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3:0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

第一篇: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

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原创)

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得分率一般在60%以下,谁抓住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谁就抓住了高考的主动权,而写人记事类散文文本在高考中选用比率较大:2007年18套试题中,写人记事的13篇,达72.2%。其中记事的9篇;写人的4篇,有上升趋势,而江苏卷05年为社科论文,06年为写景状物的文本,07年为记事类文本,08年写人类文本的可能性较大。现就写人记事类散文的一般特点及阅读对策简述如下。

一、写人记事类散文的一般特点

散文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记人叙事类散文的特点,一是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如2007年湖南卷《忆刘半农君》,北京卷《湿湿的思念》。二是叙事可完整可零散自由灵活,以零散的居多,零散才见出散文“散”的特点。

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它从一个角度选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塑造人物形象或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点。常见的写作技法有

(一)修辞手法

1.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比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比例最高。

2005年全国卷Ⅲ第14题: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2.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抒发喜爱赞赏之情。

2007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3.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2007 全国卷Ⅱ第17题: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案: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4.反复:语意连贯,强化所抒之情。

5.引用: 用之议论更能深化主题;用之抒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典雅。5.修辞综合应用

2007全国卷Ⅰ,第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二)表现手法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2007年四川卷第15题: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火焰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

答案: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作者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2.描写。

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语言,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个性特点;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其思想,有时揭示主题;景物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有时可推进情节;白描能简洁传神;细节描写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3.烘托 即烘云托月的写法。

4.反衬:与烘托一样都是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5.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线索:作者选材,描写,记叙或议论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

(三)谋篇布局技巧及其作用

从叙述方式上看,插叙能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使情节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情节波澜起伏。补叙是补充解释,使内容完整、清晰。

从关键句段的安排上看,主要有篇首、篇中、结尾。篇首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篇中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的作用:①感情升华;②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恰当的议论点明题旨,画龙点睛;直接抒情淋漓畅快,一吐为快,间接抒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二、阅读对策

鉴赏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就是要明确作品写了什么(主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方法(语言和技巧),为什么运用这些方法(观点态度)。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正确理解、确认、整合文章内容是鉴赏评价的基础。要善于“内引”,做到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学会借助语法知识(“结构复杂的句子”),学会借助修辞手法(“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还要善于“外联”:由文本联想到所学的有关作品的背景,作者及社会生活知识,展开知识迁移。

就阅读整篇文章而言,一般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②读懂题干,包括题干中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③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理清与试题内容相关语句的关系;可用铅笔将有关词句标识出来。④理清思路,确认重点。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主旨句,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词句圈划标识,抓住“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路,确认文章主题和感情基调。⑤整合词句,分条作答。散文阅读题以简答题为主,作答时要注意整合关键词、中心句等词句,分条列出,清晰明了。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金子的呼唤 武俊瑶

①又是夜深人静的秋夜,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秋风透过窗棂钻了进来,掀动我面前的稿纸,掀得我的心也跟着那稿纸微微地颤栗。于是,我恍惚看到父亲单瘦的身影闪进门里来,就站在我的面前,默默地望着我。

②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年,他的肺气肿已到晚期。我那时在离家三百多里的永州工作,一次接到弟弟的电报,我连夜赶回家里,见到父亲时,他已经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静静地躺在床上,就像屋里那盏明明灭灭闪着昏黄灯光的油灯。我取出带回的糕点喂他吃一点,他却缓缓地摇着头,不停地咳嗽,声音低微而嘶哑地对我说:“你回单位去,不能耽误工作,我这点咳嗽不要紧的!”他说话声音十分微小,只好艰难地用手比划着。我泪如泉涌。这就是常年累月起早摸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含辛茹苦,严厉而慈祥,把四个子女培养成人,梦想晚年享享清福而未过上一天好日子的父亲么!

③一九七四年五月的一天,我接到父亲病危的电报,立刻赶回。到家时,父亲已经奄奄一息,见到我回来,就挣扎着要起来。他那时已经知道自己不行了,暗淡而滞呆的眼睛里仿佛渗出几颗泪珠,捉住我的手说:“我不想死!”我听了这话,眼泪夺眶而出。我是长子,是父母四个孩子中最令父亲喜爱的一个,他从来都是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在那个时刻,他还满怀希望地告诉我他不想死,可是死神已在他的床边敞开了大网。我们预备第二天一早就送父亲到六十多里外的衡阳去治病,不料父亲就在当晚去世了。

④我幼年时,严厉的父亲何曾违拗过我的愿望?

⑤大概是我五岁,正值抗战胜利,离村子二十里路远的车江镇演戏庆祝。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相约而去,我就要求父亲带我去看戏。那是秋天,天正下雨,有病的父亲说不要去了。我哭着坚持要去。父亲拗不过,就对我说:“要去你自己走路去,我可不背你。”我欣然答应,可是走出村子没多远,我就走不动了。我不敢看父亲,父亲却一声不响地在我面前蹲下来,把他略显单瘦的背脊给我,一直将我背到镇上。那天,看戏的人特多,我们去得太晚,黑压压一大片人,我们根本无法挤到前面去。父亲踮着脚尖把我举起来,让我骑在他肩上,两腿紧紧夹着他的脖子,这样我就可以清楚地看台上的戏。我看到精彩处忘形地扬起小手欢呼起来,身子在父亲肩上一晃一晃的,记得父亲的脖子上是湿淋淋的,连我的裤子都被润湿了。我懂事以后,我才想到父亲那天根本就没有看到戏,他一直踮着脚尖站在那里。直到下午看完戏,他再一声不响地把我背回家来。父亲去世了,我这颗心就像缺了血脉,我这棵树苗就像断了根本。

⑥一九五九年冬天,是我读师范的最后一年,日子愈苦了。我从衡阳回到家,母亲问我在学校吃不吃得饱,我说学校的菜一点油也没有。其实家里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食油了。父亲一声不响地听我们说话,后来他默默地走出去了,一夜没回来。他那时在生产队的油坊榨油,那是一种很原始的手工作坊。平日要依靠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推动沉重的榨油车才能将油籽榨出来。可是那一夜父亲一个人在油坊里,把已经榨干的油枯重新码到油车里,独自一人推动那沉重的油榨,整整榨了一夜才榨出几两油来,早晨交到母亲手里,叫母亲炒点有油的菜让我带到学校去吃。我一直不敢想象父亲一个人在那油坊榨油的情景。父亲是那么单薄、那么瘦弱,他是用了怎样的力量从油枯里榨出来的呢?我吃到有油的菜,觉得那不是从油枯里榨出来的油,而是从父亲营养不良的单瘦身躯里挤出来的血。

⑦今年清明,我去祭奠父亲。在父亲那芳草萋萋的坟前,我忽然想,父亲如果活着也还只有八十多岁。如今十九年过去了,我们大家都好了,这样的日子是父亲生前做梦都想象不出的。可是苦命的父亲呢?他已在黄土堆里永远地沉默了。

⑧春雨潇潇,打湿了青山,打湿了绿树,打湿了父亲的坟墓,也打湿了我的衣襟。然而,我却一动不动地默然而立。绵绵春雨,把我的心也打得湿漉漉的了。1.第⑧节中的“湿”字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2.联系文章题目,谈谈你对“父亲去世了,我这颗心就像缺了血脉,我这棵树苗就像断了根本。”这句话的理解。

3.简析第④段“我幼年时,严厉的父亲何曾违拗过我的愿望?”在文中的作用。

4.任选下面一句话从艺术手法上加以赏析

(1)“我看到精彩处忘形地扬起小手欢呼起来,身子在父亲肩上一晃一晃的,记得父亲的脖子上是湿淋淋的,连我的裤子都被润湿了。”

(2)“父亲是那么单薄、那么瘦弱,他是用了怎样的力量从油枯里榨出来的呢?我吃到有油的菜,觉得那不是从油枯里榨出来的油,而是从父亲营养不良的单瘦身躯里挤出来的血。”

参考答案:

1.答:第一问前四个“湿”字是春雨淋湿的意思,最后一个“湿”字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是心情沉痛的意思,这五个“湿”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现象过渡到人的内心世界,营造了抑郁的氛围,升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了主题。2.答:作者在这里用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父亲是自己生命的源泉,是巨大的精神的支柱,他用博大的父爱贯穿了儿子成长的整个历程。这种爱这份情如金子般弥足珍贵,然而,父亲却永远离去了,他的辞世给作者带来了巨大伤痛,因此作者深情地呼唤。

3.答: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文父亲临终前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愿望,寄希望于我,但是当晚便去世,“我”未能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自然引出幼年时严厉的父亲不曾违拗过我愿望的事情。

从情感上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不能满足父亲临终愿望的深深歉疚及对父亲深深的崇敬与感激。

4.(1)答: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兴高采烈,表现了父亲为我付出的艰辛;且两者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爱的伟大,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

(2)这几句话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真切细腻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先用了一个疑问句,说明父亲单薄瘦弱、力量小,榨油难以想象,突出了父爱的神奇伟大;再通过“不是„„而是”的句式加深了作者对父爱的认识,升华了作者的思想感,从而突出了父亲的伟大形象。

第二篇: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记 汪曾祺

汽车开进桃花源,我在车中一眼就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的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桃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是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才有桃花源的。

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我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我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上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据说擂茶的来历与诸葛亮有关,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们得了瘟疫,一位民间老婆婆用擂茶治好了士兵们的病。但这一说法也是无可稽考的。

喝完擂茶后,我们上午去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桃花观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取自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观内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中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们一番,这才满意。

看了秦人洞,我们便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有人说是明时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士兵所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修砍一次,不然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我摸了摸,竹子似乎有点棱。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的方竹不同——那是真正四四方方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打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伏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旧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刻制新的石碑。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我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夫?”——“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

晚饭后,管理处的同志摆出了纸墨笔砚,请求我写几个字。我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诗写给了他们:

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

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栏杆外面,竹树萧然,极为幽静。桃花源虽无真正的方竹,但种的竹子都可看。竹子都长得很高,节子也长,竹叶细碎,姗姗可爱,真是所谓修竹。桃花源中的树都不粗壮,而都甚高。大概树都是从谷底长上来的,为了够得着日光,就把自己拉长了。竹叶间有小鸟穿来穿去,绿如竹叶,才一寸多长。

修竹姗姗节子长,山中高树已经霜。经霜竹树皆无语,小鸟啾啾为底忙?

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下起了小雨。

山下鸡鸣相应答,林间鸟语自高低。芭蕉叶响知来雨,已觉清流涨小溪。

做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而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

(有删改)

1.“无怀氏之民的风度”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提到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请分析作者说这两句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八段引用了作者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我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初到北京,一切都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到一大堆金发外国人,又一会儿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人和马,都很安静。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执著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

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

判断,知道那是一个喂食动物?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都快“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巧克力,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鬃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

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声。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

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朋友:“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刹那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

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座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吧,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

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有删改)5.就文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一句话,回答问题。

(1)“兄弟”在全文中的具体对象指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受苦受难”在文中包含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着力叙写给马喂巧克力和马车逆行疾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马车进城现象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原题为“马在走路”,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

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淳朴自由,随意自然,率性而为,不受外物的束缚。

2.以小雨渲染一种澄澈清新、宁静幽雅的氛围,笼罩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 整。

3.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委婉的批评。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桃花源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所以“秦人洞”里面的情形也肯定不像《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不能拘泥于古文。

4.表达了作者游览桃花源后的高兴的心情。因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到处游览,能“安坐吃擂茶”,也可以随意写文章,不必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5.(1)明指拉车的马,尼采救护的驴;暗指进城做小本生意的农民。

(2)对牲畜而言,指逆向疾驰有着血肉横飞、粉身碎骨的危险,以及被主人鞭打甚至刀刺,血洒一路;对人而言指为生计辛苦劳碌,甚至为躲避城管不惜拿性命相搏。6.(1)写给马喂巧克力是为了表现马的温驯,以及“我”对马的喜爱,并为后文作铺垫,与后面的悲剧性场面形成对比。(2)写马车逆行疾驰是为了表现进城做小本生意的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可悲可怜的处境,表达对这一群体的哀悯和同情。

7.(1)作者认为马不应该进城,但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2)略。(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8.(示例)现在的题目更好一些。理由:意思更明白,更能彰显文章主旨;语意双关,更有韵味;更有情感性,更具冲击力。

第三篇: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文章通过对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细致真实的描写,展示了贝多芬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宏伟的精神图画。

贝多芬陈旧朴素的衣着,宽阔的肩膀,让人家看到了一位饱经风霜的伟人在竭力负担生命的负累和对事业的执著。贝多芬那火一般蓬勃的头发像他热情生命的勃然喷发:他深邃的双眼,流露出对生命、对事业的渴望;他坚毅的脸庞审视着他事业的辉煌,从骨子里流淌出坚韧的意志。这一切让我们无比真实的看到了一位巨人在困境与执著中刚强的神色,让我们从心中不禁为他的灵魂而由衷赞叹。

作者细致的笔调,将贝多芬的肖像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双眼、脸庞、衣着等方面,让我们又一次真实地触摸到贝多芬。从他深邃的蓝眼睛里,我看到了自信;从他宽阔的肩膀上,我看到了责任;从他坚韧的脸上,我看到了坚强。正是由于对贝多芬肖像细致的描写,才让我真实地洞悉到他的灵魂和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如果说正面的描写如同直笔勾勒的画笔,那么侧面描写正如烘托点染气氛的背景。本篇文章的侧面描写也同样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作者大笔描绘了女佣与客人的对话,把他者视角下的贝多芬率先勾画出来。“他要的是孤独与安静……”把贝多芬耳聋后的心境衬托了出来。随后女佣对贝多芬房间的描述,把贝多芬的日常事务及生活与工作展现到读者的眼前,一位酷爱着音乐而又在自己心灵之树下守护着一份秘静的“巨人”——贝多芬烘托上了舞台,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者又描绘了一幅贝多芬的谈话图,通过客人的态度与语言再次衬托贝多芬的形象。“客人小心翼翼的递上字条”“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来访者,不断记笔记”便把客人对贝多芬那份崇拜而敬畏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衬出了他人视角中的“巨人”般的贝多芬。

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

一、整体着眼,细心体味;披文入情,动情观照。

二、借助联想和想像,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文学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创作如此,鉴赏亦如此。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话者,全是联想的结果。”“想像力不发棕,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

文学作品中,作家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或隐喻,或暗示,或象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理解,情感态度。鉴赏时要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联想和想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具象的形体:将各自孤立、互不相联的细节、场景、人物等形象个体,整合为相互连结、有机统一、有血有肉的生活画面,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明确鉴赏的角度和内容

(一)鉴赏文学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提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文学形象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也就是从作品中人物形象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二是对人物性格要有简要分析,也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二)鉴赏文学语言,首先应该弄清文学语言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该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档次。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1、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2、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

(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四、懂得一些鉴赏的基本技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艺,必须首先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想像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时代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更好地把握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来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要在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根据唯物辩证法和艺术辩证法进行全面、恰当地评价,不拔高,不偏私,不偏激。散文鉴赏指津

散文分类:

散文鉴赏方法

鉴赏散文首先要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辨析出散文的类型。譬如,文章是傻事为主,还是写景为主?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

其次要明了话题。譬如,文章是就历史作生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以便对作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理解。

二、找文眼,抓线索

文眼,是一篇文章(通指散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立意或作品主旨、意境的佳句。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也。”文眼除了在篇首、篇中、篇末外,还有在标题上,如《背影》等。

散文的线索既是统摄全篇的“筋骨”,也是文章的思路。常以多次强调的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事物,或感情,或时间,空间等。

鉴赏散文要善于通过“找文眼”“抓线索”来准确把握散文的“神”。

三、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一般是凝练优美的,并且,散文常常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叙事、写人、绘景、议论和抒情,它的语言往往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抒情性。鉴赏散文的语言,一方面要结合语境仔细品味词语的形象色彩、情感意蕴,揣摩品味语言的表达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善于联想和想像,运用推敲字词法、比较揣摩法和品味修辞法等理解艺术效果。

四、领会构思、表现的技巧。

优秀的散文是非常讲究构思和技巧的。鉴赏散文时,要善于从构思、技巧上领会散文的艺术魅力。譬如,铺垫、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还有景物的烘托,细节的点染,典故的援引,考据的运用,以及精警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精巧的伏笔等等。

鉴赏表达指津

鉴赏表达前,首先要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鉴赏的角度和要求。弄清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还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必须有的放矢,不能答非所问。此外,在字数(一般是300字左右)上也必须符合题目要求,写得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得分。

二、抓住一个要点进行鉴赏。

鉴赏短文字数有限,写作时应该集中笔墨鉴赏一个要点,把某一方面讲深,讲透,不宜全面开花,面面俱到。

三、安排好鉴赏的结构形式。

鉴赏术语虽然字数不多,但安排好结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混乱、层次不清是写作的大忌。通常情况下,建议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四、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鉴赏术语是进行文学鉴赏的必要材料。适当运用鉴赏术语不仅有助于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鉴赏内容,还是文学鉴赏素养的重要标志。使用得当,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鉴赏品位,另一方面将博得阅卷教师的良好印象,从而提高本题目的得分。当然,鉴赏术语不能乱用、滥用,更不能狗戴帽子——瞎碰,否则将弄巧成拙。

五、表达要准确、简洁,最好有一定的文采

文学鉴赏题不仅是对考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检测,也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检测。很难想像,那种表述繁琐、平淡无奇的鉴赏文字会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因此,要将鉴赏短文当作一篇小论文来写,不仅表达要准确、简洁,还要讲究行文构思,最好有一定的文采。

文学鉴赏常用术语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二、表达效果方面

准确、形象、生动、清新、绚丽、质朴、明快、简洁、洗练、精当、含蓄、有力,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结构严谨,思维严密等。

第四篇: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写人(记事、小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一、简单介绍人物(事件)背景,导入新课(初步了解人物,为体会人物特点 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事件(随之完成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 文主要脉络任务,为部分精读作好铺垫)

三、部分精读,引领体会人物特点。(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 心理品质,掌握读书方法)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人物特点。(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对人物特点理解,练习运用读书方法)

五、总结课文、完善人物形象特点,揭示记叙方法。(在总结完善人物特点的基 础上,引发学生领悟发现写人的方法与技巧,这读写结合作好铺垫)

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扎实读书的好习惯,加深理解 人物特点)

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对优美的人物描写片断进行感情诵读直至成诵,激发学 生与课文人物内心共鸣,同时为模仿写人作好铺垫)

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完成写字任务及重点词句练习任务,人物或事情细节描 写小练笔,培养写人技能,实现读写结合)

备注:八个环节一般可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五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后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可安排课后练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节

第五篇: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2013-1-8

作文题目1: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的。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是因为有亲人在默默地、不图回报地爱着我们。写自己的一位亲人,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写作导思:要写好此题,最重要的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段,通过细致刻画,来突出这位亲人的形象;内容上要着重写亲人对自己的重要影响,让亲人的关爱和帮助成为一生中鞭策自己的重要力量。

作文题目2: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大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教室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请以《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写作导思: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没有了学习的“监督者”,总会有人露出“本来”面目。这其中,又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在略写其他人物的基础上,重点刻画这几个“突出分子”吧!

作文题目3: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是由一道道风景组成的,而生命中不经意间触动你心弦的人则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请以“心弦上不逝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写作导思:要写好这篇文章,要抓住三个关键词:①“心弦”,一定是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而不是过眼烟云的记忆;②“不逝”,是触及灵魂,值得永远珍藏的感动;③“风景”,不是自然风景,而是人!当然。如果能在文章中巧妙地描写自然风景,把自然风景和心弦上的“风景”有机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作文题目4: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象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朵传遍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因为有了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作文题目5: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无疑是巨大的,许多后人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那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相信你肯定也被这些名人感动过,激励过,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

请以“我在 的引领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2.所填人物可以是古今中外名人。3.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4.600字左右。别忽视这几种写人的方法

一、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

二、侧面衬托

如别人的反映、议沦,事件造成的影响。【举例】

我抱着练习本向任老师的办公室走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在议论任老师,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只听一个粗嗓门的老师说:“她向校领导申谕再教一届,说特区急需人才,自己不能退下来。”另一位女老师接着说:“今天下午,她的病又发作了,但她硬撑着上完课.手捂着嘴回到办公室。一进来就吐了几口苦水,黑色的脸白得像蜡一样,叫人都不忍心看!”

【分析】

借另外老师的口,写任老师抱病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三、背景衬托

人都离不开社会和生活大背景,而人的性格、品质等也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

【举例】

朝霞铺满了整个海面,远处的小山、脚下的渔舍都笼罩在一片灿烂的光晕里,好似泼墨山水画大帅的巨幅鼎力之作。这次全国少儿国画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林坊就生活在这里。

【分析】

生活在“泼墨山水画大师的巨幅品力之作”之中.在“全国少儿国闷大赛”中获个一等奖当然是手到擒来。

四、人物反衬

下载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人记事

    如何写好写人作文 写人的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学会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方法。......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入门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入门除了前面说的写景、状物类文章,小学生常接触到的还有一些描写活生生的人物、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文章,我们称做写人记事类文章。例如语文课本(人教版)中......

    写人记事类作文大赛方案

    2013-2014学年上期学生活动系列 2013-2014学年上期跃龙小学“写人记事类” 作文大赛方案一、比赛目的: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养成学生爱读、爱写的习惯,促进学生......

    写人记事类习作指导(六年级)

    写人记事类习作指导 写人类文章知识要点: (1)写好外貌,注意选择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中心的方面去写;(2)写好动作,选择能突出表现中心和人物特点的方面去写,用词要简洁、准确;(3)写好心......

    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学内容初探

    散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导文学样式,但是散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散文中的写人叙事类散文(钱理群教授称之为“描写类散文”)教学更是存在小说化教学的倾向。教......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二

    三,如何选材刻画人物往往需要选取两三件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选材时,就要选用几件事或者表现一个人某一方面的个性特点和本质,或者从不同侧面来表现人物的几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和......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一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 第一讲 刻画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是写人记叙文的重中之重 一训练目标 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 记叙人物二三事 二写作指导中学生作文从写作的内容看......

    写人记事作文

    作文范文 父 亲 父亲的爱,时时刻刻包围着我。 十七年的关怀与疼爱,也让我在心中永记。 父亲的路,为我,而奋斗! 暑假里,闲来无事,我跟着父亲,体验了他一天的辛历。 一大早,父亲就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