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自主互助学习型数学课堂的有效实施
浅谈自主互助学习型数学课堂教
学的有效实施
寒亭区实验中学 马 海 霞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成果,这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希望,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用最合理的教学设计,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在自主互助学习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课前认真备课,课后总结反思
教师课前备课是关系到一堂课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但要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好详细记录,认真写好导学案,并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使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要及时对本节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狠抓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一些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抓好旧知识的总结过关,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2)在讲授新内容上分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探讨、实践、引导等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3)查阅或穿插有关学习资料,做好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延伸。
三、增强课堂讲授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讲课时要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生动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讲授时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少讲,尽量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中主次分明,师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坚持向 45 分钟要质量。
五、实行分组教学,有针对性分级目标。
我在班内实行分组教学,即在诊断测试和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类,分别代表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在教学过程中,把甲、乙、丙三类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分成以甲类学生为骨干,配有乙类、丙类成员的互助小组,在授课时,以分级目标为依据,对甲、乙、丙三类学生各有侧重,各有要求。指导甲类学生通过自学,自理脉络,实施到高级目标;对乙类学生的新知识、新环节进行点拨,帮助他们实施到中级目标;对丙类学生,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身边甲、乙类学生的榜样示范和帮助,实施到初级目标。
通过分组教学,有针对性授课,使分级目标得以贯彻实施。接着,我们又通过合作达标、小组竞赛等形式,使分级目标得以当堂巩固。具体做法是:
甲类学生总结知识,探索规律,通过高层次的系列题组的训练,力争把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掌握知识,通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互相讨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初、中、高级目标,并力争实施延伸目标;乙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通过系列题组的训练和及时反馈补救,巩固初、中级目标,并通过甲类学生的示范和帮助,力图实施高级目标;丙类学生通过教师重点辅导,甲、乙两类同学的多次示范和身边的“小先生”的包教,再加上“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系列题组的训练,在当堂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逐渐向中、高级目标迈进,对当堂不能达成相对目标的个别学生,教师应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或采用小组互助包教等形式,使他们达到各自的目标,并力争向高一级目标过渡。这样,由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同组同学的互帮互学,使甲、乙、丙三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
六、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对每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课后的练习与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反馈学生当天所学内容的最好方法,因此作业必须勤批改并做到有错必改的好习惯。但作业的布置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在上每堂课前都要认真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及课本中的练习、习题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作业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争辩,让每一堂课都发挥他应有的价值,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中懂得利用数学和发展数学。
第二篇:数学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总结
数学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总结
一年来,我校数学学科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从典型培养到全面推进,经历了革命性的蜕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数学组的教师数量少,平均年龄大,实施起来十分有难度。但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督促下,借区教研室组织的联片教研等活动的东风,我们数学学科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就数学学科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常规习惯入手。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在教师层面上,我们积极参加联片教研,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好的做法,借创新教育课题的机会学习潍坊十中的好做法,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理论学习,举行网上论坛、网上教研,充分发挥博客的作用,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师思想,除此之外,我们数学组制定了学案导学的实施方案,教案改学案,在集体备课时加强对学案设计的研讨、修改。在学生层面上,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着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课堂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等等。
二、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
本学期,教导处制定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验收标准,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并将教师的达标情况作为评价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据,作为考核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依据。
三、数学课堂按年级特色合理评价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评价不可缺少,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独特合理的评价办法,像二年级实施记分本评价,六年级实施课堂评价表等等,每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次评先选优。双周进行全校评先选优,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获得的成果
在教学模式构建上,初步构建了我校的新授课教学模式、练习课课教学模式和复习课教学模式,老师在运用上已初步熟练。
从教学成绩上,已初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魅力。各年级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
五、今后的打算
开展好校本教研,抓好管理工作,搞好听评课,积极参加联片教研,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进一步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
加强学案导学的督导力度,深入研究学案导学,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没有花架子,去水分,把这种理想的教学模式深入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第三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我们提倡构建和实施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创建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的创建,涉及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案的科学设计、小组的合理建设、评价的激励性等等。今天,我就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关于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见解。因为现在的课堂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相反,比起以前的课堂,对教师的作用要求更高。不当之处,望请批评指正。
一、自主学习环节教师的作用
“自主互助”的前提是自主学习,任何知识没有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是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发挥什么作用?
首先要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学生 应该达成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关注学生是不是都在学习,学习的规范是否落实,进行及时提醒。观察学生学习时有哪些障碍,为指导交流做准备。
观察学习的进程,把握学习的时间。在80%以上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没完成任务的学生完成80%以上的任务,就可叫停,布置交流任务。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浪费。
在“自主互助”课堂构建的初期还有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
二、学生互助讨论环节教师的作用
1.观察、倾听学生的交流,对交流的过程进行指导。对偏离方向的进行提醒,对一些影响交流效率的情况进行指导:不全部参与交流,交流中不注意倾听、只说不做标记等等。
2.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呈现的问题,为展示时的指导点拨作准备。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交流中的个性问题作指导,帮助解决。
对交流中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作引导,鼓励学生在展示时提出来,作为推动学生认识提升的生成资源。【注意】在交流中不要回答学生提出的一切疑问。要学会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中传递,争取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让学生之间资源共享。
三、精讲点拨环节中教师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把握两点:——抓住点拨的时机;点拨什么?——提炼点拨的内容(方法、规律、拓展、知识网络建构等)。
1.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当问题之球在学生手中传不动了,教师就要及时点拨。不一定非得把内容直接拿出来,可以设问、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质疑,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还是依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这里的知识有时不仅仅是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依据本节知识前挂后连。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图片,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提前感知了血液组成成分的作用。
3.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的知识和难点。比如学习肺内气压问题,展示时思路不清晰,很大一部分学生皱着眉头。我就利用现实生活中“吹气球”的例子讲解,学生豁然开朗,后面的知识解决就容易多了。这也是我们市里始终贯彻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另外,我们还要讲随堂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我们教师没能提前预知的,也或许是本节内容没有体现的,但是学生提出来,我们就要解决。比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学生提出了“组织液”,我们的教材和课标都不要求这部分内容了,但是我知道大部分教师都会讲,讲组织液、讲淋巴。讲了这一部分知识,“食物的吸收”中脂肪成分的运输学生也明白了。
总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好开门见山,直击要点,每节课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讲解。
四、学生训练环节中教师的作用
为了保证高效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生物课没有课后作业,要求训练当堂结束。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
1、保证训练的时间。
教师巡回观察,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精选训练的内容。
题目要灵活,要有层次性,不能纯记忆的,不能重复。
3、严格训练的形式。
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
4、重视训练的结果。
这样的检测就是学生当堂内容的掌握和拓展情况,教师不能草草结束,一定要关注结果,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和提升能力。
当然在自主互助课堂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交流,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进步。若你们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第四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怎样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由自学课、展示讨论课、反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组成,自学课要求教师发放自学提纲,学生在提纲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自学中可与组内同伴交流,对交流中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方法和规律性问题可进行全班展示与讨论,我们的口号是“自学不充分不交流,交流不充分不展示讨论”。在自学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指导者;在讨论课上,教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在反馈课上教师是总结者、发掘者、提升者、探索者、反思者。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摸式 对于相对完整的一个知识模块来说,学习的模式流程如下:
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小组交流,互助落实――课堂讨论,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其中:
学生的独立自学是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强调独立自学。
我们认为:“一对一”互助模式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80%以上的问题应该由“一对一”形式解决。
我们强调学生自主互助为主,但从来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展示讨论、质疑释疑”环节,教师的点拨提升水平关系着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的讲解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需要自学课、课堂讨论课两节课完成,但并不绝对化,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我们对自学课和课堂讨论课的本质认识是:
自学课:要侧重知识的内化,即基础知识的落实,要通过小组内的结对学习、互助检查、组内交流等形式达成基础目标,不能仅是写在自学提纲上就完事,师生均要有强烈的落实意识。
课堂讨论课(这里指全班课堂讨论,是不同于小组交流的一种讨论方式):要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设法激起讨论、质疑的局面,不能出现简单的一人说完另一人接着说的“生灌生”现象;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要贪多,要立足精、透,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重点问题抓住新的生长点,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等。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规范
自学课的程序及要求
自学课就是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自学、“一对一”互助落实、组内交流等措施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了,才能进行拓展训练和能力提升。所以,如果自学课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既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课堂讨论课的效果。为保证自学课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自学课的程序和要求。
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堂教学都应重视一节课的导人环节: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语言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通过这一环节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2.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由学生齐读,也可由老师结合引人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3.自主学习
(1)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以课本、学习提纲为蓝本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内容。
(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环境要安静,强调此过程的独立自学、独立思考。
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点拨,以确保高质高效进行自学。
4.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独立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基本事实认定和成员间进行互助落实的一个环节,对于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自学成果,落实基础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也要高度重视此环节的组织。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如下习惯:
(1)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妥做到”息回箱甘一即间早!曰咫以川仃米目”刀的胜行,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小组交流环节要完成基础目标。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
(3)“一帮一”在此环节中要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确保基础目标达成。(4)各小组上报自己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要展示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
5.小结与检测
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如:
(1)老师对本节课的自学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芭学习程序。
(2)对一些基础目标(如字词读写、课文、公式、定理等知识点的记忆或背诵等)可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检测。
(3)要求学生对完成不充分的内容课后进行补充、完善,布置拓展类作业(如查河资料、课外阅读、探究实验等)或巩固类作业,作为链接课堂内外的过渡。
(4)如下一节有展示讨论任务,要特别跟学生交代明白,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6.自学课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自学(特别是刚开始时,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对自学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学生用多长时间、达到什络程度,要求自学环境要安静、要求对自学中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等。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向,把握学生自学中表现出的重点、难点,帮助组织不够严少的学习小组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等,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讨论课的程序及要求
课堂讨论课是在自学课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可以说课堂讨论课是自学课的升华。它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全班展示讨论解决小组内的疑难和困惑;二是通过展示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鼓励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搜集更多的资料走进课内;三是分享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
一、具体程序和要求 1.课堂导入
与自学课相比,课堂导人同样非常重要,方法也同样提倡多元。如可以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做简单回顾,也可以对上节课的基础知识进行2^-3分钟的卷面小测验,还可以小组内互测上节课学的基础知识等,之后要进一步认定学习目标。
2.课堂讨论准备
这一环节做好了,有利于高质高效的课堂讨论,教师要舍得在此花点时间,下点功夫,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是有一定难度、共性的问题,课堂讨论前要提前3-5分钟分工,让学生充分准备自己要讨论的题目,以保证课堂讨论的充分、高效。
(2)强调讨论不能停留在表面(只对答案),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即要理清题目的解题思路、应注意的问题、解题方法及规律、前后知识联系、收获感悟等。
(3)对重、难点问题要重点展示和讨论,要通过质疑答辩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课堂讨论
这是所有学习环节中最容易出彩的环节,是最能激发孩子们创造活力、学习热情因而也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环节,当然也是对教师挑战最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组织,通过这一环节把学生自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困惑消除掉,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拓展思维、升华认知、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展示时声音清晰洪亮,粉笔字的大小适宜、笔画清晰,注意站立姿势和方位,不挡同学们的视线。
(2)强调使用各种规范的展示用语,限时展示。
(3)此过程致力于学生倾听、笔记、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
(4)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讲解不深不透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
(5)一般情况下,教师要视情况对展示内容进行点拨提升。要“高屋建瓶”地总结所学内容,“深人浅出”地提炼方法规律,以“发展为本”评价合作与纪律,达“画龙点睛”之功效。
4.达标巩固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落实,达标巩固环节是以落实为主要目的的环节,抓实是关键。(1)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对学习提纲进行整理、补充,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
(2)回扣目标,回顾小结。
(3)进行达标测试或进行相应练习,进一步落实。
(4)要求学生对学习不到位的内容课后进行及时巩固或布置作业。
二、课堂讨论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调控交流时间、进程及方向。小组长注意把握交流内容,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交流高效有序地进行。
2.学生能通过小组解决的问题不展示讨论,学生展示讨论后也不会的题目不展示讨论。
3.课堂讨论中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4.课堂讨论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笔记,对游离学生给予及时制止。
5.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进行变式练习,加强落实。
6.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注意展示题目的方法、思想,而不是读解题过程,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7.课堂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整理、小结,整理消化过程中,要充分发”小组长的作用,注意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同时要将一帮一落到实处。
第五篇: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指南
奎文区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指南
奎文区教学研究室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
——中新双语、区实小、育才、孙家、后车(潍坊中新双语学校执笔)
一、课题研究现状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和谐生态的新课堂,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进行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现在研究成效初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有了较明显的效果。为全面推进我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我校在本学期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以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注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2、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索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关注学生自主、关注学生合作、关注学生交流”的课堂观,把学校教学工作的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
3、在课题研究中,让问题成为合作学习的纽带,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先进行自我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参与交流,交流分同桌交流、小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等方式学习,让学生乐意学,以主动追寻知识为乐趣,学习呈现自主与互助、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实行观摩课研讨,积极开展说课、听课活动、评课活动,解剖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课、议课、研课,结合教材内容采取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参研人员都觉得课上得有新意,并符合素质教育研究的方向。本学期主要从学生的听讲、预习习惯两个方面进行的教研,要从细小处入手,夯实课堂学习基本功。
2.观察研究法。观察法着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加以细致的观察,以获得全面、系统、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自主、互助、学习型”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我片在承接任务后,认真分析了本片课堂模式构建的现状,制订了详细的连片教研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每月一个观摩校,仔细观摩课堂,认真进行讨论、交流,验证。
(一)健全研究机制。各学校成立研究机构,以分管主任为主管领导,优选骨干教师。形成数学教师人人为实验教师的研究队伍,以保证研究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研究方案。各校制定数学组课题实施方案,着手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的行为问题和学的行为问题作为研究重点,针对所选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对课堂问题进行汇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
各学校坚持每月定期进行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内容的培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树立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识、以新型的学生观、教育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使教学更显特色。
(四)每月每校组织一次连片教研活动,加强模式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主要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各学校教研组积极利用联片教研时间来交流、分析、归纳、整理课题的研究心得、过程和成果,促使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2、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形成了主题鲜明的自主互助学习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见附:基本模式)
六、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研究中的问题也就不断产生。我们在前进中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中前进。主要有:
1、模式的建立与运用,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统一。
2、形式与本质的把握,还需要冷静对待,避免形而上学。
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还需尽快培养,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乐趣中。
4、评价的有效性和促进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七、研究过程的探索
本学期我们教研片在尝试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的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多维互动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求知进取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合作的技能技巧,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加强班级小组建设
小组内部规则建设是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规由孩子们自己制定,体现了个性、民主和现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如:组长实行招聘制、任期制,组员实行双向选择制,把“平等参与”、“机会均等”作为内部行动准则等。组内实行分工负责制,除组长、副组长外,设纪律检查员、体育卫生执勤员、噪音控制员、时间调控员、形象代言人等,而且实行轮换制、问责制,用流动牌制控制强势学生在班内的发言次数等。
除了组规建设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各个学校创新很多措施。比如班内定期开展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类有趣文体科技竞赛活动和游戏活动,强化对小组的评价,而淡化个人评价等。在小组内部建立自主互助学习记录卡,简洁及时的记录课堂上组员的行为表现。
实行小组自治管理,让每个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小组内部规则由组员民主制定,组名、组训等由组员共同创作,对小组内部成员的评价和小组自身的自我评价由小组内自行制定评价标准,并自行执行。有的班级实行周周清点例会制,每周由小组长组织召开一次会议,反馈评价一周的学习、纪律和其他情况,在全班中评议,展开组际竞争。
二、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有明确的预习要求和检查措施。加强预习卡的设计,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学习,预习要求包括预习时间要求,预习内容的范围。检查方式以小组内自查和组际间的检查为主。
预习卡的设计主要从基本的内容要求和提高与发展性的内容要求去设计。基本的内容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与发展性的内容要求是对自主学习的知识、方法等有深入的认识,理解其本质含义,会应用它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通过预习卡的设计,教师要明确合理的预习方式,清晰的预习过程。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或学习学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预习结果要有明确的检查措施。教师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习方式中的错误。学生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内督促和帮助没有完成的同学,让学生尽可能完成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改变小组交流的方式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参与并独立思考后的交流,没有思考的交流是没有实效的。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班上解决。要建立一个“1—2—4—8—n”的合作交流秩序。小组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间交流。
组际交流采用学生说或做为主的交流形式,让学生说出在小组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发挥大家的智慧集体探究解决。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要在课堂中引起讨论,展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的交流过程变成一个归纳、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随着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1)定任务。使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围绕 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如何设臵问题则是关键。问题太大、太难、太易都不好,失去交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臵上精心构思,精心研究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样学生合作时就会问题突出。
(2)抢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单位时间里分组讨论交流活动一定要有时间控制,有了时间的限制,就会有紧迫感,让学生有适度的亢奋,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交流中形成“抢答’的情景。这个“抢”就是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争时间,而不是乱发言。以前课堂上小组交流,时间控制不好,只觉得满堂都在交流,很热闹,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际效率,这也是老师时间意识淡薄,学生交流问题不清楚的主要原因。
(3)讲方式。小组活动应当根据不同讨论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强多种方式的训练,灵活应用于各种学习任务之中。使学习过程条理化,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如采用“主发言式”,让一位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应采用“争辩式”,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归类,相同意见为一方,相互争辩,表达不同见解,让思想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些问题可以采用“轮唱式”,即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依次发言,学生每人提出一个答案,然后比较筛选,评出最佳答案。
四、实施有效的反馈矫正与小结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误差得不到及时解决是导致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其特有的自主互助组织形式和学习形式保证了频繁反馈和及时矫正。它的自主学习阶段既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也有集中的反馈矫正;它的交流合作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它的展示提升阶段除了展示成果还要展示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它的反馈落实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反馈矫正,这些都说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已建立了有效的教学反馈矫正系统。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教给他们怎样总结,总结什么? 如:要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方法,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以及有关的提升与发展的问题等。
附: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收获新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素质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多维考虑,明确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考虑:
1、基本知识:一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都要明确。
2、基本技能:即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营造一个什么学习氛围,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课前考虑清楚。
4、学习策略: 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考虑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考虑学生的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的水平等等.总而言之,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先学后教,不断指导。
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即对所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项目的自身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出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好每一步的信心。同时,自学要求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好奇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
三、通力协作,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如此以来,小组成员的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了。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等次,给他们划分成小组,每组4人,A等生1名,B等生2名,C等生1名,力争做到小组之间人员的平衡以增强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及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精讲点拨
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A、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要注意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B、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得巧妙,学生学得高效。
五、练习达标,争取高效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当堂训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全面提高其它各项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空。总之,“先学,后教,再练”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开发潜能,拓展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往往需要补充一些知识,或者进行一定的替换练习。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种种新鲜感,还使他们以一种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拓展。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等。总之,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拓展是可行的,但也不能盲目进行,要考虑周全,尤其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而非教师的个人展示活动。
实践证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具体操作方式:“三段六步”式: 一、三段:
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研讨——课后拓展延伸”
1、课前自主学习:老师可以设计预习卡,让学生利用质问法、查寻法、验证法等多种方法与途径进行预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课中合作研讨: 根据自主学习所呈现的疑惑、问题,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老师进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疑问,得到正确的知识,养成合作思想。
3、课后拓展延伸: 常布臵一些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既是已学知识的延伸,又是今后要学知识的预设。二、六步 :
即教学中展现的六个步骤:课前参与、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反馈小结、课后延伸。
1、课前参与
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臵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课件,准备课上运用。为什么要让学生课前参与?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学生与过去不一样了,学生学任何一个知识,都不再是从零开始了,有些学生是知道一点,有些学生知道很多,有些学生都会,有些学生可能比教师要教的内容知道得还深呢。面对着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正视了这种学生基础。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前参与,把原来课堂上要进行的内容前移。
课前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这种现象,把容易的问题前移,学生能够看书自己独立解决的课前自己通过看书就解决了,在课前看书的时候他就是在思考,慢慢地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即自学的习惯。因为学生看书不仅是看懂与否的问题,我们要求他们在看的同时要思考问题,看懂什么了,第二天可以在课堂上问大家,可以设计问题来考别人;没看懂的,第二天带着问题来上课,可以问。然后我们再鼓励谁能提问题,谁的问题提得深刻说明谁学得好。因此我们的学生课前看书就不仅仅是一般的预习了,它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动的、自觉的、认真的自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一种很好的自学习惯,而且培养了一种自学的意识和自学的能力。并同时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问题呈现
这是一个初步交流的步骤。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各组基本上能够取得比较统一观点,对其中存在的共同困难和问题提出来。通过对各组所提问题的汇总,形成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重难点。这里一定要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教师不再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重点强调已混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讲的内容,要改为由学生讲,由学生汇报。
3、合作探究
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分配课堂学习内容的主攻方向。各组在进一步进行充分的交流,各小组对所分的学习内容探求自己组的理解和创新想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进程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小组展示
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出示知识网络图,可以演示实验,可以出示自己组准备的经典习题,等等,形式多样。在台上各小组自己主持讲解,组内互相补充。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及时的质疑和辩论,共同探究。教师在一旁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对其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地方予以点拨。一般而言,学生自己搜集的题目往往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在内部进行交流,必须小组内的同学都能会讲解,这就要出题人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这个步骤交给各小组自己进行主持。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从而形成规律,建立概念。各小组在听别的小组讲解时,互相质疑问难,形成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5、反馈小结
本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学生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研究过程,意志情感的表现,因为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每节课的最后都安排几分钟的小组总结或个人即兴发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
本步骤可以根据以上环节所用的时间灵活处理,有时研究的问题较复杂需要学生做大量的活动,或者有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争执和疑难,需要反复研究,甚至不做练习题,直至研究透彻为止(可以放在下节课再练习)。即使练习也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但是为了照顾中下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自己准备一定量的基础习题,视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和时间宽松度出示出来,使大家能对基础性学习内容真正的掌握。
6、课后延伸
指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这种“课后延伸”常布臵一些思考性的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我们提出,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这样坚持做下去,往往这一节课的课后延伸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有的虽然不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但又是属于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的继续延伸,这节课的知识学完了,但问题延伸下去了,可能到某个单元的某个时候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课上带动课下,课下促进课上。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新授课按照上面的六个步骤来上,练习课怎样上呢?这个更好办了,就是要做到还课堂予学生。分两种情况,一是完成课本的练习。以前教师上练习课很累,要逐题讲解,生怕有讲漏的学生不会,现在变为学生提前在课下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分好工,把题目分到各小组里去,由学生到台前自己主持讲解,其他小组台下质疑。二是展示小组自己搜集的好题,方法同上。
复习课的上法与上面有共同之处,就是完全把复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整理复习,列出知识网络或内容提纲。并且记录出每个学习内容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小组建设的研究
——早春园、市实小、北宫大街、潍洲路、先锋(早春园小学执笔)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能把思维停留在仅仅只是小组的搭建,四人一组进行学习这些表面的东西上,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他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中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下面就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重点总结如下:
一、划分小组、选取组长,构建小组互助学习的框架
(一)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四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成绩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地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因为长时间的交融,学生相互间是可以感染与带动的,这样就逐渐的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交流,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才会迈出有效的第一步。
(二)民主选出组长
组分好后,要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民主选出的组长,一般要具有以下的素质:管理能力强,有号召力、有协调能力,能融洽合一的与组员一同学习的同学。其次,还要具备对他人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小组建设最重要的一条,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强化小组长服务意识的培养。第三组长在学习上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思考的同学。具有这三个特点的人是组长的首选。具体到学习成绩,咱们小学阶 段一般成绩在90分以上就可以了,不一定是成绩好就当组长,重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选的目的是因为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庭,学生性格各异,组长需要有包容的思想,要有把整个小组融洽地团结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合作的能力,有团队的精神和意识,有能与小组成员共同谋取进步的思想。如果组长学习成绩即使不是最好的,也不要紧,这也是暂时的,因为组长这一重担会促使他(她)多动脑、多思考,在组织能力提高的同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会同步提高,成绩也会随之提高的。
(三)动态管理小组
小组四人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在不断的变化中,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的他们的,因此,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
动态的管理一般是做好一下的工作。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回报;第二,定期不定期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例如:组内四个人展示竞争,用表格来体现同组参与研讨与取得成绩的情况这种办法就是在组长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并被很多组长就采纳了的一种办法。同时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听听组长的心声,收获,师生共享;困惑,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解忧排难。也就是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排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④使合作探讨更有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⑥给大组长布臵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⑦早自习给大组长轮流出题权力,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⑧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以奖励等几十条建议等等,我们又将这些建议拿到班会讨论,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采纳了以上八条,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情况,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双慧眼,细心地观察,并想出对策及时调整与处理,使自主合作学习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中。例如,在合作中,会继续涌现出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先做为侯选人。这样做的目的:给原组长危机感,促使原组长想方设法干好管理工作,二是给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使有才能的学生干好组长管理工作。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组长管理过分严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基础较差学生就与组长发生冲突。我们大家都知道,基础较差的学生本来就在学习积极性和做事速度上有太大的差距,如果要求过高会出现逆反心理,因此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地做好协调员工作,一是肯定组长的工作,表扬组长做事认真,对组员负责任,小组在他(她)的带领下会成为优秀组的,二要和组长分析此组员的现实情 况,因人而异,降低对组员的要求,例如先要求他能完成作业,不求完成的多么好,先要求他能做好二个题,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题都做正确;慢慢领着组员上路。同时要做好被管学生的工作,让他明白,组长这样要求是为了他好,为了他成绩进步,也听听他的心里想些什么,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疏导,使所有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有序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运用分层评价的手段拉动课堂学习小组的互动学习
前面所说的科学分组,选小组长这都是形式上的一种小组建设,应该说是他主要是构建小组互动学习的外围工作,真正的要使小组学习产生效益的是在课堂上,这才是小组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采取的手段是运用评价的手段拉动课堂小组学生的互动学习。
1、走进小组,指导合作
刚成立小组,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去交流探讨,那么老师必须俯下身来,参与到小组内,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这是最基本的一步。一开始,我们老师往往听到的不是反来复去地说老师给的问题,就是说出最终结果,至于问题的推导过程是什么,一概不说,也不会说,时间久了,就会坐在一起说些与课上无关的话题。到了这里,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了,耐下心来一点点的引导着学生说,一节课也许引导二个组或三个组,长时间坚持下去,小组就会讨论了。小组开始反馈了,老师也要先让讨论比较好的小组起来说,老师再随机进行口头表扬,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如果学生说不完整,老师再补充,甚至教师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整体描述给学生,把老师的示范作用展示给学生,以点带面的慢慢把全班学生领上有效合作的轨道。
2、评价采取灵活的措施,促使学生合作,探究更有实效 ①组内全员参与,充分交流
在只有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再努力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也不可能做到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老师把大范围的发言,落实到合作小组这个小范围里。在组内由小组长带领,给组内四个组员都有说话的机会。人人都得说,组长对组员参与交流的情况进行打分,用分数来评价。这里是课堂小组合作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的培养,后期的学习就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②给足时间,组内轮流交流。
我校每班学生多的70多人,少则近60人,一节课在大课堂中人人都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那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把所有讲解权下放到小组中去。一般从两个角度开展工作:一是从学习内容上进行分层。例如综合题目的学习,可以这样处理:把综合题练习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一级基础题,大家都基本明白理解,二是二级基础题,这是在一级基础题上有所加深,三是拓展延伸题。把题目分到各小组中去,让组长按组内组员的综合能力,分配讲解任务。一级题目放给学困生,让他学着讲,甚至读读题也行。二级题放给中等学生,让他练习把自己的思想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述,三级题目放给优生,让他们从算理的角度进行讲解,这样,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二是从评价上分层:如果是讲基础题的,就可根据语言表达是否流利,讲解的 声音是否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通过师生评价在统计员的记录本上记上合适的分数;讲二类型题的学生,要讲出前因后果;三类型题除具备以上两种类型题的讲解优点外,讲解过程具有逻辑性,要分析出题目条件、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师生评价在统计员的记录本上记上合适的分数。这样分层讲解,分层评价,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展示自己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好的更优,弱得会变强。
③、学会倾听,引领语言表达。
学生学会倾听无疑也是提高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好方法之一,倾听并非单纯的听,倾听是要求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同时加上自己的思考。如果同学讲一道题,听的同学就要思考:这道题的因果关系是什么,讲题的同学哪些地方说对了,哪些地方没有说对;哪些地方还有欠缺,需要补充;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而学生的倾听能力每一节都可以培养。所以对学生的倾听设立了这样的分层评价,人人能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二,听过的讲解和某一学生的回答,能听明白什么内容,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三能够对疑难问题,进行争辩,探讨后得出正确结论的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四能通过听讲提出有效问题的,引导学习内容的更深入,得到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通过纠正错误、对问题的争辩,提出有效问题甚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以上所有的分层评价分数,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的,一周一公布,一周一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优组进行经验介绍,落后组找差距,各组之间进行学习、互补。这就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由实现个人目标达到实现集体目标。
在评价中老师还是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中变化大的,就要树榜样,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并由此产生自信而爆发出学习潜能。例如做题正确率高的学生;管理严格的组长;善于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成长快的组;大胆走上讲台讲题的学生,语言表达进步的组……教师都随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进步的希望。就是这样的分层评价,常常鼓励学生的学习斗志,不断提高了学会的自学能力,与友好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策略的研究
——幸福街、金宝双语、南苑、育英(幸福街小学执笔)
“自主互助、合作性学习课堂”的研究自我区开始实施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怎样采用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来落实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通过我们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合理分工的策略
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进行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对小组内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因为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习的个别差异,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自行分工,比如谁当表述员,谁当组织员,谁当记录员,谁当检查员等。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团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以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臵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合作探究的策略
1、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合作是进行探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合作探究如果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可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和疑点,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解答“开放型”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如:有这样一道题开放性,在2、4、6、7、8、10这六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请说明理由。马上就有同学得出不同答案,这时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昂,纷纷举手,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有了自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3、在学习重点、难点上时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组得到的分数多;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三、小组自学的策略
1、在类比学习时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在进行类比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自学的方式学习。如: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后,6—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小组先一起复习前面学口诀的过程,按“操作学具列乘法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四大步骤,小组自学,交流汇报。学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也可以让学通过复习口诀—看图说乘法图意及其算式—脱离图意说想商的过程—巩固练习的步骤,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学到了知 识,同时又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对知识整理复习和构建知识体系时
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小组互助学习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自主预习自主总结自主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友好学校胜利东、育华、樱园、樱桃园(友好执笔)
自从市教科院提出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来,奎文区也在全力推进。我们友好片的教师们更是紧紧围绕市、区教育局工作要求,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自主预习、自主总结与自主作业的实践与研究,在区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用新的观点、新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用亮剑精神、实际行动,从细节入手打造我们的课堂。下面就我们研究的主题“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作业”总结如下:
一、我们的认识
(1)“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作业”都是以学生自主为前提的学习活动。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渠道;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作业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二者与自主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不可分割,又不能只在一个方面让学生自主,也就是说,预习总结和作业“自主”,课堂也必须“自主”;课堂“自主”,预习总结和作业也必须“自主”。否则,哪个方面也难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因为只有“自主”,学生才能“主动”,只有在教学全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自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2)“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都是“以做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是陶行知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我们通过“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研究,大家对作业具有“做”的特征比较清楚,而“自主课堂”也应当“以做为中心”。如果理解为“作业是学生做,课堂是老师讲”就会片面认为“作业是学生的事,课堂是老师的事”,而违背课改目标,使两者割裂,与实践脱节。(3)“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都是“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新课程要求实践“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不拘伲于教材和课堂,要对教材和课堂进行超越。我们通过对“自主作业”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都是自主作业”的大作业观,作业活动由课内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这就为“自主课堂”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如果只让作业“开放”而把课堂“封闭”起来,又将会使两者分离,并形成矛盾。
这三个方面总起来说,就是“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和“自主课堂”应当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我们的策略
1、课题带动
结合我们友好学校十五期间“学生自主作业” 课题研究,在过去几年“自主作业”的研究中,已经涉及到“自主预习自主总结”这个层面,也就是已经发挥了“自主作业”以点带面的作用,由“自主作业”逐步发展为“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学生全面的“自主学习”。
2、教研推动
组织了“参与分享”式、“教师论坛”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联片教研模式。周周教研,单周校内小教研(各教研组),双周校内大教研(各学校),月内联片教研(片内五个学校)。课例-研讨-反思这是我们联片教研的程序,通过一个课例,各位老师都积极参与评课,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开展“教师辩论”活动,就课堂教学的问题、观点进行阐述,在辩论中进行优化、提升,达成共识。这样增强了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联片教研的凝聚力,并及时将研讨内容整理,大家互相借鉴,资源共享。
教研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撰写“活动反思”,可以用 “问题研讨”“教学随笔”等形式,从不同教学环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知识领域,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记录下来,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教研,在感染中教研,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3、有效整合
抓好集体备课,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找到教和学最佳结合点----学案,把教案转变为学案,减负增效。
例如:第一学段的教学使用得青岛版教材,教师也非常注重结合人教版教材进行。比如说一年级的教材整合:把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与第六单元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教材的整合,把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一同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
再如,六年级《正反比例》一节,本来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分开讲的,但是这样就破坏了知识的整体性了。可以采取将具有正比例关系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量同时呈现给学生去研究,从中发现规律,这样更容易总结概念,学生对比明显的掌握数量关系效果更好。
要做好这样的整合上课,必须是学生能够充分的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才可以的。整合后,教材上 的例题,也要根据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其余例题学生在自学时就完全可以解决,或者当成学生的巩固练习即可。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添加课标中新增加内容的教学:如关于正比例的教学,新课标要求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再如有关探究圆周率的数学史等。
三、我们的做法
1、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前提。自主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在这方面我们研究的方向——坚定不移的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实施“先学后教”。青岛版教材倡导“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教学过程,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设臵了探究的环境,旨在促进师生互动,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但教材上并没有具体的内容指导学生展开自学,针对这一特殊的情况,我们每学习一个信息窗之前,都安排学生写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什么?你学会了哪些?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疑惑?通过试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实效不大,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在写学案时,先给孩子点明将要学习的信息窗是什么课题,再给学生说明该课题下有哪些知识点,对学生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预习。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为例,先告诉孩子这个信息窗的课题是——口算除法,然后这样指导学生写预习学案:
第一:通过观察信息窗,你能提出哪些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样做防止学生提一些与课题无关的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用乘法解决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把精力集中在小树的加减法的学习上。)
第二:你提出的问题怎样列出算式?你能列出算式吗? 第三:观察你所列出的算式,哪些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 第四: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运算的?
(这是学案的重点,要认真看书思考,强调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第五,你还有什么疑惑? 第六,出题考考自己。
通过这样具体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写的学案抓住了重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把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看能提出哪些问题,一般四人循环交换看学案,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小组内汇总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班级内再进行交流,明确算理,总结算法。
实践证明:这样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帮助很大,特别在提问题方面,既节省了很多时间,问题还提得到位、深刻。课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和思考,为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效果良好。
2、自主总结
“自主总结”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和“自主预习自主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后,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而不再是作业的被动接受者、“奴隶”,就是教师们在布臵作业时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进行的今天,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作业,那些无法调动起学生兴趣的作业形式不得不被淘汰了。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些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作业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而且,作业应该分层布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做作业,都能通过作业使自己得到提高。下面将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出发,介绍一下在自主作业方面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智力差异和能力差异
教师们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别就包括智力和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平日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验情况等这些材料的搜集,全面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分层布臵作业才能有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实施分层布臵作业的起始阶段,分层可以由教师硬性规定,而在学生适应了这样的布臵作业方式之后,就可以适当放开,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个层次的作业是适合自己的。
(二)深究教学内容,为有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有营养的、有价值的知识大餐
1、基础知识要常抓,自主前提不能松。
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以及“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四大方面。在日常的作业布臵方面,教师们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较全面的掌握。如果学生在还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时就让所有的学生都实行自主,那么其中不乏有投机取巧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对占少数的待优生。
2、专项训练不能少,让每个学生“精”又“专”。
平日,要对学生的口算、笔算常抓不懈,坚持设计一日一口算、笔算不间断。每周,根据孩子一周来的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经常设计一周一练试卷。
3、特色内容要添加,调动学习兴趣。
在了解了学生在智力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之后,不难发现:就某一科而言,完全掌握就能吃饱的学生有70%左右,而吃不饱(需要从课本以外搜集更多知识满足需要)的占20%左右,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需要慢慢吃、细细消化的(待优生)。这就需要,教师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而是要多搜集一些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信息。例如,做智力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思维的方式或用更加形象的图形编成的题目;把数学紧密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等等。
(三)让学生参与到布臵作业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到学校学习,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是为了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一些,是为了把技能学得更熟练一些。”因此,作为学生人生成长引路者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学生在作业布臵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但在分层布臵作业过程中就可以介入学生的力量。尤其对优等生的作业布臵,完全可以交给他们自己。具体做法是,成立自主作业小组,他们会从课外资料中搜集有难度、新颖或具解答技巧性的题目,拿到学校中与大家分享,每周会有三次这样作业的布臵。
(四)抓落实,讲成效
自然,有布臵就得有落实。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可以综合教师、家长与小组之力共同执行。时间一长,孩子们理当从中收获良好的成绩,收获赞许的目光,收获称道的评价……如此一来,他们就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落实的事儿就不用再费心机了。
实践证明,在实行分层布臵家庭作业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在此项实验中,受益的不仅有学生,因为它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使教师受益,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从布臵作业的程序中解放出来。
在作业布臵方面,始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的思想及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作业:首先,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在作业中我们注重为了给学生更多“做数学”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布臵贴近生活的数学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实践型的:当学习了重量单位后,我们安排学生放学后与家长一起估一估、掂一掂、测一测、算一算。联系实际型的:学习了方向与位臵后说一说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上…….等,画一画你房间里的布臵。最后,布臵一些灵活性的、开放性的、具有发散思维的、以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作业。如:画一幅你喜欢的图,看看提出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画一幅画,看最多能提出多少个问题,然后解决每一个问题。(教给他提问题的方法,如告诉了三个数量,就先让第一个量分别与后面的所有量交一次朋友,即可分别提出多个问题,再让第二个量再和后面的量分别提问题,等。这样可很清楚、很条理、又很全面地提出所有问题。)
(五)制订激励性评价措施。为了鼓励孩子刻苦学习,我们对于课堂听讲认真的,纪律好的,书写规范的,发言积极的,成绩优秀的等同学给予刻印小标志,发喜报等奖励。通过这一激励性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很多同学经常让老师给出题做,向老师要试卷做,还有的学生让家长给设计题做,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自己设计题做。总之,通过这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以上是我们实施“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进一步的进行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