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时间:2019-05-12 23:0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一篇: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生本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

1.个人先学。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

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班级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生本教学的课堂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

4.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

至此,一节课的知识经历了如下的“四重唱”:在个人先学阶段,估计有20%-30%的学生掌握;经过小组交流,可以使40%-50%的学生掌握;经过全班交流,可以使70%-80%的学生掌握;经过教师点拨,可以使90%-95%的学生掌握。并且,经过以上四轮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生本实验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尽管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一样,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截然不同。生本实验班的学生更加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的领悟能力强。正如生本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说的:“别的班的同学是靠老师教的,我们是在老师帮助下靠自己学的”。

(二)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我们看到,实验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体现出以下特点:

(1)生本教育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学科教材。(2)前置性作业有知识的层次性,“差生可以跳舞,好生可以跳高”。

(3)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教学,生本教学要求知识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上尤为突出。例如,一般的概念学习,学生可以从书上找、或照抄书上的语言。但是,知识的应用一定要有“我的例子”“我的理解”。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也一定要谈“我的感受”。

(4)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郭教授说,课前预习是为了教师顺利地教,教师仍然是“纤夫”,而生本教育提倡教育者是学生生命的“牧者”,提倡“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不是解决课上45分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三)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语文的“前置性作业”不仅是课文学习的要点,而且以课文阅读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以读引读”。比如,我们听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脱稿讲一个感人的父爱故事,不超过一分钟,并将你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一般来说,语文的“前置性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等,去课外寻找自己喜欢的类似文章阅读。在高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写,然后在小组中与同学分享。通过大量阅读,带动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郭教授说,阅读、积累、思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四)用评研代替考试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生本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自己编题考小组其他成员。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错题情况编制题目,希望把同学考倒。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一定自己会做了,才能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学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

第二篇: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领受──领悟──提升”三个阶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朱开炎(1950—),广东蕉岭人,广东嘉应学院院聘副教授,主要研究学校管理理论,课程和教学论。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经曲折道路,终于确定以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缺失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达到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1]并在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参与该课题部分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对课堂的生态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2](23)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3]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现代人本教学伦理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这是由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吕达先生曾形象地把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知识、儿童和社会喻为“一尊鼎的三只脚”,“只有„三足‟都兼顾了,才能做到„鼎立‟。”同时强调在承认社会对课程的制约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知识和儿童自己的特点。[4]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2](75)社会对儿童的期望值过高,其教学效果却可能是负面的。所谓“尝试”即意味着“适合”,儿童只有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走得更快。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程本源和本质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强调装饰,使“整体课程膨胀,学非所用,远离人的生活,严重压抑人的学习积极性,阻滞了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5]因此,生态课堂教学必须把教材当作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儿童视界,只有儿童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在广州、深圳、梅州的生本实验学校的生态课堂教学中,笔者目睹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灵动与热情,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对一种苦差的“应酬”,课堂成为学生最依恋的地方。这是与生本教材的精心设计分不开的。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否则就是“赤裸裸的教育假象”,虽然是严肃认真的却是徒劳的努力。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为此,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讨论的常规化,使儿童的体悟水平得以提升。儿童具有天生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要,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致是儿童的一种强烈愿望。儿童个体的体悟有时也许不是很深透,通过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讨论,使儿童对已有悟见重新组合、选择、建构,使体悟水平向更深层次内化,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讨论的常规化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民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正是灵动与创造的必要条件,压抑、不自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可能有“出格”的表现。因此,只要是学习需要的就可以讨论,让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才能使学生进入“乐知”、“好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生态。为使讨论常规化,必须改变课堂环境中的“生态位”,将座位的“行列式”改为“方块式”,在目前课堂环境条件下,这种“生态位”的改变,正是体现了生本教育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尊重。

课堂教学生活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多尔赫认为“教育是促进人们之间相互的满意关系,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以及促进人格发展的一种共同生活。”[2](49)深圳南山学校李先启校长认为教育应是“充满爱的教育”。同时,学生又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大教育的视野看,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且应该成为先行的永远的学习者。教师只有融入儿童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才能体味和领略教学的神圣和精彩,才能精神感奋,充满乐趣与活力,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生活的地方。

因此,可以认为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生本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7.[2]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J].教育研究,2003,(2):15—21.[4]张廷凯.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1997(下)[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2):10—16.[5]郭思乐.课程本体:符号研究回归符号实践[J].教育研究,2003,(7):72—78.

第三篇: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在简单介绍下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大体流程是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是用来给学生们来展示的舞台,展示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语文方面可以是讲笑话、讲小故事、诵读经典、读成语名言、讲奇闻趣谈、名人生平或者唱歌跳舞等等。数学可以是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或者诵读数学公式和定律等等形式多样。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通过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和表现带给学生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组织的好的话会成为师生的最爱。

第二个环节: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也就是课前要完成的前置性作业。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如果好的前置性作业的话,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前置性作业”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种理念的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个原则。教学流程是: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4人小组成员开始小组学习课前小研究,结合本组成员感受最深的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准备好上台向全班汇报。小组成员以4人小组为宜,组成一般按优良中差搭配。选出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有分工、协调、帮助、评价等。所谓分工就是当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学生会不知所措。比如确定一、二、三、四发言人的任务,小组交流后选择一个问题再进行讨论准备上台汇报时每个同学的发言任务等。小组的第一发言人一般为不善于发言或程度较差的学生,优秀者一般最后发言。协调是指在分工的过程中,有的任务不能充分发挥某个同学的特长,他有要求承担其它任务的愿望时,这时组长要协调,当组内同学长期承担一种类似的任务,还须要培养他其它方面的特长时,组长要协调。所以隔一段时间可以要求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调换组员所承担的任务,让每位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比如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小组面向全班发言的任务一般有:1.我的例子是什么?2.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3.解题时要注意的是什么?4.我不懂的问题是什么?

第四个环节:小组汇报

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是一堂课重要的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小组汇报时的要求是:。1.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言。2.发言完毕,组长要承担和台下的同学交流互动的任务。发言完,组长要问: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疑问?如果是语文发言完后可以这样说:有哪位同学想和我们交流一下?然后,组长代表整个小组和其他同学交流。3.组长还要承担或指定其他同学提炼出发言内容的中心词在黑板上板书的任务。4.每个小组要认真倾听其听发言,及时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补充或质疑,补充时切忌重复。在小组向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点拨。点拨要掌握以下两点。1.点拨的语言要尽量精炼,尽量少点用时间。

2.点拨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不要让一个问题没完没了扩展出去,注意收局)“放”(比如有些重点或难点可以拓展)“引”(引导学生将精力和注意力往本节课想要达成的目标方面作点拨)的作用。第五个环节:师生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提到: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学中,通常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口述式:常常会在孩子们有进步或表现优秀时,及时鼓励。

2、文字式:除了口头上的表扬,可以在他们的书上或作业、本子里写下

一、两句由衷的赞美,如:你真棒!等等;还可以用发放表扬信、奖励卡、特做的各种小奖品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努力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去学习、去表现自己。

3、评“星”式:一般一个月评奖一次,选出诸如“自信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等,然后把那些学生的照片可以打印出来贴在班级栏处。

4、称号式:另外,还可以采用称号的方式来表扬学生,例如:可以给表演生动的孩子一个“优秀小演员”的称号,也可以给评别人的表演最中肯的孩子“小小评论家”的称号。

评价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除了以上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主动评价,如他们常说的:谁来和我们交流、谁有问题想问、谁有不同意见、谁要补充、谁来评评我等等,从这些日常的用语中慢慢培养学生之间这种互评互学的氛围。总而言之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评价中爱上你的课堂。第六个环节:自我挑战 如果是数学,还要设计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当然,生本课堂教学的流程也可以在上述的流程中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删减,但生本教学的核心部分应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第四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太阳升起的地方 ▲思想发生的地方

▲新旧结合的地方 ▲引而不发的地方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v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v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v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v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v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v5、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研的操作方法

1、教师编制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颂扬伟大母爱,增进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老师和父母、孝敬长辈的意识,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临城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以“感谢母亲,感恩亲情”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教育学生利用实际行动向母亲献上最特别的节日礼物:比如给妈妈做一顿饭、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揉揉肩、洗洗脚等,体会母亲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付出;送妈妈一张贺卡、给妈妈一个拥抱、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妈妈大声说一句“妈妈,我爱您!”,并把活动后的感受以书信形式写给妈妈。

本次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感恩母亲、关爱母亲,还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接受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懂得孝顺,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培养了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申彦丽)

第五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初探

分类:生本教育 | 标签: 高尔基 作业 林冲 前置 小组

这是生本教育实验教师的感悟。想和各位同仁分享。其实,在此诗中也蕴涵了生本教育的内含。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立足课堂、改变过去“以师为本”的一种教育方法。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的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为此,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好(hǎo)学、乐学,使老师乐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与激扬,这是新课改理念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的根本追求。2010年秋季,双城市引进生本教育实验,以课堂为主阵地,抓教研教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构建适合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让我们有了“找到了”的兴奋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到了一种“学生好(hǎo)学、乐学,老师乐教,尊重和激扬师生生命”的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下面就浅谈一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这和我们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2、生本教育的特点

① 突出学生

② 突出学习教得少 学得多

③突出合作

④突出探究

3、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是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寻求小组帮助解决;

课前,学生先学,是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原则。如字词读写,课文朗读,关于课文内容简单一点的问题,就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作业体现开放性, 需要收集资料,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就由小组长分工,每个组员准备一部分,再由记录员或组长整合,综合成文或作品。课前完成了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具体方法有:1.前置性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查找林冲的资料,学习《在大海中永生》时查找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等。2.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人物;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让学生欣赏高尔基的散文诗朗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高尔基等。3.把课外阅读融进课堂。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谈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相关资料的机会。4.每堂课结束时都会给学生推荐书目或文章让学生再阅读。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激励学生继续读《水浒传》,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等。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的原则,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育的关键。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引而不发的地方。前置作业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

1、简单: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比如在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有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计算6+7”。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方法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2、低入:要求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在家配制食盐水和油水混合物,并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这样的作业,谁都能做到,只是发现多和少,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再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补充,相信学生记忆一定非常深刻。

3、根本: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难重点,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难重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4、开放: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语文上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预习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再如《反比例的意义》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研究,1、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举例说明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二是上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朗读,互考互教生字词,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由争辨,最后形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学习中,优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带动学困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在巡视时,针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归属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学习。一些平时胆小,缺乏自信的同学在同组学生的鼓励、帮助下,也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觉得只要是学生的主动发言,老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与掌声。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是自由宽松,迸发的潜能越是巨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些有待研究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多角度思考。每一位同学的结论都是不同角度思维的结果,同学们辩论得越激烈,思维碰撞得火花越绚烂多彩。例如,学习比喻句,在完成“把花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时,有个学生说“花是笑脸”。这时,班里的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对,有个学生却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这个同学,然后对这个同学进行一番表扬,也表达了他是如何理解花是笑脸的,“春天,花开了,多么灿烂,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正因为同伴间的质疑,交流,欣赏,理解,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求异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开展了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同学们的相互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的能力明显很强。

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和正确思维;

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小组成员或小组代表将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展示出来。成果和疑难问题交流中各小组学生之间会有比较鉴别,会互相补充,互相解答。比如:我在讲《温度》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一下北京的气温,零下2摄氏度到5摄氏度,从这一则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在全班汇报交流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为其他小组的一些独特见解而喝彩,为自己小组汇报成功而自豪,提高了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学生或老师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

每一节课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本课堂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从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载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专题讲稿 主讲人:金 瑜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丹麻镇中心学校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适应“生本教育”的要求,引导教师生本理念转化......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在生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载) 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

    构建生本教育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全文5篇)

    构建生本教育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2010-1-19 15:21:54 江门市景贤学校 贾玉文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长......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简介(大全5篇)

    荆志强 黑板养鱼初中教数学(偏远) 高中教学(破格) 生本教育是由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的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