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你留心了吗》教学建议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之“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本课是“快乐的小问号”主题单元的第一课,教材通过生活情景图及提出的相应问题和主题文,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世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探求,从而明白生活中的道理,发现万事万物的神奇之处。
一、课本44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两幅情景图、一段主题文字和一个问题组成。开头的主题文,让学生知道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会有很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懂得问题的提出是探索未知世界的突破口。
“你对看到的事物感到好奇吗?”旨在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要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提出问题。
两幅情景图分别是:一女孩一手拿着采集的树叶,另一只手拿着放大镜,正在观察蜗牛;一个女孩端着书,拿着笔,仰头首思考问题的样子。这两幅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连,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导他们打开思路,勇于提出问题。
本页教材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提问,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学本板块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身边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和家长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是探索知识的源泉、动力。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大耳朵图图》片段,图图看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要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探究的乐趣。
以“你对哪些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主线,引导学生说出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上,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有多高,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就很有意义。
二、课本45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这一板块由一幅情景图、一组对话和一句提示文组成。情景图:三个孩子,其中两个趴在地上,一个坐在石头上,正专注地观察地上爬行的蚯蚓。男孩问:“蚯蚓生活在泥土里,它吃什么呢?”这幅情景图旨在以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事物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周围处处有学问。
情景对话:四个学生坐在一起,左边的男孩问道:“水是什么颜色的?” 左边的女孩想到了蓝天,便说:“是蓝色的。”右边的男孩想到了绿荫,便说:“是绿色的。”右边的女孩想到纯净水,便说:“是无色的。”情景对话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寻自然现象“是什么”。感受只要自己时时留意,就能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提示文旨在告诉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只要多提问题,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秘密。本页教材旨在让学生留意观察身边常见的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其中的秘密。
教学建议:教学时,可以出示蚯蚓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自由提问,如:“蚯蚓吃什么?”“它没有脚,怎么走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问题,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组织到“博物馆”参观的活动。如:出示一双神秘的鞋子,让学生有依据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双鞋子是谁的?”“他是多大码的?”“它怎么放在博物馆里?”“鞋子下面的小刺是干什么的?”让学生明白,只有勇敢地提出问题,才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
三、课本46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由一句提示文和四幅生活情景图组成。
提示文:“想想‘为什么’,我们会明白许许多多的道理。”激发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
四幅生活情景图内容如下:第一幅图,一个孩子佩服另一个孩子读书多,另一个孩子说自己想知道“为什么”。第二幅图,两个孩子议论鸡喝水的问题,“鸡喝水的时候,为什么要抬头看天?”第三幅图,孩子和妈妈高兴地剥芋头皮,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剥芋头皮时手会痒?”第四幅图,农家院落的一口井旁,男孩问:“为什么井水冬暖夏凉?”通过几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问“为什么”,就会明白许许多多的道理。
本页教材中的几个案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有心人,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植物、动物、生活用品等图片,给学生的思维提供线索,让学生有依据地提出“为什么”,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多问问“为什么”。接着教师重点播放类似“向日葵为什么总是朝着太阳”的视频,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开阔视野,深入领会“想想‘为什么’,我们会明白许许多多的道理”。
四、课本47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由一组情景对话、一个活动和一个学生作品组成。情景对话:树林里,树叶落地,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一个男孩正在收集颜色一样的树叶,一个男孩拿着树叶问:“为什么很多树叶落地时背面朝上?”另一个男孩拿着树叶用放大镜观察着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想想“为什么”。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学生作品为活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帮助学生思考。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个“问号王国实践馆”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四个组,分别观察小乌龟、小金鱼,品尝火龙果、橘子等。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一个最有价值、最精彩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个“问题收集袋”,请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放到“收集袋”里,教师从中抽出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第二篇:10.你留心了吗 教学设计
你留心了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是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活力。
情感目标:让我们的学生对于生中和镇中的现象有着探究探索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很小自控能力差,但对大自然和社会有浓厚的兴趣。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你留心了吗?
看录像.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从家里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录像中我们看到树发嫩芽。雪花从树上飞扬而下。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让我们在大自然中留心观察。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留心观察。去发现生活去寻找我们的快乐。
活动2【活动】让学生提出学生常见的问题,激发兴趣。
1.你知道小明在谈些什么吗?你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吗?你能帮他解答吗?(小明的问题哟,月亮上面有什么?所有的植物都开花吗?我是从哪里来的?蚯蚓在泥土里,他吃什么呢?)
2.让班里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点名说。(学生的回答可能千差万别我们要认真引导激发他们的兴趣。)活动3【讲授】小结。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现象,周围的世界,的认识是从这些问题开始的
活动4【活动】学生的课后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大自然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们能不能多留心一点,乖官查他们发现他们好吗? 活动5【练习】交流收获。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说说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
第三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做个小玩意儿》教学建议
“做个小玩意儿”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之“喜欢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本课引导学生利用常见的简单工具,动手制作小玩意儿,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合作、互助的品质,体会劳动与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动手进行创意制作的向往,努力做动手动脑、有创意的人。
一、课本21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内容由三幅情景图、两个提示语和两个问题组成。第一幅图中,几个学生围坐桌旁,桌上摆放着一些工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工具;图中的几个孩子有的在用工具制作,有的在递接工具,提示语“剪刀尖的一头不能对着别人哦”,提醒学生正确递剪刀,也提醒同学们使用锋利的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图下面的提示文,引导孩子们在使用不同的工具时,也要注意安全。另外两幅图,展示的是一个小女孩利用工具动手制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使用这些工具。
本页教材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小工具,并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工具。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教学,要以实物演示为主。除了让学生认识教材中给出的钉子、剪刀、回形针等工具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认识一些常用工具。因此,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从家中带一些手工工具,也可以准备课件,呈现一些常用工具。
这一板块的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介绍一下工具的名字,并大致说说它们各自的用途。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知道了工具的名字、用途后,可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需要选用什么工具。比如:我想测量桌子的高度——用米尺,剪一幅窗花——用剪刀,等等。知道了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就要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这些小工具的用处有很多,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可是有些家长却不让我们使用,为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明白,不正确使用工具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从而认识到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第二步,可以通过开展“请让我来教教你”的活动,或教师演示,或学生演示,或用课件演示,或小组内学生互教互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白这些工具的功能,学会正确、安全地使用它们。
组织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用什么工具,做什么,让学生自己拿主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安全和教学秩序。
二、课本22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由五幅小手工作品图、三幅废旧材料图、两组主题文和三个提示语组成。
本板块呈现了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即五幅手工作品图和第一个问题“猜猜他们分别是用什么做的”,通过观察图中的几个小玩意儿(稻草马、鸡蛋壳贴的画、彩色纸做的手镯等),认识所用的制作材料,初步感知废旧材料的神奇用途,进而萌发创作的欲望;第二层面,即三幅废旧材料图(旧纸盒、废弃易拉罐和毛线球)和提示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目的是把学生对废旧材料的认知引申到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第三层面,即主题文“几根稻草、几个蛋壳、几张废纸,再加上一点想象力和耐心,就可以做出许多小玩意儿”和提示语“多有意思呀,你也来试试吧”“我想用,做一个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善于动脑,一物可以使用,废物也可以变成美丽的物品,进而激起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的欲望。
教学建议:依据教材编排意图,本板块的教学设计,也分三个层次来完成。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五幅手工图,也可以展示几个用不同废旧材料做出的实物作品,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还可以做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废旧材料也可以创作出漂亮玩意儿。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利用,并鼓励学生课下在教室内、家里、大自然中找一找可利用的废旧物品。最后,借用教材中的主题文,教师进行总结引导:用我们灵巧的小手,加上富有创意的大脑,就能把这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创造出很多小玩意儿。接着发放表格,内容为:我想用,做一个,用到的工具是。学生分组讨论,打开思路并填写表格,制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小计划。教师布置学生根据填写的这一创意,回家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为下节课制作喜欢的小玩意儿做好准备。
三、课本23、24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包含两个活动:一是学做陀螺,一是尝试做更多的小玩意儿。这部分内容是紧承前面内容而设计的具体制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直接参与制作的活动中体验动脑、动手进行创造的快乐,并认识到身边许多不起眼的东西都可物尽其用,明白劳动创造美,智慧产生美。
陀螺制作简单、易操作,教材中几幅图示完整地呈现了陀螺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学生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示语“试试用其他材料做陀螺,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旨在打开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学做陀螺的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从教材插图和提示语中看出,尝试做更多的小玩意儿,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完成创作。
教学建议:本板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应该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组织,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认知转化为行动。
学做陀螺:
看演示:出示实物陀螺,并播放“我们一起做陀螺”微课视频,教给学生制作陀螺的方法,激起学生动手制作陀螺的兴趣。
备材料: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选取制作陀螺需要的工具材料:剪刀、彩笔、硬纸板、铁钉等。
做陀螺:学生动手制作。画图、剪开、涂色、穿钉子,细化制作每一步,特别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转陀螺:让自己的陀螺转起来吧!鼓励同桌比赛,对于不成功的作品,教师要帮助寻找原因,进行改造。
再体验: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材料做陀螺? 尝试做更多的小玩意儿部分:
尝试做更多的小玩意儿,是做陀螺活动的拓展延伸。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乐于创作的精神,在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小红想做花盆,可是她没有塑料瓶子;小刚的卡片剪坏了;小红不会穿铁丝等,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想办法自己解决。另外,教师也要格外注意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团结互助、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等方面的教育,避免学生不小心把其他同学的作品弄坏。
学生经历了一番努力创作成功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创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四、课本25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内容由三幅图、五句对话语和一段提示语组成。
三幅图分别呈现了学生创作完成后展示、交换和赠送的情景。第一幅图,展示手工作品,“这是我和大伟一起用糖纸做的‘跳舞小人’。”“哇,真漂亮!”言语中有同学之间合作成功的自豪,也有对其他同学创意的赞美;从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中可以感受到分享的愉悦。“我可以用手风琴换你的吊车吗?”“这是我做的风车,送给你。”“谢谢你!”提示语“玲玲教我做手工,虽然我做得不太好,但我们都很开心”,不仅引导学生感受相互帮助的快乐,而且更能体验取得进步的欣喜。
教学建议:本板块的教学,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完成。
第一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可以为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说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介绍是怎么做成的;还可以讲一件小玩意儿的用途,或者当场演示操作;更可以介绍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在展示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感受创作的神奇,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层,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同学展示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评价,或者给同学点个赞,或者作品互相交换、赠送作品,我用手风琴换你的小吊车,她把漂亮的抱枕送给好同学„„在互相欣赏、互换互赠的过程中,体验共享的快乐。
第三层,引导每个学生都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制作的小玩意儿不一定个个完美。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对于作品比较粗陋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借用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得不好没关系,只要用心做,就会有进步。做得精美值得高兴,有了进步同样值得高兴!
四、课本26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由一个活动、一个提示语、一幅情景图、两组学生作品和一首儿歌组成。
活动“用身边的材料,为你喜欢的游戏制作道具”,是对本课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提升训练。前面的教学活动,已经激起了学生创作小玩意儿的兴趣,此时要求学生为喜欢的游戏创作道具,就水到渠成了。教材中,几个孩子带着道具表演的情景图,更是对学生动手创作最直观的引领。
活动提示“把我们做的道具展示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配上了两组学生作品,不但形象直观,而且顺应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凸显了创作、展示、分享的快乐。
儿歌既是主题活动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学生动手创作、共享合作成果的激励和赞赏,更是对激发学生尝试一物多用、变废为宝思维的启迪和开发。
本页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动手创作的本领用于日常生活,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的能力迁移。
教学建议:这一板块是本课主题活动的拓展和升华,没有必要单独设计成活动。儿歌欢快活泼,朗朗上口,是对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作的鼓励,是对学生合作互助、成功分享的赞誉,也是对学生一物多用、变废为宝的期待。教学中,可以将这首儿歌以拍手歌的形式,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后,作为总结提升。
“用身边的材料,为你喜欢的游戏制作道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为游戏制作道具,比自由制作小玩意儿的难度大,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设计、去策划,而且这项制作更需要团队的合作互助,因此,这个活动可作为课后的实践拓展活动,由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新园小学2016-2017学下学期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杨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1)餐桌上的学问(2)爱清洁 讲卫生(3)做事不拖拉 单元体验活动:过好每一天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真快乐(1)我进步 我高兴(2)成长不烦恼(3)为你喝彩 单元体验活动:向快乐出发 第三单元:自救自护我能行(1)春夏秋冬学自护(2)不玩火 防触电(3)会变脸的水 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付
第四单元:温暖你我他(1)心中有他人(2)小手拉小手(3)他们需要关爱 单元体验活动:拥抱你我他
三、全册教学要求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三课时
2017年2月21日
第五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总结
椿树小学2018年春季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如下:
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尽量做到:
1、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4、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椿树小学:詹 付 英
2018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