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典型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考察报告
威海荣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悟
为学习先进地区课堂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化我市课程改革,切实解决课改进程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问题,5月6日—7日,寿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教办业务主任和初中业务校长共计52人,参加了威海荣成之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我代驾出征,有幸观摩了荣成第三十七中、实验中学和第二十七中的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此行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
一、考察学习的过程
本次山东典型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考察,听取了兖州一中原校长杜金山的《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探索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的实践》、青岛即墨二十八中校长李志刚的《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杜郎口中学高俊英副校长的《“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实施》和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等报告。实地考察了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在两校的实地考察中,既聆听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也听取了全面开放的随堂课;既听取集中的经验介绍,也参与了学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既看到了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观赏了优美而充满活力的课间操等学生活动;既感受了浓浓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深切感受到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的独特的校园文化。这次考察学习,让我们从理性到感性都感受到了山东典型名校的改革阵势,使我们所有参与考察的同志深切感受到改革的形势逼人。
二、典型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
(一)兖州一中“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1.简单又不简单的“35+10”
这是兖州一中的课堂时间分配,也就是课堂模式。说其简单,只是简简单单的数字组合、时间分段;说不简单,那却是他们研究几年的心血,是“循环大课堂”的组织精华。
“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
基本原则:预习先到,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学生)难引,少讲(教师)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强制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不得代替。2.复杂又不复杂的“三步六段”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
课前:
教师工作:(1)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本班特色的预习提纲。(2)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
学生工作:(1)通过预习解决AB两级问题,对CD两级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A.识记级内容;B.理解级内容;C.应用级内容;D.拓展级内容。
课中:
按照六段模式进行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交流者: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后:
教师工作: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学习方案。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节教学内容。
3.“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的重心转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对一课内容来说,老模式是先以教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本模式是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有老师参与(点拨)。4.“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抓手——“导学案”(1)导学案编写的意义与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1.6厘米左右,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课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层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3)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①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②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③知识前移: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高、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④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⑤问题设计: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间的层次性、逻辑性,要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秦,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⑥学习反思: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作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⑦作业布置:
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⑧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①②③⑤⑦是显形的,④⑥⑧项为隐形而需生成的。
5.“35+10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规范
①必须做到一课一案:去上课的老师手里必须有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学生在下课前10分钟要拿到新的导学案。
②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前35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到35分钟时必须将上一节课的导学案收回,后10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一分钟必须给各学习小组分配下节课的展示任务。
③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④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
⑤杜绝导学案简单化、剪贴化、粗放化。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导学案指导的方向学习,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和谐互助”高效课堂 1.“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过程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浪潮。
①典型探索。即墨二十八中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②校本教研。学校对于时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全力支持。数学教研组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并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全组推行并取得有效成果。2005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对这个本土化、原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全校推广。
③科研锤炼。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即墨市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普教科专家论证修改后,又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④总结推广。即墨二十八中在推广上采取“三步走”策略,2004年在数学组试点实验,2005年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展开研究,2006年全校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集出版了《灵动的课堂》,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2.“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展示
(1)以教学模式为载体
现在即墨二十八中所有学科都已经依据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类课型“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 教学模式,每节课均以各类模式为载体。下面通过数学新授课展示模式流程:
交流学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
交流学习:一是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旧知识。二是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包括对概念、例题、课本习题的掌握情况,并相互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习情况。
互助探究:一是让预习充分的师徒到讲台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渗透教学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二是师徒按照规范的步骤对概念、例题进一步讲解。师徒几人对预习过的课本习题进行板演,师傅批阅,其他学生补充。师徒互相纠错并讲解。
分层提高:一是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l—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二是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总结归纳: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二是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巩固反馈:一是教师出示一到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当堂检查或师徒交换批改,或自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二是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和谐互助”课堂突出“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3)以高效为特征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点对点的结合,极大地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
(4)以丰实为标志
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标志是在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和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互助学习,张扬个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
(5)以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问题预习模板单》 《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几乎每个环节都“一学一导一练”,钱梦龙先生的“以训练为主线”在“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6)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为指导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一个“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这不是否定老师的“教”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导”,是“学”的依赖,是“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导”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7)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8)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3.“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1)师友科学管理,奠定互助基础
①关于师友的划分
班主任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性别搭配、交往能力等方面,采取优化组合的方式,按照优秀与一般,良好与较弱的均衡标准,实行动态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师傅。
②关于师友的职责
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友创新思维,激发灵感,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全面管理。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和学习指导,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以此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③关于师友的培训
师友培训以课堂集体培训和课堂个别培训为主渠道,以专题培训为主要手段。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学习方法培训等。通过培训使学生理解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明白师友职责的好处,明确如何互助。
(2)建立师友规则,规范师友活动
①荣辱与共规则
师友结成互助对子,“捆绑式”管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②不包办代替规则
师友荣辱与共后,有时会出现优秀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包办学友的学习活动,这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偏离了互助提升的初衷。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师友讨论规则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④自学规则
“互助”并不是要舍弃学生的自学,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就变成了空谈,和谐互助课堂强调“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在10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的平台,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知识树对学生自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⑤交流规则
课堂上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可能在师友间解决,只有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才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交流中按照“学友→师傅→学友→师傅→教师”的顺序发言。
⑥限制发言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多提供机会给学友发言,避免强势学
生独霸课堂,通过限制发言次数和时间,提高师傅发言质量。
⑦动静协调规则
“静”即学生参照各类导学提纲、知识树,进行自学、自思、自练、自查;“动”即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开展互帮、互练、互议、互查活动。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⑧其他规则
“二要二不要”规则:课堂讨论交流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要掌控好学生讨论,不要使讨论流入形式。
“三讲三不讲”规则: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三)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课堂时间分配——“10+35”
“10+35”中课堂时间分配方式,就是教师在一节课45分钟内,自己活动时间不超10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形式上看起来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可教学理念有一个质的变化。课堂中,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2.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①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杜郎口中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习方式已被杜郎口的师生所认可和采纳。在杜郎口中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教学中的首席,他们“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唱独角戏;课堂由“讲”到“动”,从而使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
杜郎口的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到底需要不需要讲,需要讲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讲,不是由教师的愿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是“教服从于学”。杜郎口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讲,而在于导,因势利导,适时适度点
拨指导。
课堂展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是紧密结合的。杜郎口的课堂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围绕预习课归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在杜郎口的课堂,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给以具体指导,让多次发言的同学把机会让给还没发言的同学;鼓励还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引导同学们不仅自己说,会说,而且要学会倾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对于任务完成快的组,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做的,让其他组分享他们的快乐。杜郎口的课堂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现在,杜郎口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
3.杜郎口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即目标任务呈现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挖掘,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即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4.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即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即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提炼提升。
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5.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1—2分钟)——通过学生预习文本,相互交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确立目标(1分钟)——在预习交流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20分钟)——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3分钟)——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5分钟)——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四)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 1.“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①课堂时间分配“271”,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②学生组成化分“271”,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档生,10%是学困生。
③学习内容构成“271”,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自学就会的,70%的知识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的知识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在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下才能会的。
④追求动态转化“271”,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10%的学困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2.“271”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27l”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三段五步”:“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课中分“五步”: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按图索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学生在根据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完成导学案上的训练题目,以检验自学效果,找疑难,找不足。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学生完成导学案训练题目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AABBCC”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交流学习中的收获,讨论学习中的疑惑,讨论跟踪训练中的问题。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仅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同时也将小组共性的学习困惑提交班级讨论。在本环节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本环节是课堂引向深入,实现高效的关键一环。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课堂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且及时进行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深化。
3.“271”高效课堂操作的主要抓手
(1)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学习目标是每一堂课要达成的目标,“积跬步,至千里”,只有每一个教学目标都顺利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它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学习目标要保证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表述要清晰、准确,不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上课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检测回扣目标,不偏离,不游移。(2)高效导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①高效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指导学生高效自学、高效讨论、高效展示的方案,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三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四要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②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工夫,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明确本导学案承载的知识、能力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③导学案内容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自学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导学案应有所侧重);训练学案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④导学案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等内容。
⑤坚持导学案编制走程序,实现集体智慧与个人智慧的统一。昌乐二中要求所有导学案都要提前一周编制,由两个备课组长、导学案编写人、包科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主备人用三至四天的时间进行编制,然后在每周周一、周四两次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再根据高考考纲、新课程标准对导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最后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刷。
⑥坚持资源共享,实现集体智慧与效益的最大化。导学案编制使用完成后,教师要编写使用指导、编制说明,备课组指定专人定时上传至学校ftp,由电教中心收集整理,分门别类,便于学科教师检索、参考、借鉴、修改、使用,实现学校集体共赢、资源共享。
⑦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统计有分析,有评有纠。
(3)“三驾马车”打造学习“动车组”
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
①班级行政管理小组:每个班都设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实行班务承包制,班级管理权下放,“人人当班长,个个是主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
②高效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六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能力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学习小组都有组训、组规、组约、组歌,打造小组精神,让学生在“比学赶帮超”中做学习的主人。这种“组内异质”构成的小组,是一个班级的缩影;而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体现的是均衡优质。这样,每一个小组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竭尽全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了责任,而有了责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从短暂走向长久。于是,合作就有了理想的效果。昌乐二中把每个小组比作班级“动车组”的一个个动力车厢,推动整个班级快速前行。
③学科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取消学科课代表制,实行学科班长制,任课教师是每个研究小组的特殊成员,每个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每周定期交流学科学习情况,教师虚心征求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进程。
④注重小组长和小组的培训:
A.教师要详细批阅导学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展示的内容,预测学生展示和点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课堂检测题目)。教师要充分准备,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个细节,熟练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为培训小组长做好准备。
B.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C.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学科班长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间。
D.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阐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的达成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课堂学习中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
三、考察学习的启示和学习借鉴典型名校经验的建议
(一)考察学习的启示
纵观山东典型名校高效课堂,其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从行动到思维彻底地“动”起来了。这些高效课堂实现了四个转变:
转变一:学生学习态度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供应式” 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超市式”转变。改变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接受习惯。
转变二:教师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享受学习的快乐。
转变三:课堂教学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
转变四: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或能力,由过去教师“教”给切实转变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自学、同伴互助和讨论交流,他们自己“学”得。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简单的“领地转让”,更不是意味着老师的无所作为,而是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老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调控、驾驭、点拨、落实、提升的能力必须加强。山东典型名校的老师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在那样开放式的课堂上,如果老师没有在知识方面的充分准备,没有在课堂设计方面的充分预设,课堂就成了自由式的“放羊”。表面上看山东典型名校的课堂是:课堂乱了,学生反了,到处是黑板了,老师也少讲了。其实细心观察,他们的课堂是充实、热烈、有序、高效的。
我们认为,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在特定土壤中产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绝不可照搬。山东典型名校的课堂教学的“革命”可以启发我们,联系我们的实际构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
(二)学习借鉴典型名校经验的建议(略)
第二篇:全国六所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全国六所名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1、“先学”,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教师对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二、广州第七中学“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
“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的思想是“人性的感悟与舒展”,遵循“积极参与,阶梯难度,讲求效率,及时反馈,互助合作”的教学原则。把教学目标、教学生理、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四元素合成一个目标:素质教育。每一元素又由四小元素组建而成,而这些都有相应的四种表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三、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三个追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六个教学步骤:明确目标、展示提升、分配任务穿插巩固、分组合作、达标测试。
四、昌乐二中的“271”高校课堂模式
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271法则”的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271法则”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五、山东衮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可概述为“一、二、三、四”,即: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六、河北衡水中学“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确立“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变压“升学率”指标为压“教育科研任务”。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三查法”
第一步:自学(独学)
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练习题,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
“对学”是指两名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成对讨论解决独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以及组内“小老师”讲解组内共性疑难问题。“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第三步:展示
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先进行小展示,再进行大展示。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目的是展示独学的成果和问题。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主要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将大展示设计成演讲、辩论、朗诵、竞赛等各种形式。大展示的后期,安排学生答疑、提问、点评等阐发自己的观点、归纳要点、总结规律等。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
“精讲”环节可以由学生讲,但主要是教师讲。教师精讲环节注意了两个方面:第一增强针对性,第二控制时间。第五步:检测
学生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教师验收教学效果。当堂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导学案中预设的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临时添加的问题;可以是组内结对互查,也可以是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或是小组长之间互查。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第六步:小结
课堂结尾,教师或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导学案,理解记忆。通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究竟要落实哪些重要的、核心的问题。“三查”指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一查:查自学成果(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解答情况); 2.二查:查练测过关(查学生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过关情况); 3.三查:查学案整理(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理解、记忆情况)。
第四篇:“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模式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先导,以合作研讨、多向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效能保障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
2是指施教方案的两个角度:教与学的设计角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突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3是指三个 “三”,即是三种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个时段(课前设计、课中巡查、课后反思)、三个关注(学生的角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角度: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怎么样)
4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一般流程:1.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2.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3.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提前预习,自主先学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自主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预习环节中并不轻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设计预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尤其要关注学习“弱势群体”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预习”,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有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不要“输”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研讨”做好准备。
——以上环节重点体现“先学”,鼓励学生超前学习,利用自习、早读及课余时间完善“预习”教材,让学生通过联想、摹仿和探究等手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解决教材中的新问题,知晓哪些内容是单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其要义在于“不教而教”。
2.合作——合作研讨,重点突破
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这一环节重点是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形下,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的问题,自己“不能”,也许小组内其他同学“能”;本小组“不能”,或许其他小组“能”;各小组都“不能”,小组之间经过讨论也许就会成为“可能”。有可能让学生学,教师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重在激活,组织、主持小组内讨论与小组间讨论的持续进行,并激励学生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教师依据情形,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以学定教”,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必须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通过训练、测试、展示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予以精当点评总结(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
——此环节重点解决“消化巩固”问题。会做才是真会,课堂上务必做到即时反馈,当堂训练。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李云鹏
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亘古常新的话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学以班级和课堂为单元形式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张校长在总校八届三次、四次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力提高为重点”的学生主体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于第二高级中学而言,学校建制几经变化,学生现状显而易见,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和紧迫。从2011年开始,我们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543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情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二高学生构成以补习生和一高录取后的其余上线学生为主。如何面对生源现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成为二高人必须思虑决策和付诸于行动的极为紧迫的事情。
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以课堂主角独霸课堂,以讲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无暇思考或懒于思考、重复训练的境地。长久以来形成的时间加汗水教学定势或思维惯性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543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1.理论的准备
(1)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过渡。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观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经过有效课堂的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有效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经过第一阶段过渡后,可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2)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美国加里·鲍里奇教授的办法是“讲授-练习-反馈-监察”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这四个步骤要不断往复于课堂教学中,并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
(3)教学起点的选择。
加里·鲍里奇教授认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于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水平。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解释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垫着脚就可以够的着的。
2.模式的探研
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展标设疑——精讲释疑——训练提升——总结反馈。
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时间模式:5+30+5(5 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学习目标,30 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 5分钟学生反馈练习完成。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
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融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二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学习。30分钟目标是学会,10分钟目标是会学。“三阶段”: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四落实”:“听、说、读、写”落实到每节课。“六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学、展、点、练。“1333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板块式教学。
地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第一步:导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10分);第二步:学生提出相应知识疑惑点(2分);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所提出疑惑点(3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惑点(20分);第五步:真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5分)。
化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归纳——发展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学习——展示交流——启发点拨——释难解疑——反思提高。
3.模式的确定及内涵
在各教研组本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科教学模式的空泛,形成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范式,并在范式的规范下经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完成由“通式”到“变式”的学科细化,学校及时修订“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5”(五个步骤):目标定位—课前预习—探究展示—点拨解难—反馈升华。
目标定位: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臵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恰当整合,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使学生达成。
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落实和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检查,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
探究展示:“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展示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情境创设,需要氛围营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点拨解难:点拨疑难的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是导之以关键词、导之以原理、导之以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导之以方法;导的方法是启发引导、点拨诱导;导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反馈升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通过两个方面检验,一是基础知识达成的直观展示,二是能力的发展升华——后续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
“4”(四个要领):“低、小、多、勤”四字要领。“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3”(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特别重视课堂的前伸和后延,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2”(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有所不同。“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二高学生实际对教材要有适当取舍,对教法、学法要大胆创新。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的且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为考试而教”向“为学生而教”转变,以学生(兴趣、经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第三,从强迫学生学习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逐步推广、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从教学的起点上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实行领导蹲点制,使集体备课常态化,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参与程度相关考核工作。
(2)通过大教研展示活动交流、展示各教研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情况。我们开展的“开展经典诵读,提升文学素养”的语文学科大教研展示、“不等式教学研讨”的数学学科大教研展示、跨校际专题教研等活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通过总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创优课等,让各学科老师在观摩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优化,为本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3、通过凸显办学特色,构建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1)扎实推行分层教学。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文化课班级动态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长,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2)对艺体特长生独立编班、独立编排课表,针对特长生实际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使艺体特长辅导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学校组织艺体特长辅导老师编写了艺体特长辅导教材,电子版已经整理完毕,填补了艺体特长辅导没有专业教材的空白。
4、提高对导学案的认识,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5、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学科有序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活动。
四、工作反思
实质上和大多数高中一样,我校进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以来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有:
1、因学生实际,部分学科从有效课堂模式向高效课堂模式过渡还需要一段时间。
2、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比较差,长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老师转变角色不到位,不能放开手脚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原因导致高效课堂模式不能有效推广。
3、针对学生实际,目前各科还没有编写出系统的学案,不能很好解决现有教辅资料普遍偏难的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效果有所影响。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编写精小学案,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所谓精小学案是指学案的版面大小控制在8开单面以内。学案内容要精选精编,做到预习内容问题化,探究题目典型化(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探究性和拓展性),反馈训练达标化。增加学案“导学”的实用特性,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
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案内容尽量利用正在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做到重点不遗漏、内容不重复,从而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2、狠抓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作者、教育专家于春祥认为:“课改深处是习惯”,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针对二高学生习惯差的实际,以习惯培养为抓手,夯实小事德育工程,力求好的生活习惯成就好的学习习惯。
3、抓教师观念转变的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模式建构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变,就很难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高效课堂的技术,最多使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似而神非,必然无法取得高效之实。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加强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师有效高效的教,达到导学促思、乐学善思、轻负高效的目的。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做不到这一点,新课改也好、高效课堂也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寻求家庭、社会的帮助,不断促进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高效课堂中的课堂指的是大课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部分,预习和课后作业等都存在于课堂之外,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习惯不好,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总之,第二高级中学在高效课堂模式建构方面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学校已有成熟的模式相比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针对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抓好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最终构建出真正适合我校实际的“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模式,使课堂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