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课例研究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课例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课例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例研究,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新教师快速成熟;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统一,提高教学有效性,真正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的提升。
在这期的课例研究活动中,我们信息技术组就专门针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把分析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发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去,在教学思想上给予重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当前学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学习任务,从教学方法给予体现,并有具体合适的可选方案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活动主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
【活动时间】
2013年3月
【活动地点】
教学楼三楼机房
【参加人员】
信息技术组:史晓旭、徐军、王磊、曹琳、李珍珍
【活动安排】
交流的课例包括如下内容:
(1)整体构思:该课例研究的目的、意义、操作思路与流程。
(2)教学设计:围绕主题改进教学设计或多个教学设计的比较。
(3)课堂实施及观察:聚焦主题的课堂实施步骤及观课情况。
(4)课后反思与交流:着眼于问题解决的交流与互动情况。
(5)后续跟进:问题的解决与行为跟进情况。
(6)形成报告: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及扼要的内容。
【具体上课人员】
王磊,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改计划
信息技术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和课改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确定改革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推进课堂教学创新为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细致、扎实的做好课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对照学校制定的整体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协同其他课程改革进程,大胆实践,全面突破,开创学校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整体的步伐,着力构建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讨论探究时间每节课不少于20分钟。
2、加强任课教师的学习和培训,重点突破放在网络资源,整合和制作课件以及对新软件的学习等方面。
3、加强课题研究,重点是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争取确立一套既有实效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新模式。
三、具体要点:
1.优化课堂教学
⑴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⑵ 研究学生活动的设计。探索个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运用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⑶ 教学方法的选择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参与,又利用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特别是老师要学会倾听,关注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因学定教。⑷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要注意面向全体,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学校评课主要看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表现得机会,个性的彰显。课上学生发言的覆盖面要达到50%以上,活动参与率要达到100%。
⑸ 培养学生会听、会质疑、会表述、会交流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着协调者、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动”而不乱,“动”中有序。
2、探索评价方法
加强赏识教育,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激励,对待学困生,要多帮助,多发现,多表扬,多暗示,用教师高尚的教学艺术和真挚的关爱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做大教授,更不能做大法官,要把自
己作为与学生同步学习的一员。当学生走歪了,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精彩了,教师要学会欣赏。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将继续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扎扎实实搞好课改。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课例研究报告
《联系生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有效性》
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问题
怎样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回归生活?怎样使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存在和应用的必要性?
二、研究前课堂分析
基于学生的生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摆脱课堂讲原理、课后背"条条"的教学形式的束缚。教学多以教材为主,注重操作实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觉得简单枯燥,没有过多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三、改进措施
措施1 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活中能够普遍感知到的。
在陶老师五年级下册《电子绘本的制作》一课中,老师放了一段录像: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回忆。妈妈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流泪了。看过录像之后,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学生在信息技术所营造的氛围环境中,进一步的区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powerpoint制作“我妈妈”为主题的电子绘本,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情感的表达。
措施2 给出最常见的范例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该如何实践。
本学期我所执教的四年级下册《四季奏鸣曲-word中插入图片》一课中我以展现美丽的四季为主题,在导入时,和学生进行对话沟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简单、明了的对话为了教学需要而营造的一种具有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的动态环境氛围。之后通过范例:摄影、电脑绘画、音乐等等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欣赏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措施3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学期六年级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活动中,以“应对自然灾害”为主题,鼓励和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与这一课相关的材料,课堂上,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首先通过网络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比较大的几次自然灾害的情况,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合作确定自己想要知道哪些问题,然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相关的问题的答案,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整个活动过程中从了解新闻,查找资料,到总结展示,让学生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自己所遇到问题。
四、研究后课堂情况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要再现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教师如果只凭一张嘴,一本书,教学将是十分空洞的说教。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联系生活的手段,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重现于课堂,就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
五、成功经验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生开始初步接触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对于学生而言,这一切都是新奇、新颖的,但同时也是陌生的,他们对计算机的功能、作用了解不够全面。对此,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介绍,如果教师着力点从国防科技、世界科技发展等大的角度讲授计算机的功能,学生会听得茫茫然,较为恰当的方式是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开始,如以自己的习作开展文字输入编排。运用画图工具开展生活内容创作。提供生活场景图片制作幻灯组件。结合日常生活安排运用电子表格。根据生活常识学会上网查询资料。建立班级学生网络联系快捷方式等等,这些方面的运用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为他们所熟悉,以这些实例组织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认识距离,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功能,从而激发他们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六、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在家庭生活中广泛运用,如运用电子表格帮助家长记录每天的开支,每月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对家庭生活中各方面的开支情况具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再比如家长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上网查找答案,无论是生活小常识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这样的平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这样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广泛运用空间。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开放性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课开放性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的实施必将对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开放性特点的新型课程,新课标并未提出具体的标准。但我想在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很多方面与其他学科是有共性的。
开放性教学以联系的眼光指导教学行为,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的生动活泼的主动个性化的发展。其三大基本特征,其中以联系性为基础,以主体性为核心,以创新性为归宿。这种方式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新课标的宗旨。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开放性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从以前的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同样信息技术课不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淡化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不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千篇一律地会用Word而不知WPS为何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淡化教材,教会学生文字处理的实质性技术,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尝试WPS的操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对字处理的主要方法都是相近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软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不同点,进一步理解技术的实质,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拓宽情感教育内容
情感教育内容不像信息技术知识那样在教科书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制订情感教育目标,挖掘能进行情感教育的各种因素。例如,通过有关计算机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发掘计算机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专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
3、教学内容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
使学生体验到玩计算机的快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可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如Word中的文章可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短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可结合数学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尽量淡出信息技术课的形象,淡入其他学科形象。
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结合学生的演讲比赛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绘制“环保”题材的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注入新的“血液”。
二、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习如何组织和建构自己的想法,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资料,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也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1、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
2、研究式教学策略
研究式教学策略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和探索。如:学习Word中的美化文档内容时,让学生研究对文字进行不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字色等设置方法,研究各种效果的差异,发现、归纳出“设置文字格式”这一操作的具体方法,从而掌握处理信息的技巧。
研究式教学策略也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如学习Excel时,让每个学生统计自己在本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结合图表分析成绩的波动情况,研究过程中不强调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而是让每个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而研究具体的方法,结果分析出来了,表格的处理方法也探索出来了,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又将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现自己各学科学习的变化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状态。
3、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任务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
2、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3、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4、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而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5、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它体现了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以人为本,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必将迎来教学改革的春天!
第五篇:第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改计划
信息技术课改计划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每周只有一节课,加上大都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仅有的一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我在教学中探索的方向,为此制定以下课改计划:
1.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比如:让学生练习键盘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装模作样不用心的打,这时可以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上的打字游戏,并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已分好的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进行打字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认真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3.利用直观教学,促使学生技能的掌握
对于一些比较难掌握的技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屏幕演示给学生一步一步的演示操作,让学生边看边想,演示完后立即让学生操作,这样往往操作起来熟悉一些。
4.打造“三安、三巧”的课堂
“安全、安静、安心;巧听、巧练、巧用”是本学期我对学生提出的纪律要求。
安全,即进微机室要有序进入,不要拥挤,在微机室里不乱摸,不摸和微机插着的各类线,不乱摸机壳,防止漏电和静电。
安静,即不管是在进微机室的路上,还是进到微机室里都要始终保持安静,课堂上老师提问和小组讨论除外。
安心,即进入微机室后不要想着可以玩游戏之类的,要想着怎样把老师教的技能练好,把分配的任务完成,在完成任务后老师会让玩一些益智游戏的。
巧听,即对老师所讲的操作技能重点听不会的。由于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老师讲课时要照顾全体,学生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听的内容。
巧练,重点练习自己不会的技能,对于同一个效果的操作,计算机可以用不同的程序完成,比如启动IE浏览器,即可以从开始菜单启动,也可以从任务栏启动,还可以从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启动,学生本人可以选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练习。
巧用,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各个方面,比如自己各科中不懂的问题,帮助亲人查询车次,查询当天的天气,用邮箱存自己重要的文档等。
通过这些要求,创造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切实学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