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法(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3:2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法》。

第一篇: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法

基于任务驱动自主互助式的小组合作教学法

藏真用 郑德友

(山东省诸城市第四中学 山东 诸城 262222)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极富创新性,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工具性课程,它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四有”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用技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关键字]任务驱动 通用技术 小组合作 互助学习

小组内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全面进步。

1方法的提出

当前,通用技术课的内容大多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如果在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在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仅用五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可能有少部分学生直到整堂课结束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现今教学通常主要看重教学结果,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辅之以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过六年逐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认为,“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设计,易采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某些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质量,真正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2教学步骤

教学实施流程自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我通常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来进行灵活安排。一般的流程如下:

2.1创设情景。

本过程通常是教师和全班同学的进行交流,从而创设本课课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必要,对需要在全班进行铺垫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讲解。2.2分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内成员的管理是动态的,一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定期调整组间成员,二是在小组内搞角色互换,如小组长每隔一段时间调换一次,这不仅使每位同学有高度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避免了个别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没有发言权的情形。争取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互利的发展空间。

2.3划分配任务。

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发送给各个小组,一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材料。本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各小组明确要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和何为优秀目标,并帮助指导某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和职责的落实。

2.4小组学习活动。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包括分配角色和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两项,支持工作角色应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的角色。

2.5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

小组成员必须向教师及其它组员进行汇报组内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和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解决和改进提高的。

2.6小组学习成就表扬。

本阶段是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关键,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学习成果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小组成果的表扬更能激发其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对于个别优秀学生的表扬,可以根据其进步情况或特殊表现等情况具体表扬。

2.7鉴定评价。

这是总结延伸阶段。教师总结评价各小组的合作成果,并对各小组在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评定,并给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得分和个人进步的得分,通过口头评定、广播作品和宣传栏张贴等形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任务驱动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一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二是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优秀成员的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取得效果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不仅是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学习,同时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努力进取。当然,课堂效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了。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是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体现,也体现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平等互利的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我和学生们在许多竞赛中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几年校本课题的研究过程给我和学生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让我和学一起共同成长,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我将继续积极地进行拓展研究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使这一教学方法日趋完善,从而真正实现设立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通用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永杰.“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感悟[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09):93-94 [2] 杜新阳.高中“同伴制自能小组”班级管理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7,(04).[3] 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8).作者简介:

第二篇: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讲解知识点后布置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然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任务;每组成员以6-8人最宜。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任务的提出

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会背出 多少概念的意义不大,而是看他们会做多少,比如 “窗口”、“模板”、“网络协议”等,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而在于学会怎样操作“窗口”。“模板”,怎样遵循“网络协议”。尤其对于中专学生,信息技术常规性的知识和操作已经基本具备,更需要发展他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第三,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一节的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教师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③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认为这就是给学生提出的四个任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看到屏幕上呈现出的与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任务”。这种对“任务”与“问题”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这里提出的四个“问题” 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框架,而只需要打开书本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答案,它不是“任务”,不构成“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前提,自然也不属于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位教师所做的课件自然也属于“课本搬家”。对于中专学生,这种照搬课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的。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组式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关注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小组式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篇: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含义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有序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达到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的方式来调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课堂中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用什么方法或手段来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方式而忽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导致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现代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仅仅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学生的作用,因而 “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线性方式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实施的主要步骤

1、课前分析,教师制定具体任务。

2、课始导入,诱导学生明确任务。

3、课中指导,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4、课尾总结,帮助学生调整任务。

第四篇: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简介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本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 1 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个性、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容易产生的误区 任务的提出

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会背出多少概念的意义不大,而是看他们会做多少,比如 “窗口”、“模板”、“网络协议”等,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而在于学会怎样操作“窗口”。“模板”,怎样遵循“网络协议”。尤其对于初、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常规性的知识和操作已经基本具备,更需要发展他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第三,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比如,在高一“计算机网络”一节的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教师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③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认为这就是给学生 3 提出的四个任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看到屏幕上呈现出的与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任务”。这种对“任务”与“问题”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这里提出的四个“问题” 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框架,而只需要打开书本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答案,它不是“任务”,不构成“任务驱动”的前提,自然也不属于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位教师所做的课件自然也属于“课本搬家”。对高中学生尤其是城市的高中学生,这种照搬课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的。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关注任务驱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有这样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以 “附件”中“录音机”的录音、效果等的学习为载体,使学生学会“窗口”、“菜单”等的操作。这本是一节任务驱动较为得当的好课,遗憾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自行录下一段声音并进行效果加工之前,未作任何关于音乐审美的说明和要求,致使一位学生在讲合演示时,将国歌用“加速”效果播放,既不悦耳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国歌的严肃性和庄严感,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

班级:教育技术111班

组员:王永贞 徐志柏

张艳丽 李燕红

屈俊花 王立昕

第五篇: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清华中学 张亚琴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在七年级有一课是教学生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我下午一共是两节课,分别是157班158班的。第一节是157班。在给157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是就说,我叫同学们打开某个网站,然后点击那个链接,我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跟着我的思路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比如“此用户名已存在”等小问题。但我还是要下去给每个同学解释。最终把自己搞的很累,自己累点能出成果那也可喜。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申请了邮箱并发送了邮件。

接下去的一节课是158班的。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158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因为都是新来的学生,因此同学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建议和意见。同学们可能当面不好讲,因此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实现。在这么一个真实的情境下,我要求同学们自己参考旁边的同学自己在网上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并给指定的邮箱发送邮件。看谁最早完成。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成功发送邮件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我已经收到了某某的邮件了,然后这样我不断的刺激下面还没有发送成功的学生,“驱使”他们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能成功的发送电子邮件。

案例描述

(二):

因为在158班因为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159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音型混合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x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去转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反思分析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 会。

下载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法(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自主互助合作教学法(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任务驱动教学法

    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简介——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园林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张淑英 《园林工程制图》课是园林工程专业的重要基本技能课。“工程图是......

    任务驱动教学法心得体会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说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缺点

    本人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中有如下优点和缺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语】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师训练” ,全国独创。教学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 学过程中运用的......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法介绍(合集)

    前 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以具体的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以展示任务成果......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课本知识有些学生不用学就会,在课堂上没什么事做,而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很吃力,需反复讲解才能明白。按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