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活识字教学
激
活识字教学法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城关二小
赵芳
5538165)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的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众所周知,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并学会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理解书面材料,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的效率。同时,识字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是高
素质的民族。“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其表现主要为字音教学时教师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书出来让学生读,读准字音后出示字形,让学生联系拼音和汉字进行认读,然后把拼音擦掉,让学生单看字形读准字音;字形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汉字的组成部分,熟悉字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最后达到掌握字形的目的;字义教学比较复杂,一般都是把生字和其他字连成词语来解释,再造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它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抄写、默写等多方面的练习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所以许多老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达不到公开课想要的那种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人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的体会是不宜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而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其教法主要体现为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孩子,诱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如教学“采“字时,借助多媒体,显示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解说:树上“采”果子。教学“风”字,显示不同季节的风的画面,让“风”字发生颜色的变化,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观,并配以风声,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并认读“风”字。又如教学《识字4》一课时,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挈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2、游戏识字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童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开展“我与生字交朋友”活动:
(1)叫朋友“名字”。学生用两种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会学、会认的生字,通读课文时强调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这样可不是好朋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们读起书来,认起字来特别用心。
(2)记朋友“相貌”。认错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与生字交朋友了,当然要记住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如果连朋友都认错了,那可不是好朋友,可能连朋友们都没得做了。于是学生就想方设法记住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这些生字产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样待他们,不仅记得住,而且画得准(书写准确)。
(3)看朋友“做事”。一个个生字孤立地看,只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而融入课文这个“大家庭”,就充满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讨论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义。如教学《识字4》,当学生了解了整篇韵文后,让他们戴上与昆虫有关的图或词的卡片,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游戏,找到一个伙伴;接着再找另一个伙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将枯燥的复习寓于快乐而又紧张的比赛中,再次让学生将所学词语与相应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设计“小组合作做贺卡”的活动,请同学把刚才游戏的卡片取下来,贴在已经准备好的贺卡上,还可以画上其它东西装饰一下,要把图和词贴准确,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贴、动手画、动手剪,大家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3、自主探索,增强识字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如教学《认一认3》中的“日、月、光、雨”时,发给各组生字卡,以小组为单位,用读拼音、看图或其它方法自己来认识。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学会的,喜欢的字介绍给其他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了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在教学中没有过多的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能力。如《识字4》中,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识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小朋友小组合作,认真朗读韵文,仔细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认真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蜻蜓”两个字,只要在“青”和“延”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生2:我发现蚂蚁两个字,也只要在“马”和“义”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生4:我爸爸在昆山工作,“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这是教学的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发现”。
4、及时巩固,提高识字效益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在学生经过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从复现的形式看,应力求丰富多样,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变式训练形式。
(1)卡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
(2)多种形式比赛读。利用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如小组“开火车”比赛,看谁认得快;生字默写比赛,看谁默写得对。开展这些比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又能检查教学效果。
(3)找字卡,做游戏。上好一课或一个单元后,把所学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或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学生反复认读,看的次数多了,也自然地认清了所学生字的字形,读准了字音。这样比反复抄写汉字的方法,来得既灵活又省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分一分,合一合。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口 +十=叶,王+元=玩等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分开了。
(5)减一减。与找朋友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中”字,学生从“中”字得到启示,说“中”字去掉一竖就是“口”字。学习“李”字,学生说“季”字去掉一撇就是“李”。
(6)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就成“晴”;换三点水为“目”就为“睛”等。而且我让学生把这些字串成串,利用韵文识字: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们一同捉害虫,请出专家评一评。庄稼丰收好心情。
(7)说一说。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喝、渴”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辩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8)填一填。如在学生学了“有,又,右,友”几个音近字以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填空题:我()()了一个新朋(),每天我的()手拉着她的左手一起上学,回家。
(9)做一做。如我在教学了“足”字旁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生字有这个偏旁,并给这些生字配上身体动作,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而且也巩固了我们已学的生字。
5、开发资源,培养识字意识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直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课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据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强识字量,为他们今后的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记得一年级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位表上的姓名认真识记。没几天功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在环境接触中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他们通过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刺激记忆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生字词的强化和巩固。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学生学过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己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既巩固了熟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多识字、早阅读的目的。而在阅读时体会到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愿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拓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陶冶生活情操,培养生活才干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为了激发孩子们这一方面的兴趣,我还开展了学生办字报,读字报,进行字报展评活动。学生识字兴趣高昂,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一)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或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或从广告牌上,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贴在备用纸上,一份份简单的,稚嫩的字贴报便诞生了。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极。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巩固率提高了。
(二)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字号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字贴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贴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三)归类贴字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我布置了阶段性作业,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按水果类、蔬菜类、交通工具、动物类、用具类等分类贴字,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将所学的字词,归类各界积累,加以整理。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性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帮助孩子剪剪贴贴,并不时地给予褒奖。
创办字报,缓解了学生识字难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五彩纷呈、透视着稚嫩的创新思维的字贴报,我更加坚定了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
总之,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孤立地教学生识字是不可取的,采用单调机械的方式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篇:识字激活教研(霞珍)
识 字 激 活 教 研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吴霞珍
费翔在歌中唱道:“我的热情好象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而识字教学就象一把火燃烧着我们教研组的热情。本学期我们组的教研课题是:识字趣为先。我们将课题与课堂紧密结合,脚踏实地地耕耘,既分工又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具体做法是:
一、滚雪球
重细节
求实效
本学期我们组内听课275节,9个人共开课20节。其中鲍丹丹老师在省小语低段教学观摩会上上了1节,送教下乡2节,校级公开课14节,组内2节,其中有19节为识字课。我们要求老师在备每节课前都充分考虑教研组主题,并在课上有所体现。重点体现在本学期开展的滚雪球活动中。在4月21日开始的第一轮滚雪球课题是《夏夜多美》。我们三次集体备课,第一轮是王琦老师上的,课后老师们觉得低段味还不浓。特别是识字教研主题体现的不够充分。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针对如何将识字形式加以趣味化,充分地展开讨论,最后确定结合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让小蜻蜓背着小蚂蚁飞到一朵花上,花开了,生字就出来了,这个设计修改后,让程锐老师在第二环课堂上呈现时,学生对识字兴趣高了,我们的趣味识字也得以体现。象这样的细节,我们的两轮滚雪球课中数不胜数。白校长说:“细节之中见精神”。我想这一处处细节折射的是组内老师不断探索的足迹。
二、齐协力
推骨干
壮新苗
说到本组的识字教学,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她就是我们组的骨干教师鲍丹丹老师,大家都知道,4月20日她的《识字6》从实小上到了省城,并赢得了低段教学观摩会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相当成功。她在我们组的识字主题小结中写道:“为识字服务,在情境中快乐识字。”在这儿,我想到了我们组里那些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在鲍老师的近10次的试教中,老师们总是认真的坐在后面聆听,虽然是同一个课题,但她们每次都听得有滋有味。在这里,我们特别感谢教研院的老师们和校领导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鲍老师在一(3)班试教,白校长也来了,在评课时,白老师提出:在孩子们说到在沙滩上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站起来,让他们快活地在沙滩上踩上一串串脚印,这样既落实了教学又体现了低段教学的趣味性,真是一举两得。那一刻,我们领略到了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教研员潘老师、曹老师认真钻研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并影响着全组老师,在评课中潘老师提出让孩子们看看铜号的实物,这样他们会有更直观的记忆。我们感到此刻领导和专家对组里其他老师的引领是无痕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是幸运的。
说到新苗,在这学期开课的登记表上,可以看到我们组的年轻老师无一例外上了两节公开课,闫琳、程锐老师主动要求开课,粗略一算,一周两节教研活动时间,我们组根本不够用。好几次,我只好通知大家放学后四点十分再集中来进行评课,老师们总是欣然接受。还记得王琦老师第一轮的识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建议她一个人在组内自己备一课,在不同的班级滚着上一课,这样上虽然很辛苦,但她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第二轮《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她巧妙地讲生字做成小石子的样子,然后让学生读一个,读准的就掉进瓶子里,这个课件难度很大,但她却知难而上,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比第一节课大有改观。这也说明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当然老师们的这种钻研精神与实小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是分不开的。学术节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学术节上我们组的吴霞珍老师和周萍萍老师被评为教学新星,三篇论文在评比中获奖,大大鼓舞了老师们的教研热情。
三、多动脑
敢创新
勤反思
本学期针对识字量大,学生回生率高的特点,我们组设计了“识字趣为先”的配套卡片,让学生回家可以和家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陈校长说:“要在行动中反思。”在学术节中我们组向江明教授提出了如何提高教研效率的困惑,今后我们要做到像江明教授所说的那样,时时处处是教研,注重教研的计划性和前瞻性。
总之,本学期我们紧紧围绕关教研主题,将它贯彻于整册书的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倾情投入,使识字的趣味性实实在在得以体现。
除了教研主题,我们组在低段学生的课堂常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高年级的老师来上课都不约而同地说低段的课没想到会这么好上,这与老师们平常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如班干部岗位轮流制、评选每周一次甚至每天一次的学习之星活动等等。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们里有序地生活,有效地学习,怀孕的周萍萍老师一如既往地投入工作,家有毕业生的李雨老师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还有孩子还小的郑婷婷、李天育老师经常吃过晚饭才回家去,这些看起来平常而又平凡的小事,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本学期最大型的活动莫过于童话剧的表演了。一年级的孩子好动,排课本剧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老师迎难而上。我们组9个班的老师从一开始就倾注了很高的热情,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组的最佳表演奖是全校最多的,一年级学生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其他组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位著名主持人说:生活着痛并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我们是一群为教育而执着生活的人!
第三篇:如何激活文言文教学
如何激活文言文教学
有人认为文言文已死,不必再行教学。其实,文言文教学与时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从表面看,它们似乎是逆向运动,其实是相向而行。因为文言文承载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须臾不可丢弃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坚强的民族精神支柱。这种内在的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我们炎黄子孙继承下来的无与伦比的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和利用的意义。既然如此,怎么能不学好、掌握好它的载体——文言文呢? 但是,学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由于很多文言文距离今天年代久远,学生学习它会有距离感,教师如果不注重方法,势必让学生上课昏昏然而无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激活文言文教学呢?现将个人思考试述如下: 1.激发兴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激发兴趣的要义,全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做”的热情。激发兴趣应注意时机的选择,或在课初,或在课末,或在课中。本人以为最好是在上课的初始时刻。如教《勾践灭吴》,可以适当补充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以及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传说,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有较充分的认识,又丰富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教《过秦论》,可以简介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来激发学生兴趣。教《鸿门宴》,除简介司马迁与《史记》外,可借楚汉相争的故事梗概以及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激发学生兴趣。上《兰亭集序》,可出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上《归去来兮辞》,不妨先讲讲《五柳先生传》等。总之,激趣的手段可各有不同。为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激趣的工作也可放在上课的结束阶段进行。如上《鸿门宴》,在结束前就可提出“从项羽不杀刘邦你看出了什么”“假如项羽杀了刘邦”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等等。
2.引进写作。很多文言文作品,都蕴涵丰富的写作空间,如能适当引导消化,可以激活整篇文章的学习。比如教《烛之武退秦师》,可以利用文章中未显示的信息非常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写出这些信息,可以写烛之武夜辞郑伯的情景,也可以写郑伯苦苦等待的焦虑,甚至还可以写烛之武到秦营时的受冷落等等。学生如果写这些情景,一定要先读懂课文。这样的训练,既领会了文章内核,又锻炼了写作,还培养了想象力,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3.添加事例。有些文言文内容比较简单,可是如何让它生动而富有灵性呢?我认为只有添加事例,使它丰满,才可能让原文灵动。比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当讲到邹忌的讽谏艺术时,不妨添加庄子以愿当泥涂之龟而辞退楚国使者的机智、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影射梁惠王的善喻以及《克雷洛夫寓言》中乌鸦与狐狸的故事等,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也就明白了邹忌的讽谏艺术,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无穷变化。
4、揭示内涵。这里的内涵,是指课文中潜在的、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看出来的东西,而揭示内涵则是指将这些东西确认出来,使其明朗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毕竟是学生,其预习自学的结果也只能是“有所知”,而不可能“尽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适当点拨,指明内涵,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课文中内涵主要有三类:①关键句。如《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鸿门宴》中的“竖子,不足与谋”等。②段或篇的思想内容。如《兰亭集序》的二、三两段,《归去来兮辞》的一段和四段。③篇章结构、语言及其他。如《过秦论》的结构艺术、语言特色,《鸿门宴》与鲁迅先生“无韵之离骚”这一评价的联系等等。教学中,老师适时适度的揭发内涵,无疑会收到使学生在有所悟但所悟不清的情况下,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的效果。
5、解释文字。这里的解释文字不是解释课文中字词的意思,而是指根据这个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或形状适当联系它的本义或与此字词有关的文化现象,这样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勾践灭吴》中,在讲到“贾”字时,结合课文注解适当补充“行商坐贾”的文化知识;讲到“取”字时,简要介绍“取”字背后蕴涵的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甚至对个别字还可以进行巧解,如“男”字,可以解释为“在田里出力拼命干活的人”,也许此解不合本字含义,但与古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是相符的。在教学中,对字词适当的引发联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这个字词,从而实现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积累文言词汇的目的。
6、吟咏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之精妙,可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涵咏感悟。短文章整体读,长文章逐段读。可以范读、领读、齐读、散读、默读;也可以读句读,读感情,读意境。这样读了之后,学生心里就产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欲望,也就有了能意会课文的喜悦,也就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如教学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该文表达的是作者致力于隐、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书生形象,读时不妨让学生扮个超脱先生状,玩味地读,亦可如三味书屋是老先生的读法,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用悠长的语调再现当时的氛围,体味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吟咏诵读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于文言文之中。
7、介绍文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古代的人类活动就是靠文言文记载的。如能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介绍古代文化,比如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职官、天文历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额外人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这样的文字,触龙见到太后为什么要“自谢”?如果没有介绍古代的礼仪习俗,就难以理解。所以适当地介绍古代文化常识,能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现实,也能达到激活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8、利用教具。教具的使用,容易让课文内容直观易解。如教《卖油翁》时,老师带进一枚铜钱与一瓶水,模仿卖油翁倒油动作,学生一看,对课文内容自然就了然于胸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如能结合课文实际,准备或制作教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把课文内容做成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特殊时空。如教《孔雀东南飞》时,利用电脑技术,把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用视频的形式加以再现,可以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图象,学生更易于把握课文内容,乐趣自不待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古老的文章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易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激活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当然,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只要因课设法,巧于安排,必能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学好文言文,让祖国灿烂瑰丽的文化艺术弘扬光大于今天。
第四篇:息建华--激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法
激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法
攀枝花市二十五小学
息建华
我在攀枝花市二十五小学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承担1—6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深深地体会到了低年级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田本娜教授曾经说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的启蒙,必须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最佳方法是归类识字。”张志公先生曾做过非常明确的分析,他说:“不集中识字而过早地教儿童读书,其结果是识字教育和知识、思想教育两败俱伤。
我在识字教学的研究中,为了激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法,我参加了区级教研课题:“矿区小学低年级识字习惯的培养策略和研究”的研究工作。我们全体研究人员分析了目前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生,他们在写作时对祖国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发现大学、中学、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平均分、及格率都很低,其表现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差,写作不能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错字、别字、乱用同音字,字迹潦草,语句不通,用词不当,不规范的更是不少。由此可见,恰恰是从小学一年级便开始的下大力气严格训练的识字教学,到了高年级成绩反而最差,这不能不令我们矿区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反思语文教育方法和训练方法吗?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误人子弟。从低年级抓好小学生识字基础教育,学好祖国语言文字,为将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从低年级集中识字,培养小学生独立识字的好习惯,更进一步认识识字规律,掌握识字规律。
我在2009年10月20日参加西区江北片区举行的教学能手公开课比赛,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我体现了低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学原则。首先培养学生课前查字典预习生字的好习惯,让学生朗读课文时圈出本课会写的生字,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有点同学说用形近字对比方法;有的用换偏旁方法;有的用猜谜语方法;有的用顺口溜方法等等,学生们畅所欲言,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生字,识字生字的效果也特别好,那么我就谈谈低年级识记生字的教学方法吧!
所谓集中识字法就是归类识字,其基本的方法有:从音归类、从义归类、从形归类三种。其中形声字归类容量最大,充分利用形声构字规律将形声字归类,便于小学生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住字形的难点部分。有关调查表明,低年级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0%,且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识字部件错误高达54%。这个研究事实上说明了注重字形教学的归类识字法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低年级识字法注重字理的生成联系,便于加强小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记忆和巩固,因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法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形式
汉字虽然有难学难记的一面,但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也有许多规律可循,比如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同音字、形近字、相同部首字等等。低年级识字遵循了以上规律,在教学中我利用汉字的内在联系,归类识字,启发学生感知汉字的结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玩、爱动,注意力的持久性不强,喜欢新异、形象的刺激和有趣的事物,机械记忆力较强等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充分注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基本字入手。教学的形式要生动活泼,要有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语言及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讲练结合,特别要注意把“识字规律”交给学生。
例如:我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学习“披甲”的”披“这个字,让同学给“皮”加上偏旁识记生字。加上提手旁就是“披甲”的“披”,它与手有关,加上提土旁就是“山坡”的“坡”,它与土有关,加上三点水就是“波浪”的“波”,它与水有关,加上石字旁就是“破坏”的“破”,它与石有关。可以说,教师按汉字规律教,并将构字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汉字规律,就可以通过加换偏旁学习一串字,触类旁通,提高了识字效率,也为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学生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识字规律。“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如“海、沙、浪、汗、河、洋”;“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如“树、杨、根、柳、桃、梅”;“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如“抱、挑、拥、打、推、搂”学生有了一定的偏旁知识后就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成串识字,如“丁”字做声旁可以组成“顶、订、盯、订、钉、叮、宁、亭”等字。有趣的是还可以编成相应的儿歌:“横竿竖构是丁,组字可用丁声,从口蚊子叮人,从金板上钉钉,从目盯紧目标,从页就是头顶,从言商订计划,取火低点灯照明,用手打铁打球,厂房宽敞如厅,宝盖代表房屋,丁进屋里安宁,高口变丁是亭,人停亭旁赏景。”像这样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通,学生边读儿歌,边记字形,还能感知字义,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认识较多的汉字,且遗忘率低。“基本字带字”把基本字作为归类依据作为记忆支柱,通过规律强化得到深刻印象,合体字就可以记住、基准,学生错别字也就会比较低。
可以说“基本字带字”是最好的归类了,但即使是最好的归类方法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生字,所以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其他的识字方法。
二、归类识字教学法以“形声字归类”为辅助形式
汉字中独体字是少数,绝对多娄是合体字,而在合体字中有80%—85%的是形声字。我们知道,形声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基本字加上偏旁就是合体字。当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独体字,开始进入合体字学习时,偏旁部首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偏旁部首的教学更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当学生掌握了偏旁表义的功能后,再教给学生汉字的构字规律。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字形,我们对汉字偏旁部 首的部位称谓进行了简化:左右结构的字一律称左旁右边,如“材”字记为“木”字旁,“才”字边;上中下和左中右结构的字,中间部分一律称心,如“意”字记为“立”字头,“日”子心,“心”字底;“树”字记为“木”子旁,“又”字心,“寸”字边;半包围和全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一律称框;“日”字心;“走”字框“井”字心。
例如,我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渔”时,记为“水”旁,“鱼”字边,学习上下结构的字“粪”时记为“米”字头,“共”字底等,我们感到,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归类之后,就可以比较的轻松地学习合体字,还可心利用偏旁部首理解字义。
三、归类识字教学法以“形近字归类”为补充形式
“形近字归类”可以借助词来辨认,但必须先占有一个,一其为支柱,记另一个字。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1)笔画多少不同,如“斤”和“斥”,“勺”和“匀”;(2)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土”和“士”,“由”和“申”;(3)个别笔形不同,如“外”和“处”,“迭”和“选”;(4)个别部件不同,如“受”和“爱”,“遗”和“遣”;(5)偏旁部首不同,如“忘”和“妄”,“级”和“极”。
例如,我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威”和“武”这两个字,学生总是记错,“威”有“撇”“武”没有“撇”“壮”和“状”偏旁不同。形近字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易写错的、最难区分的字,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恰当运用“形近字归类”可以突破这一难点。
四、归类识字教学法囊括了非归类识字的方法
归类识字教学法囊括了“看图识字、韵语识字、读词识字”等非归类识字的方法并在教学中也经常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看图(物)识字”法就是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对所识生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例如,教学与水果有关的生字时,可鼓励学生收集与水果有关的资料或图片,还要以将水果带到课堂上,并让学生给水果贴上标签,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字记字,教学效果很好。当然,课前激趣应针对具体情况灵动运用,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在儿童识字阶段,如果让学生去学一个个不能理解、莫名其妙的字形,他们会感到十分困难而且枯燥无味,激发不起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强技能的指导;要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在识字教学时应该不失的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有利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大量的汉字扫除认读障碍,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我还采取以下几种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首先要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学习识字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制作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插入充满童趣的语言,用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这样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就能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二、用顺口溜、谜语、故事等形象化的语言,让学习兴趣盎然、轻松快乐的掌握生字
1、用顺口溜训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级汉字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表,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起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单独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的多。
2、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飘”时,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本二小,真轻巧,风一吹,它就飘”孩子们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飘”。又如教“坐”字时,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坐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我在问:“你们现在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
一、两遍,字形与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三、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寓教于乐
例如,识记“网、运、展”这三个字,我先用课件出示这三个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然后进行练习。方法:小游戏猜一猜。猜“网”字,我读字,学生找卡,说说是怎么猜出这张卡是“网”字?读字—蜘蛛为什么忙着织网?你还知道什么网?练习组词。猜“运”字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还可以运什么?用什么运?练习说话。猜 “展”字做展翅动作,了解伸展的意思。同桌一起想办法识记,看谁记得快。这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要学的生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利用课外书、影视、广告、商标等识字
课外书可以让学生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看的书籍,并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和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识字,掌握的字也越来越多。另外,我还让学生多留心生活,充分利用课外书、影视、广告、商标等识字不需要老师教,他们就认识了“娃哈哈”“冰红茶”“脑白金”等广告词中的字,这样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认识的也不只是课 堂学到的字,弥补了课堂上的局限。
通过以上几种识字方法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理解字义,开发了字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的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认为我们能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认知特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识记就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的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样,既能激活学生识字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能陶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掌握了归类、对比、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既增强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效果。
2009年12月18日
第五篇:信息技术激活古诗教学doc
让信息技术激活古诗教学
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李世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语文教学只靠“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会根本改变整个语文教学的面貌,使教学活动鲜活起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的直观和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起学生最强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来。
例如教学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时,我借助电教媒体出示了一幅村居图:农历二月,春意正浓,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一群放学回来的孩子嬉笑着正在放风筝……放风筝的画面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对快乐生活的回忆,激活了他们的内心体验。在之后对古诗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感知整体美
古诗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有没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是抒发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词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烁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练习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制作了flash动画。画面上:亭台楼及,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湖水中悠闲自在的拨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
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的将故事中的“情”化为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于所教古诗中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清幽的旋律波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
三、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致,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义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套套不觉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试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地抑扬顿挫地诵读,读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教学《小池》,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让学生点击“范读”一栏,这时悠扬的笛声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荷塘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意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的的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从中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从而使古诗教学更加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大大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