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培育了以坚定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培育的先进的意识形态。延安精神不仅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延安精神的历史作用:延安精神使饱经忧患、备受艰苦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未来和希望,是共产党人团结奋斗、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哺育了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实践证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弘扬延安精神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重要借鉴。
今天,虽然我们远离了延安时期的最直接的战争,但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没有硝烟的战争依然存在。在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不辜负党的信任,带领我们的队伍,巩固我们的每一片思想阵地,巩固我们的执政党地位,把我们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去思考。
一、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思想阵地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体现在坚持党的七大路线,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和平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创造奇迹,这就是精神的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理想信念高于天,是延安精神的独特内容。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前辈们无与伦比的坚定理想与信念,才使我们的革命事业度过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与信念,才能抵御住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和侵蚀,才能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条件下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才能主动自觉地跻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想与信念不是先天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形成和获得。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依然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要时刻保持坚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总结,学习已经是时代赋与我们的责任。历史证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和《实践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都是我们要反复学习的经典著作,只有不断地重温学习,不断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才能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加强个人党性理论修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还要通过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想与信念。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廉政建设,接受监督,使自己永远有忧患意识,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都能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
二、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延安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蔚然成风,大兴学习理论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总结经验之风,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之路,这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正是在延安找到了此前革命屡遭挫折的原因,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延安精神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不论何时何地,只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制定的各种方针政策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一法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面前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需要好好学习延安前辈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把我们所承担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解决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按规律办事。用延安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促进思想解放,解决改革创新求发展的问题。
三、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根本性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我们的一切行动中去。
延安精神昭示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源泉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也可以说是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只有依靠人民联系群众,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延安精神也告诫我们,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并不是封建统治者所津津乐道的“舟”与“水”的关系,而是“鱼”与“水”的关系。我们只要坚持宗旨,坚持联系群众,坚持科学发展,就会不断推动发展、服务人民、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通过近期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延安精神来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做一名称职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第二篇:延安精神激励我
从没到过陕西的我一直认为延安是“黄土高坡”,可是我惊讶地发现,盘山路旁的山坡上植被郁郁葱葱,有草有树,非常茂密,除了山沟里河流较小之外,有点像江南。经过长途跋涉,我看到了那一孔孔窑洞,彷佛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向人们讲述着那峥嵘岁月里的一幕幕壮举;那一处处旧居,彷佛一副副历经沧桑的画卷,给人们展示那艰苦日子里的一个个伟绩。窑洞,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延安的山川大地上;窑洞,在我头脑里变得鲜活而生动。窑洞中,我找回了一段历史。
终于来到了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的延安。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她还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的冲动。今天,当我踏上延安的土地,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仰视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参观延安的革命旧址、延园,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还是“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
延安一直是我心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而今,我为有机会到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亲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走进延安,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也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新希望、新挑战的人生征途上,能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通过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使伟大的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在追忆逝去的峥嵘岁月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无比幸福。只有努力的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祖国更加强大,才能不辜负前辈们为我们打下的这块儿江山。历史是一道逝去的风景,也是一种深邃的阅读。有感动才会有记忆,有记忆才会有再次游历的冲动与激情,这正是我科领导不断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所在。我也更加深深体会到科领导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这份苦心,形成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用一种“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激励我们。
第三篇:我眼中的延安精神
我眼中的延安精神
钟祥市张集小学 五(2)班
王千芊
“延安精神是什么?”当我把这个问题拿来问80后的妈妈,我的大学生妈妈竟然微笑着摇摇头。我决定自己找答案。我在学校图书室,找到一本《光辉的旗帜》,捧着它,一页一页看下去。书中“井冈山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这些革命老精神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有些令人费解,却又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我。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的饭菜很简单:一小盒米饭,两菜一汤。毛主席总会把饭菜吃光,偶尔饭菜剩下时,他总会说:“给我留着,下顿热热再吃。”特别在1945年陕北遇到了大旱。毛主席与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几位中央领导开完会,吃中午饭时,毛主席对警卫员说:“从明天起,我们几个人取消个人灶,听见摇铃就去食堂吃饭。”他的一条毛巾用了几年,一件衣服坏了补,补了坏,简直是补丁加补丁,他都舍不得扔。他在简陋的土窑里,写下了《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指明了方向……
毛主席是多么节约啊!一股敬意自我心底油然而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家庭也是不可取的。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这里培育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这可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应该代代相传!
啊,我突然明白了,延安精神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勤俭节约,不浪费、不挑食不就是一种延安精神吗?
晚上睡觉前,我在心里偷偷下了个决心。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第四篇:我心中的延安精神(定稿)
我心中的延安精神
9月6日至9月10日,我有幸参加市级机关工委组织的党务干部‚加强党性锻炼,践行‘三严三实’‛赴延安培训班,满怀激动和向往之情踏上行程,既是因为小时候的课本上、革命题材的小说和电影上描写的延安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更是因为这是一次前往革命圣地找寻延安精神、挖掘延安力量、接受党性教育之旅。
我们经过一番长途辗转,终于在陕北清凉的秋夜到达了延安,大巴车穿梭在朦胧的圣地夜色中,我则努力寻找着宝塔、延河等文学作品中浓墨重彩描述的历史地标,开始思考着什么是延安精神,并且决定把自己能否通过此行领悟到和理解好延安精神的精髓实质,把书面上的、理论化的、抽象的延安精神,变成具体的、能深刻理解并认同和植根于内心的实践经验,并转化为促进自己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的延安力量,作为检验自身此次培训学习成效的主要标准。
第二天一早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紧张、严肃又活泼的学习培训。三天奔波下来,我在延安党校的专题教学中认真学习延安精神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仔细聆听关于延安精神的每一个故事、搜寻体现延安精神的每一处历史痕迹,在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
纪念馆认真搜寻能体现延安精神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历史遗物、每一段文字说明,在梁家河村努力追寻习总书记知青下放的青春足迹中,认真梳理每一个能体现延安精神的细节……我逐渐触摸到了、感觉到了延安精神的存在,我想到了入住宾馆第二天很早在叮叮当当的采石声中醒来,拉开窗帘发现楼下采石场工人正专心致志地敲打碎石,这种赶早贪黑、辛勤劳作的精神不正是一种延安精神么;初见延河时,惊讶于怎么已从滚滚延河成了涓涓细流,但沿着延河方向走不管到哪都可以看到或缓或急的河水在日夜奔流着,这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不懈状态不正是一种延安精神么;雨中攀爬宝塔山时,看到不少山峰的顶部都有枝繁叶茂的大树巍然挺立,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这种深深扎根黄土地无畏无惧的意志不就像我们党中央在延安时与群众水乳交融、植根基层一样么,这也正是一种延安精神;倘徉在杨家岭毛主席故居,墙壁上悬挂的照片中毛主席身穿大块补丁的棉衣棉裤给干部作报告,六七十年前毛主席在居所坡下开垦的荒地上亲自劳作的身影,这种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就是最真实的延安精神;我又想到了领袖们所住窑洞里简单的设臵、多年前枣园里深夜不眠的灯火以及周总理匆匆来去奔波的身影、西北局纪念馆中群众捐钱捐物踊跃支前抗战的情景、当年习总书记知青下放过四关的生动事迹等等,延安精神在脑海中从四面八方汇来。原来,延安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古有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有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那么多的精神,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下子,我找到了我想要的延安精神,它对于我已经不单单是白纸黑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样概括性的几句话,而是一个个穿越历史时光仍然生动鲜活的故事和案例,而是一个个尽显无限生机活跃在延安山水间的蓬勃力量。我从中感受到许多,学到了许多,归纳成了我自己的延安精神就是:理想——党的各级干部真诚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带头践行集体主义道德,通过对全体人民进行教育,解决人们的‚信仰危机‛、‚信心不足‛的问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得到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智慧——党中央总结长期革命斗争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相结合,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为未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根基。务实——围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宗旨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确立了一条
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通过敢于正视现实、积极修正错误的莫大勇气以及极端严肃认真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从上到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奋斗——党中央号召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中央领导人住的是简陋的窑洞,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亲自开垦荒地、种菜、纺线等,美国记者斯诺感慨地称赞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廉政——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党员干部忠实而执著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政府的官员当官不像官,让群众觉得就是勤务员,干部和群众互相之间高度信任。我党正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三天的学习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对于一名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来说,这次组织上安排的延安之行,既是身体力行,又是革命旅行,还是高山景行,更是不虚此行,除了领悟到了代代相传的延安精神,还见识到了陕北千山万壑的开阔风光,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厚重质朴,熟识了众多可亲可敬、风趣幽默、印象深刻的同学朋友。延安之行的结束只是学习培训的结束,对于学习、继承和践行延安精神,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要把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延安精神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具备真诚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认真学习和悟透党的思想智慧结晶,只有不断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严格的进行自我批评,只有始终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朴实作风,只有真正学会从心底热爱群众和培养群众感情,才能站得稳、行得远,才能担负好组织上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特别是在自身当前所从事的市委驻村下访工作中,更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自己开展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学以致用、求真务实、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精神,以更坚定的意志和耐心开展好深入走访,以更忠实的态度和决心履行好岗位职责,以更赤诚的情怀和信念维护好群众利益,以更大的热情和毅力服务好村居发展,以更踏实的作风和要求树立好自身形象,努力完成好市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一、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它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丰富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
(一)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
1935年10月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党中央毛泽东经过一年的艰苦长征,来到了陕北苏区的吴起镇,并决定把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心。共产党人面对环境艰苦、敌重兵围剿、且敌我力量悬殊的困难境地,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奋战,巩固并扩大了这块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携手合作共同抗日,全国政治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延安及陕甘宁边区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环境,党的自身建设及根据地的自身建设得以逐步加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军民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表现出了为伟大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风尚。优良的精神和作风,正在成为边区军民的行为规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和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主要内容的白求恩精神,是这一阶段边区军民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
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明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对于正确把握和运用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自觉抵制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及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方法的指
明,是延安精神初步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
(二)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
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以延安精神和大生产运动为实践,所形成的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主要标志。
首先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后,全党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经过几年的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少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学习上的教条主义问题。于是党中央组织领导了全党范围内的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
1949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党的思想路线明确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这一概念作了科学解释和说明。通过四年有组织的学习和整顿,使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深入人心,在全党形成风气,党的实事求实的思想路线最终被确立。
其次,在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灵魂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得到了全党同志的认同。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1943年3月20日的政治局会议,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全党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胜利前进。再次,延安精神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来了。整风期间的1942年,毛泽东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概念,这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以后正式使用延安精神概念作了重要准备。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大生产运动中逐步形成。面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遇到的财政经济困难,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展生产自救。广大军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参加生产运动,特别是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屯垦生产,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大生产的艰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
(三)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 1945年4月党的七大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1945 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为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延安精神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对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事实上作了确认和肯定。在党的七大上正式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成为全党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其次,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对党的根本宗旨作了进一部明确而深刻的阐述。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就党的历史使命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一表述使党的宗旨更加明确和完整,对增强全党同志的宗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这一宗旨,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在党的七大上对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了理论概括: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强调这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凝聚力量,增进团结,发挥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的力量和威望所在。这一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愚公精神,得到了进一部的宣传和弘扬,在边区广大军民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得以践行。与次同时,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根本要求也更加深刻、更加完善。张思德精神、愚公精神、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和运用,是延安精神成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我党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延安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