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歌曲创作漫谈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
编者的话:《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一文是本刊前任主编,国家一级作曲韩贵森老师撰写的。曾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过,是作者长期从事校园歌曲教学、创作、编辑等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在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园歌曲创作与繁荣,本刊特再次刊出,供交流参考。
引言
“校园歌曲”这个名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台湾传入大陆,之后便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全国许多音乐报刊纷纷开辟“校园歌曲”专栏,国内还出现了以刊发中小学、大中专学生演唱的校园歌曲新作品为主的《校园歌声》杂志。1993年文化部少儿司、国家教委基教司、中央电视台、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少儿艺委会还联合发起了“校园歌曲首次征集评奖活动”,获奖入选的30首歌曲如《装扮蓝色的地球》(陈镒康词,侯小声曲)、《国旗颂》(佟文西词,龚耀年曲)、《唱不完的欢乐歌》(肖树文词,韩贵森曲)、《老师最理解我》(李严词,傅馨曲)等至今仍在全国许多学校传唱。
近年来,为了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孩子唱自己的歌,让青少年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各种类型的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不断开展,“校园歌曲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为了推动校园歌曲创作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需要用相关的文艺理论来加以总结,笔者作为专门从事“校园歌曲”编辑出版的音乐工作者,常常不能不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别的歌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在创作上有哪些特有的技法和要求……
下面,我想就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与读者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共同切磋,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泛关注。
校园歌曲的界说
什么是校园歌曲?这是创作者、演唱者、欣赏者、编辑出版者以及教学者等应首先弄清楚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词典书刊,关于对“校园歌曲”的解释大约有以下几点:
1、《中外著名歌曲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解释是“7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青年学生对社会上矫揉造作的流行歌曲很不满。一些音乐素养较好的大学生,自己写词谱曲,歌词大部分是描述青年人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理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曲调一般较简朴,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由于这类歌曲是从学校流传到社会上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校园歌曲”。
2、《音乐知识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则直接解释道:“校园歌曲就是指台湾青年学生们自己创作、编写、演唱和伴奏的歌曲。”同时还说明“这个名称由台湾杂志社1978年4月首先创用,以后也称‘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以及‘创作歌谣’等”。
3、《亲情真情――关于当前少儿歌曲创作的思考》(《中国音乐教育》95年第六期)一文认为“校园歌曲一般指适合大、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
以上这些解释的优点是:①前两种能帮助人们了解“校园歌曲”这个名称产生的背景以及此类歌曲的一般特点。②第三种指明了校园歌曲的对象是大、中、小学生,并强调要“适合大、中、小学生演唱”。但由于我们所指的“校园歌曲”已远远超出了“台湾”“青年学生”“70年代创作”等范围,因而前两种解释显得特别“狭义”。而这些解释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定义”(界说)。逻辑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叫概念的内涵,以判断形式出现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叫“定义”(或界说)。上述各种解释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校园歌曲”这个概念的内涵,因此它的外延也让人产生了一些疑问:
第一,如果以“学生创作、从学校唱到社会,人们都如此称之”作为定义概念来给“校园歌曲”下定义,就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那就是其他专业、业余词曲作者创作的,如1993年“中国校园歌曲”征评入选的作品(如《校园的风》、《上学歌》等)就不能称之为“校园歌曲”了,因为作者不是学生,也不是从学校唱到社会上去的,而且如果这个“定义”成立的话,还会误解为凡校园里的人写的和唱的歌曲就是“校园歌曲”了。
第二,如果以“表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感情、曲调简朴”来下定义,似乎可以让人认为这类歌曲就是“校园歌曲”了,但这里仍有一个逻辑问题,因为青年人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校园青年外,还有农村青年、部队青年,以及工厂机关青年等,显然“校园歌曲”不可能表现所有“青年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如果真如此,那么表现少儿学生“生活、思想感情”的歌曲岂不统统不算“校园歌曲”了吗!显然仅仅以某个年龄段歌曲的特点来界说校园歌曲也是不准确的。
第三,如果“校园歌曲就是指台湾青年学生70年代中期以来创作的那些歌曲”,那么这种时间、地域、群体的限制会使“校园歌曲”这个词语的涵盖变得非常的狭小,这与中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的实际情况相距太远。事实上我国校园歌曲创作演唱等实践活动并非只存在于台湾,也并非70年代才开始,只不过以往没有使用“校园歌曲”这个名称罢了。早在20世纪初叶,我国从“学堂乐歌”起就开始了“校园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活动,从沈心工的《体操――兵操》(1902年)到李淑同的《春游》,从聂耳的《毕业歌》到贺绿汀的《清流》,从周郁辉、寄明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到乔羽、刘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这些地地道道的学校歌曲如果按上述狭义的解释就不算“校园歌曲”了。而对我国“学校歌曲”与“校园歌曲”两个名称实际已互相通用的情况,需要对“校园歌曲”有一个广义的解释。
第四,以“适合大、中、小学生演唱”作“校园歌曲”的内涵,较前面几种解释有了一定合理性,但也有不妥之处。因为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军营歌曲、乡村歌曲、工矿歌曲,通俗歌曲也都适合学生演唱,如《太阳出来喜洋洋》和《游击队歌》就曾做过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材,而前者是乡村题材的四川民歌,后者则为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适合学生,也适合工人、农民、士兵等演唱。《祝你平安》、《爱的奉献》、《弯弯的月亮》等也非常适合大中学生演唱,但它们则是优秀通俗歌曲。因此以是否适合学生演唱,作为下定义的依据也不理想。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园歌曲呢?
我认为要界说“校园歌曲”这个概念,应该重温一下逻辑学的一些知识,即:“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一类对象撇开其非特有的属性,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特有属性为一类对象所共有,反映着一类对象的本质。”(引自《中学语文教师手册》逻辑部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校园歌曲”有很多属性,但为“校园歌曲”所共有的,反映着这一类对象的本质的不是“校园里的人写的唱的”“表现青年人生活思想情感”等等,而“校园歌曲”的特有属性应该是:反映校园生活,主要表现校园里的学生(或老师)的生活
思想感情并与教育密切联系,其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词曲等)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为什么这些才是校园歌曲的属性呢?理由如下:
(一)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毫无疑问,歌曲艺术也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歌曲所直接描写、歌唱的生活现象――题材也就具有多样性。校园歌曲所主要反映的生活显然不可能是军营生活、乡村生活、企业生活等,而是学校范围里的生活。
(二)校园歌曲所表现的主要对象――学生是一个包含了儿童、少年、青年的群体,由于年龄层次的差异,他们在生理、心理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其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均有明显的不同。“校园歌曲”在具体的创作中就不能不考虑学生群体的年龄特点,其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如歌词语言表达,旋律的音调,节奏、音域、调式、调性等)也就必须与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如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创作的歌曲《上学歌》,表现了刚入学的孩子好学上进、愉快舒心的思想情感。歌词通俗明白、曲调简洁明快、音域一个八度内、五声宫调式,特别上口,每当孩子们唱着“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时,就会着迷和动情。但是中学的少年儿童们却对这首歌不屑一顾,让他们唱会被认为是贬低和不尊重,同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含义深刻,音域达十二度,曲调婉转动听,是一首特别受大中学生欢迎的优秀的抒情性校园歌曲,若拿去教低年级小学生唱,他们难以理解,也唱不下来。
其他成人歌曲,虽然也要考虑各自的特点,但就歌曲要适应不同年龄段特征的要求来说均没有象“校园歌曲”那样强烈。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工人歌曲各种年龄层次的工人都能唱。一首《我是一个兵》的军营歌曲,新老战士都爱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农村题材的抒情歌曲更为农民群众所喜爱。而校园歌曲却难以做到让幼儿学生、儿童学生、少年学生、青年学生都能接受。所以说“歌曲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要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也就成了校园歌曲的另一个“特有属性”。近年来全国许多“校园歌曲征集评比”活动均要求在作品上注明适合哪一个年龄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就是考虑到了“校园歌曲”的这个“特有属性”。
另外,由于教师与校园、与教育、与学生密不可分,我认为把“教师歌曲”划分到“校园歌曲”的范围内比较合适。(当然也可能有别的划分法)。
以上分析得知了“校园歌曲”这个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根据逻辑学界说(下定义)的方法,于是可以给“校园歌曲”下这样的定义:
校园歌曲就是指反映校园生活,主要表现学校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思想感情并与教育密切联系,其作品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相适应的歌曲作品。这是歌曲体裁的一种。
这里还须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均在学校受教育,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实际上一般也就反映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校)等校园里的学生的思想感情,具有了“校园”“教育”“年龄适应性”等特点。因此大多数儿童歌曲、青少年歌曲实际上就是校园歌曲。比如郭沫若、马思聪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管桦、李群的《快乐的节日》、李幼容、寄明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等。但又不能说一切少儿歌曲都是校园歌曲,例如电影《少年犯》的插曲《心声》,表现的是少年罪犯思恋亲人并决心重新做人的思想感情,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但与普通学校里的少年则有本质区别,虽然是首好歌曲,但却不是校园歌曲。又如电视剧《济公》的插曲虽然用童声伴唱,但这与校园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故也不能称之为“校园歌曲”。总之“校园歌曲”中可包含少儿歌曲,但少儿歌曲不等于就是“校园歌曲”。
另外象《同桌的你》这首歌,仔细读读歌词:“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曾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从歌词所反映的内容看,绝不是在校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而是离开校园多年的成年人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和思念之情的表达,严格说不能算上述定义中的“校园歌曲”。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更与校园生活关系不大,因为“分给我烟抽……说起的女孩……刻在墙上的字……没人能擦去。”等这些内容实在看不出与现实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有什么联系,故更不能称为“校园歌曲”。(有人称此类歌曲为“校园民谣”,可能有些道理)。(待续)
第二篇:企业歌曲创作
企业歌曲创作
电话:0571-5883321
5网址:
优秀的企业歌曲,是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名片。一首优秀的企业歌曲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为企业在激列的竞争环境中增加动力,为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增添活力,使员工更加忠诚于自己的企业。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歌曲制作基地。
1、创作企业歌曲是激发员工斗志的一项新的举措。它能够代表企业的创业精神,发展理念,时刻激励企业所有成员不断创业,励精图强。
2、企业歌曲能够缩短员工之间的距离,锻炼团队精神。尤其对于新加入的企业成员,能在第一时间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内涵。
3、企业歌曲可以传播企业美誉。一首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企业歌曲,能够使企业立足于社会最前端。
4、企业歌曲能够使企业成员之间加深友谊,加快熟悉工作岗位职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在现代社会企业歌曲成为了一种新思维,新的竞争模式,更好的拉近员工距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 WTO,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中国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将经受着社会的考验。一个企业如果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企业产品本身外,其形象、知名度也占有主导地位。例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技水平和艺术修养,决定了该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企业也同样如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品牌不仅仅代表着企业的发展高度,更重要的是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
人们早已领略了可口可乐、摩托罗拉、雀巢、西门子、丰田、爱立信等国际知名企业为我们带来的高品质的企业音乐文化,其企业歌曲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些企业领导者们为企业歌曲投入了巨额资金,且带来的影响是全世界人们对其企业形象的称赞和认可,其潜在商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企业歌曲即企业歌、厂歌、公司司歌则更像一个企业形象标志,是一种用音律来传递企业形象的形式,如同国歌一样。对企业而言,企业主题歌就是企业精髓所在,一首优秀的企业歌曲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增加动力。企业歌曲发展到今天,其含义已经不单向的称为企业所作的歌,它还包括公司歌、社区歌、校歌、俱乐部歌、队歌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企业歌曲”,因为企业歌曲不仅仅是为了符合规范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体现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精神面貌,挖掘其文化底蕴。对内可以振奋员工精神、鼓舞员工斗志,对外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形象。这是企业对文化方面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歌曲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一个成功的企业,若想要在将来有所成就,就应树立一个好品牌、好形象。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做广告。单并不是所有的广告在打出之后都能取得好的收益。
一首好的歌曲,可唱活一个企业精神。一首好的企业歌曲会为企业形象策划和推广带来很好的启示。杭州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作为企业歌曲制作的领头羊,创作的歌曲最大限度地宣传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知名度,是想了解企业的人乐意看到的。如您的企业有此意向,可以跟我们联系,我们欢迎您的莅临。
第三篇:企业歌曲创作
企业歌曲创作____杭州汇鼎集团
全国免费热线:400 0036 881
客服电话:0571-58833215
官网:
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是目前中国最大最专业最具实力的企业歌曲创作基地,由CCTV中央电视台音乐制作组、浙江电视台编辑部、杭州明珠电视台、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优秀人才联合创办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心!同时涉及大型企业的周年庆典、形象代言、中央电视台广告、企业演唱会、开业庆典等重大意义活动的策划与运作,拥有央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中华情》制作组和大陆、港、澳、台强大明星阵容!制作作品包括:企业歌曲、公司歌曲、广告歌曲、校歌、院歌、厂歌、司歌、形象歌曲、医院歌曲、银行歌曲、集团歌曲、电视剧主题歌、电视剧片尾歌、电视剧插曲、电视栏目主题歌,等等系列原创歌曲制作。
汇鼎歌曲制作主要包括:一首单曲制作和专业MTV制作;一系列原创歌曲制作或者MTV制作又包括:专业制作、省级制作、名人制作等。一首完整的企业歌曲创作包括:作词、作曲、歌手、乐手、录制、版权等;专业MTV制作包括:作词、作曲、演唱(国家级)、配器、乐手、录音、编辑、精版拍摄合成、后期处理等。创作企业歌曲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增加凝聚力;催人奋进,提高战斗力;而且还能代替广告,传播文化;一首好的歌曲,可唱活一个企业精神。一首好的企业歌曲会为企业形象策划和推广带来很好的启示。杭州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作为企业歌曲制作的领头羊,创作的歌曲最大限度地宣传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知名度,是想了解企业的人乐意看到的。
杭州汇鼎集团一直秉着创作励志的企业歌曲不断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壮大集团队伍,为立足于社会不败之地奠定基础。为做中国第一品牌企业歌曲创作基地不断奋斗。
第四篇: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漫谈戏剧小品创作
作者:刘程远
戏剧小品是当今文艺舞台上颇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笔者在长期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涉猎了戏剧小品的剧本创作,既有一些成功的收获,也有更多失败的教训,为了繁荣文艺创作,交流创作方法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就戏剧小品的创作漫谈一些体会。
一、戏剧小品的概念
戏剧小品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最初,戏剧小品是戏剧学院学生上课的专业训练手段,一般由老师出一个题目或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不经排练直接表演。如今,戏剧小品已经从艺术院校的课堂走向社会,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频繁出现在文艺舞台。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形式,往往只表现生活的一个切面,人生的一个瞬间,场面小、人物少、剧情简单,结构紧凑,以小见大。由于它切取生活或故事的一个段落,表现一个生活片段或故事情节,因此,戏剧小品有“切入口”和“切出口”。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铺垫,也不需要很完整的结局。它既像是一部大戏中的一幕,而又不是拆子戏,它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而又不是一个完整的独幕话剧,也不是一幕小戏剧。但是,戏剧小品与戏剧一样,有着共同的四大要素:剧本、演员、舞台、观众。
二、戏剧小品的构成方式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个艺术个性就是它的本质规律。因此,它的艺术构成必然受到其个性的规范与束缚。戏剧小品的规范和束缚在于十个方面,即:戏剧小品创作的十要素:
1、时间限定的要素:整个戏剧小品的表演时间限定在13分钟左右;
2、空间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在同一场景之中发生的故事。但戏剧小品的创作发展已经日新月异,在近两年出现在央视戏剧小品大赛中的一些小品已经打破这种时空的限定,如《前面有棵树》、《片儿警的一天》等;
3、人物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求以2至3个角色为佳;
4、选材限定的要素:一般是小小的生活片段,鲜见大场景、大题材,要谨慎地避开那些当场解决重大人生问题的素材。必须注意:并非凡是生活事件就可以构成戏剧事件,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小品,但舞台上成立的小品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存在,在选材上要注意典型性、准确性;
5、表达方式限定的要素:戏剧小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进行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叙述进行表达的。是代言体,而不是叙事体,是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6、戏剧形态限定的要素:一般是杂耍式的短剧,说其“杂耍”是指它表现的手法、题材、形式的多样性;
7、戏剧局势限定的要素:一般要有戏剧矛盾的冲突,要有解决戏剧矛盾的过程。
8、语言限定的要素:要求语言幽默、有趣、精彩、经典;
9、本源限定的要素:必须是依据真实生活的再创造,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0、思想内容限定的要素:必须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思想性。
三、戏剧小品的特征
1、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戏剧小品容量很小,事件较为单一,一般的表演时间控制在13分钟左右,演员角色为2至3人。虽然作品短小,却能以小见大,是主题性文艺晚会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尤其是讽刺小品,犹如投枪、七首、鲁迅的杂文。
2、主题鲜明,富有思想性。一个戏剧小品只集中反映一件事情,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思想,而且敏锐迅速,切中要害,近距离地反映现实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轻便灵活,富有适应性。由于戏剧小品容量有限,事件单一,背景并不复杂,没有大制作、大布景、大道具,不受表演场地的限制,或一桌两椅,或不用任何道具,极易表演,而且能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能面向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百姓,直面现实。
4、以美感人,富有艺术性。通过幽默、风趣、精彩的语言达到以趣悦人,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演绎以情动人,既能催人泪下,又能令人捧腹大笑,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
四、戏剧小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主角》、《昨天、今天、明天》等。
(2)正剧小品。如《三鞭子》、《靶钉》、《纠察》、《战地表》等。(3)讽刺小品。如《打针》、《如此包装》、《杨白劳与黄世仁》等。
2、按形式分类:
(1)相声小品。如冯巩称其小品为“相声剧”,冯巩的小品,就是吸收了相声的特点,让相声与小品融为一体,喜剧效果更为强烈。
(2)音乐小品。如《过河》等。
(3)哑剧小品。如《一媳三婆》、《胡椒面》等。
3、按手法分类:
(1)语言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语言的精彩取胜,如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说事》、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黄宏、侯跃文表演的《打扑克》等。
(2)情节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取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不了情》、《装修》等。
(3)荒诞小品。此类小品往往以荒诞的手法去演绎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苍蝇问题》、《机器人妻子》等。
五、戏剧小品的主题体现手法
小品的主题也叫立意,即作者通过小品所展现的舞台场景想传达给观众的自己对某生活现象的思索。立意是小品的魂,没了立意,小品则是一盘散沙。如何体现立意,大约以下几种手法: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眼于大主题,着手于小故事,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才显高明,以大见大往往无从下笔。如《鞋钉》,通过三颗小小鞋钉“买”与“送”的多次交锋,体现严守职业道德的大主题;如《泉水叮咚》,通过一桶水的故事,表现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之情;如《纠察》通过对错误的军容风纪的纠正体现严格执行《军人条列》,铁的纪律不容动摇的大主题;如《越洋电话》通过一个海外游子的一次越洋电话,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2、正面描写,直接体现。直接歌颂现实生活中的光明,直接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直奔主题,层层递进。如《找焦点》,通过农村电视台夫妻记者进城采访,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如《居委会的故事》,通过街道居委会干部的工作,直接表现城市社区居民平凡而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3、侧面切入,正面切出。戏剧小品有切入点和切出点,这一手法从往往从侧面切入开始故事,最后从切出点来升华主题思想。如《杨白劳与黄世仁》,表面上表现的是演员排戏出错,其实是以戏中戏的手法,揭示了“负债的是爷爷,债权人是孙子”这一深刻的“三角债”社会问题;如《夜练》并未直接表现如何进行传统教育,而是从两个老兵回忆,练习明天的报告会这个侧面切入,反映出我军的传统教育;如《打扑克》则通过打名片牌的侧面切入,表现各种纷繁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小小一把牌,社会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的正面主题。
4、揭露反面,揭示正面。这一小品主题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批评错的,来表扬对的,讽刺丑的,歌颂美的,鞭笞恶的,弘扬善的。如《打针》、《打工奇遇》、《办班》等。
六、戏剧小品开场的处理
由于戏剧小品的容量很小,时间很短,不需要有更多的铺垫,它只是某一生活片段的切入口,因此,小品的开场要求有三:
1、快。开篇入戏,开门见山,快速进戏,直奔主题。确实需要作些铺垫的,必须紧紧围绕编剧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舍弃一些似乎有戏,却与立意、主题无关紧要的语言、细节。著名戏剧小品编剧焦乃积曾经说过,小品的开篇要在100个字以内反映出这个小品是表现什么主题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速入戏、快速组织舞台行动、快速调动观众关注率的效果。
2、巧。优秀的戏剧小品的开场往往都十分巧妙。如赵本山、范伟表演的《三鞭子》一开场就说道路状况极差,汽车陷入泥坑前行不了。不仅交待了戏剧小品表现的事件的特定地点,而且为体现编剧立意和剧情发展——县长下乡调研准备修路作了巧妙而快速的铺垫。
3、撩。这里的“撩”指的是要善于撩拨观众的兴趣,迅速营造剧场气氛,吸引观众眼球,形成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鞭钉》开头的一段韵白句就是如此:“今天人来的不少哇,都穿着鞋来的吧。人多鞋更多,我算了一下,鞋整好比人多一倍。这就叫三句话不离本行,干啥研究啥,目前穿鞋几大特点:老年人讲究古板;年轻人追求新款;干部穿鞋注意检点;农民穿鞋喜欢炸眼;女士要穿高跟鞋,那是为了把线条显;男的要穿双高跟鞋,普遍对自己的个头表示不满„„”又如赵本山与杨蕾表演的《小九老乐》开场:“我家媳妇名叫小九,在家她是二把手,我说八她不敢说九,我说没她不敢说有,我说站住,她„„(回头看见老婆来了)她可以随便走。”一段韵白句把一个怕老婆却又要充当大男子汉的老公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交待了人物性格,又引人入胜,赢得了观众的眼球和喝彩声,还迅速形成了台上台下的情绪互动。
七、戏剧小品情节和细节的处理
无论什么类型的戏剧小品总是有情节的,只不过有的只有一个大略的故事情节,有的却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一般而言,语言小品、情绪小品不需要曲折跌宕的情节,主要以语言的幽默、有趣、精彩取悦于观众。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而情节小品则往往以曲折复杂甚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如军旅小品《第八天》,整个小品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戏剧情节,组织戏剧冲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戏剧小品的细节安排和处理却是十分常见和普遍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小品,都必须有一些细节的安排和运用。细节在组织舞台行动、展开戏剧冲突、传达作者立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突出细节,离开了生动的细节,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在细节的处理上,应注意细节的典型性、鲜明性。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秧歌情》中,老婆子给老头子化妆画眉毛,结果把眉毛画在了眼睛的下面的细节,就颇具典型性和鲜明性。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鞋钉》,作者挑选了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甚至不可思议不可能产生的事件加以演绎,却一波三折,令人信服,映证了“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让人感到真实”的正确性。《鞋钉》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老板刚领了营业执照,向鞋匠买鞋钉回去钉执照,鞋匠硬是不卖,说只卖手艺不卖零件,这叫“道”。戏中几个情节十分紧凑,顺利成章:鞋匠不卖钉子——老板要用50元钱买三个钉子——鞋匠表示拿走钉子可以但不要钱——老板要钉鞋(回去拔出钉子使用)——鞋匠不钉新鞋,只能加掌,得用胶粘——老板故意毁鞋——鞋匠只好钉鞋并感慨无比。这一连串的细节构成一个曲折的小品情节,把几个钉子钉得入木三分。通过这些细节的安排和处理,把戏剧冲突引向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
戏剧小品是微型的戏剧形式,凡是戏剧都有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所谓情节的发展,就是作者制造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戏剧小品情节发展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误会法。误会法就是作者想方设法故意让观众或剧中人物产生误解,是通过作者的声东击西,有意误导产生的戏剧效果。误会法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观众明白而剧中人物不明白。如赵亮表演的《泉水叮咚》,海岛来了慰问团,女演员要帮小战士洗军衣,但海岛淡水紧缺,小战士的任务是看好这桶淡水,以保证慰问团的饮用水。因此,小战士死活不让女演员洗军衣。这个戏剧矛盾的情节的发展是由误会法推动的,而在小品一开场,观众就通过连长与小战士的对话了解了这一发展情节的“结扣”所在。于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培养了观众的观赏兴趣。二是剧中人物明白而观众不明白。如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剧中人物“黄宏”是知道两人的手并没有粘在一起的,而观众是随着剧情发展后于剧中人物明白的,这也会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产生强烈的剧场效果。三是观众和人物同时明白。如郭冬临和周涛表演的《新闻人物》,从妻子误会丈夫是小偷,而丈夫又讲不清真相,到明白他是在水底用石头砸车窗救人的英雄,这一过程,观众和剧中人物是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同时明白的。以上三种情况各有千秋,尤其是后两种,要求作者要作更精巧的情节构思,但从演员的二度创作而言,前一种情况对演员的要求更高,按戏剧圈的行话说第一种情况是“人保戏”,第二、三种情况是“戏保人”。
2、夸张法。戏剧小品的夸张法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一件事情放大到可笑的程度,使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这种夸张既不是人物外部形体动作表演分寸上的夸张,也不是人物情感宣泄程度上的夸张,又不是人物心理逻辑跳跃上的夸张,也不是戏剧小品表演、道具设计上的夸张,而是事件发展的逻辑推向的极端法。如赵本山、宋丹丹、牛群表演的小品《下蛋公鸡》,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白云、黑土二人的虚构介绍、下蛋公鸡的广告录制、记者花两万元买鸡、最后以两万元钱吃了一锅“下蛋”鸡告结束。剧情发展的逻辑推向的极端化把戏剧结果引向出乎意料之外,效果虽然荒唐可笑,却在笑过之后令人思索与警迪。再如黄宏、巩汉林表演的小品《鞋钉》,也是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把一件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推波助澜成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发人深省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的正剧,其剧情发展在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逻辑推向中走向极致,令人心服口服,拍案叫绝。
3、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法是戏剧小品创作中最常见、最普遍使用的手法。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巧合是巧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必然性即为情理之中。运用巧合法写小品,对于巧合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都应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编巧合,违背常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弄巧成拙。戏剧小品中运用巧合法的成功例子很多。如:《杨白劳与黄世仁》,“三角债”的三方都巧合在同一个剧组之中,三方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形成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军旅小品《喜临哨所》中军嫂在岛上要做产生孩子了,却恰巧遭遇了台风,出不了岛,登不了陆,不能到医院做产,只好让医院的医生用电话指挥岛上的卫生员接生,使故事情节得以成立,“巧合”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悬念。
除以上三种手法之外,还有的是数法合一,也可以称为“混合法”,既有误会的手法,又有夸张的手法,还有巧合的手法,目的只有一个,促使戏剧小品的情节发展达到精彩、极致。
九、戏剧小品人物的塑造
戏剧小品是靠角色代言的,角色就是剧中的人物,人物必须要有个性,要有典型意义。要避免平面化,突出典型性。典型性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是一个大家没有见过或者是不多见的人物,却又十分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要让人看了觉得可爱、可信、鲜活生动、活灵活现。如蔡明、赵丽蓉、郭达表演的《追星族》,戏中的小姑娘(蔡明饰)是一个追星族,追星追到疯狂,被歌星的小车一溅了一身脏水还觉得非常幸福,并且坚决不肯洗掉衣服上的污渍。这样的人物就具有典型性。在塑造人物时,应当考虑人物的身份,其语言、服饰、动作都要与身份相符,而且人物的性格要“一贯到底”,不能前后矛盾,中途变换,首尾不一。塑造人物和刻划人物性格可采用以下方法:
1、习惯动作的设计。通过一个典型的习惯动作来刻划人物。如戏剧小品《这么一个人》刻划了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物形象,给他设计一个见面就使劲拍别人肩膀的动作,对男人是这样,对女人也如此,结果造成了误会,产生了效果。
2、习惯语言的重复。让角色人物反复说一句口头禅来刻划人物。如《三个女兵》中班长的口头禅:“毛病”;魏积安的口头禅:“伙计”;冯巩的口头禅:“我想死你们了”;《梦幻家园》中蔡明的口头禅:“为什么呢?”等。
3、习惯心理的刻划。以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来表现刻划人物性格。如严顺开表演的《张三其人》,明明没有做错事,又怕被人误会,就加以认真的说明辩白,结果越描越黑,适得其反,反而误导别人曲解其意了。再如《一媳三婆》中的三婆,小孙子的身体出现状况,总是依赖书本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一习惯心理的表现,刻划了一个只唯书不唯实的书呆子形象。
4、习惯反映的妙用。以一种职业的本能反映来刻划人物。如小品《今夜难眠》中的抗洪抢险战士,数个昼夜不能入睡,医生护士都没办法让他入睡,结果是一个退伍老兵用“险情已经解除,部队撤出防区”的谎言命令,让小战士即刻放松精神情绪而呼呼大睡。再如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主角》,正反角反串表演,结果一贯演反角、配角的陈佩斯怎么也演不了正角、主角;一贯演正角、主角的朱时茂无论怎么打扮和表演,既不像坏蛋,也不是配角,而且更加精彩的在于两人演着演着就自然回归的原来的角色上去了,令人捧腹大笑,艺术效果极其强烈。
十、戏剧小品语言的要求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而戏剧小品对语言的要求更为苛刻。戏剧小品最重要的也许不是情节,而是人物和语言。因为语言是体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幽默的语言是优秀的戏剧小品的闪亮串珠。由于戏剧小品容量小,事件单一,背景也不复杂,要求语言要尽量简练,对话不宜过长,篇幅不能过大,要善于依赖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人物的表情、感觉、眼色等“说话”。小品语言的功力是作者长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结果,要写好小品的语言,就要善于从纷繁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和捕捉那些显露事物矛盾本质的语言和细节。
1、要生动形象。
(1)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打磨人物的语言。例如:
△别满脸的旧社会了,别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了。(嘲讽愁苦相的样子)
△我怎么一按手印就想起了杨白劳呢?
△怎么了,我成了伊拉克啦,遭全世界制裁?
△你就领导我一辈子吧。
△你这个吻也太偷工减料了。
△你看你这皮下脂肪的自由化倾向。
△甲:听说你们单位XX谈恋爱啦?
乙:得了吧,我们那里连耗子都是公的。
(2)可以用偷换概念的抬杠方式来推敲人物的语言。例如:
△男:你真性感。
女:我不姓感,我姓张。
△女演员:我哭不出来。
导演:哭不出来可以借鉴感情嘛。
女演员:我妈不让我随便向人借东西。
△甲:快点,我都急死了!
乙: 你那么急为什么不去急诊室呀!
△我什么都不吃,就要吃苦。
△甲:我觉得你很面熟呀。
乙:我的脸又没给开水烫过,怎么会熟呢?
甲:我的诗还登了报呢。
乙:什么报?
甲:黑板报。
(3)也可以借用通感或故意搭配不当来打磨人物语言。
例如:
△你这脖子怎么长得这么科学?
△你这双眼啊,就是看不清谎言。
△我们这里呀,玩笑当饭吃。
△我被“幸福”撑得太饱了,要出去消化消化。
(4)也可以运用时尚流行语或者经典流行语来提炼人物语言。例如: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把太君给我的好处都吃了回扣啦?
△甲:你跳舞还真有两下子。
乙:不行,只不过初级阶段。
△妻:你什么时候常换衣服了,我就得提高革命警惕了,准是有外遇了。
夫:那我就半年不换衣服。
妻:那你也是披着革命外衣的狼,我得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黄板牙怎么啦,黄板牙是劳动人民的象征,炎黄子孙嘛。
△我们一定要闹他个天翻地覆概而慷!
(5)也可以采取谐音妙用的方法去丰富人物的语言。
例如:
甲:这里是特区。
乙:我知道是特区,我没说二锅头。
甲:你一定知道东尔尼雪夫斯基吧?
乙:不知道,我又不是汽车公司的,认识那么多司机干嘛。
甲:这么说你当过导演?
乙:我没干过导演,但当过倒爷。
(6)也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去构思人物的语言。例如:
甲:这件事处理好要多久?
乙:三个礼拜吧。
甲:三个礼拜呀,都能生儿子啦。
你这调太高了,都定到W调上去了吧。
女:我们俩是幸福的一对。
男:是幸福,幸福的要离婚了!
2、要有鲜明的个性。
有个性的语言,必然是符合人物性格的,是贴近人物职业的。例如:
△(妻子对着丈夫冷笑)夫:你别,别笑了,我心里没底儿。(体现怕老婆的个性)
△马克思,马大爷他说过„„(体现大大咧咧的个性)
△男:我想吻吻你,可以吗?
女:你还是先打个申请报告吧,等省、市、地、县各级下了文件再说嘛(体现含蓄的不满情绪)
△吃鸳鸯火锅?我都快要离婚了,吃自助餐吧!(体现乐天派的性格)
△男:你穿迷你裙真好看。
女:是的,我奶奶说我的两条腿很美。
男:所以我会对你吹口哨。
女:不害羞。
男:不过你以后别穿迷你裙了,改穿长裤。
女:为什么呀?
男:免得别的男孩对你吹口哨(体现含蓄的性格)
男:请问你多大了?
女:去年29
男:这么说你今年30了?
女:嗯。
男:好好好,俗话说男人30一朵花,女人30豆腐渣。(体现女的虚荣和男的口无遮拦的性格)
男:痛苦吗?
女:痛苦。(哭)
男:(等了一会)好了没有?
女:没有。
男:再痛苦一小时够了吧?
女:不够。
男:那就一小时零五分钟吧。(营造了幽默的氛围)
(男等女化妆等得不耐烦了)女:你看我化妆后是不是年轻了?
男:起码年轻了十岁。
女:才十岁呀?不行,我要年轻十五岁。
男:那怎么办
女:我得再化化。(体现了虚荣的性格)
3、要以短句为主。
戏剧小品的人物语言,应该使用生活语言和口头语言,切忌使用书面语言和领导报告式的语言。生活中人物的对话往往是短句为主,节奏快、易上口,若改用书面语言或领导报告式的语言,肯定会感到别扭拗口。戏剧小品的语言也一样,易上口的短句既有利于演员表现,又可以产生快节奏的紧凑感,避免了拖沓、冗长,减轻了演员的表演负担和观众的听觉负担。
4、要幽默风趣。
在戏剧小品中,语言的幽默诙谐会产生强烈的剧场效果。上乘的戏剧小品之所以有持之以恒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将“有意义的内容”赋予了“有意味的形式”。戏剧小品的语言要突出三个“趣”:乐趣、情趣、理趣。有趣才有笑声,高雅严肃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笑声来完美地传达给观众。华君武曾有一幅漫画:讽刺相声不生动,不幽默,听者:爸、妈、儿子以及小猫都听得睡着了。他还有一幅漫画:相声表演要用挠胳肢窝的办法刺激观众发笑。这两幅漫画对小品语言的推敲都有启发:不能靠演员出洋相引人发笑,而要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刺激观众的笑神经。
十一、戏剧小品结尾的处理
戏剧小品的创作也与文学创作一样,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即:开头要巧妙,腰身要丰满,结尾要有力,给人为之一振,或出乎意料。也有“龙头凤尾”一说,即:结尾要漂亮。戏剧小品的结尾是整个剧本构思中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有时往往是先有一个好的结尾构思才去写小品的。
一个好的小品必须有一个经过升华了的结尾,有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既要做到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又要贵在含蓄,不说太多,让人去思考,发人深省。切忌平淡无味、草率收兵,达到气氛浓郁、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境界。如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在结尾时人物角色发生了转变,“本山大叔”不但心不烦了,而且可以去与别人聊天、唠嗑了,与小品开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得到了升华。军旅小品《第八天》讲的是红兰两军的两名男女战士经过了八天的野外生存训练后,按演练指挥部的指令上山寻找食物(一盒方便面)的故事,从发现方便面——武打争夺方便面——比武赢得方便面—设计骗取方便面——女战士晕厥——男战士留下方便面——女战士推让方便面——打开方便面盒子,这时小品进入结尾,高潮出现于此:方便面盒子里根本不是方便面,而是一道新的作战命令:“抢占15号高地。”于是两名战士又进入了新的争夺战斗。这个结尾出乎意料,不仅令人为之一振,精彩至极,而且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十二、戏剧小品“点子”和“包袱”的设计
“点子”是文艺创作圈内的行话,所谓“点子”,含义有三:一是创作的角度;二是制造出来的故事,包括戏剧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的全过程;三是解决矛盾的方法。点子设计就是创作,新点子就是创新,但是点子设计难度很大,是小品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小品创作最艰苦的一环,更是小品创作的重要基础保障,可以说,没有点子设计,就没有小品创作,没有好的点子,就没有好的小品。因此,戏剧小品的成败关键在于设计、创新点子。笔者认为“点子”就在于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写那些生活中“奇怪无比”、“荒唐可笑”、“不可思议”、“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实际上就是那些错位的、怪异的、反常规的、可笑的、有趣的生活现象。当然,这样的生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完整地出现的,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提炼,加以完善。毋庸讳言,成功的点子和成功的小品,是需要作者作一些放大夸张的奇思怪想、奇编怪造(但不是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的,如:
黄宏、宋丹丹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写的是夫妻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制约而“游击”全国各地生育孩子的“荒唐事”;
赵本山表演的《办班》,写的是一个对小提琴演奏一窍不通的木匠当幼儿艺术班的小提琴演奏教师的“反常事”;
郭达表演的《换大米》,写的是某剧团领导从街上拉来一个高嗓门的换大米的农民来当歌唱演员,而让真正的歌唱演员去换大米的“错位事”;
军旅小品《女兵的歌》,写的是让三个如花似玉、豆蔻年华的女兵战士去捉刀杀猪的“有趣事”;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表演的《卖拐》,写的是“本山大叔”硬把一个腿脚利落的厨师给忽悠瘸了,买下了他的拐杖的“怪异事”。
由于选取了这些荒唐的、怪异的、有趣的、反常规的、错位的、可笑的生活现象,不仅造就了小品中更富思想内涵,更具性格特征,更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也为构思故事情节、推敲人物语言,制造戏剧冲突、解决戏剧矛盾,组织舞台行动,调动观众的关注率打好了基础。诚然,小品的点子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切忌胡编乱造,脱离现实,令人难以置信。
“包袱”是点子中的小点子。好“包袱”是优秀小品的“定时炸弹”和“开心礼花”。其实一个小品,整个点子应该是一个大“包袱”,中间通过利用语言、动作、细节再制造小“包袱”,施放“开心礼花”。赵本山、黄宏表演的小品都具有这样的包袱特点。如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剧中采取运用道具(马夹)抖包袱的手法,巧妙地配合了语言的表述,产生了强烈的“包袱笑料”的效果。高明的编导,把“包袱”像定时炸弹一样顺序地排列在整个小品流程之中,并且使其有节奏地爆响,产生了“包袱”不断地抖,爆笑不断地有,高潮不断地稠的剧场效果。结尾的包袱其实是一个大号炸弹,把全剧的气氛推向高潮,留给观众的是一连串的笑声和笑声过后的无穷回味。
十三、戏剧小品的起名
戏剧小品的起名非常重要,剧名起好了,能够起到画龙点晴,点石成金的作用。假如有了一个好的小品剧本,而忽视了剧名的设计,将会失去人们的兴趣而降低关注度。
1、点题型。即通过剧名,直接点明小品的主题。如《鞋钉》、《张三其人》。前者的内容就是围绕要求买鞋钉,不肯卖鞋钉而展开的戏剧冲突和戏剧矛盾,其主题则是通过鞋钉表现职业道德的主题。因此,起名《鞋钉》则起到了直接点题的作用。后者的内容是通过张三这个人物的一系列举动,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和刻划他的性格特征,观众看了小品之后,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张三这个人物的典型性。因此,起名《张三其人》再恰当不过了。这类剧名还有《野战表》、《钟点工》、《英雄母亲》、《找焦点》、《特种兵》、《纠察》等。
2、趣味型。通过有趣的剧名,去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观众的兴趣。如《超生游击队》、《打工奇遇》、《如此包装》、《一媳三婆》、《机器人》、《打扑克》、《喜临哨所》、《下棋》等。
3、悬念型。通过富有悬念的剧名,去诱发观众的猎奇心理,引起高度关注。如赵本山表演的《三鞭子》,黄宏、魏积安表演的《杨白劳与黄世仁》,军旅小品《第八天》、《悲喜交加》、《三封电报》等。
4、诗意型。以诗画般的剧名产生诗情画意的美感,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欲望。如:《女兵的歌》(其实是表现三个豆蔻年华如花似玉的女兵新战士捉刀杀猪的故事)、《泉水叮咚》、《温馨的烛光》、《芙蓉树下》、《太阳伞下》、《蜜月》、《前面有棵树》等。[NextPage]
十四、戏剧小品创作上要避免的错误
1、选材上的错误。在选材上忽略了小品的概念、特征和构成方式,或把大型事件、大型题材硬塞进小品,或把小戏的素材硬捏成小品,结果小品的生活故事片段感没有了,流畅自然的戏剧节奏没有了,丰富的生活情趣没有了,丰满的肌肤血肉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副的骨架,使小品难以承载,难以表现,令人看起来非常干巴、空泛、乏味。
2、戏剧矛盾设置和解决的错误。戏剧小品的矛盾冲突可以仅仅是一种差异,可以一波三折,而不宜大动干戈。无论是心理冲突、性格冲突,还是事件本身的冲突,都必须提供使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悬念。在戏剧矛盾的设置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虚假。或把现实生活中百分百不可能发生的事,矫揉造作、硬弊戏,硬凑戏,观众难以置信;或过于迂回造戏,久不破题,而结果早就大白于天下,编剧还自以为高明,其实观众早就坐不住了;或戏剧矛盾设置很强烈,而解决矛盾的办法过于单薄无力,甚至没有解决矛盾的点子和过程,矛盾就自然化解了,缺乏教育启迪的作用。
3、表达方式的错误。对小品的表达方式的限定理解不清,将“代言体”混同于“叙事体”,将“现在时”混同于“过去时”,演员以大段落的回忆作道白,像是在陈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引不起观众的兴趣。必须记住一个道理:戏剧小品不宜把戏剧矛盾推向幕后。
4、戏剧目的的错误。作者在写作时,缺乏“寓教于乐”的理念,抽象思维大于形象思维,直奔主题,急于去表达一种主题思想,缺乏故事情节,缺乏戏剧手段,缺乏生活情趣,缺乏戏剧效果,以大段的理性说教作为人物道白,戏剧流程上显得过于直白,陷入概念化、说教化、图解化的窠臼。
5、戏剧表演上的错误。小品的表演切忌舞台腔(古装戏剧腔),也不宜以大话剧的语音、语气,语调去表演小品,小品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越生活化越好,越口语化越好,这样越可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2010年3月10日)
第五篇:太原企业歌曲创作
太原企业歌曲创作
____汇鼎集团
全国免费热线:400 0036 881
客服电话:0571-58833215
官网:
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是目前中国最大最专业最具实力的企业歌曲创作基地,由CCTV中央电视台音乐制作组、太原电视台编辑部、明珠电视台、太原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优秀人才联合创办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心!同时涉及大型企业的周年庆典、形象代言、中央电视台广告、企业演唱会、开业庆典等重大意义活动的策划与运作,拥有央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中华情》制作组和大陆、港、澳、台强大明星阵容!制作作品包括:企业歌曲、公司歌曲、广告歌曲、校歌、院歌、厂歌、司歌、形象歌曲、医院歌曲、银行歌曲、集团歌曲、电视剧主题歌、电视剧片尾歌、电视剧插曲、电视栏目主题歌,等等系列原创歌曲制作。汇鼎歌曲制作主要包括:一首单曲制作和专业MTV制作;一系列原创歌曲制作或者MTV制作又包括:专业制作、省级制作、名人制作等。一首完整的企业歌曲创作包括:作词、作曲、歌手、乐手、录制、版权等;专业MTV制作包括:作词、作曲、演唱(国家级)、配器、乐手、录音、编辑、精版拍摄合成、后期处理等。创作企业歌曲不仅可以统一思想,增加凝聚力;催人奋进,提高战斗力;而且还能代替广告,传播文化;一首好的歌曲,可唱活一个企业精神。一首好的企业歌曲会为企业形象策划和推广带来很好的启示。太原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作为企业歌曲制作的领头羊,创作的歌曲最大限度地宣传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知名度,是想了解企业的人乐意看到的。
太原汇鼎集团一直秉着创作励志的企业歌曲不断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壮大集团队伍,为立足于社会不败之地奠定基础。为做中国第一品牌企业歌曲创作基地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