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调查-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调查报告
从安阳工学院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
制度调查
班级:12级—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1班B组
实践时间:2013年10月14日—11月10日
从安阳工学院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
调查报告
摘要:挂科是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的现象,还有这样流行于各高校间的一句谚语:“没有挂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真的是这样吗?通过这次对安阳工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挂科现象的调查,反衬出全国各高校都存在的问题,从回馈的信息中得这样的结果:高校大学生学习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还存在这许多问题,学校安排的课程存在着许多不合理性。所以,有必要从新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关键词:大学生 挂科现象 考评制度 问题 审视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从安阳工学院的学生挂科现象中发现现高校对学生考评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来改善这种现象。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全体在校师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实际交流。
本次实践调查,走访与问卷,分析总结出结论是:挂科是本校也是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各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学习都存在的问题,各高校课程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大学对大学生的考评制度存在巨大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再一次认真审视大学的考评制度,进一步的改善它。
一、大学生挂科现象的原因分析
对于本次结果大体为:
本次调查中对随机抽取的学生中,有挂过科经历的人数比例为73%,其中挂了三科及三科以上的人数占挂科人数的31%,这是相当高的比例了。就男女生而言,在挂科生中,挂科的男女比例为33:17,男生的比例相当高。而就挂科的年级段而言主要集中在大一与大二,大三的挂科率稍低点。比较挂科的科目,有37%的人是挂在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科目上,有21%的人则是外语,而在史政,马哲,形政类挂科的学生也有14%,对于挂在专业课上也有11%,其余挂科则挂在了零星的科目上。调查中有一项是向学生问及老师是否会在考前划重点,有约为67%的学生表示有,24%的学生感觉和平时没两样,剩下则表示老师并没有画考点。与考前划重点对应就是平时老师上课赶进度的情况,有71%的学生表示都有遇到过老师赶进度的情况,其余的学生则表示没有明显的感觉老师在赶
进度。大学的活动大体比较多,当然其涉及活动的加分评优自然不在少数,有47%的学生表示有因加分和评优的想法才参加活动的,也有那么33%是因自己的兴趣和锻炼目的才参加的,也有那么少数学生对这些活动并不感冒。
挂科的人群中,成绩处于中等与中等以下的人挂科比较多,占有81%的比例。而归结挂科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根本没把时间发在所学的科目上。在挂科的学生中,有41%的学生在平时课余发在学习上的时间还不足一个小时。而在平时的时间安排上,只有不足20%的学生表示会每天去自习,有35%偶尔回去自习,有那么19%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发在了休闲娱乐上,其余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时间安排并不固定。在问卷中问及挂科原因,学生所回馈的信息中87%的学生都有表明在挂科科目上发的时间太少,对这门课没兴趣,上课没精神,听课效率差等。也有少数学生表示压力过大,考试发挥失常,老师原因,沉迷网络游戏,谈恋爱误学习等。
而对大多数对卷子难易程度的回馈中66%的学生表示卷子一般,21%的学生认为卷子较难,剩下的则认为卷子较为简单。而面对挂科后的学生态度是与之类似,71%的学生更愿加强学习争取补考通过,18%的学生表示会多发点时间在学习上,尽量争取不挂,剩下11%学生表示无所谓。就是否应该增加期中考一项的回答,约有61%学生并不支持,剩下39%的学生表示支持或是无所谓。
接下来有几个问题的回馈信息比较有趣,其偏向性特别的大。
其一是:对于期末考试所采取的主要的复习方式。有76%表示平时比较少发时间,主要是靠考前突击复习。17%的学生会平时复习,考试轻松复习。剩下则是无所谓。
其二是:你有没有在考试中作过弊?其回答是只有4%的学生表示没做过弊。其三就是问及学校如何应对挂科率高的问题,统计结果有87%的学生选择了E.其他,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并不认为增加查课的力度,增加晚修这项措施,做好课堂点名作,认真为挂科同学做好引导工作和学校多举办些学习交流会等措施能很好的预防学生挂科。
其四,问卷中有对大学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的提问。结果为7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课程安排大多缺乏合理性,13%觉得其安排合理,剩下的学生并未表态。
其五为: 除专业外你觉得应该取消科目?而回答是约有81%的学生都认为没
有开设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史政,马哲,思修,形政,物理等科目的必要;也有31%选择了英语与计算机,只有不足%5表示没必要纠结学校所开的课程。
其六为:你赞成现在各高校实行的大学考评制度吗?回答是77%的学生表示不赞同,14表示无所谓,只有9%的学生表示赞同。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原因呢?归结来主要为以下几点: 从学生方面来讲:
(一)学生对上课环节不重视。
(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会经常进行复习和巩固,考前主要靠突击。
(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不感兴趣,有很大的厌学情绪。
(四)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从教学方面来讲:(一)学校的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二)学校过多的安排了并无实际意义的课。
(三)学校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学生挂科。(四)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机制本身就有问题。
现各高校所实行的大学生考评制度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它还有很大的缺陷,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现实行学生考评机制进行审视。
二、对现高校的学生考评制度的审视
大学考评制度的现状
(一)按考试分数评价的不合理
1.考试内容本身的不合理。目前,大学里的考试(尤其是文科)大多是死记硬背,考试形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片面化,老师一般都会在期末划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学生多数表示自己考试也主要靠考前突击,这样的考试等于是对记忆能力和突击考试能力的考查,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检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由于考试和教学的严重分离,使得上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学生不认真听课,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有部分老师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问和发展前途,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研究上,使教学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但却可以蒙混过关的环节。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善于发散思维、多维思维、创造性
思维,只习惯于简单的重复操练,思维僵化,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考试本身也开始成为一种目的,学生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参加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工作绩效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依据和标准,成为评比选拔的惟一方式,教育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2.高分来源途径的多样化。大学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正因为这样,某些老师对自己认识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偏好,特别是在批卷和打分时,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公平竞争。且有多数的学生是因加分和评优的目的去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而增加自己的学分。另外,在大学里还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舞弊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考评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二)科研加分的不合理
对学生的考评中,有15%左右(各个大学有一定的差异)是按能力来考评的。所谓的能力,包括参加学校学院活动、加入学生会、从事科研、发表文章等方面。首先应该承认,这种考评方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学会创新和合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过分强调能力,使得一些人放松了对学习的重视,而一味追求能力上的发展,显示了很强的功利主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一个人的能力。
(三)志愿者加分的不合理
和很多活动加分类似的,志愿者加分也是常见的现象。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有着神圣的使命。大学考评中,这一项也成为了衡量指标,给予了硬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项活动的性质。我们很难衡量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是否纯正,参加活动是否是出自内心的意愿。如果带着功利主义的态度投入到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就很可能影响活动的质量,也会在社会人群中产生副作用,使大家对青年志愿者活动失去本来的信任和崇敬。
大学课程安排并不合理
大学的课程安排并不和合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对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可以从本校的教学安排看出,许多与自身专业有关课程大多排在了大三了,这是很不合理的,这造成大三的课程过重,而大一大二与专业相关课程涉及的有相对太少,这并不平衡。可能有人会说,大一大二主要的思想和基础的教育,所
以开设的专业课相对较少。于是应教育的安排,学校开设了很多思想教育课程,类似有思修,形势与政策,马克思等,然后还开设许多理科课性的基础课,这就是学生挂科率较高的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等科目。而实际上这些开设科目的成效并不大,当学生都在忙着期末应付考试时,文史哲类的科目自然是学生突击的对象,因为平时这类的课并没有多少学生在听,除非是与其自身专业有关。数学是理科的基础,这当然。但数学的理论并未和其专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毫无意义,它并未提起学生的兴趣。文史哲是为了培养学生思想而开设的课,但在大学这种考评制度下就没有它本身的意义。对于理科性基础的数学很重要,但它脱离了专业的实践应用也就无法突出它的成效,实践很重要,但这也是大学课程安排所缺少的。
大学所涉及实践的课程太少,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脱离了实践,真正的专业技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而理论并不能激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学校虽有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但那大多是为了教学的安排,并没什么实际的效果,形式而已。所以大学课程应尽量合理的安排,专业基础与其对应的实践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进一步的优化课程的安排。
考评制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含义
公众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指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与人善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智力正常。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感情、意志、人格、行为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尤其是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心理健康与否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大家也在为拥有健康的身心而努力。
大学考评制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刻的、全方位的。由于考评是按照学生综合排名先后来计量的,学生势必会考虑到自己的位置。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获得缺失需求后,自然希望获得成长需求,尤其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而竞争的激烈又使其愿望的实现面临诸多困难,很多人虽然非常努力,却很难改善自己的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消磨
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
考评制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其一,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常见的负性情绪,也是一种潜在的无意识行为,是个体对当前或未来事件产生的一种紧张、烦躁、恐惧的情绪状态。它不只是暂时的不良情绪体验,还可能成为人的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当代大学考评制度主要是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的,大学生虽然没有了中考、高考等的压力,却也要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价值。由于过分担心排名状况及在班级中的位次,因此,易产生较严重的考试焦虑。而且,大学的考评是以横向比较为主的,学生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或是相对有了进步,并不能代表其在班级中的位次也会相应地提高,这使得学生需要无止境的努力确保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了焦虑。
其二,压力。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有很多,比如,经济压力、前程压力、异性关系压力等。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位居第二。考试压力之所以对大学生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考试成绩直接与期末考评挂钩,使得学生必须尽最大可能提高分数,争取一个好的排名。
其三,兴趣贫乏。大学相对于中学而言,有了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考评制度的存在牵制了学生的自由行为,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考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视野的扩大,使其容易拘泥于狭隘的知识学习,缺乏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原本的兴趣,使其生活围绕着学习转,失去了本应有的活力。
其四,人际关系紧张。大学里的同学关系有一种向社会发展的趋向,由于激烈竞争的存在,势必引发一些矛盾,并涉及到利益的较量,这些都会影响到彼此感情,久而久之,同学之间变得冷漠了,失去了本该有的友谊和真诚。
三、解决措施
(一)考评制度本身的变革
其一,考试内容灵活化。作为大学里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挑战。
其二,教考分离。为了保证基本的公平,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广
大学生的基本权利。教考分离作为一种新的政策,有一定的价值,有利于维护最广大学生的利益。在实行教考分离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年级分离,由其他老师来改卷。这样的话,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老师主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其三,将活动加分从考评中撤离。这里主要包括两类活动。一是学生会之类的活动。虽然参加学生会之类的活动多少能展示一个人的能力,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许多学生在考虑参加活动可以加分的前提下,很少有时问和精力去关注本该最值得关注的学习,使得学习的重要性显著降低。二是科研和志愿者之类的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活动,对学生的奖励不只局限于从综合排名上赋予奖学金等荣誉,还可以从培养兴趣人手,酌情鼓励,开拓其发展领域。对于科研,学校应该支持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发表文章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赞助与奖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从事科研创作。而对于青年志愿者活动,则应该脱离考评指标。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公益活动,每个人都有义务把它做好,尤其是作为有能力、有才华的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不能从为了加分这种功利的角度出发。
其四,充分肯定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具特色。学生如果能多方面发掘自己的才华,并发扬光大,无疑具有很大意义。从我们现今的考评制度来看,很少在特长和兴趣方面肯定学生,以致绝大多数人都为学习所困,整天沉浸在书本中,与社会严重脱节,结果制造出了很多相同的个体,不能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适当地在期末考评中肯定学生的特长,设立专项奖学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在快乐中进行。
(二)教学方面所需的努力
其一,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现在大学里评价老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科研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老师积极从事科研活动,有利于教师个体和学校整体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教师把大量时间都放在科研上,很少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教学效果的下降显而易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从为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刻思考利弊得失。当然,学校也要制定一定的措施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把衡量教学效果作为一项重要
指标来规范教师的行为,这样,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权利,使学生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其二,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指导和帮助,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开拓性地学习。另外,教师要从保护最大范围学生的权益出发,端正态度,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熟悉程度和主观原因给予一定的偏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平性,体现教师的素质。
(三)学生自身的观念转变
大学的考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作为学生,自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长远目标,切实掌握技巧,适应社会发展。不能仅仅为了获取荣誉而放弃自己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虽然奖学金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但是具体的特长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而且对于未来的生活具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四、结束语
大学教育是以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既是教育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一方面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教育资源不断创新,这两方面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的学术水平是教育素质的标志,也是教育水平的保证。大学的考评应该从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角度出发,充分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现今的考评制度虽然有其全面合理的一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需要不断改进。通过以上解决策略的提出,希望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从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出发,帮助考评制度不断走向完善,从而充分保护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
谢辞:衷心感谢小组各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各网站及书籍资料的支持,以及被调查人员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 姜朝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G]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1期 [2] 刘克非 《中国成人教育》[M]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7 第4期 [3] 罗晨晖 《中国校外教育》[G]南华大学校报 2010年18期
[4] 吴方领;;大学绩差生的调查分析与教育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吴继红;;大学新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屈林岩,王言根,宋毅,何旭明;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7]潘菊素,王海燕,奚诚平;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附:
大学生挂科情况调查表
1.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A.男 B.女
2.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在大学有挂科过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没有 B.一次 C.两次 D.两次以上
4.你觉得挂科的原因有哪些 [多选题] [必答题] A.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太少 B.逃课过多 C.我对这门课没兴趣 C.老师要求太严格 D.考试运气不好 E.学生压力过大,考试发挥失常 F.老师原因 G沉迷网络游戏 H.谈恋爱误学习I上课没精神,听课效率差 J其他
5.如果你挂过科,你的学习态度会是? [多选题] [必答题] A.从此非常认真的学习B.会偶尔加强学习,不再挂科 C.尽量争取不再挂科 D.无所谓 6.你有准备考研吗?[单选题] [必答题] A.有 B.没有 C在考虑
7.你认为学校增加期中考试我必要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 B.没有
8.你有没有在考试中作弊或曾经在考试中作弊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 B.没有
9.你认为大学考试的难度如何 [单选题] [必答题] A.容易 B.一般 C.很难
10.你认为大学的课程安排合理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合理 B.不合理 C没感觉
C.影响很大,例如会影响奖学金,学生会干部等
11.你认为大学中最容易挂科的科目是什么? [多选题] [必答题] A.外语 B.高数类 C.计算机类 D.文史政 E.工程类
12.你认为学校如何应对挂科率高的问题? [多选题] [必答题] A.院学习部应增加查课的力度
B.增加晚修这项措施 做好课堂点名工作 C.认真为挂科同学做好引导工作 D.学校多举办些学习交流会 E.其他
13.您的专业与您的兴趣是否符合? [单选题] [必答题]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不符合
14.对于期末考试,您采取的主要的复习方式是什么? [单选题] [必答题] A.平时主动学习,注重日常积累,期末轻松复习B.平时偶尔主动学习,期末认真复习C.平时很少学习,主要靠考前突击复习D.简略复习,靠运气 E其他 15.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的排名情况 [单选题] [必答题] A.名列前茅 B.比较优秀 C.一般 D.比较靠后
16.你平时去图书馆或自习室自习的频率 [单选题] [必答题] A.每天都去 B.每周都去 C.偶尔去 D.从来不去
17.你的课余时间主要做什么? [单选题] [必答题] A.复习功课,看和专业相关的书 B.上网或其他休闲娱乐活动 C.体育运动 D.其他 18.你是否有为了加分评优想法去参加系里或学校举办的活动?
A有过,因为有加分B我只是喜欢参加锻炼自己,有加分当然好了 C没有 19.平时老师上课会去赶进度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会 B有些老师会 C没感觉 D没有
20.老师在考试前会划重点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会的 B.和平时一样 C.没有
21.除专业外你觉得应该取消科目?[多选题] [必答题] A.高数 线性代数 概率论 B.英语 C.史政 马哲 思修 形政策 D大学物理 E计算机类 F没必要 22.你赞成现在各高校实行的大学考评制度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赞成 B.不赞成 C.无所谓
第二篇:从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
高校毕业生挂科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从第一次考试开始,到补考抄袭成风,到关系门等等,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大学来说,教师可能在第一次考试给予严格考核,但一般会在补考中让步,给予及格。
造成挂科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是学生本人的原因,在平时里没有对学习造成足够的重视,沉迷于网络或者恋爱中,也有可能是教师的原因,在平时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是不是确实掌握知识却没有进一步进行了解。
其实没有任何人会希望自己有挂科的成绩。大多数人会有觉得刚进大学的时候充满了激情和斗志,想在4年中有一番作为。可没多久就绝望了,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考个八、九十分,好无聊!
这就是现在大学生心态的真是写照。在没有办法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学习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学习,多锻炼,博学多才。有些知识暂时看来还没有用,但是总有一天会有用。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无论他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埋没。
第三篇:从大学生挂科现象来审视学生考评制度调查问卷
从大学生挂科现象来审视学生考评制度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我们正在就“ 从大学生挂科现象来审视学生考评制度 ”做一个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希望可以占用您一点时间完成这个问卷。我们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不涉及隐私问题,请放心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专业
A理工类B文史类C艺术类D其他
4.您认为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是
A平时就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
B觉得学得差不多就行,考前突击就ok了
C不太努力,偶尔做作业
D不努力,无视它
5.您对大学的看法(多选题)
A来学校就是来学习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B还好吧,大学不关学习,还得提前适应社会
C终于没人管了,我打游戏,逛街,出去玩儿D找个女朋友也不错,天天泡在一块儿,秀恩爱,让单身的人们羡慕去E无所谓
6.您挂过科吗(没挂过,转至第10题;挂过,请按顺序直接填写)A没有B一次C两次D两次以上
7.您第一次挂科是在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8.您挂第一门之后的感受
A老天,竟然挂了,我要努力,加油
B不才一门嘛,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没事,只有以后不
挂就行了
C才一门啊,不急,我该怎样就怎样
D唉,都挂科了,好失败,我不学了
9.您为啥会挂科呢(多选题)
A实在是不小心就挂了
B不喜欢这门课
C平时参加太多的活动
D我是班委,学生会的,我很忙
E老师的原因
F其他
10(如果)您挂过科,您今后的学习态度会是
A从此认真地学习
B会偶尔加强学习,不能坚持下去
C无所谓 11.有人认为不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您认为呢
A同意B不同意C这种说法只是安慰之词D
12.以下哪些会成为你努力不挂科的动力(多选题)
A评党员
B评班委
C评奖评优
D以后找工作
E兴趣
F补考不容易
G挂科太多,就没有学位证了
13.您认为挂科的影响有多大
A还好,还有机会补考
B影响不是很大,会影响评奖评优
C很大影响,关系到找工作等 没有想法
D没影响
14.您平时去图书馆或自习室自习的频率
A每天都去
B每周都去
C偶尔去
D从来不去
15对于期末考试,您采取的主要的复习方式是什么
A平时主动学习,注重日常积累,期末轻松复习
B平时偶尔主动学习,期末认真复习
C平时很少学习,主要靠考前突击复习
D简略复习,靠运气
E其他
16.您了解学校的考评制度吗
A了解B有点了解C不了解
17.您对所在大学目前的考评制度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还好,无所谓C不满意
18.您认为学校针对挂科现象应该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给出您的意见
19.您对学校目前的考评制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有的话请填一下
第四篇:从动因视角审视大学生村官制度——对衡东县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从动因视角审视大学生村官制度
——对衡东县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08-2 张阳
【摘要】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由十年前的尝试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成形制度。本文以衡东县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状况为例,从动因视角分析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初衷与现实状况的反差,从各方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探寻原因,认为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必须整合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2007年启动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衡东县共选聘了44名大学生任“村官”。其中大专8人,占选聘人数的18%,本科36人,占选聘人数的82%;男性23名,占选聘人数的52%,女性21名,占选聘人数的48%;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20名,占选聘人数的45%。目前在岗26人,其余均已通过招考正常流动。考出的18人中,考录为公务员16人,2人考录为事业单位人员。为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制度在衡东的运行情况,我们走访了县委组织部、人事局、编办等部门,深入城关、甘溪、新塘、霞流、莫井、荣桓、大浦、吴集等乡镇,走访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及其所在乡镇领导、村干部和群众,共发放调查问卷20余份,召开座谈会10余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在衡东运行状况与制度设计所期待的结果相距甚远。
一、制度设计初衷与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状况的反差
1、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的困境。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目前农村村级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存在断层现象,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管理模式老套,缺乏活力,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设计就是想通过引入充满朝气、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激发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因为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活力,掌握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所以认为他们落实到农村基层后,能够优化村级干部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首先,大学生村官学无所用。衡东县26名在岗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可谓五花八门。农村最需要农技类的人才只有1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1人,电子信息及其相关专业5人,其他的就是模具设计、英语、语文、物理、法律、经济学等与目前农村发展关联不大或者毫无联系的专业。对所修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的调查显示72%的人只是偶尔用到一些,作用不大,15%的人用到一些,13%的人完全用不到。
其次,大学生村官融不进村。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扩大,特别是女大学生村官的增多,各级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把大学生村官主要集中在乡镇住宿和生活。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使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下到村里面。有些地方乡镇政府截留大学生为乡镇政府工作,名义是到村任职工作,实际上成了乡镇政府的临时工。还有一部分人住在自己家里,村干部喊他去他才会到村里。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才去村里打个转。甚至还有个别人挂着“村官”的名,从没到过村。大学生村官们不能深入了解农村、农民的情况,很难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更别说起到带领致富,促进发展了。大学生村官日常的工作基本上局限于抄抄写写,看看走走,在问及任职期间是否提出过被采纳的意见时,50%以上的村官从未提出过,其他的人回答不是提出未被采纳就是提出被采纳不多。
再次,干部群众反应冷淡。这次调研我们走访了部分有大学生村官的村镇。我们发现作为接纳方的村委(社区)很少有把大学生当成己方的一员给予充分重视,而是仅仅将他们视为上级相关部门下派到农村的实习人员。有的村干部坦言,大学生任村官都是权宜之计,许多人不满三年就离开了,他们的心思不可能会放在农村,我们有什么重要工作也不敢交给他们。群众对村官更无热情,不少的群众不知道自己村大学生村官的姓名,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大学生村官这回事。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村官考核也是流于形式。虽说有具体的考核方案,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村镇考核人员抱着一种“好好先生”的心态应付了事。
2、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的困惑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第二个直接动因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许多大学生选择任职村官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按照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聘期一般为1到3年,这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仅仅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聘期满后,池中水必须放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就业。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主要有这样几条:鼓励续签合同担任村干部、择优选拔到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任公务员、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和支持继续学习。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没有一个村官愿意选择续签合同。他们认为一个外乡人担任村干部,要想获得村民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况且目前农村干部每月500--600的工资,也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自主创业需要经验、资金、项目和人脉资源,这些也不是普通大学生所能具备的。这几种选择中,只有考公务员和继续学习是比较可行的,但是竞争相当激烈。
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的第三个动因是对待村官的出路上,制定了许多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这也是许多大学生村官选择当村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衡东县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共选聘44名大学生村官,已经有18名正常流动出去,其中2人考上公务员,2人招聘进事业单位,在岗的26人中又有十多位在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笔试入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0%的人选择从事村官的是为今后考公务员做准备。他们都是冲着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的优惠条件去的,任职村官只是他们考公务员的一个台阶,一块“跳板”,或者说是他们的一个“蓄能充电”机会,他们的主要精力也摆在公务员备考上。在调研中,还有不少的村官跟我们抱怨村里的工作太繁琐,以至于没有太多的精力备考。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全力以赴,想方设法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起到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的效果,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村官任用。而制度设计的优惠政策恰恰又造成了这种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困境的原因探析
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初衷与现实的反差问题,实际上是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问题。从哲学角度分析,价值是标志客体存在与主体需要之间能否适应的关系。公共政策的制定也需要考虑政策目标与政策主体需要之间的适应关系,这就是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价值选择问题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在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方面,关键的问题是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问题。价值判断主要是指作为结果的价值判断,即对客观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和断定,并且依据判断的结论,制定或者修正公共政策。
大学生村官制度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和大学生村官群体。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分析和判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现实和初衷的反差。
1、中央政府的价值取向
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随后又考虑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中央更加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对于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价值。大学生村官和其他下基层的大学生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更具有长远和战略方面的考虑。因为培养大学生村官熟悉农村情况,经过艰苦环境磨炼后能够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这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党政干部队伍来源结构,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具有非常重大意义。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制度,不是一种简单的权宜之计,而是更多地着眼于战略思考。
2、乡镇政府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乡镇政府有间接影响。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任务在村子,而相关的工资、福利等项目也是基本上由上级政府支出和管理的。因此,乡镇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基本上是持中立的态度。当然,在实际工作工,乡镇政府也尽可能利用自己对于村子的影响力,通过借调等方式,让大学生村官无偿地为乡镇政府工作。
3、村民自治组织的价值判断
村民组织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宗族势力、风土人情复杂,村民不希望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外来人参与到一些地方事务中。同时由于大学生村官非本地村民,村官身份非村民选举产生,大学生村官工资由财政包干,与村民没有直接可见的利益关系,所以他们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期望值非常低的。
4、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价值判断
大学生村官群体对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判断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对于这个群体而言,选择到农村任职工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情况:其一是因为就业困难,想通过到农村锻炼,为将来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积累资本。其二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希望到农村磨练自己,也真正为农村做点事情,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三是希望在农村寻找创业机会。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解决就业,为考公务员和深造做准备是主要原因。真正想在农村有所作为的微乎其微。这除了大学生村官本身能力不强以外,身份的不确定也是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章第十一条指出: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由于名不正言不顺,大学生村官对带领发展经济也难有热情。同时,由于大学生村官沉不下心在农村发展,自然也就很难找到在农村的创业机会。
大学生村官制度涉及到各种主体之间,他们的价值分析与选择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正是这些价值冲突,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与困惑。因此,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必须整合各种主体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三、走出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困境的路径选择
要走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困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从根源入手,从制度设计的动因角度出发,在整合各种主体的价值取向上寻求破解之道。
1、立足需要,严把准入的“大关口”。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第一动因是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的需要应是大学生村官准入的前提条件。首先在考察内容上既重德又重才。即选拔大学生“村官”时既重视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政治面貌、学习状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等,也要重视专业方面的因素。目前要特别鼓励科、工、贸、农、林等专业大学生担任村官,使国家人才政策扶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互为统一。二对于拟选派“村官”进驻的村子也应摸清所需村干部数量和专业需求等情况,以便科学安排,以实现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村级组织需求,大学生的发展诉求相统一。
2、创造条件,提供发展的“大舞台”。要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他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一是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做好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工作,并将此作为机关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消除村干部中存在的认为大学生到村工作是“实习或过度”的狭獈思想,给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乡(镇)村对大学生村官培训教育、帮带支持,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把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帮扶工作纳入乡镇干部、村干部年终考核范围。三是要特别鼓励大学生村官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类似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并予以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和各项政策扶持,从而使国家的村官制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诉求。
3、提高福利,提供保障的“大网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套能切实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保障其正常生活条件下的待遇制度。目前衡东县大学生村官实行的是固定工资报酬制度(大专生每月1000元,本科生每月1050元),工资水平严重偏低,仅能满足基本日常生活开支。这种固定工资报酬制度不能真实体现大学生在农村工作的优与劣,因此,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工资考核制度,通过设立年终考核奖、加入工龄补贴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应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另外,应注意结合社会待遇的提升,主要是指提高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中的地位,一方面有意识地进行政策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人才的正常升迁需求,建立大学生村官晋升制度,如作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重点推荐人选等,以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增强大学生扎根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4、重心前移,构建人才“大战略”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进得来,留得住,扎得下根,真正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播者,真正能够优化村级干部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可以重心前移。一是实行村官委培制。可以继续沿用高校招生的委培生制度,根据地方需求,地方政府可以与不同高校委托培训学生。这样,既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学习基础,又有回乡村扎根的社会条件。二是专业定向。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需求,就要求大专院校要针对未来村官就业的特点,选择一定的适合村官发展的专业课程,甚至形成特色学校。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高校的参与,要从社会的需求来构建村官的人才“大战略”。
5、广泛宣传,营造重视的“大氛围”。要通过各类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大学生制度的重要意义,把大学生村官制度与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并成为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成为各政策主体的共识。要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克服狭隘的封闭意识和地方主义思想,具有五湖四海、举贤用能宽阔胸襟,营造欢迎大学生村官入村驻点的真诚,并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村官融入当地的经济、政治生活当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教育大学生尊重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尽快熟悉当地的语言、风俗,努力学习农村所需的知识、技术,主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领路人、农民情感的贴心人、农村建设的当家人。
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如果能较好地整合各政策主体的价值诉求,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当中所出现的问题,那么大学生村官制度必定会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