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研究 3000字

时间:2019-05-12 23:0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改;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研究 3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改;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研究 3000字》。

第一篇:1改;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研究 3000字

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研究

摘要:文章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堂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融合的意义,旨在创建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激发中小学生的突破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工作对我国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以数学课堂为例,具体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作用,第三部分是结论和参考文献。文章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的手段,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快乐课堂、轻松课堂。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义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时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将信息技术引用到课堂上也是势在必行,这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文章将从以下几方面具体阐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中小学教学带来的意义。

1、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演示效果吸引学生

在我国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几乎都是采取“只有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模式,长期已久会导致学生课堂表现消极,学习效率低下等结果,而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引用,将会以图、文、声、像多种形式生动形象且全方位地给学生进行授课。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兴趣,还可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2、信息技术的引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但是即使老师再博学,课本再厚重,知识量还是有限的。而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将会给学生提更广阔的平台,更宽广的知识面。

3、信息技术为营造课堂气氛提供了技术基础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能进行纯理论性的说教。但是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授课理念还是设施设备,都不足以做到这点,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某一学科需要创建的情境,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授课气氛。

4、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不仅仅只限于课堂教学,当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明白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即使在家也可以完成该学科的自主学习,比如对科任老师课件进行拷贝,或者是在网上搜寻课程的视频教学等,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的发展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文章从以上几方面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堂融合的必要性,作者以中小学数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来具体阐述相关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信息技术逐渐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普及,在数学课程上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一步步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数学课堂上加以信息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授课模式。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一起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习兴趣出发,研讨更多的学习和授课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文章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体现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的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抓起,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实质,通过一些实例来和学生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借鉴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以经典的追逐相遇数学问题为例:AB两地相距50千米,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甲的速度为20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0千米每小时,问二人经过多长时间相距10千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画线段图为主要的讲课方法,这种问题需要考虑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相遇的时候相距10千米,另一种情况是二人已相遇再相离10千米。通过画图显示,两种情况也能清晰的展现出来,但是作者经过调查,这种经典题型,仍存在很多学生只考虑到一个方面,这种讲解模式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做题时也常常忽略。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引用,用幻灯片进行此问题的模拟演绎,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盯住大屏幕,而且两种情况更加清晰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在做题时如鱼得水地就拿到了分数。

由此可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很难在今天的课堂上延续下去,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教学的课程中,有关于图形的内容,包括平移、翻折及旋转等,这也是图形的三大变化。在这节课中,如果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以及画图的方式授课,很难呈现其定义以及性质,更不用说应用了。

然而在教学中加以信息技术的融合,则完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有效地阐释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以图形的旋转课程为例;

应用几何画板软件讲解旋转的性质,比如画出△ABC,绕某点旋转,得出新的△EDF,再通过画图工具测量旋转前后的长度及角度,会得出图形不会因为位置改变而变化的结论,清晰明了地阐明了旋转的性质。

3、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数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调整课堂的结构。制作一节完整的教学课件,基本由以下几个构件组成,设定知识点的场景、提出问题、猜想、模拟实验、得出结论。课件含有诸多的结构要素,若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则会使课堂变得事半功倍。

以函数知识为例,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把x,y融入到一个情境之中,比如应用函数制作某个场景一段时间内的温度表,让x,y具有实际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概念,通过对课堂结构的调整,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增强了对知识的获取能力。

4、信息技术增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之中,函数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知识,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抽象。

以一次函数为例,探讨y=kx+b的增减性,如果只是从概念上和学生进行分析,很可能会产生学生只去记忆而不去理解的情况,更不用说再去钻研其深层意义了。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则可制作出一次函数增减性的动画,给出学生数据,让其结合图像自主分析,探索变化的规律。

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达到相应个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讲析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的过程最大限度的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四、结论 文章分析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以数学课程为例,对二者的融合进行相关的探讨研究。

完成文章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期刊和著作的查阅,从中提炼出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的重要观点,也为本文提供了主要的研究思路;(2)定量研究法。本文在对数学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又着重对信息技术缺失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数据信息的方式对二者的联系进行分析;(3)调查分析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实际调查的方法,通过纸质问卷、邮件及网络调查等形式得出数据并加以分析。

通过以上几种研究方法,作者得出了如下结论:在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推动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希望本次研究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潮流的复合型人才。参考文献

[1] 周妮.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J].教育探索, 2013(4):36-37.[2]滑梦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4(10):26-27.[3]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2,(11): 3~6.[4]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 7~15.[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68, 172.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XXX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作为今天的教师,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能力,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呢?下面笔者就两方面谈谈的自己的看法。

一、寻找最佳切入口,将学科知识渗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地传授和学习技术的过程,有许多地方与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在这些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探索最佳整合点,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信息化时代的学科教学,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和环境化工具意义,从而内化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这里的环境化工具和辅助性工具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所起到的两个方面的作用,据此达到高效、自主、创新的学习目的。因此,关键是要找到最佳整合点,探索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但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研究的目标: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平台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通过研究,调动学生学好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一步步地学会生物学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3、,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相整合的路径与方法,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与水平。

研究的内容:

1.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物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

多媒体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研究: 教师主导:设疑激趣→示范指导(或启发引导)→组织讨论→组织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讨论猜想建立假设→设计交流模拟探究→合作探究记录数据→意义建构交流评价→迁移应用联系实际。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生物的实验教学提供虚拟的实验空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的研究。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研究。网络环境为生物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形式。例如:通过网络进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社会调查;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制作生物电子报、编写生物小论文、设计实验等,通过网络环境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活动不仅节约时间,而且丰富了活动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搜集文字、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传输为一体,创设出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生动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奠基。2.加大知识信息容量,促进师生多维有效互动。

在信息技术下的生物课堂中,这种参与得以最大限度的体现:诱发主题相关的情景可由学生根据需要反复浏览,根据教学任务设计的有吸引力的、可操作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趣和特点进行探究……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有益学生发展的;学生的参与能使技术与知识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3.注重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生物学的有些知识不是一定只有通过教师的传授才能得到的,可以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形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品质,其间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设计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经验1: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让丰富的其它多学科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使我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走出一条新路子

讲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一般都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学科,去整合、服务其它学科,可以反过来用,让其它学科知识来整合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来学。举一个例子:在学习DreamWeaver网页制作的教学中,我们以探索“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真实来源为主题,制作一个成语学习网站。对这个成语的一般解释,是指廉颇背上背着荆棘去请罪,但现在有一些新的解释,不是这样,而是手抱着荆棘。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马上去搜索、查询、咨询老师、讨论,想得到合理解释,最后以“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拓展出非常多的成语典故、历史事实、古文字知识等等,还有同学用Flash或Photoshop软件模拟这个成语的场景,效果非常好。网页内涵丰富,关键是把语文、历史等知识融入到网页、图片处理的学习中,学生至始至终兴趣高,创作热情高涨,作品成果好,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感受到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的“甜头”。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融合进其它学科知识,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学生有成就感,提升了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在应用中得到了品味提升和内涵的丰富。

经验2:我校在开展中小学班级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机器人教育、3D设计与打印尝试学科的融合,取得很好的研究效果

我校在开展的《基于创新课程实验室的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实践中,我们坚持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能力风暴”机器人作为班级创新课程的主要教学、操作设备。同时配置了乐高机器人、智慧天下机器人、纳英特机器人。让学生了解不同品牌的机器人设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比、求异,让学生思维发散开去,“深度”动起手来,本学期,在给学生讲授基本搭建、基本传动的知识时,我们邀请物理老师进入课堂,给学生分析力的关系与原理,搭建的优化设计等知识,让学生把每个问题尽量弄清楚,搞透彻。物理与机器人的融合,使我们的创新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丰富了创新课程内容,学生轻松掌握关键的、难点知识。在今年机器人比赛中我们取得多个特等、一等奖,这就是机器人教育走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最好体现。

我们购置了3D打印机,给学生介绍关于3D打印技术,学习建模软件,设计一些简单的作品,我们邀请了学校美术教师参与,与信息技术老师配合,在作品的设计与创意上共同配合,然后打印出来,感受整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充满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设计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这就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产生出美的作品的过程。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修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修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修体会例一】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 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 “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 “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

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两节课放在一起一比较,便凸现出第二位教师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在bbs 中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修体会例二】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我任教的学科是初中化学,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一课时,用电脑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幻灯片,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危害能够非常生动的表现出来,同学们直观的看到了酸雨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而这些问题,恰是能够引起学生关注本课的焦点,起到了导课的作用,而且,也使同学们想到现代工业技术的发达及人类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

因此,现代化教育手段对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语文电教化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手工业式的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视听觉器官被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突飞猛进,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师教学要求也很高,教师如何把教学水平提高呢?要求教师不仅写好教案,备好学生,还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和。今天我学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和,感触很深。

那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和呢?

1树立信息意识

2增强知识的综合性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5构件新兴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信息的特正,合理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的结合再一起。

下载1改;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研究 3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改;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融合的研究 3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合中,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和目标是一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意在把信息技术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二级培训 思南县田秋小学:李勇凤 10月10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2017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为期5天的......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1(范文模版)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1) 2016年3月24日,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开展第一次集中培训活动。数学科组和信息......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2

    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融合 ——香洲区第十二小学校本培训简报(2) 2016年4月5日,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开展第二次集中培训活动。数学科组和信息......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一、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1.技术发展的拉动作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迅猛来袭,一浪高过一浪。微博、微信、微课,云技术、云计算、云平......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