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分层教学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分层教学的教学反思
——设置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
芜湖县一中
崔淑英
在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是熟悉的,其主动求知的欲望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复习效率往往一般。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无论是提升学生高考成绩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创新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反思中,我摸索总结出一个“创设问题”为主线,实现学生高效复习的做法。
第一轮复习是把各种原来的已经教给了学生,而现在可能被遗忘的东西重新唤醒并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个个体差异的问题,即可能这个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也可能那个学生对那方面的知识是熟悉的。如果平铺直叙的课堂很难让每一个学生提高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但如果设置不同的问题,就相当于带着学生再看相同的风景时,看的方式改变了,看的顺序改变了,看的深度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就不同了。
在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设置的问题跨度大,从简单到复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一轮复习的目标。
例如在复习“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为什么说单侧光引起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怎样证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体生长的部位怎样确定呢?”“为什么胚芽鞘向光侧比背光生长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促进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吗?”“为什么取名为生长素呢?”“生长素从什么部位产生又运往哪些部位怎么运输到的呢”“生长素和植物激素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些分层次的问题串,让学生回顾课本中的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运用这样的顺序再次从科学家当年的方法来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等相关知识。
要用问题串,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最大的难处是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一般而言,这些问题应当在“运用问题、分析问题、综 合问题或评价问题”的层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问题的问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同时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⑴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⑵通过科学史中事实的叙述来设置问题的情境;⑶借助于各种模型或构建模型,显示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⑷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现象自身的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境;⑺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⑻通过“开放式“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保证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到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复习。
第二篇: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高三生物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初步探索
王红
12月2日,在高三一班举行了大比武课,本课初次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所谓“翻转课堂”简单解释就是: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手段(视频、学案)等初步学习,在课上基于某个项目主题(如认识流感,预防流感),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进行生生以及师生的共同讨论,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下学生再课下练习,课上讨论。
本课没敢完全放手给学生,只是把基础知识部分找出一名学生提前培训,然后上课时针对基础知识部分由学生领导学生来复习,老师在一边针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释。学生第一次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所以上课以前虽准备很充分,但是上课时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同学,另外下面还有十几位的听课老师,所以难免紧张。当然效果却是非常理想,学生感到了新鲜感,激起了极大的学生兴趣,问有答,有争议,有疑惑。
对于本节课的两个考点,是由我带领学生复习的。第一个考点的引入采用了大家身边比较熟悉的流感问题,当我们在对抗流感病毒时,我们的机体是怎么进行免疫的。然后由两名学生上黑板构画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经过其他学生的修改和补充,突破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第二个考点的引入采用“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来找茬,学生很容易想到这种情况应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而不是流感。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自我反思有收获也有不足,收获总结如下:
1、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是熟悉的,其主动求知的欲望得不到充分地调动,往往认为只是知识地简章重复,所以一轮复习重在有新意,有拓展,有加深,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地探索欲望。本节课让学生来充当老师,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流感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对于考点的处理,不放弃基础,学生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不扎实,通过去黑板默写,学生补充,让学生主动去记忆,夯实了基础。
3、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先进行预习反馈,然后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突破考点,最后拓展整合,激发学生 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当然,问题仍然存在如下
1、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处理上,因为知识面毕竟有限,所以有点浪费时间。
2、预设课堂与生成课堂存在不小的差距,因为一些生成性的原因,所以本该完成的任务没能完成。
相信,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避免像新授课那样的简单重复,明年定会有大收获的。
第三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金哲
高考在即,第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这里就一轮复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反思。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它是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作为高三数学教师在进行高考复习
时,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始终应以夯实“三基”,提高能力为指导思想,使学生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立足基础,在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以达到应试的要求
和水平。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高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命题也在逐年探索、改革,命题的方向愈加突出考查能力,所以研究好高考,尤其是把握好高考的新动向,搞好高考复习,不仅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而且也必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研究高考要研究大纲和考纲,要研究新旧考题的变化,要进行考纲、考题与教材的对比研究。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把握复习的尺度,避免挖的过深,拔的过高、范围过大,造成浪费;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形成缺漏。
二、明确中心思想,做好学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其效果决定高考复习的成败;一轮复习搞的扎实,二轮复习的综合训练才能顺利进行。故制定以下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全面,即全面覆盖,不留空白;扎实,即单元知识的理解、巩固,把握三基务必牢固;系统,即前挂后连,有机结合,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灵活,即增强小综合训练,克服解题的单向性、定向性,培养综合运用、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巩固的阶段,是考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考的胜败。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把巩固“三基”放在首位;完善,即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综合,即在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结点,增强知识交汇点的题目,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回归课本,狠抓夯实基础
《考试说明》中强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并明确指出:易、中、难的比例控制在3:5:2左右,即中低档题占总分的8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高考复习中必须抓基础,常抓不懈,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难题和综合题才有基本条件。尤其在第一轮复习中应以夯实“三基”为主,对构建的知识网络上每个知识点要弄清概念,了解数学知识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在第一轮的复习课中,应总结梳理每一章第1页
节的数学知识,基本题型和练习,以利于学生进行复习,在梳理中注重由学生自己去推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中公式较多,要求学生证明两角差的余弦这一重要公式,并由次推导三角函数的和角、差角、倍角、半角等三角公式,通过这一练习,不但使学生对三角公式之间的联系十分清楚,记忆加深,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在分章节复习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本,因为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课本是高考题的主要来源。纵观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多数试题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课本例习题的综合、加工与拓展,充分体现了课本的基础作用。复习必须紧紧地围绕课本来进行,只有严守课本,才能摆脱“题海”之苦。课本中有基本题,也有综合题,都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例题这“四题”中体现,以这“四题”为中心,既能巩固加深概念的理解,又能帮助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在复习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本的某一内容,它涉及了那些技能、技巧,在“四题”中有那些体现,我们以这一内容串通一些“形异质同”的题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应用,增强解题的应变能力。
(2)引导学生对“四题”寻求多种解法,或最优解法,开阔思路,培养灵活性。
(3)分析课本内容,哪些难掌握,哪些易掌握,哪些内容可作不超纲的引申。
(4)应用“四题”构造一些综合题,即变题。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巩固基础知识。
四、改革传统教法,讲究学习实效
现阶段的高一,有实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之一是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其次是学生地位的转变,由单纯听课、被动接收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我觉得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也应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们对某一节知识复习时,通常采用练、改、评的模式。练是有针对性的先让学生做一份练习卷,让学生练习、回顾、讨论,做好知识、内容、方法的复习工作;改是教师及时批改,以摸清学生对所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评是教师及时评讲,讲评共性问题,夯实“三基”使复习卓有成效。精心选题,发挥例题的最大功能,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环节。要做到“面中取点,点中求精,精中求活,活中求变”。要具有典型性、梯度性、新颖性、综合性,更应贴近大纲、课本。例题的讲解应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应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模式,即一到例题的讲解,当学生审题后,先让学生说思路、说方法,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指导受阻的原因启迪前进的方向,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改革复习课教学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主动去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
第2页
第四篇: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总结
浠水实验高中
邓
胜
在本学期,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的高考信息,从而明确冲刺的方向。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习指导材料。只有在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我们集体学习研讨了当年的考试说明。认真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具体工作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期望能从新教材的变化中找到一些命题者的思路。
(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开学前,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科组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生物科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就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每两周举行一次科组活动,科组活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主题。
(三)、常规教学得到有效落实
(1)正常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倡导集体备课的思想,要求教师相互之间多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备课能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出发,注重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综合点,并且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以统一,使集体备课更加细化。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使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各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教学的进度,教学方法和怎么样出好训练习题。备课组整体负责制,实现了由“个体单干 ”到“联产联营”的转变,构建了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注重了学法指导,及时向学生介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增分。发挥笔记本、错题本的作用
(四)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我校第一轮复习预计三月中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联考的情况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上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如高考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案、疑难习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杂合子等概念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采用练后讲、练中讲、讲中练等方式,即由题引出知识点;练习以涵盖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型练习为主,形成知识体系;并配以一轮复习中错误率较高的练习,同时对此阶段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变式训练。主要措施:
第一.以教师为主导,以专题为重点,抓点、连线、织网,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忌简单重复。
抓点:相关内容中的关键词、原理、观念、方法等基本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理论间的交汇点。
连线:从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结构间的有机联系上形成纵、横向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主干。
织网:以跨节、跨章、跨学科整合应用为目的,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整个复习过程仍要以教材为主,使书本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融会贯通。第第 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综合训练,寻技巧、找规律、求规范,突破实验,忌题海战术。落实课堂“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 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 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迁移、思路)。“三不讲”——
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 过偏的问题(不符合考纲要求、思维怪诞的问题)不讲;
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
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 给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 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专题复习课
体系构建-核心提炼-困惑呈现-方法演练习题讲评课
知识梳理-典例剖析-思考交流-归纳提炼 试卷讲评课
统计反馈-自悟交流-疑难剖析-变式拓展
第五篇: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最终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尽力组织好高三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对于夯实学生基础,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答题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第一轮复习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生答题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为扎实做好这轮复习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实践之后,我觉得教师在这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角度的方面反思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高三教师,进行复习备考,首先自己要有扎实、丰富、准确的知识储备。
授课前,首先要认真备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备课过程中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及教学建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弄清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宏观,全面的把握知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
其次授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突出重点,避免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影响复习效率。对于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在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尽量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缺乏效率,还会使学生感觉复习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政治教学讲究时政,时政主要体现在政治考试的材料分析中,所以在平时要注意时政的积累,而不是临考前花大量时间去应付。授课时注重时政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利用课本知识全面分析当时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潜移默化中,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授课完毕之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复习效果非常好,但是,过段时间进行测验的时候,会发现学生又将复习的内容统统的还给了教师,一问三不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每一单元或每本教材复习完毕之后,教师用该抽出时间将复习过的知识点再次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避免“猴子掰玉米”情况的出现。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角度的方面反思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学”才是我们授课的基础。
但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例如:平行班的学生最高的学习目标就是三本,所以面对高考,我们的很多学生是不知所措、彷徨迷茫,这时我们文科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政史地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特别是学习上后进生,我们应该非常耐心,心平气和给他们答疑,主动关心他们。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学习的成绩不断进步。
第三、学生答题方法角度的方面反思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文科复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将来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的时候可以用得上知识网络。所以,学生要考高分,首先要掌握知识。无论试题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中,都是用回课本的知识来回答。所以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必须非常地熟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明确告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并且在课后考察识记情况。
然而,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学习刻苦的同学,而这些学生的成绩却并不出众。在平时知识点的小测验中,他们的成绩是很好的,对知识点极为熟悉,但是到了正式考试时,不会结合材料分析,答非所问,得分率极低。究其原因,这类学生学的很“死”,不会活学活用。
《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非常注意习题的针对性。为了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为了训练思维的完整性和发散性,应把传统的做习题变为说习题。说习题是让学生说解题思路。通过说题,使同学们思维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说题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启发,既激活了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回顾2012年高考,我深感要取得成绩,只有充满热情、用科学的方法教学,积极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成绩,圆学生的“大学梦”进而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预祝我校2015届高考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