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山出台“方案”推进简政放权放管 全面清理取消一批收费项目和资质资格认定
乐山出台“方案”推进简政放权放管 全面清理取消一批收费项目和资质资格认定
【2015年07月29日10:13】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乐山新闻网讯(本网记者)近日,市政府印发《<乐山市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要按照“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的总体要求,推动各项改革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从“给群众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主体责任,抓住关键环节,纵横联动、协同并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化投资审批,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清理并取消一批收费项目和资质资格认定;加快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推出一批创新监管、改进服务的举措,力破“中梗阻”,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9月底前编制公布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
《方案》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目录管理和一体化运行。省政府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公布后,我市应在1个月内制发相应落实文件;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承接部门要主动对接,及时转接审批权限,15个工作日内完成办事指南编制并录入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系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各级政务服务平台部门窗口应即时停止受理,已受理未办结的即时停止办理。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市、区)承接部门的培训和指导;对市政府已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严肃纪律、严格执行,彻底放到位,坚决纠正明放暗不放、变相审批等行为。
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工作,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对按程序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的事项,加强动态管理。
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优化行政权力事项,以清单形式将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等明确列示,9月底前编制公布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年底前公布市级部门责任清单,对“两个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运行监管。
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开展“两集中、两到位”落实情况的全面清查,确保部门承担的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同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严禁“明进暗不进”或“体外循环”。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分类办理、受办分离、一窗发证”模式,实现“一窗进出”,即企业和群众在同一个窗口递交申请、领取审批结果。清理规范许可事项限额,细化编制服务指南,实现同一行政层级相同部门审批事项的数量、名称、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收费依据及标准等基本统一。制定审查工作细则,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探索优化审批流程,清理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初审转报环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机制,整合部门业务专网资源,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网运行,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实现数据信息深度融合,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清理规范省级各类涉企证照,清理规范增加企业负担的各类证照,推动解决“多头办证”、“重复交叉办证”等问题。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严肃查处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非禁即入”
制订全市投资领域负面清单
《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制订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制订全市投资领域负面清单,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透明、便利的市场环境。精简规范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和中介服务,编制公布我市保留的投资项目核准前置审批和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压缩前置审批环节,简化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大幅减少审批材料。推进并联审批和监管体系建设。按照国省统一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升级完善现有并联审批系统。加快建设横向覆盖市级相关部门,纵向联通国省和县(市、区)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积极探索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
各地各部门自行设置的职(执)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要清理和取消
《方案》提出,深入推进职(执)业资格改革。组织开展职(执)业资格清理整顿督查工作,全面清理和取消各地各部门自行设置的职(执)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严格执行省职(执)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一律不自行设置职(执)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督促相关部门取消自行设置的职(执)业资格。加强对职(执)业资格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管,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考试和技能人员职(执)业资格鉴定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广使用职(执)业技能鉴定在线考务系统,今年内在我市实现考务系统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职(执)业技能鉴定工作流程,实现对职(执)业技能鉴定的全过程监控。严格规范职(执)业资格证书办理程序,加强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
取缔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
坚决制止强制企业入会并收取会费
《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收费清理改革。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依据省财政厅公布目录取消、降低一批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项目。坚决取缔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越权设立的,一律取消;凡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的,一律停止执行。
清理规范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凡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一律取消;不得将政府职责范围的事项交由事业单位或中介组织承担并收费。整顿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坚决制止强制企业入会并收取会费,以及强制企业付费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展览、评比表彰和强制赞助捐赠等行为;严禁行业协会商会依靠代行政职能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清理规范后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公布收费目录清单。开展收费监督检查,查处乱收费行为。
搭建平台
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全市一张网”建设
《方案》要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与全国同步实现“一照一码”。全面清理我市涉及商事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清理并公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制定全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全市一张网”建设。按照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技术标准为基础,搭建全市政府部门共享交换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平台,优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年度报告公示,优化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建立部门间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的乐山市市场主体公示信息交换共享联席会议。尽快出台《乐山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暂行办法》。按照上级部署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建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集中公开各类扶持政策及市场主体享受扶持政策的信息。
继续创新优化登记方式。指导督促各县(市、区)修改完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和经营范围登记改革,积极推进试点;按照上级部署探索开展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进我市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
探索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检测评估
大力推行向民办教育机构买服务
《方案》要求,深入推进教科文卫体领域相关改革。对教科文卫体领域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日新月异的趋势,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研究推进教科文卫体领域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意见,主动开拓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探索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检测评估,形成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教育分级分类管理的初步方案。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办学行为,规范教师从业行为。调整和优化公办学校布局,推行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服务,增加普惠性教育资源;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指导学校制定章程,推进政校分开,建设依法办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制定我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推进创新创业乐山行动;完善创新与转化并重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大职称评定中转化推广绩效的权重;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促进创新研发;推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制定出台我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贯彻落实办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力度,制定出台投融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建设体育健身场馆。推进“足球、篮球、排球”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级体育单项协会改革,制定《乐山市体育单项协会管理办法》,实行体育工作“管办分离”。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和监管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乐山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
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失信惩戒约束机制
《方案》要求,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制定我市市场主体行政审批后续监管清单,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抓紧统一协作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中心平台建设,加强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推送和认领,建立配套的后续市场监管模式。着力探索和理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中的监管职责,探索完善监管部门综合执法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失信惩戒约束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推行随机抽查、告知承诺、举报奖励等办法,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新格局。