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7-2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b Word版含解析
1.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答案 B 解析 图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项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套染色体平均分配,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项正确;设洋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则甲、乙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和4N,核DNA含量均为4N,C项错误;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可用于比较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的长短,但不能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D项错误。
2.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A.蚕豆叶肉细胞
答案 C 解析 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其他细胞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3.下列对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步骤解释错误的是()
A.解离过程使用15%盐酸,目的是使细胞易于分散 B.可以选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C.压片时需要进行研转使细胞分散成均匀一层
D.若镜检时看到细胞如图所示,则可能取材时取错位置 答案 C 解析 解离过程使用15%盐酸,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易于分散,A正确;可以选用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易于观察,B正确;在被弄碎的根尖上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呈单层细胞,不可研转,C错误;若镜检时看到如图所示成熟区细胞,细胞已经分化,看不到染色体行为,则可能取材时取错位置,D正确。
4.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
括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1)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先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为便于观察,常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一定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时,可用图①表示三者的数量关系 C.间期用图②表示最恰当 D.图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错解] A或B [错因分析] 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的识记不到位,搞不清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而错选。
[正解] C [解析] 先判断图①②③可表示哪些时期,再根据各时期的特点逐项分析。图②与图①相比,染色体数加倍,染色单体数为零,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③与图②相比,染色体和核DNA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心得体会]
第二篇:【学霸优课】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20-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b Word版含解析汇总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1.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体内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叫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患者体内因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项错误;据题意可知胰岛B细胞死亡是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的,C项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能会导致该病更加严重,D项错误。
2.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答案 C 解析 第一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忆细胞,再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应答效果更显著,A错误,C正确;抗原入侵机体后会被相应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清除,不会积累,B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无特异性,D错误。
3.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相关内容。由题意知,此种情况属于免疫过强,称作自身免疫病。物质a相当于抗原,可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A正确;抗原抗体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B错误;题目所述免疫过程中,在物质a刺激下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故C正确;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AChR结合的机会减少,故D正确。
4.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答案 D 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
5.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D.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答案 D 解析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清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B正确;机体内有抗体产生,说明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人工版本”MMP9酶相当于抗原,免疫细胞中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6.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
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
(1)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作用的对象无特异性。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在特异性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7.某同学一参加打扫卫生活动,就会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喘不过气来,离开现场后症状就消失。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打喷嚏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其呼吸中枢主要位于_____,人体若要抑制打喷嚏必须受到________的调控。
(2)鼻黏膜中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即产生了兴奋。兴奋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一段时间。
(3)该同学的表现叫过敏反应,从免疫学原理来看,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答案(1)脑干 大脑皮层(2)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的结合(信号的转换)(3)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
解析(1)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人体若要抑制打喷嚏需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2)鼻黏膜中的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即产生了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由于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要经过突触,而突触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的结合发生信号转换需要一段时间,即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因而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延迟。
(3)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某研究小组发现了胎盘生长因子抗体——PLGF抗体,该抗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阻断了胎盘生长因子与毛细血管结合的通路,削减了对肿瘤的养分供给,癌细胞分裂速度减缓,低于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的速度,使肿瘤明显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癌变的细胞不属于抗原
B.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
D.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属于细胞免疫 [错解] A [错因分析] 不知道抗原与抗体的化学本质和来源不同,误认为所有抗原都是外来物质。
[正解] B [解析] 人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A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需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B正确;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C错;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应属于体液免疫。
[心得体会]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生物中学学习资料
第三篇:高一必修一生物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材料和试剂
1、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可用葱、蒜代替)
2、试剂:①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1:1等体积混合)②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
二、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
① 解离:取根尖2—3mm(根尖分生区),放入盐酸酒精(1:1)混合液中,解离3—5min。
(目的:使组织酥软、细胞相互分离,以便制成单层细胞。)②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清水漂洗10min。(目的:洗去盐酸,以便碱性染料染色;防止解离过度)
三、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原理: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③ 制片: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或用铅笔的橡皮头轻轻压载玻片)。(目的:获得单层细胞,有利于观察。)
3、观察
① 低倍镜下找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② 找到分生区换高倍镜计数
③ 观察顺序:中期、前期、后期、末期、间期。
四、注意事项
1、切取的根尖不宜过长,否则不容易找到分生区。
2、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个步骤不能省略,不能颠倒。
3、使用显微镜寻找细胞时应边观察边移动,找到正方形排列密集的细胞即为分生区细胞。
4、观察结果中,处于间期的细胞个数应是最多。(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
5、观察时,如果视野中的细胞全处于分裂间期,则应移动装片,在下一个视野中寻找分裂期细胞。
6、(原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细胞周期停止,不能再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
第四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
(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1.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醋酸洋红染液为染色体染色
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解离时间越长越好,保证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解离液
C.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数相等
D.统计视野中处于图乙、丙、丁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
3.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4.下图为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显微照片,①~⑤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两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前一时期
B.③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C.④最适合用于洋葱染色体组型分析
D.⑤可能正在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5.下图为四组植物材料在“观察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周期来看,四组材料中D组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B.四组植物材料一定来自不同植物体
C.若四组植物材料来自同一植株,则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D.观察过程中如果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所有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6.下列对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7.如图①~⑤为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B.图①所示时期会发生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C.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图中细胞按减数分裂的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⑤
8.在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区分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染色体是否存在染色单体
C.有无同源染色体
D.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9.无论是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都可以将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生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所产生的染色体变异均可用显微镜观察到
C.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时,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10.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可使用卡诺氏液染色后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C.都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位置、数目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
D.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小鼠睾丸细胞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具体操作如下:
①预处理:取雄性小鼠注射秋水仙素。
②取小鼠睾丸放入装有适量的0.3%
KCl溶液的小烧杯中剪碎并过滤,再加0.3%的KCl溶液至4mL后,37℃静置30min进行低渗处理。
③加入2mL甲醇冰醋酸,800~1000
r/min下离心8min,弃上清液再固定8min。
④重复该步骤后加1mL固定液,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min。
⑤取清洁的低温预冷载玻片,距10~15
cm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之后轻轻敲打载玻片,同时从一侧轻轻吹气。
⑥将载玻片干燥后染色20~30
min,用高倍镜观察,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小鼠睾丸细胞进行实验是因为该部位细胞的__________(填细胞分裂类型)比较旺盛,而用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注入动物腹腔内进行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以使细胞周期同步化,从而积累大量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
2.利用KCl溶液低渗处理可使细胞膨胀,在制片时细胞易破裂从而有利于__________铺展。但在低渗处理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等条件,否则会导致细胞提前破裂或膨胀不足而影响观察。
3.制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细胞悬液后吹气和敲打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对装片染色时,还可采用倒置染色法:在玻璃板上滴加Giemsa染液,用2块废旧玻片作支架,将载玻片的标本面向下放置到支架上并使标本与Giemsa染液接触一段时间,该染色法的优点是可防止染液颗粒沉淀而影响观察,同时还可以避免__________。
4.实验小组观察发现,少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其他同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上述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导致。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大蒜为材料进行一些生物学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市售大蒜常经过休眠处理以延长保存期。若要使大蒜发根快、齐、多,实验中可以
处理以打破大蒜休眠期。
(2)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要确定一天中有较多处于分裂
期细胞的时间。甲同学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旺盛时期的9点左右、14点左右、24点左右取样制片观察,视野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
(3)为了探究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大蒜用清水配养生根,选取生长良好的根尖若干,均分为10组,分别用
及浓度为0.05、0.10、0.20、0.30的NaCl溶液各处理24h、48h,在上午10点左右取材,用卡诺氏液固定、保存。
②取①固定保存的根尖材料用95%乙醇冲洗,然后制作装片,制作流程为。
③镜检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数/总细胞数)。
实验
处理
NaCl溶液/mol•L﹣1
0.00
0.05
0.10
0.20
0.30
时间/h
实验
结果
有丝分裂
指数/%
6.97
7.51
6.46
6.28
5.84
5.44
4.73
4.27
3.82
3.15
实验结果说明: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
有关,其特点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染色体或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一般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不能用苏丹红替代,A错误;细胞分裂中期细胞核的核膜与核仁已经解体,看不出细胞核,且是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接着先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质量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使细胞分散开来,D错误。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一般是3~5
min,解离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观察到的细胞数目,A错误;漂洗过程中,需用清水洗去解离液,B错误;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数相等,C正确;统计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数目,不能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D错误。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细胞壁,不能观察到其细胞核,B错误;观察图像中的细胞发现有的细胞表现出核膜解体消失的特征,即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据此可推知,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染色质(体)与该碱性染料结合能力强,D正确。
4.答案:A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A.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有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正确;
B.由于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雄蕊观察减数分裂更好,B正确;
C.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
D.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时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分析题图可知,①中细胞具有一个明显且大的细胞核,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中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中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中即将形成4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中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按减数分裂的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⑤④,D错误。
8.答案:C
解析:A.无论是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其组成成分都相同,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中期也含有染色单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故C符合题意;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都是均等的,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A.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A正确;
B.染色体变异能够用显微镜过程到,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
D.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卡诺氏液适用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固定,常用于根尖,花药压片及子房石蜡切片等,所以把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A错误;
B、显微镜观察时,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B正确;
C、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所处时期,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D正确。
故选:A
11.答案: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染色体;
温度(或时间);
3.使细胞均匀分布(分散开);
染液快速挥发
4.敲打和吹气(的过程中导致染色体发生丢失)
解析:
12.答案:
(1)赤霉素
(2)中
(中后)
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远大于分裂期
(3)①蒸馏水(清水)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③NaCl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抑制作用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合理就行)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加长而加强(合意给分)
解析:本题考査植物激素调节和有丝分裂的有关内容。赤霉索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功
能,因此可用赤霉素打破大蒜休眠期。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的最佳时期;由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远大于分裂期,所以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①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探究
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的有无、NaCl溶液的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因此,实验组用0.05、0.10、0.20、0.30
mol▪L-1的NaCl溶液处理,对照组用蒸馏水即0.00
mol▪L-1的NaCl溶液处理。②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一漂洗—染色—制片。③由表中的实验结
果可知,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NaCl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抑制作用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加长而加强
第五篇: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2)步骤: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观察 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四 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时间: 3~5min.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五 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1)提取色素 研磨(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和记录: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七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 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让阳光照射。(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八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使用了玻璃烧杯。(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十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