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禅城区机关第一幼儿园
姚衡乾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打击乐﹑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会特别喜欢上他(她)教的课,而且这几门课的成绩也就最好。
二﹑利用打击乐器,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器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幼儿在玩乐器时可以得到一种满足,满足感又让孩子建立了自信。在自由的敲敲打打中,幼儿不断地体会了声音的轻重﹑快慢等,辨别了各种音色的特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有意识地将乐器与相关事物匹配,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发展了幼儿的类比思维。如何发挥打击乐教育的潜力,使孩子的敲打变得有意义,有秩序,富有节奏,并通过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使幼儿音乐能力得到发展呢?
1﹑在自由敲打中认识乐器。
幼儿虽然有喜欢敲敲打打的天性,但对于像小铃﹑圆舞板等这样的打击乐器还是很少接触,有的甚至从未见过。因此,我们就提供了多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敲打,获得满足,并使其对这些乐器产生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游戏的方法,如:“我们听听小铃是怎样说话的?”教给幼儿正确的乐器演奏方法。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器中,初步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带幼儿玩听辨游戏,以巩固对乐器的认识。如在游戏“听听找找”中,给幼儿听两种乐器的声音,使幼儿听听他们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并在找乐器的过程中,判断乐器的相同与不同,加深了对乐器音色的认识。接着,我们又让幼儿玩“听听找找”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乐器的音色等特点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让幼儿在认识感受的基础上学习表达。如玩大鼓和小铃游戏中,敲小铃时,他们就做小鸟飞﹑小鱼游等灵巧的动作;而听到大鼓时,他们做老虎﹑熊等笨重﹑凶猛的动物和洗衣拉力等用力的动作。幼儿在自由敲打的游戏中,初步了解乐器声读的轻重快慢及其所能表达的情感,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听音乐敲打中学习和练习演奏技能。
听音乐齐奏和轮流演奏是幼儿节奏乐的主要形式。当幼儿有了初步的节奏能力后,我们就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让幼儿进行在音乐伴奏下的有规律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节奏鲜明的歌曲让幼儿随着乐曲的旋律齐奏。如“我上幼儿园”﹑“大雨小雨”等,这些歌曲幼儿虽然已经唱熟,但配上乐器伴奏,让幼儿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增加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幼儿初步感知了乐器演奏与演唱的关系,体会自由敲打与随音乐较有规律敲打的不同。幼儿倾听琴声,逐步使自己敲打乐器的节拍与歌曲﹑琴声保持一致。我们选择那些有具体动作变化﹑有内容﹑有意义的律动音乐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轮流演奏。以借助幼儿对原来律动的掌握情况,来帮助幼儿理解﹑分辨音乐,根据动作的变化进行乐器演奏的变化,从而达到轮奏的效果。如兔跳律动中,幼儿一面跳,一面做吃草动作,在幼儿熟练掌握了此律动后,我们让幼儿用两种乐器演奏。由于他们已能熟练地按乐句来变化动作,因此他们在打击乐活动中,很自然地为两个动作选择不同的乐器,较准确地进行分句轮流演奏。而“敲锣打鼓放鞭炮”﹑“洗手帕”等律动,虽然变化无规律,但有情节,动作固定。我们就从某一具体动作入手,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乐曲伴奏。如“敲锣时我们用什么乐器?”“打鼓时我们又用什么乐器?”“放鞭炮呢?”幼儿根据自己对乐器特点的认识及乐曲性质的理解,选择相应的乐器。在轮流演奏中,由于幼儿熟悉动作的变化,因此,两种打击乐器轮流交替的变化也较自如。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择那些问答式短歌,如“小鸭小鸭在哪里”等让幼儿练习轮流演奏。借助歌词,幼儿用乐器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演奏时,自然地形成了轮流演奏的效果。
三、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大多数大班幼儿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象是叫歌。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过一段时间复习歌曲,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又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熊过桥》,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的勤快人在煮饭炒菜蒸馒头,懒惰人躲在角落里睡觉打呼噜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常用到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动作,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妈妈辛苦工作回家、我请妈妈坐下、我为妈妈倒茶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四、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海中展现出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加深刻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瑶族姑娘欢欣鼓舞的景象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_幼儿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
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总结
幼儿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晨间活动有音乐相伴,音乐课上有动听的歌声每时每刻都有音乐莹绕在孩子们的身边。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音乐工作总结:
一、培养幼儿音乐兴趣 1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2.通过合理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音乐教育的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 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幼儿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总结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总结
二郎幼儿园 李影
音乐使人产生美感。在婴儿时期,孩子就可以通过摇篮曲以及一些优美、富有节奏感的乐曲,受到音乐的感染。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晨间活动有音乐相伴,音乐课上有动听的歌声……每时每刻都有音乐莹绕在孩子们的身边。因此,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呢?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如我经常会让幼儿听辨这是什么歌曲,并随歌曲律动等等。
2.通过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这一点,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
3.拓宽幼儿知识面,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当然,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在这些方面我做的远远不够,但我会在今后的时间里仔细研究,认真钻研,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幼儿教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