜寻陆海天及朱平下落。据证实两位学生在事故中遇难。看着他们青春的面容和同学回忆,我哭了。孩子们,记住这场人祸,长大了

绝不再造人祸,现在一定要和所有造人祸的人理论到底!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话可能有偏颇,但确是一个个鲜活的、大写的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作为新闻发言人应该把这些公众呼声咀嚼和理解以深刻自我的思想和提升自我的情感。同时,也可提升新闻发布会的品质和丰富新闻发布会的内涵。你说呢?

新闻发布会应该在什么时候开?新闻发言人是充当主持角色还是独立发言角色?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新闻发布会应该在充分准备、并能给记者准确翔实和鲜活的一手资料及结论的情况下召开;当然应倡导更多的新闻发言人独立发言,但在重特大事情发生后我以为不应当倡导新闻发言人独立挑大梁、唱大戏。以铁道部7·24新闻发布会为例,显然这是一场既准备不充分,又不应该由老兄你独自担纲的新闻发布会。

我看了发布部分实况,真是难为你了!铁道部发生这么大的事件,应该说引发的关注度不亚于美国的9·11事件,而美国的9·11事件是布什总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发表讲话。我以为,这场发布会应该是铁道部部长在事故现场召开最好;次之,也应当是有关部领导和司局长在北京共同向记者解释情况;再次之,一定要你独自担当,你也一定要在开场白中务必应该加上这样的表述:“本来,今天的发布会应该是盛光祖部长和某某(主管铁路安全的某某副部长)及某某局长与会,但由于他们正在指挥救险,无法与会。受他们委托,我在这里代表盛光祖部长、某某副部长和铁道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国铁路系统向‘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的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受伤者和伤亡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对参与抢险的铁路系统内外员工、公安干警特别是温州现场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谢意,是你们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也是在替我们改错,谢谢你们!在这里,我也代表铁道部向全国人民表示我们深深的歉意《站起鞠躬》”。这里的关键点是——对于广大受众来说,机关和部门的概念是抽象、模糊的,而机关或部门的人员形象才是具体的,受众在这样的特大的事故面前更易于接受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符号化的人物。还有就是发布会的准备工作,重大事故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和最愿看到的,我以为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事实。作为事故发生后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态度比事实更重要,因为你还不大可能有足够的事实提供,这时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你代表铁道部给人的态度真的不是那么真实,真的不是那么诚恳,真的不是那么让受众舒服,再请你原谅我的直言了。

说到态度,除了内容本身展示出来的以外,语态、神态和体态也十分重要。那天发布会上,你的语态太强势了,语调过于高亢、激昂,不像犯了错的,倒像是别人犯了错。神态也有些不合,比如眼睛总是向上,时时有松弛和自然的样子,最不该的是有网友电视截屏中你职业性的微笑,这样的场合是断不该有的。这方面我也有过教训,我在做教育部发言人期间,曾宣布过教育部有关清退农村代课老师的政策,当时我是紧绷着脸,甚至义正辞严地宣布的,应该说,内容一点错都没有,就是当时教育部的政策,但几天后在白岩松主持的节目中,对我发言的态度进行了批评。他的话我至今还记得,即使我们宣布国家政策,如果政策是冰冷的,宣布的人可以不可以软一点语气,给人一点温暖的感觉呢?之后,我在组织汶川

大地震的发布会时,说到校舍的倒塌和学生的伤亡时,不仅语气低沉,而且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的教训和进步过程希望你做个参考。

再说新闻发布会应该给受众提供最基本的事实。无论事实多少,应该尽求准确、官方和权威。比如,事故发生时间,你在发布会上说的是23日晚8点30分。但当天有媒体报道的时间为20:34分,23日白天新华社通稿又称是20:27分,央视新闻联播又改称20:38分。到底以谁的为准?我以为,应该以你说的为准,对吗?再说死亡人数。你说你掌握的死亡人数是35人。我觉得你还应该强调是截至到发布会召开时你所掌握的情况为止。我认为,还应该强调:“陆续的伤亡人数还将随着救险进程发生变化,敬请理解和关注,在这里我们也真心的期待死亡人数不再上升,伤愈的人员不断增加。”事实证明,在你发布会后不久,又有遇难者遗体被发现。关于事故原因,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所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白岩松说,一个人心脏功能是好的,干脾胃什么功能都是好的,但他是个弱智,你能说他是个健康的人吗?然而,发布会现场你仅说了一句“还在调查中,该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够妥帖。事故原因可否改成:“事故正在调查中,但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至少管理不当、人为原因占有很大成分。”我想以你铁路工作的资历,做这样的判断是不困难的。

应该说,特大事故次日即召开发布会,能够把时间、伤亡人数和事故原因交代清楚就很不错了,当然还要适当的回答公众质疑,比如车体为何掩埋?为什么探测过无生命体征,还会在切割过程中又找到一个女孩子?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胡紫微说我们想问:1,为什么恢复通车比救人重要?2,为什么凌晨四点就判断车体内无生命体征,而下午五点还又拖出一活八死?3,本次事故谁将承担领导责任?4,何时向公众公布事故调查结果?我以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真相,铁道部应该面对,如果是谣言,请铁道部的真相快上跑道;如果是真相,请铁道部的谣言快止于跑道。你回答得应该说都非常不准确,还夹杂一些情绪化表达,使受众反而还产生一系列新疑问,这样就没有达到新闻发布会拨乱反正,厘清事实的目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类的话更不应该在发布会上说了。你说在车体移走的命令下达后又搜救出小女孩伊伊“这是个奇迹”,其实事情的内幕是温州一位特警支队长虽然得到通知把出事动车车体移走,但他坚持现场清理而得以让伊伊生存,也就是说虽然生命探测仪,无论是通过音频、视频和红外和雷达生命探测都有各自的局限,不能完全相信。这些信息公众从发布会上却无从获知,疑问反而增添了不少。

勇平兄,说这话,你真别生气。这个发布会根本就不该开,领导一定要开也不该由你一人开;即使你一人开了,也不该这么开。我干过这行,知道这行的苦处,有许多事儿,咱主宰不了,但在咱能主宰的那些地方,比如如何表示态度,比如如何公布事实,比如如何遣词造句、语气语态等,我们是能有一点作为的啊!可不能一场新闻发布会之后,不但不能平

息或引导舆论,相反引来更多质询和谴责。南方电视台《拍案》栏目编导徐静称,这是史上最混乱的新闻发布会。说的虽然严重了,但其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特别是正在做新闻发言人的所有人深思。因为不定哪一天这样的事儿就落到你头上,今天勇平,明天谁?

勇平兄,从这场不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出仅仅从新闻发言人的这个层面说,无论什么时候说话,怎么说话,还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这听起来是个常识,然而不少发言人的发言都有悖于这个常识。从你的多次公开接受采访和新闻发布会上看,有不少地方也有悖于常识。就那高铁来说,在中国仅仅有几年的历史,还是个新生事物,常识告诉我们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肯定不会一步登天,但铁道部偏偏把这新生事物说得完美无缺。比如你在 7月7日做客新华网的时候说:“中国高铁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国家实力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样,世界铁路同行也为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进步感到鼓舞。”是不是说得太高了?

还有按常识说,速度是要逐步提升的,因为越高速风险系数越高,危险性越大。据说,日本新干线在积累了运行几十年的经验之后才在今年提到300公里以上,而我们是在没有什么经验积累,管理水平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下子提速到三百以上,这种干法的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你在做客新华网的时候却说“应该说,目前我们有充分的把握认为,提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有可靠的保证,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们是不会开行这样的列车。”7月23 事故发生前,一系列不安全迹象和7·23特大事故,以至于就在25日还发生的京沪高铁供电事故发生故障,造成部分列车晚点,这些都说明你的话至少不够严谨。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你还说,“我仍然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具有信心。”有评论说,铁道部从高技术决定论中醒醒吧!这也是常识,铁路运营是否是一流,不仅仅取决于你的硬件设备,当然还包括管理水平、安全系数以及许多非机械的因素。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判断是否一流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并无意义,公众需要的安全可靠便捷而快速,而不仅仅是快速,试想一下谁敢尝试无生命安全保障的快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白岩松在7月25日的新闻1加1中反问,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整个给予的实验答案是否是先进,监督是否是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归根到底,综合下来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这样的诘问值得深思。在我看来,常识对于领导者重要,对于新闻发言人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在我们发言的时候,真的,要想一想常识!要想一想尽量不说、少说、或绕着说的,也是要遵守常识的话。

再请你原谅老弟的多嘴和直言。从你7月24日新闻发布会往前回溯,您近期有关高铁的发言和采访,值得你和许多新闻发言人思考:一是把好事如何说好。我国开通高铁当然是件好事,天大的好事,对于中华振兴中华民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高速不等于高调,更不等于漫无边际的吹嘘,从传播学上讲,受众的胃口提高之后,会对事物有更加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而一旦做不到,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的话,好事不但说不好,甚至还变成了坏事。比如人们从最初的仰望高铁,到现在的谈高色变,除了事情本身之外,我们的宣传是不是有点负面作用呢?二是如何把不好的事儿好好说。还以高铁为例,7·23特大事故当然是个灾难,是件不好的事,把不好的事情,千万不要想方设法说成好事,许多人有这样的习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千方百计想捂住,捂不住全面捂局部,局部也捂不住了就瞎说,或者硬撑着说,就是不实话实说,不好的事再怎么描也不能成好事,怎么能让受众服气。上海高层大火事故发生后,俞正声韩正等领导同志的表现可谓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既是如何处理事件的样板,也是如何把坏事好好说的样板。俞正声同志就几次主动提出这样一场灾难值得上海人民永远记住,甚至在市委的工作报告中,他增添上了这部分内容,比之铁道部在胶济线铁路灾难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又发生了“甬温线7·23特大事故”,真是鲜明对照。一句话,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通俗的道理,我以为却值得所有领导和发言人琢磨并身体力行。

勇平兄,我十分敬佩你的敢说、爱说,至少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客网站和接受采访,敢于面对记者。与许多卸任时公众还叫不出名字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只会说领导官话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根本不开新闻发布会、也不到网站做客的发言人相比,你是佼佼者,至少迈出了敢说话这一步。我只是希望你在敢说的基础上,再会说、善说一点,而做到会说、善说,首要的就是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我以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处事哲学。我做得不好,但一直在追求着,就此我们共勉吧!

7月27日《环球时报》社评有一段话值得当下中国所有官员,特别是新闻发言人思索:“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这话太好了,我在讲如何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的意义时,总是尽所能的给各部门官员如是说。不知道今后我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怕事情发生,事情发生了,处理得好、表达得好,政府的威信就高一层,相反,处理得不好,表达得不好,政府的公信力就削弱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和所有正在从事新闻发言人工作的人们一样责任重大啊!公众期待着、我也期待着你和你们有更精彩的,更让大家心服口服的表现!

就在我写就此信之时,得知温家宝总理已赶到事故现场慰问和检查,特别是在事故现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正在回答记者提问。高,高,实在是高!温家宝总理在与媒体打交道、坚持公开透明方面真是一个标杆,也实践着一个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常识。

因为我已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站着说话不腰疼又爱之深、急之切且求之高,说了许多,望老兄海涵。更希望老兄多多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顺祝

夏安!

愚弟:旭明

2011年7月28日

第五篇:农大校长批自主招生引争议 前教育部发言人力挺

农大校长批自主招生引争议 前教育部发言人力挺

前教育部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南京大学教授周凯

核心提示

新京报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日前在学校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认为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

此前,“北大系”13所高校、“清华系”7所高校和“北理工系”9所高校分别实行自主招生联考,加上之前北邮、北交大等5所院校实行的自主招生联考,在全国目前80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已有34所参与了相关的自主招生联考。“这项政策的本意就是针对少数考生的”。柯炳生解释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迄今为止的自主招生与99.9%以上的考生没有直接关系。“自主招生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柯炳生说,所有自主招生考试都有门槛,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门槛,是只有某些学生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这与高考不同高考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形的门槛,是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到自主招生的学校参加考试。”

柯炳生认为,现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虽然有待完善,但却是无可替代的必然选择。他认为,改革方向是完善现有统考制度,并建议实行平行志愿,增加统考次数,规范学校面试。

对话

就相关话题,快报记者与前教育部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和南京大学周凯教授进行了一番对话。他们都认为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而自主招生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高考内部改革而言,自主招生是一个方向

现代快报:很多人认为,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一种探索,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王旭明:高考改革肯定是好事,就是一个怎么改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一个内部改和外部改的问题,现在更注重内部改,内部改就比如说自主招生啊,一次性招生啊,或者试卷改革和内容改革啊,都是对高考内部的改革,这是没有问题的,都可以继续探索。我觉得除了这样一种内部改革之外,还要加大高考外部改革的力度,现在都说高考是“独木桥”,那么增加一点桥,不就变成了“多木桥”了吗?我觉得这是比它本身的改革更重要的地方,要把高考的唯一性打破,比方说增加多次考试;比方说增加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考试;比方说为人才增加更为多元化的选择,等等。

现代快报:那么你对自主招生有何建议?

王旭明:对于高考内部的改革而言,自主招生还是一个方向。自主招生如何“自主”得更好?我觉得最终理想化的结果是,各个学校自己决定自己的招生,这才好,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就能更加突出学校的特色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现代快报:“北约”来了,“华约”也来了,确实怪热闹的。

周凯:不管“北约”也好,“华约”也好,这个比喻还是很恰当的。联盟内部的成员在很多方面是可以打通的,从教育资源的优化来说,是非常正确的,这是一个大的方向。至于派别之间能否相互认可学分乃至招生,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现代快报:有人担心,这种联盟的出现,会不会导致高校派系的竞争?

周凯:“派系”听起来可怕,但是请问对学生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我觉得在目前情况下,高校缺的就是竞争。落后于社会改革步伐的,恰恰是高校。如果形成派别后,出现良性的竞争,只要对学生没有什么不利,我觉得是件好事。

目前只能效率优先、公平为后 现代快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较大规模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使得自主招生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而且自主招生过程公平性存在问题。你怎么看?

周凯:他讲的这些问题,我持一定程度的认同,但是自主招生一定是从1到10,从10 到100,从100到1000,也就是说,打破过去这种千军万马一个“格”的局面,让这些优质的考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一定程度的自主招生,这是教育的一种进步。至于说只和极少的学生有关系,那我要说,这只是一个开端,不可能因为有了第10步,就否定第1步的价值。由于目前高校培养模式的单一,由于高校教育体系的雷同,导致高校的产品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千篇一律地出来,问题是,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已经多元化。如果高校在自主招生时优中选优,就会有个性化培养的思路。这样学生好找工作,用人单位也能找到需要的人才,就能避免出现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当然,“北约”也好,“华约”也好,他们现在 的这种招生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仅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

现代快报:那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周凯:从具体问题而言,一方面,要从招生的模式开始改革,比如说自主招生,另一方面,实行自主培养的模式,不一定使用千篇一律的教材,进行千篇一律的课程设置,这些方面也需要改革。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毕业阶段,有些学科的论文可以改为进行毕业设计;从宏观上而言,不能仅仅针对极少数优等生,应该把关注的视角对准更多学生,包括关注到那些在高中阶段不那么引人注意的学生的培养需要。能不能这样,对于班上前10名或更多一些学生,采取一些量化的也是个性化的一种招生方式,在设计规则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出现人为因素过多从而形成寻租空间,产生腐败。

现代快报:这些好处能看得见,然而公平性如何体现呢?要知道一些家贫的学生就没办法到自主招生的学校去参加考试。

周凯:这就回到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追求教育资源的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在现有阶段,可能还是要效率优先、公平为后。只有到了成熟的阶段,才能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快报记者 刘方志彭山论坛:www.xiexiebang.com 瑾

下载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前发言人批语文课刻意挖掘思想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