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一:中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二: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364字)
区域游戏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班有四个区域:新东小市场、美工吧、益智区和红乐坊。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画画、有的开心的编辫子、玩沙漏,卖东西„„他们常常将画好的画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他画的是海底世界;问我买不买她的菜,要买的话可以便宜点卖给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比如我们红乐坊。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2:我们教师可指导不当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三: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526字)
一、班级中区域活动的情况:
因为教室的局限性,中班的区域活动多少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区域的摆放不能长时间固定、区域的占地面积较小、区域材料投放的局限等等。
但是,老师们还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孩子们创设了较好的区域环境,这学期,我们也可以从各个班级的区域中看到老师们的创设与理念的转变。
班级中的各个区角是孩子们最喜爱玩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是中班的孩子,生活经验还是比较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而使孩子们乱玩,什么都学不到,或许还会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月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我们是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
这次的区域我们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删减和扩充。比如把建构区进行了扩充,把原来的娃娃家也纳入到了建构,为孩子们的建构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间。另外把阅读区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这样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的规划,今天是我们新区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发现了重新布置之后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区域活动的重点:
(一)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 活动目标明确
我们区域活动多样化、目标详细化。
一月份的常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区域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一月份的活动目标是:
1、角色扮演: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的关爱;
2、建构区: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3、探索区:尝试用瓶盖蘸上颜料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 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 及时的评价
中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二)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区域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四: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1557字)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五: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2241字)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指南》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
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第二篇:中班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中班区域观摩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观摩反思 扬中市新坝中心幼儿园 崔霞梅 本周,我园全体教师对小、中、大班的区域进行了互相观摩活动。在观摩当中,我比较注重这些区域角的创设和孩子们玩的全过程。我发现老师们都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投放的材料比较丰富,展示出来的作品很精致很漂亮,幼儿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也相当愉快,能够玩的进去。在这些区域的创设上有好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就我们本班的区域活动而言,我也感悟到了很多。从最初的设计,到整改再整改,到最后的活动开展,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认真专注的神情,活泼可爱的表演,那探究的欲望,还有那在区域制作完了作品不舍离去的孩子,摆弄着自己的制作成果。让我们感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当然在观摩当中,我也感觉到了一些不足: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3、“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老师教的欲望太强、太主动,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确实如此,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反之,当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和关注,孩子们的主动性、探索性就会多一些。为了幼儿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这里引用一句专家的话语大家共享:在幼儿面前,我们不妨“被动些”、“迟钝些”。
4、活动区材料层次性不足,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有的孩子可能已经操作好了这些材料,可是还有几个孩子并不会操作。这里就要把材料有层次的投放,否则对前一个孩子来说就没有吸引力,对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信心。
5、发现有的班级孩子玩后没有收拾的习惯,都是老师在那边忙乎。应该培养孩子活动后自觉收拾的好习惯。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相信我们的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完善,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三篇:中班区域反思
第1篇中班区域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区域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服装
第1篇中班区域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区域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娃娃服装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积极开展“服装店”游戏主题,并从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幼儿在初步了解服装买卖过程的基础上继续大胆模仿成人的工作,并根据游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游戏情节,如增设服装店的加工厂,为顾客订做服装、修改服装等。
活动准备:
1、娃娃家的餐具、煤气灶、娃娃、小床、桌子、被子等。
2、菜场的一些自制的蔬菜、鱼、螃蟹等。
3、商店的一些商品、货物。
4、理发店的自制剪刀、吹风机、洗发水、毛巾等。
5、娃娃服装实物若干件、一些自制服装的材料(旧挂历纸、白纸、剪刀、蜡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游戏主题。
1、师:(出示玩具娃娃)新年就快到了,我要去给我的娃娃买套新衣服,让她过新年的时候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朋友,你们说,我去哪里买好呢?(引导幼儿说出服装店)
2、你们知道服装店里都卖些什么东西呢?
3、你们去过服装店买东西吗?你们是怎么买的呢?
二、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扮演,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景,特别帮助服装店的幼儿布置柜台,引导他们分类摆放,并将衣服、帽子等有的可以展示出来,有的可以折叠好后放在柜台上,要求要放得整齐、美观。
三、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一)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随机对娃娃服装店进行指导。
以娃娃服装店经理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
1、组织在娃娃服装店工作的幼儿讨论:服装店该有哪些人?并根据幼儿的意愿让他们自由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2、组织幼儿商量如何布置游戏场景(柜台),并进一步引导幼儿考虑如何扩大服装店的影响,如为服装店做广告;如何扩大服装店的规模,满足众多观众的需求,如开设一个服装加工厂等。
(二)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进行指导:
1、进入娃娃服装店:你们好!请问你们这里卖些什么呀?有卖小孩衣服的吗?那这里的娃娃服装柜台在哪里呢?(引导幼儿热情接待来店中的顾客)
2、请问你这是娃娃服装柜台吗?你这里有些什么服装?有什么新货呢?
3、我想买件一岁小孩穿的'衣服,你这哪些衣服合适呢?你能给我介绍介绍吗?
4、我这件衣服款式、颜色都挺喜欢的,就是觉得袖子太长了点,你说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他们可以帮我将衣服拿到他们的服装加工厂改一下的,可以满足顾客们的各种需求。)
5、我们想买很多件一样款式的服装,你们这儿有吗?(引导幼儿提出可以让他们的服装加工厂设计制作出一批服装来的。
四、组织幼儿围绕游戏主题进行讲评。
五、组织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活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第2篇中班区域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3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第3篇中班区域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4篇中班区域反思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平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两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一、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九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十月份
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九—十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十一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九—十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十一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二、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三、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两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第5篇中班区域反思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就在这时我发现有几位孩子进入了美工区开始选择操作材料,有的孩子拿彩笔画画,有的孩子拿绵团粘画,还有的孩子拿剪刀和彩纸开始剪纸,作为老师,这时我开始观察每位幼儿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每位幼儿都已经选择好了自己操作的材料并进行操作,就在区域活动进行时间过半的时候,张梦杰小朋友说:“老师你看我剪的好吗?”这时我走过去弯下腰仔细的看,我问:“孩子你剪的这是什么?”梦杰吱吱唔唔的说:“嗯……是窗花”。虽然孩子剪的参差不齐但是从我和梦杰对话来看,孩子对她剪的窗花信心不是很满意,为了鼓励她,我说:“你还真别说,剪的真的很不错,真好!”说完我看到梦杰自己在偷偷的笑,非常得意。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按往常一样进行对当天的区域活动进行总结并展示幼儿作品,这时我想再鼓励一下梦洁吧,于是我将梦洁的窗花向幼儿进行了展示。
到了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我发现梦洁还是“一如既往”的进入美工区“一如既往”的剪纸,我也发现了,有几位平时不爱进美工区的孩子今天挣着抢着进美工区,在我观察孩子的时候,我发现美工区的地上都是纸屑,而且每位孩子都在争着抢着问我:“王老师你看我剪的好吗?”
二、案例分析:
其实区域活动就是让每位孩子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并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活动,但是从梦洁小朋友的这个案例,我发现幼儿的兴趣很重要,但是每位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比如梦洁小朋友平时在班里还是在家里都是比较喜欢动手操作的手工制作,对于科学探究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在处理这个事情我忽略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相当强的从众心理和相当强的效仿能力,就是说老师说这个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好,他们就会争着抢着做同样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样老师就会表扬他们。结果就造成了每位孩子都要去剪纸,搞的满地都是碎纸屑。
三、教育措施:
到了第三天我在早餐准备的时候,我用鼓励的口气向孩子们说,这几天小朋友们在区域活动的时候表现的都很好,活动区的常规坚持的也非常好,但是我希望每位幼儿在不同的区域都能有所成就,比如:美工区不是只能剪纸也能画画也能粘画很多操作材料,你们应该尝试不同的操作材料,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更加的聪明。
四、达成效果:
也许是我的这些话起了作用,在选择活动区的时候梦洁小朋友拿着小椅子在进去牌那犹豫,看看这看看那,最后终于选择了建构区,在建构区与小朋友搭建的过程中,梦洁与同伴配合能力相当的强,这时我转身一看,美工区也没有了满地是碎纸屑的现象了。
五、案例反思:
其实让幼儿发展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这一点没有错,但是如果幼儿总是“一如既往”的重复一件事情,这样势必会导致幼儿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兴趣进行有目的的“干扰”,让幼儿知道你已经对某一活动上很熟练了,你要去尝试并接受不同的新事物,只有这样才会发展的均衡,以后才能适应社会。
第6篇中班区域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7篇中班区域反思
下午到了区域时间,孩子们安静的坐在位置上等待着我,我分配了几个孩子进到图书区看书,只听到晨晨大声的对着荨荨说:“这本书是我的!不许你拿.”接着而来的就是一阵哇哇的哭声。我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晨晨把荨荨手上的书给抢走了,荨荨坐在图书区里大声哭了起来。我没有出声,只是在一旁看着,以前每次遇到这种状况,我都会第一个出面,可是这样他们永远都学不会自己处理事情,所以我想再等等,再看看。只见荨荨哭了大半天,见老师没有过来,她自己站起来选过了另外一本书,然后自己坐在角落上看,因为荨荨看的是一本有关喜羊羊的书籍,晨晨也饶有兴趣的凑了过去,荨荨把书盖起来不许他看,晨晨不好意思的说了声对不起,接着荨荨把书打开,两个孩子开心的一起看书了。
看到这一连串的`一幕,你还会觉得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吗?其实他们解决事情有自己的方法,教师或者是父母应该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提醒和引导,而不是把每件事情都揽给自己,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成长,还会阻止了他们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机会。
第8篇中班区域反思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第9篇中班区域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数学活动《住哪里》延伸下来的区域。从我整节课下来的活动情况来看:目标定位明确且贴合大班幼儿的活动情况及主题目的。并且目标达成也有百分之八九十,算是计划得很不错。准备上也是跟着目标跟着主题走,并且每个区角布置的也比较合理,材料很丰富。那现在说一说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小状况,首先就是“故事厅”。这个区角其实设想的还是不错的,而且位置摆放的也很合理,在一个安静的区角,准备了相应的椅子以及标上座位号,给予相应的“入场卷”,一个故事机。
那先说说这个硬件设施中,故事机的声音还是偏小,幼儿只有在很安静的状态下才能听得比较清楚一些。其次就是在幼儿选择了这个区角时,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使幼儿懂得排队一个个入场,并且看着自己的票进行对号入座,不拥挤。这里如果一开始教师没打算干预太多的话,应该在活动区角介绍时先向幼儿说明白,这样就不会出现拥挤并且茫然入座的现象,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接下来就是数学区,这个区角算是比较丰富的,有墙上的坐标房子图,有桌面上的坐标记录纸,还有地面上的找房子游戏,墙上和桌面上的材料准备以及幼儿的活动情况都算比较不错,争议最多还是地面上这个,主要问题就是出在胸饰上,如果把胸饰换成图卡,直接让幼儿帮小动物找家,然后放在相应的格子里,这样比较利于幼儿检验,胸饰的话,幼儿找完一个又换另一个去找,给人感觉不是那么的.合理。还有就是所有的动物图卡的坐标位置还是都标在胸前比较明显,并且也为最后的评析中拍摄照片后更好的检验。最后说说手工区,幼儿很感兴趣,而且教师预先折好一排也给了幼儿足够的时间去编号,如果要有更好的效果,那换成立体式的电影院,效果一定更佳!尤其是帷幕一放,整个影院的感觉就出来了,不过这节课,小朋友在手工区还是完成的很不错,也很用心。说到编号,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幼儿拿好编号,再一一折椅子,时间上可能又更充分。
这是本次活动下来,各位老师给予我的意见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反思。活动设计得不错,幼儿活动情况也还行,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程。但,课程永远是精益求精的,有了各位老师的见解,我觉得再改装一下,一定变得更好!
第四篇:中班美工区域反思
中班美工区域反思
中班美工区域反思一:中班美工区域活动反思
1.从内容选择来看,这是一个和季节结合起来的内容。夏季是青蛙出现比较多的季节,而且幼儿都很喜欢青蛙,加上折折玩玩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这样,用纸折成的小青蛙既可以制作成手工作品,还可以当玩具,又可以装扮我们的活动室。
2.从活动中能力获得来看,这是以美工活动为主的一个方案活动。其中主要的是折纸技能,经过了解和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折纸活动很少,所以在活动中我及时作了调整,对于幼儿看不懂的地方边示范边讲解,像折纸的一些专门的用语也一一向幼儿作了介绍。折纸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小手肌肉群,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能在活动中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把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动作,具有一定的空间转换能力。
3.从活动形式来看,虽然是大班的幼儿,但只有四、五岁,所以对他们采取的形式是游戏化活动。从共同商议引入神秘的悬念开始,提供有趣的探索、快乐的游戏、综合的感官运用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动静结合的活动中,有观察、比较、分析、制作、表演、歌唱等多种参与方式可供选择。
4.从活动效果上来看,折纸青蛙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幼儿在玩中身心放松、情绪愉快。在这个活动中,小青蛙还可以组合成一幅画面,幼儿亲手把自己的作品用来布置环境,是让人感到多么幸福和愉悦的事情!折出的不仅仅是小青蛙,更是在情感上的一次愈合。虽然我们的家园在地震中受到了破坏,但我们有能干的小手可以让美丽的活动室变得更美!幼儿在一个由自己创造的美丽环境中,身心得到舒展,活动积极性都很高。虽然我们的救援工作是短暂的,但是在孩子的回忆里至少有那么一段时光是快乐的、愉悦的。
>中班美工区域反思二:中班美工区区域活动反思>>(482字)
今天下午的美工活动结束时,我整理区域的时候,看到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橡皮泥混乱的挤在盒子里面,各种颜色揉杂在一起,看不清原本的颜色。橡皮泥工具也是在区域的各个地方散落着,左一个,右一个。看起来非常的混乱。但是却没有一个幼儿为此“买单”。他们在活动结束的时候都急急忙忙的放下材料,然后人就跑走了。没有人想到要把用过的工具宝宝送回自己的家。
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不良的习惯。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班级区域常规意识的浅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班级区域的常规需要重新巩固。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强调出送工具宝宝回家的重要性。强化幼儿的常规意识。然后设置了值日生,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责任感就培养起来了。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是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中班美工区域反思三:中班美工区域活动设计与反思>>(489字)
在本次美工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能自发地组织邀请同伴参与活动,说明中班孩子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调整的能力。本次活动内容,对孩子来说选择范围较大,同时自由区的开设,使孩子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这无疑让人觉得对于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有一定困难。其实不然,我觉得孩子的坚持性是在一步步接近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正如以下的实录,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不断地配合,和同伴间的互助,使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在提高。最终的成功作品,不仅验证了孩子们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坚持性。
对于教师来说,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观察整个区域,观察个别幼儿及群体幼儿。特别是在了解孩子活动过程时,教师要在观察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并要要学会引导等待,等待孩子的主动成长。不要在孩子刚碰到困难时,就挺身而出,这不仅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不利于孩子坚持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应让孩子处于自己的观察范围中,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孩子发生像以上观察中遇到的障碍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中班美工区域反思四:中班美工区活动反思>>(591字)
今天的美工区内我为幼儿收集了各种蔬菜和辅助工具(牙签、纸、笔、橡皮泥等)。有六位小朋友进入操作,其中凯豪和雨昕惊奇的说:“看,这里有好多菜啊?”我就笑着说:“你们猜猜看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凯豪好奇的歪着脑袋说:“不知道,大概是让我们画画的吧!”我说道:“这些蔬菜除了画画,还可以做成蔬菜娃娃呢,你看。”我拿出了其他小朋友做的蔬菜造型给孩子们观察和参考。“那你想做怎样的蔬菜娃娃呢?”(即用什么蔬菜做头、身体„)这时他们开始互相商量起来了。然后,就各自拿了一个胡萝卜装饰起来,雨昕首先在纸上画了眼睛和嘴巴,然后剪下贴在萝卜上当作萝卜娃娃的眼睛和嘴巴还问道:“老师,还可以做什么?”我回答:“再看看这些工具里面,你还可以用到些什么来装饰呢。”“我想用橡皮泥。”“天气炎热,可以用橡皮泥做些什么呢?”我问道。“我给萝卜娃娃做顶草帽吧”说完,她就高兴的拿起橡皮泥搓长在“头顶”上盘起来,一顶帽子就这样完成了。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创造,自己动脑,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老师只需要轻轻一引导,孩子们就能领悟,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的发展空间。我在美工区投放了蔬菜实物,引导幼儿根据各种蔬菜的形状特点发挥想象力,利用辅助工具进行造型装饰。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想好要做怎样的蔬菜娃娃,并有意识地选择蔬菜,鼓励幼儿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蔬菜娃娃,并试着给自己的娃娃打扮得漂亮些。
>中班美工区域反思五:中班美工活动教学反思>>(466字)
在美工活动中,我让每个孩子都从家中带来了一次性纸杯。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来讲述:用纸杯可以干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可以用纸杯来喝水,纸杯可以种东西。接下来我出示了剪刀,让孩子来想一想,用剪刀可以将纸杯变成什么?孩子的想象非常丰富,有的说可以变成碗,有的说可以变成花,有的说可以变成小狗等。我顺着孩子的话说,你们讲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将纸杯变一变,看老师是怎样变的。我进行了示范,边剪边向孩子讲解,要求他们沿直线进行,剪好后再涂上漂亮的色彩。
在涂色的过程中我对幼儿讲解了如何运用对比色和渐进色进行涂色。在孩子的操作中,他们非常的认真、仔细,特别是一些平时比较懒散的孩子也十分乐意的在进行着自己的创作。但从幼儿制作完成的纸杯花来看,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幼儿没有运用对比色和渐进色进行涂色,而且幼儿在分割纸杯时涂色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制作出来的纸杯花都是差不多的。
有的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兴趣很高,制作好一个后还要求做一个,于是我就引导孩子要制作一个不一样的,效果还可以。在以后的美工活动中还需要不断培养幼儿对渐进色和对比色的进一步了解。
第五篇:中班区域活动案例
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小舞台
情况描述:
又到了区角游戏时间了,慧慧和几个小伙伴还是选择了“小舞台”进行游戏,我看了一下,在平时的其他的活动中慧慧也是和她们一起玩的多,只见她们到了“小舞台”后就开始分配起角色来,慧慧今天轮到的是伴奏,只见慧慧听着音乐敲起节奏来,还边敲边唱呢,那样子和平时的她真是判若两人,看着这副情景,我在想这不是个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对慧慧说:“你真棒!”慧慧听到我的表扬后,马上停止了敲奏,一副难为情的样子,说真的,我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表扬会带来这样的效果,我想可能是这小家伙怕难为情吧,我就悄悄走开了,我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外面的敲奏声又响了起来,我偷偷看了一下,慧慧又恢复刚才的活泼开朗的样子了。
分析与反思:
慧慧今天这一表现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完全内向的性格,她的内项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在表现出来的,其实,这也是孩子两面性性格的表现,她在和她熟悉而又喜欢的小伙伴面前的面前表现得是那么活泼在见到老师或者陌生人时却那么的沉默,我想要改变慧慧的这一现象,首先就是让孩子经常接触一些陌生的人和事物,只有先去接触她才能适应和接受,渐渐地她就会表现得自然大方了。
森海豪庭幼儿园
郑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