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

时间:2019-05-12 23: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

第一篇: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

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

黄培红

今天下午全体工作室学员在北蔡中学再次聆听了特级教师孔繁刚老师的讲座,感触颇深。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讲述对我触动很大,而且极有同感。

孔老师首先强调了好老师的成长方式。虽然途径、方法可以多样,但有一点最为重要,这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反思总结,好老师是在课堂中成长起来的。孔老师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年轻教师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单纯撰写几篇文章或论著,却没有几堂经典难忘的好课,这样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从孔老师所讲的几节经典课中,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智者对历史的热爱和感悟,更多的是感受到孔老师对历史本真的执着追求和那颗永远年轻的心。我想,这就是优秀老师的人格魅力吧!

孔老师的讲座中留给我的又一深刻印象是:纵横古今,信手拈来,从历史长河中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对比入手,为我们阐释了历史课的核心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强调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就是讲述能力。并指出好课的标准是“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尤其是在课堂上不要盲目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应该追求一种心灵上的互动。继而以“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展开分析,对于听讲的我们而言,既有实践操作的指导,又有理论概念的提升,获益匪浅。

第二篇:孔繁刚:海派历史教学

海派历史教学

——在2012年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报告

特级教师 孔繁刚老师

我觉得,海派历史教学能有今天,和我们从80年代制定课程标准,编订教材是分不开的。我有幸连续参加了三个版本的教材编写,第一个版本沈起炜版,第二个版本苏智良版,第三个版本是余伟民版。退休后,我还比较多地接触了上海一些中青年教师,当然是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我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要谈海派历史教育,我绝对不是最合适的,更不是什么权威,好在今天我的几位老师在,王铎全老师、金相成老师,我的同事也在,现在冒出来的一批中青年的,也许他们比我更加合适。

海派历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种风格,以我为主,以知识为主,以讲述为主。实际上,海派教学还有以於以传老师、朱志浩老师为代表的,讲究历史方法论的熏陶和培养,还有钱君端老师的两者兼顾,相互相成,相得益彰,可能还有第四种、第五种,这也是我们海派多元化的特点。但总体上来说,既然说到海派,首先应该是面向大海,视野开阔,胸襟宏大,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我们背靠人文底蕴的江浙一带,讲究整个教学的厚度、深度、力度,我们要求是站在世纪更替,新世纪来临,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来回过头去学历史,从历史的借鉴中,让学生有所感悟。现代化远不是当年所讲的四个现代化,恐怕更重要的是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我觉得这里有两个结合,一个是中国和世界的结合,还有一个要把历史学术、知识研究的前沿和主流意识做最佳的结合,我绝对把0.618放在史学这一头。

说到教学,无非是教什么,怎么教,当许多地方机械地理解注重学生整体,加强师生互动的时候,我们上海始终把教什么放在第一位,重视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前沿性,重视历史的过程、人物、细节,聂会长大声疾呼历史课要有故事,要有人有事,强调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问how、why,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到价值观,我个人认为共性应该大于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高于普世价值观,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和普世价值观的不同,我认为我们只有高于普世价值才是有价值的,否则还不如回到普世价值。

说到内容,海派教学与课本密切联系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沈起炜先生主编的高中教材,中外合编,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放在整个世界现代化的舞台上,看中国历史的近代和现代的进程,至今谈到教材就会谈到这本中外合编的教材,在纪念新中国六十周年教材编写时也多次提到这本教材。第二版苏版教材,是文明史,把我们多年的斗争史、革命史放回了人类历史的文明过程中,它有重大突破,尽管它粗糙,有不少缺点,最主要是缺人,缺事,但正是这本教材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我们教学的层次。2006年秋天,我带杨国纬老师去大连八中上《拉丁美洲》,她上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的内容和80年代人教版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把独立战争放在东西文明交汇的背景下,作为殖民侵略是其中一部分,如果没有当初农业传到东半球,就不可能引发欧洲农业革命,也不能引发现代化,杨国纬把整个课重新组合,在大连引起了震撼。第三个版本,余伟民的华师大教材主线还是文明史。此外,在苏版教材中,在高三第一次编写了六个强国的现代化进程,正是这些教材提高了历史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除了理论引导外,但是实践一堂课是很重要。就上海来说,某种意义上,新疆空降来的李惠君老师对上海历史教学建设起到了作用。能上一堂课,能评一堂课,能作学术报告的老师,李惠君当仁不让。他自己上的《中世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改变了我们多少年来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中世纪的贵族把荣誉看得高于生命,贵族是道德和情感的结合,所以为什么现代化首先出现在欧洲,我更欣赏的是在他指导下陈宇静的一堂《法国大革命》,一节课解决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直到拿破仑帝国的灭亡,特别是讲到原因颠覆了多少年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还有邹玉锋。还有钱君端老师培养林镇国的课,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松江一中的改革开放。我在退出江湖以后,因为参加了华东师大教育系科教合作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聚焦课堂,中青年教师的课远远超过了我们。第一,时代进步了,第二,整个教学手段也支撑了他们现在的课。我觉得我们的课应该是三个层次的。第一个,把课本整理以后进课堂,这大概是大量的,但是一般是应试的,走遍全国,这种课不少。第二个,把课本改造以后进课堂,一般优秀课都达到这种水平。最好的课是对课本创造,有一堂课登峰造极,但他本人不认同,那就是周飞的《新文化运动》,他利用学校的资源,把胡适作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主线,然后把《新青年》的创刊,民主和科学,白话文运动串起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产生了极大地反响。另外,汪德武老师在呼和浩特二中上俄罗斯的改革和美国的内战,我们多少年来讲美国的内战焦点是废奴制,到了90年代,我们把统一的地位提高了,但今天我们对美国史的认识,通过汪德武这堂课,我们就认识,对美国独立战争更重要的是政治首创精神是三权分立,对林肯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民有、民治、民享,对罗斯福更重要的认识关心压在金字塔下的弱势群体,对肯尼迪的认识远不是美苏争霸,而更重要的是国内进行的伟大社会改革。还有市二中的张曦琛老师到北京116中学的一堂课,上的是《新中国的教育》,讲了很多优点,最后指出教育还是有问题的,第一,我们没有均衡发展,第二,我们没有突出人的培养,为了强调人,在人上加了一个框,后来发现出了一个纰漏,结果他说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不能被一些思想观念、框框给束缚,不然人就成了囚。北京人大附中,全国著名历史教师李晓凤说这将错就错,反而成了点睛的一笔,显示了大将的风度和教师的智慧。多少年来,我不知道北京对上海历史教学的看法,但李老师说这堂课改变了我对上海历史教学的看法。80年代,90年代北京出了很优秀的教师,当时觉得上海和北京距离还是蛮大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北京出了一个纪连海,但接触整个北京教学圈,上海已经超出了北京。除此以外,彭禹在广东省实验中学讲了一堂《新航路的开辟》,结果广东教研员说引起了震撼,震撼之一,他把空间的扩大发展到了时代的突破,第二,他用一系列的地图重新构建这堂课,第三,他讲了菲律宾的两个雕像,一个纪念麦哲伦,另一个纪念枪杀麦哲伦的当地酋长。最近他又在广东上了一节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久前,在苏州上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也引起了当地很大的震动。还有姚虹老师在济南,在沈阳,济南的一位教研员说你们的来到引起了一场风暴。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是我们海派的一体。

我觉得我们上海能够做到这点,让很多外地羡慕的是,我们的中学基础教育界和高等学校的联动,这在全国很少。华东师大《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和华东师大历史系连续开了几次座谈会,有一次请来了著名文革专家韩刚教授,最近又开了一次辛亥革命的讨论,这在其他地方很好。还有我们的聂教授在理论上有研究,最近还亲自上场,面对中学生上课,暑假前以前,他去了太仓上课,最近他的辛亥革命在松江遍地开花,这次又到了广东,他在史学方面有个很大的突破,第一提到了武昌的枪声是偶然,但为什么革命能够成功,他肯定了立宪派、革命派和体制内的袁世凯迎来了革命的胜利,最后讲到隆裕太后退位说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这在广东引起了震撼。周靖老师主持的德育基地聘请的导师,不要说对中学,哪怕是一个大学,都是很少的,都是一流的学者,世界史的李宏图,冷战史的沈志华,思想史的许纪霖,古代史的姚大力,现代史的杨奎松,他们经常和中学老师接触。我自己从2007年开始,在社联支持下,办名教授与准名师的零距离对话,第一次请了王家范、金志霖、叶书宗、沈渭滨,第二次请了复旦历史系主任章清、古代史姚大力、中世纪史赵立行,第三次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叶书宗、萧功秦、黄纯艳,特别是萧教授的报告,太仓和吴广伦提出,这课没法上了,我说他把历史的真实告诉了你,而你怎么把它搬进课堂是你自己的事。这次又请了谢俊美、虞云国和李宏图。昨天接到上海大学的陶飞亚教授电话,希望合作办第五期零距离对话,办完这期我也可以退了。所以我觉得上海和高校的合作是对我们形成海派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听了於以传的报告后有启发,我们是有视觉化,历史课的价值在于他的真实,历史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考,历史课的精神在于它的情感,历史课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如果说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对读书的追求与享受,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对人权的珍重与关怀,对历史的温情与敬畏,我想我们这门学科的老师对学生,对教育是功德无量的。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华东师大二附中

王骁

第三篇:听支老师讲座有感

用生命书写芳华

聆听支玉恒老师讲座有感

在这春意盎然的五月,怀着激动与敬佩之情我有幸来到白塔岭小学聆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和“个性化表达”的作文辅导以及教学案例讲座,亲眼目睹了大师的风采。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支老师会是一个威严的“老头”,但没想到我见到的支老师竟是一位和蔼可亲,精神抖擞的老人,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古稀之年的他精神矍铄,依然执着于小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就像他今天为我们了奉献了《太阳》一课中的太阳一样,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支老师既没有利用炫丽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又无华丽的教学语言,但他用朴实、纯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在朗读上,支老师既要学生懂得作者内心情绪,又要领悟蕴含的深入道理。支老师没有什么特殊的招式,就是诵读、诵读、诵读……可能这就是特级老师的奇特之处,用简略、最常用的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诵读的领导,没有花哨的方式,支老师只让学生思考一点:文章写出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感受,我该用什么样的声音、速度、节奏读出来?对于学生不到位的朗读,教师是不露痕迹的引导:在读到太阳有多热的时候,支老师引导者学生语速要放慢,声音要低沉神秘,要有感情的变化,读起来让人们听起来很害怕。支老师恰到好处的朗读领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让学生的情绪于文章中作者的情绪相融合,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学生在支老师的引导下,从书中读出了自己。整节课师生都在用心诵读,用心灵倾诉,用心灵表达。

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在尽情的发散之后,又巧妙的回到教学内容和目的上来;支老师的课,你无法推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经常出现谁也始料不及的设计和场面,但每一个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最终都会回到课堂教学上来。就如《太阳》一课中支老师按课文写法理顺序,分清关系让学生按黑板上的知识排队,大

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说说各部份有什么关系。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在第二节的个性化表达中,支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发挥着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更好的写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支老师幽默的语言,学生精彩的表现,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听课观摩的老师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也让我真正领略了什么是朴实的教学课堂。他那强烈的语言意识,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感培养,厚重而深邃的教学艺术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语言优势,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情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得到升华,写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挚的好作文。整个课堂,支老师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丝毫没有让人感到空洞乏味,反而让学生们情趣盎然,也足以看出支老师自身的内涵和底蕴。

听了支老师的课,我不仅感受到了支老师教学风采,还学习到了他优秀教学的方法,更感受到了支老师对小学语文届的热爱和执着,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四篇:听陈鹏老师讲座有感

听陈鹏老师讲座有感

2014年3月28日的16:40,我在行知楼201听了陈鹏老师关于“梦想的奋斗”的讲座。当时是室友给的门票,因为不想辜负其好意,所以便去了。但当讲座开始时,我知道我没有白来。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陈老师面含微笑的走进了教室。在演讲的过程中,他先与同学们分享他的大学时光,不知不觉中便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然后,他便讲起了他梦想的开始与奋斗的历程。其中,陈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平和的态度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而他总结的听讲座连锁感受“听时很激动,听后很感动,一觉之后一动也不动”也成了我消灭自己借口的必杀技!

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自己的梦想,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梦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梦想分成一辈子的梦想,一个阶段的梦想,一年的梦想,一个月的梦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梦想。而陈老师也给我们忠告,要避免“一觉之后一动也不动”就从完成小目标开始!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于是陈老师告诉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应该是做决定。再完美的计划方案都比不上一个决定来的重要。

由于教室座无虚席,我同许多同学站在后面知道陈老师讲座结束。在情绪平静后,我才微微体会到俞敏洪曾在北大演讲时说的“不管你是优秀强大的雄鹰,还是弱小的蜗牛,都一定会最终登上金字塔顶的。只是所用的时间不同,雄鹰也许不用很努力,只需轻轻一反就能很容易到达塔顶,但只要蜗牛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一个劲儿的往上爬,总有一天,也许会很长久,但一定会到达。所以我想说,现在的我们大学生也是一样,一定会有雄鹰,也一定会有蜗牛,但是只要我们奋力前行,艰苦奋斗,蜗牛也会有春天,也会到达胜利的彼岸。”的意义。

游琴

2014.3.31

第五篇: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

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

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这是一名教师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老师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第五,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 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

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同。他和常人 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 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

(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不过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 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 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 :“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 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 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 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下载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孔繁刚老师讲座有感3月23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听李镇西老师讲座有感 钟诚 12月20日,有幸参加了2014年全国知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会。在会议中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听完讲座回来这几......

    听李强老师讲座有感

    听李强老师讲座有感 近几个周末利用下班前的时间公司组织了员工培训活动,培训主要是以播放名师培训讲座的形式进行的。前三周播放的是李强老师的课程,听过之后感想良深: 一、......

    听王海燕老师讲座有感

    听王海燕老师讲座有感 听了王海燕老师的讲座,对其中的观点“教师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印象很深。教育理念的更新对老师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给老师宣讲那些深奥的理论,而不让他切......

    听冯建刚老师讲课有感[合集]

    聆听“专家”课堂感受”大师”风采 ——听冯建刚老师讲课有感 郑 斌 今天,聆听了冯建刚老师展示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冯老师的教学始终在一种追求充满真情的氛围......

    听钟静老师讲座有感

    学习体会10月30日上午有幸来到实验小学观听钟静老师讲座。刚开始,钟静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课堂展示,所讲的是其曾经讲过的优质课《威尼斯的小艇》,不过这次是从新的角度,结合新......

    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精选五篇]

    听魏书生老师讲座有感 普宁英才华侨中学数学组 黄伟彬 魏书生,一位我仰慕已久的教育名家,早在很多年前,就听人谈起了他的伟大与平凡,他的特别与普通。今天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

    听吉老师讲座有感(大全五篇)

    听吉老师讲座有感 3月20日清晨我们早早地驱车赶到五原县,心中涌动着激动,因为今天我们将亲自走到现场聆听吉春亚这位全国特级教师讲授语文课。对于吉老师的崇拜已经很久,从这位......

    听蔡老师有关弟子规讲座有感

    听蔡老师有关弟子规讲座有感 蔡老师说:“知道羞耻的人,才知道奋发图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羞耻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让我们规范自己,直观审视自己的行为,是我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