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师大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东北师大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去年暑假,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东北师大培训班,虽然只是短短的8天培训,但教授们精彩的讲座和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使我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也得到了解疑,通过把学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和思考,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
“走进心灵、启发潜能”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被这句话所触动,王晓英教授说:“内在是根源,外在是表现。只有心到才能做到眼到手到,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每一个孩子都会以各种方式与世界联系着,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正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无限放大孩子的优点、善待他们之间的差异。我想,这不但是教育艺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胸怀,更要走进学生心灵!大师之大在其人格魅力!爱是一种信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拥有爱心的同时更要具备一颗童心,我们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要坚信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牛顿,他们是爱迪生、爱因斯坦……
这次学习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授”的含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的教学思想,也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的两重境界,这种教育思想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一直传承至今,它强调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揭示教学真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此次学习让我对教学境界有了重新的认识,那就是: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悟其渔识。
画匠与大师的差别在于画匠只有技能技巧。他从师父那里学会了知识,且具备了模仿能力,但他只会复制前人的东西,只有技能技巧,缺少对事物的认识。而大师在得到“鱼”又学会了“渔”的基础上悟出了“渔识”他能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的三重境界: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是从教师给学生水到教师领着学生找水,最终让学生具备寻找水资源的能力,创造出新的找水方法。这三重境界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必经过程是教学的三个阶段!叶圣陶老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需要教师有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更高超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古语说得好“无为而治”说的也是这第三重境界吧!
二十年的教学生涯,现在让我感到虽然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做了很多事情,但却只是忙于表面的一些东西,很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进行深刻的学习,也很少对教育教学内在的一些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造成只是知其然,少只其所以然的现象。通过东北师大暑期培训活动,我找到了理论的支撑,确实有一种寻根的感觉。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如今思想活跃,反映灵敏的学生,每一名老师都要不断充电,补充知识,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位置,使我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非常感谢学校把给我一次增加学识提高水平的机会,我将把这次培训的收获,更好的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新的进步。
于春艳
第二篇:东北师大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东北师大进修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东北师大培训班,虽然只是短短的8天培训,但教授们精彩的讲座和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使我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也得到了解疑,通过把学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和思考,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
在东北师大的每一天,大家听课、交流、写心得,都很忙碌、紧张,但又过的充实、有意义,我们零距离地感受了教授、专家的魅力,有幸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前沿理论。一场场报告一次次地触动着我的心灵,引发我内心的思考,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和洗礼。有时我禁不住感叹:没跳出井底,不知道天大啊!
这次学习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授”的含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的教学思想,也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的两重境界,这种教育思想在我们的教学中也一直传承至今,它强调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揭示教学真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此次学习让我对教学境界有了重新的认识,那就是: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悟其渔识。
画匠与大师的差别在于画匠只有技能技巧。他从师父那里学会了知识,且具备了模仿能力,但他只会复制前人的东西,只有技能技巧,缺少对事物的认识。而大师在得到“鱼”又学会了“渔”的基础上悟出了“渔识”他能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的三重境界: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是从教师给学生水到教师领着学生找水,最终让学生具备寻找水资源的能力,创造出新的找水方法。这三重境界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必经过程是教学的三个阶段!叶圣陶老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需要教师有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更高超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古语说得好“无为而治”说的也是这第三重境界吧!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位置,使我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非常感谢学校把给我一次增加学识提高水平的机会,我将把这次培训的收获,更好的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新的进步。
第三篇:东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东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0至26日我参加了德城区教育局和东北师大联合举办的德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班。这次学习如浴春风细雨沁人心脾,给我们提供了一场场知识的盛宴,学习了来自东北师大教科研领域的最新最先进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和研究方法,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下面由我把这五天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简要做一下汇报: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
第一天上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邓 涛教授第一天给我们做了《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 邓教授从
1、教师为什么要反思
2、什么是教学反思
3、教学反思的内容
4、教学反思的主要策略,四个方面讲述了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想不远; 没有具体的操作,就走不顺; 没有深刻的反思,就走不快。使我认识到“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授课过程中我深深的记住了一段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第二个环节当中邓教授讲解了如何写反思,课后一定要加强课后反思的记录,指出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要具体给出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并说明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并说明反思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领会教学反思的实质,2)认识反思的价值。3)找准反思点,4)掌握反思的步骤方法。然后把教学反思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角度阐述了教学反思的要求。下午由东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孙立权老师给我们讲了《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全面深入的讲了课改以来出现的问题,如“不允许批评学生、教师主体性的弱化”等现象,幽默风趣的进行了抨击。并从“教学能力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素养”三个方面讲述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褪去繁华见真精
第二天由北师大附中的郝淑霞老师作《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报告和东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吕立杰教授作了《追求卓越的课堂教学》的报告。,郝老师从“怎样评价一堂课 和、怎样上好一堂课”两个方面给我们剖析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首先从其听过的一堂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开始,讲述了教学的精品化思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提出教学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好课的标准领悟与实践,第三个环节详细分析了“对一节课的反思回顾”。指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教学计划的反思、对教学过程驾驭的反思及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的反思、等五个方面深入的剖析了反思的重要性,最后给我们得出“能激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吕老师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案例,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介绍了教学设计中的思想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以及德育在于价值澄清的学科品行问题,得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最后提出“好课”的“五个实”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最后告诉我们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能激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一堂课的课堂标准。学习就是信息加工
第三天由东师大教育学部的于海峰教授作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及教法指导》王春光教授作了《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于教授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讲解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如何通过自己的方法方式吸引学生,达到学生注意力转移的效果,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问题或指导学生自己提问。并指出学生在知觉的个体差异说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两类学生对认知的不同,指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因材施教。王春光教授从编辑的角度阐述了“好论文”的标准,从选题内容、视角的创新、格式的规范三个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写好论文,题目要有价值,有意义,适合自己的更便于研究;选题与文献方面要注意选取原则,从教育热点中、教育的疑点、成功的经验中选题才能使自己更可能成功。通过安徽的一个教师的成功案例讲解了教育的原则: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欺骗孩子,但又不回避其真实性的艺术把事情说明的重要性。教学相长,享受教育人生
第四天由东北师大附中的高俊明老师作了《优效课堂理念与策略》的报告介绍了
1、反思(传承,格物致知,求实,求是)
2、概括(卓越的教,快乐的学)
3、导向(多荤少素)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进行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师生的教学生活共同体、心理场域共同体的教育,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成长,同时,也为教师本身提供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相长而非单方面的付出过程,是师生都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完美的过程,是一项“双赢”活动,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都收获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学生的全面茁壮成长,给教师带来最好的精神收获,也是教师人生的最大价值体现和劳动回报。教育与“享受”牵手,理想便与人生共存,幸福就跟生命相伴。享受教育是教育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在享受心态下从教,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快乐,学生在自由、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想与生命的成长。师生之间共同成就着彼此的幸福生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而这,绝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实现。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需要陶冶。而陶冶,不经审美的享受阶段就不能成功。因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只有教育到了使学生感到“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师生双方才能共同进入享受阶段。
下午,由东北师大的郑燕林教授作了《做会利用信息技术的“四有”教师》的报告,郑老师从理论角度介绍了“有态度,有理念,有方法,有技巧的”“四有”教师的要求及应该具备的技能。介绍了电脑网络在全世界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提出教师应该改变被动应用电脑网络,应该在意识上主动迎接电脑网络的到来,积极的参与到网络应用当中去,因为学生生活中已广泛的接触到了网络,当前的形势已经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形成一种倒逼的态势,迫使我们积极地把网络的应用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但又应该避免“华而不实。另外郑教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网络的授课资源,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等。最后还介绍了一些教学中提高教学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的技巧和软件的使用。
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一天上午由东北师大宣传部长迟海波作了《文化强国与教育使命》从“为什么提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三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强国和教育使命进行了全面论述。他从国内和世界两个角度入手,详细介绍了我国为什么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迟部长分析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详细解释了学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并指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参与到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来,指出中国有“文化高原,没有文化高度“的现状,以及对当前外国文化对中国颠覆性文化渗透的担忧。他的报告高屋建瓴,有大到小,由远及近,指出了当今文化建设重在行动。使我受益匪浅。
下午,由王澍老师作了《从哲学认识论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的报告,王教授从“
一、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二、心灵回忆说的教学设计:先学后教,三、心灵白板说的教学设计:大容量课堂与精致课堂编码(符码),四、经验自然主义的教学设计:授人以渔与授人以欲,五、反思与小结”。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总哲学认识论视角进行详尽的剖析,对中国当前各种教育现象及问题进行了从外到内的论证和归纳。指出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并指出课堂教学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老师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打乱了教学计划,教师回答不出来也无妨,因为学生提问本身就已经是课堂的一个闪光点。我们在课堂中首先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从不吝啬微笑,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其次,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励。教学中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个性解放了,学生才敢质疑,思维开放了,学生才能质疑。所以,只有积极创设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知
总之,五天的学习,沉甸甸的收获,让我有如新生的喜悦。培训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今后,我会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班级工作管理之中。与名师、专家面对面接触中,我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我将重新看待我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树立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宗教信仰,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做一名有思想,智慧型的班主任。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东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李利军 时间:2013-10-16 22:23:17 来源:兴庆区教育局信息中心 点击:78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月16日上午,由教育局组织,兴庆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共百余人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在开班仪式上,该校软件学院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开班词,兴庆区教育局局长刘胜林明确了此次培训活动的目的,并对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提出了期望与要求。
首先进行培训的主讲教师是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终生教授刘茂森老先生。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古稀老人精神矍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深入浅出阐述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同时在对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我们深刻的讲解,并对所有听课教师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期望。首日的活动不仅让全体培训教师感受到了东北师大具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更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国内一流教育资源和软件研发基地的底蕴,众位老师都感叹不虚此行。(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 沈浩 柏长丽)
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总结
三亚市崖城镇中心学校 黎克敏
一、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黄宝国专家又给我们讲名师这所以成为名师,他们走出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自己的路——观察之路、学习之路、科研之路、求真之路、创新之路。他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多思考,思考要从三个方面:从照亮别人到发现自我、从崇拜他人到超越自我、从专家引领到成就自我。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常常阅读教育专著,提高自身的素质。听了黄宝国专家的精彩讲座,真是感慨万千,原来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可能有多大。结束时黄宝国专家给我们的寄语——我们行走在教育家的路上,起步就与世界同步。这句寄语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其中的韵味。
而王海英教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科学地诊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讲述健康是指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尤其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及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时,我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寻找原因,然后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二、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怎样才能备好课,梁海伟副校长的专题讲座《备课的方法与案例分析》,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了解。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讲座中梁海伟副校长以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他对备课理解:是以学生现在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尊重教学内容,不断地改进已经比较成型的教学案例,创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课程标准的,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只要读懂教材了,也读懂学生了,就会有好的教学方法了吗?梁海伟副校长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就算是找到基本的教学方法了,如果这样按部就班的教学也会教明白,但是学生也仅仅是完成传授知识这样一个目标,要想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还必须绞尽脑汁找到目前最好的办法。为此他又通过一些教学案例,给我们解读了为什么说要改进比较成型的教学案例呢?他谈到无论是名家还是普通老师都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别人的或自己的比较好的教学设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是要有基础和继承的。但是不管你怎么创新,最终教学设计要符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要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微型课堂教学” 平常老师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用信息技术来上学科课,用信息技术来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都不是很清楚,往往把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都用计算机来展现,结果可想而知,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学效果却不理想。
短短15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更多的是感悟和深深的反思。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到自己虽然平时在教学中做了很多工作,但却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很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进行进一步学习升华,对教育教学内在的一些规律缺少深入的探讨,造成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面对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面对如今思想活跃、反映灵敏的学生,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完善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要勤反思,多总结,不断地自我提升与完善。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在培训中成长,培训后反思
——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掌政中学培训老师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兴庆区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0月16日早上,由教育局组织,兴庆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共百余人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三楼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上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发表了热情洋溢开班词,兴庆区教育局局长刘胜林明确了此次培训活动的目的,并对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提出了期望与要求。
首先进行培训的是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 “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优化》的讲座。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老师们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篇二: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更新观念,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5月20日—27日我有幸到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青海省西宁市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培训期间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专家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心理的关注、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诠释。包括有王小英教授的《有效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路海东教授的《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表现、成因及对策》、邓涛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的《教师教育力的研究》,他们的精彩讲解无论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课堂环节、教学策略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收获及提高
1、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只有更 新观念,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课堂的实效和高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引导者,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王小英教授的《有效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里讲到“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 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具有整体性,要在身、心、脑健康和健全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教育更多注重了花果的催生——脑的开发,忽略了根的滋养——身心健康;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刺激学生的头脑,还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引出、是唤醒、是激活。实在是站在人文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为教育注入了新的阳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学的效益”买下了保险。
2、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心理关注的重要 性,让我深切感受到心理教育对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它对学生学习的重大作用。专家的精彩有趣的讲解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应该走进课堂,真正起到清除学生心灵垃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学习生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①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张弛有度、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学习;②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改革教学方法。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做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所以,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教学改革。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将来我们为学生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思维的方法喝彩,更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赞叹。
二、教师在合作中求发展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朝专业化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
师,完成教师的提升。新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做专家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新时代对人民教师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的国家不缺一般型的教师,缺少的是教育家型教师。”总理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深思,生活的压力,职业的倦怠,年复一年,我们在重复着教案,身上“匠气”有余,“灵气”却不足。久而久之,我们离“人师”越来越远,充其量只是个“经师”。如果仅仅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维持生活的需要,我们会觉得非常累,很乏味,会把上课、改作业、教育学生看作是负担、重荷。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想使教师工作变得有乐趣,不把天天的上课变成一种负担,就需要引导教师走科研之路。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自己职业生涯幸福,必须从读书开始,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假期读多少本书,背多少首诗,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推荐读书篇目。试问一下自己平时读了多少?你的潜移默化、示范引领在哪?试想一个老师平时从不读书,知识面狭窄,教学语言干巴枯燥,照本宣科,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广泛地链接有趣的课外知识,学生怎能被你吸引?学习的热情怎能被激发?长期以往,耗时低效的课堂沉闷,缺乏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
“腹有诗书气自华”,携一袭书香进校园,只有教师自己爱上读书,才能带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酣畅地遨游,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仰慕你,信服你,才会喜欢上你所授的学科,你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平常常会听到有些老师叫苦不迭:“教学任务重,学生不听话,学习成绩
差,家务事繁杂,回到家已疲惫不堪啦!哪有时间读书呀!”其实时间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只要挤一挤是能挤出水分的。关键是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像一日三餐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舒服,就有饥饿感,就达到爱书如命的境界了。伴着书香,快乐
阅读,亲其师,信其道,你的教学将变得轻松自若,幸福快乐。篇三: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体会徐进[1] 聆听讲座 认识自我 感悟提升 ——去东北师范大学培训体会 4月19日——23日,我有幸随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来到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感受深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加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需要学习的太多。本次研修学习,主要针对新时期教研员如何进行工作听取了五个讲座。李元昌教授的“通过主题教研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刘茂森教授的“整合教学的途径和优化”、齐放教授的“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新思考”、孔凡哲教授的“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蔡京玉校长的“新时期教研员工作的几点思考”,五个讲座无不凸现了专家的研究成果,切中了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研工作的要害,对今后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的规律和特点为本、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本。第三部分,整合教学的优化。刘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才能体现整合教学的优化。为教师应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促进发展统一起来。达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创设轻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在谈到“体现整合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这方面时,我认为刘教授的“三个结合”和“四个改变”是教师教学中必须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课改的需要。
以前也经常听到“整合”的概念,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去发现探索知识,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方向。刘教授的讲座使大家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感受到了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去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2、齐放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深入理解了自己工作的职能是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应配合主管部门领导搞好学校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应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平时的工作中,应经常深入课堂,与教
师一起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应经常反思。
3、孔凡哲教授的讲座,让我了解了新课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对新课程的更多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孔凡哲教授所讲的七个对策是我们抓教学工作必须理解的。如何引导和帮助教师做到“六个转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做为我们进行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新课改有个再认识,理解课标、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才能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评价。其次,做好教师的“六个转变”。转变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转变新的教学观,这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转变新的评价观,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让教师树立新的素质观,让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学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4、几天的培训,使我收获了新思想。尤其是听了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蔡京玉校长的讲座《对新时期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使我更加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在讲座中她也提到了教研员的职责就是“服务、指导、研究”虽说我不是市教研员,但她所讲的这几方面我觉得也是我们学校抓教学工作的人应该做到的。这些教研工作的新思路实实在在为我这样抓教学工作时间不太长的人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教给了我们开展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开阔了我的工作思路。
通过这次培训,我作了深刻的反思,反思我的不足之处,更多的是自身的指导、研究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庆幸的是这次培训,使我找到了自己迫切应该加强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研读专业理论书籍,充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会思考,转变行为,发展自我。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最后用蔡京玉校长的富有哲理的话结束我本次学习体会:
在研究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在指导中收获着专业的尊严,在服务中体会着价值的实现。
以上是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北票市教师进修学校给我这次培训机会。篇四: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培训总结
学无止境,教应有涯
—— 赴东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2014年9月22日,参加青海省组织的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感到非常的荣幸。通过参加本次学习,我亲耳聆听到了专家、教授们的报告和讲座,亲身感受到了大学校园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内涵。短短的几天培训,使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丰厚的,影响是根深的、长远的。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朱玉民教授讲授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其应用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朱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声情并茂,肢体语言动作非常到位。六十多岁的人,一上午两个多小时在讲台上没有休息,并同时不停的用各种动作比划;有时展翅飞翔来形容小鸟,有时用跨越来形容羚羊飞度,有时从讲台走到学员中来形容学生回答对非常难的问题被表扬后的喜悦。从始至终,朱教授都全神贯注的沉浸在自己的课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全体教师都被朱教授这种精神所感动。在这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上课有这样精彩吗!我上课有这样忘我吗!这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邓涛教授讲到,目前我们的课堂存在着很多“低效”的问题:如学生情绪表面化、课堂活动形式化、三维目标口号化,课堂出现了表面的“繁华”与“热闹”。环视我们的课堂,这样的情况不是比比皆是吗?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是从教学参考书上直接“复制”“粘贴”而并没有考虑到每节课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是否需要三维目标俱全、课堂教学的 设计围绕着这些目标了吗?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否真的需要探究?能一人自主解决的何必非得兴师动众呢?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表面热闹看似动了起来,可学生真正的深入探究研讨了吗?课堂提问的时候又留给了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呢?往往个别学生举手发言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可大部分学生真的也懂了吗?这正如邓涛教授所讲:用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了所有学生的思维。如果这些情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那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又在哪里呢? 课改没错,但要改变的不只是形式,而应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只能会昙花一现。教学不是演戏,教育更应该摈弃功利,让理性的清泉洗尽铅华,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三、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刘茂森教授所作的关于《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精彩讲座,从中受到了深刻地启发和教育,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去发现探索知识,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方向。刘教授的讲座使大家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感受到了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去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总之,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集中培训,机会难得,意义重大。感谢东北师大专家、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
钻研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不懈努力,勇于实践,不辜负区教育局领导对我们的厚爱和期望。
安成洁
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小学篇五:东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东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0至26日我参加了德城区教育局和东北师大联合举办的德城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班。这次学习如浴春风细雨沁人心脾,给我们提供了一场场知识的盛宴,学习了来自东北师大教科研领域的最新最先进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和研究方法,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培训的方式都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下面由我把这五天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简要做一下汇报: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
第一天上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邓 涛教授第一天给我们做了《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 邓教授从
1、教师为什么要反思
2、什么是教学反思
3、教学反思的内容
4、教学反思的主要策略,四个方面讲述了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之路,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想不远; 没有具体的操作,就走不顺; 没有深刻的反思,就走不快。使我认识到“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授课过程中我深深的记住了一段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第二个环节当中邓教授讲解了如何写反思,课后一定要加强课后反思的记录,指出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要具体给出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并说明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并说明反思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领会教学反思的实质,2)认识反思的价值。3)找准反思点,4)掌握反思的步骤方法。然后把教学反思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角度阐述了教学反思的要求。下午由东北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孙立权老师给我们讲了《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全面深入的讲了课改以来出现的问题,如“不允许批评学生、教师主体性的弱化”等现象,幽默风趣的进行了抨击。并从“教学能力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素养”三个方面讲述了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褪去繁华见真精
第二天由北师大附中的郝淑霞老师作《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报告和东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吕立杰教授作了《追求卓越的课堂教学》的报告。,郝老师从“怎样评价一堂课 和、怎样上好一堂课”两个方面给我们剖析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首先从其听过的一堂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开始,讲述了教学的精品化思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提出教学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好课的标准领悟与实践,第三个环节详细分析了“对一节课的反思回顾”。指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教学计划的反思、对教学过程驾驭的反思及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的反思、等五个方面深入的剖析了反思的重要性,最后给我们得出“能激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吕老师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案例,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介绍了教学设计中的思想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以及德育在于价值澄清的学科品行问题,得出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最后提出“好课”的“五个实”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最后告诉我们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能激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一堂课的课堂标准。学习就是信息加工 第三天由东师大教育学部的于海峰教授作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及教法指导》王春光教授作了《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于教授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讲解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如何通过自己的方法方式吸引学生,达到学生注意力转移的效果,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要的问题或指导学生自己提问。并指出学生在知觉的个体差异说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两类学生对认知的不同,指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因材施教。王春光教授从编辑的角度阐述了“好论文”的标准,从选题内容、视角的创新、格式的规范三个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写好论文,题目要有价值,有意义,适合自己的更便于研究;选题与文献方面要注意选取原则,从教育热点中、教育的疑点、成功的经验中选题才能使自己更可能成功。通过安徽的一个教师的成功案例讲解了教育的原则: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欺骗孩子,但又不回避其真实性的艺术把事情说明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享受教育人生 第四天由东北师大附中的高俊明老师作了《优效课堂理念与策略》的报告介绍了
1、反思(传承,格物致知,求实,求是)
2、概括(卓越的教,快乐的学)
3、导向(多荤少素)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进行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师生的教学生活共同体、心理场域共同体的教育,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成长,同时,也为教师本身提供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相长而非单方面的付出过程,是师生都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完美的过程,是一项“双赢”活动,师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都收获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学生的全面茁壮成长,给教师带来最好的精神收获,也是教师人生的最大价值体现和劳动回报。教育与“享受”牵手,理想便与人生共存,幸福就跟生命相伴。享受教育是教育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在享受心态下从教,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快乐,学生在自由、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想与生命的成长。师生之间共同成就着彼此的幸福生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而这,绝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实现。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需要陶冶。而陶冶,不经审美的享受阶段就不能成功。因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只有教育到了使学生感到“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师生双方才能共同进入享受阶段。
下午,由东北师大的郑燕林教授作了《做会利用信息技术的“四有”教师》的报告,郑老师从理论角度介绍了“有态度,有理念,有方法,有技巧的”“四有”教师的要求及应该具备的技能。介绍了电脑网络在全世界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提出教师应该改变被动应用电脑网络,应该在意识上主动迎接电脑网络的到来,积极的参与到网络应用当中去,因为学生生活中已广泛的接触到了网络,当前的形势已经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形成一种倒逼的态势,迫使我们积极地把网络的应用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去,但又应该避免“华而不实。另外郑教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网络的授课资源,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等。最后还介绍了一些教学中提高教学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的技巧和软件的使用。
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一天上午由东北师大宣传部长迟海波作了《文化强国与教育使命》从“为什么提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三个方面对中国文化强国和教育使命进行了全面论述。他从国内和世界两个角度入手,详细介绍了我国为什么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迟部长分析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详细解释了学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并指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参与到唤醒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来,指出中国有“文化高原,没有文化高度“的现状,以及对当前外国文化对中国颠覆性文化渗透的担忧。他的报告高屋建瓴,有大到小,由远及近,指出了当今文化建设重在行动。使我受益匪浅。
下午,由王澍老师作了《从哲学认识论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的报告,王教授从“
一、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二、心灵回忆说的教学设计:先学后教,三、心灵白板说的教学设计:大容量课堂与精致课堂编码(符码),四、经验自然主义的教学设计:授人以渔与授人以欲,五、反思与小结”。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总哲学认识论视角进行详尽的剖析,对中国当前各种教育现象及问题进行了从外到内的论证和归纳。指出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并指出课堂教学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老师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打乱了教学计划,教师回答不出来也无妨,因为学生提问本身就已经是课堂的一个闪光点。我们在课堂中首先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从不吝啬微笑,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其次,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水平高低,有无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励。教学中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个性才能解放,思维才会开放。个性解放了,学生才敢质疑,思维开放了,学生才能质疑。所以,只有积极创设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主动的去探索新知
总之,五天的学习,沉甸甸的收获,让我有如新生的喜悦。培训的终极目标是为 了应用,今后,我会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班级工作管理之中。与名师、专家面对面接触中,我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浅薄,我将重新看待我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树立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宗教信仰,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做一名有思想,智慧型的班主任。
第五篇:东北师大进修及师大附中参观学习心得[推荐]
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11月我与本校一行30人去东北师大交流学习,现总结此次学习心得如下。中美教育:美国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相异。教育价值取向不同中国学生成才取向是读书型,美国学生成才取向是创造型。中美两国教学方法差异比较,中国教学内容范围较窄,涉及的知识面不广但内容较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课堂并把课本知识“灌”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不重视课外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美国自主式教育:这是美国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教师十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其施教前提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人的成长取决于个体的特性、潜能的发挥和人的自我实现。美式教育也有其弱点,学习进度慢,学生计算能力弱等问题。
中美教育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成长: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校本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强化校本教研这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基地职能,使教师群体朴素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通过培训,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成长和发展。通过培训,把学校构建成教师的精神生态园,使教师身有闲适,心怀感激,与书为伴,超越自我;通过培训,使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真人”楷模: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性与应急性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显性培训与隐性培训相结合,重结果与重过程相结合,主讲式与互动式相结合。
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一个适应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原理知识、课程与课堂教学知识、心理健康与辅导知识、课堂与班级管理知识、教育环境与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研究知识等,并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国的教育已从传播知识为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要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个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
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热爱学生,乐于教学,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学生学业评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中考、中考”成了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升学率成为管理部门和社会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硬杠子”学生的考分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这显然与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也与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教育形势不相协调。但是当今的国情还不允许也不可能摒弃高考、中考、中考。在这样的现实下寻求高考、中考成绩与学生终身发展之间的平衡或者说让学生既得高分又得高能成了教学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学业评价方面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学生的学业评价方法主要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类。终结性评价使用的主要形式是测验如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会考、高考、中考等均属于测验的范畴它们是量化的评价方法。终结性评价是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从促成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测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研究得最透彻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质性评价近年来国内外比较流行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有表现性评价、苏格拉底式讨论评价、档案袋评价以及动态评价法等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考虑表现性评价和苏格拉底式讨论评价比较适合用来进行高中生物的过程性学业评价。
在进行学业评价时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评价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学业评价这件“事”必须先有评价工具这个“器”。事实上在学业评价方面我们的很多精力和时间就是花在评价工具的改造和编制上的。
东北师大附校,吉林大学附校参观:
东北师大附校以“研究型”“实验性”的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中学行列,是“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被誉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名片”。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笃行“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理想,坚持“教育家办学”之路,坚守“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的校训,追求“崇高而优美”的教育。学校基于六星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环境,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身心康健,人格独立”、具有“中国芯”的世界级优秀人才。
吉林大学附校以分层教学,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选择层次来去自由,每两个月调整一次。教师要“教会全体学生!”是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初一学生学科超常生多的特点,学校又推出新举措:在平行班的基础上,对学科超常的孩子,配备专职教师,进行特长培养。分层教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发展。分层教学使学生树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有了学习的最佳环境和可取能行的学习方法,必将使他们终生获益。
两所学校各有各自办学特色,应向其学习优点,在个人的教学中有所渗透。综上所述,此次学习,收获颇多,需好好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