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论文 一带一路(大全)
期中论文
题目:“一带一路”战略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带一路”战略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
局
摘要:“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路一带”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是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推进“一路一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中国梦;新的开放格局;丝绸之路;战略决策;开放型经济体制 正文:
2013年,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也是“一带一路”概念的首次提出,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1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对国内而言,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共产党员》 2015年03期)
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国的改革发展为沿线国家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又以沿线国家的和平发展更好地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建设“一带一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是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它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3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明确重点方向。要进一步立足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把中央战略规划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好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决不能一哄而起低水平竞争。要突出工作重点,搞好互联互通,深化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强化国内支撑,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抓好重大项目,发挥示范效应,推动产业深度对接,加强能源资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领域合 23 共建“一带一路”战略 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来源:《求是》2015/0
5张高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源:人民网 作。要突出核心理念,促进互利共赢,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要抓住重大机遇,做到远近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努力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对接起来,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合力,使“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互信之路、互利合作的共赢之路、和谐共处的和平之路、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对接梦想的圆梦之路。
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不能觉得“一带一路”只是纸上的概念,它与你我息息相关。在教育方面,比如它提出,4“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这意味着,首先,我们留学选择更多元,世界名校在向你我招手。其次,就业创业难度降低,国内没机会,还可以去国外闯闯,闯之前,记得先培训。
而且在文化方面,5“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电影节和图书展。”“沿线 45 《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全文)》
《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全文)》 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也意味着我们能敞开胸怀去迎接更多元文化的熏陶,对于我们的自身发展尤其是眼界开拓方面都有很大帮助。而且作为沿海城市学习的大学生,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是直接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它连接起了我们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第二篇:毛概一带一路材料
“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
和讯网消息 7月17日下午,由商务印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理论座谈会暨《世界是通的》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学逸夫楼举行。此书是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最新力作,与会嘉宾就王教授新书内容和相关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和互动。
和讯网智库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王义桅教授是和讯网《和讯座谈会》栏目访谈嘉宾,另请读者参阅《和讯座谈会:英国脱欧后德法或将重塑一个大陆性的欧盟》、《和讯座谈会:英国离家出走 欧盟迎闪崩风暴》
“一带一路”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指出,当今世界的难处在于理念、观念的冲突与对抗。原本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我们是认可的,戴高乐等在二战后基于维护世界和平所提出和建立的框架确实一定时期保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稳定。但70年代后出现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国际体系中的不公平、不正义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对国际体系产生疑虑乃至提出挑战。这主要是沟通不畅、理念不同。
如今全球化趋势还在,大趋势不会错,但一些国家为了各自利益,保护本国就业,出现了反全球化、贸易保护的情况,而协调规范机制却没有跟上,出现资本驾驭一切的不正常现象,资本涌在市场,操纵商品、债券等等。体现在地缘政治、大国冲突、观念冲突。
“一带一路”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应该做到落地、开花、结果,然后真正影响世界。要善于捕捉事物内在的规律,驾驭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永权指出,王义桅教授的研究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特色,具有全球化国际化视野,吸收了当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专家学者的观点,融贯中西。尤其是书中的实证研究对政策制定作用很大。
他希望,“一带一路”不光是倡议、理念,而应该成为一种学科研究,甚至成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研究怎样对外讲带有中国特色的“丝路故事”,让沿线国家及其人民能够理解其中内涵,真正惠及沿线人民,但要符合当地情况,注重沟通。
许永权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沿线国家有很多需求,而中国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中国就可以向这些国家施加影响。要挖掘中国文化内涵,建立文化自信,关注中国5000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丝路文化可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一带一路”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属性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陈甬军则在经济学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剖析,认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带一路”有三个属性:和平发展、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合作,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属性。习主席在7月1日讲话中指出,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陈甬军强调,“一带一路”也要讲究盈利和经济循环,中国通过外汇先导,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来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实际上也是在培育市场,中国可以通过项目本身获利,还可以通过所在国家经济发展后的税收反馈来盈利。这样,沿线国家实现了经济发展,而中国输出了产能,资本、技术走了出去,实现了双赢。
另外,“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欧国家,同样,此模式也可以西欧、非洲推广,其中欧洲比较特殊,因为这些国家往往不缺技术,而是确实市场和资本,也有中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总之,“一带一路”是关系到中国发展与对外开放有顶层设计的国际化大战略。
“一带一路”应重视民间交流
人大国发院的乌云毕力格副院长和李肖教授则在文化层面对“一带一路”的实施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乌云毕力格认为,“一带一路”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我有钱,你有资源,然后我们交易”的理念,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交往有相似之处,没有深入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难以达成真正长久的合作。
李肖指出,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时往往注重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而民间交流不足,沿线国家拉百姓没有感到多少实惠。基于历史的影响,沙皇俄国曾统治中亚100多年,俄罗斯至今对中亚影响很大,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不太好。而苏联解体后,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就开始了在中亚的深耕。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还比较专制,一旦发生政变或政局动荡,中国与他们的合作就变得困难甚至完全无法进行。所以中国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尤其是与当地拉百姓有关的交流。
“一带一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相均泳提出了“一带一路”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领导组织相对松散,顶层设计协调机制有待加强。相均泳指出,中央有“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各地方也都有推进“一带一路”的组织机构,但横向之间基本没什么交流,这就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二,“一带一路”配套服务体系还需要加强。现在有很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内公司需要向国外咨询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这对于中国企业的商业极机密和商业利益都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全国上下一拥而上,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己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大品牌,涉及到的地区都可以寻找自己的合理定位,但大家都蜂拥而上,无序参与,往往使总体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对沿线国家深耕少,比较急躁。以中亚国家为例,中国本身与沿线国家有着足够的历史渊源,但苏联解体后,德日韩早已进入中亚深耕,当中国在这方面落伍了。另外,中国领导人与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对执行的企业来说往往成了“政治任务”,沿线国家有漫天要价、趁机勒索的情况,致使中企毫无利润可言,甚至合作无法进行。
刘建飞:“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推进路径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常红 杨牧 彭婧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26日举行第四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50人论坛。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建飞分析了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主要机遇还有挑战,并提出了中国如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应对措施。
在刘建飞看来,全球治理,是摆在世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要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多边平台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的机制。我们不仅要通过多边外交来获取一些外交的成果,更主要的是推动全球治理,通过多边机制推动全球治理。”
刘建飞提到,“‘一带一路’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国内发展,同时统筹中国对外开放的外交基础下,提出的一个非常有新意的概念。” “实际上也是全球治理,在实践中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全球治理的一种推进的路径,我们怎么去参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是我们的重点。”
在谈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主要机遇时,刘建飞提到,首先,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显示出了能力不足,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逆全球化的潮流,他们对推进全球治理是不积极的,也拿不出有效地治理方案。这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机遇。”其次,中国崛起使中国具备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力。过去我们在有限的领域去参与,很难说在全球治理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再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球治理问题。“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来讨论这个问题,并且把全球治理与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机遇。”
刘建飞提到,除了机遇需要了解,挑战更需要我们的关注。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第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比较晚,历程比较短,话语权、主导权还不够。中国自己的综合国力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也相对有限的。二是,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易引起西方大国的疑虑甚至抵触。三是,中国在国家治理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像国家领土、海洋权益的争端。“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刺激相关国家在外交上战略上倒向西方大国,并且为西方大国抵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助力。”
综合中国在全球治理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如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刘建飞建议,首先,应该积极地参与,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我们参与全球治理主要是提出“中国方案”、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价值。用中国智慧提出切实可行的、能被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治理方案。”其次,发挥协调人的作用。“中国可以扮演协调人的作用,像今年中国杭州举办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最后,在推进全球治理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同大国的关系。“大国对抗,不可能有有效的全球治理,有机地协调好大国关系同全球治理两者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2016年6月起,中欧班列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深蓝色的集装箱格外醒目,品牌标志以红、黑为主色调,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理论基础
两极世界理论作者撰文声称,该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使理论中关于第三代两极世界进程的先经济后政治的合作步骤原则、先中亚俄罗斯后南亚东南亚再中东非洲最后欧洲的地缘推进原则、先竞争性领域后自然垄断性领域再公共产品性领域的产业递进原则从理论走向了现实,特别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础提出的产权合作递进原则得到了初步体现。
影响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使命: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39] 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9] 两极世界理论作者撰文声称,该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使理论中关于第三代两极世界进程的先经济后政治的合作步骤原则、先中亚俄罗斯后南亚东南亚再中东非洲最后欧洲的地缘推进原则、先竞争性领域后自然垄断性领域再公共产品性领域的产业递进原则从理论走向了现实,特别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础提出的产权合作递进原则得到了初步体现。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对世界形势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后,郑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宾客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将“一带一路”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更是赋予了“一带一路”对全球全新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伟大的事业和伟大的实践。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直面与全球经济贸易低迷和发展鸿沟日益扩大的挑战,庄严承诺建设将由沿线各国共同商量、成果将由沿线各国共同分享。
“一带一路”建设弥补治理赤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战后构建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遭遇严重挑战,多边贸易谈判迟迟没有进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重困境,西方国家内顾倾向加强,“逆全球化”思潮在欧美国家泛起,排外情绪日益抬头,全球经济治理举步维艰,贸易和投资规则和机制碎片化严重。在以前西方主导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正在失去动力,各国在开放还是闭关自守彷徨之际,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指明了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方向,为世界提供了全新公共产品,为全球弥补治理赤字。
“一带一路”建设弥补发展赤字。战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发达国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规则有利于西方国家不利于其他国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发展中国家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苦苦挣扎,发展时断时续。世界的发展鸿沟从整体看,并未因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缩小,反而日益扩大,其根源就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被资本主导和西方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所边缘化,没有充分享受到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一带一路”建设纠正了过去经济全球化的偏差,不把眼睛盯在发达国家的市场,而是把建设重点亚欧大陆,直面中亚和中东的战乱之弧贫穷落后的现实挑战,以交通、能源、通信、农业等基础建设和互联互通为先导和抓手,让沿线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破解消除贫困和共同发展难题。“一带一路”通过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缩小发展的鸿沟,弥补发展赤字。
“一带一路”建设弥补和平赤字。“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由于长期没有解决贫困与发展问题,不少附近国家成为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难民移民等诸多问题的策源地。直到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恐怖主义依然严重,也门、叙利亚战火纷纷,乌克兰争端长期化等等。在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或者独自应对。“一带一路”通过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形成合力,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通过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破解战乱、恐怖主义、难民移民等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宁,弥补世界的和平赤字。
“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还在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世界笼罩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阴霾之下,小国命运为大国政治所主宰。“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开放包容,欢迎任何国家参与,不排斥任何第三方国家;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尊重彼此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由上可知,“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个重要倡议,更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起来之后为世界所作出的超越资本的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中国为推动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
第三篇:一带一路小论文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各国之间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曾在古代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的发展,是一条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重要意义的通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之一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有助于加快西部发展步伐,助推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并进。同时,一带一路涵盖了中国中西部和沿海省区市,紧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将助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增进信任理解,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
探索经济增长之道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大创新。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实现全球化的平衡,正推动全球再平衡。鼓励向西开发,向西推广中国伏质产能和比较伏势产业。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进一步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
一带一路不但能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还能与邻国友好共处,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发展与飞动力和增长点。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通过主办高峰论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打造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更便利的联通条件,更好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正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这一地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够便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9月7日,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能够促进上合组织内部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可将经济合作惠及周边的南亚和西亚区域,进而使得全球经济都能够受益。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二,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第四篇: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实施的原因
姓名:
班级: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3年9月、10月,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文将简要地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论述“一带一路”实施的原因。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原因;政治;经济;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东边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西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二、实施 “一带一路”的政治原因
1.我们国家崛起,到今天为止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但是我们崛起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应该说是历史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我们是世界上陆上邻国
【1】
学号:
本 【1】百度百科 一带一路 最多的国家,大家可能没有这个印象,我们周围有14个邻国陆上,那么海上还有很多个邻国。当然说邻国多有的时候也是好事,就是说合作的朋友多。那么坏事就是变得很复杂,我们周边态势变得很复杂,因为对美国人而言,他最大的地缘政治目标就是要谨防在欧亚大陆上出现一个能挑战它地位的强权。那么它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在对手的周边找一个脆弱地方,给它施加一点影响,给对手造成巨大的麻烦。美国重返亚太,所做的事全部是这种,在缅甸搞的事,在南海搞的事,等等。所以我们面临的地理安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
2.另外一方面,我国周边有渤海、黄海、东海还有南海。而在这些海之外,都是一个岛列。我们要进出太平洋到印度洋去,会受到这些岛国的限制。而且我国对欧洲、非洲出口的货物都要经过南海,经过马六甲海峡,然后才能到印度洋,才能出口到欧洲。总体而言,其实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完全拥有海洋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叫半封闭的拥有海洋的国家。所以我们受制于人的那种情况非常严重。
再者,美国对华的围堵日趋明显。美国,在欧亚大陆上出现能挑战它的国家,所以其实它对俄罗斯打击,对欧盟也是打击的,那么对中国就更不例外了。包括所谓的亚太太平洋战略,支持日本、菲律宾与我们对抗,等等。所以总体上我们周边确实是很复杂的。而且目前我们海上面临的矛盾和压力也是日益升级的,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
因此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与更多的国家成为朋友,减少敌人,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显然,往东进行合作几乎不可能进行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已经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进行封锁,在韩国布置萨德系统、南海问题、钓鱼岛等都与美国有着密切联系,其目的显而易见----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以抑制我国经济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经验,于是我国选择向西亚发展,实施“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战略。
三、经济原因
1.“一带一路”能消化产能过剩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不完全的官方统计,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72%、73.7%、71.9%、73.1%和75%。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率至少有30%,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远高于其他各主要经济体。如果考虑到在产能如此之高的情势下,仍然有许多的投资和在建项目正在进行中,那么等到未来几年这些项目完成的时候,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为了解决产能过剩就必须有效地出口商品,而且亚欧地区有广阔的市场,因此“一带一路”有助于消化产能过剩。2.一带一路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与金融整体发展进程,而且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及全球推广提供了更广泛、更便利的机会,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推动力量。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国际经济、金融战略协同发展模式,无疑是实现中国大国崛起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3.带动周边小国的发展
“一带一路”使沿线国家及地区顺着古代丝绸之路奠定的良好历史基础,进一步发展新型贸易关系。它有利于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提升互联互通程度,符合国与国间合作形式多样化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正为全球贸易合作搭建一个良好平台,让参与国从中国的努力当中感受一份共荣,收获一份发展。
【2】 2.朱宁.中国产能过剩背后的思考
第五篇:一带一路论文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其共同特点是都以中亚为轴心,但通达的目的地却差别很大。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从而扩大自己经济、能源安全的外延,并更加有效地拓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相比之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计划更详,范围更广,涉及国家、地区更多,受益面更大。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和更强调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因此,这一构想不仅受到中亚各国,也受到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以及如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赞扬和积极响应。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成为各国走向共识的合作构想。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边保障;而与中国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此外,本地区国家之间合作关系发展的成果,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与海湾国家、与南亚和西亚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东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二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三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的重要议题。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有关国家都可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其三,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