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23: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第一篇: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难点,本着遵循程序设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在具体的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同时也给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程序设计 教学 难点 实践探索

记得曾在CCTV2的一期对话节目中,有嘉宾给盛大的陈天桥提出关于行业、产品、伙伴、社会环境四个拐点的危机警示。2010年,万科集团的王石提出关于“楼市确实出现拐点”的言论愈演愈烈。其实,大到企业的发展整合,小如员工的定位转型,都同样面临着各自的拐点。在新课程新高考的背景下,我省一年两考的信息技术高考也走过了两年,这是从会考到高考的跨越,从上机到笔试的考试形式转变,这样的高考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既是一个契机又是一个拐点,但必须要走好这条转折路。

一、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中面临的难点

1、知识点多,课时有限,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完成

《算法与程序设计》涵盖了VB程序设计中用到的所有基本知识,包括流程图、常量、变量、数据类型、各种语句、常用的标准函数等,这些基础知识都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一的讲解,但往往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课时又不够,同时要忙着赶进度,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讲透、深入分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很好完成。例如书本上列举出枚举算法、解析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对分查找等几种典型的算法,其算法思想和实践操作,虽然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但是毕竟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仍然需要教师去讲透彻,否则学生就很难理解。一个完整的算法光光对它的算法思想进行讲解,往往就需要一两节课时间,甚至两三节。而要让大多数学生真正能达到自主编写程序,就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但是信息技术课一般最多每周两节,再除去一些节假日,真正可以上课的时间真的不多,学生全面理解算法并会编程序何其难,教学目标也就很难达成。

2、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分层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目前,高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均衡,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现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从理论上讲,高中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高中学生一般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城镇,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各不相同的,就导致在高中阶段的 1 学习起点也是各不同的。关于这点,笔者在教学中感受尤为深刻,一般来讲,城区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明显高于乡镇学校毕业的学生。

对于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它也符合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希望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程序设计的理论内容较多,很多知识点往往都需要在课堂上讲解,如果教学起点太低,是对基础好的学生一种教育重复,必然会使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就只能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这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差生越来越差,两级分化现象越严重,苦的是中间的学生,降低了整体教学质量,这样的分层教学收到的效果甚微。

所以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往往全班统一要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内容,这势必造成学生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统一”也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程序设计,只能在上机课中设置操作任务时,将任务分为必做和选做类型,采用这种简单的分层教学,取代课堂上呆板统一的做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先服从会考还是着眼于高考,教学中很是尴尬

从会考的角度看,侧重实践,通过操作达成题目要求即可。因此,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操作的能力。一节课中,教师讲解与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2左右,学生将通过练习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有时甚至为了应付会考,学生可以似懂非懂程序的意思,只要教给他们相应的上机操作方法,答案照样可以出来,这样也就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从高考的角度看,侧重理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完成问题解决,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整个学科的融会贯通。考试形式也从上机考改为笔试,虽然考试范围、考试目的没有发生改变,但考试形式的变化必定会引起考试内容的变化,题型更要发生大的变化。原来不适合上机考试的内容可能很适合笔试,原来适合操作的内容可能很难用笔试来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若一开始就从高考的角度,很多内容必须要详细的分析,比如冒泡排序算法,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其程序设计思想,还需要深入地掌握程序实现的方法,与面向会考的上课要求显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因此,当学生一开始接触程序设计课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站在哪个角度教比较好,如果仅从会考出发,很多知识点是可以轻描淡写而过,甚至舍弃。但是若从高考这个大局出发,这些在会考看来看似不重要的内容,往往是高考的重头戏,两者之间严重脱节,让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难以选择。

二、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在执教能力上“突出重围”,改变三尺讲台 “涛声依旧”现象

⑴ 从备课着手,学会“淘汰”自己,要做加法

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像泉水”。的确如此,备课是教师执教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是我们往往都会在备课中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常常将上个学年的教案拿来就用,反正觉得知识点也没多大变化,备课当然也无需多大变化。其实不然,这种靠“旧船票”登上“新客船”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当我们回过头去仔细看自己以前花很多精力备好的教案时,会发现很多想法都有点过时了,甚至感觉很幼稚。此时必须要学会否定自己,“淘汰”自己当初的想法,毕竟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累积以及阅历的不断增加,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更加细致,那么必须要重新备课,将备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想法不断地融入进去,多做这样的加法。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前的,但也要与时俱进,多多分析当初自己的想法,和现在的思考多做比较。所以,从备课上来看,必须要重新去“备教材”,不仅要把教材吃透,还要善于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取有舍。笔者认为只有钻研得深,才有可能讲得浅。

⑵ 从上课来看,需要“转行升级”再提高,要做减法

备课时要“深入”,上课时则要“浅出”。不能在备课时备些什么,就到课堂上全部讲出来,使得一堂课满满当当,实际上未必是越细越好,有时候多则无益,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一定有多大好处。所以,上课时要多做减法,尽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课堂如果一味地由老师主宰,探求、怀疑、争辩和批判就难以在学生中真正生根发芽。

另外,也不能为了过分追求好的课堂效果,一节课就像过节放鞭炮一样热闹,学生的课堂反应看似很好,个个好像都很懂,其实有很多学生是滥竽充数于其中而已。要知道热闹过后,硝烟散尽只留下一地纸屑,学生的收获不多也不行,毕竟课堂上注重的还是获得新知识。所以,有时未必有好的课堂效果就是一节好的课,要权衡好,有些不必要的课堂效果该减时还是要减。

⑶ 从下课而言,放低“姿态”,走出去,请进来

如果说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舞台只好留待课堂以外,于是课堂上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便理所当然地推到了课外。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可一旦自己去做具体的题目时,往往会没有思路、脑袋空空,或错误 3 百出等各种情况。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编写能力只停留在照着教师例题 “依样画葫芦”的水平,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一旦稍有改变,就无从下手。

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生一方面是不敢问,怕问了还是不懂,另外一方面是懒得问。而老师也存在一种教学习惯,下课后就等着学生来问自己问题,很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询问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倾听学生的想法。我们常常说“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缺少了主角,再好的戏也白搭。因此,我们必须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多去找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问问,问问他们“听懂了没有”,“哪里不懂”等,多去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状态,把有问题的学生主动的请进来,给他们好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遍不行就两遍,甚至三遍四遍,直到懂为止,使得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这场戏才能完美谢幕。

2、在练习环节上 “齐头并进”,做到课堂课后两不误,作业批改及时跟进

在只有信息技术会考的时代,笔者对学生的练习仅仅是局限于小小的课堂之中,基本上就是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能达到会考操作要求就行,可以说是很肤浅地停留在或者是应付会考的层面上。在课堂中,最多是将上机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及时进行解答,或者是进行个别指导。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的高考,在练习上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打破了单一的课堂练习模式,以课后练习为重。现在从高一开始,每一节程序设计课结束后,我们基本上都准备了相应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错了没有关系,不会做也没有关系,能做多少是多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做,树立起一套符合自己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而不是为了一个答案去抄答案,从而扼杀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了课后练习,对笔者而言,就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批改学生的作业,这在高考以前是从来有过的。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感受颇多,自己感觉可能特别简单的题目,一到学生那里,什么样的答案都会出现,就会迫使我们去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这样批改作业的过程有时可能不比数学老师来得轻松,甚至有种过山车的感觉,跌宕起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求学生做课后练习、老师作业批改及时跟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其实是件好事,教学相长嘛,对我们的备课和练习设计也提出更大的挑战。

3、在知识体系上“破旧立新”,分散教材固有的结构,感性认知为先

众所周知,《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语句再程序”理念编写的。这就容易导致在上课时先讲基础理论部分,比如算法的概念、流程图的画法,再讲具体的算法程序。然而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算法与程序设计,他们对学习算法也很茫然,不知道学这些理论有什么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些改变,从程序设计教学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功能简单的程序,以建立起对程序设计的整体概念,体会各种语句的功能,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比如在程序设计教学的第一节课时,笔者就举了一个关于加法的简单VB程序,先给出(如图1所示)的应用程序,然后在相应的“被加数”和“加数”文本框中输入数字,单击一下“计算”按钮,和就出现在“两者和”文本框中(如图2所示)。

图1

图2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示算法,然后教师给出具体的相对应的VB编程代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用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算法叫程序。(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Double Dim b As Double Dim c As Double a = Val(Text1.Text)b = Val(Text2.Text)c = a + b Text3.Text = Str(c)End Sub 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去理解这段程序,虽然学生最终形成的认识,以及得出的结论仍是肤浅的、模糊不清的、认知不全的。但由于有了真实的程序设计环境以及借助了具体的实例,学生就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比较容易地接受了程序设计的启蒙教育,对学习程序设计也萌生了一种最初的亲切感,有了一个很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授人以“渔”,更需授人以“欲”

教学中常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在笔者看来,授人以“渔”,更需授人以“欲”,只有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欲望,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都明白,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学生学到多少就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一节课的学习,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发挥其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高一就应瞄准会考,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以会考大纲为基准,在一开始的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重心,做到“低起点,小坡度”,要呵护好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充分地与他们交流和沟通,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程序设计教学中要讲的内容多且细,但由于受课时和学生认知水平等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将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给学生进行讲座,或者将一些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思考题等方法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常常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在习题设计上“有的放矢”,尽量减少题目的重复性

每一次练习结束后,我们往往抱怨学生完成练习的效率不高,态度不认真、应付了事,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能完全怪学生。一方面有些练习反复出现很多次,学生都已经会了,他觉得做这样的题目完全是浪费时间,当然可以不做或者简单地做一下。另外一方面有些练习设计的太难,只有个别学生能完成,这样会打击很多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十分排斥练习。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归咎于我们设计的练习不够精,针对性不够,没有做到“有的放矢”。

要想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做好练习设计就是重要一环。好的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等信息,一节课可安排多次反馈性、针对性练习,一来强化,二来纠错,便于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新课结束后可以有巩固性练习、提高性练习或为满足求知欲的思考性练习等。总之,好的课后练习既要满足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操作等进一步理解,又能通过练习使他们的程序设计思考能力、程序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因此,要想有高品质的练习,在设计练习时必须要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多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方面去考虑,准确把握好重难点,要适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重复性的练习要尽量减少。为此设计的练习一定不能只求练习数量和难度,还要顾及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尽量由易到难,由巩固到发展。同时设计的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练习带来的成功感,又不至于因练习太容易又重复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总之,加强“精品”习题,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的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注意加大知识间的跨度,让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兴趣的发源地。要让学生有一种“做题前,趣已在;做题中,趣更浓;做题后,趣不散”的感觉,笔者认为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

3、重视“上机”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上机操作实践的作用不是像物理化学进行实验性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针对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程序设计,这是一个很好检验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成效的环节。

在平时的上机实践中,如果要求学生完全照着书本的例子进行上机操作实践验证,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无聊、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我们需要对上机环节尝试着做一些改变,一方面,可以精选一些有趣的习题,比如“国王的奖励”、“运动员评分”等实例来学习基本的语法、函数、基本语句。这些初级的程序设计要求学生掌握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模拟一些高级程序设计的开发过程,比如设计时钟、mp3播放器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编程情景中做自已感兴趣的项目,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这些高级项目的功能可简单也可复杂,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教师在学生上机实践的环节中只是起引导、帮助的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程序设计的素养,提高对已学知识的认识,不断地用所学的知识去逐步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沙有威 信息技术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材和教学设计分析 2.钟和军 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 3.信息技术教育《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朱佳平

单位:温岭市松门中学 邮编:317511 电话:*** 邮箱:missbbhaha@163.com 7

第二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术。而程序设计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程序设计知识,怎样进更好地行程序设计教学,是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程序 设计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方法,与诸位共勉。

一、巧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程序设计知识深澳,理论性强。对初学者来说,理解掌握此知识 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获得的知识,适当地、确切地比喻是十分有效地帮肋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譬如:为了使学生对一维数组加深理解,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 :一维数组A相当于一条街名为A的街道上房子的集合(不包括居民),且这些房子是单人间,不能同时住两人,数组元素(即下标变量)A(1),A(2),---------就分别为A街1号,A街2号,---------依次对应,数组的元素值和房内的人建立对应,街有多长,是由DIM语句规定的;而二维数组则可以由电影院所有的座位来加以描述,变量可与数学中的变量联系起来等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事物的支持下就会更加透切,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描绘计算机解题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种情境的创造,创造这种情境的方法即所谓教学模式。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都处于“活跃”状态,只 有这样才有助于强化信息的传递。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每开始进入新的一步,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内驱力启动的问题,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参与意识,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主要有:

(1)激情法。利用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渴求心理,诱导产生激情。

(2)困惑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制造矛盾,诱导产生困惑。

(3)兴趣法。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给予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诱导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输入语句NPUT和赋值语句LET时,可先简单地介绍一个程序,只要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地得到方程的两根,以此诱发学生感情上和行为上的参与 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追求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从情感上潜意识向活化状态转化。

三、编制应用程序,促进计算语言的掌握。

学生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也伴随着认知系统的启动,如何驱动学生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是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

这一阶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化教与学双边的各种内在矛盾,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维,才能推动教学过程沿着确定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发展。课题软件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要统一,才能使知识信息的传递产生较好的效果。

譬如在循环语句和作图语句的教学中,老师可告诉学生:计算机可以“象

闪电一样”将计算的结果放在长长的表格中,平抛运动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若某人以初速V=6m/s将石块水平抛出,运用已学 过的LET语句和PRINT语句,计算机可标出不同时刻石块的水平位移和坚直位移。接着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一张表格表示出来。这样通过编程用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促使学生结合学过 的旧知识,设计出可行的算法,调试运行后,一串数据跃在眼前,学生获得一种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老师可以指出光有数据显示太简单了,而计算机具有绘图的功能,运用作图语句可以很轻松地将石块运行的微观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形象直观地模拟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四、编制较复杂的程序,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灵活运用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对所学生的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较复杂的程序 包括知识点多的特点,让学生锻炼,强化学生思维的整合度,使其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例如编写用选择法排序的程序,应建立在“若干个数中找出一最大值”算法的基础上。

为了促进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可要求学生编制一些较复杂的程序,加强学生记忆效果,理清知识结构网络,使学生在自科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五、逐步强调程序优化,加强程序设计的技巧训练

逐步强调程序 优化以,这是加强学生对程序值量控制的一个必要保证。简单地讲,没有词法错误,句法错误的文章并不一定是好文章。所以,对学生设计的程序的优劣,也绝不能以能不能更计算机上实现为标准。作为中学生,做练习而无结构要求和优劣标准,他们反会茫然,进而累积对程序质量的失控。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早渗透程序结构化的思想,加强程序优化训练。为了掌握程序分析的技巧,必须大量地分析、阅读好的程序,有了一定的技巧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相应的数学模型。

2、写出详细的算法。

3、根据算法,画出程序流程图,明确其控制流。

4、根据流程图,弄清程序执行过程,把握住变量的值。

5、编写程序代码,上机调试。

六、练习的编排应有梯度,有趣味,要有中学特色

练习的编排梯度,可以适当小一点,中学生的练习量应适当多一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既有相应的每一小节的习题,也有相应若干节,乃至整个章节内容的综合题,同时应适当注意题目的趣味性,多编排一些结合中学生其它课程的程序设计题,有利于提高和调动学生编程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才开始起步,加之各地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没有现成的教学教法可鉴,还有待我们共同探讨。本人的几点看法,仅供参与,若有不事,望同人指出。

第三篇:高中随笔作文《站在山腰看日出》

站在山腰看日出

泰山的日出是最美的了。“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这是姚鼐笔下的日出之景,的确令人心驰神往。但要领略此番美景还需费不少劳苦,登完几千级的石阶,还能去定神闲地观日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们为了见到世人公认的美景,往往需颇费劳力,跋山涉水,弄得疲惫不堪。

其实,当你驻足在山腰,景色也未必逊色——清脆的鸟鸣、清新的空气、清淡的薄雾,都会让你倍感惬意,何必将自己搞得太累呢?

最美丽的风景不一定在山顶,它可以在你沿途的任何一处——你有兴致的任何一处。只要胸中有丘壑,一草一木皆能成景,无风无亦能娱情。

人生的路程是短促而无常的。许多人都抱怨旅途的乏味无趣,许多事情都不尽人意,每天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很多时候,是我们太在意结果而忽略了乐趣。

兴致,无需声色相佐、美酒相伴,更不带有功利色彩,来时如疾风,去时如骤雨,没有缱绻徘徊,有的只是洒脱、自然。

据说晋代王献之望见雪景,心中想起了远方的朋友戴逵,就不畏严寒、连夜出发去往朋友居所。然而当他走到门前,举手欲扣时却又改变了主意,欣然而返。人们不解,他道“我是趁兴而来,兴尽即归,又何必非要见到他呢?”

这便是兴致。有了兴致,别人看来无趣的事也会成为乐事,别人眼中平凡的景色也会成为美景。

生活虽然有许多不如意,但我们不能只看见糟糕的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结果是短暂的,而过程是漫长的。我们要趁着兴致去享受过程,不论路途多远、多曲折,都不会感到厌倦。

对于每天相同的工作,如果你带着热情去做,而不是当作赖以糊口的依靠,就不会感到枯燥;对于每天繁重的学业,如果你带着兴趣去学,而不是作为高官厚禄的敲门砖,也不会感到厌倦无趣了。

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许多人将成就功业、获得富贵看作是最美的风景,而对其他美景视而不见,最终,终点将至才后悔未曾细细品味、咀嚼那些过往的美景。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饶有兴致地享受生活,周遭的一草一木、万物的一动一息,旁人的一笑一颦,都有可能成为快乐。

纵然没有“留醉于山翁”的淡然,做不到“且放白鹿青崖间”的豪放,也要学学带着兴致看待生活,享受生活的情趣。

许多人竭力地攀登着,只为了那番日出美景。不妨站在山腰中停住,那里的景色可能也是不错的。因为,最美的景色不只在眼前,更是在你的心中。

第四篇: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左权中学 张彦萍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模块强调的是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概念都是全新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认真研究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我在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对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编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思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程序设计在提高自身素质的突出作用。讲一些IT界精英的故事;社会需要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自身素质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程序计算机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等方面入手。

2、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一堂课讲VB界面设计,可设计一个QQ登录界面。学完选择语句后,我设计了利用随机函数加法练习小程序,加数和被加数随机产生(1-100),结果自己输入,可判断对错,程序结束可计算得分。例程也可以找班内学生自己编写的程序,学生非常喜欢。

3、一定要分层次教学。文科班和理科班、尖子班教学内容难度上有所变化。一个班级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层次。

4、轻入浅出,消除学生们对程序设计的畏难心理。在教学时,低起点,从一个个简单实例出发,让学生们从自身的实践中感受到这个的确很简单,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前两节课千万不能罗列过多的概念,让学生不知东西,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当调整教材结构,立足具体实例,渗透基本概念

VB程序设计概念比较多,如何让学生较容易按受、理解是我在最初的教学中较为头痛的问题。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如果把一开头还用不上的许多的控件、属性放在前面,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因此要想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我选择的方法是先少讲控件,最多讲窗体、按钮,三个控件。结合数学课本已学的知识,先复习、巩固、提高基本知识。从数据类型,基本运算,讲到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后,然后再讲基本的控件。这时,控件用于程序设计的例子就可以讲明白了。但是,我仍然不敢把控件的每一个属性都细讲。突出按问题需要设计界面来选用控件,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控件、对象、事件的概念。教学中要安排足够的课时把这些控件的用法渗透到一个个程序实例中,由浅入深逐渐介绍,让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总结控件的用法。

三、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相结合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涵十分丰富, 涉及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的技能。实施VB的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这里所讲的“材”是指以教材为纲,按照教材的章节按部就班地讲授,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课为主,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但是教学方法极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限制学生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而“需”是紧扣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打破课程界限,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加以整合,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这是VB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也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设计是设计与实践并用的工作,只听、看、读是学不会的,只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实践,通过编写调试大量的程序,才能使学生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实验环节,除了验证型实验外,增加了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为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上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实例教学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讲授《VB程序设计》,像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一样,教材中前几章多数都是先介绍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用从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例如,在一开始学习VB对象及对象的方法和事件的有关概念时,我设计了一个求外语、教育学平均成绩的并打印平均成绩的程序实例,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在当前打开的窗体内添加了三个命令按钮、三个文本框和两个标签,设置好各对象的属性;并分别在三个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中添加相应代码,按功能键F5运行程序。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开始只简单提示学生完成程序,等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对象的方法和事件?并让学生找出本实例中各对象的名称、不同对象的方法和事件过程名称,教师再适当加以归纳和小结:窗体以及添加到窗体中的控件,统称为对象;而方法却是VB提供的内置于对象的特殊子程序,它可以直接调用,如Print方法;而事件则是对象能够响应和识别的动作,如单击鼠标触发Click事件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VB中方法与事件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创建VB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及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在讲解实例时,教师当以精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程序实例,把重点放在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讲解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

3、重视算法,抓住核心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语法、结构等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一旦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算法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教师经常注重于分析每条语句的含义,却忽略了算法描述过程的展现,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在VB中,算法设计是它的核心。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算法设计能力,也就掌握了钓鱼的本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1)详细讲授常用的算法。算法有很多种,学生一般只要掌握常用的就可以满足编写模块的需要。而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联的算法则不做要求。(2)教师带领学生多阅读程序,分析过程,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成熟的算法,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3)开展实践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编程实践,促进思维的飞跃,比如让学生练习编辑班级学生档案管理软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为之设计合适的算法, 经过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这些意识和能力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利用VB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自己动手的能力

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精讲多练”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实验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才能从中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积累程序调试的经验,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听不练根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时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甚至想抄作业应付老师。只有让学生动手编制他们感兴趣的程序,学生才会有成就感,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会从容自如。如在学生学会编写求1+2+„+N!=?的程序后,即引导学生设计求N!的程序,待学生设计出N!的程序后,接着又让学生进一步设计求1!+2!+„+N!=?的程序。这种一环紧扣一环的探究式的动手实践练习, 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实践, 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实践的过程,产生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心理。因此如何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我们需要加入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时,老师要重点设计选题, 使得选题既贴近实际需要,又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程设计题目分为基本题和综合题。基本题按教学顺序设计,尽量避免涉及后续章节的知识,后续的课程设计题目尽量引用前面的课程设计内容,以便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综合性题目是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应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可将其分成几个子项目,由更多的学生参与,分工合作,以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思想。信息课教师绝大部分为青年教师,无论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上都相当缺乏。特别是在程序设计内容时,自觉不自觉地还是走向了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起点。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学习主动权,能够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通过启发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总之,VB作为一门重要的编程语言,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举足轻重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综合评价学生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共8篇)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对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一是教学内容上,众口难调,二是教学方法上,感受不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使教学内容难以适合每一位学生;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东西,而对教师教授的理论性内容不大感兴趣;学生喜欢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游戏,对于教师安排的任务缺乏完成动力等等。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呢?这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大的努力,不断探索,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学内容跟着课本走,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应多鼓励、欣赏、赞扬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推进分层教学

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于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从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费用入手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识的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同学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课堂上同学们还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 2 分析那里的是该花的、那里是该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费计划清单》。从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包括了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在多个软件中的不同使用,达到共同的目的(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修饰美化版面。他们不仅深入地掌握了该项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3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2012.1 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学会使用教材

“会使用材教”而不是“会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该博众之长,多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得到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把信息技术作为其它学科的平台。

例如,在《网上冲浪》一节中,我事先要求把学生把各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完全脱离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框架的科学性。

二、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师生平等不以强制的手段强使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以吸引学生学习为主。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

接受学习。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实时进行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为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这就要求老师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这样的师生互动,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所以,我们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2.及时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以及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同时,老师也要对学习成果及时做出中肯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

(2)学生的自评、互评: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就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方法,无论是对被树立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这种来自自身的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黄山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黄山教师考试网为您提供,欢迎加入黄山教师考试群334544676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只有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强主动、愉

我们知道,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

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更多内容查看 黄山人事考试网 黄山教师考试网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方法应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内容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已有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综合权衡,从而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条件及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是用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到底,长期有变化。目的不在于要教师照搬照做,而在于希望他们能够参照这些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不断创新.教学先让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内容,然后通过上机预习各知识点所设的“学着做”内容,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在这个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听教师系统讲解新课以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分类布置作业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和分层次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第一,教师通过

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学生可清楚看清每一步操作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边的鼠标、键盘模仿。第二,实现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教师系统讲解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它不受年级或年龄的限制,只于平时学习和实践有关,选出几位比较熟悉word的同学参与辅导,以照顾到更多的初学者,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若能选出特别优秀的同学代替老师讲解更好,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以后适用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必备的基础。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工作方法,他凭籍着这些方法,使学生精通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习惯性地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倾其所有,历数菜单,盲目地试图提高学生操作菜单的水平。事实上工具软件功能丰富,操作方法多样的特点根本就不需要点滴不漏的教学,学生无需完整的地学习所有或大部风功能。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本质,促进学习迁移,并有利于实际应用。比如,在windows 操作对象上淡季鼠标右键一般都回弹出菜单,能够方便地执行各种命令或进行各种设置,在推广到word等其他软件一般也有类似的操作规律,体会人们常说的”右键无处不在”,从而知道其他软件的学习与使用。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掌握知识,影响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相反,学生的学习方法,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也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会影响教师教的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篇六:教师资格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

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中公教师考试网解析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篇七:教师资格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

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可以真正检测清楚。

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中公教师考试网解析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 篇八: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是我们教师不得不反思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结合现阶段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谈谈反思。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立好的帮助系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

举例:excel中的图表加工。这里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用直观的、形象的图表去表示数据。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读懂图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图表去展示数据信息来开展。我认为这个图表应该先在头脑中建立,然后才是通过工具(计算机、excel软件)来帮助分析和表达某种信息。就要求教学中分析数据处理的需求,组织讨论,加强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帮助系统的支持,我认为在教师备课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

新课程内容面广、难度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帮助机制,仅仅靠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必须跟教师走,那样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帮助系统可以是文档资料、网页链接、动画、录像、还有教材的使用等。检查自己有没有好的帮助系统,只要留心观察完成任务阶段,学生是不是一直举手询问就可以了。如果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疲于奔命,恨不得分成三头六臂去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简单问题,这不是学生笨,这是自己帮助系统没建好。

二、注意技术操作的同时,应该加强操作思想的锻炼。

信息技术是技术的课程,但是怎么理解这个技术?不是雕虫小技的技术。所以有中科院的秦伯益院士说新课改要“文理交融,多元并举”,是大技术,大思想的培养。不站那么高,就我们学科而言,简单说就是要用技术思想去引领具体的技术实践。

举例图像数字化加工。图像加工,有许多概念,如图层、蒙板、颜色曲线等。如果仅仅通过一个个实例,手把手教,要学生学会用选择区域,用图层,用蒙板等都不难。但是一旦有新的问题学生就会茫然。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什么技术去做。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处理?这里面的思想学生会不会把握?这些其实才是技术的关键。在信息技术领域,其实主要不是会不会做,而是知不知道要做什么的问题。就图像加工而言,学会分析,比较,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完成图片信息的加工表达,这是图像数字化的关键。其实这就是技术思想问题,他是技术的基础,也是技术提高的原动力。基本的技术中,当然也有很多是熟悉鼠标左键、右键、拖拉,键 盘的组合键、软件的界面、软件的功能等低层次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学习,一方面要提供更多的有效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复合到其它综合任务去学习把握。教学中要避免为了技术而技术,在作品制作阶段去拼凑技术、机械的叠加效果,引导学生制作一些没有思想作品的现象出现。

三、分层教学的应用

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和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四、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评价才有效,怎么评价才能做到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一课题很值得研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多样的,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还有考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越多人注意到他,给予的评价越多,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好,责任感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的不断的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评价。在营造评价氛围的同时,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就在养成他们的责任感,就在建立他们的自信,也就巩固了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进一步说,信息技术学的好不好,非常关键是学生能不能学会有效的交流、表达,因为信息技术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表达,这是学科能力核心中的核心,而加强评价是提高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教学的反思,总而言之,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一定是技术信息、技术思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做到高效的学习、有效的表达和充分交流的课。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

下载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站在拐点看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站在桥上看风景作文(共五篇)

    站在桥上看风景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

    2009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范文模版]

    2009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孟永强 转眼之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同时也梳理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多杰才让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二) 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1本学期我担任四个班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尽管开始一周12节课,但通用和信息的交替教学还是让人觉得疲惫,好在期中考试后......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