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术春课改心得
新课改学习体会
山湾子中学 赵术春
一、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理解与把握与新课改相适的新课程理念,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政治教师要胜任新课程,一方面应组织学生如何去学会“会学”,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不同的信息、选取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勇攀知识高峰和道德高峰的决心与信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盏明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中永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因为,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教材再怎么更新,总会或多或少地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况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会不断涌现,很多问题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新课改的灵魂是要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贯彻这一“灵魂”精神,做好师生互动活动,当好学生学习同路人的角色,保证在课堂上师生一起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展开直接地、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学生才能获得真情实感的、鲜活的知识,并获得人格的陶冶与健全。所以,今后我们在课堂上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众人说”,让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都有发言权,从而实现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探讨、研究、切磋、互补、交流,使课堂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心灵交汇的摇篮,成为一个互相合作、共同体验的空间。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和政治教学活动当作生命来珍爱,思想政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引导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品质和优良的人文素养。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作根本性的调整与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尝试与推行创新教学模式。
1、情境式教学。教学时,教师及时捕捉一些典型的时政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调动、挖掘、激发学生个性的需求和参与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在喜闻乐见中自觉实现知识、知识结构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段炼,并进行知识价值取向的选择。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应把握好情境的设计(包括案例、项目、问题)、布白、反思这三个环节。
2、案例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向“平等中的首席”。而学生则由“听”者转变为“手、眼、口、脑并用”者;由接受理论知识者转变为实践者,由被支配者转变为地位平等者。这些转变,实际是在告诉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左右逢源,步入佳境。
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三、用上下求索的精神谋求课改的新突破
新课改是一场革命,教师普遍欢迎这样的变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普遍感到困难颇多。面对困难,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艰巨性,要敢于向传统观念、习惯、政策、措施、利益发出挑战,不断探索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东西,真正能够推动新课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1、探索教学开放问题。新课改要求减少课堂教学中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强调课堂的支配权应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负责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这种开放的政治教学给广大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尚需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
2、寻求适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机制。基础教育中功利性追求在许多地方依然故我,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观念还没有改变,这导致了思想政治课改在不少实验区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打破传统评价观,力争评价的多元化,此乃刻不容缓的事。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与其他课改的教师相比,我需要转变、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必须奋起直追,不断学习,逐渐提高。只有这样,我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做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
第二篇:赵艳丽课改心得
新课改学习体会
山湾子中学赵艳丽
通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事实上,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其中最大的体会是: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得多了;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主体地位。新教材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意在以灵活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为师生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当然,作为一个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今后还需要多吸取些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
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发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2、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游走的范围应当遍及教室的每个角落,不要遗漏任何一组学生;教师不要在小组中逗留太长时间。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时不宜太快或太频繁,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
3、需要掌握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理智)
第三篇:2014春课改工作计划
赤水市元厚小学
2014年春季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中,我校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工作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
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工作措施
1、持之以恒坚持课改
我们将认真总结上一学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经验,弥补不足,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明确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什么能力值得认真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放手让学生学,教师如何才能改教为导,何为标准的课改课,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好课改课,是今后的工作目标,也是今后工作的切入点。
2、健全制度、加强督导
健全《厚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制度》,完善《校领导听、巡课制度》,《教师课改之星评价方案》、《金牌班评选方案》、《集体备课、议课方案》,按制度、方案开展工作,在学期结束时评出教师课改之星与课金牌班级,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评先选优时优先考虑,在绩效工资考核中作适当的体现;加强常规工作的督导,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化。
3、规范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开展集体备课,分组备课、议课活动。
下期导学案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组编写。每个学科分年级组编写,组织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由各组长负责分工、收集、整
理后于下学期开学前将电子版交中心校,中心校再组织开展全镇性的议课活动,进行修改及二次编写。
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前,必须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恰当的修改与调整,必须有自己的引导与点拨,否则视为无效。
4、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本学期我校将开展一系列的课改培训活动。如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与课改帮扶学校加强联系与沟通,开展校际交流与帮扶活动;在年级组开展同课异构、上示范课,过关课等教研活动。
5、开展评课、议课比赛,将教学活动化整为零,开展各个环节的比赛活动,以比赛活动促进提升。
6、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课前自学、课中互学、课后补学能力的培训与指导,让学生善学、乐学;加强小班建设与管理,注重展练形式、小班口号、评价方式与评价导向作用等方面的思考与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总之,我们学校会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继续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课改!
赤水市元厚小学
二0一四年一月
第四篇:2012春课改实施方案
仪陇县石佛小学校
2012年春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实 施 方 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是石佛小学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按照县教育行政会议要求,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因此,构建多元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本学期重在学习运用重庆綦江先进课改经验,采用“121”导学模式进行课改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改模式
临帖成都青羊实验学校、重庆开江实验学校的“121”导学模式,改变过去的排排坐为小组围坐合作学习方式。采用这种模式,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包括(1)课堂教学的40分钟分别按照1:2:1的比例,划分为“10+20+10”三段六环节,准备(习旧引新、发现目标)----操作(尝试探究、合作交流)----迁移(达标评价、拓展提升);(2)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划分为三段,①导----诊断与出示,②拨----启发与点拨,③评----评价与补救;(3)学生的自主学习划分为三段,①尝----自学与尝试,②探----合作与探究,③展----展示与迁移。(4)课堂时间划分为三部分,①教师讲授点拨10分钟,②学生合作探讨20分钟,③课堂巩固提升10分钟。
二、实验对象
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
三、实验学科
以实验年级县统考科目为主,逐渐延伸到艺体学科,逐渐辐射到其它年级各学科,最终达到全面铺开。
四、课改目标
1、学校目标:逐步完善、实施我校的“121”导学模式。
2、教师目标:学会教学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探索、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终极目标:半年熟练掌握临帖模式,一年提炼形成自创导学模式,两年熟练掌握并推广模式,五年形成固定教育体系。
五、明确职责
(一)课改领导小组
组 长:林 科(负责课改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谢 东(课改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过程的监控管理、意见的收集与调整,负责对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的课改视导)
彭君臣(课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活动方案的拟定与落实,评价与考核,负责对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的课改视导)
唐爱民(负责教师的业务指导、班级小组的建设与培训,负责对初中语文、历史、地理、英语的课改视导)
成 员:4、5、7、8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
(二)课改实验工作小组(含教师业务培训组、课堂教学改革操作组、学校管理评价组)。
1、教师业务培训组。责任人;彭君臣,主要负责“121”导学模式的理论培训、教师观念的转变,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培训,“121”导学模式的过程操作要领培训。
2、课堂教学改革操作组。小组建设:责任人:唐爱民,主要负责小组的编排、小组成员的分工、培训、小组建设、制度、考核、评价,形成系统的理念文字资料并归档。
导学案编写:责任人,彭君臣,主要负责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审定、打印,集体备课的流程把控。
课堂教学:责任人,谢东,主要着手抓实课堂教学,严格把控,努力做到“121”导学模式,通过示范课、达标课、竞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不达标的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并限期达标。
课堂反思:责任人,彭君臣、各教研组长,负责每月一反思,每月一提炼,达到组组有进步,人人有提高。文化建设:责任人,唐爱民,负责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设计、打造,督促检查。
投入保障:责任人:林科、罗聪,负责课改中所需经费的提供、硬件设施设备的添臵、维修。
3、学校管理评价组。责任人,谢东,负责对教师教学业绩、教学质量的抽检评价,对学生学习小组的学习纪律、学习氛围、学习效果、清洁卫生等的考核、量化。
六、具体步骤
根据上学期我校落实“121”导学模式的情况,本学期课改确定为三个阶段,即:课改前期准备阶段、课改实验实施阶段、课改实验总结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课改前期准备阶段。
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理论培训,对实验班教师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培训,对4、5、7、8年级进行分组、组长培训。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课改实验实施阶段
1、导学案。各任课教师可采取手写备课和电子备课的方式备写导学案,各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导学案一律使用电子教案,以便于统一打印。学案中的学生预习检测、课堂达标检测可借用练习册或者其它课外辅助读物,需要打印、复印的交教务处审核后集体打印、复印。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确立准确的三维目标,抓住导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合理、适用的导案、学案。学案中的检测闯关要紧扣本课时的目标。在时间的安排上,尽量做到10+20+10分钟模式。
2、上课。学校根据年级、学科特点确定课改实验研究教师,由教研组长、实验研究教师充当课改标杆,由教务处先对课改标杆教师的指导,再由标杆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本学科教师参与现场观摩,然后组织本学科的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建议、总结、反思,最后达到标准。此项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在4月1、5、6、9日进行。课改实验研究教师为:四年级语文易萍,四年级数学刘钰晗,五年级语文舒娟,五年级数学王雪梅,五年级英语廖静,七年级语文王燕,七年级数学余云胜,七年级英语裴敏,八年级语文许华军,八年级数学姜正学,八年级英语黄昱颖,八年级物理李尧。结合马鞍片区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历史竞教的大好机会,在4月中旬举行一次石佛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竞赛活动,参赛教师为全校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学科的45周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学校设臵奖项给课改教学成绩优秀者颁发奖金。
5、6月还将组织特岗教师进行上课、说课、评课活动,利用师徒结对活动,积极引导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达标。
3、听课。学校利用每天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听课活动,各个实验小组的组员本学期至少听本年级组标杆教师的课6课时,其它组标杆教师的课2课时,参与竞赛课听课10课时以上,其它常规听课10课时以上,每次听课后,听课人必须填写体会与建议、撰写总体印象,再由授课人在听课人的听课记录本上签名。
4、反思提高。课改实验研究教师每次上完课要虚心请教课改视导领导的点评、指导,认真分析在实验教学中的得失,做到一反思一提高。第三阶段:(2012年7月)课改实验总结阶段。
学期结束,学校对课改实验结合期末质量检测进行分析、总结、反思,将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梳理、归纳,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利弊。评选课改先进教师、优秀班级、活跃学习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七、总体要求。
树立课改新思想,由过去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各位教师要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核心理念,在课程实施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在人格平等和服务学生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一种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深入理解课改的实质,广大教师要达成共识,努力做到五个转变:一是教学目标从“重知识技能”向“实现三维目标”转变;二是教学方法从“单纯的传授”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三是教学过程从“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四是教育方式从“单、双向交流”向“群体、多向交流”转变;五是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向“关注每一位学生”转变。坚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坚持合作学习;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定教”,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力求实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导学思路的转变,导学方式的创新,一定会给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带来新的起色,带来新的变化,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引领教学教研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来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O一二年二月十日
第五篇:课改心得
课改心得体会 向少奇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