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导读听课笔记整理(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23: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名著导读听课笔记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名著导读听课笔记整理》。

第一篇:中国名著导读听课笔记整理

纲目(上):

一、绪论

二、尚书

三、周易

四、诗经

五、春秋与左传 纲目(下):

六、论语

七、史记

 读书面临的挑战

1、我们有多少时间读书 

2、纸本阅读还是数字阅读

第一讲绪论

一、我的目标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不少人认为,我们接触信息的机会越多,实际获得的知识却越少。因而,阅读经典名著,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国外的一些大学,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把人文经典课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

 过去许多学者,如梁启超、胡适、朱自清、钱穆、张舜徽等人,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指导。这门课将提供中国名著的标准选目,并通过对这些名著的讲授,希望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远离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让名著的知识与思想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教养的一部分。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

第一讲绪论

三、关于经典与名著

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上而言,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1、影响力

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进入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当然,影响力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

2、时间性

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3、广泛性

我所理解的经典(非专业领域的经典),必须是广泛的,是指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诗经》三四千年以来,它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仍然关心,有不少诗在今天还成为流行歌曲,像《在水一方》等。

第一讲绪论

四、为何阅读传统经典名著

1、近百年的争论 在20世纪,传统经典是否还具有生命力,是否还能拥有广泛的读者?这一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随着科举与清王朝的结束,传统典籍与知识分子就越来越疏远了。有些知识分子甚至说要把线装书扔到茅厕里去。应该说,传统典籍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在20世纪,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

2、鲁迅的看法:

1925年,在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上,发出“青年必读书十部”的征求启示,当时有七十余位学者作家应征。其中鲁迅认为,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这一观点在《京报副刊》上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议,并遭到很多人的批评。

老师理解:在当时时代军阀混战,国力衰弱,鲁迅也是赞同“打到孔家店”的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代表性。老师评《水浒传》、《红楼梦》(强调要有自己的主观观点,不能社会化,人云亦云)

对鲁迅“洗脚”观点的解读,某些专家从鲁迅文中洗脚的时间间隔(间隔越来越大)推测是“夫妻行房之事”,老师认为是无聊之人为无聊之事。

3、梁启超的看法:

1923年,梁启超在撰写《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的同时,还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的文章。在这里,梁氏就为什么要阅读传统经典,提出了两层意见:

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4、文化传承

梁启超说: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5、价值的选择

梁启超认为,在我们困惑的时候,这些经典可以给我们以指引。唐文治的看法:“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

中国早期儒家学者一般回答“是什么”很少回答“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直面人生,凭借一种感悟,直觉来把握人生;而回答“为什么”的则是道家的任务。儒家讲三不朽讲的是积极入世,古代年轻人一般推崇儒家,到了老年时代,开始探究自己选择 的价值问题,这事就需由道家辅助解释。正是儒道的相辅相成,一方面激励学子向前,一方面又解决人生困惑。而民族和国家,比较一致的价值观的确立是凝聚力的重要前提。

6、写作与气质

梁启超认为,青年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

军事化管理的学府和中国传统教育,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质。

7、对传统的尊重

在美国,习读传统经典,同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20世纪初以来,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的必修课。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及哲学、社会理论名著选目。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学校认为,学习这两门课,正是对西方传统的极度尊崇。

诵读经典对写作的重要性,从一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孩子读物《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便于中国清朝,近三百年间,作为一种对写作阅读友谊的工具,老师十分认同),让孩子学古文有两点因素:1.追求古文 2.追求思想辨别性。

民国的教师节(现台湾依旧)是九月二十八日(孔子的诞辰日),从汉代以来,中国人对孔子的尊重是不言而喻的,教学方式以“私塾”和“书院”为主。中国文化是一个庞大体系,但是对于一个年轻的读者而言,应该挑取光明的、有爱的教育,以此来奠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8、教养

在美国,习读经典名著,特别是习读传统经典,同样是受人关注的话题。早在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就创设了“文学人文”和“当代文明”两门本科生的必修课。前者致力于提供一个欧洲文学名著的标准选目,后者提供一个哲学和社会理论名著选目。这两个目录包含了大量的西方传统经典。4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这类课程。虽然在近数十年间,对这类课有不断的争议,但直到今天,有一些大学仍继续开设,如哥伦比亚大学与芝加哥大学。

诵读经典让人感受到有历史的民族所具有的教养文明和儒雅

8、美国人的看法(续): 在美国,一些学校很清楚地知道,消费主义和平庸趣味的污染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些经典著作名单。学校试图通过组织和教授经典课的方式驱除这种污染。首先,阅读常常是艰涩的,对当代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这是对西方传统的极度尊崇,而且校方坚持认为它是必要的。……它们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教养的一部分。

第一讲绪论

五、推荐书目

1、早期推荐书目 早在唐代,推荐书目就很受青年士子们的欢迎。现在我们见到的最早推荐书目被后人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敦煌遗书伯2171号)。

到了元代初年,学者程端礼(1271~1345)把朱熹以来在书院、私塾教育中所创造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展,写成《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元朝国子监曾将该书颁布郡县官学,成为学子读书的准绳,及至明清,读书目对书院及读书人也有一定的影响。2、20世纪以来的推荐书目

(1)胡梁之争

1923年梁启超的《国学入门书目》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留美学子请胡适和梁启超推荐国文书目,胡推荐了《红楼梦》、《西厢记》等书,而在20年代之前此类书都不受家长、老师们的推荐;梁启超则是中规中矩的推荐中国古典,并写文解释为什么要读中国传统经典)

(2)钱穆的书目

上世纪40年代,钱穆在西南联大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文史书目举要》,1973年出版《中国史学名著》。晚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座中又提出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须的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孔孟是中国早期最传统的两本书,老庄代表中国道家思想,六祖坛经是佛教中国化的经典【中国人写的传经一般都是对佛经的注解,而六祖坛经则是中国人真正有所认识写出的,双录是宋代理学家对儒学阐述的表现。】

(3)朱自清《经典常谈》

于此前后,朱自清出版《经典常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重要典籍,以求能启发读者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兴趣。这本小册子后来多次重印,具有广泛的影响。

(4)张舜徽书目

1947年,张舜徽先生在兰州大学为学生开列《初学求书简目》,此后又出版了《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并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向学生推介一些常见的史学要籍。

(5)北图书目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图书馆曾推出《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这个书目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古代重要著作”,却不收《周易》、《论语》等书。

老师认为这样的书目是有缺陷的,这样的缺陷更多来自于意识形态。

(6)蔡尚思书目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种书》 此时已经开始能够稍微脱离意识形态,(7)到九十年代的大学书目

武汉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北京大学的《学生应读选读书目》,清华大学的《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

这些书目中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经典,但在选目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3、总结

(1)推荐书目的意识形态 (2)厚古薄今 (3)个人意识

(4)人文知识与科学精神

不仅中国具有这样的情况,哈佛的毕业学子采访了113位老师,请求列出推荐书目,其中有一个物理学的教授谈到,理科方面的的书籍除了专业人员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而这样的科学性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   

第一讲绪论

六、名著的选择

1、中国经典

 根据上述书目所收传统经典,大致可分为八类: (1)四书五经      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3)先秦诸子(4)其他子部书(5)唐宋诗文(6)其他诗文(7)古典小说(8)其他

(1)四书五经,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诗经》、《论语》二书收录次数最多。自汉以来,两千余年间,这些书对中国政界、学界,都有重大影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论语》一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35种,《孟子》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117种,《诗经》出版的各种汉文版本有97种。

其中《诗经》、《论语》收录次数最多,自汉以来,两千年间,这些书对中国正街,学界都有重大影响。

推荐原因:从语言方式来讲,比较容易读懂,在生活中实用性强

(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除胡目外,各目均有收录,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二书收录次数最多。在传统史籍中,《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最受重视,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史记》的汉文版本达76种之多。

其中《史记》与《资治通鉴》二书收录次数最多。在传统史籍中,《史记》与《资治通鉴》最受重视。(《项羽本纪》)(3)先秦诸子,各目均有收录,其中《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诸家收录次数最多。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以上各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分别为123种、65种、32种、75种、65种。

冯友兰先生曾把孔孟荀与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作比较。

孟子的“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老百姓生来就是善良的,如果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就会导致百姓变坏;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生来本性就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法律、伦理的制约才能变得越来越文明。“性善论”和“性恶论”是一个长久争论的话题。

中国古代很多皇帝打着儒家的旗子,为的是法家的勾当,可以说《韩非子》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教科书

(4)在其他子部书中,被各目收录较多的书是:《论衡》、《坛经》、《颜氏家训》、《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蔡尚思与三家大学书目收录,可见此书受当前学界重视。

先秦以外的部分。《论衡》一直不受重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重视,现在又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因为现在的推荐书目很多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所以也还可以寻到其踪迹。《颜氏家训》中国长期以来有巨大影响力的家训,一个人所受到的影响家庭大于学校,尤其在古代。对于针对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历史由社会组成,社会又是由家庭组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必不可少,所以《颜氏家训》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家书中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提问的诀窍,可以通过看不同版本的注释来对比差异,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需要向老师提出的问题。

(5)唐宋诗文,各目均有收录。1949年以前各目多收个人文集,如李白、杜甫、居易、韩愈、苏轼等人。1949年以后各目多收选本,如三家大学书目均收《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反映了大众读书的一个基本倾向。对我们的写作具有重大帮助。在49年以前读唐宋诗文主要是针对个人诗文,49年以后主要是唐宋三百首,北清武大均对《唐诗三百首》有所推荐,说明中国的大学生还需要补充对唐宋诗文的了解,而现在学生的阅读量在极大地减小。

(6)其他诗文,以《楚辞》、《文选》、《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收录次数最多,宋代以后的诗文被推荐的较少。《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差不多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楚辞》的汉文版本达98种之多。

《诗经》和《楚辞》都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源头,尤其是《楚辞》对中国后来的散文赋有重大影响。《诗经》主要写于长江以北地区,写于三千多年之前;《楚辞》包括长江南北地区,和中原文明有着极大的区别,主要介绍楚国的生活,相传楚文化的创始人叫祝融,在黄帝手下干事,主要管祭祀的事情。

《诗经》都是一些短句子,主要写的是一种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楚辞》更多描绘的是神话故事,长句子,描述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7)古典小说,1949年以前,除胡目之外,其他书目均不收录。1949年以后,大多数书目都推荐了古典小说,古典小说的影响与日俱增。

在古代的教育主要是精英教育,读书人所受的主要是高级文学的学习;随着教育的普及,大众的阅读越来越多,古典小说的影响与日俱增。

 据一次对北京市民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32份)结果表明:对被调查者影响最大的中外书籍,《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五、第十,足可表明四大古典小说的影响力。近50年内,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分别为83种、87种、62种、113种。

(8)其他书籍,以《说文解字》、《左传》二书收录次数较多。1949年以前,各书目重视推荐《说文解字》,因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第一篇即为《说文解字》。

这两本书都是49年以前推荐比较多的书,《史记》是过去的读书人承上启下的书籍,读了《史记》再读汉代以前的著作要简明得多,而《史记》也是后来人模仿得比较多的,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949年以后,这种治学传统的影响逐渐消失,《说文解字》不再受推荐者重视了。《左传》一书一直有着持久与广泛的影响。近5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出版的汉文各种版本有75种之多。

过去下葬的时候总是习惯在坟墓旁边种一棵树,是为了记录下葬的时间,树有多少年尸体就下葬了多少年。

老师讲了很多神怪段子,hin有意思。

 从总的方面来看,二十世纪传统经典的基本阅读倾向是:从艰深到浅显,从文言到白话,从原本到节本,从专集到选本,体现了传统经典阅读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2、中国著作,排在前十名的是:

诗经史记庄子老子论语孟子韩非子楚辞左传荀子

这十种书都是公元前的著作,最晚成书的《史记》距今也有2000余年了。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珍古典重基础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学人强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上这些著作,真正是中国学术之源。同时,正如韩国学者韩仁熙、李东哲所说,这些“古典名著,都反映出古代生活与文明,并历代而下,不断被加入新的阐释和理解,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许多求知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正是依靠这些阐释和理解建构起来的”。这些书之所以被推崇,它们也有别于那些畅销书。时下出版界总乐于追求浅易、有趣与可读性强的读物,并不注重书的深度与可能产生的影响度。相反,这些被推荐的书内容艰深,也谈不上有趣,但其思想、内容或概念被广泛传播,不少人是通过“二渠道”(如介绍性书籍、译本、媒体或课堂)去了解它们而非阅读原书的。因而,这些书在现时代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 圣经

对话录(柏拉图)荷马史诗

物种起源(达尔文)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红与黑(司汤达)草叶集(惠特曼)神曲(但丁)

 以上十种除《物种起源》外,都可以被看成是文学作品。在我们收集的这80种推荐书目中,54种中国书目共推荐外国著作800种;26种外国书目,若除去汉学家鲁惟一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其余25种只推荐了中国著作2种(《老子》与《论语》)。对于外国名著,中国推荐者与外国推荐者有不同的看法。

4、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 莎士比亚作品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红与黑(司汤达) 神曲(但丁) 对话录(柏拉图) 荷马史诗 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社会契约论(卢梭) 浮士德(歌德)高老头(巴尔扎克)

5、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排在前十名的是:

 圣经

 莎士比亚作品 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 对话录(柏拉图)

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白鲸(麦尔维尔) 草叶集(惠特曼) 物种起源(达尔文) 荷马史诗

 随笔集(蒙田)

以上两个目录,除莎士比亚作品与《对话录》两种相同外,其余8种都不同。中国推荐的十本书中没有美国人的书,外国推荐的十本书中有3本美国人作品。对法国人,中国推荐者更喜欢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外国推荐者则更喜欢蒙田。同是俄苏作家,中国推荐者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而外国推荐者则更看重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讲绪论

七、中国的文字与典籍

1、文字的创造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记载得较为具体,他说: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文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草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

老师认为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差别在于三个主要方面:○1人类能够使用火 ○2人类能够选择自己的婚姻 ○3文字的创造。

中国的学者认定汉字是黄帝那个时代创造出来的,根据学者研究最早文字写于两河流域,刻在泥板上,被称为楔形文字,据考究中国文字大概有3500年的历史。许慎、荀子等人认为仓颉造字是有一定依据的,那就是甲骨文的发现。

2、甲骨文献

1899年,古文字学家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从中药“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自此以后,甲骨文开始为学者们所重视。

主要为商和周初时期的书写材料。目前发现的商代甲骨文献约十余万片,周代甲骨文献306片。现在研究的情况表明,原始甲骨材料是需要经过必要的处理,才可作为文献的载体来使用。文字或是用刀刻上去,或是用毛笔书写上去,或是先写后刻,各种情况都是有的。

但是老师说对于甲骨文的发现,关于对王懿荣的说法是后人推断出来的,具体的发现过程依旧难以解释。民间还有一个说法,王懿荣有一个好友,好友的女儿生病了,请来一个大夫,大夫说是相思病,给了一块甲骨片,好友女儿病好了之后,王听说后要求看一下龟骨,就发现了龟骨上的古文字并断定是商文字。于是开始了在北京大肆的收购有甲骨文的龟骨,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研究,但是随之而来的八国联军侵华让王内心难以接受,最后拉着老伴跳井而亡。后他的收藏被他的学生刘鹗购买,整理出版,《铁云藏龟》。

商周时期甲骨片的作用:不是单纯写字的材料,是用来占卜的,被称为“卜辞”,占卜的人被称为“贞人”,(根据生物学家研究,部分甲骨产生于遥远的南方)占卜时在甲骨的中间打一个凹槽,用火一烫就会出现一个裂纹,形状像“兆”,贞人通过看这个“兆”进行解读,这是比周易更早的占卜形式,最后把被占卜者的提问和贞人的回答写在龟骨上。

甲骨文字大概有三千多个,目前只有大概一半被解读出来,但速度越来越慢,原因有二:1难度越来越大 ○2后继无人,缺少研究者。○汉字在中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维系中国的重要纽带。

第一讲绪论八、四部与四库全书

1、四部(依《四库全书》)

 经: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 史: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 子: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释家、道家

 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在北大图书馆中的线装书基本就是按照四库全书的方式来编排。

老师认为用现在学科来划分中国传统文集就会把中国文集分的乱七八糟,现在北大、人大都有了一些简单的国学划分,基本就是简单的文史哲的统一。

2、《四库全书》概述

从乾隆38年(1773年)乾隆帝采纳安徽学政上奏,决定开设四库馆开始,到乾隆46年(1781年)第一部《四库全书》编成,再到乾隆52年(1787年)先后陆续完成七份副本,共历时十五年。

参加编纂工作的官员、文人400多人,誊录人员3841人。全书共收书3460余种(或曰3503种),79337卷,每部装订成36300余册。

清朝康乾年代的盛世也许是铸就繁盛文化的重要基础,现在的教科书对一个朝代的看法总是太过于狭隘,从清明的国土版图可以看出,老师认为今天的历史学家对清王朝十分苛刻,他认为清朝的每一朝皇帝都比明朝的皇帝优秀;在乾隆时期,修撰《四库全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把永乐大典中失传的书给整理出来,翰林院的官员为主要记录者。在修《四库全书》之前,乾隆昭告天下藏书家,把他们的藏书送到翰林院作为《四库全书》的底本(贡献最大的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苏南地区】,这两个地方的人有钱了之后喜欢买书收藏起来,而山西【晋商】地区的喜欢盖房子,安徽地区【徽商】的喜欢把孩子送出去【苏州、杭州、扬州】读书),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斗争的时候被烧毁,翰林院被毁后损失极大,但是也有少量士兵或者是义和团的人把《四库全书》偷藏起来带回家,最后保留了下来,后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

在编书抄书的同时,就命营造藏书处。仿效“天一阁”规制,先后建成皇宫的文渊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沈阳的文溯阁,称“内廷四阁全书”或“北四阁”,主要是供皇帝阅读备览服务的。

后来考虑到天下文人学子读书的需要,又命将陆续抄缮的三套《四库全书》分别送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称“江浙三阁全书”或“南三阁” 过去明清的学者能到天一阁二楼参观将是莫大的荣幸。

3、《四库全书》流传

(1)文渊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为防不测,于1933年将之全部装箱,运往上海,藏于法租界天主堂街某仓库。同年,国民政府将其拨归刚筹备成立之中央图书馆(南京)。1937年,南京沦陷,文渊阁本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948年文渊阁本运台湾。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文渊阁《全书》自1931年运出故宫,便再未回到原阁(2)文溯阁

盛京奉天行宫文溯阁。乾隆48年(1783年)入藏。

1914年,袁世凯以“防备兵变”为由,将文溯阁本运往北京。随后,在张学良的支持下,这部《四库全书》于1927年初重新入藏文溯阁。1932年,伪奉天省长将文溯阁《四库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划归国立奉天图书馆。1935年日军在文溯阁前西南处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书库,内置钢制组合书架。1937年,文溯阁《四库全书》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全部移到这里。此后,文溯阁《四库全书》就一直“书阁分离”。

抗战胜利后,该书移交东北图书馆(哈尔滨),1948年东北图书馆迁沈阳,阁书一同迁回。

1949年后,东北图书馆改名辽宁图书馆,阁书归辽宁省图书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文溯阁《四库全书》等被疏散到黑龙江省保管。1954年1月,这部巨著回到沈阳。1965年,辽宁省图书馆以战备为由,请示省文化厅将《四库全书》调离辽宁。

1966年,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文溯阁《四库全书》就这样远赴甘肃省永登县,存放于距兰州市区70公里处的一个山洞里。

2001年,辽宁省投资千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四库全书》地下书库。

同年,甘肃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溯阁〈四库全书〉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

2002年1月,甘肃省又在兰州黄河岸畔九州台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

甘辽《四库全书》撕逼大战。最终文溯阁《四库全书》落户甘肃。甘肃自己其实也有很多文化古物,例如《敦煌文书》,被国家图书馆拿走了,如果还给辽宁会产生一系列古籍归还问题。

(3)文源阁

圆明园文源阁,乾隆49年(1784年)春入藏。

乾隆每年入住圆明园时,几乎都要阅览此书。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全毁。(4)文津阁

热河文津阁,乾隆50年(1785年)入藏。

避暑山庄是清帝避暑处,此部供皇帝避暑时阅览。1914年将文津阁移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

现存国家图书馆。这是内廷四阁《四库全书》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部。

1987年,文津阁四库搬入国家图书馆新馆专库(白石桥)。(5)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乾隆55年(1789年)入藏。

清咸丰3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镇江后又进克扬州,文汇阁及所藏《四库全书》被付之一炬。

(6)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乾隆55年(1789年)入藏。清道光22年(1842年),英国兵舰攻陷镇江,文宗阁《全书》损失了一部分。清咸丰3年(1853年),太平军攻打镇江金山,文宗阁与《全书》全部被焚。(7)文澜阁

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乾隆55年(1789年)入藏。

1861年太平军攻占杭州时文澜阁倒塌,所藏库书散落民间,后由杭州著名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努力抢救了一部分,于1881年再度存入修复后的文澜阁。

1911年将阁书拨归浙江图书馆,遂移藏于该馆在孤山的新馆址,1915年至1925年,又先后组织过两次规模较大的补抄,使全书基本补齐,总册数已有36278册。1937年12月,文澜阁库书运抵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龙泉县。

1938年西迁,途经福建过江西,到湖南长沙,从湘北到湘西,奔贵州贵阳。1944年,《四库全书》转运迁渝。抗战胜利后,库书于 1946年5月抵杭州。

1970 年,文澜阁本《四库》运往龙泉战备书库。至1976 年方始运回,藏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

现藏浙江新馆。

目前《四库全书》仅存三部半存于世。现在北大图书馆收藏的是台北影印的四库全书。

第二讲尚书一、十三经

1、六经

 我们现在所说的经书,即儒家经典“十三经”,过去人们对“经书”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种说法,称“经书”为常用的恒久不变的书。这样,就不仅儒家有“十三经”,道教也有“道经”、佛教有“佛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等。

 春秋末年,有六本书作为儒家的经书,后人称之为“六经”(也叫“六艺”)。这六本书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后来《乐》失传,只有五经。 五经中,《春秋》为春秋末年孔子修撰的,其他四经都是商周人的作品,时间是很久远的了。

2、十三经

 到了汉代,政府祟尚儒术,儒经的地位很高。到了东汉,五经之外,又增加了《孝经》和《论语》,合称“七经”。

 唐代,增至十二经,这十二经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尔雅”实际上是对十三经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所进行的解释,在清朝中期,合刻了一本《十三经注疏》,记载了历代人对经书的理解,十分有价值。

 到宋代,《孟子》地位的提高,列入儒经的行列,就成了十三经。现在人们常常提到的《十三经》,指的就是上述十三种儒家经典。

3、四书五经

宋代学者朱熹把《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与《论语》、《孟子》相配,称为《四书》。在朱熹看来,读《五经》先要读《四书》,《四书》为《五经》的阶梯。

汉代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经书的整理、注释、阐发与研究,并形成了一门学问,即经学。经学家们有大量的著作传世,清朝乾隆时编修《四库全书总目》,收入经部书籍就达1773部、20427卷之多。

第二讲尚书

二、尚书的流传

1、概述

《尚书》,作为儒家经典,又被称为《书经》,它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言论记录,其中一部分是春秋、战国时人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历史。

《尚书》大概是经过孔子整理、删订之后才有了一个确定的本子。书中有些写成于战国时的文章,可能是当时人增补进去的。内容主要是收集皇帝的治国演讲,尚书的流传很具有代表性。

在战国之前,文章有写成文字的很少很少,主要是口耳相传的形式,主要是文化人太少,书写材料也很少

2、今古文尚书

秦始皇焚书之后,《尚书》在西汉形成了两种版本,一种是由伏生所传,仅28篇,用汉代通行的文字,即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尚书》,并立于学官,在汉代广为流行。

另一种被称为《古文尚书》,是用六国的大篆书写的,据说在汉代有多次发现。

3、现存本

西晋永嘉之乱后,今、古文《尚书》都散佚不传,连石经也遭破坏。东晋时期,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献上一本《尚书》,称是孔安国作传的本子,并有孔安国的序。本书把原《今文尚书》28篇分为33篇,并又多出25篇,合为58篇(为了符合汉人所说的《古文尚书》的篇数)。

这本《尚书》很快流行开来,唐初孔颖达为之作“正义”,并作为官定本发行。宋代把“孔传”与“正义”合刻成《尚书注疏》,明清时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4、真伪

从宋代开始,就有人对梅赜《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提出怀疑。直到清代,阎若璩等人进行多方考证,证明58篇《尚书》中,除33篇今文外,古文25篇,孔安国传、序都是魏晋人的伪造。

尚书是如何从先秦流传到今天,这中间经过了很多曲折,真伪难辨,可以说,到今天为止,研究还没结束

第二讲尚书

三、尚书的影响

1、上古之书 汉儒所传的《今文尚书》28篇,是学术界认为较为可信的商周资料。这28篇文献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及夏、商和西周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重要事件及天文、地理等情况,是研究中国远古史极珍贵的史料。不仅如此,《尚书》所体现的原始民主、天人感应、明德保民、大一统、五行等思想观念,对后世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2、五行

在《洪范》里,我们的先民们是如何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五种要素组成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他们认为是这五种要素构成了宇宙,或者说构成了我们的世界。战国的时候,五行相生相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有相生就有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我们经常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学者们将其演化,用五种要素,代表五种道,五种品行来解释你的命运。阴阳五行学说经常出现在中国故人著作中,对中国具有极大的影响。

3、禅让

中国历史上有禅让制度,这种制度到底发生过没有我们还不知道,中国的历代皇权是世袭的,这种世袭继承是天经地义的。尚书里所记述的这种禅让制度成为后来的人们打破这种世袭制度,追求民主的一种武器。这种禅让制度为历史学家们所认可,就是说,在中国社会早期,在中国在夏王朝之前的尧舜时代就是一种禅让制度,部落联盟一块来选举首领,尧舜就是当时的首领,史学家和其他学者把这个称为一个最美好的时代。

4、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说天与人是合二为一的,他们是有相互的影响作用力的。这个思想是源于《尚书》的,《尚书》上讲到,自然界对这个社会发展、对人的命运,都是有影响的。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种思想是中国的环境科学最早的宣言。我觉得今天环境科学就要以天人合一为基础向前发展,我们现在是在破坏天人合一,我们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

尤其在今天,建国以来的“人定胜天”思想是极度不正确的,环境受到严峻破坏,天人合一 的思想应该对我们而言会有所借鉴。对自然应该从内心有一种敬仰之心【把随意残败花树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5、大一统

尚书中的九州: 冀(河北、山西)、兖(山东南)、青(山东东)、徐(江苏北)、扬(江淮)、荆(江汉)、豫(河南)、梁(陕南)、雍(陕西)。

到底是分裂好还是统一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没有进行过研究,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例如大陆和台湾,挣一个正统的问题,例如最基本的纪年问题。

例如战国时代,思想高度的解放,但是汉统一之后独尊儒术,这其实是对思想的一种压制,所以到底是统一好还是分裂好实际真是一个问题。

为何中国这种“一统”的观念如此深刻的融在每个人的血液中?以致大家都难以理智的去看待这个问题,一个人都死了,一切都空,为何还悲九州不统一呢?老师认为这是不理性的,而正是尚书给了我们这种情感,因此没有人能具体回答“中国不统一会怎样?”也没有人敢去回答不统一的结果是什么。

陆游写过一首诗,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第三讲周易

卜法之源:

一、书名、作者与时代

1、书名

《易》又称《周易》,作为儒家经典,又被称为《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筮书。

第一个意思就是周代流传下来的这本书叫周易,这个“周”是后人加上去的。古书里面有很多带“周”字的书,比如周礼、周官、周法等等。这个“周”是什么意思呢?和后面的字放在一起理解就是讲的是周代的礼法、周代的职官、周代的法律。

我的导师在他的书上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认为先秦古籍上的周不是周代的意思,是周全的意思。易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字是象形字,是由日和月构成的,是变化的意思。就是说这本书是告诉你天地变化规律的一本书。它是用一种占卜的方式来理解和窥探宇宙的奥秘。而“周易”则是周而复始,这个变化就是周而复始的变化,那就是大自然的运转。

2、作者与时代

有三个时期,一个看法是周代初年,在周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周文王写成的。另一个时间是说它成书于西周的中期,第三个时间说它写成于西周的末期。

周文王曾经被商纣王抓起来,关在现河南一个叫羑里的地方(现在汤阴境内)。八卦由来已久,它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最后文王把它加以总结,所以说“文王囚而演周易”。

二、结构

1、两爻

《易》由六十四卦组成。卦画的基本符号是“—”与“--”,叫做“爻”。“—”是阳爻,“--”是阴爻。

这个世界是由两极所构成的。阴和阳、男和女、雌和雄、刚与柔,所有这些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结合。正是在这种阴阳矛盾中产生运动,产生变异,所有这些,成为了两仪,这两仪的结合就是易,易就是这两仪的代表。这两个符号源于生活。

2、八卦

相传伏羲开始把二爻组合成八卦。这两个符号三三组合,就构成了二的三次方,正好是八,从而构成了第二层次的符号,就是八卦。

 乾卦,代表天  坤卦,代表地  震卦,代表雷  巽卦,代表风  坎卦,代表水  离卦,代表火  艮卦,代表山  兑卦,代表泽

3、六十四卦

 由八卦两两相组合,构成六十四卦。每卦分别有卦画和卦名,这个卦画和卦名就是周易的篇章的篇名。

 《周易》里一共有六十四篇,或者说是六十四个部分组成。这六十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七个部分组成,或者说七个段落组成,第一个段落就是这个部分的卦画和卦辞,以及这个卦画下的爻辞组成。

 在《周易》中,阳爻是用九来代表的,阴爻是用六来代表的。以“明夷卦”为例,是“初九”、“六二”、“九三”、“**”、

“六五”和“上六”,分别就指六种爻辞。这六个爻是按顺序叙述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 在《周易》中,每卦有六爻,6*64=384,每爻一个爻辞。也就是说《周易》里一共有384个结果。这还不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卦辞对卦画的解释,往往是我们对这个爻理解的背景。

三、占筮古法

1、蓍草

据《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

2、推演

(1)取蓍草茎50根为签,去一根不用。(太极)(2)49根随意分为二,握左、右手。(天、地)(3)从右手抽出一根,夹于左手小指与无名指间。

(4)放下右手之签,数左手所握之签,每4根一组,最后剩余数为4或4以下数。放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

(5)用左手数右手放下之签,每4根一组,余下放入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在解释爻和八卦之间的关系。太极是指什么,这个太极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来概括它,混沌之状,这个世界原来是混沌一片,然后开始运转,在运转的时候形成两个极,这两极的变化会生成四象,四象就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它按时间的角度来解释四象,随着时间的变化,再生八卦,八种自然现象就出现了。

(6)左手夹的三组签之和必为5或9。挂下。余签必为44或40。 此为第一变。

(7)将余签用上述方法分为二,左手夹的三组签之和必为4或8。挂下。 此为第二变。

(8)再将所余之签用上法,左手夹的三组签之和必为4或8。挂下。 此为第三变。

 三变后,除去挂下之签,其余签数有四个结果:

24,28,32,36。这四个数是“四”的六、七、八、九倍。六与八为阴,即 “--”。其中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九与七为阳,即“—”。其中九为老阳,七为少阳。

以上三变会得出结果中四个数(六、七、八、九)之一。故“三变成爻”。

 一卦有六爻,上述方法重复六次以成卦,故“十八变成卦”。 卦已成,称“本卦”。

 在六爻中,凡出现六或九的数,所得之爻为变爻。古人规定:老变少不变。即阴变阳、阳变阴。

 变后又得一新卦,称“之卦”。故《春秋》有某卦之某卦之说。

3、占筮

(依朱熹《易学启蒙》)

(1)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爻辞占。

(2)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爻辞占,以上位爻为主。

(3)三爻变,则以本卦、之卦之卦辞占,本卦主内、之卦主外。(4)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辞占,以下位爻为主。(5)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

(6)六爻皆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卦辞。(7)六爻皆不变,则依本卦卦辞占。

四、内容举例

 《周易》有64篇卦辞,384(加2)篇爻辞,以及相关的爻和卦画来构成的。它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几乎是对当时生活无所不包。我个人觉得,在看这些爻辞的时候,看我们从什么出发点来理解它。大家都知道同样的爻辞,我们的出发点不同,我们的解释就不同。不同的学者,不同的人阅读它,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经历、不同心情的情况下阅读它,就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 古代占卜的内容,主要包括祭祀、战争、生产、婚姻、商旅、水旱灾害。早期人类对自然认识不足,需要寻求一种手段来满足自己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解释,过去占卜是人们信仰的一部分,设计方方面面,战争、生产、婚姻等等。

 卦辞、爻辞记录原始筮卦的结果。因此,在上述各方面保留了商周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可据此窥见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水平。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保存了晚周时期人民南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用诗经来研究历史,一切都可以成为研究历史的史料。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例如苏州的“护龙街”因为对封建的反对,改成了“人民路”,老师认为一些有渊源的名字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这也是历史在生活中的体现,再例如“王洗马巷”因为官员没有文化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周易的内容一直是有很大的争议的,原因有二:○1内容简短 ○2视角不同

 乾卦大意:

 乾。元亨。利贞。(大顺,吉) 初九潜龙。勿用。(潜渊之龙,不可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在田野,见贵人有利)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日努力、夜亦警惕,仍严重,无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龙跃入渊,无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在天飞,见贵人有利) 上九亢龙。有悔。(龙位直高,不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卷曲着的龙不见首,吉)(乾下坎上)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行旅,有收获,很顺利。占问吉。渡水有利。)

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行旅,陷于泥泞,又遇抢劫。) **需于血,出自穴。(行旅,满身血污,从地穴中逃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行旅,有酒有食。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投宿。有三位不速之客。殷勤接待。结果,吉。)

(震下坎上)屯。

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徘徊难进,骑马回旋。不是劫匪,是来取亲的)【有一队人骑着马在村子来来回回转悠,他们说不是来抢劫的,是来娶婚的,历史称其为抢婚,必须通过抢的方式把姑娘娶回家,这种方式在中国很多地方甚至世界都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生物学家说,因为在婚姻关系中,女人所要承担的风险比较大(生子育儿),所以男子和女子结婚要承担一定代价,既是被打一顿(要通过抢婚才能得到女子),同时也是增大结婚的成本,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减少离婚率,在生物学家中婚姻生子都是一种交易,试图利用生物学(基因)说来揭示社会的规律。但老师认为人的性格的形成还与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女子贞问的结果不孕,十年才孕。)

有时候爻辞很简单,仅有几个字,没有太多的内容。但这一段爻辞是非常详细的。我举这个例子,那种仅有几个字的爻辞就更难解释了。

五影响

在十三经中,我们看到《周易》和《易传》是合刊的。《易传》是最早对周易的研究。《易传》,很多人都认为是孔子所作的。但也不是孔子一个人所作的,可能还有他的学生,再传学生所作的。我比较相信的是,它基本上是孔子对《周易》的解释,及其孔子的后学们记录这些解释并有所发挥的结果。后来研究《周易》的学者无一不是从这里出发的。

《易传》是孔子给学生讲周易的时候所记录,但肯定学生也会把自己的部分观点加入,不过说《易传》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其实是没差的,因为孔子《周易》才成为一本伟大的书,才成为五经之首

1、“理学”与“相学”。

今天依然有两派,一派我们可以称之为哲学研究,另一派我们称之为未来学研究。

50年代之所以不推荐周易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书,实际只是周易中相学的部分,现在更多人研究的是理学(偏向于哲学观、宇宙观)

2、宗教

儒家所推崇的六经之一,也是道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道家有三部经典,《周易》、《老子》、《庄子》。应该说,《周易》在某种程度上对道家的影响及其深刻。

中国是一个缺少宗教的民族,拥有长久历史的就是道教,迎合了中国广大百姓的要求,中国人自古对宗教就比较宽容,也是因为宗教能够迎合人们所有的需求。

3、中医及科学

学者把人的行为方式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庸。那么把对身体的协调程度用“中和”来概括。中医很重要的意图就是阴阳的协调。阴阳的协调就使人的身体的各种运行状态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气功、太极拳、八卦掌。

许多学者认为《周易》在中国天文学,建筑,数学乃至对世界数学对具有影响和启发。

4、占卜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子曰:“不占而已矣。人无恒心,占卜何用?荀子还说“善为易者不卜”。宋朱熹认为:

应当做的事情就去做,不应当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因此这两类事不要占卜。正当的事情又非常迷惑的时候,你方可占卜。明袁了凡《了凡四训》: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唯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例如胡适先生,早期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时候,胡适的自由恋爱和对他老妻的@#¥%……

第四讲《诗经》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二、《诗经》的分类

三、《诗经》的来源、编者和争议

四、《诗经》的内容

五、《诗经》中的爱情诗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1、《诗经》的名称和产生的时代 《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到汉代,《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

秦朝焚书坑儒中毁灭的主要是《诗经》的《尚书》,而诗经之所以得到很好的保存是因为易读易背;由孔子整理,主要是为了教学所用。

2、《诗经》的数量和产生的地域

 《诗经》作品共305篇,所以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另外,小雅中有6篇笙诗只有篇目,没有内容。

 《诗经》作品的产生地相当于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北北部六省的范围。(主要是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还不够开化,很多是写于今天的河南地区,黄河流域,这些地方是中国当时最发达,文化最为昌盛的地区)

民歌的来源是很难追溯的,很多来自遥远的过去

二、《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 风十五《国风》

160篇

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 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 雅二雅——《小雅》、《大雅》

105篇  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40篇

对历史的记录,是一种史诗,有人认为风雅颂实际是用来歌唱的,风就是通俗唱法,雅是西洋唱法比较正经规范,颂也是比较正经、严肃

1、《风》诗

 曲调:有各地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谣  内容:里巷歌谣、言情之作  组成:十五《国风》

160篇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2)《雅》诗

 曲调:西周王畿的乐调

 内容:反映贵族生活和思想的作品  组成:二《雅》

105篇 《小雅》、《大雅》(3)《颂》诗

 曲调:宗庙祭祀歌

 内容:歌颂统治者及其祖先功德的作品  组成:三《颂》

40篇 《周颂》、《鲁颂》、《商颂》

三、《诗经》的来源、编者和争议

1、《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

“男年六

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 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西周文人到民年间收集诗歌

“献诗说”

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自己的子弟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2、《诗经》的编者 《诗经》最后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有些诗是从商周时期传世,极为古老。《诗经》的作者,绝大多数不详。

《诗经》的编者,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了确定的本子,孔子对它进行整理,阐释;另一是说由孔子最后编定的,最初它不是一本诗集,是散篇流行的,孔夫子把它汇集起来。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根据论语的记录,孔子为了教学需要进行汇集,而且孔子有他的学术传人,有利于传承下去

3、关于《诗经》的争议(1)孔子删诗说。《史记》:原有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

历史上说法认为孔子在编订的时候会通过自己的标准删减部分诗歌,有人认为孔子收集了三千多首,老师认为这是可以确定的。

(2)爱情诗还是求贤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

四、《诗经》的内容

《诗经》:教化的弦歌,民族的史诗。

文学的圣典,情感的乐章。

诗经让人变得儒雅,无论是文字还是性格;文学圣典,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被很多文学家学习。

1、教化的弦歌

《礼记》记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又言: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读《诗》,让人儒雅而多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经常使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本国的文化教养,同时在政治场合,诗的模棱两可很有政治意义。

2、民族的史诗

关于商民族的起源,《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相传有女简狄,浴于河,吞燕卵而生契(商始祖)。关于周民族的起源,《大雅·生民》称,姜嫄是踩在巨人的足迹上,震动以后生的孩子名后稷(周始祖)。

反映了母系社会想父系社会转变的过程,所以司马迁用这首诗记载商民族的起源,或许其表现形式是一种神话,但现在的史学家都比较相信其中记载的社会形态的转变后来很多学者都用诗经来研究历史(社会史、植物、动物的地域分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用有韵律的诗歌记载了生活社会的情况。

3、文学的圣典

古代说的文学作品就是诗、词和散文。《诗经》一直是面旗帜,影响着历代文人骚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诗的影响力在下降,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诗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但是据我所看到的材料,在法国每年举办诗的节日,诗人们在那里朗诵,很受人尊重。诗还是家庭妇女们必读作品。他们认为女性读了诗之后变得非常优雅,特别有修养,给孩子树立典范。我同意这个看法。

《诗经》是中国现代诗的出路。

4、情感的乐章

这些诗写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南端亦在长江北岸。在其三百余首诗里,约有60余首是写婚恋的,再现了我国先民的情感世界。

主要包括情感,包括恋爱、家庭夫妻之间的感情,这些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在任何时代都是有意义的,诗经中展现的开放和对情感的坦诚,以及写诗人包括女孩子,是一件十分值得敬佩的事。

 三千年来中国人的恋爱:

从热情奔放,到曲径通幽;

从禁闭再到开放。

《诗经》成为我们情恋长河之源。

五、《诗经》中的爱情诗

1、单相思

周南在西周时大约指现在河南南部到湖北长江以北地区。以下这首诗应写于今日之武汉。南有乔木 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蒹葭(秦风)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约会

 孔子曾说 “郑声淫”,或有“郑卫淫声”之说。这是说春秋之郑、卫二国诗乐过于轻靡淫逸,有违清雅的正道。

 以下诗写于春秋的郑国(今新郑县一带)与卫国(现河南濮阳一带)。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表现一个女子可爱的任性,骄横,自己在家写诗,不去见男友却埋怨其不来找她,最终终于见面的整个过程。

郑风·子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邶·静女

3、初恋诗

以下诗写东周的卫国(包括邶风、卫风),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南部到河南的北部。以现河南濮阳为中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男女之间赠送礼物的差异,这是中国三千年来的传统(1)初恋诗的演唱形式

 唱: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和: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第一段。我想大概是一个人在领唱,后面有一批人在和。我们经常看见在舞台上站着一批人唱一句,这些人唱的都是一样的词,只有领唱在变化。

 唱: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和: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接着再唱再和:

 唱: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和:匪报也,永以为好也。(2)初恋诗的场景

 这首诗,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当时有一种制度,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溱、洧之畔,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举行露天的舞会。这首诗是在露天舞会里面咏唱的。这是非常现代化的场景,也是非常美好的场景。实际上《诗经》里面有类似的篇章还有不少。

农历三月初三大概是清明前后,春暖花开,人们开始外出踏春、玩水、沐浴、洗衣,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会唱歌,唱歌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主要发生在溱(zhen,一声)河与洧(wei,三声)河的交界地带

4、一个姑娘的“告白”诗

 这首诗显然出自一个女子之口,是这位姑娘给她的男朋友写的,写得很直白。她说,你如果要爱我的话,你赶紧撩起你的衣服,走过这条溱河来,来跟我结婚;如果你不爱我的话,那怎么样,难道没有别人爱我吗?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褰裳

先看看德国诗人海涅(1797-1856)的爱情诗 告白----海涅

暮色昏沉地降临,海潮疯狂地咆哮,我坐在海滨,眺望白波的舞蹈,我的心胸也像海涛一样沸腾,一种沉重的乡愁攫住了我,我怀想着你,你这美丽的倩影,你到处漂浮在我的周围,你到处将我呼唤,到处,到处,你出现在风声里,出现在涛声里,出现在我心头的叹息里。我用纤细的芦管在沙上写着: “阿格涅斯,我爱你!”

可是那恶毒的海波泛滥而来,卷过这甜蜜的自白,把它冲掉了。

脆弱的芦管啊,散乱的沙砾啊,奔逝的海涛啊,我不再相信你们了!

天色渐渐变得黑暗,我的心渐渐变得狂暴,我要用强力的手,从挪威森林里,拔出最高的枞树,把它浸在

埃特纳火山的熊熊的火口里,而用这蘸满火焰的斗笔 在黑暗的天幕上写着火字: “阿格涅斯,我爱你!”

从此在天空里

每夜燃烧着那不灭的火字,所有世世代代的子孙

都要欢呼地读着这句天书: “阿格涅斯,我爱你!”

三月初三的时候,男女到溱(zhen)水与洧(wei)水交汇处沐浴,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可能就有一种南方的细腻和北方的豪放,此诗就是一个女子直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甚至敢于在诗中骂人(狂童之狂也且:你这个无知的狂徒),老师选这首诗有两个原因,1.写于两河流域 2.和中国后来诗的情感表达大相庭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种情感表达在西方诗人的笔下还在流淌着。

老师觉得这首诗和诗经郑风中的褰裳就有异曲同工之妙,5、中国的情人节

 以下这首《溱洧》诗写于春秋之时的郑国,依传统的说法,上巳节(夏历三月初三)的时候,青年男女来到溱、洧之畔沐浴嬉戏。地点在今河南新郑县,溱水尚存,洧水现名双洎[jì]河。他们手拿兰草,又互赠芍药,以表达心中之爱。 可以说三月初三应为中国的情人节,定情之花应为芍药。

老师说,农历七月初七不应该为中国情人节,正确的情人节应该是三月初三,而且应该称为“恋人节”,特指没有结婚的情侣之间的节日,而七月七日是“乞巧节”,寓意在于没有结婚的少女学习针绣,以避免嫁人后遭到婆家的嫌弃。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

青年人的生活就是一首诗,如果读诗时依旧理性的思考,则缺少了那么一丝情趣

参考书目:

1、高亨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3、王延海译注《诗经今注今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余冠英注译《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赵逵夫等编《诗经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第五讲春秋与左传

一、《春秋》

1、诗亡然后春秋作

春秋之后,像《诗》这样的诗集再也没有出现了。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句话我觉得非常精炼地概括了这个过程的转变,从《诗》到《春秋》的过渡。

诗没有了,用来记录历史的就换成了春秋,即书写和记录人类历史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折,由浪漫的诗转向了理性的春秋。

2、春秋之义

一是表示一种时间的概念,一年。一年就是一春秋。

老师认为,在黄河流域,春秋是最让人愉快的两个季节

二是一本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这本书是五经之一。三是一个时代的名字,它来源于这本书的名字。《春秋》这本书记录了这一个时代,一共是242年,也就是西周之后,战国之前的那段时间,那是一个人才辈出、智慧丰富的时代,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被这一本书所记录下来,所以人们称这段时代为春秋时代。

3、《春秋》作者与编写方式

根据司马迁的意见,它是孔子写的,荀子、孟子也都认可《春秋》是孔子所作。

当出现争议时,老师认为司马迁拥有伟大的人格,作为人文学家,如果拥有卑鄙的人格,那他是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来的。

《春秋》是按时间的顺序来记录历史的一种体裁形式。简单地说,它类似于现在的日记、年谱这类著作方式。这种体裁的著作我们就叫它春秋,即编年体。

这是人类记录的最实用的一种方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接着孔子的《春秋》往下写的,老师认为这是因为在司马光的心目中《春秋》和孔子都是伟大的,这是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孔子的敬仰和对《春秋》的推崇,并发扬光大。

4、《春秋》三传

《春秋》记242年历史,仅一万六千余字,过于简约。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与《春秋》或许是记言与记事的关系。

古书曾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记言:是用笔简明记下简单的,相当于标题

记事:通过大脑记录详细的事件,到了后期有条件之后再作详细记录。【左丘明是一个瞎子,在春秋时有姓左的有姓左丘的,“明”是反语,与左丘明的眼盲相对应,他是鲁国当年著名的历史史官(在春秋时,盲人不仅可以是史官,还是乐师,还可以当家庭教师,那时盲人大多是最有文化的人),在《左传》中有部分是左丘明死后发生的,但这实际并不奇怪,是左丘明的徒弟在后期背诵时加进去的,最后记录下来。(孔子就是左史,左丘明就是右史)】

但是对于《左传》和《春秋》是两本书的说法(并非是“经”和“传”的关系,有的学者不认可,依旧认为是经和传的关系)尚未统一。后来被xx合成一本,人们发现更加易读,便不再分开。

瞽(gu,三声)史记言,后人传写成书,乃为《左传》。

5、《春秋》与《左传》的关系

 《左传》是不是解释《春秋》。一派认为《左传》是一本独立的书,它跟《春秋》有关系,但它不是解释《春秋》的;另一派观点说它是解释《春秋》的。 杨伯峻先生,他当年在北大开的一门课,就叫《左传》,他的观点就是《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我个人认为,《左传》是一本独立的书。

6、《春秋》的影响

 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春秋》是一部治国的大法。这俨然是一部宪法的意思。那些国王或皇帝们应该按《春秋》里面有关的对历史评判的标准来治理国家。

春秋是孔子对历史的评判,是孔子提出的治国标准,大概就是“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历代国王应该依据其治理国家。

 《春秋》是现存的私家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影响有两点,第一点私修,第二点编年体。

私修:学者自己来修撰历史,从学者的立场来看待历史。这是孔子开创个人修撰历史的先例,使中国个人修撰历史源远流长。

 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仅仅通过《春秋》是很难了解某个时代的问题,所以老师认为春秋是一部政治著作,正如司马迁所说,这是一部治国的标准,是一种政治而非是历史。但是《春秋》和《左传》结合起来就是伟大的历史著作。

春秋笔法,惩恶而劝善,字字寓褒贬。故《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春秋 · 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齐襄公灭纪国,因其为贤者而为其讳。

包含了作者个人的评判标准。例如中国队输给日本队,中国不会报道“日本队打败中国队”。但是作为历史学家,这样涵盖自己感情色彩来判断显示标准很难真正揭示历史事实。

微言大义,贬乱臣贼子,求大一统(华-夏-夷,以求大同太平之世)

中华民族是从梁启超才开始用的,在中国古代,“华”是指文明的程度,或者说“华”就是贵族,孔子想要构建一个以贵族为核心的核心圈,这个核心圈就是“华”,在“华”之外受其影响的就是“夏”,而再往外面不受影响的部分就是“夷”。孔子希望把“华”的文明传到世界,实现世界大同。但是这是后来的经学家们所解释的孔子的理想。这大概就是经学家所谓的“微言大义”,正如文化大革命,其实在中国的产生是有历史渊源的。

第五讲春秋与左传

二、《左传》

1、作者

传统的说法是左丘明。左丘明在《史记》里面当然有明确的记录,把《史记》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孔子同时代的人,稍微偏后。一位史学家。他是一个瞎子。他不仅有《左传》这一本书,他还有另外一本书,叫《国语》。这个人是一个瞎子,或者说是一位瞽史。

关于《春秋》和《左传》的说法,在上述已经详细说明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左传》是《春秋》的外传,《国语》是《出去牛》的内传。

2、影响

详记春秋时代史事。《春秋》这本书写得非常简要,大概只有一万七千多字吧,写了242年的历史。

历史文学的典范。《左传》善叙事,《孟子》善议论。常为后学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本之所以选《左传》老师认为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其记事的技巧。

之所以把《左传》称为历史文学,是因为其不仅真实记述了历史实情,还以十分优美的文字所描述下来,这样的文章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推荐书目:《春秋左传注》杨先生

《孟子释注》

两本书的内容对写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写一手好文章,终身受益。

 《左传》是我们现存的最完善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预叙法、夹叙法、追叙法。 它是一部经书,在中国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预叙法:提前把某个人的生平写了(活到什么时候),因为他在某个事件中很重要,但是在后期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为了保持完整性,提前记叙生平。因为编年体在记事时有时很不方便,所以开创了“纪传体”

还有一种叫“纪事本末体”,在编年体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记叙方式,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讲,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以上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三种记撰方式。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 春,叔孙豹如晋。范宣子迎接。问焉:“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叔孙豹未对。宣子曰:“范家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室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两本书是中国史学的源头,都受到后人的模仿。

第六讲《论语》

一、概况

1、推荐阅读

在先秦典籍里,我推荐两本书:《诗经》和《论语》。《论语》更容易读,更加流畅、轻快。它篇幅很小,从阅读角度来说不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如果不求甚解的话,花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当然如果要细细地品味,则两个小时就远远不够了。《论语》现在转好的本子是: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杨伯峻先生译注的《论语译注》,由中华书局出版。

2、成书

《论语》是谁作记录的?现在一般的说法是孔子的学生们作的记录。孔子收了很多学生,按司马迁的说法,孔子有三千多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人。而随在他身边左右的人就更少了,《论语》大概就是这些人记录下来的。编成的时间大约在战国。

3、语录体

这类著作可以说是一种体裁形式,而《论语》是其中的代表作。或者说是开创性的作品。后来像《朱子语类》等,是朱熹讲学、和学生聊天、和学生出去野餐的时候的讲话,由弟子们整理出来。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非常之多,是一个传统。语录体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不衰,到二十世纪中后期达到顶峰。

还有一本著作是《毛主席语录》。

第六讲《论语》

二、孔子

1、孔子(前550-479)

先祖宋贵族,生于鲁。父早逝,家庭贫寒,三十而收徒,中年曾任大司寇。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晚年专事讲学与整理古书。为我国私人讲学的第一人。

2、从网上下载的几张照片:

第六讲《论语》

三、内容

1、政治

孔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体现了他的一些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的核心就是“礼治”的思想。孔子在回答学生的诸多问题的时候,有许多涉及到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去做了官,或者有做官的志向,因此他们在提问的时候经常问到治理国家的问题。而孔子也曾经做过官,他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得到实现。事实上孔子的“礼治”,不仅仅是国家治理的问题,他还讲到人与人关系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君臣之间的问题,上到国君,下到普通老百姓,如何和睦相处的一系列问题。“仁”即爱人。

2、人的问题

怎么做人也是孔子经常谈论到的一个主要的话题。很多学生都向他请教怎么做人。《论语》这本书里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孔子在讲话中,把人分成了很多类型,孔子按照思想境界的高下把人分成:“圣人”,是思想境界最高的人;其次是“君子”,这一词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再往下是“仁者”,在《论语》里面也经常看见;其他还有“智者”、“贤者”、“善人”,还有“小人”。“君子”和“小人”往往是对立的。

3、“鬼神”

和“人”相对立的大概就是“鬼神”。当然,鬼神这个东西在今天的生活中越来越淡化。但在中国历史上,“鬼神”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敬而远之。孔子在他的讲话里面几乎不谈论这个话题。孔子强调的一直就是现实,孔子觉得,我们人都没有做好,还讨论鬼神干什么。所以学生们在提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经常不作回答,或者说拒绝回答。这就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个暗示或者提醒,在孔子的思想里鬼神的地位是非常淡化的,他重人事而不重鬼神。这个很重要。孔子不承认也不否认,因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同时明白鬼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根深蒂固

4、教育

孔子很多头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头衔就是教育家。我们说他是“至圣先师”。

第一等是 “生而知之”的,很难,跟我们隔得很远。第二等是学而知之的人,第三等是遇到困难而学习的人,第四等是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显然,孔子所强调的就是学习,强调教育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还有另外一股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今天把它叫做“反智主义”。老、庄就是反智主义。可以说,这也是儒、道两家的一个重大区别。孔子强调知识的重要,强调教育的重要,强调学习的重要。他强调人需要有知识,人要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来使自己变成仁人志士。

 他讲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见贤思齐”、“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等,这些都成为成语,挂在老师的口头上,来教育学生。两千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教师在重复着孔子的这些言论。

《学而》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33岁。在《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的学生所编述。

大概在孟子荀子的时代,论语可能都还没有成书,而通过对文中人名的分析,“有子“和”曾子“被称为”子“,有可能是因为论语是这两个人的学生所编述。

中国古人不称呼名,同辈之间就不称名,对于长辈就更不能称呼名,“夫子“是对地位崇高的人的尊称。

《论语》中讲述的最重要就是学习和做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公冶长》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第六讲《论语》

四、影响

 有一种东西,它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当你作出重要选择的时候,它会影响着你,但你并不感觉,这大概就是文化、就是传统的意义。我们的性格特征就是由这种“文化宿命论”来决定的,并不是你愿意或不愿意的问题。

 《论语》在今天,在我们困惑的时候,仍然能够给我们一个光明的指引。它会潜在地影响着我们。这一点我是相信的。我们如果没有这些思想,就可能作出另外一种选择或判断。

 孔子晚年就有极高声誉,有“圣者”之称(《子罕篇》)。去世后,学生喻其为日月,无法超越。又称其生的光荣,死了可哀也。(《子张》)。

 《论语》一书自汉以降,为读书人之必读。五经可以不读,或读一经,而《论语》可说无人不读。 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为学习之入门,为科举之必考。

第八讲史记一、二十六史

1、纪传体

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中心,结合记言、记事。纪传体史书一般是由本纪、世家、载记、列传、书志、表和史论组成。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史论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

2、二十六史

《史记》的出现,标志着纪传体史书的产生,中国史书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此以后,纪传体史书渐渐在史书中居于主流,被政府视为正史。《史记》所创造的纪传体,树立了纪传体史书编纂的典范,对后世史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的史家撰写纪传体史书,在体裁上基本是沿着《史记》的路子走的。《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自此以后,历朝修的纪传体以断代史为主。纪传体正史共有二十五种,称“二十五史”。《清史稿》也是用纪传体修的,合在一起共二十六种。

3、版本

乾隆时期开始刻印《二十四史》,刻印的地点在皇宫的武英殿,故称殿本。质量高。晚清官书局校刻《二十四史》,称局本。

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称百衲本。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华书局开始出版标点本二十六史。此本应为目前最好的本书。称校点本。

4、这二十六部史书是: 《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 《汉书》,东汉班固,100卷;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120卷; 《三国志》,晋陈寿,65卷; 《晋书》,唐房玄龄等,130卷; 《宋书》,南朝梁沈约,100卷;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卷; 《梁书》,唐姚思廉,56卷; 《陈书》,唐姚思廉,36卷: 《魏书》,北齐魏收,130卷; 《北齐书》,唐李百药,50卷; 《周书》,唐令狐德棻,50卷; 《隋书》,唐魏征等,85卷; 《南史》,唐李延寿,80卷; 《北史》,唐李延寿,100卷; 《旧唐书》,后晋刘峋等,200卷; 《新唐书》,宋宋祁、欧阳修等,225卷;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卷;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74卷; 《宋史》,元脱脱等,496卷; 《辽史》,元脱脱等,116卷; 《金史》,元脱脱等,135卷; 《元史》,明宋濂等,210卷;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257卷; 《明史》,清张廷玉等,332卷; 《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529卷。第八讲史记

二、司马迁

司马谈-出生-师承-游历-获罪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氏世为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为汉代太史令,作过《论六家要旨》,并立志要作一部史书,然书未成而卒,临终前,司马谈对司马迁说:“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书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司马迁为太史令,秉承父志,决心完成父业。

当时,社会稳定,司马迁又有机会读到国家收藏的图书典籍和各种档案材料,并且,司马迁在年轻的时候,师从孔安国与董仲舒,曾游遍了大半个中国,搜集了不少逸文逸事,这都为写作《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因替李陵辩解入狱,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述。他说:“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忍辱写作,抒之愤懑,发其蕴蓄,立志要写成一部昭著千古,流传万世的史著。

第八讲史记

三、思想

一个空前绝后的史学家的思想:

1、十分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性。

2、力求探索时势的变化与个人际遇的关系。究天人之际。

3、阐明历史进化的过程。通古今之变。

4、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5、方法:纪传体。

6、历史文学。

第八讲史记

四、内容

《史记》的内容:本纪记历代帝王世系与国家大事;世家记西周、春秋、战国时诸侯的世系及历史,汉代丞相、功臣、宗室、外戚、孔子和陈涉的事迹;列传是全书的主要部分,记述各阶层、各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各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表记载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与简要的政治事迹。书分别记述天文、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制度和情况。篇后有“太史公曰”,这是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及一些史实的补充。书后一篇《太史公自序》,叙述司马迁的家世和事迹,并说明撰写本书的经过、意旨及作者的史学见解。

第二篇:《名人传》名著导读深圳市决赛一等奖(听课笔记)

《名人传》名著导读深圳市决赛第一名

授课教师:深圳实验中学

课前准备:老师与学生套近乎,师生聊天氛围融洽,低头私语,有说有笑;准备课件。大概十分钟。

课堂导入:

师: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公布了,请问有谁知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谁? 生:是一位歌手。

教师揭晓答案。

师:鲍勃迪伦的歌写的非常棒,我们一起来听听歌,好不好?课件播放鲍勃迪伦的歌曲 《Blowing the wind》MV歌曲。

(歌声响起,师生观听。播放一半的时候MV突然没有声音)师:嚯,没有声音了,这首歌的歌词写的也非常美,我们一起看完。师:听完了。其实刚刚歌曲的后半部分没有声音,并不是音响设备的原因,是老师刻意为之的。我的目的是,让大家感受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请问其中没有声音的部分的时长大概是多长? 生:三分钟。(好几个学生)

师:真的是三分钟吗?这一曲音乐才两分钟。你们知道吗?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他生活在漫长的无声的世界里,这样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他又有哪些故事,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人传》中的名人之一。生:贝多芬。师:对,这个贝多芬,他遭遇了什么人生苦难呢? 生:失聪了。

师:非常对。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的表述,请不要说他是聋子好不好,他失聪了。(听课老师笑)

环节一

幻灯片展示:

名人如何突围

从《名人传》看巨人的百年孤独

教:这堂课我们就来阅读学习《名人传》。看名人传中的名人面对苦难人生是如何突围的。首先请问什么突围? 生:突破困难,战胜命运„„ 教师阐述。

课件展示一段《名人传》中一个情节:

“一年以后,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出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

师:请谁来声情并茂的朗读一遍关于贝多芬的语段?(插曲:一个后座学生在这时候掉了话筒。师:谁这么激动,难道谁想突围?端木老师鼓掌。)一女生主动朗读,声情并茂,有感染力。(全场鼓掌)

师:我想让大家来这段情节表演出来。谁有兴趣来表演?有谁来表演贝多芬的?嗯没有,有谁来表演布劳恩塔尔?嗯也没有,那有谁来表演旁白的?嗯有学生举手了。

师:为什么你们只愿意演旁白,不愿意来演贝多芬呢? 生:演不出那种效果来。

生:我自己不是聋子。(全班同学笑)

师:哦,你不是聋子,所以演不出那种效果来。

师:请大家注意到课桌上的书。你们有谁读过《名人传》啊? 生齐回答没有。

师:哦,那我就放心了。(听课老师笑)

师:同学们,在这段话中贝多芬的什么形象吸引到了你? 生:“悲哀的微笑”,体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孤独与绝望。生:最后两句展现贝多芬的内心的恐惧与极度地痛苦,甚至连表情都扭曲了。

教师小结,突出痛苦两字。师:请学生齐读罗曼罗兰的话 :

“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病,命运的褊枉,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成为他所成为的样子。”

(学生读到褊枉,教师读出拼音)教师小结:他的身体虽然遭受不公,受到物质的凌虐。但是他没有选择,因为他不能选择他的人生。

师:我们要开始阅读《名人传》,我似乎听见了你们内心中一声长叹,这本书是不是很厚啊?(笑声)就看 生:不是。

师:这本书呢,大家可以“随便翻”,翻到哪里感兴趣就读你敢兴趣的。

环节二 读进去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读吧。大家知道我们读名著的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吗?

我们读书之道有三种方法,一是跳读,二是略读 三是精读。我们看到的这三位巨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作家,一个是雕塑家,他们的人生和成就各有不同,作者为何要将他们放在一起作传呢,读完书你就知道了。

师将全班学生分三组让他们分别读三位名人的传记。(明确五分钟)学生很安静地认真的读。

师:好,时间到了,刚刚我们已经读了五分钟的名著,我想请让大家来谈谈,你们在名著中读到了什么? 学生静默

师:大家不要不回答问题嘛,我手里拿的又不是地雷。(笑声)我们先说贝多芬。生:我读到了一个耳聋的贝多芬,他内心非常的煎熬。生:贝多芬的音乐道路非常的曲折。

生:贝多芬的母亲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教师简单评价

师:那还有米开朗罗琪呢,你读到了关于他的什么故事 ? 生:他敢于对抗教皇

生:他用了五年时间才出一个作品。(师生笑)

师:哦,他创作作品用了太长的时间了。你是替他遗憾呢,还是遗憾呢,还是遗憾呢。

师:关于托尔斯泰,他又有什么特点?

生:他的妻子病倒了(说了一大堆),他内心非常痛苦。生:托尔斯泰的双亲去世的非常早。生:托尔斯泰晚年是病逝的,非常孤独。教师及时评价表扬。

师:大家说的非常的好,才五分钟的读书时间,就读书了的这么多的精彩内容。如果你们放学之后在家里读半个小时,会怎么样啊,那可就不得了了。

师:你们都知道贝多芬他有一句名言吧。(师提示前面几个字)生: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师:为什么要扼住,面对命运,为什么不是对抗,或者是阻挡? 生:因为扼住更有力量,更能突出主人公的内心的坚定信念。师:我们来看,有几句话是这样评价他的。展示: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

世界不曾给予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他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教师念读。

师:贝多芬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如何战胜命运的呢?你们读《名人传》吧。展示:米开朗罗奇的三副油画 师:这几幅画,你能从中看出什么呢,米开朗罗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追求美的人,是一个对生活有执着信念的人。

师:说的非常好啊,他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我也不会告诉你,你们自己去读吧。师:我们再来看。这是谁? 生:托尔斯泰。

师: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以82岁的高龄,这么一个老人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啊。一个学生离家出走,还可以理解82岁的老人离家出走是个什么概念?(师生笑)你们知道他内心的感受吗?请大家齐读“我们的兄弟”这一段话。

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生齐读。

师:想要了解他到底为什么离家出走,你们去读《名人传》吧。

环节三 走出来

展示名言:

在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米开朗罗琪:愈受苦我愈是喜欢。

托尔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师:他们三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创造出美,创造出欢乐,他们拥有人生的痛苦。对面人生的苦痛,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 展示: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们?

师:肯定不是什么宇宙洪荒蛮荒之力。(笑声)生:宗教(小声地)

师:宗教„„有宗教吗? 生:因为是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

生:现在我回答你的问题,这肯定不是宗教。(笑声)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书中没有。

师:非常好,你回到文本中找到证据了。

师:你们的发现真让我感到欣慰。你们觉得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吗? 生:是。

师:我也觉得他是英雄。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配称英雄呢?我们一起来看罗曼罗兰的英雄观吧。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成败又有什么相干呢?最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师: 他们这三个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伟大的心灵,面对苦难的生活,才可以超越苦难。我们一起齐读傅雷的一段关于苦难的话吧:

我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我要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探索,安受残酷的命运,我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生齐读 教师小结:

环节四 写下来

写下来方法有哪些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展示: 摘抄 仿写

师:还有写自己的感想,就是有感而发。读《名人传》,我也有一些感想,这一句是我自己写的。(评委鼓掌)

文字是一场倾心相遇,愿你能在别人的故事中,读到自己的情绪。

师:阅读名著犹如打开一扇门,当我们去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时候,这扇门才会慢慢的打开。展示图片及问题: • 朱丽埃塔自私、虚荣,为什么贝多芬会爱上她? • 为何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后大骂他不过是一个俗人? • 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有了闲暇就为自己的恐惧感到脸红? • 托尔斯泰为何晚年要把所有的遗产捐给穷人? • 托尔斯泰为何(苦修)不回家?

师:想了解这些疑问吗,去读《名人传》吧。

师:这里还有一段话,是《名人传》初版序。傅雷把《名人传》翻译出来,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名人传,从中读到英雄的气息,从中读到力量。请大家齐读《名人传》出版序: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 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 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教师小结这一段话,重点突出“英雄们的气息”

教师总结:谢谢大家。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读《名人传》的方法啊,来回忆一下。生:读进去、走出来、写下来。写下来方法:摘抄„„

第三篇:名著导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名著导读

考试说明:识记课表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常识。考试范围:

《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列佛游记》 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作者: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主要内容: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写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駰国等地的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现实,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3、主要人物形象:

格列佛是一个有质疑精神、聪明机智、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4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①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②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③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④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6、艺术特色: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好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7、阅读感受:①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③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④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水浒》:反抗封建保证的英雄传奇

1、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 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 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 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5、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7、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8、艺术特色(成功之处)(阅读感受)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相关练习: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一、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二、主要内容: 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三、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里,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了一个无产阶级战士。

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既是作者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四、写作特点:

1、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2、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3、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4、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五、经典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名著背景: 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

2、中心思想: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1770—1827),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德国音乐家。

性格: 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托尔斯泰(1928—1910),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4、写作特点: 采用了大量的引文,抓住传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名人传》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时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5、阅读感受:

1、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2、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一、思想内容

《骆驼祥子》是以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二、主要人物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洋车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中年妇女。

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刘四——残忍霸道的车主。

曹先生——旧社会较为正直和进步的小知识分子。

孙侦探——诈骗祥子,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

三、推荐理由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吃人的社会;

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四、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明确: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五、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起三落

(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六、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第四篇: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

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推荐语:《繁星春水》:是冰心将自己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让你宛如重温儿时的梦,和她一起在野外的夜晚躺在草地上数星星。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伊索寓言》 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推荐语:它是世界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来以其特有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经久不衰。寓言作为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目的在于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种种现象给人的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正是这样。它不仅能告诉你很多生活经验和智慧,还有很多的人生道理。

三、《童年》

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

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6、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③生命还须前进。动,便是生。

推荐语:《童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段。苦难和奋斗是很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题。这部自传体小说在整体基调上显得严肃、低沉。同时,小说又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读来并不觉得压抑,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

四、《昆虫记》

1、作者:法布尔(法国)

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卷数:十卷

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推荐语:《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让我们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八年级:

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散文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五猖会》《二 十四孝图》

6、练习: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推荐语: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它不是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它就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六、《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1、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体裁:长篇小说

3、故事梗概: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祥子的最大愿望是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但第一次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被孙侦探骗走,第三次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虎妞。

4、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变态

5、主题:小说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6、艺术特色: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小说洋溢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7、精彩名句:①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②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准备反抗。精彩情节:①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②祥子进城准备拉车为生那一部分对祥子的描写。推荐语:我推荐《骆驼祥子》,它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文中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他在同外国占领军,白党匪徒的战斗负伤,后来身带弹伤、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充分体现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代新人的高尚品质。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大熔炉里,保尔经受住考验,即使在双目失明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毅然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最终践行了自己为理想而献身的诺言。

4、艺术特色: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 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5、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6、精彩情节:①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相自杀最终战胜自我。②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

推荐语:我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曲英雄的赞歌,一部不朽的名著,朴实的语言展示不平凡的心灵,精采的情节揭示不寻常的历程。英雄的形象是闪在它里面的明珠,读者的称誉是戴在它头上的桂冠,人心的鼓舞赋与它永存的价值

八、《海底两万里》

1、作者:凡尔纳(法国),法国著名科幻和冒险小说家。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体裁:科学幻想小说

3、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发现一艘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尼摩是一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后被阿龙纳斯发现。

4、主题思想:《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5、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推荐语:《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九、《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

2、体裁:传记

3、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价值: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三位名人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它告诉我们人生是艰苦的,生活是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名人传》就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5、主题:三位伟人的经历和成就验证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6、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 响乐》、《欢乐颂》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即是贝多芬。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

推荐语: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基罗的“愈受苦愈使我欢喜”,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正是他们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九年级:

十、《水浒》(又称《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以宋江起义为题材。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

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

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赚玉麒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李逵打虎。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又叫呼保义、黑三郎。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8、精彩情节: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9、艺术特色: ⑴结构上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庭,走向失败。⑵语言上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 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10、资料链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 ⑵全书一百二十回

⑶对联:“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⑷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由刘欢演唱。

⑸国外译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用英文翻译《水浒》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⑹人物绰号举例:

江——及时雨

逵——黑旋风

松——行者

卢俊义——玉麒麟

冲——豹子头

鲁智深——花和尚

扈三娘——一丈青

用——智多星

杨志——青面兽

入云龙-公孙胜

神行太保-戴宗 九纹龙-史 进

浪里白条-张顺

母大虫-顾大嫂

菜园子-张 青 推荐语:《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已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挚天立地的人物英雄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读者。

十一、《傅雷家书》

1、作者: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

2、作品内容: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3、名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推荐语:《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十二、培根随笔

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等。

2、内容简介: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3、精彩篇目点击:《谈美》、《谈读书》、《论拖延》等。

4、培根语录:知识就是力量。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推荐语:《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十三、《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马国)等地的经历。

4、精彩情节点击: ⑴小人国:万物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他吃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⑵大人国,居民身高18米;麦子有十多米高;格列佛成了小小的“宠物”。

5、思想内涵: ⑴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⑵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英法之战的连年征战。⑶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现状,却引来质问。

⑷描述飞岛国等五岛,表达对现代科技的怀疑,严词痛斥殖民统治。⑸在慧骃国,展示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它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无情嘲弄着“人类”社会。

6、主题:小说包含了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推荐语:《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十四、《简·爱》

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简爱是孤女,身份低微,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家园当家庭教师。她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举行婚礼时节外生枝,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主题思想: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4人物形象:

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厉自省,不断调整思想,校正人生航向,使自己日渐成熟起来。

5、精彩章节:①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②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6、艺术特色: ⑴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⑵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⑶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⑷巧妙设计的悬念。

7、经典语句: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推荐语:《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毋庸置疑的名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个有尊严和寻求平等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具刚强韧性的女子也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

课本内涉及名著

十五、《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4、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5、孙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6、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7、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8、资料链接:《西游记》的影视剧版本较多,其中以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最为成功。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风靡全国。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深地扎根于观众心中。

推荐语:《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

十六、《三国演义》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2、体裁: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3、内容《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纷争的战事,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兴衰的历史。

4、精彩情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品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蒋干中计、刘备相亲、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七擒孟获、斩马谡等。

5、人物形象举例: ⑴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爱民惜才,谦虚谨慎,为后人所景仰。但过分夸大,使之成为半仙半人的超人形象。故事情节: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等。⑵关羽:他是一位能敌万人的虎将,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故事情节: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私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 ⑶曹操:性格特点:奸诈,智慧,残忍,爱才,多疑。故事:挟天子令诸侯,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斩吕布,官度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封魏王,杀华佗。许劭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⑷刘备:一个仁慈善良,怀抱大志的人。他知人善任,尊重别人,礼贤下士,是明君的象征。后期刚愎自负。一代奸雄。

故事:白帝城托孤、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桃园结义 ⑸张飞:勇猛粗暴,大义,对刘备忠心耿耿,嫉恶如仇,粗中有细。故事:义释严颜,长坂坡,桃园结义、酒醉失徐州

6、艺术特色: ⑴史料处理非常恰当,“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使得小说虚实结 合。⑵人物形象鲜明。⑶语言别具一格,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推荐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而当中的战争的描写,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十七、《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2、思想内容:《红楼梦》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3、红楼梦曲:《终身误》 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林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4、人物性格: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才情出类拔萃。薛宝钗:怡情大方,乐观宽厚、才华横溢。

5、精彩章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推荐语:《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并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爱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爱情而终于爱情,但不止于爱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十八、《鲁滨孙漂流记》

1、作者:笛福(英国)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后来,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孙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4、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6、艺术特色:小说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亲切、真实,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推荐语: 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大,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 的无穷魅力。如果一个人遭遇困境,而无人解救就必须学会乐观地去改变现状,而这需要像鲁滨逊那样有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阅读完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所能体会到的。

十九、《儒林外史》

1、作者概况:吴敬梓,清代小说家,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厌恶科举,不慕荣利。

2、文体:长篇讽刺小说

3、主要内容: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主题思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4、人物性格共性: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5、精彩章节:范进中举、吝啬鬼严监生临死。

6、艺术特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语言准确、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有较大的成就。推荐语:《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第五篇:名著导读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各行业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做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想和邓小平理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具有勤奋、求实的工作作风,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责任感与献身精神。

课程设置: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文化概论、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美学。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纸、部队(武警、边防、消防、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银行、旅游管理、公司、海关、社会团体等。

专业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1)理论专著: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分体文学史》 李修生、赵义山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散文发展史》 张梦新主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陈兰村主编 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诗史》 陆侃如、冯沅君著 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诗史》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诗话史》 蔡镇楚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著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美]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 胡从经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中国评点文学史》 孙琴安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 陈文忠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 尚永亮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著》 王瑶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傅璇琮主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代小说史》 陈大康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邓新华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叙事学》 杨义著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的神话世界》 王孝廉著(台湾)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神话论文选萃》(上下)马昌仪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神话哲学》 叶舒宪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先秦叙事研究》 傅延修著 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周易与中国文学》 陈良运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中华书局1966年版 *《魏晋玄学新论》 徐斌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 刘跃进著 三联书店1996年版 *《唐诗学引论》 陈伯海著 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霍松林、傅绍良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大历诗人研究》 蒋寅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唐宋词通话》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代词学的审美理想》 张惠民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迦陵论词丛稿》 叶嘉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迦陵论诗丛稿》 叶嘉莹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北宋文人与党争》 沈松勤著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话本小说概论》 胡士莹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美]甫安迪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 张锦池著 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 廖可斌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红楼梦哲学精神》 梅新林著 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 马积高著 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选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夏康达、王晓平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2)名著选读:

*《山海经校注》 袁琦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今译今注》 杨任之译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屈原赋译注》 袁梅注 齐鲁书社1983年版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60年版 *《庄子集释》 郭庆藩辑 中国书店1988年版

*《先秦散文选》 罗根泽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史记》(校点本)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译注》 魏正早译注 天津出版社1994年版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年版 *《搜神记》(晋)干宝著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注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 程千帆等撰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王维诗选》 陈贻焮注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杜甫诗选注》 萧涤非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李白选集》 郁贤皎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白居易选集》 王汝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出版 *《宋诗鉴赏词典》 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宋文选》 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宋话本选》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欧阳修选集》 陈新、杜维沫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署名王学新)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1962年版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金元明清词精选》 严迪昌选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元曲选》(明)臧晋叔编 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 *《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容与堂本水浒传》(明)施耐庵著、凌赓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戴鸿森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章培恒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明诗选》 袁行霈选注 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石头记》(清)曹雪芹著、红楼梦研究所编定 中华书局1987年版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聊斋志异选》(清)蒲松龄著、张友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水浒后传》(清)陈忱著 宝文堂书店1983年版

*《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清诗选》 福建师大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清名家词》 陈乃乾辑 上海书店1982年版

*《方苞、刘大櫆、姚鼐散文选》 陈耀东注译 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版 *《袁枚诗选》 周舸岷选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近代散文选注》 靳代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近代诗选》 靳代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著、张友鹤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老残游记》(清)刘鄂著、戴鸿森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孽海花》(清)曾朴著 中华书局1960年版 *《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1)理论专著: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唐弢、严家炎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嘉良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马良春、张大明主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温儒敏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杨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孙玉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 田本相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陈晓明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林建法等编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 朱寨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四卷本)王晓明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2)名著选读: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鲁迅;《倪焕之》叶圣陶;《沉沦》、《迟桂花》郁达夫;《子夜》、《蚀》、《林家铺子》茅盾;《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巴金;《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丁玲;《西柳集》吴组缃;《边城》、《八骏图》沈从文;《竹林的故事》废名;《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新感觉派小说选》施蛰存等;《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张天翼;《淘金记》、《代理县长》沙汀;《南行记》艾芜;《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围城》钱钟书;《传奇》张爱玲;《北极风情面》无名氏;《啼笑姻缘》张恨水;《虾球传》黄谷柳;《李有才板话》赵树理;《白洋淀纪事》孙犁;《暴风骤雨》周立波;《李双双小传》李准;《保卫延安》杜鹏程;《蝴蝶》、《布礼》王蒙;《林海雪原》曲波;《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李自成》姚雪垠;《班主任》刘心武;《大墙下的红玉兰》丛维熙;《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冯骥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灵与肉》、《绿化树》张贤亮;《将军吟》莫应丰;《人到中年》谌容;《本次列车终点》、《小鲍庄》、《长恨歌》王安忆;《芙蓉镇》古华;《小巷人物志》陆文夫;《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受戒》汪曾祺;《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西藏,隐秘的岁月》扎西达娃;《拉萨河女神》马原;《我是你爸爸》王朔;《十八岁出远门》、《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狗日的粮食》刘恒;《一地鸡毛》刘震云;《障碍》韩冬;《与往事干杯》陈染;《马桥词典》韩少功;《九月寓言》张炜

诗歌:《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红烛》、《死水》闻一多;《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微雨》李金发;《烙印》、《罪恶的黑手》臧克家;《孩儿塔》、《血字》殷夫;《望舒草》、《我的记忆》戴望舒;《给战斗者》田间;《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礁石》、《双尖山》、《归来的哥》艾青;《七月诗选》胡风等;《九叶集》穆旦;《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王贵与李香香》李季;《吐鲁番情歌》闻捷;《回延安》、《雷锋之歌》贺敬之;《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回答》北岛;《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中国》、《我们钥匙丢了》梁小斌;《情侣》廖亦武; 散文:《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周作人;《剪拂集》、《语堂随笔》林语堂;《踪迹》、《背影》朱自清;《饿乡纪程》、《乱弹及其它》瞿秋白;《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画梦录》何其芳;《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雅舍小品》梁实秋;《有关大雁塔》韩东;《燕山夜话》马南;《社稷坛抒情》秦牧;《荔枝蜜》杨朔;《榆下说书》黄裳;《文化苦旅》余秋雨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曹禺;《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夏衍;《获虎之夜》田汉;《一只马蜂》丁西林;《升官图》陈白尘;《白毛女》贺敬之等;《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于无声处》宗福先;《丹心谱》苏叔阳;《陈毅市长》沙叶新;《小井胡同》李龙云;《狗儿爷涅磐》刘锦云;《屋外有热流》贾鸿源、马中骏、瞿新华;《魔方》陶骏、陈亮;《桑树坪记事》朱晓平

文艺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齐丕坤译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西方美学史》(上下卷)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后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第4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 开明书店1936年正式出版(后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王运熙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新1版(后收进李泽厚各种文集,较流行的读本如由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出版的《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与《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合刊,俗称“美学三书”)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 三联书店1984年版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美]塞尔登著、刘象愚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小说修辞学》[美]布斯著、华明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杰姆逊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外国文学:(1)理论:

*《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元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宋寅展、苏成全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周煦良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诺贝尔文学奖文库》宋兆霖主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欧洲文论简史》伍蠡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2)名著:

《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神曲·地狱篇》但丁、《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伪君子》《悭吝人》莫里哀、《浮士德》歌德、《唐璜》拜伦、《忏悔录》卢梭、《失乐园》弥尔顿、《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雨果、《红与黑》斯汤达、《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抒情诗选》普希金、《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上下)契诃夫、《母亲》高尔基、《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尤利西斯》乔伊斯、《老人与海》海明威、《变形记》卡夫卡、《癌症楼》《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古代汉语:

*《广韵》(宋)陈彭年等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尔雅》(汉)佚名、《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古代汉语》(1—4)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1999年版、《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 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中古汉语研究》王云路、方一新编 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汉语》(本科)邢福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著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中国文学史》唐兰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现代汉字学》高家莺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胡裕树、张斌著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理论语法研究与比较》张先亮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现代汉语语法》朱德熙著 商务印书馆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晖著 书海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修辞学史纲》易浦等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语言学:

*《语言论》[美]萨丕尔著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语言论》高名凯著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语言学概要》刘伶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国外语言学概述》赵世开主编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普通语言学概论》[英]罗·亨·罗宾斯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 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下载中国名著导读听课笔记整理(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名著导读听课笔记整理(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高频考题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和政论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

    名著导读

    四.《名人传》相关练习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 2、《名人传》叙述了( )国音乐家( )、( )国画家和雕塑家( )、( )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

    名著导读

    课题: 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了解《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了解《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的内涵和寓意 学习指导: 重点知识识记 一.《繁星·春水......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提纲 一、《爱的教育》 1、原名:《心》 2、作者:德•亚米契斯(意大利) 3、体裁:日记体小说 4、内容: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全书100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恩利......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 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名著导读

    [编辑本段]名著选录中国 000..四书指的是正统儒家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名著导读

    名 著 导 读 板块一:中国名著 第一部:《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见七上名著导读第179—183页,和七上第125页《荷叶 母亲》)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