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23:0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

第一篇: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

挖掘美术素材,唤醒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 王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美术学科作为生命教育隐性课程,其教材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关于“珍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教育,教师应当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与“珍爱生命”教育精神相关的素材,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通过研究设计操作性、可行性强的小学美术教学课例,利用课程的艺术感染力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懂得珍爱生命的内涵,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一、生命意识的教育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多姿多彩的,但又是唯一的、有限的。生命意识的教育首应当教育学生热爱生命,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美好,珍惜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的价值。要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生命美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感受生命美的心灵,懂得欣赏生命诞生的美好、体悟生命成长的乐趣,珍爱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可以以自身、家庭、伙伴、生活环境、熟悉的动植物为教育素材线索,了解生命的诞生、体验生命的成长、理解生命的意义。

如一年级下册《出壳了》一课,以“生命的诞生”作为珍爱生命教育的起点,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鸡开始引入,展示了小鸡出壳的全过程。“每一枚蛋中都孕育着生命,当这些小生命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你会想到什么?”这些话语激发学生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去关怀、去聆听、去感悟生命的诞生带给我们的无限惊喜。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感受小生命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生命诞生的奇妙和感动,学生们交流感受、大胆想象,从而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各种小生命刚刚来到世上的各种美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和关爱生命的情感。而《长呀长》一课,则让学生了解各种生命生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和环境,体验到生命成长的不易、又欣然地看到生命在各个阶段神奇的变化。通过观察与艺术表现,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表现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懂得珍爱来之不易的生命。

另外,《画自己》、《刷牙》、《洗澡》、《和妈妈在一起》、《我的小天地》等课,是让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生活的快乐、温暖,记录在家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在美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造型表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关注家庭、关注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童年》、《伙伴》、《放学了》、《给小伙伴拍张照》、《校园合影》等课,则让学生感受到与伙伴一起成长的快乐,通过学生回忆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各种故事,校内校外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欢笑与快乐,也有斗嘴和矛盾,成长和交往中渐渐体会到友情的珍贵、生命的美好,潜移默化地渗透尊重生命,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的伙伴,善待身边的动植物。

二、安全意识的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生命的历程里并不总是阳光和鲜花,当中也充满了风霜和荆棘。珍爱生命不只是欣赏生命的美好,还要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懂得警惕生命中的危险,从容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生活中的逆境。

生活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来个各个方面,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等都很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却又少之又少,因此危险常常随之相伴。开展珍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课,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四年级下册《设计生活标志》一课中,我们开展了有关“校园安全与文明”的标志设计比赛。因为课程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校园气息,并能展现学生自我价值,所以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讨论,发言时畅所欲谈、各抒己见,提出校园内需要温馨提示或警示的地点,发表自己的创作思路。我又进一步指导理解他们标志设计的四大元素,让他们懂得标志每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帮助,在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规范与方便的同时,也应该在设计上带给大家没的享受。学生们运用了卡通变形的形式,并配上了人性化的语言,创作出了“图书角”、“上下楼道指示”、“安全通道”、“拐弯处,当心撞车”、“花儿美草儿青”、“男厕女厕”、“小心地滑”、“楼梯上禁止打闹”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标志。在他们的设计中,书本竖起了赞扬的拇指,奔跑的人的身体变形成了汽车,楼梯皱起了眉头,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画面设计生动有趣,极具儿童特色。我们从中选取了部分优秀作品,制作成了各类成品标志,悬挂张贴于校园各处,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道既富有童趣又充满警示的风景线。

又如五年级《防灾减灾》、《抗震救灾》等课,让学生知道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随时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设计宣传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并成立展示区,让广大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防火安全知识、地震安全知识等,使他们懂得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去应对,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在美术课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性格特点,以美术创作活动为载体,树立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意识的教育

生命是群体的,人的生命要健康完善地发展就不能孤立成长于群体之外。我们要确立一种和谐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过一种互相依存、共生共长的和谐生活。正如《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人需要生长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参与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三年级《我们的社区》一课中,课前让学生设计观察记录表,走出家门去细致观察自己居住的环境,了解社区的活动场所、基本设施和环境等,看看社区为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记录下人们活动的场景,为创作作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学生依据表格中的简单数据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展示自己的写生稿或图片素材,说说选择这些内容的理由,其他学生观看并讨论如何融洽地表现人物和环境,学习画面内容的取舍。接着带领学生欣赏各类不同表现角度的社区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们展现出社区的新风貌,描绘出人们多彩的社区生活,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关注自身生活环境的情感。而《生命之源——水》、《创造绿色生活》等课文,则向学生们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地球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环境持续污染,干旱、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绿色、环保、低碳让世界更加美好,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另外,《老茶馆》、《水墨四川古镇》、《黄龙溪老街》、《自贡灯会》、《川西风韵》等地方教材的补充更是贴近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地方风情,体会民间风俗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相形相伴。学生们用剪纸、皮影、刮画等多种媒材和艺术形式来表现,表达出对自己地方特色文化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珍爱生命的教育不应只是教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它不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让学生们明白,要让大自然中各种生命物种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奇妙的爬行》一课中,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爬行动物的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爬行动物的动态视频:蚂蚁们正在搬运食物,它们正用嘴叼住食物,六条腿前后交错奋力爬行;刚出生的海龟宝宝急忙爬回大海找妈妈;悠闲的蜗牛在树干上慢慢踱步„„在视、听中感受动物们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情感。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开阔眼界,寻找有趣的绘画素材,知道大自然中的这些奇妙的生命每天都要或快或慢地爬行着,做着各种事情,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着。艺术实践绘画创作中,学生们大胆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关于动物爬行生动有趣的故事,透过每一个故事画面展现出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课堂的尾声,通过师生的问答,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动物们与大自然的交融是那样的美妙、欢快、祥和,令人不忍去打破它。我们都有一个美好愿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师生愉快而宽松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关爱动物、关爱自然,珍爱自然生命,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又如《可爱的动物》、《花的世界》、《我喜欢的鸟》、《认识身边的树》、《动物乐园》等课文,以保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为载体,表现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朋友和人类在一起的快乐与和谐。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像善待自己和家人一样善待自然生命,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存,共创永恒。

总之,美术学科是学生体验和践行“珍爱生命”教育的良好渠道,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珍爱生命”的内涵,提炼生命教育的素材,用智慧设计优秀的、饱含“珍爱生命”教育的美术课程资源,并将之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美术教育成为生命的教育、灵魂的教育,美术实践活动成为体验生命乐趣、展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才是真正成功的美术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才能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获得对生命历程的感悟,从而尊重生命并珍爱生命。

第二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赴上海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四年级

组校级交流稿

高丽

5月9日到5月13日,我们有幸来到上海华东师大,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正本清源”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三届上海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现场聆听了各位专家和名师的精彩研讨,对照自己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下面,我重点从作文教学谈谈我感受。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

一、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加强阅读,积累材料

现行的考试制度“以分取人”分数几乎成为升学的唯一标准。这样迫使许多学生,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因而对作文望而生畏,无话可说,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读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厚积才能博爱,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必须加快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写作时,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掌握技能

学生能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需要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言:“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瘐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始求“与古人合”,其后才会“与古人离”。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后再写。还可经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培训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写片断,多写日记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平时能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名家的言传身教,让我如沐春风,沿着他们的引领,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写作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时,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第三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要】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学校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此,在地理心理教学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进行探讨,提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07-02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学校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形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合理的一面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对于应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人们已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但事实上,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仍然不能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貌似课堂气氛活跃,但那种琐碎的、缺乏思考价值的问答代替了学生主动地读书与思考,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表达者、表演者,被剥夺了自己思考的权利,同时也会被过于活跃的课堂弄得眼花缭乱,无暇积极、主动、深入地思考,教学内容难以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素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被忽视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深刻懂得: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联系生活实际,活化地理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教育有三个层次:一是“生活的教育”;二是“用生活来教育”;三是“为生活而教育”。这一观点实质是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有教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地理是一门关注生活的学科,越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学生越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会产生较强烈的感受,在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心理学研究实验曾揭示:所见即所学,所想即所得。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之美。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的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的全面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解释、探究、发现,甚至创新。例如我们在学习“区位”这一概念时,绝大部分学生感到深奥难懂。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教学楼的天台上,观察我们学校周围的工厂、道路、居民小区、大型商场等,边观察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地理事物为何选择在这里布局,这样就把“区位”这一难懂的概念活化了。又如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教学时,先让学生课前观察、调查并思考:过去和现在家乡种植的农作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原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今后如何继续发展农村经济?通过观察、调查,学生们发现,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同时,同学们也发现,由于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样,用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地理事实材料,使他们认识到切实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及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关键在于教师的提炼,寻找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经历成为自己学习的储备、攀登的台阶,在生活中能自如地使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自主合作

人本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曾经指出,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潜能;其次是满足学生被尊重、欣赏、关怀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快乐的情感态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建立“理解、尊重、超越、有为”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是充满关爱、信任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让学生逐步建立人世间真诚和美好的思想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友爱、平等、尊重等道德经验;二是充满超越、有为的精神,让学生在感受快乐享受幸福的同时,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晰带给别人幸福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哲理。例如在讲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要讲清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和负责任之路,更要让学生懂得这是一条希望与挑战并存之路,只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持之以恒才可能实现,只有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不断超越、奋发有为才可能实现。

和谐课堂应该具有集活跃与静谧、宽松与严谨于一身的特点,教师精心创设充满矛盾和悬念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学习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不要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起点,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自主学习,追求异步共进的教学效果。教师提供课堂研习的生活化案例,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以“问”激“思”,同时,通过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求同存异等合作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社会角色视角去分析同一种客观的地理现象。通过组建高效的学习团队,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安全感,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兵应战,而是团体作战;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洞察力更强,因为每个人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因为学习过程充满着交流启发、合作给力、互补共享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享受合作的快乐时,懂得合作就能双赢或多赢的道理,懂得在合作中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的课堂氛围,自会形成一种自由、独立、自主的探索课堂,从而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三、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启迪学生智慧

地理课要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就像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的那样,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学习。教给学生以智慧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一个具有地理智慧的人,不仅有丰富的地理见识,开阔的地理视野,还要领会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能够从地理视角运用地理思维进行观察、解释、分析、概括、评判、重组和预见地理事物,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如近年来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从地理的视角看待雾霾,就不单是雾霾的危害,还要分析雾霾发生的区域(位置与空间分布)、雾霾的特征(地理特征)、雾霾发生的原因(因果关系、地理过程)以及减少雾霾的措施(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

地理学科独特的空间分布观念、人地关系思想、思维方法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做一位有智慧的地理教师,教给学生智慧,一定是引领学生从具体事实性知识走向概括性的概念、原理、规律,再从概念原理提升到学科方法、思想观念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科本质或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有学科内在逻辑的、体现学科教育价值的知识体系,用问题引领启发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提炼、提升、升华,感悟和凝练出学科思想方法,用学科思想启迪和生成智慧。例如从课本目录中提取主干知识,形成章节主干,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形成合理的地理认知结构(见图1)。

又如,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学习中,常常根据规律绘制知识系统图或思维导图,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原理和规律运用其中,真正做到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见图2)。

只有这样,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时,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进行科学辨析和准确判断,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

四、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信息时代的海量数据面前,学生要学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空间架构组合起来,建立相互联系。学会把网络数据变成活生生的信息,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掌握各种与信息时代相关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工具和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逐步变单一的书面笔试为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减少封闭教条试题,增加开放探究试题,减少卷面与作业检测,增加地理图表的绘制与分析、野外观测、社会调查等实践性考核;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启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探究创新、形成方案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素养和责任感的形成。让学生积淀发展意识、捕获发展时机,让学生体验发展之乐、充盈发展之情,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石。

[ 参考文献 ]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国网,2013-03-01.[2]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14.[3]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03(10)20-24.[4]袁孝亭.新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及其解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0)18-20.[3]俞立中.对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地理教学2012(5),4-7.

第四篇:美术核心素养

四年级美术素养题答案

选择题

1、以下哪些颜色不是暖色?(A

C)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黄色

2、以下哪些颜色是冷色?(A

C)A、蓝色

B、粉色

C、翠绿色

D、橙色

3、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B)A、中国

B、印度

C、巴基斯坦

D、越南

4、下列哪个时期的飞天形象更加轻盈飘逸?(C)A、西魏

B、清朝

C、唐朝

D、元朝

5、春天是(A)颜色的。

A、嫩绿色

B、橙色的C、白色的D、棕色的

6、秋天是(B)颜色的。

A、碧绿色

B、橙色的C、白色的D、粉红色的

7、消防车用红色的作用是(B)A、美观

B、警示

C、防虫

D、防盗

8、民间泥玩具的特点是(A)(B)(C)A、造型概括

B、形象夸张

C、色彩艳丽

D、形象写实

9、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B)A、角隅纹样

B、轴对称图形

C、中心对称图形

D、二方连续

10、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能够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C)A、角隅纹样

B、轴对称图形

C、中心对称图形

D、二方连续

11、(D)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极大的加速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

12、中国雕板印刷术发明于(A),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A)朝代。A、唐朝

唐朝

B、唐朝

宋朝

C、宋朝

明朝

D、明朝

清朝

13、造纸术发明于(B)朝代,发明者的名字是(B)A、三国 诸葛亮

B、东汉 蔡伦

C、秦朝 秦始皇

D、唐朝 李白

14、我知道的吉祥纹样有(A)(B)(C)(D)A、连年有余

B、三阳开泰

C、五福临门

D、花开富贵

判断题

1、《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点彩派画家乔治·修拉的作品。√

2、感恩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4、下面两幅剪纸作品中,老牛是阴刻。√

5、这幅剪纸作品的寓意是富贵平安。√

6、降落伞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的阻力,降低下降的速度。√

第五篇:教学理念 核心素养

、什么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同时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而这些理念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符合。

1.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利用教学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资源等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使学习过程真实而有效,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运用是双向性的,鼓励学生开口交流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和学生进行交流。运用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体会语言交流的趣味性。然后在学生开口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发展都有差异性,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胆怯心理,慢慢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对话交流时,能干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有难度的内容进行交流,而胆小内向和差一点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在交流内容上就要选择简单容易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能体会英语交流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将跨文化意识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品格,就要了解各国文化差异,所以在小学阶段,多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一门语言的掌握。

4、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很多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应一个学校的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校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学校实际情况。贴合实际的教学才是最实用的。然后要注重英语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老师要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学习,如课本剧表演、化装舞会等,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与课外学习的拓展活动实践中理解和学习知识,改善学习效率,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评价体。通俗地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

下载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心素养理念下挖掘美术教材中[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核心素养(精选五篇)

    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 ——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 尹少淳 摘要:人的素养不可能离开文化空间,素养、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构成了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缩小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当幼儿的核心素养成为幼教界的热门词语,也引起我们许多幼儿教师的深思!(有关幼儿核心素养,见文末摘要,参考文献) 我觉得,要培养起幼儿的核心素养,首......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简报

    依兰县第五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研简报 美术的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布已近十个年头,平时只是作为一个理论体......

    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

    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 ——高中美术教育对话与思考 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 蒋华剑 摘要:当前美术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时期,亟待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重视美术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数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通过蓝天教育网专題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现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汕尾市红海湾区张静中学 张阳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