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中辉)2016-2017上期课题个人小结
16/17上期“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施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实验小结
上杭县城西小学 叶中辉 2017.1
一、本期课题工作重点:
1.认真履行课题主持人的工作,制度切实可行的课题组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让课题组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2.本人能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紧扣我县片区研究专题:识字写字:创新识字写字教学策略的研究,融入到我校县级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
3.我能继续结合县课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本期已完成的目标:
1.能够根据课题安排的任务,认真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形成文字资料,丰富课题实验成果的资料库。
2.能够认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并能与课题组成员加大合作,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3.能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结合并融入县片区研究专题,通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意识,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4.能够根据课题组的实施计划与目标,继续加强课题方面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素养。
三、本期进行的课题工作
(一)作为课题的主持人,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1.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对教学中教学评价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课堂评价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施的有效性的文章,经常听取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施的有效性教学的系列讲座,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3.自身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讨课,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实验课的研讨活动。
4.作为课题主持人,能进行本学年研究工作方向的把握、督查指导,听评课指导。5.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结合“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进行教师培训、优质课观摩及集体备课和组内研究课指导和安排,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
(二)作为课题参与者,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1.我不断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认真制度切实可行的课题组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让课题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2.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做好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不断反思,加强实践运用,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3.积极参与我校教研组开展的 “经典诵读”和“读书沙龙”活动,营造颇具特色的 “书香校园”,提升的阅读量;能紧扣县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展开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4.在学校或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回校后应上一节与课题有关的示范课或撰写一份培训心得体会。
(三)能把课题与县专题、片区专题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1.认真完成课题组安排工作任务。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与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围绕课题,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常态课;对于年段邱惠芬、何东魁老师的课题研讨课,能在课前组织进行集体备课,深入研讨,取得不错效果,邱惠芬老师还代表学校参加县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获三等奖。
2.积极参与课题组进行的听评课活动,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参加教研组统一组织评课,能结合课题进行听评课;积极参与研讨,认真评课,上交评课表;深研教材,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课题方面的内容,进行“主题式评课”,能够根据课题研讨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四)做好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作为课题的主持人,进一步发挥课题中心组成员的指导作用。要加强对其他课题成员的课题研究指导,帮助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引导和理论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学期初能制订好课题组制定的方案,并制定本期自身实验班级的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本阶段课题的研究重点,制订阶段计划,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
3.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实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有效对接。实现校本培训、校内教研、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
4.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各项常规活动: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做一次课题小讲座、主评一节课题实验课、做好一本课题笔记、参与课题教研沙龙活动等。
5.加强课题实验的常态研究。一是备课,在备课时要围绕自己的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作好教学调整;二是上课,在上课时要有课题研究的意识,根据自己的子课题开展实践,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三是反思,上完课后,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联系教学实际,反思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后记,调整教学思路。
6.不断加强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及时进行小结,写好课题实验的案例分析,对课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四、本人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课题团队骨干培训还需要继续加强,让更多的课题组成员能够更加熟练进行课题研讨;在自身的备课“教学预案”中,对于课题研究的内容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反思中对于课题方面的总结还是不够深入,比较肤浅,很多都是一笔带过;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的评价用语运用不够娴熟、自然,有些容易出现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够突出,还有待提高。今后的研讨中,与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通过团队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效,推进课题的深入开展与有效开展。
第二篇:10-11上期课题小结
2010――2011学年上期课题研究小结
朋口中学 黄胜斌
根据课题研究阶段任务,本期主要侧重于文言文与诗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探索与实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个“浅易”比较难界定,依据高考文言文选文来看,应该指以陈述人物事件为表达方式的古文。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就其重要性而言丝毫不可忽视。
其一,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用语,它与现代文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没有实际应用的语言环境,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其二,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言文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这是无法回避的,要了解历史,继承文化遗产,必然要掌握文言文。文言文阅读能促使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不能替代古文阅读。
其三,文言文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有它的一套语言规则,(词法、句法、文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规则,并经过一段时间阅读实践,才能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
其四,从高考应试的角度考虑,文言文考点稳定性较强,只要基础好,能力强,得分的把握就比较大。
以上四点认识必须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增加古文篇目,扩大阅读面,除教材规定的篇目,主要增加了一些先秦历史散文,如《触龙说赵太后》、《冯煖客孟尝君》以及《史记》中的选段,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文本。增加阅读量,教学方法要相应改进,采用讲一带一或讲一带二方法,即讲读一篇,然后学生按老师所教方法自读另外一篇或两篇。通过提问或测试,检查自读效果。
(二)多读多背,培养语感。传统的文言文学习十分重视诵读,讲究字正音准,抑扬顿挫,对于那些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必须背熟。反复诵读,细心体悟,久而久之形成了语感,积累了语言材料,再随便拿一篇古文,诵读之间便可将文意掌握个八九不离十。
重视文言文的诵读,语文早读基本上都用作读书,坚持早读到场,要求诵读古文一定要规范化: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语调中听,流利畅达。语文课堂上也拿出时间诵读古文。诵读的第二阶段是对字词的音、形、义的确认,这就要求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为检验读书效果,我经常挑选一些学过的文言文句子听写,如果读书时有口无心,不能做到字词确认,必然会出现较多的错别字。如“履至尊而制六合”很可能写成“履致尊而治六合”。“至”与“致”,“制”与“治”读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这种词语现象在古文中十分普遍。由此可见,诵读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重视知识积累与能力转化
学习文言文必然会涉及到古汉语知识,高中阶段虽然不要求把古汉语知识搞得十分精通,但是,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不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肯定不行。古汉语知识涉及范围很广,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我搞了一张常用古汉语知识简明图表,将文言知识归纳为实词类、虚词类、句法类、古代文化类四个类别,意在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特别强调任何脱离语境的古汉语知识要领都没有意义。
一般情况下,每单元学习完要求学生对照书后面文言实词表,整理实词,明确3至4个虚词用法,辨析两种文言句法,归纳相关的几条文化常识。这样以来,一个学期积累的古汉语知识就可观了。
诗词阅读与赏析:
中华民族是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煌煌大观,1
灿烂辉煌。学习古典文学,继承文化传统怎么可以离开诗词歌赋呢?高中学生正处在如诗如梦的青春年华,而诗歌理应是他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诗歌教学上作了以下探索。
1、每日一诗,旨在培养兴趣。
从高二开始,每日早读前在黑板上抄一首精短诗词,引导学生诵读几遍,再简要加以评析,最后让学生抄录在专用本上,下去再细细品味。经过一段时间,由老师导读改为学生导读。诗歌经我挑选,提前布置课代表查阅相关背景材料,然后推荐给全班同学。这些诗词大致分三类。①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曹操的《短歌行》、崔颢的《鹊桥仙》,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岳飞的《满江红》、秦观的《鹊桥仙》等。②课本中诗人的其它重要作品,这是我们重点推荐的内容。如杜甫,除《兵车行》,选了他的《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等10首。苏试的选了《密州出猎》、《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几时有》等6首,李清照选了5首,辛弃疾选了8首。陆游、柳永、姜夔、白居易、李白、王维、杜牧等都有诗作入选。③近现代的一些古体诗也介绍给学生。如毛泽东的诗词《东方欲晓》、《咏梅》、《和柳亚子》等,鲁迅的《自嘲》、《我以我血荐轩辕》等,还有龚自珍的等等。
2、由于学生在高二阶段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诗词教学时思想准备就非常充分。教学从容而有序,研读深入而广泛。从诗歌发源,沿革到诗歌分类,格律音韵,学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比较阅读,即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对照比较,鉴别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不同风格。把苏轼的《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放在一起比较异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赏鉴水平。我还尝试进行专题赏析课教学。课题为《苏东坡与他的黄州诗文》课前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李国文的《苏东坡戒诗》两篇文章介绍学生。针对学过的三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记承天夜游》,两诗《赤壁怀古》、《题西林壁》,展开深入广泛讨论,体悟苏轼作品的精妙和旷达洒脱的人格魅力。
3、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诗歌教学中,我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
1、扩写《兵车行》的送别场面,改写《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的环境氛围。
2、突出艺术手法的评析,就《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写《异曲同工,高妙绝伦》赏析随笔。
3、写综合评论,如《解读李清照》、《真名士自风流--浅谈苏东坡》等。读写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每次练笔都有佳作出现。不少同学买了诗选词选,并且尝试填词写诗。对同学们的创作热情给予适时引导,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过于薄弱,自我要求不太严格,学习目的性不够端正等多方面原因,教学组织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教学目的在很多时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参与面也无法扩大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学生的文言文与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体现在答题中得分没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在下半期还需进行弥补。
第三篇:个人课题小结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岳党爱
本学期我结合课题要求,继续展开一系列深入的实践研究。通过之前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例如:基本都能做到根据基本策略通览、理解、深究进行教材解读;根据学生实际细致备课、有针对性地反思调整;多种课型也都能尽可能地充分依靠学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进行教学。但问题依旧存在:课堂的目标意识薄弱,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手段等不能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互动‛尝试不够,学生参与面小,反馈面小,小组学习流于形式,随意性大等。
根据以上问题,本学期我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教学新模式,建构高效新课堂‛,我们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学习和借鉴尝试教学法、提炼出‚学—议—导—练—理‛的教学范式。以下是我课题组的研究进程及成果。
(一)解读教材
针对老师们目标意识薄弱的问题,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目标。以二年级《米认识》一课为例,杨艳丽老师首先代表备课组从‚单元教学‛到‚课时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然后其他备课组就每一环节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解读与设想。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一改以往‚以小见小‛的解读方式,而是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体系、从全册教材出发,找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及教学重难点,然后再仔细地研读一课的教材。在解读时,不仅要关注教材上每段说明表达的意思,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必要时开展学情调查,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
(二)课例研究
1、复习课
针对之前校本教研最多的研究课型是新授课,而练习课和复习课教学相对薄弱的问题,而六年级下学期更多的是进行系统复习,为此我们选择六年级的单元复习课为研究课例,专门对复习课进行了研究。
我为课题组提供了《比例尺单元复习》课例,课前我通过学习导航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单元知识,学生在独立整理的基础上先进行小组的交流,完善已有认知。课堂上唐老师分‚理‛和‚练‛两大板块进行。首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本单元知识要点,把零散的知识点构成网络,其间穿插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各单一知识点。然后进行综合练习,多个知识点集中在同一道题目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此次研讨,我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关于单元复习,老师们在中年级就要开始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作准备;课前完成学习导航(即自主整理)的情况,教师要格外关注,通过及时反馈和评价来促进学生认真完成;复习课的课堂组织要打破原有的‚解题式‛(即按照教材练习的呈现次序依次教学),大胆调整练习课的结构,理和练并重。从学生完成学习导航的情况切入教 1 学,重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把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思辨、帮教等手段有效地加以解决。
2、计算课
计算教学依然是我们不变的研究主题。本学期我们围绕四年级的张俊玲老师《一位除法》的课例,就‚如何在课堂中通过‘学议导练理’各个环节达成计算教学的有效‛展开研究。
通过对课例的研讨,计算教学如何才能有效?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1)关于先学,教师在设计先学时,要体现导的功能,目标要明确,不能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忽视教师‚导‛的作用,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趣味的问题情境外,更应该在思维上帮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提升,可以是通过提示性的问题等形式。(2)课堂上,计算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算理和算法的理解,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练‛,高密度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算法的必要保障。
3、概念课
概念教学中如何如何有效的进行‚学、议、导、练、理‛的展开,是老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区数学会课,选取《米的认识》课例展开研究。我们通过教材解读、课堂打磨、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明确本课该学什么,怎么学,本课的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分几次先学、分别什么时候学合适。探索怎么议,弄清议什么——议的问题的探讨和议的方式确立;怎么导,明确怎样的地方需要导,把握导的时机、导的方法、导的程度;怎么练,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如何练;怎么理,明确怎样地方需要理,课中需要理几次,每次应怎么引导学生理。邀请了省级级教学能手邢小艳教师结合《米的认识》一课进行即时的点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议的问题该如何设计;怎样使练习设计更有针对性。一方面要找准学生新知的生长点,关注知识形成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要踩在学生的点上进行思考。
4、操作课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直观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直观地操作学习,操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数。为此我们还进行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通过研讨,明确低年级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操作学习习惯,教学方式要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低年级教学应适当渗透中高年级的一些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骨干引领
‚学、议、导、练、理‛教学方式在课中应如何更好地展开,这是老师们碰到的难题。为此,我组还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作用,先后邀请7位骨干老师为我们课题组上示范课,并结合课例进行深度解读,提炼策略,提高老师们的认识,指导老师的教学实践。
(四)策略提炼
我们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提炼出新授课‚学——议——导——练——理‛的教学范式,抓住本学期的教育局高效课堂数学课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对‚学——议——导——练——理‛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展开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出相应的策略,并在区数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1、‚学‛的有效策略
‚学‛是指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可以理解为先行的学习。先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学习变得有准备,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要;先学,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更有针对性。
我们提炼了先学的设计原则,即‚紧扣目标、趣味简约、引导到位‛,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先学内容:
新授课的先学设计。前后数学知识的联系比较强,一般分‚旧知链接‛和‚新知探究‛两个板块。‚旧知链接‛是通过再现新知所涉及的相关旧知,为新知探究作准备;‚新知探究‛是对新授内容的尝试和探索,设计时给予学生关键的提示,让学生打开思维,自觉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好这两个板块的设计:
可以在新知探究中引导学生主动勾起对旧知的回顾。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是建立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之上,在设计时我们不主动为学生铺垫,而是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再给学生提示,勾起对两位数乘一位数旧知的复习。
也可以让学生在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自觉地迁移旧知解决问题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整万数的认识‛这一课,我们设计拨数活动,让学生在拨 ‚七十七万‛这个数时,发现原有的计数单位已不能正确的表示这个数,从而激起他们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的强烈愿望,这样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学习变得有准备;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先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更有针对性。
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从未接触过,学习时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体验,这时我们就应将先学寓于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如千克、克的认识课前让学生去超市看看、掂一掂商品的质量等实践活动)
练习课的先学设计。新知学习后,学生对新知掌握得怎样,他们能不能灵活地应用学得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练习课的目标所在。不同于新授课的是,练习课的先学设计是根据练习课的教学内容编制一份学案,上面有教师设计的问题,也有学生解完一类题后的小结,更有学生根据新知创编的问题……既有规定,又有留白,为学生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空间。通常我们可以将练习课的先学设计成两部分:一是由教师提供,主要是巩固双基、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二是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错例或者自己创编的巩固练习,让学生质疑辨析、交流提高。
复习课的先学设计。如果说新授课的先学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那么复习课的先学则是为了充分唤起学生对已有旧知的回忆,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让教师充分发现学生知识的遗忘和缺漏。因此,复习课的课前小研究要在‚理‛和‚用‛上做文章:一是设计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知识要点,二是师生共同设计相关的基本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应用中理清知识内涵,理顺知识脉络。
先学还体现在学困生的先学,我们实行优先的原则,让他们提前‚喝鸡汤‛,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先学,不懂的地方老师及时辅导,课堂上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先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前的学习导航,还可以体现在课堂中。例如一些简单概念的介绍,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了解。
2、‚议‛的有效策略
‚议‛是指学生交流自己先学的心得、成果,通常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展示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中相互启发,从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共识。
数学的‚议‛必须建立在‚思‛的基础上,‚思‛就要有目标,指向要清晰。所以在每一次‚议‛以前都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所以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是关键,也是难点,问题过大,会使‚议‛失去有效性;问题过小,会使‚议‛没有思维性。所以在进行‚议‛的设计时老师要把握好探究性问题的‚度‛,做到目标具体、可操作、有需要性和思维性。
3、‚导‛的有效策略
‚导‛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指导、点拨。就教学的总体系统而言,‚导‛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把握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导。
(1)课前的导:课前导什么,怎么导?我们认为一要引导学生如何看懂学习导航,认真地完成学习导航;二要指导学生如何看懂课本,积累学习经验;三要指导学生小组同学之间如何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四要指导学困生。
(2)课中的导:课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纲‛和‚领‛介入引导:学生‚看得懂‛的教师就‚倾听‛;学生‚道不明‛的教师要‚点拨‛;学生‚看不到‛的教师要‚补充‛;学生‚不深刻‛的教师要‚引领、提炼‛,在交流主题、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良好纽带,帮助学生的思维步入正轨,走向深刻。
(3)课后的导:为了保证课后拓展学习的有效,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学习的内容,指导学习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
4、‚练‛的有效策略
‚练‛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一要把握目标,了解学情,明确练什么,练多少,达成的度是什么。二要精心设计练习,思考练习如何有效展开,设计哪些题目,怎样做到有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需要哪些针对性练习和变式、强化练习;还要考虑练习的趣味性和思维性,每个练习得时间安排,学生练习的方式方法等,真正做到精练高效。
5、‚理‛的有效策略
‚理‛是总结,是内化,是反思,是提炼,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追问。我们通过‚理‛把课堂相对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学的清晰。
理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也可以是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感受和启示等等。
理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群体,或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整理与思考,并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理的时机:可以放在课堂中某一教学环节的结尾,或是整节课的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研究过程,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真正把教育研究与提高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的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然,我们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先学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设计,认识上还有 待提高;有时不能处理好提高成绩与提升思维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议‛、‚练‛‚、‚理‛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加强尝试、反思、研讨。回顾过去,展望明天,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为教育研究工作步上新的台阶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分析现行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材料的运用与研究》这个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一年来,在樊淑虹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无效的,逐步探索出学习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现将一年来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认真听取樊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使用和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二、课堂实践
带着初步认识的理论知识,我以课堂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切口,以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我经常关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开发,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教材上的学习材料、教师补充的学习材料、课堂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学习材料,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过程,使用效果,找出学习材料在有效运用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在下次上课过程中改进,不断优化学习材料,这使我在有效运用和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观课议课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我用心注意执教老师是怎样选择学习材料,使用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材料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学习材料,对于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会记录下来,便于借鉴和研究。在议课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议,明确了我对每节课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的深刻认识。
四、形成文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课堂教学实例中,我将自己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写成案例或论文,如《年月日》教学案例,论文《创设有效学习材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这些文字虽不深刻、精辟,却能为我今后的研究铺路导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学生生成的错误信息为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教 师:王 艳 玲
第五篇:个人课题研究小结
一、优化教学环节体验过程
如教学第三课《,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彩云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得石级,石级上得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试读: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读了有什么感受
2,想象:你见过高山或高楼吗 面对这么高的山,你有什么感觉
3,朗读: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段,注意标点符号,读出语气.二、优化课文体验教学过程
如第十一课1《秋天的雨》
(一)歌曲导入,诱发体验之趣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课件展示歌词
(二)分层阅读,激发体验之思
1,自由读课文,读准确,通顺,展示美妙读书声.2,反复读课文,你喜欢课文中描写的秋雨吗
3,最喜欢哪一段话 用美妙的声音尽情赞美秋雨.(三)拓展延伸,抒发体验之情
1,秋天的美景数不完,还知道秋天哪些美景吗
2,自选作业:搜集秋天词句;画秋天美景;和爸妈秋游.三、尊重学生体验感受
①理解学生个性的语言体验
如在《爬天都峰》一文中: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彩云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得石级,石级上得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再看看笔陡得石级,石级上得铁链,似乎是从天上()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②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次成功的实验》: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生: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着冷静
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
③鼓励学生多元的思维体验
《灰雀》: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生: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总结,今后我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展开研究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