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一面红旗于心间,歌一段佳话致英雄
前言:正值毛泽东同志120年诞辰,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烟台大学2013级的新生,我仅代表我沂蒙山区的的一员,切身感受了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下的红色沂蒙精神。以及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革命老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写写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只因为我是一名沂蒙山的孩子,我爱生我养我的故乡。
院系:外国语学院131-3 姓名:李敏
学号:201354501311
绘一面红旗于心间,歌一段佳话致英雄
沂蒙精神,这个在故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听到的词,看似简单,着实,厚重的它是千千万万沂蒙儿女用血与泪凝成的精神史诗,是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经久积淀文化精髓。
它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体现和升华,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发源于沂蒙老区,长成于齐鲁大地,是山东精神的集中体现。沂蒙山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我党我军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重要战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沂蒙山区,到胶东沿线;从渤海之滨,到冀鲁豫边区,共产党领导的山东革命根据地风起云涌。八年抗战,山东的共产党员人数壮大到30余万,占全国党员总数的1/4;歼敌60余万,占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歼敌总数的1/3。数字见证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4000万人口的山东,就有1106万人次的支前大军,100万山东年参军。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细细读来,似乎能感受到,它向我们诉说着什么。作为沂蒙儿女,自己家乡的文化,能够面向全国推广,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兴奋地事。沂蒙山区流传着一段段不朽的,广为传诵的传奇。“村村有烈士,家家为红嫂”,老区人民“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这块土地是奉献的热土,沂蒙精神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熔炼形成,沂蒙人民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仰无比坚定,他们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沂蒙人们当之无愧的“番号”。陈毅元帅曾经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话任谁听了都无不为之动情。陈毅元帅在沂蒙山区与沂蒙人朝夕相处三年多,他对沂蒙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共同孕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都是具有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能够传世的精神、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它不仅影响了过去几代人,今后仍将是沂蒙人民前进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先后对临沂地区的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厉家寨三个村庄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做出批示,并在全国学习、推广。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临沂亲笔题词“光照千秋”,充分肯定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充分肯定沂蒙精神。
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欣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挟沂蒙精神之勇,临沂人民向贫困宣战,1995年底,沂蒙区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
这是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新阶段结出的新硕果,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 历 史 必 然。事 实 证 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惟一正 确 的发展道 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是当代中国共产人的神圣使命。在 新 的 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承续光荣传统,肩负起新的使命,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与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紧密结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 想 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就是要与 时 俱进、开 拓 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沂蒙精神,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增添强大动力,用信念的力量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发展新局面。沂蒙精神在战火的洗礼中成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吐故纳新,发展完善,并深深扎根于沂蒙人民心中。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峥嵘岁月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抛洒热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抹一把泪水,挺起脊梁,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艰苦创业;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走出深山,甩脱闭塞,走进了新时代。沂蒙精神,历久而弥新,久远而先进,它是沂蒙人民的精神支撑、灵魂支柱。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我的家乡临沂临沂,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