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愉快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愉快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愉快教学法”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气氛。本文从教师巧妙运用“愉快教学法”实行地理学科的教学,即从引发学习兴趣到激发学习兴趣,再到增强学习兴趣三个层次逐点阐释,其终极目标是让广大学生改变厌学、不学的不良学习情绪,提高认识,从而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改变他们从厌学、不学到会学、爱学、乐学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 愉快学习激发兴趣 课堂设计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课被很多学生乃至家长认为是“副科”。虽然这两年已经列入中考,但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许多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甚至不动不学。其实,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可以说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尽管如此,地理学科还是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就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八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注重地理课的“愉快教学法”是改变地理教学现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此,我对如何实施“愉快教学法”,谈点个人粗浅的做法。
一、巧设课堂气氛,引发学习兴趣。
(一)巧设情境,创设愉悦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师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关键所在。例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唱着这旋律优美、歌词动人的乐曲,较自然地引发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自豪情感,轻易地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积极向上、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二)察言观色,创设和谐氛围。
在教学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洞察他们的心理动向,有意识地培育并引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消除种种不良的因素。例如,有一次我去上课(前一节课上的是体育课,学生练习跳绳),上课铃已经响了,有俩学生还在玩绳,班长叫起立时,他俩还舍不得把绳
子收起来。我站在讲台上静观其变。随即,班里鸦雀无声,我柔和地看了看他俩,并没有开口训斥,他俩便立即收起绳子,红着脸,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我并没说什么便开始上课,课堂上这俩学生听课比以往都认真,似乎在感恩老师对他们的宽容。课后回想,我认为主要是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又没有当众教训,保护了他们的自尊,从而保护了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相反地,如果当时我借此机会,把两位学生大批特批一通,即便他们不反驳,心理也很委屈,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以这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去听课学习,效果能好吗?
二、善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讲究课堂艺术,搞“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兴趣学科,那么,就要求教师善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会学。
引用歌谣谚语教学。歌谣、谚语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引用“一山不容二虎”谚语讲解生态平衡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
巧用古诗词教学。利用古诗词中优美的诗句,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例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的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诗句,既给人美的享受,又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利用地理漫画教学。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又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森林资源的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也带走吧!”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的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出现了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的可悲结局。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爱学。
海乘船到美国去的孕妇,在太平洋上生下双胞胎,按出生日期计算,先出生的姐姐反倒是妹妹,怎么回事?这些都是学生极感兴趣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便于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好方法。
(二)借助科学性材料。
科学可以破除迷信、盲崇,直达真理。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运用天文、地理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我国季风气候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及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火攻曹营成功的典故;讲中东气候时给学生提及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3月爆发,美国是等不及联合国批准就对伊宣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想赶在中东炎热的天气来临前攻下伊拉克;在讲首都北京时,让学生说出我国举办奥运会的时间(2008年8月8日),然后告诉他们确定8月8日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气,预计那几天北京的天气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把这些科学材料里包含的地理科学知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豁然于心、恍然大悟,这样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三)借助时事性材料。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而现行教材的更新换代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为了使教学常教常新,我平时很注重从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上收集一些最新的数据、资料,并且分门别类装好,以作为地理教学的补充内容。如,在讲我国的邻国时,给学生分析1990年前夕苏联解体的情况,之后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5个。而这两年的教材里,我国的陆上邻国减为14个,原因是我国西南部小国锡金已成为印度的一个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与教材紧密相关,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教学有较强的感染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地理教学效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求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地理课不再是乏味的、枯燥的学科,学生学起来一定会趣味盎然。通过努力,地理教学一定会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参考书目:
1.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中学地理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
2.中国地理学会,《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第6、7、9、12、期,2005——2007年全年刊,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
3.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2001年6月版,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激励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积极运用激励教学法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茅阳初级中学:刘琼美
摘要: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普遍困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于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总结提炼同行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将激励教学法运用于自己的初中地理日常教学,通过兴趣激励、言语激励、体态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不仅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和动机,而且关注了学生兴趣、自信心和毅力等非智力方面素质的培育。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初中地理;实践运用
新课改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要落实这些,兴趣很关键。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真正高效地学会应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探索好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在多年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深感运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效果显著。所谓激励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的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激励本质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而激励教学法的妙处就在于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课堂教育环境,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尝试体验和挑战困难,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品尝一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一、兴趣激励
1、“情境”激趣。这里说的情境激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把教材的内容激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前导入设置情境:以歌曲导入,创设趣味情境;以时事导入,创设社会情境;以史实导入,创设历史情境;以古诗导入,创设文化情境;课中互动创设情境:利用地图创设活动情境;利用教室事物创设形象情境;利用角色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创设情境;利用练习题来创设情境;课后探究创设情境等。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引用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从而引出了季风的学习;在进行“等高线”教学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切土豆‟的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形式多样的导入情境,为课程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要善于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知识。
2、“活动”激趣。“活动”激趣是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活动鼓舞学生参与学习。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只有在学生活动过之后才会映像深刻,产生真知。地理教师要能够做到在熟知教材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教学活动形式,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在《河流与湖泊》的学习中,开展“围湖造田利与弊”辩论赛,我先将学生分组,分组时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力求做到正反方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准备双方都收集了相关资料,不时看到他们相互间的交流,辩论时首先正方主发言面面俱到旁征博引说出围湖造田的诸多好处如增加粮食生产,造房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做了精彩陈述;反方主辩列举了围湖造田的弊端可谓针针见血。然后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展开激烈辩论,并上升到科学发展观,人地和谐。同时,根据地理这一学科特点,也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也有助于加深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每当在活动中,看着几个原本总是感觉自卑的孩子,现在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更深切地意识到: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能钻研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能学好。
3、以“图”激趣。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例如:学生看到“躺在死海水面上的游人”的景观图,会提出疑问“人漂浮在死海水面上为什么不沉?”“死海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点燃他们探究问题的智慧之火,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之中。
4、以“情”激趣。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课堂外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以诚相待,帮助学困生摆脱消极、自卑的心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教师要懂得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与学生在情感上相互交融、相互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二、言语激励
现今教育心理学上的一种颇值玩味的名词叫“皮克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些学生便将展露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反之,老师如果预言学生是难雕的朽木,学生的表现必将腐朽不堪。可见,激励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鼓励和表扬是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班被称为所谓的“烂班”,课堂上老师也以批评教育为主,“你们这个班太差了”“上课吵吵吵闹闹像菜市场”,甚至有更尖酸刻薄的语言,虽然老师是想用激将法刺激他们,可这种话听多了,反而让他们感觉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了,我一直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我运用了教学课件,有“听音识省份”“拼图比赛”“省会猜迷”等游戏,学生完成后,配上鼓励性的语言“你真棒”“你完成得真漂亮”“加油哦”等,平时旷课打瞌睡的学生看到这些声情并茂的课件,也有了强烈的欲望参与,我捕捉到这个契机,鼓励他们上台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趁机做总结:“原来你们的脑子都很聪明,只要你们肯用功,就一定会学好的”如一屡久违的春光,受表扬的同学找回了自信,学习的热情被激发了。由此我认识到他们太缺少表扬和鼓励的话语,“良言一句三冬暖”,在而后的教学中我也不吝惜用激励的语言,他们与我的关系更融洽了,也爱上了地理课。言语激励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肯定别人的方式,恰当的赞美之词,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在认知上产生动力。
三、体态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热宾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体语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应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之外,应走下讲台,到学生当中去,充分发挥表情、眼神、手势的表达功能让学生领会。在讲解的同时,用自己的无声的语言不时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比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用“OK”的夸赞手势;回答欠完整时,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带微笑以示鼓励;回答错误时,轻轻摇头,并暗示再做尝试;对于那些学困生,做到走下讲台,在他不认真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觉得老师有关注他,心中多一份温暖,多给学生带来信心和潜在的动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进而产生乐于表现的欲望。
四、竞争激励
绝大部分中学生有好胜心强、爱炫耀的特点,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成为成绩好的学生的舞台,对于“观众学生”我适时的加入各种竞赛,给他们提供另外一个舞台,比如,七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小学阶段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到了初中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七年级刚教完“地球和地图”时,就举办了制作小地球仪的比赛,这个活动激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困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了电动的地球仪、地球公转的模型,材料运用上也是五花八门,他们的设计得到到老师同学的充分肯定,我还特别为他们设立了“最具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并进行全校的展览,这次活动让同学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极大鼓舞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让刚上初中的他们有了学习的信心。以动手能力等竞争活动带动学困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
五、评价激励
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原理就是激发的原理,教育的艺术就是激发的艺术。在我看来,课堂评价就是对激发教育理论的细致入微的实践。灵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花,是学生融入课堂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在地理学习中我会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绘制地图、小模型制作、制作CAI课件),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手抄报或电脑报、填充图册),综合实践能力(撰写小论文、设计问卷调查表、地理演讲)等进行评价,力求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评价机制止,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激励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动机,提升并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动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学生越来越喜欢上地理课了,激励教学法既有效地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质量,从而将学生引入地理学习的坦途。
参考文献:
1、孟凡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法的研究》
2、《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曹新华:《情绪激励教学法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4、《基础教育》2009年12月
第三篇:激励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激励机制,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桃源县热市中学 胡晓红
内容提要: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运用激励机制,通过兴趣激励、言语激励、体态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等手段,不仅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动机,而且关注了学生兴趣、自信心和毅力等非智力方面素质的培育。
关键词:激励机制;兴趣 言语 体态 竞争 评价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一直都被看做是副科而不被人重视。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照本宣科,在沉闷的教学气氛下,学生岂能不恹恹欲睡?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使地理课堂活跃起来变成学生喜爱的乐园,使学生真正高效地学会应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多年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深感引进激励机制组织教学效果显著。所谓激励机制,是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学生的学习的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激励本质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而激励机制的妙处就在于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课堂教育环境,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尝试体验和挑战困难,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品尝一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一、兴趣激励
1、“情境”激趣。这里说的情境激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把教材的内容激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前导入设置情境:以歌曲导入,创设趣味情境;以时事导入,创设社会情境;以史实导入,创设历史情境;以古诗导入,创设文化情境;课中互动创设情境:利用地图创设活动情境;利用教室事物创设形象情境;利用角色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创设情境;利用练习题来创设情境;课后探究创设情境等。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季风气候时,引用孔明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从而引出了季风的学习;在进行“等高线”教学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切土豆’的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形式多样的导入情境,为课程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要善于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知识。
2、“活动”激趣。“活动”激趣是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活动鼓舞学生参与学习。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只有在学生活动过之后才会映像深刻,产生真知。地理教师要能够做到在熟知教材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教学活动形式,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在《河流与湖泊》的学习中,开展“围湖造田利与弊”辩论赛,我先将学生分组,分组时采取学生自愿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力求做到正反方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准备双方都收集了相关资料,不时看到他们相互间的交流,辩论时首先正方主发言面面俱到旁征博引说出围湖造田的诸多好处如增加粮食生产,造房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做了精彩陈述;反方主辩列举了围湖造田的弊端可谓针针见血。然后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展开激烈辩论,并上升到科学发展观,人地和谐。同时,根据地理这一学科特点,也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也有助于加深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每当在活动中,看着几个原本总是感觉自卑的孩子,现在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更深切地意识到: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能钻研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能学好。
3、以“图”激趣。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例如:学生看到“躺在死海水面上的游人”的景观图,会提出疑问“人漂浮在死海水面上为什么不沉?”“死海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点燃他们探究问题的智慧之火,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之中。
4、以“情”激趣。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师生之间如果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会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课堂外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以诚相待,帮助学困生摆脱消极、自卑的心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教师要懂得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与学生在情感上相互交融、相互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言语激励
现今教育心理学上的一种颇值玩味的名词叫“皮克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些学生便将展露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反之,老师如果预言学生是难雕的朽木,学生的表现必将腐朽不堪。可见,激励的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鼓励和表扬是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班被称为所谓的“烂班”,课堂上老师也以批评教育为主,“你们这个班太差了”“上课吵吵吵闹闹像菜市场”,甚至有更尖酸刻薄的语言,虽然老师是想用激将法刺激他们,可这种话听多了,反而让他们感觉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了,我一直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我运用了教学课件,有“听音识省份”“拼图比赛”“省会猜迷”等游戏,学生完成后,配上鼓励性的语言“你真棒”“你完成得真漂亮”“加油哦”等,平时旷课打瞌睡的学生看到这些声情并茂的课件,也有了强烈的欲望参与,我捕捉到这个契机,鼓励他们上台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趁机做总结:“原来你们的脑子都很聪明,只要你们肯用功,就一定会学好的”如一屡久违的春光,受表扬的同学找回了自信,学习的热情被激发了。由此我认识到他们太缺少表扬和鼓励的话语,“良言一句三冬暖”,在而后的教学中我也不吝惜用激励的语言,他们与我的关系更融洽了,也爱上了地理课。言语激励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肯定别人的方式,恰当的赞美之词,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在认知上产生动力。
三、体态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热宾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体语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应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之外,应走下讲台,到学生当中去,充分发挥表情、眼神、手势的表达功能让学生领会。在讲解的同时,用自己的无声的语言不时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比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用“OK”的夸赞手势;回答欠完整时,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带微笑以示鼓励;回答错误时,轻轻摇头,并暗示再做尝试;对于那些学困生,做到走下讲台,在他不认真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觉得老师有关注他,心中多一份温暖,多给学生带来信心和潜在的动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进而产生乐于表现的欲望。
四、竞争激励
绝大部分中学生有好胜心强、爱炫耀的特点,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成为成绩好的学生的舞台,对于“观众学生”我适时的加入各种竞赛,给他们提供另外一个舞台,比如,七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小学阶段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到了初中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七年级刚教完“地球和地图”时,就举办了制作小地球仪的比赛,这个活动激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特别是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困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了电动的地球仪、地球公转的模型,材料运用上也是五花八门,他们的设计得到到老师同学的充分肯定,我还特别为他们设立了“最具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并进行全校的展览,这次活动让同学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极大鼓舞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让刚上初中的他们有了学习的信心。以动手能力等竞争活动带动学困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
五、评价激励
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原理就是激发的原理,教育的艺术就是激发的艺术。在我看来,课堂评价就是对激发教育理论的细致入微的实践。灵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花,是学生融入课堂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在地理学习中我会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绘制地图、小模型制作、制作CAI课件),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手抄报或电脑报、填充图册),综合实践能力(撰写小论文、设计问卷调查表、地理演讲)等进行评价,力求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评价机制止,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不仅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动机,提升并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动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学生越来越喜欢上地理课了,激励教学法既有效地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质量,从而将学生引入地理学习的坦途。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基础教育》2009年12月
2、曹新华:《情绪激励教学法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土河中学教师 王和平
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峡学校冉孟兰
从事地理教学两年来,刚开始我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困惑,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目前中考取消地理考试,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外在的学习动力,加上其他科目时间紧作业多,这就使学生更加无心于学习地理,刚刚开始上地理课的时候有学生甚至要求上自习让他们自己做作业。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我想必须要改变地理老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性的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就把我在地理教学中想到的或者用到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首先,我认为要做好地理老师,自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积粮,“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平时就要多多关注新闻,报纸,互联网等与地理有关的消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老师有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
用文学“橘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了解梅雨;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天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来说明夏季阵雨;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解释气候;再比如描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习地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地形特点我们还可以用到:描写过去河套平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横断山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地形是丘陵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写四川盆地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山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写桂林山水的:“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搜寻一些关于各个地区风土人情的视频,甚至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地域的电影,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时候还可以借助歌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黄土高原时可播放《信天游》;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
有时也会用到谚语来辅助教学,如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马前桃花马后雪”;描写开垦草原后带来草场沙化的:“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描写新疆风沙大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描写黄河含沙量大的:“一碗水半碗泥”。描写生产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雨贵如油。”;“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描写气象的:“天上扫帚云,地上雨淋淋。”;“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睛。”“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其次,要上好地理课,还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像地理这种非检测科目,如果老师一味的安课标要求,单一传授知识,“满堂灌”结果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糊里糊涂,刚刚开始还有兴趣,估计到课堂后半部分就没有几个人有耐心听下去了。我想一堂好的课,绝对不会是风平浪静、波澜不禁的,应该是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让学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师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知识的艰辛和失败的打击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这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人身品质的培养。
新教材无论从结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图像丰富,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比较强。尤其是“读,想,做,讨论”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找,思考,讨论等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别样的地理课,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举行分小组的竞赛,学生会因为团体荣誉而倍加努力;在学南北地理差异时,可以举行辩论赛,假设一部分同学是南方的一部分是北方的,都来说说咱家乡好。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
在讲长江、黄河时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当然这样的表格不能由老师给他们,应该是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通过教材课外资料对比得到,让他们从体会获得知识的喜悦。
还记得去年在讲区域地理时,刚好要准备讲日本,就听说日本发生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我就以此为切记契机让学生讨论地震的最新信息,同时讲述日本发生的各大地震,引出思考:为什么日本地震频繁出现?福岛核电站泄漏引起的核污染是怎么回事?核污染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不一定要按教材按部就班,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时事进行适当调整,别把大好的时事教育机会浪费了。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引路作用,对于初中地理这种特殊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如在学完世界地理关于地球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堂课让学生来说说我们的地球,这样的问题难度虽然有点大,但是只要老师引导合理学生就愿意参加到这样的活动去,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目的是达到学生“学习并快乐着”。
再次,充分利用地图,挂图,地理剪图,拼图等现有教学资源。
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形象、生动,学习地理必须用到地图,它们能够很好的说明事物的表象,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联系。用好了地图我们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如何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自己读图的习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挂图用的相对较少些,但不能因为少就不加选择,挂图一定要精挑细选,不适合的即使有也不能乱用,这样只会使学生对地理事物更加模糊,往往适得其反。
拼图在学生认识区域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学生读各个省份的形状位置往往难以记住,而这些地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相当有用,于是我让学生买来中国地图,然后按照各省市的分界线剪开,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进行拼接,拼接次数多了他们也就熟悉了。待他们比较熟悉的时候,我又教他们画地理简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寓教于乐”是我一贯奉行的教学思想,我相信学生在游戏玩乐中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去参与。
再者,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用好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
介绍世界地理时结合各个国家的社会现状,板块特点,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政治课里将要学习到的社会形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结合《2012》这部电影,给学生介绍有关玛雅文明,用科学的观点看待玛雅预言,打消学生对预言的恐惧心理。在讲生态平衡时将其与生物知识结合,生态失衡,外来物种侵害等,列举历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外来物种侵害案例,联系到人体生病,身体失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地理和文学的联系前面列举的很多例子。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地理和数学还有更加紧密的联系,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相关的计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地理课堂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潜意识的数学教育,一方面宣传数学的有用性,一方面避开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性。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要上好这门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教师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创新的教学形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有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