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答幼儿教师第32问:家长开放日幼儿一见到家长就不遵守常规了怎么办?
第32问:家长开放日幼儿一见到家长就不
遵守常规了怎么办?
在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中,幼儿见到家长出现不遵守常规的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特别是在小班、托班,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玩过的玩具乱摆乱放;用过的工具没有收好;垃圾废物扔得到地都是;平时用肥皂洗手当天却不用了;自己能穿上背心的当天也要奶奶给穿等。教师千万不要觉得失望和气馁。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幼儿看见家长情绪兴奋,情不自禁地忽略了常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的行为干扰了幼儿的活动。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在家不吃饭而在幼儿园大口吃饭;在家很胆小而在教育活动中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在家不爱运动而在幼儿园排球拍得很好等。往往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忘情地叫住孩子:“丫丫,爸爸在这儿,看爸爸,给你照张照片!”“牛牛,你渴不渴,快过来喝点儿水!”家长的行为分散了幼儿进行常规活动的注意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够周全,教师只注重了幼儿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内容、材料等),而忽略了对家长工作的准备和出现问题时的对策。
那么,为了避免或减少在开放活动中出现幼儿不遵守常规的现象,除了准备好当天的活动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活动前幼儿的准备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前,教师要提前对托、小班的幼儿提出一些要求,并鼓励他们好好表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会很开心。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呢,虽然他们已经有过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经验,教师也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当天他们应该怎样做,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制订开放日当天的活动计划。
2、活动前家长的准备
给家长打预防针,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班级博客或者校友录提前公布活动当天的安排以及注意的事项,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不必对家长提出若干条的硬性规定,而是要用幽默的语言和人性化的温馨提示让家长明白应该怎样做,并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采用下面这样一段话:
大朋友,我要对你说,在我们专心活动时请不要打扰我们(你的相机、手机要静悄悄地);你要相信你的孩子足够独立,能做好他自己的事情。我们班的孩子一直都是爱清洁、保护环境的好孩子,当孩子稍稍忘记时相信你能及时地提醒他。在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时,请给予机会让他们体验谦让、协商解决问题的快乐,在集体中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也许你的孩子因为激动、情绪不稳定而表现不突出,即使这样,你也要给他鼓励呀!请你在活动当天放下架子,再做一次孩子,和你的孩子一起体会童年的快乐!
3、活动中的暗示 在当天的活动中,教师一旦发现幼儿存在常规问题,要及时地提示和指导。此时的指导既是在指导幼儿,也是对家长的暗示。对幼儿和家长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4、活动后的总结
首先,教师要反思开放日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找到常规的不足之处,并设计调查问卷。要多渠道地了解家长对活动的反馈,请家长填写《常规调查问卷》和《反馈意见表》,并把自己的反思和《常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告知家长。接下来,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引导中、大班的幼儿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现,肯定幼儿常规方面做得较好的环节,鼓励幼儿在下次开放日活动表现得更好。
当然,也许这些工作教师都做好了,开放日活动当天还是不免会出现一些常规问题。但是,还是那句话:教师们千万不要觉得失望和气馁,因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童年。
第二篇:答幼儿教师第6问:培养幼儿常规的常见环节过度游戏有哪些?
第6问:培养幼儿常规的常见环节过度游戏
有哪些?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四类活动。活动之间都需要承上启下的过渡。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常见的几个过渡环节包括:来、离园环节、活动区游戏与教育活动间的整理环节、户外活动后与进餐环节间的整理环节以及午睡前后的整理环节。
1、来、离园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生活开始和结束的环节。在这两个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很多丰富多彩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园,快快乐乐地回家。
◆针对来园环节,教师不但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细心的晨检,更要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机会。比如:针对中、大班幼儿自主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他们照顾自然角,让他们记录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也可以组织他们做一些区域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整理美术区的活动材料,帮建构区铺好垫子;还可以让他们担任小值日生,记录天气预报、登记自己和小伙伴的考勤情况等。
◆在离园环节,在帮助孩子们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物品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此时,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做一些既放松身心又易收放玩具材料的游戏,如翻绳游戏、拼图游戏、折纸游戏、捏泥游戏等。
2、活动区游戏与教育活动间的整理环节
因为幼儿整理玩具的速度不一,每天的区域游戏结束时,经常是动作快的幼儿等动作慢的,先收完的幼儿等没收完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巧妙利用音乐调控幼儿整理玩具的速度。在收拾整理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轻快、长短适中、有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的音乐,如《棉花糖》、《小宝贝》等。这类音乐要能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做事,而又不拖拉。它们犹如一个信号,幼儿听到它们时,就知道要收拾玩具了。此外,我们还要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音乐的播放时间。最后,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结束音乐。
◆巧妙利用音乐调适幼儿的心情。从相对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进入到要求和限制相对较多的集体活动,幼儿的心情可能无法完全沉淀下来。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在整理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如《彩虹糖的梦》、《安妮的仙境》、《柔如彩虹》等,让幼儿安静下来。
◆利用环境互动游戏,缓解等待的焦虑。幼儿收拾玩具时的等待现象很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活动内容、减少等待是教师们经常面对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废旧物在墙面和窗台上设置互动性的游戏材料。例如,在中班墙壁上摆放豆子和筷子,让幼儿玩练习使用筷子的夹豆游戏;在大班墙壁上安放成语接龙磁力板;在小班墙壁上,粘贴用无纺布和尼龙搭扣制作的水果,让幼儿玩点数1—5的摘水果游戏。这些游戏易于收放,可以让孩子们听到回座位的音乐信号后,快速地收好玩具回到座位上。
3、户外活动后与进餐环节间的整理环节 在这个环节,教师又应该怎么做呢? ◆分小组活动,缓解幼儿活动后的疲劳。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让幼儿分小组进行盥洗,既可以帮助幼儿陆续进入到进餐前的情绪稳定状态,又能让他们放松身心,舒缓户外活动带来的疲劳。
◆交流分享游戏,减少幼儿的等待。教师可以组织的游戏包括:积塑玩具拼插游戏——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与同伴协商玩,或交换玩具玩;“新闻袋袋裤”游戏——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新发现和新信息,使幼儿在交往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故事王大会”——请幼儿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与同伴分享交流。集体游戏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可以组织小班幼儿进行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这样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被弄脏。
4、午睡前后的整理环节
午睡前,在帮助幼儿做好午睡的所有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乐曲、儿歌或小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在安静的、轻松的环境中倾听,舒缓浮躁的心情,帮助幼儿尽快进入梦乡。此方法还可安排在起床后、散步、喝水或自选游戏环节中。
第三篇:答新手幼儿教师第4问:常见的常规儿歌有哪些?培养幼儿常规儿歌怎样编写
答新手幼儿教师第4问:常见的常规儿歌有哪
些?培养幼儿常规儿歌怎样编写?
儿歌这种教育形式,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形象生动、短小精练,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在常规培养当中,能够帮助幼儿生动准确地记忆常规要求和回忆常规要求。它是教师工作中的好帮手、孩子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在常见的常规儿歌中,有关生活常规的儿歌比较多,如《洗手歌》、《刷牙歌》、《喝水歌》、《排队歌》等;有关游戏常规的儿歌有《滑滑梯》、《大火车》等;有关学习常规的儿歌有《小板凳》、《小画笔》等。除了现成的儿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情况和培养的需要,编写一些儿歌。在编写儿歌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童趣性强
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编写的常规儿歌,首先要充满童趣,让幼儿从心理上先接受并喜爱。例如,在指导小班幼儿喝水时,教师编写了儿歌:“小水杯,大耳朵,握在手里把水喝,咕咚咕咚喝一杯,身体健康笑呵呵。”在这首儿歌中,教师把水杯把儿形象地比喻成大耳朵,让小朋友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小水杯的生命力和卡通趣味,进而能够准确地掌握握水杯的位置,顺利地引导幼儿从握水壶、握奶瓶过渡到握杯子,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喝水方法。
2、儿歌短小,语言简单、易懂,指导性强
再以指导小班幼儿喝水时教师编写的儿歌为例。在这首儿歌中,教师明确地指出“咕咚咕咚喝一杯”,既声情并茂地描述了幼儿喝水时的状态,又提示了幼儿饮水量的多少。此外,在小班幼儿喝水的时候,还可以引导他们听一听“咕咚咕咚”的声音,以增加喝水的趣味性。
在编写中、大班幼儿使用的儿歌时,就更要强调它的指导性与提示性了。例如,在指导中班幼儿学习刷牙时,教师编写了儿歌:“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把牙刷。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里面牙齿来回刷,刷出健康小白牙。”为了降低幼儿的龋齿发病率,很多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要求幼儿饭后刷牙。把正确刷牙的方法编进儿歌中,幼儿就能够在儿歌的提示下,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儿歌的指导性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
3、邀请幼儿一起创编儿歌
大班幼儿更加喜欢参与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创编儿歌时,可以邀请大班幼儿一起参与。比如,教师指导幼儿创编讲卫生的儿歌时,可以先引导幼儿说说有哪些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片,根据图片的内容总结一句儿歌。接下来,把大家讨论的结果或创编的儿歌连起来,套用一定的句式就形成了完整的拍手儿歌。然后,带领大班幼儿在拍手游戏中,边念儿歌,边把生活中的卫生常识记下来。因为又要背诵儿歌,又要记得拍手的动作,难度加大,幼儿的好胜心被调动起来,从而更用心地记忆儿歌。同时,教师
也要鼓励幼儿将一些生活常规带回家、带回社区,与家人和邻居共同分享,使儿歌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附:儿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早睡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
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我不吃。
第四篇:答新手幼儿教师第11问:怎样培养托班幼儿的常规更有效?
答新手幼儿教师第11问:怎样培养托班幼儿的常规更有效?
托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行为训练。成人只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及时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就会形成好的常规习惯。而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让幼儿受益终生。
具体的方法有:
1、榜样法
首先,教师在教育中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苏联领导人加里宁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缺点的孩子的眼睛,不断地盯着„”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比如,教师经常表现出喜欢吃胡萝卜的样子,就会引起幼儿的模仿行为,使得那些不太爱吃胡萝卜的幼儿也学着吃。第二,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表现良好的幼儿,并通过表扬来强化幼儿的这些积极的行为。孩子们都有期待得到教师的肯定和爱模仿的特点,同伴的影响也会促进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2、情感法
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幼良好常规的前提。托班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的关心和体贴,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进而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比如,托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有的幼儿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教师要反复地帮助他们;有的幼儿把大、小便弄在身上,教师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常规。
3、玩具材料练习法
单纯的说教对于幼儿来说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在发展幼儿的某种能力时,教师可以先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练习。比如,让托班幼儿学会叠衣服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用硬纸板制作玩具衣服——袖子和肩是用绳子连接起来的,衣身中间是可以折叠的——让幼儿练习叠衣服。同时,还有叠衣服的儿歌——“你抱我,我抱你,两只袖子对折好,最后再来弯弯腰,漂亮的衣服就叠好”,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很快就能掌握叠衣服的方法。
4、情境游戏法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形象的角色模仿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常规培养中,增强游戏性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在散步时
常发生追跑现象,教师一再提醒幼儿,但收效甚微。这时,教师可以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相信幼儿会特别感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等。在幼儿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游戏。此外,教师生动的角色语言同样能够营造出幼儿感兴趣的情境,提高幼儿常规培养的有效性。比如,幼儿挑食不爱吃苹果,教师可以在幼儿吃苹果时说:“大老虎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一咬苹果还发出咔嚓的声音。看看哪个小朋友像大老虎,也能让我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就像一只只小老虎,大口吃完了苹果。
5、家园协作法
对幼儿的常规培养要重视家园配合。托班幼儿的家长特别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的关注,在家长会和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幼儿园的各项常规要求,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让家长在家中也能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习惯。把常规培养延续到家庭中,这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稳定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