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论文: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定稿)

时间:2019-05-12 23:1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论文: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论文: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定稿)》。

第一篇:共青团论文: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定稿)

共青团论文:

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

规范管理 高效运作 健全和完善青少年事务工作机制

青少年事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怎样走进普通青少年,关照特殊青少年,与时俱进、持续高效地开展工作,进而打造一支“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团队。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应该确立“政府推动、团委主导、社团主动、多方参与”的协调与合作模式,并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体系管理,二是机制建设,三是人才队伍。

立体式青少年事务工作体系。目前,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共招聘了5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已拥有社会工作、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经验丰富的社工联成员100多名,组建了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少年维权服务团、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三支专业工作团队。

规范化承接和处理工作机制。我们将青少年事务服务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即咨询了解、承接受理、协调处置、督促落实。首先是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中心处于青少年工作一线,通过调查研究,快速了解青少年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掌握青少年发展规律,倾听青少年诉求,总结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难点,为开展共青团工作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市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和外来青年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为党委政府做好青少年基本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建立受理登记备案制度,通过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台窗口承接后,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现场解决或递交分管领导审批提出处理意见,进入工作渠道。对于有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事项,我们坚持做到不越位,转请相关部门解决,并对移交事项进行全程跟踪落实,及时了解情况,建立回访制度。

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中心专门制定了详尽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规划。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在“选人”方面,我们重点招聘有社会工作、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毕业生,着力提高专职社工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少部分专职来带领大多数兼职,从而建立起专(兼)职协作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队伍。在“用人”方面,我们注重搭建平台为优秀青年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引导他们根据专业特长和青少年需求来开展服务。在“留人”方面,我们成立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利用组织形式,统筹开发和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吸引和凝聚一批社会精英服务广大青少年。在“育人”方面,我们通过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特别是在泉高校的专业资源,为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人才资源和理论支持。同时规定每一名专职社工一年里必须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技能专题培训,及时根据实际了解热点、难点和专业问题,打牢业务基本功。在“带人”方面,我们制订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守则》、《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考核办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绩效考评制度》等规章制度,规定每名社工按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及时反馈总结,同时制定资格考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力求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青少年事务中心的辛勤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高度称赞。2008年7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的杨岳莅临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调研,听取社工关于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项目设置、运作情况的汇报,充分肯定了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的成绩。中共福建省委《八闽快讯》专报件几次专报了泉州共青团的这一做法,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先后两次做了批示。2008年,泉州市委副书记黄少萍、市委常委林武、团省委赖军、郑震、吴贤德等有关领导先后走

进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详细了解青少年事务中心的案件办理、回访和机构建设情况,指出青少年事务中心是共青团机关面向全市青少年开设的综合性服务窗口,中心工作人员是共青团组织的前台服务者,鼓励工作人员要进一步丰富相关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团组织与广大青少年间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这一创新工作也得到各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办通讯、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网先后报道了泉州市成立全国首个社工联、成立福建首个青少年事务中心等创新做法。福建八闽快讯在刊登这一做法后,省委常委批示“全省共青团学习借鉴”。

然而,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和青少年事务社工联毕竟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仍然有不少问题和不足。比如,社工还没从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提供保障;事务中心在青少年当中的影响还不够;队伍刚成立缺少经验和专业化不足等。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必将能在协助党委、政府处理青少年事务,强化共青团四项职能,服务最广大青少年中取得新业绩!

第二篇:共青团2000年“服务青少年月”活动方案

共青团2000年“服务青少年月”活动方案

按照团中央《关于开展共青团2000年“服务青少年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地区实际,就开展2000年“服务青少年月”活动,作出如下安排。

一、主题竭诚服务青少年共建共享促和谐

二、时间2000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

三、总体要求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城乡同步推进,覆盖各类困难青少年群体,为青少年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

四、主要活动

(一)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1、深入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各校贫困大学生基本学习、生活、心理及受助情况,掌握寒假留校学生人数、具体原因及其假期安排。(学校部负责)

2、开展送助学、见习岗位活动。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发动青联、青企协等组织的力量,为拟留校打工的学生提供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组织“知名企业进校园”活动,联系中央驻区企业、省直属企业开展“中央企业、区直企业携手大学生”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报酬的见习就业和社会实践岗位以及就业指导和创业扶持服务。(学校部、青工农牧部、统战联络部负责)

3、开展物质资助。组织“一助二”主题团日活动,一个团支部为

一名特困生购买2张车票(往返)。组织“一助一”团小组活动,一个团小组为一名特困生家长购买一张长途亲情电话卡。动员学校和社会力量,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慰问活动。(学校部负责)

4、组织留校大学生联谊活动。春节前邀请党政领导和学校领导,集中开展与留校大学生新春联谊活动。组织假期在校的团干部轮流深入留校大学生中,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部负责)

(二)服务进城务工困难青年

1、开展“五送”活动。为进城务工困难青年送一张电话卡、送一次体检、送一张回乡车票、送一册《进城务工青年通用读本》、送一堂技能培训课。(组织部、青工农牧部负责)

2、开展节前进城务工青年集中维权活动。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维权岗的作用,联合新闻媒体,公布求助热线,接受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投诉,组织青少年维权律师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权益部负责)

3、开展文化活动。在进城务工青年较为集中的工地、社区,组织文艺界青联委员开展文艺演出。组织“红领巾手拉手送温暖活动”,动员城市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结对,通过开展赠送新年贺卡或新年礼物、“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文艺联欢、“雏鹰送温暖假日小队”等活动,丰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统战联络部、青工农牧部、少年部负责)

(三)服务城市社区困难青少年

1、开展“青年文明号集体进社区”

活动。组织各级各行业青年文明号集体与驻地社区结对,开展送生活必需品、“一号助一户”提供岗位等工作,帮助社区困难青少年群体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青工农牧部负责)

2、开展“青年企业家社区民情体验行”活动。组织青年企业家实地走访困难户较为集中的社区,访贫问苦,捐款捐物,为社区困难青少年服务。认真做好各级团组织结对共建社区的送温暖工作。(青工农牧部、机关党委负责)

3、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为社区困难青少年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义务家教、医疗服务、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在节日期间开展社区互助活动,推动社区和谐。(宣传部负责)

(四)服务农村牧区困难青少年

1、开展“助困进农家”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单亲家庭、因灾因病因伤致贫家庭青少年送温暖、献爱心,抓住春节前后大批进城务工青年返乡和农村牧区青年进城务工的时机,组织开展信息交流、技能培训、项目推介以及就业服务大会等活动,为农村牧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切实帮助。认真做好各级团委的对口帮扶工作。(青工农牧部、办公室、机关党委负责)

2、开展服务农村牧区留守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组织“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为手拉手小伙伴寄送一张自制新年贺卡

或一份新年礼物、学一样自护本领、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六个一”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快乐成长。组织少先队辅导员、青年志愿者、团队工作者与留守少年儿童结成对子,做“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志愿家长”等,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就近就便,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健康咨询、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志愿服务。(少年部、宣传部负责)

3、开展“送医药、送文化、送知识”下乡活动。组织相关界别的青联委员、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到农村牧区开展文艺演出、义诊和健康咨询、农牧业知识指导以及赠送图书、春联等活动。组织好第十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开展好青年志愿者向困难青少年赠送“爱心包”活动。(统战联络部、学校部、青工农牧部、宣传部负责)各级团组织要在抓好服务困难青少年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公共服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级团组织要从履行共青团工作职能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服务青少年特别是困难青少年的工作。各地团组织要根据团中央和省团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落实方案。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把服务青少年月活动和

“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整合在一起,把团组织和青联、学联、青企协等外围组织的力量整合在一起,把团的各条战线的送温暖活动整合在一起,形成工作合力和声势。

3、多办实事,务求实效。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团干部要示范带头,加强督导,狠抓落实。要深入基层、深入青少年,从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确定重点帮扶对象,细化具体帮扶内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加强宣传,突出服务。各级团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团属新闻媒体的作用,努力营造关心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服务青少年的意识,想青少年所想,急青少年所急,解青少年所难,把服务青少年的工作落到实处。

5、设立简报,加强沟通。各级团委要设立专门的2000年“服务青少年月”工作简报,加强信息上传和沟通工作。省团委将把本次专项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列入2000年年终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篇:共青团工作调研论文:搭建立体服务网 贯通企业生命线

搭建立体服务网贯通企业生命线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中,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实际,创新共青团工作,真正实现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的宗旨,是共青团组织有效发挥职能的关键所在。测试公司现有团员36名,青年94名,分别占全体员工总数的9.4%和25%,其中大部分为80后乃至90后,并且有23名团员、35名青年工作在地处中部、南部等偏远分公司,给公司团组织凝聚青年力量、发挥青年作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发现,以80后、90后为主的青年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有着鲜明的特征。为此,测试公司团委针对当前部分青年存在的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在工作中好高骛远,在生活上贪图安逸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团组织活动,增强团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努力探索新的途径、新的方法,从团员青年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搭建全方位立体服务网络,引导广大的团员青年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提高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促进团员青年健康成长,贯通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一、继传统,树形象,以“三个方式”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团员青年思想认识。

人的一生有几个重要的阶段,但没有哪个阶段能象青年时期这样对人的一生影响这么久远,青年总是肩负着历史时代的发展重任。为此,测试公司团委积极探索青年思想教育道路,多种方式提升青年思想认识。

1.以“庆祝建党90周年,缅怀先烈”为切入点,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正值建党90周年之际,测试公司团委在公司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了“忆党史继承传统,做贡献创先争优”主题教育。通过访红路、唱红歌、寻足迹,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追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实干、苦干,用自己的汗水、业绩以及坚定的信念把大港油田从荒凉的盐碱地一步步建设起来,使公司青年员工体会到老一辈创业的艰辛,以此引导团员青年重温党的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扎实工作、立足岗位,在公司各项工作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2.以“争当青年志愿者,互帮互助”为切入点,培养无私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青年志愿者活动则开辟了一条培养青年服务精神、奉献精神的道路,从而提高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测试公司团委开展了“雷锋在我心中”志愿服务图片展,深入宣传雷锋精神,激励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热情的为油区群众做义务文明宣传。同时开展了免费维修小家电便民服务和倡导科学读书,提高文明素养免费赠书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将志愿者服务日常化,本着“小事随时服务,大事重点服务,其他辅助服务”的原则,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活动,在青年中树立“服务就在身边、爱心无处不在”的思想,将无私奉献精神扎扎实实体现在了实际行动中。

3.以“提高文化素养,展示自我”为切入点,树立健康良好形象。现如今,企业中的团员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多才多艺等。为此,测试公司团委积极组织各类主题活动,给公司团员青年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大力推荐青年参与油田公司举办的各类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合理利用休息时间,丰富文化生活。其中,在南部油区羽毛球比赛中,测试公司青年职工分获混双第一名,男双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公司红歌比赛中,青年职工获得三等奖。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展示了当代团员青年的风采,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在公司形成健康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形象。

二、比贡献,提素质,以“三种竞争”为平台,大力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团员青年关注企业的未来和所在岗位的发展。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团员青年能够深刻认识到大港油田的发展与自身息息相关,并在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成才渴望。为此,测试公司团委从企业长远发展要求和青年成长特点出发,以竞争为手段,提供多种平台,激励青年在顺境中激流勇进,在困境中奋力拼搏,使自己具备“能干事”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1.以“青年技术论文比赛”为平台,强化理论,筑牢成长发展之

基。青年员工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都希望成为工作中的佼佼者。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不安于从基础做起,拉大了与岗位工作标准的差距。因此,测试公司团委结合实际,在公司团员青年中开展“青年技术论文比赛”,以此促进青年员工打牢技术理论基础。公司青年技术人员打开思路,积极参与本次论文比赛,认真探索现场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共有5名青年大学生获得奖项,其技术观点新颖独特,得到了公司专家们的认可与好评。通过这种平台,全面检验和提高了测试公司青年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了测试公司的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能力。

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比学赶帮,砌好建功立业之砖。今年以来,测试公司在一线21个小队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测试公司团委以此为依托,在公司团员青年中开展突击竞赛活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七、八月份的高温酷暑天气,野外温度多日达到39摄氏度以上,青年突击队从未退缩,势要拿下测试任务。在每季度“创先争优”大评比中,青年突击队多次获得先进名次。此外,以团员青年为主的测井C2954队,被评为大港油田公司2011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平台,促进了团员青年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斗志,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以“人才选拔”制度为平台,公平竞争,永存伟大高远之志。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测试公司建立了多种人才选拔机制,“三年一期”的全员岗位竞聘制度为优秀青年脱颖而出提供了机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挖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决策能力的优秀青年员工,并纳入测试公司人才储备库。结合测试公司重点工作,让各岗位优秀青年员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根据工作完成结果,考核评价青年员工的独立思考能力、应对挑战的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以业绩完成的结果观察青年员工的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通过人才选拔机制的建立,先后有9名青年员工(其中团干部5名)竟聘到了中级管理和关键岗位,成为测试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勤交流,多帮助,以“三项措施”为保障,打造团员青年良好生活环境。

近年来,随着测试公司分配青年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在不断扩充青年队伍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现实的问题。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远离家乡,投身祖国的石油事业,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风俗习惯。为确保青年队伍稳定,公司团委注重抓住个性,逐个突破,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青年生活、营造良好环境的工作,让青年真真切切感受到第二家乡的温暖与和谐。

1.掌握青年思想动态,积极沟通,形成良好交流氛围。沟通是人们互相了解的桥梁和纽带。针对目前公司青年存在的交际面窄、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测试公司团委多次举办团员青年座谈交流会和能力拓展活动。使团员青年敞开心灵之窗,真诚吐露心

声,消除个别青年的不良情绪,提高了公司团员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沟通和交流技巧,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全公司青年当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使共青团组织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公司青年的最佳“经纪人”。

2.深入关心青年生活,完善设施,构建优美生活环境。以前,测试公司单身青年住宿环境欠佳,十几人住在一间大宿舍,睡的是上下铺,由于作息习惯不同,严重影响了青年员工的正常休息,不利于青年干好工作。在公司团委的建议下,测试公司专门筹措资金修建了单身职工公寓,完善配套设施,改善职工食堂。投入数万元对单身青年宿舍进行了装修,统一配备了空调、床单和衣柜等,免费提供开水,实行专人管理,努力为职工营造家的感觉。公寓院内还建有完善的阅览室、练兵室、体育活动馆,单身青年的业余生活不再单调。此外,对职工食堂进行了改造装修,购置了餐饮设备和就餐用具,更换了桌椅,安装了空调和电视,使餐厅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推行健康午餐活动,让青年职工吃上卫生可口的饭菜。全力为青年职工构建优美的生活环境。

3.及时了解青年难处,主动帮扶,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测试公司有部分青年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为此,测试公司团委一方面争取公司财政支持,坚持重大节日对困难青年进行帮扶慰问,今年共慰问困难青年11人次,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另一方面进行多方联系,为困难青年职工想办法,使困难青年利用业余时间为中学生做家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同时

也帮助他们对生活树立信心,消除后顾之忧,从而能够全身心的进行工作,建功立业。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只有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始终坚持竭诚服务青年,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建设,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优化共青团组织体系,提高其运行质量,才能够更系统、更有效、更细致地做好企业的共青团工作,使共青团工作不仅能符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还能很好地凝聚企业团员青年的力量,进而发挥青年的生力军作用,使企业不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第四篇:新形势下服务青少年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服务青少年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

调研报告

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不仅要看它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发展,而且要看它的精神文明的发展。青少年的发展水平即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更代表着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落脚点。然而,理性的概括远不能代替复杂的现实具体过程。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迅速、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凸现和文化价值的多元,使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时时处处充满矛盾与冲突,青少年问题的产生正是青少年与社会互动方式的显现。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时的社会实际已经出现了青少年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同构现象”,即当下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也陆续出现。如就业问题、教育问题、道德问题以及性与犯罪、心理疾患、网络成瘾、暴力和自杀等问题,从年龄、数量等特征上看,青少年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的主体人群。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少年组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团结全国各族青少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己任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少年团,尤其是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推进新时期团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基层团组织工作在新形势下有重大突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

经过半年来对烟台市芝罘区的调查以及对各类学术期刊,相关书籍文章的研究,总结归纳出目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青少年群体变化的多样性。

(1)角色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很大程度上通过执政行为来实现,并且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有许多新的创造。而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少年组织,缺少在这一转变下通过执政行为发挥作用的路径,因此,共青团一方面要努力探索跟上执政党执政功能发挥作用的转换路径,另一方面要紧紧跟上党建的步伐,以党建带团建,探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路径,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青少年特点找准基层团的工作的切入点。

(2)青少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少年在常态下政治意识淡化,但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会有集中表达。针对这一挑战,基层共青团组织只有面向广大普通青少年,靠先进思想、靠对青少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及服务、靠对青少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对青少年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广大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少年的感情,切实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和凝聚,才能真正把青少年团结在党的周围。

(3)青少年群体发生了分化。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青少年群体也由过去的学生、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演变成多种职业、多种身份的群体,进入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少年群体中的阶层呈现出复杂化、上升化的趋势,青少年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有着新时代的特点。其中,“富二代”、“官二代”和“穷二代”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通过网络的传播被迅速放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三代”之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不同,并且两者的矛盾正逐渐加深。

(4)聚集方式发生变化。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过去传统的空间聚集方式、行政化组织体系中的聚集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共青团组织要敢于打破行政化格局,用青少年喜欢的新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方式,大胆探索和创新团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路径。

(二)青少年群体问题的复杂性。当前,社会问题青少年化,青少年问题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人,尤以“80后”、“90后”为代表,更多的是关心自我、追求时尚、享受生活,从不讳言对财富的向往,“成功人士”成为他们的人生榜样。现在的青少年群体不像他们的前代人一样清晰可辨,不像前代人那样黑白分明,不像前代人那样有着那么多共同的遭遇和经历。现代青少年正目睹和感受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也遇到了许多父辈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社会结构转型、社会流动加剧、社会分化明显、多元文化冲突等,特别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差距拉大,社会不公的加剧、贫富鸿沟的出现,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过早的体会了“世态炎凉”;在商业社会的浮躁和压力下,在高昂的学费和严酷的就业形势中,他们在青春期成长中陷入了前几代人所没有的焦虑。这时的青少年在社会转型内产生了“复杂人”困惑心态,也产生了新中国成立至今青少年问题出现最为复杂的历史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1)价值观的重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前,青少年的价值观在结构上比较单一,以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根本,革命性是其突出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过去极左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和思想的不断解放,适应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的涉猎各种西方文化,开始树立其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公关意识、环保意识等。但是,由于对“文革”时期极左价值观的逆反,对思想解放理解的肤浅,价值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青少年中一度出现了一种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全盘否定传统价值观和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倾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所获得的巨大成绩是使少年从空泛的自由、民主口号中走出来,认识到政治盲从与狂热的严重后果。改革开放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也使他们放弃了激进个人主义的幻想,深刻了解了抽象集体主义的弊端。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青少年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明确意识到个人在与社会互动、适应中求生存为理智的选择,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构建现代价值观。国家和政党以及共青团组织可以倡导某种价值观,但是无法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简单粗暴的强加给青少年。

(2)青少年就业形势严峻。国际劳工组织在2011年国际青少年日前夕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就业形势报告》显示,世界各地青少年失业问题严重,失业人数比10年前上升了26.8%,失业率在2003年达到14.4%。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世界发展报告》称,现在中国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难已是全球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12月7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2011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将超过250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只有1000万个,就业缺口在1500万个以上。至2015年,中国农民将减少至7亿人左右,这意味着至少有近2亿农民转变为“农民工”转移到城镇;另外,目前中国人均0.3亩以下包括完全失地的农民接近5000万人,而且每年以百万级的数量在增加,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压力。2010年6月,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0)》指出,2009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麦可思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为434万。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3)青少年流动的快速性、广泛性。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得到的结果,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42612226,其中,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口为1089412261人(87.67%)。迁移人口有12466250人,其中14—29岁6749193人,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14—35岁8396246人,占迁移总人口的67.35%。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03年进行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研究专项调查》表明,40岁以下(不含40岁)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90%。2004年全国6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也表明,流动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15—45岁之间,占流动人口的80%以上。可以说,当代中国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就是青少年人口的流动。中国“十五”末的流动人口已达1.8亿(按0.95%抽样比推算),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入为主。此外,随着我国海、陆、空等交通方式的现代化、便利化和平民化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群体也从以往的县市区内流动到省际之间移动,甚至全国、全球性流动。

(4)青少年“时尚文化”的改变。青少年的时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化现象,它既有时尚的一般性,又具有青少年文化的特殊性,是青少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首先是一种“流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时尚,青少年引领和追逐时尚,成为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服务的更加便利,时尚文化的传播更加便利,时尚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也更加市场化。上网、信用消费、手机短信等一系列时尚行为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必需,虚拟婚姻、网络游戏、出国旅游等是不少青少年的选择。由于时尚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不可避免带来了自身的媚俗性、娱乐性和表层性。它消解了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代之而起的是满足即刻感官冲动寻求现实心理满足的消费文化,于是,青少年以更加宽容的意志来对待生活,也容易对现实妥协和麻木。

(5)青少年成为互联网的主体。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各地迅猛发展,成为集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第四大传媒,它为人们的行为、思维乃至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由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连接而成的新型虚拟空间即网络社会,它以其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非人性化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受众的主要群体。据CNNIC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9年12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3.84亿,普及率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2008年22.6%提升到28.9%。其中,10岁以下的网民占1.1%,10—19岁的网民占31.8%,20—29岁的网民占28.6%,30—39岁的网民占21.5%。总体看来,青少年网民占全国网民总数的83%。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伦理、网络成瘾、网络性泛滥、网络暴力、网络人格分裂等问题也在深深的影响着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

(6)青少年心理、婚姻和性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面临着学习、就业、经济、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同时,面临着成长期固有的困惑而缺乏相应的心理和精神调试。由于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青少年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此外,由于我国性教育的滞后和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不良思潮,使得青少年对待性和婚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早恋、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婚率攀升等问题的出现。

(7)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与毒品问题、环境问题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在中国,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刑事犯罪的主体。在城市,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70%—80%;在农村,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60%以上。总的看来,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仍处在高峰期,形势严峻。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共青团中央书记陆昊在团的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全国各级团干部要“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顺应广大青少年期望,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把握现实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团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这两份报告中的讲话实质上给予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背景之下,共青团的自身定位和工作重心必须进行适当的转移。这其中,作为直接联系共青团与团员青少年临界点的基层工作是否能抓好,事实上关系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军、助手的共青团工作的兴衰成败。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抓好基层工作将成为检验共青团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的一条关键标准,做好基层工作也将成为共青团自身面对时代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和回应。本调研报告期望就加强共青团基层工作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思考。

二、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是广大青年群众,借鉴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方法,将全部工作都紧紧围绕青年需求来设计,将全部活动都紧紧把握青年特点来实施,把团的工作与党的中心有机结合起来,把团的工作与青年的需要给起来,明确基层团组织的定位。构建基层共青团网络快速反应体系,以新的视角认识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解决共青团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思想、行为和手段更加符合形势发展和青年需求,思想引导上既要旗帜鲜明,用主流的思想和声音占领青年,又要学会用“翻译”能力,用青年的语言和喜欢方式,把大道理翻译成青年人接受的小道理,把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一)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定位。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的这一属性是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团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但是从现实来看,一些团组织一方面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完成,一方面又做了许多不属于团组织职责范围内的事,工作贪多但没有能力去完成,本职工作又没有精力去完成,到头来“种了别人地,误了自家田”。明确团的工作职责,一要坚持团组织的群团性质,克服行政化倾向。共青团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做行政工作没有法律依据,也缺乏相应的人力、财力。要发挥团组织的传统优势,在行政工作中,要多“敲边鼓”,多搞协调,做到工作目标的专一化和工作手段社会化的统一。二要切实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重任。这一职责看似宏观,其实有许多具体的工作。共青团组织完成了这一职责,就是完成了党赋予共青团的使命。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做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培养和引导好青少年的参政议政意识,为青少年广辟参与社会、接触社会的渠道和舞台,充分挖掘蕴藏在青少年身上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三要树立共青团的品牌工作。无论是团的哪一方面的工作领域,都要有团的品牌工作,只要这些工作能坚持下来,巩固下去,团的组织就有地位,团的干部就有作为。

(二)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目前,团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团的工作方法、组织设置、资源配置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出现了团的工作方式滞后于青年的需求,团的组织设置滞后于改革的需要。团组织不是在引导团员青年而是被改革的需要和青年的需求推着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团的各项工作,彻底扭转团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脉络,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要努力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展工作。要在组织建设工作中引入需求原则,注重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在活动开展中引入竞争意识,增强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活力;在团员教育中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团员青年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共青团的工作全面与青年接轨,与社会接轨。

(三)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共青团工作不能有效地覆盖和影响青年,使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淡化。它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团的组织设置不能有效覆盖青年;从主观上讲,是因为一些团组织在工作中“抓大放小”、“抓易放难”,基础性的、不容易出成绩的、最需要团组织关怀的、不好抓的地方成为团组织的空白点。要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尤其是要把进城务工青年、农村留守青年、企业下岗或面临下岗青年、“两新”组织青年、社区闲散青年等相对弱势群体纳入团的工作视野,在这些人中间加大团组织的建设力度,把团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兼顾各项工作的平衡。

(四)从团的工作方向入手,要深入基层依赖基层。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年最重要、最普遍的途径和载体,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基石。然而,团的工作和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因此,按照团中央陆昊书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的要求,把基层的组织建设和工作理解和定位于共青团的“生命力工程”、“活力工程”,把更多精力向基层倾注,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力量向基层集中,着力解决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使共青团真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战斗力和内生力。这次团市委在全市开展的乡镇换届、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以及团的民主建设等,正是面向基层、狠抓基层的有力举措,将坚定信心、抓住契机,千方百计把存在于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中的“硬骨头”、“拦路石”逐步消化,为真正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铺平道路。

(五)从团的性质入手,注重普遍性和社会性。共青团只有扎根深厚的群众土壤、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积极面向社会需求,才能根深叶茂,才有源头活水。团的各级领导多次指出,当前团内存在“把同少数青年、部分青年之间的关系等同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的错误思想倾向。我区在以往的工作中也较普遍的存在这一现象,简单地把团组织对部分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等同于对全体青年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导致团的工作“高端化”、“狭隘化”。因此,09年专门提出了“普遍性”和“社会性”的工作原则,要求各级团组织把目光投向广大普通青年,坚决制止那些只有少数人参与、封闭在一定范围内、体系内的活动,把普遍性够不够、广大青年认不认可,能否形成“面”上的工作态势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使广大团干部从源头上端正了思想态度和工作视角。

(六)从完善团的各项机制入手,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团干部的作风转变,要依靠团干部个人的自觉,更要靠机制的约束。一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积极推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严把团干部的入口关。要建立团干部挂职、锻炼等制度,加大对团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二要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团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培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团干部培训经费,健全团干部的学习制度。三要完善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团干部的作风不实,从主观上讲是因为团干部普遍比较年轻,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够;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一些活动项目本身不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引起的。因此,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抓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入手,使团的活动与团员青年的贴近度增强。通过进一步转变团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团干部做到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思想的活跃与行为的稳健相统一,工作品牌与工作创新相统一,团的岗位短期化与团的工作事业化相统一,促进团的干部健康成长和团的事业兴旺发达。

下载共青团论文: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论文:搭起一条共青团联系服务广大青少年的“生命线”(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