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3]关于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3: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53]关于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53]关于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篇:[0353]关于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关于中职教育

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中职汽修专业中《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都是以互不干扰的两门课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知识的过于单一化,不能举一反三。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引入,可以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互补,使学生在懂得机械运动原理的同时,明白电学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结合;发散思维;提高积极性;重要性

一直以来,《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两门学科作为中职教育汽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广泛的使用在各个中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中。但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相对逻辑思维较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怎样才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使学生不会因为是分开的两个学科,而不能形成互补,使其在实际的运用中不能举一反三,而成为职业的瓶颈,制约着学生对汽车基本原理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同时担任着《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少有同学将刚学过的电气知识是以正在讲授的机械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举个例子:我在《汽车电气设备》课上刚分析了起动机工作原理,并讲解了起动机离合器的驱动齿轮与飞轮之间的啮合条件,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但我在《机械基础》课上讲到齿轮传动这一章时,我请同学举例说明在我们所学过的汽车整个构成中,有哪些地方采用了齿轮传动,又是利用怎样的啮合方式,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进行传动的,这是两堂时隔不久的课,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如果这时上的《汽车电气设备》课,问题是起动机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的过程,我相信,有很多同学都能清楚的告诉我,是由蓄电池提供给电动机电,从而在线圈中产生磁力,吸引铁心产生位移,此时铁心上连着的拔叉在铁心的作用下,推动离合器的驱动齿轮啮入发动机飞轮,从而带动发动机运转,但在此时,却很少有同学能说出驱动齿轮和飞轮的啮合,正是我们所讲的齿轮传动,利用的是外啮合的方式。

同样,在学习《汽车电气设备》时,同学们也只能单纯的对电作为动力带动设备工作进行分析,却很少能将设备之间相互的作用结合到《机械基础》中去,这就造成,本是相互联系的两门课,却各成一体,失去了在设置这两门课就是要让学生能把电这种看不着,摸不到的物体与实实在在的机械结合在一起,便于掌握的初衷,如果不把两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那么最终会导致两门学科各司其职,而违背了教学融会贯通,互补的原则,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过于单一化,而不适应在当今汽车维修行业要求全方位,多元化人员的要求。

二、要大力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将两门课有效的结合起来。

对于现今的技校学生,由于受生源问题的影响,很少有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发散 开去,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的偏颇,使学生在真正使用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用最简单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到有用的知识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方法,使学生在学这两门课时,能相互结合,取得得了不错的效果。

1、结合实际,兼而有之

电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学校开设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是电的特殊性在 于看不到,摸不到,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对汽车中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充分理解,总是单一的将所学的电学知识生搬硬套,这样的结果是,很多设备其结构不同,但工作原理相似,本可以在老师分析一种类型后,自行去分析其他的类型,却因为受其思维的限制,离了老师的分析,学生便不能独立的去完成。因此,我想,只有让电变成真正实实在在的能看到的物体,让学生能直观的参与到电的工作过程,那么就能加深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门课的教学。

因为针对的是汽车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那么我们在讲解内容时不应脱离汽车的整个体系,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学期汽车构造的学习,对于汽车的整体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在第一学期中学习了《电工学》,有了简单的电学常识,那么在这学期中所学的《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都可以结合前面的知识,将汽车中机械和电气组成的汽车设备的实例,加以引用,就事论事,从实物中找到两种知识的联系。

例如:在讲到《机械基础》带传动这一章节时,在介绍了带传动的基本概念,并展示出V型带的实物后,先不进行后面传动比等等的讲解,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整个汽车结构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带传动,是怎么工作的呢?可能这时就会有学生指出,发动机上或有一根或多根皮带,尽管学生不能说明这些皮带的类型和工作原理,但还是要对学生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那么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皮带的功能,我开始引导学生开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根皮带的作用就是将发动机的力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现力的传动,但是我们也知道,能量是不会凭空获得或凭空消失的,它总是以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那我们所讲到的皮带传递的力又是从何而来了,发动机会自己运转起来吗?带着这些问题,带领学生分析发动机运动的原理:发动机的转矩是由起动机带来的,只有起动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带动发动机工作,而起动机的起动是由于把一个通电导体置于磁场中,导电后,通过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产生了电磁力,再因为换向片作用,改变通电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从而达 到连续运转的目的。而这时学生就将思维带进了汽车电气设备中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中。接下来,我再带领学生明白,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而发动机又由皮带带动其它设备的工作,将问题带回到带传动中来,让同学再去观察所用的带是什么形状的,用手按按皮带有多紧,皮带的内圈和外圈的材质有什么不同,我们怎么去利用它带用物体传动的了,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带传动的作用。

2、注意方法,培养能力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离开老师能自己去分析解决问 题,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一点最难做到。要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就应更注重教学的方法,更多的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去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上《汽车电气设备》和《机械基础》两门课时,我习惯于让学生先将具体的实物进行观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设备的结构有个大致的了解,再将该设备的控制电路图挂至黑板上,我先对所涉及的元件进行介绍,而后一一说明其作用,再留出时间让学生自行分析电路图,对电路的走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去正确认识设备中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同学们都认识到这个设备是怎样工作的,最后,还要让同学们对照着电路图从实际的设备中去找到电路所走过的路径,经过的元件,让电和机械真正结合在一起,完成机械和电的实际功能。让学生真正懂得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3、完善自我,提高认识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要做到对两门知识相互结合,举一反三,就要求其自身对两门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高,并在实践中能将机电相互融合在一起,不断增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增长见识,将最新的知识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比如,我们现在的汽车已发展到利用天燃气或电池产生动力,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要学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倾心,细致解答,教学过程多元化,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PPT形式和实物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让教学过程中真正融入学生的参与,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结语:

对于机电一体化的认识,在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已有多年,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在技校的教学中加以实践证明,学生素质的不同,侧重点可以不同,但两门学科在我个人来看,是可以相辅相承的,因为两门学科如果单一存在,对知识的理解太过独立,不利于培养学生 对知识的相互联系,也不能去适应当今社会要求工作人员多面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连惯性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参考文献】

[1] 汽车电气设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1995年5月第1版

[2] 机械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第二版.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吴永韶.对技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5] 冯建平.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2009

第二篇: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探究

【摘 要】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本文就此论述了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实践技能 “双师型”的教师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189-01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当迫切。对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个专业而言,学生在学习中涉及相关学科知识,要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操作、制造、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传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出现空前短缺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需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教学,对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机械零件制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应用型高级人才。也就是说,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院校缺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性的培训。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只是对机械或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但这无法从事机电设备的综合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应实行创新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模糊

从教学计划中可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是按既培养机械方面又培养电气方面来设置课程,但是机械与电气又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广,让一名中职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要系统地掌握好两大学科,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定位时应按培养方向分清主次,不应采取机电并重的培养方案。

2.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操作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职业院校虽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训设备,但基本是以单个实训课题为主,很少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实训设备,最终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建立和健全综合性实训设备。

3.缺少“双师型”的教师

在职业院校中真正“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能带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而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效果不佳。

三 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

以企业明天的需求来培养今天的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使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使学生在就业时有针对性,应突出技能培养,加强师资建设,强化技能训练。例如根据培养方向可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物流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企业,从事设备的装配与调试、制造、开发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四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水平,没有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渗透和融合在一起,同时课程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与当前该专业所处的“机、电、液”三大块内容相结合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将“机、电、液”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重新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一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目标,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避免知识内容的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知识可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可分为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

在综合化系列课程设置时,将相关的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一门课程中。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将培养任务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中,确定每个教学模块所应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并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我院正在尝试模块化教学并取得了成效。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机电一体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其创新精神。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步专业技能训练;第三步综合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课时设置的原则应是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实践操作训练应跟上理论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操作训练的效果,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从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得到较好的见证。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知识应用性和岗位适应性;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篇: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

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愈发重视。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中职教育教学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与中心。但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中职教育教学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这一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需要。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对许多专业的教学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在各个环节出现不同问题与难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关于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的意见与见解。

关键词:中职教学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教学策略

知识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培养人才已成了这一时代的代名词与国际竞争的保障与基础。这一时代特征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谁掌握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命脉,谁就掌握了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中职教育是教育同经济之间重要的结合点,这就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前所有未的挑战与人才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就处于上升的趋势,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时代的降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与挑战。

一、提升师资力量,实现科学德育一体化教学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中心环节。机电专业课是以一门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学科,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与技能知识,则不仅不能使学生信服,而且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应当加强对机电专业教师的培训,建设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师资队伍,服务于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学校可从这几个方面提升师资力量:首先,继续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其次,组织教师分批次参加国家级与省级的培训和各种学术研讨会,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再次,学校应当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老师轮流进企业锻炼学习,提高操作技能,使其构建成“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也可聘请具有专业水平与高湛实践能力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短期的任务教学;最后,加强教师的德育与科学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爱国守法、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疏导与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能力,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与灌输课本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忽视了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工科学科,这就严重制约了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与实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具备一定的基础设备安装、操作、实施、检修与管理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所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教师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某一方面,更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机电一体化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如,在将《电工技能》与《电工技术基础》整合为《电工技术》一节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地指导所谓的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技术进行整合与拼凑,而是需要在整合中将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删减,如戴维宁理论与磁场理论等,在整合中需要加入一些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操作技能,如维修电工。在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中,只有将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能实现机电专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三、整合教学目标,实现知识能力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这一过程的学习中能提升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知道将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知识与培养出的操作能力融为一体,将态度、知识与能力看成一个全新的整体,并整合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执教“订单”培训时,应当明确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和相应的技能,学校也可依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如果每位学生在学习之前都能在老师的引领下知晓教学目标,就能很容易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与努力方向,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之间有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缩小其在实际工作与操作方面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总之,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与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提高我国在国际合作的地位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季思雯.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5,29:123.[2]解太林.谈中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策略――以机电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5,48:72-73.[3]张启福,赵红.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实训室设计与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113-114.[4]赵秀梅.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3,25:38-39.

第四篇: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总结范文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总结

大庆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

李志峰

2010年上学期,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学院统一部署下开始实施。《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四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两个周期的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成果总结如下。

一、汽修专业一体化系统建设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汽修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一体化教学。

1.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汽修专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投入和建设,完善的发动机、底盘、电气、检测与故障诊断实训室,并根据教学需要配备桑塔纳2000电喷车一台,普桑轿车一台,解放1092卡车一台,丰田柴油车一台,建起了整车综合实训室。同时在实训室建设了一个多媒体教室,能够保证80人同时上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如多媒体的应用,现场教学,启发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等,课堂周围就是实物,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后,学生都能接触实物,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论教学也比较容易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多媒体资源库

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包含大量汽车各部分总成、零部件等的结构及原理图。例如: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一门专业课中,主要部件结构原理图、个系统线路图近300幅,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可以增加直观性,但是静态的,只能反映零部件的一个侧面,缺乏整体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具有汽修专业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系统的多媒体库:

1)拍摄汽车电气、发动机、底盘各部分零部件和总成的分解录像和装配录像,并配以文字和讲解内容;

2)根据各部分零部件的结构拍摄相应的图片,便于课堂教学;

3)利用FLASH软件自制一些三维动画,将汽车各部分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4)从网络上获得相应的各种有价值的素材,加工和整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资料。最后形成辅助汽修专业教学的简练、实效的多媒体资源库,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3、一体化教学 2009、2010级汽修专业共有学生160人,每个班40人左右,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互不干涉。由于班级人数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穿插实施,一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安排实训,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实物少,直观性差,专业知识不易理解,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教学效果较差。

改革后,实行小班教学,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室设在实训室,理论课和实训课融合在一起进行,真正起到了教、学、做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

1.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我校要抓住这一机遇,2007年7月及2010年7月选派四名教师暑假期间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深圳技师学院、东风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2011年7月派一名教师到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汽车新技术实训培训学习。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认定)所需培训和考证费用,在教师取得相应证书后,学校给予报销;若经过培训不能通过考试或拿不到证书的,费用由培训教师自己承担。

2.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制订详实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工厂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2011年起,凡不按规定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将加强对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检查、协调等工作,每年评选优秀实践锻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4.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三、一体化改革教学实施

“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要求他们既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一堂课教师先安排好理论与实训的合理搭配,先由教师准备好实训器材,授课教师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明确无误,而且对所讲授的部件要多次进行实践拆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其他车型的相关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本身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按照“导入法→简明扼要分析讲解法→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法→实践强化法→课后加强”进行教学。

例如讲解汽油机点火系统时,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a 导入法:用传统点火系统作为引子,配合录像—断电器工作过程,反映点火的原始控制逻辑。

b 简明扼要介绍三种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c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法:在简明扼要介绍三种点火系统后,带领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现场参观各种点火系统零部件,并通过示教板进行原理演示。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图片来阐明实物演示时不易看到的细节。

d 实践强化法: 在讲解完点火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之后,安排一次点火正时和点火波形的测量,学生每4~5人为一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两位指导巡视教师,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测量的同时,放映先前准备好的测量步骤录像,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按要求测量,同时教师全程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

e课后加强: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布置思考题:除桑塔纳车型,其他车型,如:本田雅阁,别克君威的点火系统又是什么结构?在下次课中抽查,回答的成绩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

再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在发动机构造的理论教学基本结束时,我们以一台普桑发动机为例,组织学生进行了工作性能实验。让学生真正按发动机拆装技术要求进行拆装,并进行工作性能实验,学生如果不按拆装要求进行装配,发动机可能无法工作,或者运行时会出现故障,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这项实验,不但提高邮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一体化教学的考核 在考试环节上,学生该课程的最后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现场问答三部分构成。共同作为评价学生本门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判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作出一个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

本次课程改革的成果运用到四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列出学生接受比较难的一科,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教学改革前后对比。

1.改革前的教学

a教学方法:班级人数40左右,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分散教学法。

b教学效果:先由专业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然后再由实习教师进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实习课教学,容易出现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与空间及教学内容上的脱节问题。

c教学投入:利用功能单一的汽车电气总成拆装实训室,备课所需要的时间短。

d学生反映: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兴趣情绪不高,学生反映教学内容狭窄、死板,满意率不足30%。

2.改革后的教学

a教学方法:班级人数20左右;采用实物、多媒体和理论讲授的有机结合。

b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教学任务按模块和课题划分,先结合实物讲解原理,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拆细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际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可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c教学投入:根据系统规划,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设施,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备课所需要的时间大幅提高。

d学生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能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跃跃欲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满意率达80%以上。

五、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1、目前,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岗前2011级8个班、2012预计4个班,油田定向9个班,共计21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需要专业课教师32-42名,我系专业课教师共7人,缺口至少25人;一体化实训室需15个,现有实训四个、车库一个,汽车实训中心(修理厂)只能完成生产任务,不能让学生用客户车辆进行实习,否则影响生产任务。针对我校的现状,建立一支理论、实习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节。构建10个一体化实训室,能够保证汽修专业教学顺利的进行。

2、教学中不能重练轻学。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另外,在训练初期,由于尚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引导,由浅入深地向他们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期”。

3、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种表面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十二五”期间,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五篇: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总结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总结

大庆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李志峰

2010年上学期,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学院统一部署下开始实施。《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四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两个周期的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成果总结如下。

一、汽修专业一体化系统建设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汽修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一体化教学。

1.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汽修专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完善下列实训室。

1)汽车电器设备模拟室功能:汽车电器设备操作、控制、连接以及布线方式;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拆装、检测、维护和修理;汽车电器设备检测、试验。

设备和设施:桑塔纳2000、东风1092、北京2020三种车型电器设备模拟训练台。元征电喷车解码器, 测神电喷车解码器, ABS执行器等。汽车电器设备万能试验台一台,充电机二台和多件套汽车电器设备元器件。

2)电动模型室

功能:完成对汽车整体结构、原理、传动方式的感性认识;直观反应发动机和底盘部分部件的结构、原理、以及工作情况;直观观察离合器和变速器的结构、演示其工作过程;自动进行汽车各系统及各总成的电动模拟教学;

设备和设施:桑塔纳汽车模型一台;东风变速器模型一台;离合器一套;解放1091电动程控示教板一套;解放1091汽车发动机模型一台;汽车电气设备拆散件多套。

3)汽车发动机技能演练室:

功能:进行各种类型汽车发动机的翻转拆装、检测、维护与修理;连杆校验、检验、镗削;校正和弹簧检测等。

设备和设施:配备汽车发动机尾气综合分析仪、BJ492汽油机四台、CA6102汽油机三台、EQ6100汽油机一台、捷达电喷汽油机一台、丰田电喷汽油机一台、伏尔加汽油机一台、6110柴油机一台、大宇电喷汽油机一台。连杆校验镗组合机一台、弹簧测试仪一台、发动机吊装设备一套等。

4)汽车底盘技能演练室

功能:各型汽车底盘总成部件及各类型汽车整车拆装、检测、维护及修理。

设备和设施:配备有丰田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大宇、BJ212、EQ140、CA141、五十铃、伏尔加等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整车吊装设备一套。

5)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演练室

功能:在发动机不解体条件下,确定发动机技术状况或或进行故障诊断,找出其故障部位、原因而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同时可进行汽车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维护与保养。设备和设施:配备可运转工作的两台桑塔纳汽车发动机组、一台奥迪汽车发动机组、一台解放6102发动机、一台北京492发动机和桑捷奥汽车专用维修工具。

6)汽车整车训练

功能:汽车整车使用、驾驶、拆装、维护、修理、检测等汽车作业。

设备和设施:有训练汽车7台:桑塔纳2000电喷轿车一台、桑塔纳轿车一台、捷达轿车两台、日本丰田柴油越野车一台、北京121轿货一台、解放1092卡车一台。

7.多媒体教室

实验楼四楼建设了一个多媒体教室,能够保证80人同时上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如多媒体的应用,现场教学,启发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等,课堂周围就是实物,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后,学生都能接触实物,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论教学也比较容易进行,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多媒体资源库

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包含大量汽车各部分总成、零部件等的结构及原理图。例如: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一门专业课中,主要部件结构原理图、个系统线路图近300幅,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可以增加直观性,但是静态的,只能反映零部件的一个侧面,缺乏整体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具有汽修专业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系统的多媒体库:

1)拍摄汽车电气、发动机、底盘各部分零部件和总成的分解录像和装配录像,并配以文字和讲解内容;

2)根据各部分零部件的结构拍摄相应的图片,便于课堂教学;

3)利用FLASH软件自制一些三维动画,将汽车各部分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4)从网络上获得相应的各种有价值的素材,加工和整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资料。最后形成辅助汽修专业教学的简练、实效的多媒体资源库,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3、一体化教学2009、2010级汽修专业共有学生160人,每个班40人左右,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互不干涉。由于班级人数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穿插实施,一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安排实训,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实物少,直观性差,专业知识不易理解,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教学效果较差。

改革后,实行小班教学,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室设在实训室,理论课和实训课融合在一起进行,真正起到了教、学、做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技术骨干教师,我校要抓住这一机遇,2007年7月及2010年7月选派4名骨干教师暑假期间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深圳技师学院、东风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2011年7月派1名骨干教师到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汽车新技术实训培训学习。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认定)所需培训和考证费用,在教师取得相应证书后,学校给予报销;若经过培训不能通过考试或拿不到证书的,费用由培训教师自己承担。

2.通过校企合作建设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学校将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规定,制订详实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确定实习课题,到工厂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企业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体验企业生产氛围,探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2011年起,凡不按规定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将加强对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监督、管理、检查、协调等工作,每年评选优秀实践锻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通过校本培训,储备专业实践教师后备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每年安排有专业兴趣、乐意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在我校实习实训车间由我校实习指导教师任教,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为下一步参加高一级的培训做好铺垫。

4.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

三、一体化改革教学实施

“教学改革,教师先行”,在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技能操作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要求他们既精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每一堂课教师先安排好理论与实训的合理搭配,先由教师准备好实训器材,授课教师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明确无误,而且对所讲授的部件要多次进行实践拆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其他车型的相关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本身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按照“导入法→简明扼要分析讲解法→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法→实践强化法→课后加强”进行教学。

例如讲解汽油机点火系统时,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a 导入法:用传统点火系统作为引子,配合录像—断电器工作过程,反映点火的原始控制逻辑。

b 简明扼要介绍三种点火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c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法:在简明扼要介绍三种点火系统后,带领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现场参观各种点火系统零部件,并通过示教板进行原理演示。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图片来阐明实物演示时不易看到的细节。

d 实践强化法: 在讲解完点火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之后,安排一次点火正时和点火波形的测量,学生每4~5人为一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两位指导巡视教师,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测量的同时,放映先前准备好的测量步骤录像,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按要求测量,同时教师全程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

e课后加强: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布置思考题:除桑塔纳车型,其他车型,如:本田雅阁,别克君威的点火系统又是什么结构?在下次课中抽查,回答的成绩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

再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在发动机构造的理论教学基本结束时,我们以一台普桑发动机为例,组织学生进行了工作性能实验。让学生真正按发动机拆装技术要求进行拆装,并进行工作性能实验,学生如果不按拆装要求进行装配,发动机可能无法工作,或者运行时

会出现故障,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这项实验,不但提高邮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一体化教学的考核

在考试环节上,学生该课程的最后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现场问答三部分构成。共同作为评价学生本门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判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作出一个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

本次课程改革的成果运用到四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列出学生接受比较难的一科,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教学改革前后对比。

1.改革前的教学

a教学方法:班级人数40左右,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分散教学法。

b教学效果:先由专业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然后再由实习教师进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实习课教学,容易出现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与空间及教学内容上的脱节问题。

c教学投入:利用功能单一的汽车电气总成拆装实训室,备课所需要的时间短。

d学生反映: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兴趣情绪不高,学生反映教学内容狭窄、死板,满意率不足30%。

2.改革后的教学

a教学方法:班级人数20左右;采用实物、多媒体和理论讲授的有机结合。

b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教学任务按模块和课题划分,先结合实物讲解原理,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拆细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际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可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c教学投入:根据系统规划,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设施,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备课所需要的时间大幅提高。

d学生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能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跃跃欲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满意率达80%以上。

五、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1、实际情况,2012年,汽车工程系,岗前2011级8个班、2012级4个班,油田定向9个班,共计21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需要专业课教师32-42名,我系专业课教师共7人,缺口至少25人;一体化实训室需15个,现有实训6个,汽车实训中心(修理厂)提供2个实训场地。针对我校的现状,建立一支理论、实习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7个一体化实训室,才能够保证教学顺利的进行。

2、教学中不能重练轻学。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另外,在训练初期,由于尚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引导,由浅入深地向他们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期”。

3、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种表面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4、“十二五”期间,汽车工程系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下载[0353]关于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53]关于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一、 专业方向(4个) 1. 机电一体化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情况

    “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1月,有机械工程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组建而成,拥有教授85名,副教授101名,博士生导师110名(包括兼职),中国工程院院......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

    关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

    关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探索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开展与推广,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性、全能型的优秀技术人才培养成为各大中职院......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大全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 0前言 目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修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宝山职校汽修实训组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在高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修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适应......

    梅州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5篇

    梅州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职汽修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具体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作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