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3:1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

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名从事乡镇工作的党员干部,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深入调研,倾听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下面我就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描述如下:

一、医疗是农民首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医疗方面,农民反映最突出的是费用问题。医药费用近几年来大幅度上涨,参保人员的医保费还经不起几次感冒。特别是农民在生了大病以后不能负担高昂的医药费,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进难以取得农民群众的配合,原因在于外出流动人口的增多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使广大农民对此心存疑虑。

二、农民希望加大治理环境污染执法力度

农民对生活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越来越重视。而农村环境保护监督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致使在农村的企业大多不重视环保工作,再加上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导致到处是垃圾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环境保护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

三、就业成为最大关注热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继续增加的趋势,城乡差距在拉大,由于农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就业遇到重重困 难,由此导致农民预期收入减少。而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主线,因就业困难引起劳动力负担加重,人均收入水平下降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四、农民期盼建立农村养老制度

由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民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多数农民对养老院这种社会化养老方式不太认同,大多数不太了解这种养老方式,而有些了解的则认为养老院收费高、离家远不方便、条件差,他们期盼建立农村养老制度。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交通是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交通的关注率很高,农村地区相对城区来讲,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农民表示公交车间隔时间长,乘车不便,农民呼吁拓宽道路,以方便出行,还认为交通执法随意性大。另外,绝大多的农民感到水、电供应方面还是存在不小的问题,表示水质不好、洗澡难、电路负荷小,影响家电使用。

六、社会治安状况有待加强

在公共场所中,集贸市场是公共秩序比较混乱的场所。由于农村大型的商业网点比较少,各类大小集贸市场为农民日常消费提供了便利,集贸市场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社会秩序容易发生问题。农民反映:假冒伪劣商品多,质量低劣的商品退换、索赔难,对无照商贩打击不力,集贸市场环境状况脏乱差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七、文化教育是农村薄弱环节

当知识经济的概念象一股劲风吹来的时候,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在当今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渴求知识,掌握知识,以增强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已成为共识。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知识、专业技能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致富的法宝,谁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谁创造的效益就越高。而目前农村的教育设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农民迫切盼望提高教育水平的需求,应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增加农村教育投资。

八、居住环境需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最突出表现在住房条件上,有资料显示,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9平方米,是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4倍。现在,农民更关注居住地区的外部环境,农民反映村庄建设缺乏规划,不如城区的居民小区整洁、美观。农民家庭居住感到最不方便的是取暖问题。在冬天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绝大部分农民家庭采用烧煤取暖,这种取暖方式不但麻烦,而且对环保也不利。对党校培训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通过自己多次参加党校干部培训,使我能更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注重思想改造,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任何岗位上都立足于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办好,真正做到了“讲党性,重示范,做表率;讲方法,重实效,促工作;讲中心,重大局,求发展;讲标准,重研究,再提高。”下面我就党校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党校培训应当成为领导干部及时“充电”的主阵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深刻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党校作为我们党培训干部的重要基地,在新时期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 内容,不断提高干部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培训需求。

二、党校培训应当更加注重开拓领导干部的视野

党校培训要提高干部的执政本领,就要引导学员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十分复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不确定因素,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深入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同时还要广泛学习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新时期党校培训应更加注重开拓干部的视野,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丰富干部的综合知识,开阔眼界和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切实增强干部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

三、党校培训应当成为提高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智库

学员是党校教育的主体,又是党校最丰富的智力资源。参加党校培训的学员来自方方面面,对基层各方面的情况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党校培训应当充分发挥学员在党校教学中的优势,调动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广泛集中学员智慧,着力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等,为各级领导科学执政发挥有效的参谋和智库作用。党校培训应当允许实施多元化、有针对 性的学习方案,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从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培育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第二篇: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理论问题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1、新农村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不能够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停留在一般的道路、房屋的整治。作为城郊乡,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在目标、内容和标准上应该百花齐放,应该以提高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意义,以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来定位新农村建设。

2、医疗保障问题。农村医疗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相对滞后,目前实行的医疗保障低水平比较低,而医药费用近几年来大幅度上涨,参保人员的医保费还经不起几次感冒。还是存在有些人有病也看不起的问题。

3、食品安全。有毒有害食品、“三无食品”、变质劣质食品屡禁不止,社会和群众反响很大。

4、养老问题。养老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农村养老制度不完善、投保难,再加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多数农民对养老院这种社会化养老方式不太认同。

5、住房问题。房价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低收入群体、刚就业大学生和创业人员住房困难。

第三篇:最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最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视前所未有,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我国价值观建设的高度自觉。大多数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提炼,使人们更加明确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成为什么样的公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当今我国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最大限度凝聚人们的共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学者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落地”与融入中国梦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二者是继承与创新关系还是根本割裂的?这些问题成为思想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学者们积极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之间是“流”与“源”的关系,后者为前者提供丰厚滋养,前者是对后者的传承与超越。学者们谈到,在当前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最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有学者强调,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对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继往”和“开来”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处理“守本”与“外来”的关系,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又广泛借鉴世界“外来”文明成果,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

近年来,有关“普世价值”的论争不绝于耳。而近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的论争,便成为两种意识形态、两种政治制度在价值观领域的较量。

近期典型表现就是故意曲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比如,有人说“十八大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次提出了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对此,学者们积极回应,从不同方面给以有力回击。一方面,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中西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中西方价值观在本质和内涵上存在根本不同,主要表现为制度属性、阶级属性以及所代表的利益诉求的不同。另一方面,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深刻揭露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真实面目。比如,有学者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所谓“自由”,实质上是商品交换和贸易的自由,是资本的自由;所谓“民主”,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是有钱人的游戏;所谓“人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权利,“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销的价值观念,其实质并没有它所宣传的那么美丽,只要剥离其靓丽的外衣,“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本来面目就昭然若揭。还有学者指出,新一轮“普世价值”论的鼓吹者使用的仍然是偷梁换柱的手法,他们从根本上无视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概念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将其等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向全世界推行的那套价值观念。

当前应当积极拓展渠道,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活动载体,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与西方“普世价值”作坚决斗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与融入中国梦

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中国梦?这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学者们积极研究的重大问题。

针对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学者们建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三个层面展开,实现良性互动:一是在党和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二是在宣传理论界

层面,要开展理论的开掘阐释和教育引导工作;三是在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要形成党员干部引领带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有学者认为,应突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上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也有学者指出,应着力在“怎么说”上下功夫。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认同,除了做好常规的理论宣讲、思想教育,还应重视发挥文以载道、文以释道、文以传道的优势,多做“以文化人”的隐形、软性教育。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命运变迁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百姓的小道理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使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真理的魅力,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梦的问题,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过程也是中国梦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学者指出,在宣传阐释中,应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梦,要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契合。还有学者建议,应着力在“做什么”上下功夫,实现中国梦,需要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要求,成为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的价值准则,体现于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措施及其实践之中。

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近年来思想理论界一直关注的热点。一段时间以来,仍有人继续宣扬和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出现了以下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一是对“历史虚无主义”作出与中央文件精神相反的解读。比如,有的把否定和抛弃资产阶级的宪政民主、自由经济制度等所谓的“现代世界文明”定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称马克思主义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有的认为,把李鸿章、袁世凯等定性为汉奸卖国贼而不是爱国者,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而指责、否定革命史、为已有定性的历史人物翻案的行为是“虚”的“历史虚无主义”。二是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专家学者称为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有的把我们党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和反对说成是“大搞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其要害就是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及党的领导的选择和接受,主张当代中国放弃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接受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指导。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在我国如果批判或否定西方资产阶级的宪政民主、经济自由等所谓“现代世界文明”,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虚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可见,上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解读,其潜台词就是全盘西化,本质上是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反对中国在坚持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高度警惕目前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当前泛起的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继续散布种种历史谎言的同时,也抛出与中央精神完全相反的历史虚无主义观,意在夺取对

历史虚无主义解读的主动权、话语权,以扭转批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方向。它打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旗帜,间接地隐晦地反对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和现实指向,实质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学者们反映,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如果任其蔓延,必然会搞乱理论,搞乱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进而丧失国家观念、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失去基本的历史依据,由此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三、对策和建议:第一,深入揭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应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一批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文章,深入分析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帮助人们澄清思想认识,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侵蚀。第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舆论阵地的管理。长期以来,一些媒体打着追求自由民主的旗号,不断宣扬错误思想和言论,已成为各种错误思潮的发源地。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必须切实加强对媒体的管理。第三,适度解密我国近现代历史档案。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上的关键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论行为,需要通过对档案材料的梳理和研究,实事求是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过度限制档案材料的使用,会导致一些真实性有限或看法片面的出版物大行其道。建议制定规范有效的档案解密制度,进一步开放档案资料,使专业学者能够根据档案史实,反驳和抨击那些歪曲历史的言行。第四,切实

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亟须破解的发展中难题,比如腐败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矛盾,在客观上会助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切实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治本之策。

第四篇:河南夏邑县国税局最希望通过党校学习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最希望通过党校学习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高税收实践能力

河南省夏邑县国税局杨爱民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国税事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一条规范、节约、高效的发展途径,使我们的税收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更快的发展。

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税务部门来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实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切实遵循税收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坚持聚财为国,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提高服务水平的原则,在执行国家税收政策、组织税收收入等各项税收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促进税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税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税收工作正常开展的许多因素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税收法制建设滞后,税收征管不完善,税务人员素质较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仍存在,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和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和限制了税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其根源在于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在税收实践工作中,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实践,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实践,必须正确把握五种关系:一是税收与社会的关系。税收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要求我们税务机关要正确把握好税收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税制设计、税收管理、组织收入和执行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发展的要求;二是税收与税源的关系。科学有效的税收政策和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乘数效应。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指导思想,既要善于从经济的视角研究税收,建立科学、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使税收收入的规模、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要注重从税收的角度研究经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职能,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三是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严格、规范进行税收执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其本身就是高层次的服务。优质的税收服务,也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改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税收执法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

理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全面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努力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融合。四是治税与治队的关系。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从严治队是税收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前提。税务机关要坚持依法治税与从严治队的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治税必治队,治队必从严”的方针,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坚持以治队促治税,以治税促勤廉,促进依法治税水平与干部素质的同步提高,实现治税与治队同步推进。五是征税与纳税的关系。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纳活动中,一方面要坚持依法行政,保证税收执法的公平与公正,取信于纳税人。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税收宣传,着力优化税收服务,还权于纳税人。在高效、文明的服务中充分维护纳税人的权利和尊严,进而增强税收征纳之间的信任度和认同感,逐步构建一个互信、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实现税收征纳良性互动。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实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依法治税,为税收的发展提供保障。依法治税是由税收本质决定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法治税的首要任务是在保证税收计划任务的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实现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这就要求做到该收的税要足额收齐,严禁转引、买卖税款,不该收的税分文不取,坚决不收过头税。长期以来由于一味追求GDP增长幅度,导致税收收入指标成为各级政府对税务机关进行业绩考核的硬指标,税务机关为了争取完成政府的税收任务,取得当地政府对税收工作的支

持、配合,得到当地政府的奖励,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任务,在税收政策的执行上偏紧不偏松,使纳税人感到税收的环境和氛围偏紧,也有为了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对纳税人征收过头税,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其实,只要税务机关做到依法征税,实现税收政策的公平就可以了,在依法治税的层面上做到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让各种经济实体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发展,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民众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就业与税收收入共同得到发展。

二是坚持质量兴税,提高税收发展的质量。要优化经济税源结构,培植一个结构优化、雄厚稳固的税源基础,实现经济税收良性增长;要树立正确的税收观,不断巩固现有税源,着力挖掘新税源,要加强对税源的分析、预测、普查,尽最大限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调控能力;要加强对税源的监控管理,对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专项专人跟踪监控,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要跳出就收入抓收入的圈子,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上,堵塞漏洞,遏制欠税,挖掘潜力;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运行和参与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增强税收的社会效益。认真贯彻各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贯彻执行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等调整分配格局的措施,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推动地区协调发展。

三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增强税收发展的动力。要实施税收征收管理创新,推进税收服务规范化建设,按照“资源配置合理、管理方式优化、服务简约高效”的要求,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打破办税程序在各个环节上不合理的人为部门界限和岗位分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调整窗口功能设置,前移涉税审批受理环节,“一厅式”办结涉税审批事项,优化征管流程,尽可能使纳税人在一个窗口能办理所有涉税事宜,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最佳结合。深化“税银一体化”管理,国税、银行、纳税人之间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从纳税申报到税款征收入库的信息化实时处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税收成本。要深化税收专业化管理,规范相关行业的税收秩序,理顺征管渠道,增加税收收入。

四是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管税水平。要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在网站上建立网上申报中心、举报中心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成集网络申报、电子举报、税收论坛、政策法规、远程视频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在横向上逐步实现与工商、银行、财政、地税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连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拓宽税收信息的来源渠道,提高税收信息的利用率;要加快税收信息资源管理,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税收信息共享空间;要全面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建立和完善税收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应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信息的作用。

五是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的税收发展外部环境。要牢固树立税收服务观,把纳税服务作为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部分来落实。要以信息管理为基础,重组征管业务流程,完善征收管理办

法,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统一受理咨询、申报、申请、审核、审批等各类涉税事项,实行“大厅统一受理,内部运转处理;要继续推行文明办税”十公开,主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预约服务、办税绿色通道、提醒服务、送政策上门等。纳税服务应由形式性服务向实效性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一刀切服务向分类服务转变,由职业道德要求向具体行政行为转变。努力构筑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体系,更新纳税服务观念,规范纳税服务内容,健全纳税服务法规,完善纳税服务考核,创建税收服务品牌,拓宽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实现纳税服务内容的新突破,以适应新型税收服务工作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树立起税务机关的全新形象。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工作中,突出抓好“人本”工程,切实加强对税干的培养、教育、管理,从严治队,促进税干的全面发展。要以教育、培训为重点,按照知识结构需求和工作岗位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远程教育系统做好分类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广大税干的岗位工作能力,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干部培训机制,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推动税务文化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成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的税收干部队伍。

下载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对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思考[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