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模式(适用于新教材)

时间:2019-05-12 23: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模式(适用于新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模式(适用于新教材)》。

第一篇:6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模式(适用于新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年级下册选修…专题……中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首先我对本课题教材进行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对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这节课主要包括……和……等内容,它的学习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学好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教材首先从……入手,先讲了后讲了 通过分析,本节课具有3个特点:(1),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社会,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2),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实验的步骤设计、具体细节处理等,还没有完全掌握(还不是很熟悉),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3),本节课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识地设置了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以图代文,读表分析,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分析,概括等能力.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从知识、能力、情感(德育)三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知识方面,我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理解……;其次能力方面,要养成(培养)学生……方面的能力;再次情感方面就是要引导他们培养什么态度,树立什么观念等等。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包括……和……两点,而……是他们的薄弱环节,难以把握,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上面所说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也就是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由于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本书又主要依实验为依托(在实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能够动手操作尤为重要。考虑到本课的特点,我准备采取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具体来说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采用播放……有关图片、视频等手段对……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分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俗话说:好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他们活学活用,而不是死板硬套死记硬背,具体说来我准备引导他们用理解记忆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分析了教法和学法,下面我将具体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设计,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三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首先,我先提问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温故知新。

接着我将利用课件(视频小片段、图片播放)演示等播放……的图片(内容),引出新课(……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然后在讲授新课环节,接着利用课件演示……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从……讲起,……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只依照传统教学方法,照猫画虎式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步骤和方案,还要使学生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我采用播放……让学生自己通过……的观察分析, 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加深理解,变抽象内容为具体设计,更好地突破了重难点,更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找同学描述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通过其他学生对其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方案(修改建议),最后由我及时进行总结并给出完善、详细的设计方案,并总结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1、提出实验假设

2、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3、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分析,接着,再次让学生观察或思考试验流程,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指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有关操作的调控,我在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师生一起互动,突破难点

在完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后,我将对教材中有关……的知识点进行适当引申,比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串联积累及其思维的展开,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接着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整体回顾,归纳小结

最后,对本课进行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那些内容需要学生记忆,比如……,那些需要理解,那些需要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之后,布置作业,难度要适中,既兼顾基础,又有拔高锻炼

最后,说我的板书设计,也是我说课的第四部分,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一学法指导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来,并最终达 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生物说课稿大全《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种群和群落》,是这一章的学习基础。平时学生也接触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所以本章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已有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又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概念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既要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复习巩固,又要建构新概念,且提高学生建构概念模型的能力。所以确定目标是:

1. 明确什么是生态系统。2.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 城市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建构模型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教高,但又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培养整体观点的好方法、途径。所以本节重点和难点是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分析、理解。

四、说教学方法。

问题--à学习--à尝试--à讨论--à修正--à完成构建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复习种群、群落,引出生态系统概念、建立三者关系的模型。

2.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列表分析图5-1的各成分的联系、区别

②建立生态系统成分的四者相互联系的模型。

3.食物链、食物网。分析图5-5 学生分析,并交流数食物链的方法。

重点是方法的建立,最后教师指出注意事项,如 ①

三级消费者与第三 营养级的区别。

食物链中起点是生产者,重点是不被捕食的消费者。③

生物的种间关系会重叠,如既是捕食又是竞争。④

一种生物可能占多个营养级等等。

作业:创新P132 研讨二 表、图的总结

P135 7、8

P136 3

既复习知识,又巩固模型建立的能力培养。

第二篇: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

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随后提出问题,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颜色和患者尿液颜色的区别,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随后补充,正常人的细胞膜没有破坏,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导学生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示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并且渗透健康饮食习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对这一知识点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师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教师提供实验验证,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验证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1、组成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一和实验二)

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循序渐进、层层诱导。并顺势引导学生提出何种假设?又如何来证实你的假说?学生根据实验一、二,能够得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随后称热打铁,继续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又是如何组成细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磷脂分子资料和实验三)

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磷脂的性质和细胞生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以及假设组织细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况,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师评价,给出意见。最终得出细胞膜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只有这种结构才可能稳定于细胞内外均为水的环境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多媒体展示资料4和冰冻蚀刻显微技术)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把自己当作科学家,会得到怎么样的假设?同时表述模型。学生根据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的实验结果,描述细胞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的存在状态。培养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4、细胞膜是静止的吗?(多媒体展示变形虫视频和实验五)

视频展示变形虫运动,动画展示荧光标记技术,启发诱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应结论,并设计新的验证性实验证实细胞膜具有流动性。通过视频和动画的辅助,增加学生对微观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质疑、创新、探索的科学观点。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模型)

多媒体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实验探究上进行回顾,用自己的话说出基本要点。教师纠正、展示完整内容并进行详细讲解并补充糖蛋白等相关知识。

让学生进行回顾,增强口语表达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并检验教学效果。

环节三: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思考题,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中,哪些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哪些又体现了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点?

通过学生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有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课后以思考题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识,应用新知,又能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阐述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清晰直观的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突破策略:

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

1、实验设计过程

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

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知识。

3、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原则和方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

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提出课题:细胞呼吸

探究新课:

(一)、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图片)

2、“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图片)

3、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5、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从“反应物、产物、场所、条件、本质、方式等多方面归纳)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存。(简单介绍此片:图1、2、3)。

(片5)首先我们看一段小资料同学们能否从这段资料中,提取出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信息?

学生:(同学们可能分析出:)酵母菌产生了CO2、酒精

教师:(此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酵母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据酵母菌的介绍(有氧、无氧均能生存)酵母菌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的呢?

教师:科学结论的得出,均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或推翻这位同学的分析。

在设计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其生活方式与动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生物对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手段。(可转回片4)

2、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原则:(讲解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

3、在检测观测指标时,应根据具体的观测指标采用具体的实验措施:CO2、酒精可通过其化学性质来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酒精的鉴定需在黑板上写出)

(片6)展示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完整实验步骤(与此同学的实验过程比较)

(三)、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片11)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能否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观察现象:面包松软,啤酒的形成均与酵母菌有关

2、提出问题:酵母菌的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最可能假设:

4、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操纵实验变量;科学检测实验的观测指标;限制好无关变量

5、实验结果预期

6、实施实验,7、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判断假说真伪、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假说正确。

8、得出结论;

(四)、再探究: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节课小结:

(六)、关于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有关实际应用,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讲解。

(七)、作业:以哺乳动物(小白鼠)、植物(小麦、金鱼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八)、以植物种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1、操纵实验变量:活种子、死种子

2、科学检测观测指标:(在黑板上写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观测指标的分析。)

A: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有机物量(物理学方法)

B:观测指标为消耗的氧气量(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

C:观测指标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学方法结合)

D:观测指标为温度变化(物理学方法)。

(九)、板书:

第二课时:

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一)有氧呼吸全过程

出示课件:(展示有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无氧呼吸全过程

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味。)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提出要求: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只起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总结的作用。

(三)、有氧、无氧呼吸的比较

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4、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展示:知识目标检验小结:让学生自行检验有无达到知识目标。

(五)、课后探究课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如:①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②加的酒药是什么?③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④在瓷坛内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⑤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等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五、效果预测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引入,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引起加强学生有意注意,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预测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的探究性课题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3

一、说教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必修1第6章第3节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熟悉的是个体的衰老,而对于看不见的细胞的衰老却知之甚少。细胞衰老有哪些表现呢?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细胞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细胞的凋亡与死亡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构成了本节内容的主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知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而且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寿命息息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这都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但是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很清楚,这都需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

三、说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衰老的特征;探讨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简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2、培养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通过有关衰老问题的讨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探讨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于学生对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判断易混淆,因此教学难点为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五、说教法学法

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提问学生:在家里大家注意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体和行为上具有一些不同于年轻人的特征,试举例说明。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将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征?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分析出老年人的组织细胞衰老、死亡,从而引出课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通过联系生活导入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与生物之间构建联系,发现生物来源于生物,提高学习的兴趣。

2、新课展开

本节课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如下问题:

(1)大家都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我们体内有没有细胞衰老、死亡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2)每一器官内都有细胞不断衰老、死亡,那怎么办?

(3)老年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在老化,有没有新细胞产生呢?能举例说明吗?

(4)由以上分析你能看出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有什么关系?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一样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确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细胞衰老。

首先,我将讲解细胞衰老的含义,即细胞衰老过程是细胞内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之后设疑:为什么形容老人会用“干瘪的老人”?老年人为何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的现象?老年人的头发为何会变白?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出细胞衰老的特征。即:水分减少,代谢减缓;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积;呼吸速率减慢;膜通透性改变。

之后继续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的衰老呢?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我将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呈现,辅助学生理解相关学说。

第三部分: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

我将通过课件展示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蝌蚪尾的消失,以及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五个手指的分开的实例。通过实例引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之后我将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然后组织学生从个体发育和组织细胞更新与机体的功能区分析讨论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最后强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最后,师生共同探讨一个与细胞衰老有关的社会问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即教材的“资料搜集和分析”。首先提问: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老年人的比例去讨论分析,从而引出“老龄化社会”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长辈,让大家说一说他们的生活能力怎么样?在生活中,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老年人应该怎么做?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与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设计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内容,总结问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观点。

3、小结作业

为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的整体认识,本节课采取学生总结的形式,归纳本节重点知识,我会针对教学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申,保障学习效果。关于作业,布置学生课外到有关部门搜集资料,分析本地区的老年人的人口特点,并在市政建设方面给他们提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建议。这一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老年人的关心,对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社会和国家以及老年人自身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思考,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七、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炼学习的重点。

第三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教材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教材

摘 要: 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新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加强综合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锐意教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实施新教材,探讨课堂教学策略,对每个高中生物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教育新定义、新内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多样法

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单一地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授―受”模式,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因此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1.将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相融合。可以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讲细胞有丝分裂时,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2.将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将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融合。学生智力的开发、素质的培养,不能单靠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还必须依靠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现代教学和经验教学有机融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代生物教学中,虽然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如果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融入,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厌倦。合理利用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含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1.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与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而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班级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必然落空。

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总结

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总结

楚雄市龙江中学黑丽琼

在这几天的的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观看视屏和资料,我觉得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观念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各科教师是直接参与教改的主力军,他们的战斗能力与战斗热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所以,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热情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思考。

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

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目的转变,由“双基教学”转变为“三维”目标的教学。我充分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通过这次生物新课改培训,虽然我获得了不少的思想和心得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让自己能够和学在生一起不断的探究中走向成熟。

第五篇:高中生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指导我的说课,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等四个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苏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新陈代谢与A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ATP的结构功能、形成,ATP与ADP相互转化等三部分。

2、教材地位: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编者将此放在代谢这章的开始来介绍,无疑为对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材作用:该节与前一章的能量相关的物质、结构相照应,有为后续的光合、呼吸作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之作用。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体验合作学习的氛围。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ATP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对必修1第2章学习,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明确了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能量的“通货”作了铺垫。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但 不完善,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如化学键能的理解等。

三、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启发式、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会通过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是什么?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这其中的能量能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

引起其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再引入究性实验,证明ATP能直接被利用。通过唐代杜牧的《秋夕》一诗引出试验时所涉及的一种动物——萤火虫。指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那么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实际上,细胞中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这些能源物质的稳定性,利于大量地储存,但它们能不能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是怎样解决“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加入葡萄糖的萤火虫发光器粉末无荧光出现,而加入另一种物质——ATP的粉末发淡黄色荧光。从而引出ATP,指出细胞把稳定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解决了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发疑问,引入新题,即ATP是什么物质,?

2、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之后,我会用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新课的讲授过程。2.1.ATP分子结构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P54相关内容后,教师讲解:(1)ATP分子的作用

通过类比说明ATP分子的特点。将糖类等能源物资比作存折、银行卡等,它们主要起储存的作用;而ATP则相当于现金,可直接使用。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比较是学生对ATP的作用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2)通过多媒体展示ATP结构式,向学生介绍腺嘌呤、核糖(两者结合而成腺苷)、磷酸。(3)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的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可以水解放出大量的能量,达到30.54 kJ/mol,且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容易水解脱离开来。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2.2.ATP与ADP相互转化

(1)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ATP与ADP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教师讲解:通过事例说明ATP在体内一般维持一个稳定的含量,且含量很少。诱导启发学生思考原因。即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ADP(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播放多媒体课件:ATP与ADP相互转化)。

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ATP的转变量几乎接近于体重,但在体内存在的ATP的量是很少的。ATP和ADP在体内总是处于不断转化的动态平衡之中。如下所示:

2.3.ATP的形成途径

(1)学生分组讨论:动植物ATP的形成途径有哪些?

(2)教师讲解: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于人、高等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除来自于呼吸作用外,人和高等动物还可以来自磷酸肌酸的转移。

2.4、ATP的利用

(1)教师讲解: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2)学生看课本图,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进行补充和完善。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从生物耗能的根本来源、生物的主要能源、储备能源、直接能源方面和ATP的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总结,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最终理解ATP在代谢中的作用和地位(实际上,从对ATP的认识、讲解到各种补充材料的每一环节都要注意这一知识难点的突破)。

4、小结巩固

(1)ATP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A、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高能磷酸键内 D、腺苷和磷酸基连接键内(2)ADP转变为ATP需要()

A、磷酸、腺苷、能量、酶 B、磷酸、腺苷、能量 C、腺苷、能量、酶 D、磷酸、能量、酶 5拓展延伸

完成P60页相关基础题及拓展题,查阅资料了解ATP在生活中的应用。

下载6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模式(适用于新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6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模式(适用于新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二、 说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

    高中生物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种群和群落》,是这一章的学习基础。平时学生也接触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农田......

    高中生物经典说课稿

    高中生物经典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第 单元,第 章,第 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高中生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简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传授“对照实验”的思想方法,理解酶的特性、酶促反应 《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正文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共5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优秀......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心得和反思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心得和反思 作者:荣成市第„ 教育教学研究来源:孙巧玲推荐 点击数:596 更新时间:2005-8-17 引言:从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随着我省作为实验区开始了一系列的新......

    浅析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色(定稿)

    第 1 页 共 4 页 浅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研究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相关内容的变化,对于我们在教学中有效地克服原有思维定势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自身的知识更新,而真......

    高中生物说课稿5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 一、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中生物第一册(新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主要是新陈代谢与A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