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含教研员点评)

时间:2019-05-12 23: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含教研员点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含教研员点评)》。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含教研员点评)

弹《命运》论《英雄》 ————贝多芬作品弹奏与赏析

所属学科:历史 使用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世界文化史部分,它是对第五、六课法国大革命历史和第二十四课文学艺术大师贝多芬知识的一个综合。本次活动使学生知道在历史学习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这两部伟大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能比较深刻的欣赏和理解它们。难点是如何让贝多芬人生经历和他的伟大作品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给学生以启迪。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已有两年多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已有所学习,对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也能理解。尤其在语文课上、音乐课上对贝多芬已有所了解。如果课前充分准备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2、培养在历史学习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的能力与意识。

3、了解贝多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并给自己以启迪。

4、培养追求、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与意识,尝试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涵。

5、培养收集、查阅各类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课以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登台表演、作品交流等多种形式,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和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分为“英雄”和“命运”两大组。推选出大组的组长。每一个大组再分出三个

小组,分别负责收集贝多芬生平资料,收集介绍作品的资料,进行配乐演出准备。推选出小组组长。

2、收集有关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品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着重了解其成长历程和《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两部作品。

3、查阅贝多芬时代欧洲大陆的相关历史资料,如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等,以帮助了解其作品背景和内涵。

4、根据乐曲旋律表达的主题,创作相应意境的散文、诗歌、舞蹈和绘画作品等,并积极准备进行表演。

5、问题讨论:

“英雄组”:(1)《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思想内涵。

(2)在贝多芬的思想里,什么样的人物才能被称为“英雄”? “命运组”:(1)《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意图和思想内涵。

(2)贝多芬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命运的?

大组讨论,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6、在探究活动中,个人就自己感触最深的某一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心得,如:贝多芬艰难的成长历程,其坚强、坚定、自尊、自信、崇尚自由民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创新的思想境界,某一最感动自己的作品等。做好在课上交流的准备。

7、展示成果:

文字成果:(1)贝多芬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介绍。

(2)问题讨论的成果。

(3)个人感想。

作品成果:散文、诗歌、电子作品。

(二)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大屏幕打出“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有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它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时可以总结她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罗曼·罗兰)这是罗曼·罗兰对谁的评价?(学生回答出贝多芬)贝多芬被誉为乐坛中的普罗米修斯,是通过音乐把“自由、平等、博爱”之火“盗”向人间的乐圣。他用音乐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奏出了历史 的悲壮与苍凉。这里就让我们从他作品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去挖掘那个革命年代厚重的历史沉积,去了解那个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吧!

2、一个同学介绍贝多芬的生平,用大屏幕把主要的经历演示出来。(包括主要作品),突出介绍贝多芬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讲一些贝多芬的小故事。

3、播放《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录音和录像。“英雄组”“命运组”先后做作品分析、汇报问题讨论的成果、进行散文诗歌朗诵表演,以及他们对作品的感悟。

4、进行感想交流。每组推出2—3位同学发言。

5、开展课堂讨论:(1)你认为贝多芬是“英雄”吗?就贝多芬而言,“英雄”是否战胜了“命运”?(2)你认为“英雄”与“命运的关系是什么?”

6、配音乐朗诵赞美贝多芬的诗。

7、课堂小节:本次活动,使我们知道了可以在历史写习中汲取艺术营养,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在活动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了解了《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这两部伟大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比较深刻地欣赏和理解他们。正是有了贝多芬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不懈追求,再加之那革命的创业的年代,才有了这样伟大的作品。贝多芬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今天,我们的祖国也正处在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年代,也是一个需要人才、人才辈出的年代。未来的人生旅程起步于同学们的今天。《英雄》就是那些战胜《命运》并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五、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写一篇心得体会。

2、准备一些时代感较强的音乐、美术作品。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等。让学生理解。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展的历史活动课。课前同学们都能按布置做了准备,参与幅度很大,完成了课标的目标。同时存在的不足:有的同学在准备自己的发言,却忽略了其它他同学发言和表演;有的同学在下面评论发言的同学,忽略了后边发言的同学的内容;还有的同学临场惧场,发挥欠佳。在以后的活动课上加以改进。

【教研员点评】本课是活动课,需要师生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在这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将学生们分组布置任务,然而“分工不分家”,学生们的才能得到了展示,教师的引导也比较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和评价,不能只侧重于课堂气氛。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含教研员点评)

教学活动标题: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所属学科或领域:初中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九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9课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步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印度也开始 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对象.古老的传统的社会开始面临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19世纪中期,面对英国的殖民侵略,印度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857_1859年爆发了全民族大起义.尽管这场起义最终失败,但它显示了印度人民英勇反抗的精神,沉重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本课内容由三个子目组成,即“传统社会的变迁”“贪婪的殖民者”和“顽强而悲壮的反抗”,前两个子目是后一个子目的背景、原因。由于古代印度传统的政治、经济特点和外族的入侵,影响了古代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印度的落后,最终导致英国、法国、荷兰对印度的侵略。“顽强而悲壮的反抗”是印度人民为反抗西方国家的侵略而进行的斗争。大规模的民族起义,显示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是知道英国对印度进行了侵略扩张的史实,了解印度人民顽强而悲壮的反抗英军的史实,概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 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的观念。

难点:了解英国殖民侵略给英国带来的影响,理解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学生难于把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克莱武、章西女王等人物的主要事迹,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了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印度的文明史,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识东西方文明在交融碰撞时,古老印度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阅读课文,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掠夺的情况,认识英国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和英国带来的影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章西女王及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查找资料,回忆古印度的史实,体会古代印度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学习英国殖民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通过讲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辅以多媒体、挂图等教学手段,形成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的形式来增强课堂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贯之以讨论法、辩论法等。

1.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既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感悟历史,从而形成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3.中外历史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的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古文明史和印度人民抗英斗争的主要事迹。

2.编练三组舞蹈:藏族舞、新疆舞、印度舞。

3.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4.编排历史剧:“克来武在孟加拉国库”。

教师的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由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地图、图片组成。相关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图片有《印度战乱》《欧洲殖民者在印度孟加拉建立的商站》《反英大起义中的印度土兵》《章西女王》《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印度饥民》等。

2.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

1、创境导入

请学生上台表演三组舞蹈,第一组舞蹈为中国的藏族舞,第二组舞蹈为中国的新疆舞,第三组为印度舞,其他学生根据舞蹈的动作和特征进行判断,辨别这三组舞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舞蹈。学生判断后,教师对表演的学生和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印度,并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随后提问:你知道的古印度文明史有哪些?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述: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如阿拉伯数字、佛教等,都是其文明的表现。但在近代史上,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印度的文明发展进程被中断,而印度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断地进行英勇而顽强的抗争。由此引入新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2、合作探究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战乱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判断在古代印度历史上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战乱频繁,社会极度动荡。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1. 古代印度战乱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2. 古印度的传统社会是怎样变迁的?

3. 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古代印度,政治上的种姓制度和经济上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这个社会的传统特征。从10世纪起,印度就不断遭到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攻击,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断更迭。古老印度的传统社会也随之不断变迁: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16世纪,蒙古人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正是由于长期的纷争和动荡,从而造成了印度的落后,印度社会由盛转衰。

请学生结合当代的国际形势思考、讨论:你认为现存国际上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情况?请举列说明,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观念。

过渡:当古老的印度开始走向衰落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荷开始入侵印度,那入侵的情况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贪婪的殖民者”。

二、贪婪的殖民者

1. 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请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东印度公司建立的情况和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

学生了解后,教师强调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机构,它参与了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

2.克莱武在印度的主要活动。

(1)让学生相互交流查阅的资料,并对克莱武的主要活动进行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明确指出:克莱武是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他的行为充分暴露了西方国家进行殖民侵略的本性。

(2)学生表演历史短剧,重现克莱武带领英国士兵在孟加拉国库抢劫金银钱财的情景。

(3)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克莱武的表白,并让学生阅读:“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呢?”

随后教师提问: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历史短剧和克莱武的表白得出:掠夺财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克莱武等殖民者的行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英国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英国的殖民扩张对英国、印度分别有哪些影响?

讨论完毕后,把全班学生分成A、B两个队,A队代表英国,B队代表印度。两队的队员各自站在所在国的立场上就殖民扩张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树立起对受侵略、受奴役的国家给予同情和对殖民者进行谴责的思

想感情。

在学生辩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英国的殖民扩张行为进行评价,并归纳总结: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最初是进行野蛮的掠夺,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便以武力为后盾,掠夺原料和市场,进行资本输出。到19世纪英国已经侵占了整个印度。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和剥削,给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迅速的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英国还通过大量掠夺印度的生产原料、劳动力,向印度倾销大量商品,使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大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侵略的同时,殖民者也把欧洲的商业经济和工业活动带到了印度,这些都对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除了英国外,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先后来到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让学生思考: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的命运与印度有哪些相似之处?其根源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形成振兴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过渡:英国殖民者不仅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终于在1857年爆发了民族大起义。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困惑进行自由提问:

(1)印度的土兵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为什么要抗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2)印度的封建王公贵族为什么要加入起义的行列?

„„

2.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分析: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了加快国内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印度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和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损害了部分印度封建王公贵族的利益,使印度各阶层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英印军队中印度土著雇佣兵是当时印度唯一有组织的力量。这些给英国殖民者当兵的印度土兵,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多数是受生活所迫才受雇于英国殖民者。英国殖民者为加强对土兵的控制,干涉他们的信仰,触犯他们的种姓,削减他们的薪饷,激起广大土兵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举行武装起义,成为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核心力量„„

3.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基本历史知识。

(1)印度为什么会发生民族大起义?

(2)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3)起义中的英雄人物是谁?

(4)起义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并请学生讲述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从中分析出章西女王的抗英斗争体现了那些精神,应该怎样向她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讲述、分析之后,教师进行概述:

章西女王是印度历史上有名的女英雄,她英勇而顽强地抗击英国殖民者的侵略,体现了印度人民抗击侵略、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的精神,它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并归纳出:

(1)英国殖民者残酷镇压;

(2)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王公叛变投敌;

(3)起义组织分散,缺乏统一领导;

(4)起义军采取的战略方式不当,失去了作战的主动权。

1857 ―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加强对印度的统治。这次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斗争。

3、拓展升华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古老印度的抗争”有何看法?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请查寻资料和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当今印、巴之间“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动态,你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发展趋势有何评价?

4、自主检测

一、选择:

1、建立东印度公司,以私营公司名义对印度殖民侵略活动的是哪个国家?()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2、英国从印度殖民地主要获取了大量的()

A、财富和生产原料 B、奴隶 C、生产技术 D、市场3、1857年印度爆发“土兵”大起义,反对殖民侵略者()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西班牙 4、1857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A、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B、西班牙殖民者的残暴统治 C、莫卧儿王朝分崩离析 D、涂油子弹事件

二、材料分析

材料

一、在我的面前打开了充满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 ——克莱武

材料

二、这种悲惨的景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了一片。——英国驻印度殖民总督本克丁

材料

三、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政府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的了。

——英国议员威廉.富拉邓

1、材料一中克莱武所说的“充满珍珠宝石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种什么情况?

3、这种情况导致了什么结果?

5、板书设计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1. 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特点

2. 印度社会的动荡

二、贪婪的殖民者

1.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2.克莱武在印度的主要活动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3.英国的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影响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原因

2.概况

3.影响和启迪

六、评价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学习成果以及不足予以充分的自我评价,对自己在学习历史方面的特长等状况有了记忆部的了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

利用课上的讨论和材料分析等活动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历史一学习的兴趣,加强 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七、教学自我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因为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以一种单传输的方式存在的,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因为你所讲的并不是学生心中所迫切需要的,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这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的教,在课堂上教师所追求的是"一刀切""齐步走",全然不顾学生,在意识中仅仅是把学生看成盛水的杯子或水桶,在教师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教"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就如同一幅漫画所形容的:每个学生都类似于克隆人般,言谈举止同出一辙,毫无个性可言,长此以往,后果何堪!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当然这里的"学高"并不是说你的学历非得是大本才能教小学,而是说你本身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人类的知识量正在以平方的速度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我们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每年我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因此曾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所体现的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体现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今后学生所需要的每一滴水,仅靠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行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是教师式的学生,教师也将是学生式的教师." 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做学生,我们唯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向他人虚心好问,这里的“他人”不是权威,而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往自己的“那桶水”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力争使自己的那桶水成为"常流水",才能让学生得到学生所想要的,所渴求的那"一滴水",也许学生想

要的并不在我们的“常流水”中,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这其中学生到寻找知识的方法,共同寻找,唯有这样的,我们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课改的重任。新的课程改革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挑战,改革需要人们的热情,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科学的态度,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也会有遇到问题时的困惑,更会有解决问题的艰辛,但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努力的去转变已有的观念,从一滴水做起,让一滴又一滴鲜活的、知识的水珠,汇成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托起祖国明

八、教研员点评

该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整个设计中,围绕“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问题,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设计中,还利用克莱武、章西女王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价值所在。对课外作业的安排,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并进行评价,使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1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 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指导示目标

1、导入新课: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使世界 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战争的巨大灾难。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 国家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尽快打败和消灭法西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2、学习目标:

1、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3、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树立正确认识战争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二、合作探究释疑难 一)自主学习

阅读材料,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树立正确认识战争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1.《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教材,请同学们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

归纳出绥靖→中立→参战的过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了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消灭法西斯,被侵略国家日益走向联合。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主要内容。然后,进一步明确:《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同盟各国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在政治上磋商求同,经济上相互援助。它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探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为苏联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 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3.阿拉曼之战(北非战场——英胜意)

英军在蒙哥马利将 军指挥下反攻,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北非战场形势。这三场战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转折。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之战以前,日本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以后日本没打过胜仗。阿拉曼战役以后,丘吉尔曾说: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战无不胜。以这些战役为代表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阶段。

探究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大家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

东西两线作战。利用多媒体演示:诺曼底登陆地图,登陆路线,登陆战斗的图片;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会议

阅读思考: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

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 束。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 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三)教师释疑: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法西斯轴心国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希特勒的胜利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灭亡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三、课堂训练兼拓展

(一)填空题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2、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 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3、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尽快结束战争和建立战后新秩序的问题。4、1945年5月,苏军攻克,将红旗插上大德国国会大厦,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5、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在美国战舰 号上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绩优学案第22页——24页。

四、回顾目标谈体会:

附:板书设计 《正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3、胜利:A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加速意、德灭亡

B雅尔塔会议,确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美苏共同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C柏林战役,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D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投降

4、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结果: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6、影响: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四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机遇与挑战》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机遇与挑战》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机遇与挑战》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第十九课、机遇与挑战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向,培养对历史问题归纳与整理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即有机遇又有挑战,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理解联合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报刊杂志、看电视感知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设想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趋势,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明确要适应未来社会,必须掌握过硬的知识本领这一道理。

导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难点 如何结合现实、结合国情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及如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导学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如“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等。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阅读全课。

三、新课学习

(一)“走向全球化”

1、组织学生讨论

2、经济全球化趋势定义?。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也有弊。

(二)“应对全球性挑战” 学生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整理。

(三)“日不落的联合国”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有关联合国的知识点,简单了解。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请你做一个社会调查,问一问你的父母、亲戚、邻居或者其他人,想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冷战后的国际局势。

2、自主阅读全课内容,整体感知。

3、阅读教材,讨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哪些利弊?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4、讨论:“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哪些共同问题?如何积极应战?

5、阅读教材,了解有关联合国的知识。

6、做一个社会调查,问一问你的父母、亲戚、邻居或者其他人,想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0课举办“时事溯源”专栏

——学习与探究之四

学情分析

1.从心理发展特征来看,初三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其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这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初三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符合逻辑要求的判断推理和论证,并且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他们喜欢怀疑和争论,不轻信别人的结论,开始从自己的角度独立地看世界。

2.从知识积累来看,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对各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国家战略与恐怖主义的滋生,种族、民族冲突,宗教等问题有了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青年学生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动向,渴望了解当前局势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从已有经验水平来看,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探究,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分工合作、搜集整理等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了解“9•11事件”的根源、在本世纪的重要地位及其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影响,探究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危害。

2.在收集、分析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书面的、历史的语言表述成文。并通过此过程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透视现实问题,理解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道理。

3.通过充分准备,以“时事调查”的形式,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培养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养成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形式。

2.设计本次活动说明,详细阐述活动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下载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含教研员点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历史下册大赛参评作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含教研员点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