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凡无华不平庸 同课异构显真功
平凡无华不平庸 同课异构显真功
——包河区“领雁型”教师历史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包河区历史兼职教研员 彭江龙)
群雁高飞头雁领,同课异构显真功。2011年10月的包河,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包河区“领雁型”教师历史课堂教学大赛在科大附中如期举行。
来自46中李红老师、48中周国枝老师、56中李金梅老师、61中段立遥老师、51中唐照红老师、工大附中杨健老师、科大附中余国军老师一一登台亮相,7位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犹如空中雄雁比翼齐飞,施展绝技,各领风骚,亮点纷呈。他们或许少了些年轻教师的激情澎湃,但多了一份中年人的大气沉稳,他们或许少了些年轻教师课堂的华丽和热闹,但多了一份中年教师的积淀和升华。他们的教态从容自如,在自信中传授真知;他们的语言科学规范,于思辨处彰显功力;他们的设计大胆创新,从整合中追求高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功底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赛是为了展示,展示是为了引领;总结是为了反思,反思是为了提升。认真总结这次比赛,对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听课教师,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一、组织严密,进展有序
遵照区有关文件和局领导讲话精神,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本次比赛。比赛前五天通知选手课题,初中课题为八年级上册《伟大的开端》,高中课题为高二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按照选手在预备会时的抽签顺序决定上课次序。组织精干的评委团队,三位评委分别是包河名师、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区历史学科带头人。比赛前专门召开评委会成员开会,要求评委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参赛选手,就课论课,对课不对人,不打人情分,同时接受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的全程监督。
本次比赛同样采取了公开的原则,大赛前夕,我们将本次比赛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两次通知到全区各校的历史教研组长,并希望历史学科的老师前往观摩、学习和交流,选手在比赛结束后也可听后面选手的课。本次比赛吸引了20多位老师前来观摩听课,选手们的诸多长处如沉稳大气,条理清晰,结构紧凑,资源丰富,分析精辟等为听课老师所称道,使比赛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
本次大赛得到了科大附中的全力支持,领导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学生素质、优质的赛务安排,为大赛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二、亮点纷呈,瑕不掩瑜
1、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参赛老师普遍注重导入的新颖性,周国枝老师播放视频《我的1919》,立刻把人带入到1919年,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讲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段立遥老师展示团旗和党旗,以实物呈现的方式导出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贴近学生实际。李红老师、李金梅老师、唐照红老师通过屏幕呈现有关照片,余国军老师展示了《警告青年》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激情朗读,杨健老师通过展示一段史料让学生思考“1915年的中国是个怎样的中国?”等,每位老师都竭尽所能,独具匠心,运用多种方式较好的实现了开门红。
2、整合教材,优化设计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从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中年教师经过十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材的整合能力和整合力度都远超年轻教师。比如段立遥老师将五四运动设计为“追根溯源寻真相”、“走进历史见风雷”、“以史为鉴明真理”、“光耀千秋代代传”四个环节,余国军老师将新文化运动设计为“根本救亡在人心”、“民主科学启人心”、“十月革命换人心”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新颖的教材整合显示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层理解,也勾画出本节课完整的框架结构。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对教材的整合当中去,深入教材,融入教材,跳出教材,高于教材。对于教材的小字部分,有的老师总是处理不好,要么弃而不讲,要么花费很多时间。本次比赛课八年级教材第三目“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内容,课标不作要求,完全抛弃和作为一目讲解都不是很合适。李红老师的处理恰到好处,她在讲述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时,提出问题“中共成立后开展了哪些工人运动呢?”把本目内容巧妙的穿插进来,既解决了小字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党的中心任务。
3、开发资源,充实课堂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周国枝老师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影片《我的1919》、《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一大会址和一大代表的图片、董必武的诗和展示中共成就的视频等;李红老师使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的日记(多次引用)、《上海学生联合会告同胞书》、体现五四精神的三段材料等,其他老师也都搜集开发利用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的资源不等于高效的教学,一味的堆积必然造成眼花缭乱,华而不实。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实现三维目标,尤其是历史学科要论从史出,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比如李红老师通过许德珩的日记和陈独秀、李大钊的话让学生从中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余国军老师和杨健老师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没有让学生直接从教材中寻找答案,而是分别呈现了漫画、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己总结出结论。这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材料解析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知识固然重要,方法更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希望老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一把把闪耀着智慧之光的金钥匙送到学生的手中。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非常醒目的位置。在本次大赛中,所有老师都意识到这一点,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突出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就是设置问题情境,如“从以上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中共和其他政党有何不同?”“如何认识五四精神?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用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你认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等等,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激活了思维,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能力。
5、课件精良,华而有实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今各类公开课的常见形式,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件的作用是服务于教学,既不能花里胡哨、多而无用,也不能过于简单、仅代板书。本次参赛的几位老师制作的课件版面清新﹑内容精炼,每一个幻灯片都有存在的必要性,都有助于自己的教学。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相关极有价值的、浅显易懂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得出课文中的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如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让学生了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出示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和传单,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性质。尤其是46中的李红老师,在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五四精神”时,出示了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两段话,使学生自然得出了“爱国、科学、民主、进步”这一结论。以往比赛中经常发现课件有诸多雷同现象,这次比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参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课件体现了老师们独到的创新设计,华丽而不空洞,充实而不繁杂。
6、美中不足,有待提高
本次比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结出来是为了更快的进步。
重开头,轻结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参赛老师们的课堂导入形式活泼,达到良好的效果。然而一堂课的精髓却在于课堂总结,课堂总结之功能一在于梳理课堂知识“要点”、二在于点明课堂知识“关键点”、三在于帮助学生完善课堂知识的“学习方法”。非常遗憾,在本次比赛中,不少老师表现出对课堂总结的随意性,要么是知识点的简单回顾,要么是板书的再现,而个别教师的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太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没有强调为什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伟大的开端”。课堂节奏也是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重讲授,轻活动。历史知识是死的,但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有活力的。在本次比赛中有的课堂仍是教师讲授为主,有的老师语言过于平淡,对学生的发言也缺少适当的评价,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放手,没有能够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学生发言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活动时间仍不充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欠充分。有的课堂只是师生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深度,没有很好地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分析,轻学情。毋容置疑,参赛老师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因而对教材知识挖掘也较深。虽然科大附中学生素质较高,理解能力较强。但是有些老师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认知水平。使学生一脸茫然,满头雾水,只是被动地接收了老师所给的结论。这种目中无“生”的做法,必然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一堂课并非要将所有问题都要讲透,有些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探究或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可能效果更佳。
重框架,轻细节。本次比赛中,教师普遍重视整体框架的建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但在细节处理上不够细致。比如为什么党的一大是7月23日开的会,党的生日却是7月1日,只有一位老师解释比较清楚。其他老师或没有解释,或解释不清。几乎所有老师都比较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其中特别强调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那学生就有可能理解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事实上,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才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所有老师都强调了五四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五四时期的学生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充当先锋,这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游行示威并不适合任何时间和场合。要引导学生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
三、比赛结束,教研持续
本次比赛结束后,我们将继续围绕这次比赛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教研活动。
1、所有参赛教师均撰写“赛后反思”,对本次比赛的全过程进行个性反思,我们将把这些反思文章发在“包河区历史名师工作室博客”上。
2、欢迎听课教师撰写观课议课稿,发表在“包河区历史名师工作室博客”上。
3、召开参赛教师座谈会,由参赛教师谈自己的比赛体会,由评委点评本次大赛的优点和不足。
4、举行“同课异构”活动。我们将举行包河区领雁型教师历史教学大赛展示活动,由本次大赛的第一名教师在全区上示范汇报课,同时在青年教师中挑选一位优秀者进行“同课异构”,同台竞技,以进一步推动广大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5、出一期“包河区领雁型教师历史教学大赛”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