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发行版资料

时间:2019-05-12 23:3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发行版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发行版资料》。

第一篇: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发行版资料

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

企业信息化部

2007年,企业信息化工作要面向企业转型战略,以信息化整体规划为依据,以支撑经营和收入预算保障计划为重点,有步骤实施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和DCN网络的整合,加强信息化管控力度,完善信息安全,促进网通集团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认识,全力支撑集团经营和收入预算保障计划 支撑系统既是客户与企业的第一个接触点,又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企业转型日趋紧迫的形势下,各级信息化部门要认清自身支撑市场的职责,端正态度,把支撑收入预算保障计划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责任到人,确保系统支撑能力按市场要求到位。

2006年, 集团公司全面实施了收入预算保障计划,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模式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信息化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业务需求模糊和冲突等问题。2007年收入预算保障计划重点提出“亲情1+”、预约服务、固话详单查询、网上营业厅推广、10060整合等34项支撑需求,占总数比超过40%,表明经营活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度不断提高,也反映了信息系统对市场支撑和保障的力度逐步加大。2007年集团统一要求开展的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在北方10省分公司、南方A类省分公司和B类省份中四川、重庆、陕西和广西共9省公司,继续深化计费帐务系统和综合客服系统向省级公司集中工作;湖南、云南分公司暂依托省集中系统实现对市场经营工作的支撑;其余10省公司依托集团集中系统,在完成集中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确保各项业务在综合平台上得到有效支撑。

二是全面启动省级公司决策分析系统平台的建设,理清主要的输入数据,完成对收入预算保障计划中要求的各项分析主题的支撑。

三是全面启动和完成网上营业厅和呼叫中心的省集中系统建设或整合工作,形成规范的电话和网上接入渠道,逐步替代部分营业厅功能。各省公司要按各省具体分解的收入预算保障计划,遵循规划原则,安排和落实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确保收入预算保障计划的各项需求得到有效支撑。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理念,改变传统被动式服务支撑工作方式,积极和市场部门沟通,主动参与新产品、新业务的前期策划工作,协助市场人员形成准确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开发需求,提早筹措资源,落实开发和市场支撑工作,杜绝推诿现象发生。要加强对收入支撑保障工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避免因沟通问题原因引起支撑不到位的情况发生,确保工作落实。

二、突出重点,稳步实施“三大整合”

集团上下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组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制定的系统演进路线,采取南北差异化支撑方式,在确保收入预算保障计划支撑要求得到落实的前提下,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应用系统整合,数据中心整合,DCN网络的整合”,逐步达到“减少数量、提升能力”的创新发展目标。

一是多措并举,不断深化现有整合项目。关于ERP项目。要坚持集团统一部署的原则,确保各省ERP核心系统7大模块按计划上线,继续完善ERP系统功能,重点推动ERP系统的全面应用,确保系统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核心模块,要在总结系统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完成报表系统的功能建设,强化ERP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试点推广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客户端界面。在应用推广上,实现ERP覆盖的业务流程全部纳入系统内运行,提高管理效率。对人力资源,2007年6月,实现系统对全集团薪酬管理全过程的支撑,为控制人工成本提供有效的支撑手段。对物流采购,2007年3月完成该部分的试点工作,年内实现物流采购部份在全国的应用推广。对工程管理,围绕集团PMS系统的完善,逐步实现与各省PMS系统的接口,提高管理能力。

关于计费帐务系统和综合客服系统项目。北方10省分公司和南方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重庆、陕西、广西分公司在2007年必须完成省集中系统的全部割接工作;湖北、江西、安徽、甘肃、西藏、海南、宁夏、青海、贵州、新疆必须完成南方集团集中系统的割接工作;湖南和云南两省公司暂维持省集中系统模式。计费帐务和综合客服系统建成支撑各类业务的综合系统,根据收入预算保障计划要求逐步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对以“亲情1+”为代表的各类捆绑业务的支撑,为未来支撑3G业务做准备,并按集团统一规范要求,实现融合计费功能,逐步将计费帐务和综合客服集中系统整合为规范的系统。

关于DCN项目。在初步完成DCN骨干网整合的基础上,加快省内DCN网络的整合工作,在2007年底前完成省内DCN网络向地市的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应用系统要在2007年底前完成向整合后的DCN网络的割接工作,实现各应用系统由一张物理网承载的规划目标。收敛DCN网的互联网出入口数量,2007年底前必须关闭所有县级公司的互联网出入口,原则上只保留省级互联网出入口(如地市公司确因特殊原因需暂时保留互联网出入口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确保整合后的DCN网络运行维护和支撑工作。

二是务实高效,全面启动重点整合项目。应用系统方面:启动并完成呼叫中心和网上营业厅的建设和整合。北10省分公司和南9省分公司在2007年必须按集团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完成省集中呼叫中心和网上营业厅的系统整合和建设工作;南10省分公司的呼叫中心和网上营业厅系统在集团统一建设。启动并完成决策分析系统的建设工作。北10省分公司和南9省分公司在2007年必须按集团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完成省集中决策分析系统的建设;南方集团集中10省公司的相关分析需求由集团公司的决策分析系统支持。重点加强对收入计划预警、客户(特别是重点客户)流失、欠费等内容的专题分析。

数据中心方面:进行省集中系统整合的各省分公司,企业数据中心整合工作必须按《EDC专题规划》要求,在省内实现不多于3点不少于2点EDC的建设和整合工作,实现对计费帐务、综合客服等关键系统的容灾备份,确保符合内控要求。

三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类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确保上述目标的情况下,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客户网管系统和合同管理系统。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增强专业执行力

各级信息化部和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要加强专业线指导和管理,增强专业线执行力。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抓实信息化内控工作,逐步将内控工作落实到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内控工作是信息化专业的重点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各省分公司信息化工作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各级信息化专业不出现影响外部审计结果的控制缺陷。要加强信息系统基础管理工作,各省分公司必须加强对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操作执行层面的内控问题。去年采用了部分补偿性措施满足内控要求,由于补偿性措施主要是依靠人工手段和管理流程,部分降低了企业运行风险,但管理成本高,任何人为疏漏,都有可能导致风险发生。因此,各省分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替代补偿性措施,确保建立信息化管控的长效机制。为建立内控长效机制,各级信息系统相关部门要积极将内控要求与岗位职责对应起来,将日常维护工作和内控要求有机融合,明确一岗双责,确保形成有效的内控体系。

二是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服务支撑管理工作,坚决杜绝重大故障发生。目前各省已基本完成计费帐务系统、综合客服系统的集中与整合,以及ERP系统的建设工作。各省分公司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服务支撑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运营风险,杜绝信息系统重大故障。要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上报重大故障信息。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加强设备的安全检查和数据备份等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信息化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目前,网通集团信息系统资产规模逐渐增大,在集团总资产中的占比日益提高,必须将信息化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到各级信息化部门的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信息化资产的管理工作。在2007年底前,各省分公司信息化部和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应掌握本省(市)信息化资产总量,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档案,提高信息化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是加强信息系统维保费用管理。要全面掌握本单位信息系统维保费用预算情况,加强对维保合同执行过程的检查和监督,完善合同执行跟踪记录,确保信息系统维保费用的支出做到有据可查。

四、统一部署,完善内网信息安全体系

根据中国网通信息化规划要求,内网信息安全工作要坚持适度安全的指导思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级分域、管到终端”的原则,建立成熟的企业信息安全治理环境,构建统一、规范、全面的内网信息安全体系,争取用3-5年时间达到国际同类企业的内网信息安全水平。

一是建立统一的防病毒体系。2007年12月底前,各省分公司要在所有接入DCN网络的终端上部署防病毒软件,实现相关病毒数据和统计信息及时逐级上报,实现病毒库自动升级。

二是加强内网信息保密工作,完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各省公司在今年底前配备经集团公司统一确认的工具和手段,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终端使用行为、上网及文件传递内容进行审计,实现对外网访问和内部应用系统访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对外来人员和第三方的接入和访问进行严格控制,严防未经授权的用户对内网进行访问,配合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内网信息保密配套管理制度。

三是办公终端统一管理,统一域管理、补丁管理。各省分公司应按集团计算机终端管理的统一部署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对所有在DCN网上办公终端的带入安全域、统一用户命名、统一域管理、补丁管理软件的部署工作。

2007年是集团公司“创新发展年”,集团各级信息化部和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积极创新,精心组织,相互协作,狠抓落实,确保集团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做好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支撑保障工作,为网通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2010年,亭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半导体光伏、光电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项,为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载体。2010年,〃〃以实施科技创新计划为契机,继续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大力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创新基础并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着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集成科技资源,重点抓好伯乐达光伏技术中心、微磁传感器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打造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2010年,围绕LED光伏、光电等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重大科技交流交易活动2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与中科院光电研究所、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院所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3个;签订产业技术合作协议书10多项。

二、整合科技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推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2010年,〃〃围绕“建设全市一流光电产业园”-1-的建设目标。按照规划先行、配套先行的思路,着力抓好园区配套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光电园区规划核心区4平方公里,外部拓展区7平方公里,结合编制园区城市设计,在园区东南角、飞驰大道南侧规划了约1平方公里的配套服务区,布局了光电科技体验馆、休闲商业街、展览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科学家工作室、产业学院、中小企业园、酒店接待中心、企业公馆、管理和技术人员公寓、花园式独立办公楼、商务办公区等配套设施。

三、加强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和优化创新氛围,服务产业技术创新

2010年,我市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产业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以及建立产业人才小高地等措施,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一是科技创新投入大辐增加,创新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光电产业共投入技改资金1500万元,比2007年的500万元增长300%,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二是制定和出台相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措施,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亭湖〃〃为了光电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等一系列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重点引进中科院院士、科学家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8名,并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半导体研究中心、光电研究所和博士后工作站。三是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亭湖〃〃把建立和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作为促进区域科技进步的首要工作来抓紧抓

好。成立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一把手抓科技创新”机制,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机制保障。四是依托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区内外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建立产业人才小高地,为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第三篇: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

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2012年2月10日)

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切实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1.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重大专项实施,加速专项成果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突出战略任务的系统性和集成性,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完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政府协调指导,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建立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重视绩效管理,加强监督评估和资金使用监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充实重大专项。

2.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融合,着力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围绕创新链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加快形成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整体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发挥核心载体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选择技术路线。切实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孵化高成长初创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优秀管理团队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和全民科技行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应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4.大力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注重研究基地、创新团队建设和青年科学家培养,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要加强对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的支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科学发现能力。

深入开展战略高技术发展前瞻性研究,准确研判世界高技术发展方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项目,提高前沿技术突破能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5.着力促进科技惠及民生。围绕关系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村镇建设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推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创新医疗器械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行动。深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加强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研发,以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强“一城两区百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涉农创新基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7.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的思路,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支撑能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丰富文化科技产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抓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8.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面向行业、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整合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综合运用政策、计划、基地、人才等措施,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积极性,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决策咨询的力度,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要由企业牵头承担。引导企业开展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工作,加强评估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9.深化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坚持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方向,增强持续创新和行业服务能力,依托转制院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深化社会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以增强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功能定位,优化改革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科研机构设置管理办法,建立综合绩效评价制度,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发展。

10.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部省会商机制作用,集成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协同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加强与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的工作会商,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切实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部际合作,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行业计划的有效衔接,集成资源推动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加大对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共建研发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创业投资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方面协同配合,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11.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跨计划配置资源,促进各类科技计划的有机衔接。完善科技需求征集和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网络申报和视频评审,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实施项目专员制,加强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开展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试点。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落实科研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支出政策,完善预算评估和调整程序,探索建立科研经费信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2.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分类指导、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办法,简化评价程序,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促进各类科研活动主体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着力提高奖励质量,适当精简奖励数量,根据奖项特点改进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加大对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的奖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强化质量和品牌导向。

13.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新机制。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合作,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发挥科技专家在银行信贷评审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四、大力加强科技发展的能力和环境建设

14.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和需求导向,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与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机结合,注重在重大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后续支持和跟踪服务。深入落实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科技人员在服务国家目标中实现个人价值。

15.加强科技条件建设和开放共享。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要围绕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重大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不断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加强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推进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示范。促进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技资源汇交,加强平台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以开放服务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6.增强基层科技发展和服务能力。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合力推动基层科技发展。国家相关科技计划要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倾斜支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要聚焦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基层转移转化。加强科技援疆援藏工作,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发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基层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加强科技管理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素质能力。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增强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17.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自主创新。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全球重大科技问题的合作研究,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提高国际影响力。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与相关科技计划的有机结合,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提升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18.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重点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和发布机制。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中关村、东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总结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人员创业等政策,逐步加大政策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对外转让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制定工作。

19.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营造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科学伦理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查办机制。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办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技舆论引导能力,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唱响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为科技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0.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工作。党的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迎接大会召开的各项工作,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总结十七大以来科技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喜迎十八大的浓厚氛围。大会召开后,要迅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1.立足本职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任务创先进、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积极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加强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2.建设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完善重大专题调研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德为先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复合型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和职业化科技驻外干部队伍建设。

2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完成《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各项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科技网)

下载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发行版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力支撑经营发展 增强运行保障能力发行版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