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

时间:2019-05-12 23: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

第一篇: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

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

——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吴书亮

2015年11月3日

2015年10月28日,我校组织九大文化学科的教研组长、分管年级教学的主任和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访。锡山高中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悠久的历史,走进学校就明显感受到江南学府的浓浓书香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

此次学访活动非常充实,上午听课、参与评课及教研活动;听取钱副校长关于学校发展情况的报告。下午听取胡主任关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报告;实地考察校本课程开设情况。现将学访期间的主要体会作以下陈述。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

体育不是为了摘金夺银,甚至不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而是为着“生命旺盛”,为了让学生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起码让“每天一节体育课、天天锻炼一小时”成为高中的生动现实;德育不仅是活动与规训,更关注内化、体验,生成“高贵的精神”;教学的变革,重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经历的丰富化,以期涵养人的“整体智慧”;美育也不是技能的专门训练,而是培育人的激情、美感与创意力。“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是锡山高中解读匡中时期

— —

“十大训育标准”明晰的教育哲学,也是锡山高中一切变革、实践、探索的终极价值指向和顶层设计灵魂。

二、教育科研是关键,必须坚持产学结合不动摇。

该校的学科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参加了锡山高中的历史组的教研活动,该校学科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

1、教研活动时间。每周每个学科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每次教研时间约三小时十五分钟。每个学校都大的教研组活动,有些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还是流于形式。对比下就知道。

2、公开课教学研讨。语数外每周要有两个教室开课,其他科至少保证一位教室开公开课,进行专项教学研讨。不管什么职务或职称的教师,一律要上公开课。

3、公开课评研活动。每次公开课教学之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介绍与教学反思。然后,学科组教师进行评课活动,评课真实,富有启发和改进发展之观点,不是敷衍了事,对所有教师都有教育意义。

4、其他活动。在公开课研讨之后,接下来的活动就是:教师读书交流、或专题发言、或专题讲座。

用唐江澎校长的话说:“ 锡山高级中学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与该校的高质量的学科教研活动是分不开的。”

三、课程建设是基础,必须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

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这些可以说是高中教育的普遍要求,是应当坚守

— —

的教育理想,也是应当遵循的教育价值。但锡山高中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不是谈理想、喊口号,而是如同大家看到的一样,是把理想变成了现实,是用理想之光照亮了教育的细节。

该校拥有四个课程基地,即巅峰体育课程基地、“想像〃创造”课程基地、人文课程基地及“云学习”基地,这在江苏省普通高中是唯一的一家。

在锡山高中,每一个课程基地,都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并提出基地建设的刚性要求就是要实现100%的学生进入基地学习,30%以上的时间进入基地学习。

目前,学校课程开设异彩纷呈,拥有微视频工作室、云课程、国学、西学、合唱、生涯规划、机器人设计、航模设计、击剑、瑜伽、街舞、话剧、游泳等课程。同时,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满”的人,学校还对艺术课程进行了统整,开设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大门类17门课程,让学生在高雅艺术中提升品位,丰富情感。

锡山高中的学生能力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得到了升华。正如分管教学的钱副校长所说:“没有高考,走不动;仅为高考,走不远;课程基地不为高考,却赢得高考”。他们学校每年升入清华北大的十人左右,本一升学率约70%,本二升学率约98%,1990年以来,学校出了十多位省市级高考状元,这些就说明了一切。

四、人才资源是保障,必须坚持共同发展不动摇。

“发展教师是校长的第一使命。”在唐江澎心中,教师是

— —

学校固本培元之所在。如何发展?要找到撬动的平台。

一项名叫“学科发展规划”的工作在全校推开。规划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制订,内容包括学科教研组现状分析、三年建设目标、主要措施等。在数学组的“三年规划”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内容:“每年教研组内骨干教师人人要做学术讲座一次,要有讲稿和PPT演示文稿。每学期外聘学科专家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都是直直白白的文字,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但效果慢慢地就显现了。

另外,唐校长介绍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每个年段18个班,一个年级主任管理的就相当于过去的一个学校。规模大了,管理模式却没变,突出的现象就是教研组找不着了。教研组长代替工会主席的职能,谁家结婚了,看望生病教师,说拉弹唱,打球照相,结婚送葬,成了传令兵,应发挥的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想一想我们的教研组长不也是这样吗!他们先是提出了教研组长“三力”工程建设:一是凝聚力,组长应是全组老师情感生活的贴心人;二是影响力,组长应是本学科学术权威;三是感召力,组长应是学科建设的领袖,具有组织协调领导的人格魅力。

在教研组建设方面他们提出五句话:以教研组三年规划的制定实施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为重点,以案例研究为基本研究形式,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此五点系统落实学校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和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搞完了,学校职能处室主要

— —

抓实施,要求有实效。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贯彻落实是重点,必须坚持努力实践不动摇。

美国教育家古德莱德曾感慨:“改革很多时候被视为失败,其实不然,因为它们从来就未得到实施。”18年来,锡山高中坚持“不固执”(坚持学习姿态,不故步自封)、“不盲从”(坚持理性思考,不随波跟风)、“不忽悠”(坚持言行一致,不虚夸伪饰)三条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规范、研究性学习推进的常态方式、促进学习评价的技术路径、选课走班的实现形式等项目上,一项一项试过来、做过来,有的颇有收获,有的推进艰难,有的刚刚起步,但一直保持着变革者向前的姿态。这些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忽然想到张爱玲的一句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在这丹桂飘香,黄叶纷飞的诗意季节里,我们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相遇、相识,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他们探寻终极价值、追求生命本真、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却在我们的心中永恒定格。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把握这样一个开阔视野、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深入思考的机会,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用实际行动改变我们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

第二篇:7教育美文赏析之《发现身边人的价值》

发现身边人的价值

一位街头卖艺者,在地铁站里演奏小提琴曲。45分钟过去了,他赚到7.17美元。

没人知道,这个拉小提琴的,是约夏·贝尔——当今世界上最伟大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巴赫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他平时每分钟演奏酬劳是 1000美元。

仅仅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坐在剧院里聆听他在地铁站演奏的同样乐曲,得花一二百美元。

《华盛顿邮报》把它写成新闻,获得了普利策奖。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实验呢?他们想向社会提出三个问题: 1.在平凡的地方,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 2.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 3.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实验表明:这三点,我们都做不到,远远做不到。是当地人的素质太差,欣赏不了这样的音乐?

事实上,演出地点位于华盛顿城区核心地带,出入者多得是戴着响亮头衔的人物:政策分析师、项目管理员、专家、顾问等。

实验的结果,与人的素质、欣赏水平无关,只和人性有关。

同样的美,供在高堂之上,就是无价的;放在脚边,就是廉价的。这是人类的通病。凡是够不着的,永远觉得了不起;凡是触手可及的,永远觉得没价值、没品位,唯恐避之不及。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第三篇:读书笔记-《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读书笔记

——《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什么?这本书的回答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是人的目的,人的发展也是教育价值目标的实质。人是意义、价值世界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因人而存在着,没有人,就谈不上意义与价值。

“但人的价值与意义,不是用语言描述的概念,而是需要在社会交往中、在群体的实践中形成的。”我本人觉得这句话很正确。这也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人,人不可避免的与其他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被他人需要,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他本人也就失去了价值。教育,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上,所以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与社会协调发展。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中对此并未重视,其中的根源就在于把人与知识分离开来,认为人是有限的存在,而有限是不真实的,只是假象,知识就是帮助人去克服有限,达到无限。柏拉图就此认为教育的作用不是发展人的潜力,而是向人传授一种德性,因为德性不是内在于人的。他说至少有四种德性:第一种美德是智能和知识,但这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杂多的知识,而是普遍性的探索理念的知识;第二种美德是勇敢,是对正当合理的意见的坚持,对有威力的伟大的东西的畏惧;第三种美德是节制,是对情感欲望的控制,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第四种美德是正义,各类人能够安于做他最适合于他做的事。在人的四种美德中,柏拉图最感兴趣的是正义美德,但正义美德来自于何处?在柏拉图的观念中,正义显然不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世界中,现实生活世界只是遵照正义美德的一种投影而已,因而,需要人透过“投影”去把握“正义美德”,教育就是把正义美德教给民众,使他们成为具有正义美德的公民。这种教育观念,看起来对人非常重视,实际上,个人已经被国家的理念的、统一的伦理所制约,也就是接受了国家伦理的个人才是公民、自由民。个人必须服从于国家,国家是个人的第二天性、习惯和伦理,没有比国家、社会的目的和利益更高的目的和利益。因此要通过教育、集体生活的制度、措施和法律来限制和压抑个人的自由个性和权利,只有在共同的教育中,才能培植起人的共性、共同意志、共同目的、共同伦理和献身精神。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并不赞同。我本人也不赞成柏拉图的这个观点。个人必须服从与国家?殊不知,国家是有人建立的,不同的国家领导人,治国理念不同,那对人的要求也不同,教育就会随着国家的喜好而改变。我国历史就是这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亚里士多德把人分成灵魂和肉体两部分,前者又分成理性和非理性两个部分(笛卡尔的哲学中也有这样的说法)。灵魂中的理性因素,是较高级部分,而非理性是灵魂中较低级部分,是灵魂中的非理智因素,即情欲本能。所以,追求灵魂的高尚;灵魂的善就十分合理。亚里士多德又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角度提出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认为灵魂高于肉体,肉体只是灵魂的存在形式,“按照一个观点,例如‘愤怒’就会被认作渴望报复或类似的东西;按照另一观点,愤怒就会被当作人的心血上升或热度上升,前者就是对愤怒的理性的观点,后者则是对它的物质的观点。正如有人把房子规定为遮蔽风雨的东西或其他的东西,另外的人则把它认作由木石所构成的东西;其一是举出了该物的规定和形式(目的),另一则是举出它的质料和必然性”。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象化,认定灵魂与肉体的不可分,表现出相对客观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他只是用抽象的肉体概念作为灵魂的基础,而没有得出物质是灵魂存的基础的结论,因而他所说的灵魂是形式活动性的说法,与柏拉图的理念说比起来,只是调换了讨论的思路,并没有改变思考问题的性质,最后容易导致灵魂是脱离物质的终极原因的唯心主义。

上所论可知,教育目的取决于对世界本体的追究,而世界本体被规定为某种神秘的因

素,因而,由此产生的方法是理性的抽象。从这点上看,教育已是对人的现实社会存在的“神”化,被普遍性的观念所神化,使教育受制本体论本原因素的制约,又抽象出教育要接近其道德上的使命,把教育价值目标推向更高的更接近“神”的境界。

因此,要走出古希腊理性教育观的界限,必须要有两方面的还原:一是把教育过程还原到现实人的生活世界中;二是把抽象的个人还原为生动的具有丰富个性的“偶在个人”(马克思语),即个人的活动是面向自然界的,是现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某种抽象的观念的或精神的演变过程。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的简单梳理,这里指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涉及清理指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思路。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但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发展?为什么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研究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认识前提,不解决这一认识思路,就无法把握教育思想史上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的实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马克思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概念。按照通常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是包括个人、集体、社会或人类在内的;但在“人的发展”中所讲的人,主要不是类,也不是社会或集体,而是个人。因为社会、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集体的基础,离开个人,就无所谓社会、集体。当然,个人又不能脱离社会、集体而生活,只有在社会、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发展。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牺牲个人发展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就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取得一般人的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之中。鉴于这种情况,马克思的历史任务,就是寻找一种社会形式来克服这种对抗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这种社会形式就是共产主义。所以,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人的发展”概念主要是讲个人的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得出结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个体发展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其次,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的片面性、工具性和有限性的基础上,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具体内涵,即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具体而言,①马克思所谓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内容。而自由个性的实现,也就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②所谓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③所谓充分发展,是指发展的程度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是有限度的,仅仅停留在充当机器的附件、生产的手段的范围之内。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④所谓和谐发展,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包括个人自身在内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和优化。人类社会自私有制出现之后,人的各种关系就处于不和谐状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从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实现协调和谐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以赞同的口吻转述了黑格尔“人的和谐与发展”的思想。

人的发展涵义决定了人的发展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因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于劳动之中,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其次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自主性,即使人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全面地塑造自己,发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充分显示自己的才智,服务于他人和社会。马克思认为,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个人的现实的素质相联系,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第三,马克思提出并实际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区别于其他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特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因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保证“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实现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完善和更替,使人的社会关系全面生成和高度丰富起来;也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消灭旧社会的生存条件,消灭阶级、消灭旧的分工,实现“自由个性”的发展。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包括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及其运用,必然是劳动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延长,而这正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所谓“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可见,生产力决不是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增长,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积极展现,是人的潜能、个性、价值的发挥和发展。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实践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既改造客体,也改造主体;既创造客体价值,也提高主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对此,马克思也有深刻揭示。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创造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可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主体自身的素质,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步骤。

(我的思想跳跃到了大学教育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上,可能有点离题。)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十分丰富,短时间内我不可能了解的很透彻,还需要努力学习,深刻研究,它能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指导。

下载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寻终极价值的光芒 构筑人的灵魂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