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第一批精品课题】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定稿
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建构智慧课堂的实
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主持人:顾晓梅
课题组核心组成员:葛飞、校玉华、窦平、徐健、厉莉、周霞 研究周期:2006年至2010年
结题时间:2010年4月13日
公开出版(发表)的主要成果:⑴《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学校文化的追寻和建构》,葛飞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⑵《智慧课堂的意义建构》(顾晓梅),《江苏教育研究》2010.2B;⑶《智慧课堂校本模式初探》(校玉华),《江苏教育研究》2010.2B;⑷《打造智慧课堂激发学生智慧——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部分教师“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感悟》(窦平等),《江苏教育研究》2010.2B;⑸《凝神聚力打造“智慧课堂” 》,赵小雅,《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3日。
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
㈠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创办于1911年。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孕育和积定了优良的学校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铸就出“乐于奉献、敢于超越”的大浦精神,无数英才俊杰在这里度过美好的童年,立下远大的志向,如胡锦涛总书记、数学家夏道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侯德原等,这也使得当代大浦小学师生肩负着一种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历史重任。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1985年就明确提出:“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指明了人类教育的核心理念,如今已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美好的校园特别是课堂学习生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工作者献给孩子们最美好的世界。
随着新课程实施向纵深推进,我省基础教育对新课程实施的目光越来越聚焦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关注并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未来智慧者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聚焦课堂,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形成智慧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适应全球化、经济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这是深化学校办学理念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发现了不少与课改理念相悖的“非智”现象:教学目标“游离”,表面热闹的课堂缺席了教师的正确引导;
假“对话”,对话只是为达成知识目标而换上的新包装;频繁“放电”,现代化教学手段取代了孩子的思维过程„„。
基于对办学理念深层次解读,对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对人才培养等问题的思考,我校将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将智慧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着力构建“智慧课堂”,发展学生智慧,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2006年学校申报并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在省、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关心指导下,通过三年多的研究,积极探索智慧课堂的实践模式和操作策略,建构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三位一体的特色课堂。
㈡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⑴ 建构出促进全体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智慧课堂;
⑵ 探索出师生智慧同生共长的有效途径,促进我校师生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⑶ 形成课堂中落实“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这一办学理念的有效课堂范型。2.研究内容
⑴ 有关智慧课堂的文献综述。梳理文献资料,对“智慧课堂”、“智慧教育”、“智慧型教师”、“教育智慧”等方面展开细致的文献研究,并做文献综述。
⑵ 我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分析
对学校当前课堂现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出符合智慧课堂的案例以及参照新课程理念及智慧课堂的理念找出的问题,力争获得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⑶ 师生智慧同构共生的有效策略
研究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如何匹配,以符合智慧课堂的要求,最终使得我校课堂成为师生智慧同构共生的乐园;
⑷ 研究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通过理论探讨、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我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剖析以及“德尔菲方法”——专家咨询法、对学生调查和访谈等手段,力求从理论和实践(重点是实践)两个层面,归纳出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智慧课堂的若干个性范型。
⑸ 课堂中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话互动、创意练习等途径开启和丰富学生心智的一些做法。⑹ 智慧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 加强对智慧课堂的行动和个案研究,包括师生两方面发生的具体片断、事件、现象等。⑺ 教师课堂智慧基础的研究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智慧地教,但“工夫在课堂外”,因此,我们还将适度地探讨促进教师智慧形成与发展的有关策略,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对教师的影响。
3.研究重点
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课堂中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途径与方法、师生智慧同构共生的有效策略、智慧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等。
㈢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研究采取“实践取向”的思路:从“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这一办学理念出发,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基于问题在实践层面进行探索,最终建构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校本实践模式;最后总结实验成果,加以推广。同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课题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1.健全校本教研、科研机制。学校完善教科研相关制度,为致力于教师课堂智慧基础的研究,努力健全校本培训、教研、科研机制。与南师大教科院教育系合作,成立了以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核心的“首届名师研修班”,定期开展各类培训。
2.成立子课题小组,突破课题难点。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成立了七个子课题小组,分学科展开研究工作,从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去探寻智慧课堂的本质。
3.鼓励自主研究,倡导研究个性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学校主课题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申报校级小课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课课有专题。通过小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在和而不同的教研氛围中实现了对主课题的个性化解读。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㈠ 更新科研观念,树立科研兴校意识
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指导先进教育实践的功能,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是学校最富有发展性和前瞻性的中心工作之一。“科研兴校”的落实必须靠先进科学的理念、上下一致的协调和求真务实的行动,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让教师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和务实的“践行者”。为更新教育科研观念,落实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学校聘请了省内知名教授送教上门,给大家做专题讲座,并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学校先后举办了三次“我心目中的智慧课堂”专题培训和现场会,探讨交流“智慧课堂”的相关问题。2006年12月,我校的课题研讨现场会成功举办,尽管老师们的论坛还显稚嫩,还是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一次次的学习活动,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开阔了教师们的眼界;一次次关于教育科研的话题互动交流,激活了教师们的思想,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教研基地,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㈡ 健全科研组织,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是正规、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一套科学制度行之有效的科研机制。为了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人”四级科研网络;又以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核心,成立了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学期,每个课题小组开展两至三次课例研讨,全校老师参与观摩;课题组成员围绕相关课题,每月至少撰写一篇理论学习笔记和一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发至学校自由博客;每学期末学校根据相关制度,展开一次考核评比。
㈢ 依托课题研究,促进师生成长 1.反复论证,奠定研究基础 从确立了研究选题以后,学校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准备工作,课题申报书几易其稿,最终制定出我校详尽的课题研究方案。2006 年6月份,在经过了省市区教科所专家多次
论证后,我校申报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举成功,填补了泰州市内空白,同时也掀开了学校历史上崭新的一页。2007年1月,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省教科所彭刚所长、张晓东博士等知名专家、教授以及海陵区政府、教育局等有关领导都出席了我们的开题论证会,领导的殷切关怀让我们大浦人备受鼓舞。
2.稳步推进,提高研究实效
在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围绕“智慧课堂”本体方面的内容,扎实有效地展开研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课题组成员搜集了大量关于“智慧”“智慧教育”“智慧型教师”“教育智慧”等方面的资料,展开深入细致地文献研究。聘请省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邀请知名特级教师来校上示范课。此外,还通过教学录像评析、“我心中的智慧课堂”教育论坛、千校万师支教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不断透视智慧课堂的本质。起始阶段,高层次的专家引领、多形式的学习培训、优秀课例的引导以及广泛的交流研讨,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智慧课堂,也为课题全面实施阶段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活动,丰富研究成果
自开题以来,我校在学校主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开展了“智慧课堂”系列研究活动。⑴ 搭建展示平台,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2007年5月,在面向全区开放的“建构智慧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与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同台献艺。同年12月,我校承办了“江苏省名师、名校主题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题组教师与特级教师孙双金等人一起参加了课堂教学展示,与多位专家一同参加“智慧课堂”论坛交流。总之,围绕“智慧课堂”开放的每一场活动,都是全面展示我校课题研究成果的盛会,也是研究工作逐步走向深入的新起点。
⑵ 形成特色活动,促进课题长效研究 以“智慧课堂”为主题的“四个一”教学运动会是富有大浦小学个性化特色的教研活动。“四个一”主要包括一堂专题好课、一个教育论坛、一场教师能力素养考核、一次学科基本功展示等。每一年的“四个一”教学运动会都是我校教师团队精神、集体智慧的体现,每一次都会在教师中掀起投身校本研究、寻求自身发展的热潮。
⑶ 坚持课例研讨,保证课题有效发展
学校课题组成员,秉承传统教研活动,引领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常态课”专题研讨。学校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校内“智慧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先后开展了“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语文第一课时” 专题研讨、“数学练习课、复习课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通过比较、交流,帮助老师厘清常态课的定位,促进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生长,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所形成的理性认识
㈠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智慧课堂目标价值取向
1.确立以追求学生智慧发展为指向的课堂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我
们确立了以追求学生智慧发展为指向的课堂教学目标。各学科教师努力建构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三位一体的特色课堂,通过这样的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学生的灵性,完善学生个性,丰富和开启学生智慧,使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同构同生。
2.构建以生成学生智慧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教师传播或点拨知识本身的意义,并让学生把它们转化为自身持续发展的能量——智慧的活动。课堂教学既是一种认知成长的活动,也是一种与实践经验相关的活动。因此,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在认知与情意方面的交往和情感与人格方面的沟通交流。即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的情感与智慧交流共生的过程,是一个以情激情、以智启智、情智交融的过程。
㈡ 智慧课堂意义建构的校本解读与操作 1.智慧课堂的校本解读
什么是智慧课堂?我们的理解是,智慧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校本化的实践模式,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办学思想。智慧课堂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开启和丰富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应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为第一要义;智慧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由教师为主宰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智慧课堂的目标应由传统“双基”向三维目标的整合转变;智慧课堂的内容不唯教材、教参是从,注重拓展迁移;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应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基本策略;智慧课堂的理想境界是教师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同构共生。
2.智慧课堂的校本特征及其操作程序 综合建构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我校智慧课堂的校本特征可归纳为三句话:即外显“三动”、内涵“三度”,构建“三大板块”,简称“智慧课堂三个三”。这种形式、内涵、结构这三方面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我校智慧课堂鲜明的立体化特征。
所谓“三动”,指的是课堂外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主动”、“生动”和“灵动”;所谓“三度”指的是课堂的思维内涵,也就是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所谓三个板块指的是课堂的结构,主要由“自我初探——展示交流——拓展延伸”三大板块组成。通过形式、内涵、结构这三方面和谐统一的力量支撑,构成了智慧课堂最美丽的风景。
“三动”是智慧课堂的外显特征,它实际上是依靠课堂的思维内涵来提供保障的。因为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富有个性的积极思维,要想让学生的智慧得以生长,就必须提升课堂的思维含量。因此,我们构建智慧课堂,尤其关注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三度:深度、广度和速度。
智慧课堂的三个主要板块:“自我初探——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分别承载了不同的目标,在“自我初探”中,我们往往是通过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展示交流”是一堂课中最主要的板块,操作策略主要是通过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使师生的智慧同构共生,在这一板块中,“三度”和“三动”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在“拓展延伸”中,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与学生思维的最佳结合点,进一步丰富学生智慧。
㈢ 智慧课堂意义建构下的教学评价
为了“重建课堂价值,激发教师智慧,培养智慧学生”,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智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精神,实施以激发学生智慧为取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鼓励教师运用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富有创新特征的教学模式,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设一个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的良好空间,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学生智慧的生成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我们从理念和制度层面上采取措施,力求体现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互动性、激励性、多维性、引导性、趣味性。
五、课题研究产生的成果及影响
回眸研究历程,可以肯定,“建构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是将我校“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一项战略性选择。它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于智慧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㈠ 形成了“智慧课堂”的校本实践学科模式。
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各子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科的特点,已经初步构建出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智慧课堂”校本实践模式。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模式主要为“设疑——开启智慧、对话——生成智慧、延伸——丰富智慧”,英语的单词教学模式“旧——新——拓”也为学生奏响了快乐学习、智慧表达的华章。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数学学科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中国教育报》记者赵小雅的高度赞扬,并在2007年11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上作了详尽的介绍。这个模式共分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是自我初探——开启智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设计出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读教学内容,动手画一画知识点,然后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然后是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第二步是合作交流、智慧共生。针对预习情况,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合作交流两种方式,对预习过程中的收获、疑惑和发现进行交流;第三步是思维训练———发展智慧。教师挖掘典型例题的潜在功能,渗透数学思维方法,设计编写探索型、开放型和归纳与综合型等类型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第四步是总结评价——丰富智慧。由教师或学生对教学内容、收获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根据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的相互关系原理以及教学模式的层次结构理论,课题组对我校已经形成的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提出具有校本特征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深度质疑”三层次智慧课堂的一般教学模式。
第一层次: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的初期,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即以问题情景为引领,以探究对象为依托,以探究方法为手段,尽量促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开启思维之门。
第二层次:合作创新。在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即在新的问题情景下探索性地运用知识,进而深化理解、正确应用、探究规律,生成智慧。
第三层次:深度质疑。存疑留问,激发新的生长点。一次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把所有问题都解决,而是留下一些疑问,让学生继续思考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新的问题,带着问号离开课堂。
㈡ 践行“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的办学理念 1.促进学生智慧生长,发展综合素养 “智慧课堂”有效地提高了我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线老师曾这样深有感触地评价:“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示出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从随机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发言倾听、质疑问难、独特见解、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外在表现也较研究前有了明显的改观;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我校的孩子们也变得更加睿智与自信,有孩子进入了中央电视台的“子午书简”栏目朗诵经典美文,有孩子在“市民主持人大赛”中战胜了成年人,获得季冠军、月冠军等,有孩子们的班队活动接受了全国各地辅导员的观摩„„值得自豪的是,在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我校学生每一次参加,都能获得佳绩。孩子们的成长令我们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型学生的信念。
2.加快教学专业成长,提升业务水平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教师普遍认为,在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不仅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有较大转变,而且促进了新课程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自身的专业成长作用十分显著,在我校近40人的课题组成员中,先后涌现出省特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市名校长1名,名教师3名,市、区三级骨干教师30名,区名教师4名,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名,市“311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对象3名;研究智慧课堂三年多来,在省、市级课堂教学及基本功竞赛中,我校先后有50位教师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论文写作方面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教师三年共计发表文章131篇,其中课题组成员发表95篇;在“教海探航”“师陶杯”以及省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中,共计获得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8人次,三等奖135人次。另外,除定期编印校刊外,课题组成员在学校网站上发表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积累了丰富的“智慧课堂”典型案例和个性范型。
3.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充实内涵发展。
“智慧课堂”已经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特色和亮点,丰富和拓展了我校“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被《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校长》《江苏教育》等省内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对我校的“智慧课堂”研究成果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共10个版面进行了深度报道。在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比中,我校的研究成果获二等奖。同时,由于课题研究的引领,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十几项荣誉称号。总之,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一种尊重学生生命的智慧课堂正在逐步形成,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
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
-------读胡总书记的贺信有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2011年10月22日,对于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3000多名师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百年校庆让人欢欣鼓舞,群情激昂,更加振奋人心的是他们的校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母校发来了贺信,字里行间、言谈话语中无不流露出总书记浓浓的母校情、师生谊,更为重要的是寄托了他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当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宣读胡总书记的贺信时,全场多次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此时此刻,一个共同的心声在大浦师生和全场千余嘉宾的心中激荡———“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
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应该有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同学;有窗明几净的教室,蓬勃葳蕤的花草树木;更有孩子们勤奋学习的身影,不甘人后、勇攀高峰的理想。这里应是一片文明的沃土,是一片放射着人文光辉的星空。这里因孩子而永葆青春,这里为孩子而永远芬芳!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该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打造这个最美好的世界。看,海陵区的教育早已行动起来,我们实验小学正精心准备着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五彩的教学大楼,幢幢显示童趣乐。
童年的记忆里,我的学校一直都是青砖白墙。那白色的墙就像硬邦邦的,冷冰冰的。现在可好了,在教育现代化的春风下,各个学校都在加强自己的校园建设。看,威武的教学大楼穿起了美丽的外衣。粉红的、草绿的、橘红的、鹅黄的、天蓝的,一幢幢带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楼用自己的表情告诉人们这才应该是孩子们的世界。再看,学校的专用教室也变得充满童趣。音乐教室里,蓝蓝的头顶上飘着白白的云,四周的墙壁上“爬满”了春天的气息,小屁股下坐的是有颜色的可以随意组合的音符形凳子。啊!走进这里,一切都在自然地歌唱。美术室陈列的手工制品折射出对生活的热爱,舞蹈房光洁的地板和整幅墙的镜子映照出对艺术的追求,微机房那上百台全新的电脑配置追上了时代的脚步,心理健康咨询室的温馨可以让人舒缓精神的压力,就连在过去一到下雨天就只得转为室内下棋的体育课,也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有了最新的安置场所------体育馆。我们的学校环
境幽美优雅,我们喜欢结伴漫步校园,我们的校园真是美不胜收!
可亲的魅力教师,朵朵花开淡墨痕。
在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群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教师。他们看似平凡,却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先进的理念、扎实的教学,用爱的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致力于推行素质教育,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孩子。他们更象是孩子们的父母,爱之深,责之切。陈学风老师,小学高级教师,“海陵区优秀班主任”。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课堂上,她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生活中,她又是孩子们最乐意亲近的知心朋友。陈雪蕾老师,从教20多年,不论何时她总是带着一脸慈祥的微笑,她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的精神感动着同行,更引领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她们的带动下,实小这个群体中涌现出一批师德模范,如区优秀师德标兵王美华、丛龙梅,区优秀共产党员季红梅、卢湘、刘小鹏老师等等,她们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不仅关注着孩子的今天,更关注孩子的明天,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小的老师们以搏击奋发的品质,铸就了积极向上、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墨梅的幽香,熏染着每个人的心灵,让整个校园弥漫着阵阵清香。
三、和谐的拼搏氛围,最是书香能致远。
实小的教育是“快乐”的,实小的学生是幸福的。清晨,走在校园里,你会听到老师们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下午,走进教室,你会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上辅读课,篇篇名著,段段经典,热烈的讨论、激情的演绎,让经典美文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还每年请进来一些著名的文学儿童作家如金波、曹文轩、王一梅、梅子涵等与孩子们见面交谈,更加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最是书香能致远,实小的老师们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引导孩子们踏上快乐的阅读之旅。
进入实小,除了能体会到浓浓的书香气息外,你还会被实小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所吸引。这里,有异国情调的英语节,有拼搏进取的体育节,有充满奥秘的科技节,有轻歌曼舞的艺术节,还有充满生活趣味的数学周。每一个节日都倾注着老师们的心血,每一个活动都凝聚着教书育人的技巧,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喜欢的节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孩子们在一天天快乐地成长,这里的氛围和谐宁静。你可看见,楼梯上摔倒后的搀扶?你可听见,墙角边误会后的和解?你可体会到,同学间友谊的真挚?纯真的年代,我们相遇在实小,谱写的是一首真诚、友情之歌,正如这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也必将温暖着我们的成长之路。
这样的学校让学生眷恋,这样的老师让学生难忘,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回味。让我们谨记胡总书记的教诲,把干劲落实在行动上,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