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2 23:1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凑向我们共同成的

和弦》、第二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中国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中国人》。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习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二周:

第一课

第三周:

第二课

第四周:

第三课

第五周:

第四课

第六周:

第五课

第七周:

第六课

第八周:

第七课

第九、十周:

第八课

第十一周:

第九课

第十二周:

第十课

第十三周:

第十一课

第十四周:

第十二课

第十五周:

第十三课

第十六周:

第十四课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3——2014学下学期

赵庄小学李根远

2014年2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三、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规则和学校纪律,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就是通过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并能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等。

3、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4、通过调查、访问、动手体验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造新生活”。注意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必须为造福人类服务,初步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事实,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知道我国多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三、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四、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学生辅导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

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

3、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潜能生的辅导。

六、进度安排

周 次教学 内 容课时

11、自尊自爱

222、五日三省吾身233、心中的警戒线344、与法同行35一单元复习

65、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2 76、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87、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98、二单元复习110-11期中复习考试129、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1310、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1411、民族团结一家亲15三单元复习1612、人类生存的家园1713、地球上的陆地1814、地球上的海洋19 —20复习考试

2222 23赵庄小学2014.2222222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文章件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五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规则和学校纪律,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就是通过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并能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等。

3、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4、通过调查、访问、动手体验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造新生活”。注意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必须为造福人类服务,初步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事实,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知道我国多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

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

3、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潜能生的辅导。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

1、生命多么可贵··2 2·

2、成长日记ABC··2 3-4·

3、健康生活每一天·3 4-5·

4、校园红绿灯··3 6-7·

5、社会生活有规则·1 7-8·

6、法律保护你我他·2 8·

7、圆明园的诉说··1 9·

8、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1 9·

9、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 10·

10、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1 10-1111、新科技,新生活·2 11-1212、超越梦想··2 12-1313、科技是把“双刃剑”2 13·

14、崇尚科学精神·1 14·

15、商品的故事··2 15·

16、寻找商标的国籍·2 16·

17、我们在这里生活·2 17·

18、“MADEINCHINA”.中国制造1 17-1819、你好,WTO··2 18-19·复习···3 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五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来自亲人、老师、社会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期待,勇敢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2、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规则和学校纪律,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规则就是通过约束我们的行为,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愿意自觉地遵守规则。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并能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等。

3、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通过这些历史激发孩子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富不忘本,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从小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4、通过调查、访问、动手体验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造新生活”。注意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必须为造福人类服务,初步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事实,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知道我国多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学生辅导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

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

3、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潜能生的辅导。

七、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1、生命多么可贵2

22、成长日记ABC2

43、健康生活每一天3

54、校园红绿灯3

6-75、社会生活有规则1

7-86、法律保护你我他2

87、圆明园的诉说1

98、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1

99、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

1010、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1

10-1111、新科技,新生活2

11-1212、超越梦想2

12-1313、科技是把“双刃剑”2

1314、崇尚科学精神1

1415、商品的故事2

1516、寻找商标的国籍2

1617、我们在这里生活2

1718、“MADEINCHINA”.中国制造1

17-1819、你好,WTO2

18-19复习3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

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 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 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 者和创造者。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 步一步前进。

四、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 在教学中应做到:适时,即适时提出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去看书,听课,教师针对思考题应有意识地讲解、强调,加深印象;定向,即要处处把握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方向,引导学生把思维重点定向在“如何学会做人”的道理上来,突出其思想性,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度,即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不宜过深地讲解做人道理及伦理道德,但也不能 过浅地浮于表面的认识,轻描淡写,不能充分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

2、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 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 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应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 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

1、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着重于道德情感的培养,着力于做人行 为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明白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2、通过观察、发现快乐、寻找快乐并感受快乐,能够从多种快乐中领悟 到只有付出的快乐更令人回味。

3、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发展观,也基本了解 祖先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先的钦佩感。

4、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 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5、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懂

得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的 思想,培养对地球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单元结构: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生活中的快乐;2课时

主题二:拥有好心情;2课时

主题三:偿偿苦滋味。2课时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本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主题一:吃穿住话古今

(一);2课时

主题二:吃穿住话古今

(二);2课时

主题三: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2课时

主题四:汉字和书的故事。2课时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伟大的先人;2课时

主题二:我国的国宝;3课时

主题三:我们的国粹。3课时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

主题一:蔚蓝色的地球;3课时

主题二:我们的地球村;3课时

主题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2课时

下载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 具有较强的综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 学生基本情况 班上的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教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教诲。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完成......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二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三单元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课标要求:一、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分目标(一)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1人,男生34人,女生27人。学生通过五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

    2015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5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养成了......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篇)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1.编写意图: 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