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其所略 重其所重----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对策
略其所略 重其所重
----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和对策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第五册开始,在保持精读、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类型----略读课文,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课文的数量,相对减少精读课文。统计显示,第五至十二册教材中,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分别为98、111篇,基本是平分秋色。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略读课文的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和可借鉴的经验也微乎其微。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方亮辉
一、困惑: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寥寥几笔,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要求。纵观现状,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几种误区:
1.置之度外。“略”指“简单、略微”,“略读”就是简单一读,略知大意。于是教师们便有了“忽略”略读课文的念头,任由学生自己去读。同时略读课文中仅有开篇的引言,既没有识字、学词、读写的任务,也没有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没有相应要完成的作业,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痕迹。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有教师就将其挤出了课堂。到头来,学生只是“死”读书本,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成为一句空话。
2.若即若离。有教师认为:教材中既然编排了略读课文,就得教;但不在考试范围,就不应该重点教,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若即若离”式教学:对课文作简单、草率的处理,有的只要求学生背字词、文学常识;有的让学生抄下参考用书中答案及所谓的重点并背熟;有的干脆让学生读读了事,没有任何教学要求。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读书只停留在初读阶段,如同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这种教法从表面看是教了,实际上是一种应付式教学。
3.难以割舍。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也难以割舍。于是有些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两类课文的辨证关系认识含混,出现不分主次,每篇必讲,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方式“一刀切”: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这样教学,造成课时不够,教师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篇篇详教,篇篇教不好。
以上误区,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
二、思考: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实在不容轻视。
面对教材中数量众多的略读课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找准教学定位:
1.目标定位。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而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单元的,单元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在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有着一致的目标,但功能与分工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 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此略读课文自成一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2.方法定位。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应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羊”,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善于点拨。
3.方向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教学信息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三、对策:略读课文教学的“三略四重”
略读课文教学应该学会做减法。我们倡导“敢于取舍最美丽”,此为真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教学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读书解疑,重点、精彩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从而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以《夸父追日》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们对略读课文教学“三略四重”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1.目标求简明。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导致教学结果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我们要求略读课文中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展现阅读的增量,将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将《夸父追日》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读通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内容。
②品读文中描写夸张的精彩句子,体味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体会人物品质特点。
2.过程求简要。我们主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摒弃过度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
在略读课文之前,有一段文字,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两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段“提示语”。
《夸父追日》课文前提示语是:“《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读书——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将教学分为四个阶段:①导入新课,回顾梳理;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③品读句子,想象写话;④体会品质,拓展延伸。
3.引导求简练。我们要求: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要看学生需要不需要,最根本的要做到“放开”。要让学生更多元的理解文本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开放式的阅读,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使教学更突出,更集中。《夸父追日》这堂课,我们就抓住“这是一则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想象奇特,描写夸张,语言精彩,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哪些句子能体现这些特点,划出来,读好。”这么一个着力点,教学中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
略读课文教学中“四重”策略是:
1.重回顾梳理。略读课文是“反三”性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要顺利实现“行”,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精读课文中目标的体现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夸父追日》教学伊始,我们就在课题前加上梅花符号,提问:带这种标记的课文看到过吗?这样的课文以前是怎么学的?那么这个神话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
这样,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教学浑为一体,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好零碎的、片面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重自主学习。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夸父追日》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①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每个自然段意思,并写在阅读卡相应的空格中。交流概括为:“向往光明 追赶太阳 狂饮河水 长眠虞渊 化作大山”,然后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②品读句子时请学生再轻声读读课文,哪些句子能体现神话故事想象奇特,描写夸张,语言精彩这些特点,划出来,读好它。
教师只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重语言积累。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量贮存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夸父追日》时,当学生充分阅读后,我们出示了小练笔:
夸父长眠后,他的手杖居然能变成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想象真是丰富,描写真是神奇。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句话。
山的,有,那是夸父的 变成的。写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好的句子说一说,再将几句话连成一段话。
此时学生已深入到神秘的神话世界中,写话、说话时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写了几段,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重迁移延伸。“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情感的深化„„
在《夸父追日》教学总结阶段,我们要求:这则神话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书中故事的原文已经印在阅读卡中了,请小朋友们结合课文,相互交流你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古文、现代文比较阅读,既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培养了思维想象能力,又为今后学习古文做好铺垫。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略读课文是孩子们施展拳脚之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放弃过多的预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潜心入文,自由感受,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就能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驰骋千里何足奇”的理想境界。
方亮辉
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浙江宁波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钱湖南路2号 邮编:315100 电话:0574-88121108 电子信箱:flhnb@163.com
第二篇:(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
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
——由近年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探寻略读教学建议
【内容摘要】略读和精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人教版教材从二下开始便已安排略读课文,且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了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依据教学实际现象探寻略读教学建议,浅浅阐述略读课文教学的“略”“凸”,让其也能在语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课本略读课文教学建议策略
[现象综述]
案头放着人教版新课程的教材,翻阅时发现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中便安排了略读课文,并且都安排在一个单元的最后。其实,编者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学力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略读课文,它相对独立但又与前面的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略读课文或是被处理成精读课文,或是一带而过(因为这类课文不列入考试的范围),更多情况下,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往往是后者居多。如:
1、略读教学=略读
众所周知,略读是阅读方式之一,是阅读个体为了获取相关信息而进行的一种语文阅读活动;略读教学是教学活动之一,整个过程是为了指导学生通过略读这一阅读方式快速地获得信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略读能力的过程。因此,略读教学应有其相应的组织、引导,不应等同于略读。
2、粗知大意=浅知
略读文章的学习目标预设中一般都有“粗知课文大意”这一块,即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便可,所谓的“理解词句”不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但往往因为其“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文的深意或真意在获取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浅尝辄止了。
于是,略读课文因为冠上了“略”字,真的等同于忽略的“略”了。
[探寻略读教学]
都说 “教是为了不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告诉我们的是语文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所谓的“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材的教学,在略读教学的实践土地上学会自由地行走。但,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去学。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如是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
基于与精读课文教学的比较,也基于对近年来我们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案例的比较思考,产生了对略读课文的“略”和“凸”的几点浅见——
1、略去精耕细作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寻找 “文眼”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拓展,创设老师与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环境,于是在重锤敲击之时总会产生几许课堂的亮点。但作为略读教学来说,老师在引领略读课文教学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一时跳出来“代言”课堂,甚至是越俎代庖。
在本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一老师在执教《卡罗纳》一课中,略去了精耕细作,放手让学生去学。
师:(揭示课题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翻开书109页,读读课文上面的“阅读导语”。(生自读)师:导语提示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生反馈)
师:出示自学提示:
师:带这这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的故事,用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来读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
看,当老师基于了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分析与理解,略去了精耕细作之下,收获的是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2、略去详细讲解
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有时为了落实“知识和能力”这一块学习目标,教师必会安排一定密度的练习来实践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
如在《绝招》一课中,本校一青年老师是这样教的——:
师:咱们班的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读完了一遍,还读第二遍。读书,就是要有这样的韧劲!看看,这些词语特别难念,自己来练练。
(出示词语:腮帮子蔫蔫铲馅攥饺子尴尬下巴颏咧开羡慕)生自由练习。
师:谁来读读。
生1:腮帮子蔫蔫铲馅攥饺子
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能读得这么正确。谁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一生领读,全体跟读。)
师:这里有两个词,是指人脸上的。是——
师:能在自己的脸上找到吗?
师:其实,下巴颏是北方人的方言,指的就是下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个人认为,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这种频繁的练习不妨就让它淡去吧。
3、“略”去是为了“凸显”。略读教学当凸显以下三点:
(1)“凸”——自读时间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其最大的编著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卡罗纳》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极具情感性,我们老师不需要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只要给足时间,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让他们逐步去感受、感悟。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在交流中可以适时扫清字词的障碍。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只有在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又以本校一老师在“台州青年老师阅读展示活动”中执教的《狮子和鹿》为例,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的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想想,再轻声说一说。,(5分钟后指名学生说。)
生1:课文讲了狮子和鹿的故事。
生2:鹿来到池塘边,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于是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致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相当于把课文复述了一遍。)
师:谁来评一评他们两个人的发言?
生:第一位同学说得太简单了,第二位同学又太啰嗦了。
师:是啊,你觉得第二位同学说的哪些内容可以去掉?谁能够用比较简单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完整?自己再练一练,如果真的觉得有困难,可以看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出示:课文讲了丛林中住着一只()的鹿,当狮子向它扑去时,两只()的()差点送了它的命,可四条()的()却让它()。)
(学生自由练习;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略读课文的教学,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坚持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进行思考,进行交流,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环节下足功夫、提供扶手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凸”——“阅读提示”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如课文《卡罗纳》前面就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阅读提示” 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因此,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卡罗纳》一课教学取得理想实效的就是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的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针对“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设计了三个环节。
1、“大家”在课文中指谁?(默读课文,思考。)
2、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选一个内容来说。(自由读课文,准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大家”就是指课
文中的这些人吗?引导学生感悟我们也是“大家”中的一分子,虽然我们不会面对卡罗纳,但我们也会面对像卡罗纳这样需要关爱的人。
第二板块:针对“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设计了两个环节。
1、课文中谁的做法最让你感动?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2、你从他(她)的做法中受到什么启发?写下来。
“凸”——横向阅读
略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当略读成为一种阅读方式的时候,其指向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信息。因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文本比较,引导他们进行横向阅读。比如在《卡罗纳》一课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老师推荐《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师:大家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爱的教育》
师:在我们的课文后面有一份“资料袋”,大家赶紧去看看,了解了解这本书。
(生默读、自主了解)
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师:其实这本书介绍的故事,我们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或熟悉的生活中找到影子。课余时间读读《爱的教育》,并用笔在书上写下思考的痕迹。当然也可以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总而言之,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一种阅读行为;实践中不能以略读去阅读,不能以精读去教学。也许,略读教学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简约”,也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踏平坎坷的坦荡”——需要教师摆自己的位置,适时“隐退”,用更加开放的胸怀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⑴《语文课程标准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6次印刷.
⑵《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6次印刷.
⑶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商务印书馆,1942
⑷教育在线.“读书方法”大看台
第三篇: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
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
颍泉区闻集小学 袁晓辉
2011年3月
略读课文:文略而教不略
【摘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然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要求,但是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在老师的恰当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略读课文 阅读能力 自主学习【正文】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们应正视“略读”这一课程形态,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尺度,凭借教材安排的略读课文因“材”施教。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笔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熟悉教材,明确目标 首先,总体上我们要知晓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其教学要求。略读课文一般是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强、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要求也正是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其次,具体到教材中编排的每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依据文本的价值取向确定教学目标。如《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教学目标可定为:(1)学习课文,体会宋庆龄尊重、爱戴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2)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
二、立足教材,确定教法
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正视教材中略读课文这一资源,凭借教材,吃透教材,立足本位,因“材”施教。
1.根据课文结构确定教法
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问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教学思路,或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对大多数略读课文来讲,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组织教学活动,皆可做到“提纲挈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学习,皆能有所斩获。如《向命运挑战》的阅读提示中写道:“读读课文,想一想,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创造的奇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霍金顽强拼搏、战胜残酷病魔的精神,为霍金坚持科学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所折服,得到“只要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就能获得成功”的启示。
2.根据课文特点确定教法
每一篇略读课文,皆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既遵循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从而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如:《清明上河图》是一篇说明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练。教学时可以这样安排:在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先让学生大体观察一下《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初步感知画面内容。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画面的。初读,重点放在正音上;再读,可边读边观察画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然后美读具体描述画面的三段内容,体会描述的情景;最后,组织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历史价值进行交流讨论。整个过程抓住课文的特点,按照“导入激趣→初知画面→自读自悟,以读促讲→明白价值”展开,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很好地落实课文的教学要求。
而《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叙事散文,文本细腻感人,通过对生活中细小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应“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如:听配乐朗读,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抓住课文中感人的细节美读,体会母爱的伟大;联系现实生活中母爱无私、伟大的事例等,让学生处于情境氛围中,深入体会文本,并由文本走向实际生活,受到一次刻骨铭心的母爱教育。
如:《找骆驼》一课,阅读提示中写道: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便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再如:《牛郎织女》这篇课文,虽说篇幅较长,但讲的是一个在我国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明理。《奴隶英雄》是个独幕剧,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之后,可以根据戏剧“对话形式多”这一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三、略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都可以一个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拼音、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安排得当,一节课足以。所以教师在略读教学时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略读教学和略读不一样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如《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我安排了学生自渎课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炼主要内容,给每部分概括小标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抓住有效的信息,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及时保存,懂得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3、自主学习不是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学习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学呢?自主学习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4、引读的有效运用
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安排引读,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与前文的过渡,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这样的引读怎能省略?
总之,略读课文也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和精读课文一样有着其重要的地位。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一略而过,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小学语文教学》
4、《小学教学设计》
第四篇:知识管理的务“虚”重略
知识管理的务“虚”重略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要素、结构、规模、布局、特征、动力及环境等各方面都与传统的工业经济存在本质差异。知识管理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企业新的新的资源观、市场观、人才观、价值观,而且对企业管理活动产生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变革要求--管理思想柔性化、管理组织再生化、管理技术信息化。其核心内容就是管理的务“虚”趋势。在这里,企业重要性的衡量标准不再是产值、销售额,而是网络组织化程度、覆盖程度;实物资源的重要性让位于知识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及时适应这些情况,自我摧毁旧的管理架构,建立新的架构。
从关注有形资源到关注知识
传统的管理教科书中,都把人、财,物作为管理的核心要素,法约尔研究分析的企业六种基本活动--生产、贸易、财务、会计、安全及管理活动,是在物质生产力环境下,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时代作出的,因而其归纳的企业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也是针对工业经济标准化管理而提出的。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传统管理思想方法只适应于物质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而在知识生产力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的今天,其不适应的方面或产生负作用的情况越来越多。例如,知识信息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最基本活动,相应地,信息沟通和知识资本营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计划职能已拓展为企业家创作设计职能;组织的再生性使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职能减弱;强制性的协调演变为柔性化的协调,自我或自动化协调;特别是指挥与控制职能已发生了质变,高层管理几乎不进行直接的指挥和控制。由此可见,知识管理思想方法的创新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新产品的价值判断上,其中凝聚知识的多少,成为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 1 的最后筹码是知识,知识的吸纳能力、传播能力、再生产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所以,管理知识,就成为企业家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般讲,知识资产通常可分为四种类型;(1)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智力型劳动者,属于高效能人力资本;(2)知识产权,是指在一定期限、一定区域内法律赋予智力成果创造者对其成果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商标、软件及著作权等;(3)网络资产,是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组织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公共关系、营销网络、政策制度和企业文化等;(4)形象资产,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形象,主要包括企业形象、商誉、创业精神等。知识资产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它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关系、技术及信息管理等诸多专业管理领域。知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环境,以协调、支持知识员工对知识的创造、分配和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内容有:(1)统一规划企业知识资产的生成、运用和转让的组织制度和运作规范;(2)知识资产的投资管理,如制定技术、信息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营销网络和形象设计等;(3)建立专家网络和客户的知识库,促进知识共享;(4)驱动创造性知识生产,并将知识融人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之中;(5)知识产权保护,如及时申请产权、对侵权行为进行应诉或申诉;(6)定期或不定期对知识资产进行确认与评估,包括制订评估原则、方法与程序,选择评估机构等;(7)知识资产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等。
其中知识仓库的建立是核心任务。无论是硬件资源的配置、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编码化、知识分类方法的开发、相应的员工培训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1995年,惠普公司建立 2 了一种称为”知识链”的以网页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其主要内容是采集有关产品产生过程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来自各种不同的职能关系,专门人员通过对知识的鉴定、编选和组合增添价值,并使知识变得容易获得和使用。企业内部网络的开通,是使企业的知识仓库得以充分利用的基础条件,它可以消除不同阶层员工之间知识交流的界面障碍,充分发挥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和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在企业内传播。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要建立知识仓库是不大可能的。
从物质激励到精神激励
传统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是以服从和勤奋为内容,是以薪酬激励作为重要手段的。无疑,这些方法在知识管理中将失去原有的效用。正如达尔·尼夫在《知识》导言中所写:“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企业已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知识员工是知识企业的中坚,与以往的蓝领白领工人相比,知识员工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
知识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掌握着最新的技术。强调工作的自主性,知识型员工不再是传统流水线上的一个“线工”,而是富有活力的生产知识的细胞。他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知识型员工的需要往往定位在比较高的层次,他们往往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展现自我价值。金钱的诱惑似乎在他们面前要大打折扣。因此,新的激励措施就应当顺应这种变化。主要 3 有:
环境激励。指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管理者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督和指导甚至强制规定处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其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可以对其实行弹性工作制,使工作更加灵活多样。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只需要对结果进行考核,而对其中间过程控制应尽可能弱化。
情感激励;在管理中靠的是感情的力量,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它从思想方面人手,以情理的疏导,达到尊重和信任,从而实现在思想上的融通和对问题的共识。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从精神上激发和激励人们去努力克服工作中碰到的曲折和困难,从而激起他们自觉干好工作的热情。惠普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家大公司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
目标激励。制定建立在职工需要基础上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既表明企业的努力方向,也代表职工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能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同,不断为员工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企业共同奋斗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和职工个人理想目标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能够形成激励职工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职工就会把企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自觉性、创造性,进而敬业、勤业、乐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近几年,海尔集团实施了业务流程重组,把原来直线职能式的管理变为对市场负责的机制,实行内部“市场链”机制,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所有员工对上级负责转化为对市场负责,使得企业效益和员 4 工绩效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创造热情。
从制度约束到文化凝聚
传统的管理是以制度约束为重要内容的,随便翻开一家企业的文件柜,都有一堆连管理人员自己也难以分清的各种各样的制度。在这种管理下,很难实现知识的顺利传播和生产。所以,要用建立适应知识管理体系的企业文化来补充这一缺陷。
一是建立和建全适于知识管理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制度依界线清楚的一致标准和可测度性职能来设计,而知识管理的组织制度依增强知识创新、共享和应用效率来设计。从重视指挥与控制转向重视革新和服务,以分权化的扁平组织、团队式柔性管理、高水平的职员参与及全球资源网络为特征,以充分交流和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多快好省地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应用化。
二是提倡知识创造和共享的价值观。知识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新的知识资产管理方式、技术、政策法规和共享服务问题层出不穷,企业必须调整价值取向,重点发展面向知识的技术基础,建立开放而又信任的合作环境以及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使知识员工对知识创新有新需求,鼓励知识共享和利用。在知识传输上,要建立一个沟通社群,推广信任和开放式的沟通,让每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与其它人作交流。要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知识、分享他人的知识。为此应实现开放沟通,员工可以通过参加“总经理座谈会”、业绩报告会、“大家庭”报、公司互联网页、“畅所欲言”或“我建议”等形式反映个人问题,进行投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直接沟通。管理层也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员工事务,不断地促进员工关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
三是尊重个人人格。在知识企业中,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尊重”放在重要位置,受尊重的人才能愿意奉献自己的知识。摩托罗拉把人的尊严被定义 5 为:实质性的工作;了解成功的条件;有充分的培训并能胜任工作;在公司有明确的个人前途;及时中肯的反馈;无偏见的工作环境。在那里,每个季度员工的直接主管会与其进行单独面谈,就以上6个方面或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探讨,谈话中发现的问题将通过正式渠道加以解决。此外,员工享有充分隐私权,员工的机密档案,包括病例、心理咨询记录等都与员工的一般档案分开保存。公司内部能接触到员工所有档案的仅限于“有必要知道”的有关人员。
第五篇:走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
走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
——略读课文教学也精彩
内容摘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要不就是轻描淡写、囫囵吞枣。如何确切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又不作随意教学;既能提高略读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此,笔者对略读课文教学行了浅显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略读教学导语聚焦文本拓展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的学习,三年级上册和下册每册各有8篇,而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五年级略读与精读课文形成了1:1的状态,到了六年级略读课文安排超过了精读课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这样说,精读课文是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但观看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不协调的倾向:一是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使略读不“略”,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二是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认为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就可以了,结果,学生对课文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兴趣。
是啊,大多老师都有这些的困惑:略读课文应该怎么教?一节课只有那么40分钟,什么内容可以略?什么内容不可以略?怎样才能凸显略读课文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解读导语,把握教学主线。
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在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流畅的文字(课前导语),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融合的整体,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略读
课文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这些“导语”既是给学生看的,同时也是给教师的教学作出的指点,启发我们有效教学。
如三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好汉查理》前面的导语是这样的:金吉娅向陌生的小女孩献出了爱心。下面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个爱心故事。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那些变化,和同学们交流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说说自己读后的想法。这段导语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这些提示,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条教学主线:一是默读、自悟。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拔。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理解和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学重点进行导向的点拔。在疑点处再读读,在趣点处再品品,在重点处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深入文本。三是拓展和延伸。在理解课文后可以适时补充一些关于爱心主题的读物,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这样,简约的教学主线使学生集中精力独立阅读,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
二、略中有“精”,聚焦文本重点。
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叶圣陶先生谈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 可见,略读课略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所花的时间,而非是对课文的粗略理解。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慢慢感悟,细细品读,如、教学《珍珠泉》片段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先出示语言训练
水是那样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是那样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引导学生从水深,周围环境幽等方面来概括,从字里行间寻找把句子说具体,再进行小结:珍珠泉美得就像一首诗!
在学习水泡美的时候。出示句子: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自己再读读这一节,用适当的词来形容水泡。
而在学习“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则通过指名读,评议。再理 解“筛”,说说为什么用这个“筛”字。最后通过男女生配乐品读来完成学习。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40分钟的教学内容安排宜少而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准训练的着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就一定能使学生“一课一得”,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整合资源,摆脱文本束缚。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而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1、搜集资料,开拓视野。
许多略读课文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我就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写作背景、内容简介及关于作者的介绍,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略读课文的教学,为的是要让学生最终脱离教师走向课外阅读打好基础。它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时,必须充分挖掘单元主题资源,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互为补充。《夸父追日》神话课文学完后,不能就此止步,而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流传久远的传世神话境界之中,搜集夸父及其他神话人物的故事。而在《鲁滨逊漂流记》课后,我就要求学生要读一读原著,读一读别人写的读后感,升华情感。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的素养。
2、综合实践,提高能力。
此外,除了常规的补充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略读课文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给学生一个自我拓展空间的环节,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拓展的类型也应该由“单调同一”走向“丰富多彩”。诗歌类的略读课文如《最后一分钟》、《听听,秋的声音》等,可以采用“朗诵法”,进行强化训练和理解;也可以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学完《大瀑布的葬礼》,可以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学完《秦兵马俑》,我会让学生以导游形式,将课文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想方设法,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也可以变得有声有色;有的放矢,利用多种形式的延伸,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略读教学是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不能以略读去阅读,不能以精读去教学。只要我们在略读教学中,做到略其所略,重其所重,略读教学也是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