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情境激趣——问题导学——有效练评”的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双赢的高效地理课堂
践行“情境激趣——问题导学——有效练评”的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双赢的高效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再也不能靠挤时间、拼精力、压学生了;课堂教学要顺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前提,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变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为此,我们在“打造高效地理课堂”的实践探索中,经过学习与反思,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即我们的课堂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认知规律、学科规律”三个规律,按照“建构知识、生成方法、孕育情感、培养习惯”四条标准,遵循“以学定教、独立思考、多维互动、展示评价”四个原则,根据丹徒区学校地理师资力量薄弱,校本教研几乎空白,对地理教学不够重视,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提出“情境激趣——问题导学——有效练评”的教学模式,进行高效课堂建设,从而打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的高效课堂,打造“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命价值”的高效课堂。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决,可以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同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
境,并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创设情境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兴趣使师生融入课堂。创设情境不是为了热闹,必须同时能够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只有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发挥无穷的潜力。如在讲《长江沿江地带》一节内容设计这样的导入: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样,知道的回想起“海宝”可爱的样子,不知道的非常急切想知道,学生的积极性很轻松地调动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兴趣不仅来自趣味,还包括来自挑战。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也是情境激发兴趣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除了教学内容的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充满好奇,同时还需要多元学生感兴趣的表达手段、方式。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词语,往往能主宰全局,使学生的思路紧密地围绕教师转。地理老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还要自然生动,情感激越才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如果教师上课一种腔调到底,学生也会疲倦。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地理课堂焕发活力。还要经常科学地运用直观多样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导学启智要遵循“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点拨在后”的原则。要通过导学,是学生乐学、活学、会学。所以教师应在“导”字上
做文章,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二者的完美结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导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预习自学提出问题——分组合作讨论问题——教师点拨、总结解决问题”的程序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学,以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来促使学生智力、情感的发展。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然后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最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精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在整个过程中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对于提高学习的效果非常关键,地理课堂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各位教师应把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3―4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在学和教之后当堂完成作业,这是地理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每一节
课都要通过对知识目标题型化,精心设计作业与练习,以质胜量,一般六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既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训练,又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技能的训练。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检测出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适当布置一些地理观察、调查、观测、考察等课外练习。
第二篇: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幸福课堂
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打造师生幸福课堂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今天这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给我们带来了“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是我校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立足课堂,不断探索,努力提升教学效益,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精心打造师生幸福的高效课堂。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为先行学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构建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境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全体学生素质,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具体任务是:
1、学习探索有效课堂的基础理论、基本策略、典型案例、实施途径及评价方法、标准,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
2、加强构建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形成一批有效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3、构建符合校情学情的具有特色的有效课堂新模式,并推广运用。
4、扎实开展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铸就一批课堂教学名师。
5、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指导、评价,使学校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转变,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
二、制定策略,展开学习
明确目标后,教研组就组织品德与生活(社会)老师进行了学习讨论,使老师们明确此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哪些转变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
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2、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3、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在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的堂堂清。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
三、探索模式,初步实施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包容了各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人,更好的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结合莱州双语学校的合作达标教学模式,经过镇教研室领导和我们学校学
科组的探讨和初步实践,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想与尝试,制订了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每种课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即将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或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展示目标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张挂、口头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节课采用何种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目标的表述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切不可照搬教参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更要忌空、大、虚。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不同的课型中处理方法也大不一样。
活动型教学: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文字与生动的插图,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建立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模拟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组内讨论表演的方法与步骤,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实践体验型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品德与社会课是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社会即课堂,课堂即社会,树立大课堂观、大社会观。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专门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条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凡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体验的内容,就要放开手,制定周密计划,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去银行办理一次存款、取款业务,填写一份存款单,或成立“社会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综合学习型教学:高年级教材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历史、地理、社会常识和法律常识的内容,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要实现多种学科的整合,组织开展综合性
学习。这样,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的知识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务。一般的课文内容,放在前一周进行;对于需要长时间搜集、整理的内容,则放在前几周甚至前几个月进行。收集社会信息的途径有多种,阅读报纸、杂志、课文;听广播、讲座;看电视、文艺节目;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阶段在出示教学目标后进行。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级内的也就是小组之间、小组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内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内部的资料要研究透彻,以便在接下来的汇报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讲在学生不会之处;二要对学生自行得出的结论要加以补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四要发挥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单项讲述不要超过10分钟的时间。
(四)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训练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贯穿整个课堂。这里所讲的训练是指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归纳整理信息之后,教师要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习题,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一方面对学生的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训练累计时间在10分钟左右,巩固练习(或目标检测)占用5分钟即可,确保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3、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法制新闻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知识、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
2、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内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们初步制订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实施的初始阶段,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
1、教师没有把功夫用在平时,致使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较慢。
2、缺少专职的教师,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够高。
3、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不新颖,缺乏高效。
4、灵活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有所欠缺。当然,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的困惑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总之,我们要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的研究,继续更新教育思想,继续创新教育方法,继续破解教育难题,继续把握教育规律,教学相长,学用结合,团结协作,将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孙伯镇中心小学
2013年3月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践行导学析练 打造高效课堂
践行导学析练打造高效课堂
——宜城市南营中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宜城市南营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创办于1978年。2012年3月,学校被宜城市教体局确立为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学校,实践验证宜城市教研室创设的“导、学、析、练”高效课堂模式。近两年来,学校通过狠抓教师研课、学生学习小组建设,科学谋划,稳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谋统筹,循序渐进促实施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如何践行导学析练?学校通过校委会、校代会和全体教师会,“三会”研讨,确立了“科学谋划,循序渐进”的践行思路。我们将课堂改革的实施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教育理论,观摩全国知名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河南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增强教师践行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并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学、年级组集中学、教研组研讨学、备课组实施学等四种学习形式,层层深入学习《宜城市中小学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模式解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科带头人初步尝试,让学生感受导学析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鲜与活力,让学生对高效课堂改革充满期待。
(二)文本构建阶段:其中包括了导学案、小组文化建设、学生评价、教师课堂监控与评价等文本的构建。各板块分别由学科蹲点领导、教研组长带领质评组及学科老师共同完成,学校组织专班检查、评价、验收。
(三)学习培训阶段:每周召开两次教师大会集中培训,两次学科分散培训,然后将老师分配到班,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训。
(四)探索实验阶段:此阶段分为四个步骤。
1、模拟实践。每学科确定一位教师进行重点培训,模拟实施“导、学、析、练”模式教学,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实践体验。各年级教师根据自己学习感悟的结果,初步制定导学案,年级组内讲公开课,互相观评。
3、学校验收评估。教师讲“导、学、析、练”模式的探究课、改进课、提高课,总结课。学校组织评委专班对每位教师的总结课进行量化打分评估,教研组内再探讨再改进。
4、重点磨课。各学科推选出高效课堂改革的先进教师,以他们的课堂为范例,其他教师积极学习,认真实践,促使教师业务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提升。
(五)总结提炼阶段:各教研组推选一名课改先进教师作经验介绍,学校将他们的优秀导学案归类整理。
(六)深化锤炼阶段:要求教师将“导、学、析、练”作为常态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锤炼课堂教学艺术。
二、“三抓”研课,多法转变教学方式
(一)抓同课赛讲
我们先后分两个阶段抓同课赛讲。第一阶段是同课同构赛讲。具体做法是:备课组内同备导学案,同用导学案,一人讲课组内同听。这样做,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就熟悉了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及要求,并能相应地熟练操作。
第二个阶段是同课异构赛讲。具体做法是:就同一教学内容,在遵循应用导学析练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情和自己和教学特点,独立编制导学案,一人讲课组内互听互评。这样做从学生学习实情和教师教学特点出发,更显实效,更好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七年级教师肖婷婷说:“学校组织备课组教师同课赛讲,在相互的听课、说课、反思和评课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了!我到南营中学工作快十个年头了,直到今天才系统地领略到这么多老师的独特教学风格,也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抓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平时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时都要处处留心,寻找“反思点”,并及时记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做到“三个一”:
每课一问:要求教师在导学案的反思空间上或导学案的流程中,用一两句话表述课堂上的精彩亮点或败笔失误,并做简要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
每周一思:教师对一周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回顾后,每周五下午定期开展高效课堂教师反思会,质评小组对一周课改情况进行通报反馈,每位教师选取自己认为较为成功之处作经验总结与交流,不足之处作深刻剖析,系统整理后形成反思周记,并提出下周整改意见。
每月一结:主要针对本月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或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反思,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寻找“失误点”,进行“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怎样做”的反思,探究补救措施,提出整改方案,形成“再教设计”。
课改先进教师将课堂感悟、教学随笔以及“周反思”、“再教设计”等及时进行交流,为同科教师提供教学借鉴,引导同科教师少走或不走弯路。经验交流主要通过学《教学简报》、汇编专集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抓精品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是上好一节课的有力保障。我校导学案的编写是依照“个人先备初稿、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实现的。程序分为“六步走”: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精品导学案电子稿在学校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其中,关键环节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兼顾个人与集体智慧的融合,既有重点发言人,也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中,老师们畅所欲言,讨论交流教学的重难点、个人备课遇到的困惑等,通过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分享集体
备课的成果。
以上措施的实行,既有利于骨干教师教学思想的完善和提高,促进“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在全校教师中由点带面深入人心,又有效的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引领和指导,促使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类型全、形式多是我校研课的主要特点。研课的系列化、规模化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改革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同时,多措并举抓研课促进了我校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和教师间教学思想的比较、跟进;使我校教师走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带动学校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八年级教师龚永艳深有感触的说:“我过去上课,就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学生厌学我也厌教,教学效果很差。经过半年的刻苦钻研大胆实践,我现在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法了。我组织学生自学、互学、帮学,课堂变活了,有趣了,学生更活跃了,学习劲头也更大了。”
三、“三步”建组,逐步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建设的灵魂,只有打造平等互助、活跃团结的学习小组,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促进自主学习。学校从实验之初就将小组建设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突破口,分三步构建学习小组。
第一步,搭建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相对,异质相扶”的原则,按照我校“126”小组建设模式(每节课前培养好一个小老师,每班两套班子,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划分小组。
第二步,建设组魂。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所谓物质文化,就是组名、组微、组旗、组歌、誓词等,这是小组文化的基础。所谓制度文化,就是组规。组规制定的主体是小组全体成员,价值取向与小组文化的建设目标一致。组规制定走民主路线,制定的过程也是思想统一的过程。内容要尽可能详细,包含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语言表达要尽可能简洁、通俗、风趣、避免长篇大论、刻板生硬。组规要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起到导向和惩戒作用。
在课内、课外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既要坚持对小组的即时评价,又要坚持对评价结果的日积月累和公开呈现,为小组长作用的发挥营造和谐氛围,用竞选和民主选举的方法,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成为组长,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强化小组建设。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三清”过关。即学生值日模式,寝室管理模式和食堂监管模式。这是小组建设最漫长也是最关键的过程,需要师生在实践中反复领悟和调整。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一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的学生管理体系初现成效,使小组内每位成员“人尽所长才尽所用”。我校八年级的留守学生肖傲龙由于性格孤僻冲动易怒,与同学相处极不和睦,几度欲辍学。在学校小组建设过程中,由于他擅长绘画,字也写得很漂亮,同学们一致推荐他为本组的“艺术之星”,负责组徽组训设计、小组交流成果展示板演等工作。一向受冷落的肖傲龙在参与小组建设中找到了自信,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
往,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了,再也没提过要辍学了。
四、“五面”变化,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验证,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法给我校的教育教学面貌带来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善思了。
将课堂还给学生后,学生学习状态更好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所有教师都已经接受并适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按照“导、学、析、练”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丰富学习气氛浓厚。课堂形成了个体自主学习、两人合作学习、小组互助纠错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人,乐学好学、善学善思的学习风气已经形成。
八年级学生朱诗颖在“新课堂新感受”中写道:“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很轻松很快乐,学习兴趣大增。不仅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且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个性展示让我变得更加大但自信了。”
(二)教师敢于放手、善于引领了。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认识有了较大的提升,从“怎样教到教什么再到为什么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民主和谐的课堂成为教学常态。
九年级教师杨秀芳在“高效课堂总结反思”中写道:“以往为了赶课,总是不自觉地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完全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课堂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法后,我才认识到课堂能完全还给学生,他们自学互学,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思维的快乐,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了。
九年级学生胡飞龙的家长参加家长会时曾这样说:“飞龙读七年级时,老说学习很苦、很累。现在每次回家都高高兴兴的。课改让孩子学得开心生活得舒心,我们当家长的也就放心了!”
家长陈刚在开放周听课后,提出了更深刻的话题:“我原来总觉得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父母为儿女无私奉献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听了孩子语文老师的一节课让我清醒的意识到,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也不能只关注成绩,要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关注孩子成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生活„„”
(四)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2013年中考,我校127名考生,全部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宜城市一中上线人数达54人以上、宜城市二中上线人数突破百人大关,宜城市三中上线达116人,重点高中入学率达91.3%。
(五)学校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2012年12月24号,宜城市教体局及教研室组织全市各中学校长在我校举行“导、学、析、练”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及推进会,我校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验,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课改使我校知名度不断提高,本市许多兄弟学校来我校参观学习,其他县市也来我校听课交流。襄阳教科所主任郭强、《襄阳教育》主编饶龙武在观摩我校“导、学、析、练”高效课堂后,对我校推行“导、学、析、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并赠予近百本《襄阳教育》鼓励我校教师再接再厉。如今,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已结出累累硕果,我校先后被宜城市政府授予2011---2013减负增效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何朝辉、龚永艳、李敏、曾庆芳、黄泽荣、陈爱芹六位教师同时被宜城市市委市、政府授予课改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梅立波、罗金平、李劲松、王丽英等九人分别被评为宜城市中考教学质量金、银、铜牌教师。
“不满是前进的车轮”。虽然我校“导、学、析、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我们仍需继续奋进,努力做高效课堂改革大潮中的开拓者与领路人!
第四篇:构建“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胶南五中 李衍向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此,我校立足校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并探索、实施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的“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最近举行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书面交流。
一、“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结构
(一)“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导学式”,指该课堂教学模式倡导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求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都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导思、导练和导法的导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指该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 生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一种教学活动规范形式。
(二)“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导学、分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
1.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优质导学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合作展示的问题。
在该环节中,学案导学是前提,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编制适合“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导学案;明确目标是导向,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进度和学情合理确定学习目标;问题预设是关键,需要教师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巧妙地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相关问题。
2.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组合上确保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前提,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报前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关键,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点评是促进,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点评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修改完善是效果,需要科学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效率。
4.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需要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
在该环节中,总结规律是前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发现学习学科知识的规律;生成方法是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规律生成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拓展应用是升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成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更新观念,努力增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自觉性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理论,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研究和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增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自觉性。学校还通过调研、邀请有关专家诊断等形式,认真分析校情与学情,让教师明确针对学校生源基础薄弱和学生层次复杂这种实际,如果不变革课堂教学行为,就不可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全校教师认识到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积极实践,扎实构建“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考察学习,典型引路
学校先后组织干部教师到衡水中学、昌乐二中等地进行考察学习,还把江苏启东中学的“有效教学”、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山西新绛中学的“学案课堂”经验印发给教师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的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开设汇报课。考察和学习,激发了教师的探索激情,周兆星、孟曼华、王培龙、冯涛、杨赛等教师自觉主动地借鉴并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积极给这些骨干老师搭建平台,在全校范围内举行“魅力课堂”展示活动,激励引导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2.学科研讨,内化提升
在认真观摩典型教师魅力课堂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各学科围绕这五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举办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和教学反思活动,使教师切实把握课堂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并努力构建本学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生成模式,引领课堂
在各学科研讨、内化提升的基础上,各学科初步生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语文组的“四环七步”作文教学模式、数学组的“质疑;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物理组的“小组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生物组的“学导探究式结构教学”教学模式等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各学科教学模式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初步提炼出了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并召开全校任课教师会,对其进行解说、指导和培训,引领教师的课堂教学。
4.专家指导,升华完善
学校多次邀请胶南市教研室和青岛市教研室、青岛市教育督导室的老师和专家来校指导,各位专家在深入课堂观课、议课的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点评和研讨。学校认真研究专家意见,对该模式进行深入思考,不断升华理性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基本完成模式的建构。
5.活动促进,全面推广
学校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促进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应用。①立标——评选标兵,引领教学。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加“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比武活动,初选出学科“课堂教学标兵”候选人并举行“同台竞技”活动,评选出了十二名学科“课堂教学标兵”。②学标——学习标兵,人人提升。组织学科“课堂教学标兵”举行“魅力课堂”展示活动,同时,印发问卷调查,对前期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进行认真研讨、反思,整合、提炼出八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并公布给全体教师,号召各备课组和广大教师进行认真的研讨和梳理,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意见,并举行“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沙龙”活动进行专题研讨。③达标——全员达标,灵活运用。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立足学情,以务实的态度,依据学科特点、结合授课内容灵活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努力引领学生逐步走上“爱学”和“会学”的良性循环之路。
(三)强化措施,切实保障“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有序运行
1.创造条件,配备专用教室
学校在每个级部开设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专用教室,并给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分组排列的桌凳,为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条件。
2.由点到面,抓好实验学科
在教师自愿、备课组推荐和学校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确定物理和化学学科为实验学科,给他们提供实验条件和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大胆探索,为扎实、稳妥推进“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探索积累实践经验,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研究,变革备课模式
学校实施“三轮备课,两案定教”的备课模式,要求各备课组严格按照“分工初备,拟定初案”—— “集体研讨,形成通案”—— “个人精备,确定个案”的步骤进行备课,为科学编制适合“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案提供保障。
4.有效管理,督导课堂教学
一方面继续开展四课展示活动,努力通过每周举行的学科教研课、适时进行的个人反思课、级部开展的学科比武课和学校组织的魅力课堂展示课,积极推广“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实施“干部集体督导评估”活动,学校的教务干部组成三个评估组,按照随机听课、集体评估、指导提高的原则,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并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当场评定等级,并及时组织议课活动,以督促、指导教师真正领会“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理念。这一模式的实施,深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心理感受,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开发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我校有20多名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或举行了青岛市公开课。生成了许多教科研成果,有多篇课堂教学论文分别在《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青岛教育》《考试报》《课程导报》《当代中学生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报刊上发表。
(三)引发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2009年9月11日,青岛市教研室在该校举行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20多位领导和专家对该校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10月23日,在青岛市教学工作会议上,青岛市教研室组织播放了该校的“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录像剪辑视频,学校做了专题经验介绍,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