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控学生的话语权五招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调控学生的话语权五招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七年级)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而作为话语权的动态表现形式的言语活动,既是学生思想发展、情感态度发展和知识能力发展的外化行为,又是评价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能否准确而灵活地调控课堂节奏的重要参数。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话语权也就成为了新课程中最为活跃的课堂元素。可是当我们理性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时,不难发现学生话语权的呈现方式和话语环境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话语权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从教师的话语场中剥离出来,它只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附属品,缺乏主体性。二是学生的话语权只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其他学生犹如看客听众,缺乏普遍参与性。三是学生的话语权被看似热闹华而不实的“满堂问”、“群言堂”所粉饰,缺乏探究和发展性。上述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必然会影响学生话语权“质”的回归,甚至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和无序。
一、由点到面,激发学生话语权的整体参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的确,教师要想拨动隐秘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话语权”这根弦,就得事先校音定调。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等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提问的“音调”应立足学情,音域宽泛,尽可能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如我教授《背影》时,提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谈谈你眼中的„父亲‟”,两者对调控学生话语权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前者是一个问题,问的结果直接指向了提问者的标准答案。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话语权活动空间较为狭窄;后者是“谈”,是一个导向丰富的话题,学生的话语权可以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并生成许多高质量的问题。在这个话题情景下,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学生话语权的参与率就会明显提高。
二、拣选重点,主导学生话语权的主体探究性
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轻重主次显得繁杂而无边际,那么学生的言语活动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话语权因缺乏探究性,就可能蜕变成翻版的“满堂问”。宋代王安石说过:“词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取之不固。”教师提问要做到既“专”且“固”,就必须删繁就简,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我教《最后一课》时,放弃了原定的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归纳、写作特点小结等繁琐而陈旧的教学设计,而预设了“小弗朗士是不是一个好学生、韩麦尔先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样两个大问题,让学生从文本中找话由找根据。“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学生个个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引出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前后变化的原因,理解了失去国土对人心的震撼,自然而然就深入到了爱国这一主题。学生也为自己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而兴奋不已。
三、无中生有,拓展学生话语权思维空间的多向性
而是需要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不是凸现在文字的表面,(歌德)。“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关照和欣赏”“无中生有”就是大胆想象,这种“自由大胆精神”的实践和尝试。教师要在文本的“无”处通过对比辨析、求异论辩、迁移创设、联想拓展等思维方式,制造“有”的内容,引导学生的话语权向空间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如我教《最后一课》,讲到“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做了个手势”时,我让学生联想拓展:此时时景如果要你设计韩麦尔先生想说什么,该如何设计?比较你设计的话题跟原文的“动作”哪一个更有说服力?通过想象对比,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又能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四、求同存异,立足学生话语权的持续发展性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已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时教师急功近利而忽略了“教学艺术的本质”。如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案或置之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种缺乏甄别和宽容的评价,必然影响学生话语权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求同存异的发展观中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我教《我的信念》一课时,当讲到居里夫人拒绝申请镭的专利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同意居里夫人的这种做法吗?”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同居里夫人的做法。有一位学生提出他自己的观点:“我不同意居里夫人的这种做法。我会申请”“那你该怎样做呢?”我反问道。“如果我是居里夫人,镭的专利权,用获得的报酬来改善实验条件。”我当时给予的评价是“从现实出发,更利于搞好实验,是一种很切合实际的做法”。这一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行使话语权的积极性。以后提问,该生总是踊跃发言。
五、收放并举,调控学生话语权的价值取向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多元的文本解读,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的话语权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当然,这样的语言环境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话语权可以“天马行空”,教师那种放而不收或收而无度的做法只能导致违背文本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创新”,如“武松打虎是不爱野生动物的表现、”“牛郎趁织女在洗澡时拿走织女的衣服是不道德的”等。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既要“善放”,也要“善收”。我教《愚公移山》组织学生讨论“愚“引导者”公移山的精神意义之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劈新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学生的回答或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该文的学习目的,把学生们讨论的意识引到“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代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地讨论问题。
总之,要想有效控制学生的话语权,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更要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的“经营”之道。学生的言语哪怕是一粒沙子,在我们的悉心“经营”和呵护下,也定会变成熠熠生辉的珍珠。当学生不是为教师而言说,而是为自己而言说的时候,真正的自由民主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与创造力的课堂才会真正呈现。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课堂学生话语权的调控(精)
浅谈语文课堂学生话语权的调控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而作为话语权的动态表现形式的言语活动,既是学生思想发展、情感态度发展和知识能力发展的外化行为,又是评价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能否准确而灵活地调控课堂节奏的重要参数。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话语权也就成为了新课程中最为活跃的课堂元素。可是当我们理性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时,不难发现学生话语权的呈现方式和话语环境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话语权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从教师的话语场中剥离出来,它只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附属品,缺乏主体性。二是学生的话语权只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其他学生犹如看客听众,缺乏普遍参与性。三是学生的话语权被看似热闹华而不实的“满堂问”、“群言堂”所粉饰,缺乏探究和发展性。上述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必然会影响学生话语权“质”的回归,甚至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和无序。
一、由点到面,激发学生话语权的整体参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的确,教师要想拨动隐秘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话语权”这根弦,就得事先校音定调。学生由于受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等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提问的“音调”应立足学情,音域宽泛,尽可能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如我教授《背影》时,提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谈谈你眼中的‘父亲’,两者对调控学生话”语权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前者是一个问题,问的结果直接指向了提问者的标准答案。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话语权活动空间较为狭窄;后者是“谈”,是一个导向丰富的话题,学生的话语权可以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并生成许多高质量的问题。在这个话题情景下,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学生话语权的参与率就
用心
爱心
专心 会明显提高。
二、拣选重点,主导学生话语权的主体探究性
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轻重主次显得繁杂而无边际,那么学生的言语活动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话语权因缺乏探究性,就可能蜕变成翻版的“满堂问”。宋代王安石说过:“词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取之不固。”教师提问要做到既“专”且“固”,就必须删繁就简,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我教《最后一课》时,放弃了原定的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归纳、写作特点小结等繁琐而陈旧的教学设计,而预设了“小弗朗士是不是一个好学生、韩麦尔先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样两个大问题,让学生从文本中找话由找根据。“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学生个个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引出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前后变化的原因,理解了失去国土对人心的震撼,自然而然就深入到了爱国这一主题。学生也为自己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而兴奋不已。
三、无中生有,拓展学生话语权思维空间的多向性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不是凸现在文字的表面,而是需要“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关照和欣赏”(歌德)。“无中生有”就是大胆想象,这种“自由大胆精神”的实践和尝试。教师要在文本的“无”处通过对比辨析、求异论辩、迁移创设、联想拓展等思维方式,制造“有”的内容,引导学生的话语权向空间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如我教《最后一课》,讲到“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做了个手势”时,我让学生联想拓展:此时时景如果要你设计韩麦尔先生想说什么,该如何设计?比较你设计的话题跟原文的“动作”哪一个更有说服力?通过想象对比,学生既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又能领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四、求同存异,立足学生话语权的持续发展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2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已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时教师急功近利而忽略了“教学艺术的本质”。如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案或置之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种缺乏甄别和宽容的评价,必然影响学生话语权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求同存异的发展观中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我教《我的信念》一课时,当讲到居里夫人拒绝申请镭的专利时,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同意居里夫人的这种做法吗?”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同居里夫人的做法。有一位学生提出他自己的观点:“我不同意居里夫人的这种做法。“那你该怎样做呢?”我反问道。”“如果我是居里夫人,我会申请镭的专利权,用获得的报酬来改善实验条件。”我当时给予的评价是“从现实出发,更利于搞好实验,是一种很切合实际的做法”。这一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行使话语权的积极性。以后提问,该生总是踊跃发言。
五、收放并举,调控学生话语权的价值取向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多元的文本解读,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的话语权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当然,这样的语言环境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话语权可以“天马行空”,教师那种放而不收或收而无度的做法只能导致违背文本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创新”,如“武松打虎是不爱野生动物的表现”、“牛郎趁织女在洗澡时拿走织女的衣服是不道德的”等。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善放”,也要“善收”。我教《愚公移山》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之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劈新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学生的回答或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该文的学习目的,把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生们讨论的意识引到“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代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地讨论问题。
总之,要想有效控制学生的话语权,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更要懂得引之有法、导之有序、放之有度、收之有益的“经营”之道。学生的言语哪怕是一粒沙子,在我们的悉心“经营”和呵护下,也定会变成熠熠生辉的珍珠。当学生不是为教师而言说,而是为自己而言说的时候,真正的自由民主发展和充满生命气息与创造力的课堂才会真正呈现。a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调控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调控中心
一直从事收费的我,经公司人员调动,在8月3日下午召开大会时,局领导宣布了所有调动人员名单,我从原来的上杰收费室调动到了现在的调控中心,从事调度与监控工作。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与培养,我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调控工作。
从到调控中心报到之日起,我就积极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并不断的向各位师傅们学习业务技术。作为生产一线的电力工作者,深知业务技术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扎实过硬的业务技术,才能在企业中才能立足。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技术、新科技不断出现,电力行业也不例外,调控工作从手动控制模式变为电脑控制模式,大部分工作要在电脑上完成,比如:每天所需做的报表都是电子版的;操作票和运行日志是在系统中进行的;工单也是通过网络与市公司互相发送的。
自从成为一名实习调度员后,每时每刻我都在努力学习,时刻集中精力,了解和掌握电网的最新情况,并学习分析电网运行情况,分析系统负荷、电压、无功,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只有对电网运行高度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早作打算,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故中快速、安全、高效地处理事故、故障,才能减少客户停电时间。在工作中,我始终要求自己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次的停电检修、事故处理,都应跟着师傅学习怎样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网损,提高电能质量。
电力调度需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持续可靠供应,这是电力调度员的职责和使命。只有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大量的调度操作中锻炼、培养自己严格执行调度规程和相关制度的良好习惯,才能对设备异常、事故处理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快速正确的处理,坚决不给误调度、误操作留下“半寸土壤”,确保每项操作准确、快捷、到位。
调度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调度人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等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个人工作应顾全大局,时刻把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己任。与大家多交流思想,多沟通情况,增进理解和支持。而且多换位思考、多思考自省,对别人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少猜疑、少争辩、少指责,以诚相待,同舟共济,团积奋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拼搏奋进的高效团队。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应该坚持立足本岗,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能与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电力事业的需要。我将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我局电力事业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四篇:学生班级心得体会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1
历时三天的成都培训,收获颇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大春题为《班级管理中的言语沟通艺术》的讲座,讲座分别从“班级管理中的表达艺术”和“班级管理中的倾听艺术”这两方面入手,结合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管理案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机智诙谐的四川话,对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提出了“让人接纳”“接近别人的表达十招式”两种积极表达的策略和“积极外表”“同理之心”两种用心倾听的策略,让人受益匪浅。
刘院长的讲座让我们明确了班级管理的启示是:少用消极性、破坏性言语,多用积极性、建设性言语让人接纳,改变成长。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感染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高超的语言表达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除了能够用积极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还要还要学会倾听策略,不仅要有积极地外表,还要抱有同理之心。作为老师,不能居高临下,而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与学生如朋友般交谈,推心置腹,认真聆听,耐心解答。教师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理性的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种情况。
刘院长的讲座,事例贴近班级管理的实际,可操作性强,对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来说,可谓雪中送炭,让我们汲取了课堂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促进了管理班级和课堂教学水平的发展,对我们正视自己、扎根课堂、潜心从教都有着启发意义,也必将对我们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2
学风建设一直是班级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一个班级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班班风的形成。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是衡量和评价这个班级学生素养,班级的环境以及班级体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志。
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
学风不是自发形成的,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主体必须自主提高对学习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以成长成才为内驱力,形成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克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厚积人文学科的底蕴;在科技大发展和激烈的人才竞争条件下,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理性的远景性学习目标;以崇尚真知,成就自我为基点,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升入大学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老师和班委成员的带领下,我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找到了适合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班级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同学们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在学习上,在各项活动当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班委会的成员,也起到了模范作用。这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更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我们从良好的班风中得到了实惠: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勇于创造。
学习是一个逐步上升的学习发展过程,是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了解、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的飞跃。
一.勤为第一要素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学习者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善于自主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道也,进乎技矣”,学习者必须善于自主思考,并积极寻求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在信息时代还必须善于利用快速反应的信息资源。
三.勇于创造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有创新意识,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形成原创性学术成果,要大胆质疑,不唯上唯书,不僵化守旧。创新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象征,是学习主体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追求和品格。
同学们之间的刻苦学习,精诚合作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带动了一般班级的活力,竞争但不封闭,主动但不偏执,良好的班级学风决定着我们一定不会落后,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受益于此。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班集体会更加富有凝聚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3
作为班主任,我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一直在学习魏书生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方略。魏书生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其语文教学改革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其成功的班级管理是息息相关的。而其成功的班级管理与其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观念又是分不开的。
其一,人人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班里找到自己的岗位,让人人都有事做。现在,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岗位。每一个孩子都把它当做一种责任,都能够尽全力把工作做好。我班生活部的委员,负责管理饮水机。每天,这个细心的小孩都会早开晚关,甚至有一次生病没来,居然和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没去学校,同学们能喝到热水吗?”真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第二天来上学了,我对他说:“你总算来了,昨天你不在,饮水机都没人看护了!你的职位太重要了!”孩子脸上迅速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其二,培养小干部,成立班级核心管理机构。这是一种信任关系,也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更是自己能力的显现。在本学期,我特别召开了一次班干部“竞选大会”,参选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竞聘岗位。经过孩子们精心准备、精彩“演说”,最后由全班学生投票。既然选出了班级领导班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去管理,充分挖掘孩子的能力。而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孩子服务,当孩子迷茫时给予指导,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相信,只要我们全班上下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定会打造出一个健康向上、阳光朝气的班集体!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4
1、民风民俗民居教育,渗透民族文化
中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根基,如汩汩细流溶进了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在学校通过日常教学和德育课程,有机渗透民族文化。
(1)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精神
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无不蕴藉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对祖先的缅怀、对未来的向往和渴盼。结合少先队活动课和各个学科的教学,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和纪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坚定他们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2)民族智慧代代传,弘扬24节气文化
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中,有步骤地进行24节气的教学和设计,使学生认识节气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科学课上就可以开展相关的种植活动,加深学生对节气的认识。“立夏立蛋”这些民间俗语包含哪些有趣的传说故事,延伸到课堂之外,引领学生开展有趣的探索之旅。
(3)生命溯源探访,传承12生肖民俗
作为中国独树一帜的生肖文化,至今仍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辉。每个生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认识12生肖,了解生肖有趣的传说典故、传统文化,动手做一做、剪一剪、画一画,在学和做中加深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2、国学经典每日诵读,立志立德立人
有效利用各年级的国学经典读本,开展晨读、日有所诵活动,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汲取精髓。通过诵读、背诵、表演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启迪智慧,涤净心灵,让学生笃学慎思,静心敛意。
3、和美校园文化创建,情智书香育人
优美和谐的校园和安静舒适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入情入境、安心学习的保证。绿意盎然的树木,芬芳鲜艳的花儿,优雅宁静的氛围,再配以校园宣传栏、班级壁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常规德育美育养成,锻造和美人才
完善美德课程的评价体系,利用升旗、演练等仪式感较强的活动契机强化渗透美德教育。在班级组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5
责任感是道德情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所属的群体、生活的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的自觉态度,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等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学生如果缺乏责任感,必然会影响集体交给的任务的完成,必然会对个人的品德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影响其全面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反之,则会变成一盘散沙,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呢?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以爱育爱,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
情感因素的核心是“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对家庭,学习的责任心,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便在校门口挂上这样的标语:“热爱你的妈妈吧”。可见,“爱”是责任感的基础。一个热爱自己、他人、家庭、国家、学习的学生自然就会对这些产生责任感。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以爱育爱,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实践中能体会到,教师是影响学生责任感形成的主要人物,要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柔、激情都凝聚成对学生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这种细致而高尚的爱,激励学生去拼搏,去爱我们这个世界。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便会在爱的氛围中奠定责任感的良好基础。
二。相机诱导,在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感知责任感
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例中弄清什么是责任感。在具体操作中,我考察到低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避免词语解释式的生硬讲述,而是列举出许多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农民辛勤劳动,种好庄稼是他们责任感的表现、工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责任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发言踊跃。最后,我问“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认真学习”,进而我又问: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你认为还应尽哪些责任?学生们纷纷答出“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帮助同学”等。接着,我又问:在家里你又该尽哪些责任呢?学生又能答出“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等,由此可见,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责任感,并且知道自己有哪些责任。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责任感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不同年段所要达到的责任感目标。在这些目标导向下,规范自己的言行,加深对责任感的理解。
三.榜样激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学习得来的。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教育者是第一榜样,自身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染力,因而,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即“以性格培养性格,以心灵塑造心灵”。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以一种榜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教师责任感真强”从而产生我们也应该这样的念头。
其次,注意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大力表扬班上富于责任心的人和事,组织榜样者向全班介绍各自的动人事例,还给他们记上光荣册,以激发全体学生向先进学习的思想感情。
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件件小事中形成责任感
马卡连柯说:“无论在生产上,课堂上或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的责任心的基础,即强烈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就得抓紧小事不放松,以便日积月累,瓜熟蒂落取得成果。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班上一张椅子倒在地上,挡在路中间,上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绕它而过,没想到把它放好。这时一个女生主动把椅子移开摆正,我抓住这一件小事,在班上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称赞她有极强的责任感。又如,班上每天的值日生,在工作完成优秀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6
“每天六点多就起床,睡眠不足,训练紧张,胃口不好。不过,我倒是越来越健康了,你看我这脸”一个同学苦笑着说。的确,脸是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圈,这七天来的军训不是玩虚的。不过虽是军训的最后一天,在军训场上的却是一张张丝毫没有倦怠的笑脸,依旧神采飞扬
练,就这一个字
在烈日下,重复着简单而枯燥的稍息、立正,在清晨微凉的雨中,齐步、跑步、喊着嘹亮的口号,在飞扬的沙土中,反复操练着军体拳的一招一式,这七来天的军训生活真可谓煎熬。而教官们也几乎没有一个还是好嗓子。在操场上训练的滋味的确不好受,毒辣辣的阳光肆虐扫荡,一片阴凉的休息地也没留下。而我们军训的目的就是要从这高中第一课中,不仅要练出个“军人样”,还要学会忍耐,学会坚持,学会同甘共苦,学会适应。“军训是什么?练,就这一个字!”一位新生说道。
教官也“疯狂”
在教官的鼓动下,同学们“放肆”地拉起歌来。“来一个!来一个!”“冬瓜皮,西瓜皮,不唱就是耍赖皮!”于是,《团结就是力量》从这边拔地而起,那边《打靶归来》赢得阵阵掌声,“周杰伦”才唱罢,“林妹妹”又登场各地风味,经典流行,齐聚一堂,歌声、笑声,此起彼伏。短暂的军训休息时间成了赛歌会,好不热闹!而此时教官也一改往日的一脸严肃,和同学们一起“疯狂”起来:一会儿担当指挥,一会儿客串主持。同学们自然也不放过教官,“教官,来一个!来一个!”教官们大大方方露一手,雷鸣般的掌声又再次回荡在训练场上。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7
我们这次团日活动是以“精彩大学在于规划,卓越人生在于行动”为主题,目的是让我们同班的人可以更快的熟悉,更快地学会合作以及更好地相处。我们也很期待这次的团日活动。
活动之前,我们也切身的感受到了策划者们的辛苦和用心,他们为了搞好这次的活动,开了多少次会,熬了多少次夜,做了多少工作,这些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到,但能亲身感受到他们的认真和负责。对此,我很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精心策划,感谢他们的细心准备,同时也感谢他们给我们大家一个嬉戏的机会。
活动中,我们都很配合。积极地参加活动,虽然现场有点混乱,但这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我们一个班有五十多人,场面的确不好控制。但总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我们顺利完成了我们的活动。
在这里,我也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活动情况,首先,我们等同学们到位之后,跳了一个舞,江南stely,这是一个多人合作完成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体会到了默契配合的重要性,也让我了解到一个团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配合,就好比踢足球一样,一个人踢得好并不能赢得胜利,团队的良好配合才是取胜的关键。接着,我们也没有多做休息,很快就开始了我们的第二个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寝室合唱,考验的是我们是配合能力,还有平时对歌曲的积累能力。这个活动,一方面,考察了我们的知识,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合作能力。我认为,这是很成功的,有时我们不在乎活动中比赛的结果,但当你融入到那种氛围中时,你就会想要取得胜利,这也是我们这一代的个性。
也许很多年之后,当我回想起那个温暖的午后,我会打心底里流露出一抹最甜的微笑,可爱的120xx7道桥,我爱的120xx7道桥!
学生班级心得体会8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保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也不可能安下心来学习。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说一下我对班级管理的理解。
一、班级的卫生
一个班级的卫生非常重要,它直接反映着你的工作态度。在班级卫生方面,我采取责任到每个人,在值日表中,我把卫生分好,谁扫地,谁擦黑板,谁擦墙壁,谁倒垃圾……这样把卫生分给每位学生,如果,今天的卫生做的不好,直接就能知道是谁失职,然后就及时督促其把卫生做好。其实班级的卫生就是靠班里的每一个人保持,如果人人自觉了,那班级卫生就迎刃而解了。
二、班级纪律
1、早读,午读
每天早上,我会早到班里,在黑板上明确早读任务,一三五背哪几首诗,或者背哪位诗人的诗,二四读哪篇课文,让学生按黑板上的要求来做,就不至于出现学生到教室后说话,聊天,无目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同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在表扬栏中写上其名字并加以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做好。午读也是一样,每天中午放学后,我在黑板上写好中午写字的任务,让同学们中午来了之后,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2、班长
每个班都有班长,而且班长的人选要非常用心。因为,选对了人,他会成位你工作上的小帮手,反之,效果则大相径庭。在班里,我选了两个班长,李z,聪明伶俐,最重要的是会办事;于z,很聪明,也很调皮,但最主要的是组织能力比较好,且整队迅速,成了我不可缺少的小帮手。
3、学习
在学习上,采取分小组,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别选出小组长,每天的作业都有小组长亲自检查,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小组的人不可太多,如果人太多,容易检查不完,这样一拖再拖,反而起不了效果了,因此,每组最多八个人,有一个组长检查其他,然后及时汇报今天的作业情况,然后再由老师做抽查,对于作业完成不好的同学,由组长盯着做好,采取一扶一的政策,使班级的每位学生都进步。
4、好课前准备。
课前小铃后,安排学生背诵古诗或者读课文,每天安排一位同学,一周做一次总结,对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并在下周继续安排领读,这样,学生不仅都能积极的参与,而且由好的同学做榜样,同学们有了努力的方向。长期下来,课前迟到和打闹的现象就少了,慢慢就形成了课前朗读的好习惯。
5、在书写方面
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使写字课起到切实的效果,建议:一年级音乐可取消。又如,在学习生字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和注意人容易写错的字,我会花一节课的时间来讲生字。为了使学习生字不死气沉沉,我利用“小老师教生字的方法”或领读的方法教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而且注视黑板的精力也集中,对他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能严格约束自己。不仅如此,还要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部队,没有一个出色将领的领导、管理,很可能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遇有困难或敌情,定将一触即溃。同样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将领”,对这个班级的影响极大。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素养问题极为重要。
班主任要具备的素养很多。有人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平时要做的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此言不虚。的确,通常学校里的一些常规工作都得由班主任布置下去,而班级工作又得常抓不懈,偶尔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学生还要添点乱什么的,因此班主任需要有很大的耐心。我们有许多班主任非常认真,非常敬业,他们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工作也会做得不错。但是,如果要做出类拔萃的班主任,要有高的追求,就不能安心于做“最小的主任”。一个班级虽然人少,但是正如战国名将吴起所说,管理人多的军队与管理人少的军队是一样的。班主任志当存高远,要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班主任所要具备的素养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点:
班主任要德才兼备。德的内涵包括个人品质、伦理道德、政治品德;才指才智、才干、才华,等等。古代成功将领都是非常注重“德”的。三国时刘备便以仁德闻名天下,在遭到曹操的追击时,宁愿跟着老百姓一起走,而不愿抛下老百姓单独逃跑,虽然最后被曹兵追上而险象环生,但是因此赢得了民心。古人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领导人的德之重要性。宋朝司马光明确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
孟子说“舍生取义”,把义放到了比生命还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作为“义”之化身的关羽,为了义而“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义而“过五关斩六将”,为了义而“华容道捉放曹”,他的行为被后人津津乐道,视为“义”的典范。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善于用兵着称。他的军队,常常以少击多,以五百人、八百人打败金军几千人,几万人,金兵哀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治军,除了严之外,更强调“恩”。部下如果生病,岳飞会亲自探望,亲自熬汤煎药,部下将领中如果有人远征,岳飞就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他们的妻子,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部下战死,岳飞亲自参加葬礼,凭吊死者。所以从普通士兵到将领,无不感恩戴德,愿意以死相报。战斗中,人人向前,从来没有怕死退缩的。义也好,恩也好,都是德在具体情境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