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和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研究性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114
0 引言
研究性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研究性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变。推进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开展针对问题的研究型学习。
房屋建筑学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内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板块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般建筑的设计及构造原理,并具备识图、读图、绘图的能力。在当今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对建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体系改革已势在必行[1]。本文针对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目标,基于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理解记忆性内容多,知识关联性、系统性差。该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开设较早,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教学内容一般以概念讲述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感到知识枯燥、接受较困难,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影响。主要问题体现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内容更新慢,特色不鲜明
随着建筑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更新速度较快,同时建筑相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图集等也不断更新和修订[2]。但目前即使新版的教材仍存在内容滞后的现象,教材内容与实际工程发展脱节,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认为学到的也用不到。教材中部分内容精简过于严重,使学生难于理解。除教材内容滞后、精简严重外,普遍教材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专业特色不鲜明。由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办学背景存在差异,因此知识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建筑相关专业以民用建筑知识结构为主,对工业建筑简单介绍即可。对于水利、电力、装饰工程等行业的涉及的建筑学知识几乎没有相关的教材。
1.2 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房屋建筑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多媒体教学运用较普及,但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多媒体教学虽传递知识较直观明了,但知识的输送量较大,并且建筑规范、建筑构造知识纷繁复杂,知识理解显得枯燥难懂,学生较难在课堂上完全消化。
仅凭借课堂传授,很难使学生由理论联系到实际工程,一旦实际操作设计会出现似乎什么都懂但又无从下手的尴尬。对于学生来讲缺乏对建筑的直观认识,对实际工程不了解,出现毕业后工作上手慢的现象。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性较强,但目前大多数院校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即使开设实践教学也是以参观为主,走马观花。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授课结束的下学期,完成时间为1-2周,学生在短时间独立完成复杂的建筑方案基本不可能。因此历届课程设计抄袭现象较严重。这种教学方式达不到教学要求,开设课程设计真正的目的是指导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课程设计应有的作用没能得到完全发挥[3]。
1.3 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简单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普遍采用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重点放在建筑基础理论和构造方法的掌握上。考试题型一般是选择、填空、简答等,都是一些概念性知识点,只需机械记忆就能及格。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历届学生的口口相传,认为期末集中几天机械记忆就能及格,从而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1 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对一些相对滞后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者课堂上简单一带而过。如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木窗构造、钢筋砖过梁等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很少应用。合理补充新知识,将已被建筑行业认可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做法和已推广的更新的规范、标准、图集等加入到授课内容。例如讲楼梯构造时,拓展防烟楼梯间,补充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及构造。房屋建筑学大部分教材都侧重原理阐述,与工程实际联系较少,造成学生学了却不知道应用到哪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增加一些工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能合理利用课外时间。目前,房屋建筑学教材众多,选择教材时,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例如,对于水利专业选择教材时突出水利专业特色。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知识真谛,引导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在利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倡导教师和学生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进入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采集,最终整理汇总,并将课堂能用到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到课件中,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在授课时学生积极性也高了[5]。利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将每节课重点知识通过板书进行强调。建筑原理教学过程中,讲建筑平、立、剖面设计时,倡导学生自主寻找校园内建筑徒手或cad画出相应三面图,使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也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综合实践,笔者认为将课程设计贯穿到整个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在绪论知识介绍完后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布置给学生,由于授课对象针对低年级学生,课程设计尽量选择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建筑,如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住宅等。课程设计随着建筑基础理论学完,设计也进行了一部分,这样的方式还便于学生与老师常沟通。提倡课程设计指导实行“导师制”,发动全专业教师指导一个年级的课设,并非谁教理论谁指导,避免学生得不到充分指导。
2.2.2 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
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精讲、少讲,选重点讲。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例如墙体变形缝构造章节,在授课前,将题目布置给学生,并划分若干小组,每组由学生自己推选一名组长。利用课外时间每组进行实地调研、拍照、测量,授课时组长通过ppt对本组学到的内容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其他组学生可以对该组内容进行提问讲评。最后,由教师对存在问题进行解答,重点知识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愿意接受,并对所学知识掌握较扎实,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教学为主导,充分发挥课外教学的辅助作用,把课外教学活动纳入正常教学体系,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在课余时间利用微信、QQ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课程讨论小组,就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发布一些课堂未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
2.2.3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房屋建筑?W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创新实践活动,接受科研的基础训练,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为部分想读研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创新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组成模型制作小组,首先小组讨论确定初步方案,然后全班答辩讨论确定最终方案。利用木条、纸张等材料建构立体建筑模型。此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导向。
2.3 考核方式改革
房屋建筑学课程不能仅以理论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出现,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设置灵活的考核方式。实行综合成绩评定,考核内容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少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察些联系实际的题目[4]。第二部分学习过程的成绩占40%,其中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20%+调研、小组答辩、参与科研情况占10%+课程小设计(绘制平面、剖面、节点详图)占10%,侧重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用整个教学过程来测评学生,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客观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显得更科学合理。结语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通过上述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2014级土木工程(水利水电方向)专业取得一定成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能充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是长期性的,如何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还有待于继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亮.以思维拓展为核心的房屋建筑学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4):68-71.[2]黄海燕.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s1):157-160.[3]付蓓.对《房屋建筑学》理论讲授与课程设计同步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3):237-237.[4]夏晓敏,朱兆阳,王旭.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4(13):215.[5]程玉,韩建军.房屋建筑学课程综合教学方法改进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7):66-67.作者简介:姜薇(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专业。
第二篇: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案例经验分享
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案例经验分享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它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定额概预算》、《建筑工程测量》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有以下特点:(1)涉及相关知识多,如力学、材料学、热学、声学、光学等;(2)包含内容多,《房屋建筑学》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部分以研究一般房屋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研究一般房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等问题。(3)学习目标和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空间结构想象、绘图、审美、协调等综合能力。基于《房屋建筑学》这么多的特点,本课程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房屋建筑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在这两个部分的教学中,建筑构造部分是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针对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存在问题,谈谈自己的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1)内容庞杂。《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经济等很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关系复杂。
(2)改革措施。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内容庞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以往的教学要求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二者并重。这种面面俱到的做法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轻重不分,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教师也不得不降低要求,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这门课主要是针对土木工程即非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学生将来的就业主要是面对生产第一线从事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工程监理等工作,不必像建筑学专业对建筑设计理论要求那么高,学生只要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进行一般房屋的建筑设计,重点应放在建筑构造上,使学生能够选择合理的建筑构造方案,并绘制相应的建筑施工图。
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轻设计、重构造”,“轻设计”并不是轻视建筑设计,而是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及建筑构造高,设计理论“简明、必须、够用”即可,构造做法则要“详细、多样、清晰”才行。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构造做法也日新月异,即使采用最新版本的教材,也会存在部分内容滞后、陈旧的问题。因此,教师尽量避免死搬教材,及时除旧补新,结合工程实际讲授构造做法,如普通粘土砖墙、板条抹灰隔墙、油毡防水屋面、木窗和钢窗构造及预制装配式排架结构厂房等内容在实际工程中极少采用,已呈淘汰之势,在教学中一笔带过或者删掉不讲;与实际工程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如节能墙体、节能屋面、节能门窗、高层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及轻钢结构厂房等要重点介绍。
2.教材内容。(1)内容落后。以往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按照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工业建筑构造的课程体系讲授,主要讲授大量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与地价暴涨,高层建筑大量涌现,高层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明显欠缺,由于基础没有打牢,对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施工等后续课程的内容往往衔接不上。
(2)改革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构建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工业建筑构造、高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以这一体系为主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更易于接受与理解,并为高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施工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同时在毕业设计前做好先导知识的引导与铺垫,理顺了建筑、结构、施工三阶段设计的知识脉络。
3.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1)相互脱节。建筑构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构造做法非常复杂,课本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最直观和直接教学方式就是到工程施工现场观摩学习,但是这种方式操作麻烦,或者难以实现。
其中原因是:一是,到现场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最重要的是在时间安排上受限制,难以完成教学内容。二是,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安全问题,加上学生数量多,安全工作很难保证,另外也会影响现场的工作。三是,建筑各部分的构造是在不停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具有时间性和过程性,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好找到正在讲授的施工构造做法的工程非常困难的。建筑完成后再去参观,学生只能看到建筑的外观和部分节点构造。图片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对建筑内部构造只是看一些图片,学生很难身临其境感受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情况。
(2)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一是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组认真制作了《房屋建筑学》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插入图片和动画,使教学形象化和生动化。
另外还可以购买或搜集一部分建筑构造的教学视频,随着课程内容随时插入,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并进行讲解,既不影响施工,又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环节(1)因循守旧。课程设计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集中训练;但是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要在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已模糊淡忘了,而且在一周内要求学生既要进行方案设计又要绘制4-5张施工图,时间短,任务重,效果很差。
(2)改革措施。为了保证设计质量,我们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布置任务书,在讲完民用建筑设计后就布置,使学生早点明确目标,熟悉任务,为设计搜集必要的设计资料与数据;第二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在集中周前完成就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边学习、边设计、边修改,最后确定出满足功能要求并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方案来。第三阶段即施工图绘制阶段:经过平时作业对制图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熟练地绘制出多张建筑施工图,在集中周内进行,施工图质量较高。
5.考核方式。(1)方式简单。考试是衡量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法宝。《房屋建筑学》一般作为土建类主业考试课来组织教学,考试方式大都是采取闭卷的笔试方法,题型一般有:填空、选择、简答、问答等题型。这种考试往往学生只要通过考前突击一下,进行机械记忆和背诵,就能及格,甚至考取更好的分数。但是这种考核方式没有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
(2)改革措施。为了真实客观反映学生掌握情况,应加强实践环节考核。加强平时作业练习,如针对教学内容在课后布置基础构造详图、楼梯尺度设计与构造详图、墙身构造详图等作业,学完理论知识就可得到综合应用,同时绘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第三篇:(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大纲
本教学实践大纲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实践实训部分,使学生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和项目化教室的学习,掌握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和基本的构造方法。总学时为19学时,共包括5个实践实训项目。实践地点在高新建筑类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及教学楼项目化教室403。
一、适用专业范围
本实践教学大纲适用于建筑工程类各专业。
二、实践前期准备知识 1.民用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 2.民用建筑构造的基础知识; 3.工业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 4.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
三、学时分配
本实践教学为17学时。
四、实践条件及要求 1.硬件要求: 建筑类实习实训基地: 要求:建筑模型,制图工具。
五、实践内容
实践项目一
建筑平面图组合设计
(一)实践目的
1.了解建筑平面图所包含的内容; 2.掌握建筑模数协同统一标准的应用;
(二)实践要求
本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平面图设计的基本要求,会用建筑模数协调统一建筑尺寸,设计主要适用房间、辅助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平面图的空间尺寸。
(三)实践课时 本实践项目为5学时。
(四)实践内容
1.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 2.辅助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 3.交通联系部分平面的设计; 4.建筑平面图组合设计。
实践项目二
建筑剖面图设计
(一)实践目的
1.了解建筑剖面设计所包含的的内容; 2.掌握室内空间的处理和利用;
3.掌握如何确定建筑剖面、房屋高度、建筑层数及剖面空间的组合设计。
(二)实践要求
本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对建筑剖面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室内空间的处理与利用;及确定建筑高度、层数及空间的组合设计。
(三)实践学时 本实践项目为4学时。
(四)实践内容
1.房间剖面形状与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2.建筑层数的确定和建筑剖面空间组合设计; 3.建筑室内空间的处理和利用。
实践项目三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一)实践目的
1.了解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和组合形式; 2.掌握如何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二)实践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实践可以完成对建筑立面设计的要求及组合形式,掌握建筑立面的设计原理。
(三)实践学时 本实践项目为2学时。
(四)实践内容
1.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要求; 2.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原理。
实践项目四
地基与基础
(一)实践目的
1.了解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2.掌握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及基础的分类和构造方法。
(二)实践要求
要求学生使用 实训基地的建筑模型进行基础构造的分析。
(三)实践学时 本实践项目为3学时。
(四)实践内容 1.地基与基础概述 2.基础构造;
3.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
实践项目五
楼梯
(一)实践目的
1.了解楼梯的类型和组成; 2.了解电梯和电动扶梯的设计要求 3. 掌握楼梯细部构造的方法。
(二)实践要求
要求学生使用 实训基地的建筑模型进行楼梯的构造分析。
(三)实践学时 本实践项目为2学时。
(四)实践内容 1.楼梯的组成与尺寸 2.钢筋混凝土楼梯; 3.楼梯细部构造; 4.室外台阶与坡道; 5.电梯与自动扶梯。
六、学生实践效果的评定
任课教师根据本大纲要求,拟定出具体考核题目,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相关实训实践项目,按统一标准评定成绩,专门计入学生实践课程成绩档案。
编写人:(签字)姜岩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部)主任:(签字)
编写日期:2017年 3 月15 日
执行日期:2017年 3 月 15日
第四篇:房屋建筑学实践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二学历实践报告
房屋建筑学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工程的理解,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这次专业认识实习。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习,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这个实习不仅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同时也让我巩固和深入理解了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和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这次实习目的是通过参观典型建筑,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 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具体目的是: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 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运用所学知识品评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下面的课 程设计打下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 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
(一)建筑学知识 参观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构造 通过去参观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 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上网查阅资料学习,我还了解到建筑结构主要分为2大类。按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木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等。按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排架结构、框
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组合结构等。老师讲解到说,如果是单层厂房,为了经济合理,一般是排架结构,这样利于大空间的处理;多层建筑可以是框架结构,高层为了抗震的要求且经济合理,一般是剪力墙结构。于是我回来后对这三种结构作了简单的查询。
排架结构——由两边的柱子,有一个屋架支撑在柱子上,形成了这样的一排,下面又是一排,在这两排上面上屋架之间放上一个板子形成个空架连续的房子。排架的特点是在自身的平面内承载力和刚度都较大,而排架间的承载能力则较弱,通常在两个支架之间应该加上相应的支撑,避免风荷载的一个推动,发生侧向的移动。
框架结构——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剪力墙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并用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跟同学参观了学校及周边建筑。首先从主楼开始的,进十层高的主楼混凝土结构对地基要求非常严格,主楼从一到三层向两侧突出,使基础更加稳定。
三、总结与感悟: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的一门
课程,同时还包括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
在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有了直观地认识,增强了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询问了老师一些工程中可能会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本次实习中,我对建筑工程的各方责任和角色有了更切实际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工程建设中的种种限制、种种实际问题。也深深体会到要在建筑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做土木建筑这一行,需要严谨的态度及创新的思维,同时应借鉴他人的设计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增瓦,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五篇: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段滋明 陈美蓉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课程,应用极其广泛。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应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概率统计,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概率统计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在科学技术与人类实践活动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概率统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研究随机现象的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与实践概率统计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要。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作为全校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概率统计的教学基本上采取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辅导答疑、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过于统一的要求限制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的目的往往只针对最后的统一考试,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强调对解题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中,经常先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再讲授新的内容,整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调度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使得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另外,在概率统计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板书的教学形式,没有及时的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使已经使用多媒体等工具的教师,也往往只是把教学内容简单地组织在幻灯片上面,解放了课堂的板书而已,没有体现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越性。
2)教学效果逐渐下降
随着数十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地区教育的差异,使得学生整体质量普遍下降,个人素质层次不齐,他们的学习基础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比以前的同学有所下降,这就给大学的教学活动特别是作为基础课的概率统计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数学课程本有畏惧心理,又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对所学概率统计知识不能深入的理解,只是掌握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甚至有些同学平时根本不听课,快到考试了才找寻一些模拟题进行考前冲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也导致了师资的匮乏,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速度,在应对扩招而进行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的质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对于概率统计这样的全校性基础课程来讲,所需要的教师也是很多的,一些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被迫直接走上了讲台,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保证。2 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改革教学理念,强调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许多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也需要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大众化的教育变化。之前的以培养社会精英、研究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以及将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层层理论分析的教育指导思想应转变为以普及高等教育、提高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教育目标,教学上应以知识的普及,兼顾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
2)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
概率统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已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近代数学的极大发展,使数学深入到科学、技术、经济等各个领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对概率统计知识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数学观点、思想方法在现代科技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也必须有一个较大的更新。
教学大纲是规范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因此首当其冲的是要对教学大纲作必要的调整。大纲的修订要有针对性,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相关学科发展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其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材。应选择那些既有基本知识点,又有实际应用介绍,既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技能训练的教材。要打破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限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案、选用不同的教材,从而在教学上既能突出基础,又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3)改革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过于统一的要求限制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摸索及尝试,不少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视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们采用启发式的的教学模式,由实际案例的引入到概率统计概念、模型、方法的陈述,由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概率统计知识。同时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知识的外延性,努力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还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将数学建模融于概率统计的教学当中,多介绍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重大社会或经济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切实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益处,体会到概率统计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针对学生数学基础不
一、个人素质层次不齐的状况,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依据个人基础及专业要求划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等通过图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是课程教学思路的体现,是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风向标,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探讨一种适合层次教学、能全面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非常重要。实践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将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方式改为闭卷与开卷相补充、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开卷考试则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应用性的综合型案例,采用数学建模的形式,让学生完全自主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平时考核的方式也有多种形式,包括基本内容的作业训练、学习小结及撰写课题小论文等。课题小论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小课题,通过学生对这些课题的分析、讨论、总结及撰写论文的过程,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自主学习的目的。多样的考核形式,既增强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达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学锋,孙幸荣,浅谈师范院校概率统计教学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8(3):169-170.2.周圣武,李金玉,周长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资 助: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资助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体现矿业特色,培养创新精神——运筹学系列课程创新教学研究,2010-2012)
作者简介:段滋明,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讲师,主要从事运筹学、概率统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地 址: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理学院 221116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zmduan@cum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