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学科亮点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以学科亮点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其实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简称。《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课堂教学的解释是: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整体最优化。高效课堂通俗的解释就是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满激情、心情愉悦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收获巨大的课堂。
我们认为,探索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工作,寻求高效教学模式是整体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没有一种模式能全面提高所有学科的课堂效益。伤九指,不如断一指,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分学科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究,着重以学科亮点的打造为抓手,做细做实草根研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亮点为支点,翘起高效课堂。
以故事演讲为抓手,实施课程整合,构建高效课堂
学校坚持草根研究,追求本真课堂,做语文想要做的事,做语文该做的事,我们以故事为抓手,大胆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创新,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创设高效语文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依托校园环境,营造故事氛围
学校既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文化的阵地。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紧密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文化本身也具备教育功能。“任何人总是生存于一定文化氛围中,而文化本身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的强大的教育力量。犹如阳光、空气作用于植物,文化对于人的熏陶教育作用也极其重要。我们将讲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融进我们的校园,让人处处感受到故事文化的氛围,时时洋溢着故事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故事文化中身心得到陶冶,创建校园文化是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每一楼层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做好展牌悬挂于廊道间,《小红帽》、《哪吒闹海》、《猴子捞月》孩子爱看的童话、神话故事;《悬梁刺股》、《程门立雪》教育孩子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孔子的谦虚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展现名人高尚品质的故事;《武松打虎》《七擒孟获》《猴王拜师学艺》等经久不衰的名著故事;还有对孩子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的情商故事《拿破仑与士兵》《矿井中代表的工人》《勇敢者勋章属于谁》……我们要让孩子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接受道德品质的熏陶。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一个“大家”,我们专门设臵“班级之星”一栏,张贴班上每月涌现的小小故事员,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
二、着眼语文课堂,培养故事演讲能力
故事说的好,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朗读水平,这也是我们学校将故事作为特色的缘由。所以朗读指导是前提,《大纲》指出:“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的读。”教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朗读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将教师从滔滔不觉的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紧紧抓住课文复述、课本剧表演这些实践性强的活动,指导和训练学生故事演讲。在上学期我们举行的“我爱读书”故事演讲比赛中,《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大禹治水》《狼和小羊》《小稻秧历险记》这些生动的课本故事被同学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这些剧本在课堂上也被教师编排的栩栩如生。对《九寨沟》《黄果树瀑布》这类写景的课文,教师也别出心裁,以旅游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词,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可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讲好故事,还指导他们创编故事。指导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合理想象,详略有致、突出中心地进行删增、修改。让学生在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突出故事中心、最能营造故事氛围的地方进行修饰、完善,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法,这也较好地将故事与作文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句容市文化馆的陈永生老师是我们学校长期聘请的故事指导老师,“陈老师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我们即将开设,让学生的故事演讲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尽快得到大的发展。
三、课外延伸活动,培养故事阅读能力
为了让大量的故事丰富学生生活,我们要求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我们有《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镇江市级课题,我们让所有的语文老师立足于课内故事,放眼于课外,在课外寻求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为有效的阅读是故事演讲的基础,故事演讲是阅读有效的释放。我们布臵与课文有关的书目,如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建议阅读《昆虫记》;学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我们建议阅读青少年版的《史记故事》;学完《三顾茅庐》,我们建议阅读《三国演义》……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开设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课。
低年级的片段表演课。表演,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这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谁的本领大》《蚂蚁和蝈蝈》《小动物过冬》等这些课文形象而生动;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
中年级阅读交流课。当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真阅读了推荐的课外读物或文章时,老师便要适时地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课。交流课上,学生可以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对学生今后的阅读方法也会作出相应的指导。这种方法对那些平时阅读兴趣不高的学生非常有效。这类学生往往就在自己那种不情不愿中,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阅读汇报交流课上,还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介绍、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和剪报之类的阅读成果。那些摘抄工整,内容丰富,图案精美的笔记本就成了同学们学习的范本。这样,通过展示读书成果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由对优秀学生的羡慕慢慢地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内动力,“阅读”便会成为“悦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读书也便成了一种习惯。
高年级的故事辩论赛。小学生辩论是一种灵活、生动、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光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用事实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引导成长的正确方向。它也是学生课外故事阅读的延伸。《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学完后,我们组织了辩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学生搜集了很多爱因斯坦的故事,他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达观点,驳斥对方。课本剧表演也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与故事演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等剧本式文章时,学生在表演中,读透教材,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细细揣摩人物心理,表演欲望强烈,教学效果甚好。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地球。”我们将故事演讲作为支点,希望能翘起学生海量阅读的“地球”,从大计着眼,小计着手,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篇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我校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我们紧紧抓住两大点: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设计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二.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多的练习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完善。
三.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
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未知“1”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型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1.条件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往往给出了结论,要求从不同角度寻找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2.策略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结论,而怎样由条件去推断结论,或怎样根据条件去判断结论是否成立的策略未知。
3.结论的开放性。有的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将认知结构进行组合、重建。
4.综合性开放题。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只给出一定的情景,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需要解题者自行设定和寻找,这类问题称为综合性开放题。
教师在重视开放型练习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开放型练习的指导,充分挖掘开放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真正使学生的数学练习从模仿走向运用,走向创新,使数学练习事半而功倍。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英语篇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怎样才使课上得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英语兴趣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对英语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小报制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期提高课堂效益。
1.努力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不应囿于教参,应开动脑筋,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竞赛、猜谜、表演等游戏,刺激孩子的表现欲,满足他们成功的欲望,保持他们高涨的热情,以更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中低年级的小学生不怕难为情,而且好动,这些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所决定的,和中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不能确保他们每节课每分钟都注意力的情况下,就要穿插一些活动。针对这一特点,笔者采用表演的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在学习“Let's go, let's go home”。等句子时,教师边念英语边做 “走、回家”的示范动作,然后再请两个同学模仿教师的声音、动作进行表演。通过课堂表演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记忆,提高其说的能力。
2.多表扬鼓励,让学生成功乐学。
在教学中表扬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允许学生出错,使用非评判性语言,用复述学生话语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一点一滴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例如在上新授课的时候,对于表现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制作一张 bookmark,上面用简笔画画有本单元要掌握的单词,送与礼物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真诚的说:“This bookmark is for you”。一方面可以培养一种英语的语境,另一方面书签上的图案上是四会单词,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再一次接触了这个单词,同时也肯定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成就感。
3.课外延伸活动作业新颖有趣。
课堂教学应向课外体验延伸,利用课外课程资源,布臵新颖有趣的课外活动作业,充实课程内容。如,在学习一些学生生活中和学习中常见的单词的时候设计粘贴标签类作业,加强写的训练。如: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贴上标签。如,三年级的一些文具用品:pen,pencil,bag 等。听磁带、收看少儿英语节目,如:收看电视或光盘中喜闻乐见的英语动画片、英语教学节目。
4.营造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用英语图片和文字恰当地布臵教室空间,尽量让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布臵充满英语文化气息。其次,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体态语言等创设英语语言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留了一个 English corner,这个英语角随时都在更新,里面的内容也很随性,可以是平时上课时学的新的单词,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可以每月出一期校报,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展现在报纸上,各尽其才。创刊号共四版,第一版为“校园动态”,主要内容有:温馨提示、标题新闻及校长寄语。第二版为“小荷初露”,主要内容有:学习方法介绍,优秀学生事迹介绍,发表学生的英语小作文。第三版为“金色童年”,主要发表学生英语作文,记录学生的童年趣事、校园生活、真情体验等。第四版为“书海扬帆”,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小故事、读后感、好书推荐等等。英语小报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英语爱好者,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斑斓。英语小报不仅能愉悦学生的身心,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小报制作者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当一张张精美的小报变成文字时,孩子们都会感受到收获的成就感。
在“英语小报制作”项目计划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借助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完成一定主题的英语小报的制作,他们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项目计划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了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该项目学习,学生得到了“如何去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无疑是有帮助的。英语校报的诞生,将为提升河滨路小学的文化品位开辟渠道,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添光彩,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地球。”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分别以故事演讲、作业设计、英语小报制作为抓手,也想以此为支点,翘起高效课堂的一片晴空。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2011年3月23日
第二篇:以高效课堂为抓手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以高效课堂为抓手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2011——2012第一学期送桥初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盘点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科室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着眼点,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制度化,让“高效课堂”成为教研的主目标。
教科室开学之初就着手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具体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科室主任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2、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学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依据学校课堂模式上示范课,并分别组织本学科的老师开展讨论高效课堂特征,挖掘示范引领课的价值与意义,让示范课的特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把学校的意图通过课例的研讨交流转化成教师统一的行为。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教师可持续发展。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校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先后组织学习了《高效课堂下规则文化》、《课堂流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高效课堂需要什么规则与模式》和《沟通让课堂更高效》等文章,同时每位教师根据学习理解情况人人写出心得体会,并且组织教师代表进行交流,这一举措使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更自觉积极投身“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中。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通过“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本学期先后组织七 年级语文教师参加高邮市学案研讨会,陆春芬老师参加江苏省英语优质课观摩活动,宰森旺老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科研培训,陶海林老师参加第十三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周梅老师参加扬州市“顾黄初杯”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观摩活动,英语与物理教师参加西片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这些机会与专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教师受益非浅。
3、发挥优质课大赛的激励作用。本学期期中之后由学校领导牵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与,成立了各学科评审小组,进行“三学”自主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对全校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量化评分,赛课的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赛,经评委认真评审,最终宰森旺、郑贤明、陆春芬、李桂兵分别获得语文、数学、英语、理化赛课一等奖。
三、开展活动,让高效课堂模式更加优化。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常规科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打磨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合我校的模式。学校组织教务处、教科室、学科组负责人坚持推门听课,并定期汇报交流,形成常态下课堂教学情况会诊报告,每月向全体教师报告一次,肯定成绩,重点剖析不足,开出良方,促进了常态下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面广量大的“随堂听课”,鞭策了全体教师认真地备课及上课;通过推门听课,校领导熟知教师们的备课讲课情况,了解了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班级状况。所有这一切,通过分析、梳理、整合,都为教师怎样改进教学,学生怎样学会学习,以及学校怎样科学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
2、各学科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纽带,教科室能够将学校行政会议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学科组功不可没。一学期以来,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周三和周四下午开展“三学”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教学研讨活动,以听评课为载体,分学科对各类课堂进行细节打磨。针对存在问题,边讨论边整改,将整改的课堂教学案例形成典型课例,整合到现行的模式当中,起到了优化我校教学模式的作用。
四、课题引路,为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起始于教育教学又终结为教育教学”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倡导宗旨,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科室为此制定十个微型课题,要求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从而破解了许多导致课堂低效的问题,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课题研究,不仅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还让教师以研究的状态工作,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找 到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2、积极申报课题。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在本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都根据本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自拟了研究课题,申报了6个高邮市“高效课堂实践”课题和5个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且都提出了各自己课题研究目标、学期任务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期教学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贯彻。
五、积极服务,促课改成果转化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教师教学论文参评。本,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校论文获奖级别有所提高,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比赛中,宰森旺、江平的语文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赵安林的物理创新设计获得江苏省三等奖,阮中田的英语论文、陈莉、江平多媒体教学论文获得扬州市一等奖,丁芳、曹金香多媒体教学论文、陆春芬的英语论文获得扬州市二等奖,梁少娟、赵艳的多媒体教学论文获得扬州市三等奖,在高邮市第18次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中,20人投稿,15人获奖,获奖率达75%,其中丁芳、李桂兵、丁德兵、曹健、宰华平、丁玲六人获得一等奖,宰森旺、曹金香、王俊、吕小艳、龙建梅五人获得二等奖,吕秀兰、徐有杰、李圣红、赵正萍等四人获得三等奖。在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师能“百千万工程”百名校长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主张” 展评比及第二届全市“珠湖课改星光大舞台”教师优秀课评比中,濮长江、佘中林、潘荣敏分获高邮市一等奖,江平、梁少娟获得高邮市二等奖,宰森旺、李玉军、夏晓庆获得高邮市三等奖。在师能“百千万工程”万名青年教师“我的教学改进”案例评比中,所投的6人篇稿件全部获奖,获奖率100%,其中潘荣敏、陆春芬、丁玲获得高邮市一等奖,何稳寅、赵正萍获得高邮市二等奖,龙建梅获得高邮市三等奖。顾正玉、赵安林和宰华平三人的教学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
本学期还顺利通过了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的验收和高邮市教育科研单项奖的考核。
课堂模式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三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入选扬州市教科所主编的教学模式一书之中(全市80个模式精选25个),拟在明年由扬州市教科所进行论证,并向全市推广。
六、正视问题,明确工作改进方向。
新形势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并且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献计献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服务。因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有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顽固,平时课堂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只有在公开课时被迫使用“三学”模式教学,实行新旧两条腿走路。但一遇到推门听课就露了马脚。
2、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所获奖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级获奖项目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教科研深入课堂,使教师个个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科研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会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使教育科研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教师成长、新课程实施的内驱力,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以高效课堂为抓手 扎实推进教科研工作
2011——2012第二学期送桥初中教科研工作总结
盘点过去的一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科室工作以学校发展为宗旨,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着眼点,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研制度化,让“高效课堂”成为教研的主目标。
教科室开学之初就着手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具体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科室主任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2、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学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科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依据学校课堂模式上示范课,并分别组织本学科的老师开展讨论高效课堂特征,挖掘示范引领课的价值与意义,让示范课的特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把学校的意图通过课例的研讨交流转化成教师统一的行为。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教师可持续发展。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校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先后组织学习了《试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像李吉林那样做教育》、《让学生摆脱游离》、《更新教育观念须破重重难关》、《方向方略方法》和《不被注意的几个教学细节》等文章,同时每位教师根据学习理解情况人人写出心得体会,并且组织教师代表进行交流,这一举措使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更自觉积极投身“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中。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通过“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本学期先后组织九 年级各学科教师参加扬州市、高邮市和西片高效课堂复习研讨会,龙建梅、陈莉、陶海林等老师参加扬州市课堂模式推进现场会,顾金保等8位老师参加“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通过这些机会与专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教师受益非浅。
三、开展活动,让高效课堂模式更加优化。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常规科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打磨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合我校的模式。学校组织教务处、教科室、学科组负责人坚持推门听课,并定期汇报交流,形成常态下课堂教学情况会诊报告,每月向全体教师报告一次,肯定成绩,重点剖析不足,开出良方,促进了常态下课堂效率的提高。通过面广量大的“随堂听课”,鞭策了全体教师认真地备课及上课;通过推门听课,校领导熟知教师们的备课讲课情况,了解了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班级状况。所有这一切,通过分析、梳理、整合,都为教师怎样改进教学,学生怎样学会学习,以及学校怎样科学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
2、各学科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纽带,教科室能够将学校行政会议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学科组功不可没。一学期以来,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周三和周四下午开展 “半日”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三项内容组成:一是“三学”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教学专题研讨;二是以听评课为载体,分学科对各类课堂进行细节打磨;三是分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半日”教学研讨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还起到了优化我校教学模式的作用。
3、开展教学案的设计比赛活动。该活动是教师锻炼的机会,更是教师提高的平台,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赵正萍、李玉军、刘长伟分别获得数学、理化教学设计一等奖。
4、发挥优质课大赛的激励作用。本学期期中之后由学校领导牵头,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与,成立了各学科评审小组,进行“三学”自主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赛课的教师精心准备,积极参赛,经评委认真评审,最终陶海林、宰森旺、郑贤明、赵正萍、陆春芬、陈莉、曹金香、刘长伟、梁少娟分别获得语文、数学、英语、理化赛课一等奖。
四、课题引路,为高效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
1、开展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起始于教育教学又终结为教育教学”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倡导宗旨,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科室为此制定十个微型课题,要求教师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从而破解了许多导致课堂低效的问题,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课题研究,不仅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还让教师以研究的状态工作,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找 到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2、积极申报课题。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在本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围绕申报的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且都提出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目标、学期任务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期教学中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贯彻。
五、积极服务,促课改成果转化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修改和组稿,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推荐教师教学论文参评。本,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喜人的业绩。我校论文获奖级别有所提高,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朱士梅、龙建梅的论文获得二等奖,丁
玲、宰森旺等11位老师的论文获得省三等奖。在江苏省教育第八届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中,赵正萍的论获得三等奖。在江苏省教育赢在未来杯龙芯电脑运用论文大赛中,张长银的论获得二等奖。在江苏省教育厅五四杯论文大赛中,张长银、李桂兵、周梅的论均获得三等奖。在高邮市艺体教师论文评比中,徐有杰获得一等奖,张广宝、任继萍获得二等奖。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陈 莉、丁
玲分获高邮市二等奖和三等奖。张广宝、潘荣敏、江平、宰华平、曹金香、金广美等人的教学论文分别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
本学期还顺利通过了高邮市督导室组织的高效课堂的飞行检查。
课堂模式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三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入选扬州市教科所主编的教学模式一书之中(全市80个模式精选25个),拟在明年由扬州市教科所进行论证,并向全市推广。
六、正视问题,明确工作改进方向。
新形势下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并且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献计献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服务。因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有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顽固,平时课堂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只有在公开课时被迫使用“三学”模式教学,实行新旧两条腿走路。但一遇到推门听课就露了马脚。
2、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所获奖的项目和所发表的论文中,省级获奖项目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极为短缺,与真正的学术论文要求相距尚远。
3、教育科研工作,应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教科研深入课堂,使教师个个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科研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会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使教育科研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教师成长、新课程实施的内驱力,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第三篇: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教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教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山阳县教育科研明星校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着眼点,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让“高效课堂”成为教研的主目标。
教导处开学之初就着手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教科室—教研室—课题组、备课组”的科研管理网络。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校领导及中层具体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2、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先是请学校的所有领导班子参与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给广大青年老师做出表率,再举行由35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参加青年教师优课大赛,然后引导各教研室讨论分析,围绕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再结合各学科领导的具体把握,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促进教师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我们鼓励老师在教育教学的闲暇,认真地阅读理论书籍,研究近来人们在高效课堂领域的研究成果,经常上网络查找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再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让老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切实提升自我。
2、对待结对,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青年教师做到“八个提高”,一
是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二是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三是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五是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六是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七是科研和写作论文能力提高,八是学科教学成绩提高。
三、开展常规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全我校的模式。行政会议成员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指导,通过听评课和与教师座谈,了解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教师一起研究对策,实施有效教学。
2、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大力推行汉字规范化,提高师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的能力,努力营造“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写字氛围。在实践中,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为学生练字时间,要求时间落实到位,教师到位,指导到位;开展书法讲座,举行书法教学实验观摩课,每周定写字指导日,购置硬笔书法教材、练字本,举行写字大赛等等。书写美丽汉字,传承中华文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各个教研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纽带,教导处能够将学校行政会议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教研组功不可没。开学之初,学校就确定了各个教研室的具体活动时间,并且由值班领导检查教研情况,要求研讨有内容,过程有记载,活动有效果。
四、课题引路,科研强师兴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
每学期初,在教导处的引导下,各教研室都从本学科、本年级的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本组的教研课题。
五、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老师积极撰写论文,几乎每人都写有论文,还有多位老师是经常撰写论文,他们不仅记下自己在教研道路上的心得,更有对高效课堂的最深切的思考。
教导处组织全体老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优秀科研论文成果的征集和评选活动,我校的叶祖芳、任守斌等几位老师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另有近20位老师分获市级奖励。近年来我校还有多名老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心得。我校语文组王鸿海老师2008年组织的《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全市推广。另外,我校教师同时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如我校中学高级教师刘智民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任守斌老师组织的省级课题《历史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王蕊老师组织县级课题的《浅谈中学生语文比较阅读》等深受好评。
总之,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真正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申报单位:高坝一中)
第四篇:以课堂改革为抓手12
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荣新小学
根据省、市、县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自2013年开始,我校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小结于后。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2007年8月,现有教学班35个,学生近2800人;有专任教师101人,其中本科79人,专科21人,中师1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9人,教师整体素质较强。自学校创办以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等各级各类荣誉60余项。于2012年下半年被县教育局确定为课改试点学校。
二、制定了课改实施方案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分析了我校师生教与学的现状,明确了课改目标,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创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6+1”,“6”即导、思、议、展、评、检,“1”:即练。该方案的制定为我校课程改革有条不絮的开展起到了谋篇布局的作用。
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适应课改要求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实现以师为主的课堂向以生为本的课堂转变,我们狠抓教师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努力适应课改要求。
1、学习课标。新课标出版后,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采取到县上听专题讲座、请专家到校解析、教师间交流学习和教师自学等四种学习形式,认真学习课标。通过学习,全体教师对课标有了总体把握,参加县上组织的课标考试,全部合格。
2、组织部分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成功的课改经验。在县教育局的组织下,2012年12月,余登友校长带领学校四名老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2013年10月,副校长杨学明带领四名老师前往河南永威中学学习“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模式;2013年12月,但淑娴到广东华南师大、珠村小学学习生本课堂模式;2014年5月七名教师到重庆谢家湾小学考察学习小学“学科整合”及“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校园主题文化;同年6月,全体班主任、骨干教师到荣中多功能报告厅听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校长作的课改专题报告。
3、分批次前往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学习。我校受县课改领导小组、县人大、县教育局的安排,于2014年12月-2015年4月,先后安排4批教师共计23人前往重庆谢家湾小学学习,每批学习时
间一周。凡是去了的老师感受颇深,收获很大,并对自己教学进行了彻底反思,并试着在教学中实践。
四、以生为本,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根据先进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部分班级进行试点,参加课改的语、数教师各12名,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进行探究,明确提出:在教学方式上实行讨论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不同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对课改年级分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培养课改素质,开口说话,敢表达,会表达;中段:以生为主的课堂模式;高段:严格按学校要求的模式进行,与初中接轨。在实施过程中,课前采取集体备课,同科同年级的课改老师认真讨论每一节课的上法、质疑的情境、细节的处理、小组成员任务及时间分配,课堂严格按照课改初制定的方案提出的“6+1”步骤进行,同年级的老师同课异构探究,同科全体课改老师参加听课,课后按照“1+1”的评课要求进行评课(1+1即:一条优点,一条缺点),并提出下一节课修改的建议。通过探究,我们将课堂模式确定为引、探、议、展、点、思、练七个步骤:
(1)“引”即老师引入课堂,明确学习目标;
(2)“探”即学生自主学习文本或相关材料,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4)“展”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5)“点”教师点评小组学习结果,并进行引导、精讲;(6)“思”即总结所学内容,对照学习目标,反思得失,总结目标达成情况。
(7)“练”即练习。
通过近两年的探究,我们觉得,我校的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课改班级的师生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路人,消除了老师一言谈和满堂灌的现象;
课堂气氛活跃,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已有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总是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
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学生们思维能力增强,反应更加敏捷,变得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比非课改班更强。课改班的课堂上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每一次上台,每一次发言,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及时给予了鼓励性的肯定与表扬。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能提出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在课改课堂中,教师坚持做到两个原则:学生能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把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谈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种学习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充满了成就感,有了信心,继续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我们的课改课堂里处处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
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在讨论、评价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在课改班的课堂上“欣赏·评述”成了学习的重要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
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改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但在探究过程也遇到了很多困惑,最为突出的是班额太大所带来的问题,如课堂的掌控、教师的巡视指导、小组展示的机会等等,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探究中再进一步的解决。
五、认真探索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
(一)开展社团活动的探究
我校于今年上半年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了社团活动,每周每个年级一个下午,共两节课,主要项目有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五子棋、田径、乒乓球、儿童画、电脑绘画、电脑美术、儿童舞蹈、合唱、衍纸艺术、贴画、烹饪等。本学期我们将社团课延续到了二、三年级,一步进入了中段,探究中段社团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师开校工作会上向老师宣传了社团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求人人就要掌握一门社团活动的技能,以便适应来学年在1-6年级开设社团活动的要求。学校准备在每学期的适当时侯进行才艺展示比赛,促进学生认真上好社团课,期末在素质报告单中设置社团活动成绩栏,进行书面评价。
(二)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校本学期按照“学校搭台,全员参与,家校互托,同建书香,共铸梦想”的总体思路,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为读书活动的实施认真布局;每个班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坚持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前10分钟由老师领读、讲解校本教材的经典古诗词,后10分钟各班开展诵记活动,要求能听到郞郞读书声,每周每个学生至少记一首古诗、优美散文或其它类型的文章,以拓展知识、积累词汇、提高记忆能力;学校图书室对学生开放;将阅读延伸到家庭,进而延伸到社会,提出了不仅学校要创建书香校园,家庭也要创建书香家庭,使家校互托,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指导学生广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家校共携双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准备在期末素质报告单中增设阅读栏,将学生阅读情况评定等级,书面通知学生家长。相信通过该活动,我校学生阅读能力将大大提高,读书将将尉然成风。
(三)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
我校根据“浸润书香,感悟人文”的办学之魂,以书香校园为主题,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2014年上半年我校投资五万余元,建立了校园电视台;将学生的书画作品悬挂在墙上,既美化了校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同一学期,学校投入八万余元,制作学生笑脸墙、打造荣誉栏等。本学期为了将我校建成市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在抓好
读书活动的同时,以书香校园为主题,进行了详细规划,分三批实施,届时我校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师生及家长面前。
(四)以朝会为突破口,创新德育实现途径
我校德育工作以朝会课为突破口,努力创新形式:朝会课由原来的以工作总结和安排为主的形式,改成了由值周班级根据学校安排的主题进行才艺展示,学校制定考核方案,对值周班级的才艺展示进行打分。这一形式更加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朝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兴趣更加浓厚,教育蕴含的道理更易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多元化,期末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校给予学习之星、绘画之星、书法之星、演讲之星、文艺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发明之星等表彰,让孩子们有个性的发展。总之,我们在开动脑筋,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诚然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很多不足,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改革,努力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2017年9月
第五篇: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首先感谢师校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代表二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这里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其实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介绍,我只是将我们二中数学组的一些点滴做法在这里向大家进行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教师给予批评指正。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问题剖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以前,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问题。很多老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的,写教案(或抄教案)大多是应付检查而已,上课也很少用教案,新课程理念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很难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教法学法问题。老师强势,学生弱势;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不少老师的课堂甚至是“五不给”:读题机会不给,分析题机会不给,动笔做题机会不给,质疑机会不给,出错机会不给。教师一言堂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没兴趣,没动力,听不懂,学不会,趴桌子睡觉一大片。
三是知识定位问题。即不能“以学定教,分层强化”,课堂教学和巩固训练的知识定位远超学情,内容多了,环节多了,难度大了,节奏快了,多数中下生听不懂,学不会,加之对中下生助学手段缺失,作业多,致使学生抄作业或干脆放挺,长此以往,信心没了兴趣没了,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严重。
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把学案引入教学之中,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我校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取得一点点成绩,下面谈一谈我校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
二、学案导学助学
课堂理念:相信学生,还权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原则:目标性原则,任务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学案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学案编制流程是:教师分工主备,征求意见,完成初稿——组长课前再备,共同研讨,修改定稿——组织课后反思,总结研讨,再改原稿,并存档。
(2)学案知识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照顾中下生,难度要降,环节要减,坡度要小,基本知识反复抓,抓反复,人人过关。新课就是扎实基础,不延伸。
(3)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完成预习部分。2、定位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3、自学指导:
在每部分新知的前面教师提前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约5~8分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察,重点巡查指导学困生,重点关注中下生,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对于中差生,可以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5、效果展示: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时间约5~8分钟,挑选各个学习小组中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
6、总结升华:
这部分为学生讨论、更正和教师点拨,时间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这时小组之间就可以互找错误,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若各个小组中的后进生还有不会的,小组中的组长或小师傅就引导该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帮助该生理解掌握。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也能有所提高。
7、检练测评:
第一部分堂堂清: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测评,根据新学内容的多少,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通过测评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日日清,针对当日或前日所学内容,我们教研组精细安排,设计出统一的小题纸、小考卷,利用早晨或中午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扎实基础,力求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人人过关。或考或练,最好给学生准备时间,让中下生在考或练前先排出困难,顺利过关,从而逐步培养中下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部分是周周清,教研组长负责设计,是一周所学知识的综合检测。试卷分三部分:
一、知识清单全练(40分);
二、基础升级全练(30分);
三、综合拓展选练(30分)。周五放学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双休日充分准备,每周一上午必考,当天批完反馈给学生。不达标的小组利用起来帮助达标。好处是帮助中下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现在虽然我校的学案教学和课堂流程已基本定型,但仍属起步阶段,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谈成功尚早。但教学已初现成效。首先,从教师层面看,认识上彻底转变了,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更新,能形成共识,对学案教学很认可,热情高,愿参与。其次从学生层面看,学案确实起到了导学作用。学案流程开放,把知情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目标引领,任务明确,指导到位,自学开路,全员参与,亲自体验,有帮有带,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成绩上看,2010年我校中考完不成分配名额,到校指标被收回了8个,近两年都能完成分配指标了,而且今年我校中考分配线还高出最低控制线20多分,老师更有信心了。最后从社会认可层面看,因为教学管理方向正确,管理精细,成绩提升,师校和教育局的领导老师很认可,更愿意帮助和扶持了。家长也满意了,愿意把孩子送到二中读书,学苗流失逐年减少。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