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模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4、儿童的说话能力建立在(听话)能力的基础上。
5、以某种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教学目的)为中心的教学。
6、(语文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3、阅读能力:是人运用眼睛接受文字语言信息的能力。
4、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
1、结合实践,谈谈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难点分别是什么?
1、听话时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语言的辨识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较差,要加强记忆话语的能力,听话时的联想和想象力等。
2、在说的过程中,不能清晰、准确的表达,普通话不标准。
3、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较差,诵读能力有待加强。
4、在写的训练中,一是在内容上不能够把自己要说的事写清楚,二是书写形式不规范。
2、评价《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2)能按声母表的顺序正确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会正确拼读音缀及句子。(3)造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1.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答:汉字是表意性文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的识字方法有:
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识字法。
3、比较辨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5、形象识字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记法。有拼一拼。画一画。编一编。说一说。
8、识字加减法。加减法是对已经学过的熟字进行笔画的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易学易记,又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汉字,从而扩大识字量,学生们很喜欢。
9、谜语法。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想象力。
不管采用哪种识字方法,都要注意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记得住,识得牢。
2.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有何意义 ?
答: “整体把握”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在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它的涵义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指整体直觉的文章把握方式,也就是不通过逻辑的层层推导,而是涵泳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所谓“整体把握能力”,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来解读文章的能力。
实现整体阅读要懂得教学改革的意义,“整体阅读”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恰恰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动脑的良好读书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进而达到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语文的整体阅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整体阅读,使学生做到,在纷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能把握主旨,实现整体阅读要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实现整体阅读要抓好文章的关键环节:第一,要抓住整体,课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辅之以电视画面,使学生很快入境。第二,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过多过细的提问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散乱无序,或冲淡主旨。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少而精,扣住主旨,牵一而动百,吃透文章内涵,领会文章精神意图。总之,对于一篇篇完整优美的课文,经过教者指导下的整体阅读,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整体阅读习惯和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赏析和评价文章的好坏、是非、美丑,吸收正确的、美的,批判扬弃错误的、丑恶的。这样,我们也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3.“对话式”教学对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
答:教学对话主要包括:(1)“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2)“师生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过程。(3)“自我对话”,一种反思性对话,是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反思。
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师的活动延伸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影响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的活动同样也延伸在教师的活动中并影响着教师的活动,二者之间形成了融合区域,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交往式的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对话式教学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不仅意味着教学观的根本转向,也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课程的学习,我对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实用文以实用为目的,与文学文体在文体特征、写作特点、规律和方法、社会作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是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的一种应用型文章体裁,因此在小学重视实用文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为将来走向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许多老师对实用文的教学往往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一味地把各种实用文的格式和要求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了应该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实用文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来,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改变,应该充当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去阅读、去探究、去实践,真正了解实用文的作用。另外,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实用文学起,例如:请假条、留言条、决心书、日记和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总之,我个人认为教实用性文章时,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实用文的方法,学以致用。
第四篇:小学语文文本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的解读与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本学年我听了很多位专家与老师对于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的讲座,同时也借阅了一些书籍、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文本解读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受益匪浅。下面针对我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谈谈自己的收获。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对于本文的文体意识不强,对于本文的解读经常不到位,或者出现了偏差与错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现在,这一现象已经被很多专家与学者所关注。
在他们大力的呼吁与引领下,文体意识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投入到了学习、交流与探讨之中,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文体意识增强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我们很多教师对于文体知识还是有一些匮乏,每一种文体怎样界定,对于一篇文本到底属于哪一种文体,有时候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储备必要的文体知识,了解教材选文的意图,了解小学阶段的文本类型与特点,在对不同文本类型教材的文学素养和知识体系的分析基础之上,精心研读文本,挖掘文本,找到最适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教学思想,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在选文上主要分为实用文文本和文学文而实用文文本占了大多数。何为实用文文本?首先要先清楚它和文学文本的本质区别。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比如寓言、童话、诗词、小说和戏剧等属于文学性。而实用文文本在语言符号方面的特点与文学性文本不同。文实用文文本在文本主题确定性上具有不可随意改变性,也就是说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主题。由于实用文文本的内容涵盖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四方八象,无所不包,而其主旨内涵明确、具体,思想主题清晰、直白,所以它的思想内涵主要是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学生的客观知识。
实用文文本如果从体裁上可以分为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和应用文四类。在小学阶段,记叙文所占比重很大。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王荣生等诸位语文研究专家从文本的功能意义把实用文文本又分为“定篇类文本”、“例文文本”、“样本类文本”以及“用件类文本”。在人教版、人教版的教材编写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文本属于“样本类”文本和“用件类文本”。“样本类”文本与“用件类文本”在教学中侧重点是不同的。样本类文本选练点在培养学生“聚焦思维”,即能够从文章的写作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写作章法去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学习。因此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因为这一类文本在行文上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随着“知识”的逐步减少,学生可掌握的知识点也就越来越少,最后实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王荣生认为:“用件类文本”,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课文“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这种类型的学习,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王荣生认为“用件”有三个种,即“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提供资料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用件类”课文主要为“引起议题文”。“用件”类文本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主要需要学生了解文中的事件,深刻领悟在特定情景中的文本内涵;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刻理解和升发,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讨,表达对文本主题的深刻认识。“用件”类文本的主题内涵对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生活价值观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也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品质素养需要的营养。正因如此,用件类文本主题思想的把握在文本解读中尤为重要。
一、从单元主题上把握文本的主题思用件类文本要注重引领学生领会文章“主题思想”,它往往揭示一个道理,从而对人生有一定指导意义。它的主题越清晰越有意义。不建议用“母爱“、“父爱”、“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爱护大自然”这样的大主题和“泛主题”。
“用件类”文本在教材中常常被编排在一个单元中。有时这个单元中的几篇“用件类”文本体现同一个特定的主题;这种教材编排特点体现的是“内容单元”思想。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珍珠鸟》、《小狗与大画家》以及《猎鹰》都是围绕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和谐相处以及人与动物是平等的为主题的文本。纵观来看,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买小狗的小孩》、《老人与海鸥》等课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的。对于这一类主题,学生接触的已经为数不少,为什么还要在十一册继续学习与此相关的文本呢?从教材单元主题设置与学生情况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他们对于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平时要保护动物、善待动物方面已经有了认识,那么教学本单元的课文就不能把主题定位的这么简单,主题一定要触动学生内心,使学生能透过人与动物的情谊,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单元主题把握准确,才可以准确的把握具体文本的主题思想。
二、从主要人物经历和事件历史背景上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了解文章作者以及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生平、经历,了解文中事件的历史背景,对于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小狗与大画家》一文属于一篇纪实性记叙文。课文中对于韩美林的经历介绍很少,从文本中学生能了解到的只有韩美林是一位大画家,他喜欢画小动物,创作了一本动物画集,以及课文中的两个重点事件,小狗波比和卷毛小狗分别救美林的两件事,而这些内容对于真正理解本文的主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关于韩美林那段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当时他劳改时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要想真正体会韩美林与文中那只卷毛小狗的患难之情,就要了解韩美林在1964 年“四清运动”时,被宣判思想反动下放到安徽八公山下的淮南瓷厂劳动改时,与卷毛小狗结识并成为患难朋友这段经历。当时,韩美林在瓷厂,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还经常被人嘲笑,并受到过非人的折磨,曾被人打折过腿,勒断了筋,还被撅折过手指头。他觉得身边的人已经没有任何情感而言,几乎已经绝望。他每到星期天,便到八公山山顶去嚎啕大哭一场。有一天,他躲在一棵大树边吃饭的时候,一直又脏、又瘦、又饿的卷毛小狗在扯他的衣角,瞪着他的饭盒,韩美林觉得这只小狗跟他一样,也是不走运的人,于是把饭倒给了小狗,从此他们成为了朋友。卷毛小狗每天与美林为伴,陪他待在高温难耐的热窑里,当韩美林遭受造反派毒打的时候,小狗甚至替美林遮挡棍棒。在韩美林的心中,这只小狗对他的情感远远超过了人类。也正是这只小狗给他的精神支撑,才让他鼓起勇气在监狱中坚持了 4年7个月。出狱后,当他得知他被抓走的那天小狗被打断了脊梁,不吃不喝,苦苦叫了三天才不甘心的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痛彻心肺。患难小友不在了,但是韩美林创造出了心中的动物世界,他出版的第一部动物画集,封面就是他的“难友”卷毛小狗,画册取名为《尚在人间》。这部画册饱含了他对小卷毛狗的无比感激与思念之情,韩美林说:“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小友的身影,一想到它被人打死时的惨状,我总是泪眼朦胧,如果没有它,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用《尚在人间》这四个字为动物画册命名,就是希望一切有灵性的、善良的生物们都有权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了解到了韩美林的这段经历,就可以体会到他与卷毛小狗那种情谊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都难以触及的。
其次,要体会韩美林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世间一切有灵性的生命的尊重这一个主题,还需要了解韩美林饱尝生活的种种磨难、冤屈和摧残,尤其是在狱中那段经历。韩美林经常说:“没有艺术,你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好。”他虽然曾经下放劳改过,进过监狱,遭受过非人的折磨,经历过家庭的变故,朋友的背弃,批评家的棍子,以及一场差点夺去他性命的疾病,但是韩美林都挺过来了,因为他永远的热爱生活,永远的热爱艺术。他身陷囹囫的时候,并没有失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不停地观察,从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到耗子偷食。他不停的画,没有纸就在裤子上画,画破一块再贴上一块,自己的不够,狱友就扯下布来为他补上。四年中,韩美林裤桌上的补丁竟有四百多块!韩美林说:“当年在监狱里,我看到小老鼠,就对它说,你怎么这么傻,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也跟我一起来蹲监狱呢?但当时,就感到这个生命真是可贵。蹲过监狱,看到蚂蚁活下来,觉得真是不容易,你别踩它。”苦难没有摧毁韩美林,却塑造了韩美林。他说:“我一生坎坷,从没有低过头,因为我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对待苦难一笑了之。我能有今天完全是苦难促成。我要感谢苦难,感谢生活。”正是因为韩美林有过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他对生命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带着他对生命的感悟,他才会用心用血创造出他心中的动物世界。
三、从语言文字上领会文本的主题思想
要读懂文本,就要深入到文本的语言文字,聚焦关键词句,以此领悟文本的主题批评家的棍子,以及一场差点夺去他性命的疾病,但是韩美林都挺过来了,因为他永远的热爱生活,永远的热爱艺术。他身陷囹囫的时候,并没有失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不停地观察,从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到耗子偷食。他不停的画,没有纸就在裤子上画,画破一块再贴上一块,自己的不够,狱友就扯下布来为他补上。四年中,韩美林裤桌上的补丁竟有四百多块!韩美林说:“当年在监狱里,我看到小老鼠,就对它说,你怎么这么傻,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也跟我一起来蹲监狱呢?但当时,就感到这个生命真是可贵。蹲过监狱,看到蚂蚁活下来,觉得真是不容易,你别踩它。”苦难没有摧毁韩美林,却塑造了韩美林。他说:“我一生坎坷,从没有低过头,因为我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对待苦难一笑了之。我能有今天完全是苦难促成。我要感谢苦难,感谢生活。”正是因为韩美林有过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他对生命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带着他对生命的感悟,他才会用心用血创造出他心中的动物世界。
三、从语言文字上领会文本的主题思想
要读懂文本,就要深入到文本的语言文字,聚焦关键词句,以此领悟文本的主题我希望一切有灵性的生物都能和平友好的与人类一同生存在地球上。”后半句话是韩美林的愿望,他希望我们人类可以保护身边的一切生灵,不去伤害他们,使他们能够和人类一同和平友好的生活在地球上。那么这段话的前半句“人的生存空间中应当有动物们的一方自由天地,从任何一种角度来看,这对人本身都是有益的。”应该怎样理解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地方。我们人类很多时候只关注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很多人眼里,动物就是动物,不能与人相提并论的。其实动物虽不像人类一样能相互交流,有着那么丰富的情感,然动物也是有它们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有的动物通人性,比如小猫、小狗,你善待它,它自然会与你亲密。有的动物虽然不通人性,但是动物之间也是有“交流的”,它们的世界也是丰富的。如果我们以一种生命的眼光去关注动物世界,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生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善待动物,给动物们一方自由的天地,让它们同人类一起和平友好的生活在地球上。
抓住文本中关键的语言文字,就可以更深刻的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
每一篇文章的创作都有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小狗与大画家》一文作者是王翰尊,他也是一位艺术创作者,为何要写下这篇文章呢?仅仅是想把他对韩美林与小狗的情缘写下来吗?当然不是。因为他熟悉韩美林,能感受到这样一位大艺术家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理解,能感受韩美林心中对动物的与众不同的情感,感受韩美林用心用血的创作源泉。作者写这篇文章应该使读者也有所感悟。所以,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才可以正确的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用件类文本的主题主要是思想文化主题,所以正确理解、领会、把握这类文本的主题思想是教学中的重点。只有把握住了主题思想,才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传达的思想内涵有深刻的感悟,才能够在成长的阶段受到文本思想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本学年对于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文本解读的意识提高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消化吸收,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我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有实效!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及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及阅读教学策略
文山小学
张翠平
随文识字教学一般流程
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让学生借助音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要学的生字
2.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识字卡片,让学生练习读准字音,同时感知字形。3.去掉音节,再让学生认读生字,试着组词,进一步感知字形。
4、通读课文,要能读通读顺,教师要做到:
(1)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
(2)学生读生字时,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3)一定要让学生自读自练。
二、精读课文,结合语境,感悟字义,了解内容。
1.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
2.要求学会的字,不仅要在课文中的语言环境里加以理解,还要能做到扩展延伸,如用字组一个新词或几个新词,再用这个新词说一句话等。
3.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借助字典、借助直观的事物、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4、注意音、形、义的联系。虽然本环节字义是重点,但不可忽视字音的巩固和字形的感知,为下一步分析字形奠定基础。
三、讲读之后,记忆字形,教给方法,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教给方法 2.指导书写,重点突出
低年级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写字教学教师要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训练。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可以这样进行:先让学生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看一看笔顺跟随,数一数字的笔画,特别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纠正、讲解、范写。
读贴——范写(书空)—描红——临写——比对——调整 阅读教学一般流程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可分三个方面:
1.精读课文 2.略读课文
3.课外阅读课文 精读课文的一般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认知字词,扫清障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细读课文,重点品读 5.精读课文,感悟方法 6.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运用于阅读实践。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主要思想或深层含义,掌握略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应注重: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读写方法 略读课文的一般流程
1.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2.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3.梳理巩固,拓展运用
课外阅读课文是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独立分析能力,让学生从中感悟“反三归一”,并学会“举一反三”。课外阅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流程
1.明确目标,呼唤旧知 2.交流感悟,重点赏析 3.方法指导,积累运用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根据课文内容或体裁的不同,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可分为:
1.革命传统课文、2.状物课文、3.写景课文、4.写人课文、5.叙事课文、6.说明课文、7.古诗文
个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的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